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对策浅析

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对策浅析

在我国,银行卡业务是一个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兴业务,它的方便、快捷给消费者带来切身的利益,一张卡片,就能充当存折、购物券、交费卡等日常生活中的收付工具。银行卡业务的地位已经站上了历史性的台阶,其迅猛的发展速度与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成正比,成为我国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一种金融工具。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银行卡市场还存在很大开发潜力。因此,要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为各类人群带实际利益。在国际上,银行卡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并且持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速度。

一、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加入银联网络的成员机构1247家,较2009年第一季度末增加6家。其中,境内成员机构206家,境外成员机构41家。所发行的借记卡为181672.11万张,较2009年第一季度末增长4.5%,同比增长21.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占银行卡发卡量的91.8%,占比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信用卡发卡量为16261.51万张,较2009年第一季度末增长8.1%,同比增长32.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50.7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浙江位居前五位,人均持卡量分别为6.24张、4.93张、4.32张、3.07张和2.98张。我国信用卡人均拥有量为0.12张。北京、上海等地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较大,分别为1.35张、0.75张,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银行卡在中国发卡量年递增64%,交易额年递增76%,卡消费量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不断增加,1998年交易额达到1.74万亿元,占全年社会商品交易的4.6%,这说明持卡消费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新时尚,电子货币在我国的发展已可圈可点。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已具雏形,2004年年底,中国银行卡市场总发卡量规模超过8亿张,同比增长约25%,其中可循环信用卡将超过1000万张,同比增长率在100% 。贷记卡交易在整个交易总额,尤其是消费交易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与之相适应,贷记卡透支余额呈井喷状增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王关荣在“工行芯片银行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09年二季度,我国银行卡发卡量近20亿张,居全球首位。而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30%。王关荣表示,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对减少现金流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重振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在零售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形成有力替代。根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二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19.79亿张,较一季度增长4.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有

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57.73亿元,同比增长131.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在二季度继续增加,坏账风险依然存在。

二、 我国银行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卡是银行和其他财务机构签发给信用状况良好的人士的一种特殊信用凭证。从广义上来说,银行卡包括借记卡、贷记卡、储蓄卡等,从狭义上讲,国外的银行卡主要是指银行发行的贷记卡,即不需要先存款可以透支消费的银行卡,国内的银行卡主要是借记卡,即先存款后消费,特殊情况下通过发卡银行的授权,允许持卡人善意透支。

(一) 银行卡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但与国外相比,持卡消费比例、用卡频率、商户普及率等指标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银行卡的支付功能还未充分发挥,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还有待开发,因此,我国银行卡在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所起作用非常有限。这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商业信用不够发达、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都有关。

(二) 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银行卡市场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较为缺乏。如果国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规范及产品创新都由国外跨国公司控制,所施行的制度受限于外国银行卡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外汇管理等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削弱中国政府对个人支付体系的监管效率,甚至威胁着我国个人支付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也会影响日后国民对本土银行卡的接受情况。

(三) 银行卡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银行卡主要存在四大风险:欺诈风险、中介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1. 外部欺诈风险。在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外部欺诈风险是目前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欺诈目的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三种:ATM 机取现、POS 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从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 机骗卡三类。

2. 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易风险;另一类是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

3. 内部操作风险。内部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

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的风险。与外部欺诈风险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相比,此类案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是内部专业人员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对银行声誉的影响也更严重。

4. 持卡人信用风险。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不少银行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发放信用卡,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均反映出部分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的问题。

(四) 银行卡发行的覆盖面不广

我国现有的银行卡持有人大多数在城市,由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商户、银行网点很少,ATM 机、POS 机只有零星布放,导致大多数农民使用卡困难,即使宣传再到位,没有设施支持,农民的办卡积极还是调动不起来,从而造成农村银行卡市场的搁置,使银行卡在农村的发行量降低。

由于不少中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联网,严重影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后劲。欠发达地区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对银行金融服务要求停留在低水平、低档次上是造成银行卡业务在当地发展缓慢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由于结算类和代理类银行卡业务,银行一般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仅收取手续费,属于低风险的金融业务,且投入少、具体操作简单,因此,倍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青睐。受该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银行卡业务档次提升动力不足,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后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欠发达地区赢利能力差、高科技应用程度低、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等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银行卡业务在当地的发展。

(五) 现行银行卡法规制度亟需修改完善

我国针对银行卡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不到位,有关立法没有跟上,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工作比较滞后,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也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尽管我国银行卡业20余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总体来看,银行卡业在我国还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与发卡市场相比,受理市场发展较为滞后,面临规模扩张和规范管理的双重压力。

三、我国银行卡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我国银行卡产业现存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启示,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我国现行银行卡体系:

(一) 增加银行卡的服务内容

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比国外晚差不多一百年,并且受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和国情国力的制约,我国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远小于国外的银行卡业务。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借记卡,与集消费、信贷、结算于一身的信用卡相比,借记卡的功能主要以存取款为主,信用卡的大多数功能借记卡无法使用。发卡机构应不断提高银行卡经营管理能力,利用现有科技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丰富银行卡品种和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需求。研发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银行卡服务业务。

(二) 完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1.改善银行卡系统。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ATM 取款、POS 机刷卡消费将成为居民主要的支付方式。因此,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着手银行卡系统的改善工作,如2004年12月28日,中国银联长沙分公司进行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将数据处理系统从长沙分公司处理平台移入到中国银联总公司处理平台,新系统每秒钟最高处理刷卡交易的笔数从50笔提高到1万笔,全力保障了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和银行卡市场实现了飞跃发展。

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严格业务流程。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主要业务岗位和工作环节入手,防止和化解风险,保障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严禁授权和会计、征信和催收等不能交叉的岗位交叉顶岗严格控制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的分支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的上线,严格考核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和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使业务人员处理业务时有章可循。

(三) 提高防范信用卡风险的措施

1. 加强宣传,提高持卡人的风险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银行卡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实效。各发卡行在销售银行卡产品时,不但要介绍银行卡产品的优势,也要注意介绍其风险点和安全使用知识。对于已发生的银行卡风险案例,应通过媒体等方式及时进行披露,提高持卡人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和掌握相应的防范手段,提高持卡人防范意识和能力。

2. 加强银行卡特约商户管理,防范欺诈风险。加强特约商户准入审批和日常监督管理。一是严格执行特约商户准入制度,重视对特约商户的合法性和有关经营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核和调查,根据其性质、经营范围、规模和流动性分析其

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程度和市场潜力,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参数,有效防控风险。二是强化特约商户日常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带来风险,不仅要加强特约商户业务技能的培训,还要加强对特约商户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三是加强对特约商户收单业务行为和异常交易或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控。如对外币信用卡异常交易的金额、笔数、交易地点和交易类型的变化,分析判断其风险程度,可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及时通知和提醒客户,以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和安全感,更快地发现风险、防范风险。

3. 强化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要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和完善《信用卡业务操作规程》、《机具、密码使用管理制度》、《商户联系管理制度》、《事中及事后监督制度》等一整套业务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以规范业务操作,控制操作风险;同时,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增强风险控制力度。

4. 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防范持卡人信用风险。各家银行应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包含全社会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客户身份证件、刑事犯罪记录、办卡记录、纳税情况、在各银行的存款状况、使用卡透支与归还情况等。这样可避免各家银行对同一客户的资信重复调查以及调查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可防止多家银行同时授信的现象发生。由银行业共同来防范风险,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这对保护银行业的共同利益是非常必要的。

(四) 增加农村银行卡发行量

我国现有银行卡持有群体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努力扩大银行卡在农村的受理范围,积极推动银行卡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加快经济活跃、有发展潜力的城镇的特约商户的发展;增加ATM 机、POS 机的数量,加强对商户的引导,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加强与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合作,促进银行卡在与农民生活密切的相关领域的应用;加大银行卡使用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的用卡意识;按照农村银行卡的使用情况,制定适用于农村银行卡使用的收费标准,按照物美价廉的营销方式,增加农村银行卡的发行量。

(五) 进行银行卡业务的创新

发展银行卡业务, 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入WTO 的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 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金融支付工具, 银行卡将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争夺的焦点之一。优化管理体制、发展自主行业标准、健全市场营销机制、增强技术支持等, 是适应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措施。

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发展,是因为它有诸多优势之处。其一,它不再是商业赊销工具,而成为一种交付工具,凭借它不仅可以直接消费,而且可以

在银行存取现金,办理结账。其二,它不再以商业信用形式存在,而是以银行信用形式存在。在品种上不仅有借记卡,而且有贷记卡,持卡人无须先存款就可以在银行确定的额度内贷款,而后还款,这是商业推销卡无论如何也望尘莫及的。这时的银行卡,其实已成银行的一种信用工具。

2008年北京的“数字奥运”和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将吸引大批国外游客,届时国内外消费者持卡消费将进一步扩大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加入WTO后,银行卡业务已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抢滩登陆的主攻方向之一。银行卡一旦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迅速进入国内银行卡的分销渠道,充分发挥他们在营销机制、管理经验、服务手段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卡、贷记卡、外卡收单等业务上与我们展开激烈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加快银行卡业务的结构调整功能创新,打造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银行卡品牌,提升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益。

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对策浅析

在我国,银行卡业务是一个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兴业务,它的方便、快捷给消费者带来切身的利益,一张卡片,就能充当存折、购物券、交费卡等日常生活中的收付工具。银行卡业务的地位已经站上了历史性的台阶,其迅猛的发展速度与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成正比,成为我国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一种金融工具。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银行卡市场还存在很大开发潜力。因此,要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为各类人群带实际利益。在国际上,银行卡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并且持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速度。

一、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加入银联网络的成员机构1247家,较2009年第一季度末增加6家。其中,境内成员机构206家,境外成员机构41家。所发行的借记卡为181672.11万张,较2009年第一季度末增长4.5%,同比增长21.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占银行卡发卡量的91.8%,占比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信用卡发卡量为16261.51万张,较2009年第一季度末增长8.1%,同比增长32.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50.7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浙江位居前五位,人均持卡量分别为6.24张、4.93张、4.32张、3.07张和2.98张。我国信用卡人均拥有量为0.12张。北京、上海等地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较大,分别为1.35张、0.75张,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银行卡在中国发卡量年递增64%,交易额年递增76%,卡消费量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不断增加,1998年交易额达到1.74万亿元,占全年社会商品交易的4.6%,这说明持卡消费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新时尚,电子货币在我国的发展已可圈可点。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已具雏形,2004年年底,中国银行卡市场总发卡量规模超过8亿张,同比增长约25%,其中可循环信用卡将超过1000万张,同比增长率在100% 。贷记卡交易在整个交易总额,尤其是消费交易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与之相适应,贷记卡透支余额呈井喷状增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王关荣在“工行芯片银行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09年二季度,我国银行卡发卡量近20亿张,居全球首位。而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30%。王关荣表示,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对减少现金流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重振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在零售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形成有力替代。根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二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19.79亿张,较一季度增长4.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有

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57.73亿元,同比增长131.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在二季度继续增加,坏账风险依然存在。

二、 我国银行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卡是银行和其他财务机构签发给信用状况良好的人士的一种特殊信用凭证。从广义上来说,银行卡包括借记卡、贷记卡、储蓄卡等,从狭义上讲,国外的银行卡主要是指银行发行的贷记卡,即不需要先存款可以透支消费的银行卡,国内的银行卡主要是借记卡,即先存款后消费,特殊情况下通过发卡银行的授权,允许持卡人善意透支。

(一) 银行卡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但与国外相比,持卡消费比例、用卡频率、商户普及率等指标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银行卡的支付功能还未充分发挥,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还有待开发,因此,我国银行卡在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所起作用非常有限。这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商业信用不够发达、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都有关。

(二) 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银行卡市场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较为缺乏。如果国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规范及产品创新都由国外跨国公司控制,所施行的制度受限于外国银行卡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外汇管理等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削弱中国政府对个人支付体系的监管效率,甚至威胁着我国个人支付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也会影响日后国民对本土银行卡的接受情况。

(三) 银行卡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银行卡主要存在四大风险:欺诈风险、中介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1. 外部欺诈风险。在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外部欺诈风险是目前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欺诈目的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三种:ATM 机取现、POS 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从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 机骗卡三类。

2. 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易风险;另一类是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

3. 内部操作风险。内部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

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的风险。与外部欺诈风险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相比,此类案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是内部专业人员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对银行声誉的影响也更严重。

4. 持卡人信用风险。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不少银行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发放信用卡,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均反映出部分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的问题。

(四) 银行卡发行的覆盖面不广

我国现有的银行卡持有人大多数在城市,由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商户、银行网点很少,ATM 机、POS 机只有零星布放,导致大多数农民使用卡困难,即使宣传再到位,没有设施支持,农民的办卡积极还是调动不起来,从而造成农村银行卡市场的搁置,使银行卡在农村的发行量降低。

由于不少中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联网,严重影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后劲。欠发达地区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对银行金融服务要求停留在低水平、低档次上是造成银行卡业务在当地发展缓慢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由于结算类和代理类银行卡业务,银行一般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仅收取手续费,属于低风险的金融业务,且投入少、具体操作简单,因此,倍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青睐。受该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银行卡业务档次提升动力不足,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后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欠发达地区赢利能力差、高科技应用程度低、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等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银行卡业务在当地的发展。

(五) 现行银行卡法规制度亟需修改完善

我国针对银行卡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不到位,有关立法没有跟上,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工作比较滞后,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也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尽管我国银行卡业20余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总体来看,银行卡业在我国还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与发卡市场相比,受理市场发展较为滞后,面临规模扩张和规范管理的双重压力。

三、我国银行卡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我国银行卡产业现存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启示,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我国现行银行卡体系:

(一) 增加银行卡的服务内容

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比国外晚差不多一百年,并且受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和国情国力的制约,我国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远小于国外的银行卡业务。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借记卡,与集消费、信贷、结算于一身的信用卡相比,借记卡的功能主要以存取款为主,信用卡的大多数功能借记卡无法使用。发卡机构应不断提高银行卡经营管理能力,利用现有科技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丰富银行卡品种和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需求。研发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银行卡服务业务。

(二) 完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1.改善银行卡系统。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ATM 取款、POS 机刷卡消费将成为居民主要的支付方式。因此,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着手银行卡系统的改善工作,如2004年12月28日,中国银联长沙分公司进行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将数据处理系统从长沙分公司处理平台移入到中国银联总公司处理平台,新系统每秒钟最高处理刷卡交易的笔数从50笔提高到1万笔,全力保障了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和银行卡市场实现了飞跃发展。

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严格业务流程。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主要业务岗位和工作环节入手,防止和化解风险,保障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严禁授权和会计、征信和催收等不能交叉的岗位交叉顶岗严格控制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的分支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的上线,严格考核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和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使业务人员处理业务时有章可循。

(三) 提高防范信用卡风险的措施

1. 加强宣传,提高持卡人的风险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银行卡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实效。各发卡行在销售银行卡产品时,不但要介绍银行卡产品的优势,也要注意介绍其风险点和安全使用知识。对于已发生的银行卡风险案例,应通过媒体等方式及时进行披露,提高持卡人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和掌握相应的防范手段,提高持卡人防范意识和能力。

2. 加强银行卡特约商户管理,防范欺诈风险。加强特约商户准入审批和日常监督管理。一是严格执行特约商户准入制度,重视对特约商户的合法性和有关经营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核和调查,根据其性质、经营范围、规模和流动性分析其

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程度和市场潜力,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参数,有效防控风险。二是强化特约商户日常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带来风险,不仅要加强特约商户业务技能的培训,还要加强对特约商户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三是加强对特约商户收单业务行为和异常交易或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控。如对外币信用卡异常交易的金额、笔数、交易地点和交易类型的变化,分析判断其风险程度,可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及时通知和提醒客户,以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和安全感,更快地发现风险、防范风险。

3. 强化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要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和完善《信用卡业务操作规程》、《机具、密码使用管理制度》、《商户联系管理制度》、《事中及事后监督制度》等一整套业务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以规范业务操作,控制操作风险;同时,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增强风险控制力度。

4. 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防范持卡人信用风险。各家银行应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包含全社会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客户身份证件、刑事犯罪记录、办卡记录、纳税情况、在各银行的存款状况、使用卡透支与归还情况等。这样可避免各家银行对同一客户的资信重复调查以及调查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可防止多家银行同时授信的现象发生。由银行业共同来防范风险,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这对保护银行业的共同利益是非常必要的。

(四) 增加农村银行卡发行量

我国现有银行卡持有群体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努力扩大银行卡在农村的受理范围,积极推动银行卡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加快经济活跃、有发展潜力的城镇的特约商户的发展;增加ATM 机、POS 机的数量,加强对商户的引导,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加强与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合作,促进银行卡在与农民生活密切的相关领域的应用;加大银行卡使用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的用卡意识;按照农村银行卡的使用情况,制定适用于农村银行卡使用的收费标准,按照物美价廉的营销方式,增加农村银行卡的发行量。

(五) 进行银行卡业务的创新

发展银行卡业务, 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入WTO 的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 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金融支付工具, 银行卡将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争夺的焦点之一。优化管理体制、发展自主行业标准、健全市场营销机制、增强技术支持等, 是适应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措施。

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发展,是因为它有诸多优势之处。其一,它不再是商业赊销工具,而成为一种交付工具,凭借它不仅可以直接消费,而且可以

在银行存取现金,办理结账。其二,它不再以商业信用形式存在,而是以银行信用形式存在。在品种上不仅有借记卡,而且有贷记卡,持卡人无须先存款就可以在银行确定的额度内贷款,而后还款,这是商业推销卡无论如何也望尘莫及的。这时的银行卡,其实已成银行的一种信用工具。

2008年北京的“数字奥运”和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将吸引大批国外游客,届时国内外消费者持卡消费将进一步扩大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加入WTO后,银行卡业务已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抢滩登陆的主攻方向之一。银行卡一旦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迅速进入国内银行卡的分销渠道,充分发挥他们在营销机制、管理经验、服务手段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卡、贷记卡、外卡收单等业务上与我们展开激烈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加快银行卡业务的结构调整功能创新,打造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银行卡品牌,提升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益。


相关内容

  • 金融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金融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题目不必与下列题目完全相同,但应注意选题不要超越金融学科的范围. 1. 从中外银行竞争力比较看中资银行竞争策略的选择 2.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 3.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4. 论我国上 ...

  • 毕业论文范围
  • 六.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下列题目为综合参考题目,同学们可据此自行拟定论文题目,凡涉及本专业及相关的内容均可) 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4.农户小额贷款需求调查分析 5.农户小额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 浅析网上支付的现状及对策
  • 浅析网上支付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网上支付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解决网上支付题目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环节.这一题目应从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银行系统.网上支付工具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上支付 ...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汇总(参考)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研究 浅析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的应用 浅探网络品牌的误区 浅谈网上书店的顾客忠诚度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计算机行业中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电子商务下零售业顾客忠诚的建立 中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国内专 ...

  •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及对策分析
  •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资金是企业经济运行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企业而言,筹资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普遍的.关键性的制 ...

  • 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浅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及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及对策 作者:包世荣 沈英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6期 摘 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力之所在,是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 ...

  • 某太阳能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浅析我国出口信贷
  • 浅析我国出口信贷 11国贸 何阿农 3110803123 [摘要]作为一个经济实力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进行国际贸易不仅是为了获取贸易利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国际贸易谋求国家经济发展.因此,我国不仅要学会充分利用出口信贷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更有必要了解出口信贷的形式,对外贸的作用.将面临的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