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莎士比亚戏剧的修辞翻译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的修辞翻译

摘要: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使用修辞格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联想的效果。英语和汉语都有悠久的历史,也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修辞方式。本文通过对莎剧中的修辞翻译进行欣赏和比较,对英汉修辞翻译做出初步探析。

关键词: 英汉翻译 修辞 莎士比亚戏剧

引言: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显然存在着既相一致又有区别的特点。在莎士比亚戏剧剧翻译中认识并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找出二者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

一. 比喻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不仅可以加强效果,增强美感,而且常常给予人新的启发。德国语言学家穆勒认为,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语言的发展就不可想象。比喻,这一人们喜闻乐见的修辞手法尤其得到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垂青,莎剧中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俯拾皆是,大量生动的比喻在莎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学作品往往是学习语言修辞学最生动的教材,而比喻又是莎剧中使用最广最频繁的修辞格。

1. 明喻(Simile )

我们知道比喻性的语言有助于客观描摹的生动性,使某个主观经历显得更加生动。为了鲜明、形象的刻画某一事物,人们常将具有某种特征或相似特性的两种不同实物加以对比,并尝试用另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事物,这就是修辞学上的明喻。在英语当中,多出现like ,as ,seem ,if ,as though 等连接词。明喻的使用可以更鲜明,更简洁,更生动地描述事物,使人们通过联想更形象更深入地去了解事物。

例句:(1) Juliet: My bounty is as boundless as the sea,/My love as deep; the more I give to thee,/the more I have, for both are infinite.

(朱丽叶: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二幕二场)

本体是bounty 和love ,喻体是sea ,喻词用as…as。朱丽叶慷慨大方地把自己的纯洁的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罗密欧来回答他对她情真意切的追求。表达了朱丽叶对爱情大胆而美好的誓言。

(2) Hamlet: Look, you now what follows./Here is your husband; like a mildew’d ear/Blasting his wholesome brother.

(现在你再看这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是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哈姆莱特》三幕四场)

本体是your husband,即哈姆莱特的叔父克劳狄斯,喻体是a mildew’d ear,喻词是like 。哈姆莱特责怪他的母亲失节,不该嫁给他的叔父。在他看来,他的

父亲身姿矫健,气宇轩昂,是一个典型男子,而他的叔父外貌不扬,老气横秋,如同一株霉烂的禾穗。两张像混在一起玷污了他父亲的声誉。

(3) Lear: that she may feel/How 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it is/To have a thankless child!

(让她也感觉到一个负心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要多么使人痛入骨髓!)(《李尔王》一幕四场)

本体是she ,即李尔的女儿高纳里尔,喻体是a serpent’s tooth,喻词用than 。明喻有时说明某种事物不仅像另一种事物,而且超过了它,这时就像上述例子一样用than 把两者联系起来。李尔把以毒蛇比喻其忘恩负义的女儿 “一个负心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要多么使人痛入骨髓”,以毒蛇的暗指形象生动地塑造出女儿的奸邪形象。

上述例子分别在在慷慨、爱和大海,丈夫和霉烂的禾穗,以及负心的孩子和毒蛇的牙齿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通过直译的手法我们就可以把原文的含义在译语中恰当地表现出来,使原文的意向得以还原。

2.暗喻(Metaphor )

暗喻是用来表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把一个事物的名称用在事物的名称上。其主要特点是两种事物不用like 或as 连接。暗喻的作用与明喻一样,往往是用生动、具体、浅显、简单的、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来比喻干涩、抽象、深奥、复杂的陌生事物,从而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力求达到贴切、新颖、创新的表达效果。

例句:(1)Out, out, brief candle!/Life i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麦克白》五幕五场)

本体是life ,喻体是a walking shadow和a poor player。这些形象的喻体不仅表达了麦克白一生失去理想,失去生活意义的痛苦,还深刻总结了他一生痛苦的人生哲学,是一个苦难灵魂最后发出的绝望的悲鸣。

(2) Fool: Mum, mum;/He that keeps nor crust nor crumb,/weary of all, shall want some./ That’s a shealed peascod.

(闭嘴,闭嘴;你不知道积谷防饥,活该啃不到面包皮,他是一个剥空了的豌豆荚。)(《李尔王》一幕四场)

本体是he ,即李尔,喻体是a shealed peascod。比喻李尔徒有国王虚名,失去了他的王位、权力、尊严甚至身份,什么都没有了,宛如“剥空了的豌豆荚”。他放弃王权,将一切送给了他的两个薄情寡义的女儿,而自己却被剥夺到什么也没有的地步。

例句中的暗喻都是通过is 来建立连接,这里适于直接转译,让读者去揣摩其中暗含的哲理。

二. 双关(Pun )

双关语简单来说,就是play on words即一种文字游戏,其特点是有意识的将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运用到句子中,利用这些词或者句子间相互的

逻辑关系,来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借以使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读来令人感到新奇,意趣盎然。

例句:(1)Tybalt :Mercutio ,th ou consort’st with Romeo ,一

Mercutio :Consort What! dost thou make us minstrels?

(《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幕一场)

consort 有双关含义:(1)associate with;(2)a company of musicians.提伯尔特(Tybalt)实际上说的是前一种含义,意思是说茂丘西奥(Mercutio ) 和罗密欧来往密切,是一伙的;而茂丘西奥却故意理解为后一种含义,并且使用了

minstrels (对musicians 的轻蔑称呼) 一词,以此为理由来反击对方。朱生豪与梁实秋两位译者的译文分别为为:

提伯尔特:茂丘西奥,你陪着罗密欧到处乱闯一

茂丘西奥:到处拉唱! 怎么! 你把我们当作一群沿街卖唱的人吗?(朱译)

提拔特:墨枯修,你是罗密欧的同道。

墨枯修.1司道! 什么! 你把我们当作沿街卖唱的人么?(梁译)

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品味出两位译文的优点和不足,可以说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准确传达了该双关语的含义,是成功的翻译。相比较而言,朱生豪的“陪着到处乱闯”准确地传达了consort 的第一种意思,透射出提伯尔特对他们的污蔑;“到处拉唱”既译出了c onsort 的第二层意思,又恰切地照应了minstrels 的含义,准确传达了茂丘西奥以自嘲反击提伯尔特的强硬口气,略胜一筹。但这两者在汉语中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也不存在语音方面的联系。

(2)Sampson :I mean,an we be in choler,we ’ll draw.

Gregory :Ay ,while you live,draw your neck out o’the collar.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幕一场)

这是凯普莱特(Capulet)家两个仆人的对白,其中choler 和collar 读音相同,构成双关。但英语的这类双关翻译成汉语却很难体现出双关含义,两位的翻译分别为:

山普孙:我说,咱们要是发起脾气来,就会拔剑动武。

葛莱古里:对了,你可不要把脖子缩到领口里去。(朱译)

萨姆普孙: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动了火,我们就要把刀抽出来。 格来高利:是的,只要是活着,就要把你的颈子抽出领日来。(梁译)

两位译者都直接译出了choler 和couar 的内在意义,但读音相同的双关意义尽失,都未实现这一双关在形式上的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巨大差异造成的。两位译者都是舍弃了形似而追求神似,虽然有所损失,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方式。关于这类双关语的翻译,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兼顾两方的更好的翻译方式。

(3)Benvolio :Here comes Romeo.here comes Romeo.

Mercutio :Without his roe,like a dried herring……

所谓roe 显然是与Romeo 一字的第一音节有关,故一般以为此句之意义乃是说罗密欧颓唐憔悴的样子大异往常,像是一条失去了鱼卵的干瘪的咸鱼;又有人认为Romeo 去掉Ro 便只剩了meo (叹息自伤语) 。我们知道,茂丘西奥和罗密欧是好朋友。由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他一晚上都没找到罗密欧,以为罗密欧仍迷恋旧情人罗瑟琳,于是见面后就说罗密欧因失恋而像一条于咸鱼。当时一般认为,处于热恋中的少男少女的食欲不好,这样就自然显得瘦弱。茂丘西奥认为罗密欧瘦得像干咸鱼,这是字面义,深层意义是罗密欧因得不到意中人的爱而失魂落魄、神魂颠倒,湿得异常憔悴,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

两位的译文如下:

班伏里奥:罗密欧来了,罗密欧来了。

茂丘西奥:瞧他孤零零的神气,倒像一条风干的咸鱼。(朱译)

班孚留:罗密欧来了,罗密欧来了。

墨枯修:除掉了他的鱼子,像是一条干咸鱼。(梁译)

由译文可以看出,对without his roe的处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有所损失。如果搬上舞台,这种对白也许会让观众感到费解,这是翻译的局限所在,期待翻译工作者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找出更佳的翻译方式。

三. 借代(Metonymy )

借代反映了两个密切相关的的事物的现实关系,它是借用伴随或附属于某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某事物。它常利用人名、动植物名、职业、建筑物或地名等作为喻体。莎士比亚经常使用这种修辞语法,增加其语言的形象性和简洁性。

例句:(1)Whether’t 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哈姆雷特》三幕一场)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这里“slings ”指的是“伤害”,“arrows ”指的是攻击、袭击。

(2) For I never knew 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

(《威尼斯商人》一幕一场)

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这里“old head”意思是布经验的头脑。

翻译此类修辞语句需要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另外,还要求译者查询一些相关的百科知识资料,通过增加一些解释性话语,帮助读者理解原文,同时使读者更多地获得相关文化知识,而不至于迷失在译文当中。翻译比喻性语句,传达喻体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关键是要准确把握英汉比喻性词语的喻体内涵差异,同样的喻体在不同文化中所传递的形象信息是不同的,译者的任务是把握好源语与目的语内涵对接的最佳近似度,并辅之以必要的翻译技术处理,以求得最佳译述效果。

四.矛盾修辞(Oxymoron )

矛盾修辞是把相互矛盾的两个词用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它利用词义表面的相互矛盾使表层的不和谐统一在思想内容的深层,从而揭示事物对立统一的本质特征,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莎士比亚经常将互相矛盾的一些词放置在一起来表达人物的非常复杂的心情。

例句:(1)O serpend heart, hid with a flow’ring face!

Did ever dragon keep so fair a Cave?

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l!

Dovo — feather’d raven! Wolfish ravening lamb!

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

Just opposite what though justly seem’st

A dam med saint,an honorable villain.

(《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幕二场)

朱丽叶:“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样的心! 那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样清雅的洞府里? 美丽的暴君! 天使般的魔鬼! 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 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 圣洁的外表包覆着丑恶的实质! 你的内心刚巧和你的形状相反,一个万恶的圣人,一个庄严的奸徒! ”

这里是当罗密欧不小心在斗殴中杀死朱利叶的表兄时,朱利叶所说的一段话。作者将那么多的互相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生动的表达了朱利叶当时对她的爱人爱恨交织的感情。

对于矛盾修辞的翻译, 我们要透过词语表层的自相矛盾去体会它的深层含义;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揣摸说话人的真正用意; 并且要结合不同的翻译方法, 从而翻译出符合汉语习惯的译文。矛盾修辞以简洁语言, 描述生动而微妙的内涵, 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情感, 揭示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 收到一种出人意料、耐人回味的艺术表达效果, 从而体现了客观事物相辅相成, 在对立中求统一的深层辩证关系。

五.夸张(Hyperbole )

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就叫夸张,即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 地呈现出来。夸张法是莎士比亚频繁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情感,故意言过其实地对其特征作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以使美好的东西显得更好,有害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并予以鞭挞。

例句:(1) I love Ophelia; 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Make my sum.

(《哈姆雷特》五幕一场)

我爱奥菲利娅; 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

(2)I could a tale unfold these lightest words

Would harrow up thy soul,freeze to young blood,

Makes thy two eyes,like stars,start from their sphere,

Thy knotted and combined locks to part And each particular hair to stand on end ,

Like quills upon the fretful porpentine;

(《哈姆雷特》一幕五场)

我可以告诉你一桩事,最轻微的几句话,

都可以使你魂飞魄散,使你年轻的血掖凝冻成冰,使你的双眼像脱了轨道的星球一样向前突出,使你的纠结的慈发根根分开,像愤怒的豪猪身上的刺毛一样森然耸立。

莎士比亚在这里用了一连串夸张的词语,构成了一幅令人毛骨惊然、恐怖至极的情景与气氛,这使读者无需借助舞台效果就能深深感受到那种恐怖的程度。

人们不能按字面意义去理解所夸大的事物, 但这并不等于有失真实或不要真实, 而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 以事实为根据, 有意识地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 来加深读者的印象, 唤起读者的想象.

结语: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莎士比亚都在他的作品中熟练使用过,这些修辞手法大大增添了他作品的美,使其描写生动有力、发人深思。修辞所追求的效果是语言表达的完美,修辞格是达到此境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正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语言的完美必然建筑在语言的正确使用的基础上.因此修辞格的运用不仅必须以合乎语法规则为前提。还要以合乎逻辑为前提。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如何翻译好修辞格是每个英语学习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崇月. 比喻修辞面面观[J].外国语言文学,2003,(2):1.

[2]冯庆华.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姜治文,文军.翻译批评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

[4]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罗密欧与朱丽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8)[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6]李国南. 辞格和词汇[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的修辞翻译

摘要: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使用修辞格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联想的效果。英语和汉语都有悠久的历史,也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修辞方式。本文通过对莎剧中的修辞翻译进行欣赏和比较,对英汉修辞翻译做出初步探析。

关键词: 英汉翻译 修辞 莎士比亚戏剧

引言: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显然存在着既相一致又有区别的特点。在莎士比亚戏剧剧翻译中认识并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找出二者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

一. 比喻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不仅可以加强效果,增强美感,而且常常给予人新的启发。德国语言学家穆勒认为,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语言的发展就不可想象。比喻,这一人们喜闻乐见的修辞手法尤其得到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垂青,莎剧中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俯拾皆是,大量生动的比喻在莎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学作品往往是学习语言修辞学最生动的教材,而比喻又是莎剧中使用最广最频繁的修辞格。

1. 明喻(Simile )

我们知道比喻性的语言有助于客观描摹的生动性,使某个主观经历显得更加生动。为了鲜明、形象的刻画某一事物,人们常将具有某种特征或相似特性的两种不同实物加以对比,并尝试用另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事物,这就是修辞学上的明喻。在英语当中,多出现like ,as ,seem ,if ,as though 等连接词。明喻的使用可以更鲜明,更简洁,更生动地描述事物,使人们通过联想更形象更深入地去了解事物。

例句:(1) Juliet: My bounty is as boundless as the sea,/My love as deep; the more I give to thee,/the more I have, for both are infinite.

(朱丽叶: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二幕二场)

本体是bounty 和love ,喻体是sea ,喻词用as…as。朱丽叶慷慨大方地把自己的纯洁的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罗密欧来回答他对她情真意切的追求。表达了朱丽叶对爱情大胆而美好的誓言。

(2) Hamlet: Look, you now what follows./Here is your husband; like a mildew’d ear/Blasting his wholesome brother.

(现在你再看这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是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哈姆莱特》三幕四场)

本体是your husband,即哈姆莱特的叔父克劳狄斯,喻体是a mildew’d ear,喻词是like 。哈姆莱特责怪他的母亲失节,不该嫁给他的叔父。在他看来,他的

父亲身姿矫健,气宇轩昂,是一个典型男子,而他的叔父外貌不扬,老气横秋,如同一株霉烂的禾穗。两张像混在一起玷污了他父亲的声誉。

(3) Lear: that she may feel/How 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it is/To have a thankless child!

(让她也感觉到一个负心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要多么使人痛入骨髓!)(《李尔王》一幕四场)

本体是she ,即李尔的女儿高纳里尔,喻体是a serpent’s tooth,喻词用than 。明喻有时说明某种事物不仅像另一种事物,而且超过了它,这时就像上述例子一样用than 把两者联系起来。李尔把以毒蛇比喻其忘恩负义的女儿 “一个负心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要多么使人痛入骨髓”,以毒蛇的暗指形象生动地塑造出女儿的奸邪形象。

上述例子分别在在慷慨、爱和大海,丈夫和霉烂的禾穗,以及负心的孩子和毒蛇的牙齿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通过直译的手法我们就可以把原文的含义在译语中恰当地表现出来,使原文的意向得以还原。

2.暗喻(Metaphor )

暗喻是用来表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把一个事物的名称用在事物的名称上。其主要特点是两种事物不用like 或as 连接。暗喻的作用与明喻一样,往往是用生动、具体、浅显、简单的、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来比喻干涩、抽象、深奥、复杂的陌生事物,从而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力求达到贴切、新颖、创新的表达效果。

例句:(1)Out, out, brief candle!/Life i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麦克白》五幕五场)

本体是life ,喻体是a walking shadow和a poor player。这些形象的喻体不仅表达了麦克白一生失去理想,失去生活意义的痛苦,还深刻总结了他一生痛苦的人生哲学,是一个苦难灵魂最后发出的绝望的悲鸣。

(2) Fool: Mum, mum;/He that keeps nor crust nor crumb,/weary of all, shall want some./ That’s a shealed peascod.

(闭嘴,闭嘴;你不知道积谷防饥,活该啃不到面包皮,他是一个剥空了的豌豆荚。)(《李尔王》一幕四场)

本体是he ,即李尔,喻体是a shealed peascod。比喻李尔徒有国王虚名,失去了他的王位、权力、尊严甚至身份,什么都没有了,宛如“剥空了的豌豆荚”。他放弃王权,将一切送给了他的两个薄情寡义的女儿,而自己却被剥夺到什么也没有的地步。

例句中的暗喻都是通过is 来建立连接,这里适于直接转译,让读者去揣摩其中暗含的哲理。

二. 双关(Pun )

双关语简单来说,就是play on words即一种文字游戏,其特点是有意识的将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运用到句子中,利用这些词或者句子间相互的

逻辑关系,来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借以使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读来令人感到新奇,意趣盎然。

例句:(1)Tybalt :Mercutio ,th ou consort’st with Romeo ,一

Mercutio :Consort What! dost thou make us minstrels?

(《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幕一场)

consort 有双关含义:(1)associate with;(2)a company of musicians.提伯尔特(Tybalt)实际上说的是前一种含义,意思是说茂丘西奥(Mercutio ) 和罗密欧来往密切,是一伙的;而茂丘西奥却故意理解为后一种含义,并且使用了

minstrels (对musicians 的轻蔑称呼) 一词,以此为理由来反击对方。朱生豪与梁实秋两位译者的译文分别为为:

提伯尔特:茂丘西奥,你陪着罗密欧到处乱闯一

茂丘西奥:到处拉唱! 怎么! 你把我们当作一群沿街卖唱的人吗?(朱译)

提拔特:墨枯修,你是罗密欧的同道。

墨枯修.1司道! 什么! 你把我们当作沿街卖唱的人么?(梁译)

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品味出两位译文的优点和不足,可以说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准确传达了该双关语的含义,是成功的翻译。相比较而言,朱生豪的“陪着到处乱闯”准确地传达了consort 的第一种意思,透射出提伯尔特对他们的污蔑;“到处拉唱”既译出了c onsort 的第二层意思,又恰切地照应了minstrels 的含义,准确传达了茂丘西奥以自嘲反击提伯尔特的强硬口气,略胜一筹。但这两者在汉语中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也不存在语音方面的联系。

(2)Sampson :I mean,an we be in choler,we ’ll draw.

Gregory :Ay ,while you live,draw your neck out o’the collar.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幕一场)

这是凯普莱特(Capulet)家两个仆人的对白,其中choler 和collar 读音相同,构成双关。但英语的这类双关翻译成汉语却很难体现出双关含义,两位的翻译分别为:

山普孙:我说,咱们要是发起脾气来,就会拔剑动武。

葛莱古里:对了,你可不要把脖子缩到领口里去。(朱译)

萨姆普孙: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动了火,我们就要把刀抽出来。 格来高利:是的,只要是活着,就要把你的颈子抽出领日来。(梁译)

两位译者都直接译出了choler 和couar 的内在意义,但读音相同的双关意义尽失,都未实现这一双关在形式上的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巨大差异造成的。两位译者都是舍弃了形似而追求神似,虽然有所损失,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方式。关于这类双关语的翻译,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兼顾两方的更好的翻译方式。

(3)Benvolio :Here comes Romeo.here comes Romeo.

Mercutio :Without his roe,like a dried herring……

所谓roe 显然是与Romeo 一字的第一音节有关,故一般以为此句之意义乃是说罗密欧颓唐憔悴的样子大异往常,像是一条失去了鱼卵的干瘪的咸鱼;又有人认为Romeo 去掉Ro 便只剩了meo (叹息自伤语) 。我们知道,茂丘西奥和罗密欧是好朋友。由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他一晚上都没找到罗密欧,以为罗密欧仍迷恋旧情人罗瑟琳,于是见面后就说罗密欧因失恋而像一条于咸鱼。当时一般认为,处于热恋中的少男少女的食欲不好,这样就自然显得瘦弱。茂丘西奥认为罗密欧瘦得像干咸鱼,这是字面义,深层意义是罗密欧因得不到意中人的爱而失魂落魄、神魂颠倒,湿得异常憔悴,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

两位的译文如下:

班伏里奥:罗密欧来了,罗密欧来了。

茂丘西奥:瞧他孤零零的神气,倒像一条风干的咸鱼。(朱译)

班孚留:罗密欧来了,罗密欧来了。

墨枯修:除掉了他的鱼子,像是一条干咸鱼。(梁译)

由译文可以看出,对without his roe的处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有所损失。如果搬上舞台,这种对白也许会让观众感到费解,这是翻译的局限所在,期待翻译工作者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找出更佳的翻译方式。

三. 借代(Metonymy )

借代反映了两个密切相关的的事物的现实关系,它是借用伴随或附属于某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某事物。它常利用人名、动植物名、职业、建筑物或地名等作为喻体。莎士比亚经常使用这种修辞语法,增加其语言的形象性和简洁性。

例句:(1)Whether’t 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哈姆雷特》三幕一场)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这里“slings ”指的是“伤害”,“arrows ”指的是攻击、袭击。

(2) For I never knew 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

(《威尼斯商人》一幕一场)

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这里“old head”意思是布经验的头脑。

翻译此类修辞语句需要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另外,还要求译者查询一些相关的百科知识资料,通过增加一些解释性话语,帮助读者理解原文,同时使读者更多地获得相关文化知识,而不至于迷失在译文当中。翻译比喻性语句,传达喻体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关键是要准确把握英汉比喻性词语的喻体内涵差异,同样的喻体在不同文化中所传递的形象信息是不同的,译者的任务是把握好源语与目的语内涵对接的最佳近似度,并辅之以必要的翻译技术处理,以求得最佳译述效果。

四.矛盾修辞(Oxymoron )

矛盾修辞是把相互矛盾的两个词用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它利用词义表面的相互矛盾使表层的不和谐统一在思想内容的深层,从而揭示事物对立统一的本质特征,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莎士比亚经常将互相矛盾的一些词放置在一起来表达人物的非常复杂的心情。

例句:(1)O serpend heart, hid with a flow’ring face!

Did ever dragon keep so fair a Cave?

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l!

Dovo — feather’d raven! Wolfish ravening lamb!

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

Just opposite what though justly seem’st

A dam med saint,an honorable villain.

(《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幕二场)

朱丽叶:“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样的心! 那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样清雅的洞府里? 美丽的暴君! 天使般的魔鬼! 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 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 圣洁的外表包覆着丑恶的实质! 你的内心刚巧和你的形状相反,一个万恶的圣人,一个庄严的奸徒! ”

这里是当罗密欧不小心在斗殴中杀死朱利叶的表兄时,朱利叶所说的一段话。作者将那么多的互相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生动的表达了朱利叶当时对她的爱人爱恨交织的感情。

对于矛盾修辞的翻译, 我们要透过词语表层的自相矛盾去体会它的深层含义;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揣摸说话人的真正用意; 并且要结合不同的翻译方法, 从而翻译出符合汉语习惯的译文。矛盾修辞以简洁语言, 描述生动而微妙的内涵, 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情感, 揭示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 收到一种出人意料、耐人回味的艺术表达效果, 从而体现了客观事物相辅相成, 在对立中求统一的深层辩证关系。

五.夸张(Hyperbole )

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就叫夸张,即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 地呈现出来。夸张法是莎士比亚频繁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情感,故意言过其实地对其特征作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以使美好的东西显得更好,有害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并予以鞭挞。

例句:(1) I love Ophelia; 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Make my sum.

(《哈姆雷特》五幕一场)

我爱奥菲利娅; 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

(2)I could a tale unfold these lightest words

Would harrow up thy soul,freeze to young blood,

Makes thy two eyes,like stars,start from their sphere,

Thy knotted and combined locks to part And each particular hair to stand on end ,

Like quills upon the fretful porpentine;

(《哈姆雷特》一幕五场)

我可以告诉你一桩事,最轻微的几句话,

都可以使你魂飞魄散,使你年轻的血掖凝冻成冰,使你的双眼像脱了轨道的星球一样向前突出,使你的纠结的慈发根根分开,像愤怒的豪猪身上的刺毛一样森然耸立。

莎士比亚在这里用了一连串夸张的词语,构成了一幅令人毛骨惊然、恐怖至极的情景与气氛,这使读者无需借助舞台效果就能深深感受到那种恐怖的程度。

人们不能按字面意义去理解所夸大的事物, 但这并不等于有失真实或不要真实, 而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 以事实为根据, 有意识地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 来加深读者的印象, 唤起读者的想象.

结语: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莎士比亚都在他的作品中熟练使用过,这些修辞手法大大增添了他作品的美,使其描写生动有力、发人深思。修辞所追求的效果是语言表达的完美,修辞格是达到此境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正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语言的完美必然建筑在语言的正确使用的基础上.因此修辞格的运用不仅必须以合乎语法规则为前提。还要以合乎逻辑为前提。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如何翻译好修辞格是每个英语学习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崇月. 比喻修辞面面观[J].外国语言文学,2003,(2):1.

[2]冯庆华.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姜治文,文军.翻译批评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

[4]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罗密欧与朱丽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8)[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6]李国南. 辞格和词汇[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相关内容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 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
  •   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获益。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直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此外,了解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要求,组成部分,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准备工作      首先,作者要广泛大 ...

  • 乔治·斯坦纳与比较文学
  • 作者:李小均 中国比较文学 2014年03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2013)-04-0095-11 1994年,牛津大学设立了韦登费尔德爵士比较文学客座教授讲席一职.乔治·斯坦纳应邀担任首位客座教授,可谓实至名归.在就职典礼上,斯坦纳以"什么是 ...

  • 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教授的重庆掠影
  • 编者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110周年华诞庆典之年.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历经"学府长征"入驻战时首都重庆(复旦大学当年举校搬迁,是驻留重庆时间最长(8年)的学校,也是目前唯一在重庆建有纪念馆的学校),不少中国的文化名人和著名教授也因此来 ...

  •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简爱>中 ...

  • 从[阿甘正传]中看美国梦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3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4 欧•亨利短篇 ...

  • 201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 卷1至6页,第II 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