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概况[1]

一、 西双版纳州概况

一、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

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上,有植物种类5000多种,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动物种类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 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

地,现有胶园358万亩。是中国普洱茶的故乡,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群落,境内六大古茶山有8万多亩上百年栽培型古茶园以及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傣药南药资源富集,傣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民族传统医药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北方人避寒过冬,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海内外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二是以纯朴自然为特色的民族风情浓郁。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补过人、克木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0.27万人,占总人口的34.4%,1979年我国最后确认的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有2.02万人。解放以来,通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孔雀公主》、《澜沧江边蝴蝶会》等电影、歌曲、舞蹈、文学作品,以及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关怀,使西双版纳的神奇美丽逐渐为世人所知晓。西双版纳各民族独特的民居民俗,多彩的民族服饰,众多的民族节日,各民族的宗教文化、雨林文化、贝叶文化、茶叶文化以及舞蹈艺术、歌唱艺术、民间工艺等汇集成丰厚的民族文化。傣族的“泼水节”、“赞哈”、制陶和基诺族的大鼓舞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以与东南亚国家毗邻为特征的地缘区位优越。地处云南

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互为毗邻,全州国境线长966.3公里,占全省边境线近四分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一江连六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中、老、缅、泰四国已于2001年6月正式开展商贸通航。上湄公河航道的疏浚工作已结束,为国家5级航道,可长年通航250吨的客货轮。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从西双版纳出境,今年将建成通车。建成于1990年的西双版纳机场现已开通了18 条国内航线和直航泰国曼谷、清迈的国际航线,2007年航班达到1.75 万架次(起降),航空运输游客180.76万人次。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打洛、景洪机场4个水、陆、空国家级口岸和多个边民互市点,可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等国,是全国仅有的水、陆、空一类口岸俱全的自治州。

四是以社会发育程度不高为特性的制约因素较多。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典型的农业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8.9%、农业增加值占GDP的34%,城镇化水平低,为34.55%,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5%,坝区面积仅占5%。由于文化教育、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差异,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使县市之间、城乡之间、山坝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较为突出。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2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两个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布朗族),加之地处边疆,远离中心城市,很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双版纳建州5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与部署,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成功迈出了经济增速止跌、回升、加快发展三大步,如期实现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3%,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年均增长9.6%,接待国内外游客比“九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

《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西双版纳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推动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突出又快又好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及“科教兴州、开放活州、

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的基本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开创我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确定了 “十一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全州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0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增加60亿元,增长40%;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15%左右,保持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本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创建平安和谐西双版纳取得新成就。

2006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西双版纳时对我们提出了“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西双版纳”的殷切期望。我们认为,努力实现总书记关于“四个更加”的目标要求,就是西双版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动力,把建设更加富裕西双版纳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把建设更加民主西双版纳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把建设更加文明西双版纳

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把建设更加和谐西双版纳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在2006年召开的州第六次党代会上,以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为主题,研究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一是着力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富裕的西双版纳;二是着力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民主的西双版纳;三是着力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文明的西双版纳;四是着力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的西双版纳;五是着力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建设更加亲民为民、团结实干、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西双版纳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007年全州经济运行良好,实现生产总值107.5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亿元,增长16.9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增长2.9%。对外经济贸易总额3.83亿美元,增长19.1%。接待国内外游客503万人次,增长39.8%,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增长24.5%。地方财政收入6.36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支出21.7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8元,实际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元,实际增长8.1%。

今年1月中旬,我们召开了州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了2008

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后劲,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进程。确定了2008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任务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之内,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取得新繁荣,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

当前,我们正把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全州首要的政治任务,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加快推进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在加快经济发展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抓好以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等为重点的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继续坚持教育科技优先发展,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的目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实现建设平安和谐西双版纳的目标。

二、 景点、景区简介

植物园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的,是目前我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主要以保护生物学和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为其科学发展方向,以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科研任务。

植物园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距离州府景洪市80公里,占地900公顷,保存着大片的热带雨林,有引自国内外10700多种热带植物,园内设有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民族植物学与资源植物研究中心。建立了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库、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哀牢山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观测站、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开发实验室、热带植物标本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科技信息中心等科学实验室支撑体系,是集热带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目前数字化植物园工作在中国植物园处于领先地位。

植物园与5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其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国家职业技能(园林园艺)鉴定所”、“全国青少年科教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并通过了ISO9001/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傣族园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橄榄坝),距州府景洪市27公里。景区于1999年3月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占地336公顷,南傍澜沧江,北依龙得湖。主景区由曼将(篾套寨)、曼春满(花园寨)、曼乍(厨师寨)、曼嘎(赶集寨)、曼听(宫廷花园寨)五个保存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

傣族园以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典型的傣家竹楼造型、浓郁的民风民俗、神奇的佛教传说而驰名中外,享有“孔雀羽翎”之美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3年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

野象谷简介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占地面积369公顷,位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北部,距景洪市36公里,是“西双版纳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项目——亚洲象研究和西双版纳野生蝴蝶饲养繁殖的研究基地。自然资源丰富,汇集了热带、亚热带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物种,特别是野生亚洲象交流汇聚的中心通道,是一个热带雨林生态环保旅游景区,主要以“亚洲野象、山地民族、野生动物、热带雨林文化”为特色主题。

野象谷景区是西双版纳亚洲野象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拥有长达2063米的国内第一条热带雨林观光客运索道。方便的交通和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以及能方便看到野象,而成为西双版纳旅游的热点,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

森林公园简介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是全国知名的管理生产集团 —— 金洲集团在西双版纳投资的第一家旅游企业。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IS09001/14001国际质量/环境体系的认证。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距景洪市以北八公里,位于213(昆洛线)国道旁,占地面积2.5万亩。以“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族风情”为三大主题特色,融汇了独特的原始热带雨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原始森林公园有保存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沿途尽赏板根、绞杀、老茎生花、古藤等奇异景观,还栖息着数千只孔雀和各种野生动物,您能观赏到数百只孔雀放飞的壮观场面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花卉园简介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隶属云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位于景洪市宣慰大道旁,占地80公顷,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热带花卉园是云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种质保存地。园内的巴西橡胶种质资源圃保存橡胶新种质和良种5000多个,是胶树选育种的宝贵材料,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在云南热带北缘(北纬21-25 )大面积种植成功,并且实现了大面积单产世界一流水平,把橡胶种植区域从南、北纬15 之间向北推到24 ,创造了世界植胶史上的奇迹,至今园内还保存有云南第一批芽接树5株,也是当年周总理视察过的橡胶树。

园内的热带花卉,花姿多样,花色丰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异彩纷呈,形成独具特色的专类园。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53年成立,是省属独立从事热带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农业科研机构。设有热带经济作物资源收集与应用、遗传育种、热带作物栽培、热带作物保护与微生物利用、热带作物产品贮藏与加工等研究室及分析测试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生物技术中心,具有较先进的测试手段和信息网络,面向全国出版发行《热带农业科技》季刊。

建所以来,围绕全省热区(北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着重开展了天然橡胶、咖啡、热带水果、香料、澳洲坚果、热带花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初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使被国际上划为“非植胶区”的热带北缘云南高海拔地区成功实现了天然橡胶大面积种植,建成了云南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在技术和产量上都居世界一流水平的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

曼听公园简介

曼听公园位于景洪市东南郊,距市中心仅1公里,其前身是傣王卸花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公园占地面积400亩,园内划分为民族文化广场、热带兰圃、孔雀园、放生湖、佛教文化区、植树纪念区、傣族文化茶园等八个游揽区。

民族文化广场的中部有周恩来总理一九六一年参加泼水节的纪念铜像,游客在这里可以观看优美的民族歌舞表演,参加各种傣族民间文艺活动。

佛教文化区有白塔、八角亭、放生亭和享誉东南亚的洼跋洁总佛寺。进入该区,可以听到佛爷们朗朗的诵经声,参观贝叶文化,参与进香、拜佛、抽签、拴线、放生等佛事活动,还能感受到浓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氛围。

曼听公园有100多亩古老的黑心树林,林间藤攀葛绕,奇花异木,五彩纷呈,争奇斗艳,浓荫密布,凉爽宜人。公园中部有60余亩碧波荡漾的水面,是东南亚最大的放生湖之一,湖畔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是休闲娱乐的佳境。

勐景来景区

勐景来景区——“浮在水上的边境古寨”,是一个集民族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和边境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景区距打洛口岸约五公里,东临缅甸,西面紧靠213国道(昆洛公路)。景区有水田百余亩,鱼塘若干,田园风光真实自然,塔林林立,有两千多年的一颗菩提神树,树阴之下的村寨古朴典雅,寨民置身于祥和宁静的寨中,景区内随处可以欣赏传统的民族工艺表演:造纸、打铁、制陶、榨糖和酿酒等。

中缅边境漂流探险活动采用较古老的竹筏漂流,以有“一江隔两国”之称的打洛江为路线,全程有三公里多,需要五十分钟左右,沿途可以看到牧牛、孔雀舞、水街、傣女沐浴、猎鱼、水车等,还可以看到打洛江两岸美丽的风光及缅甸士兵巡逻队等。

在这“缤纷孔雀之乡”的勐景来,您到处都能看到形态各异的佛寺、佛塔、菩提树,这些则都是佛教信仰的象征。勐景来村寨是一个傣、掸(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混居的村寨,这里有将近2千年的飞来菩提神树,和在公元1082年,傣王召烛拉翁为表彰勐景来的一百零一位高僧而修建一百零一座塔。

每到祭祀节日即公历的4月中旬,这里便会集聚成千上万的国内外佛教信徒在此礼拜。人们载歌载舞的敲起象脚鼓跳起孔雀舞、吹响短笛唱起“赞哈”(傣族民歌),通常要庆祝两三天。五彩缤纷的佛幡不禁让人们肃然起敬。

曼迈桑康风景区简介

西双版纳曼迈桑康是国家AAA级风景区,曼迈桑康是傣语,汉译为“节日的寨子”。位于闻名遐迩的橄榄坝,地处景仑公路41公里处,总体规划用地100公顷,主要由姐妹胡(傣语称洒拉比英、洒拉龙英)组成。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日子,主要由“赛龙舟、放高升、赶摆、泼水”等民俗活动构成。曼迈桑康的建设是在傣族园成功推出“天天欢度泼水节”等民俗精品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突出放高升、赛龙舟活动,提升民族文化含量,联袂打造泼水节印象,使游客能真正感受和体验泼水节的魅力。

表演节目有:放高升、赛龙舟、祭祀、水上歌舞、竹筏泛舟、傣女沐浴、洒水、敬酒、丢包等,每天早上9:00—12:20曼迈桑康全体村民将倾情为八方游客激情奉献西双版纳民俗旅游精美大餐。

勐泐大佛寺简介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南传佛教文化苑)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旅游度假区一号公路止点至南莲山上,占地面积400亩,其规划轮廓与原自然地貌巧合,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佛寺以弘扬“南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现代的手法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游客对历史、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等进行观赏体验的需求。

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从万佛塔前广场俯视景洪市区,旖旎的热带风光尽收眼底。丛景洪市区及周边向南望去,雄伟的佛塔、大殿仿佛呈现在眼前。从山门至万佛塔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即诞辰、出家、成佛、弘发到涅磐的80年中,主要佛寺活动、佛教故事及传奇为主线,巧妙的注入到景区内的景观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了佛陀伟大的一生,通过佛教吉祥数、壁画、雕塑、佛教植物等多层次渲染,使每个建筑物、每件装饰、每组台阶都蕴含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传统文化色彩。

佛寺于2005年开始恢复重建(其前身为“景飘大佛寺”),于2007年11月3日佛寺邀请海内外108位高僧为佛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州内外参加开光大典的各民族信众达65万人之多。

佛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双版纳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南传佛教首位大佛爷祜巴龙庄勐担任住持。

热带雨林之魂——望天树〃阿莲雅主题公园

望天树又名“热带雨林之魂”“雨林神树”,它最高80多米,高高在上,要比其他乔木高出20—30米,犹如鹤立鸡群,构成林上林的景观。被称为热带雨林的标志,可以说,有了望天树的热带雨林,才是真正的热带雨林。目前,在中国望天树只存在勐腊阿莲雅景区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其他地点成群落较为罕见。在树上建有世界最高、中国最长的树冠走廊。阿莲雅热带雨林主题公园即将建成,最具版纳特色的大东线旅游线路将傲然呈现。大通道开通后,阿莲雅热带雨林主题公园盘踞要冲,是西双版纳、老挝、泰国、缅甸等“金四角”国际区域的核心,独特区位优势将成为西双版纳旅游对外的最佳连接点,连接东南亚的桥头堡。

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勐海茶厂坐落在世界茶树发源地、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城内。

勐海茶厂成立于1940年,2004年10月由云南博闻集团整体兼并。改制以来,茶厂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管理基础。至今全厂共有员工1229人,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5人、大专以上124人、中专及高中228人、专业技术人员253人。厂区占地面积224亩,有茶叶基地20894亩。

勐海茶厂本着“坚持诚信、注重绩效、勇担责任、追求创新”的经营理念,加大投入、改进设备、改善环境,实现年加工能力约八千吨。在取得显著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始终坚持“成就于社会,奉贤于社会”的宗旨。几年来,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累计1300万元,组织参与了《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我的长征》、《激情广场》、《祖国不会忘记》等大型公益活动,2005—2007年在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共36所,2007年12月12日成立了“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2008年5月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经历了六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茶厂现已发展成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质量体系完善,集种植管理、原料采购、成品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中型企业。2005年11月22日勐海茶厂成为云南省首批获得食品质量安全(QS)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同年12月,“大益”牌普洱茶被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

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云南省仅此一家)。2007年先后有玉润普熟饼产品获特等金奖,经典66熟饼等5个产品获金奖,9月大益牌普洱茶被云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云南名牌产品”,10月“云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为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1月投资5000多万元的报价一举拿下中央电视台A特段和焦点访谈提要后的广告投放权,成为首家在央视黄金时间段投放广告的茶叶企业。仅2007年茶厂在省、州县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先后16次分别被评为先进单位。

“一心只为做好茶”,新一代“大益”人将专注与现代普洱茶的研究与发展,继续创造更多的云南普洱经典,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博友茶厂简介

勐海博友茶厂建立于2005年,勐海博友茶厂是一家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大型普洱茶生产厂家之一。年生产能力3500吨,并于2007年1月通过A级QS认证,8月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4月在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论坛峰会上被评为“中国普洱十大知名企业”,2007年5月在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及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获证企业抽查评比活动中,勐海博友茶厂被评为“州示范企业”,2007年10月在云南省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评选活动被评为“省先进企业”。公司于2006年底通过QA认证。2007年4月被评为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企业。

博友茶厂秉承其博友公司独特的创意精神,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标准的经营理念。把抓产品质量作为全厂工作的重心。从原料的采购、产品的加工无处不体现对产品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博友茶厂的原料采购派专人深入到高山茶区,经过精心的挑选采购回来。在决定采购之前,必须由采购人员进行初次审评,真正做到符合要求在采购,不符合要求的绝不采购。真正做到确保原料品质,而且我们厂的原料只针对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的春茶和秋茶,拒收夏茶。原料采购回来后,经检验入库并建立档案。经过再次审评根据原料特性决定作为什么产品的原料,然后进行拼配过程中以体现拼配合理化、突出产品特点最大化、产品优质化为宗旨,切实做到看茶做茶。产品拼配完成后,下发

生产通知单。进行生产经过筛分、风选、挑剔等工艺过程,分出茶号、风去粉尘、拣去杂物及老梗黄片。存放在待制品仓库,并上仓库台账。再由仓库转入成型车间进行生产。成型则是普洱紧压茶的关键工艺,产品的外型特征如何就取决于这里。博友茶厂的成型车间是该厂的一大亮点。博友茶厂是在普洱茶生产行业中率先使用较快捷的液压机进行生产的厂家。为了使计量准确博友茶厂的计量器具全部使用电子称(并且按期校对),取代了许多厂家还在使用的托盘称。

云茶源景区简介

云茶源旅游景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距离县城4公里。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其中第一期工程计划投资五千多万人民币,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范标准建设的高起点、高规格的茶文化旅游园区。建设规模达1500亩。

为了有效的推动云茶源旅游景区全方位发展,景区将开发二期建设项目和第三期建设项目,开发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其中二期建设需征用土地1000多亩,第三期征用土地1000亩,用来建设康体中心,建设酒店式生态茶疗中心、以及水上休闲娱乐等项目。我景区扩大发展,征用的土地范围较大,均为山地和茶叶地。此项目涉及到周边村寨11个村民小组,993户,4781人。

西双版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沧江新区项目简介

(一)景洪沧江新区一号项目——景洪市江南滨新片区(新老大桥问)护堤景观改造项目。

江南滨江片区项目位于景洪市澜沧江南岸,新老大桥之间,全长约2公里,北边以橄榄坝水电站回水淹没线(540米)为界,南至嘎兰中路及观礼巷(不含临江苑和原金沙滩烧烤城)。项目总规划面积为19.74公顷,项目总投资约8.2亿元,该项目于2007年12月18日奠基,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分三期:一期计划于2008年12月完工(风情酒吧街);二期计划于2009年12月完工;三期计划于(旧城改造)计划于2012年12月完工。该项目是以建设滨江公园为主体,具有居住、商业、休闲娱乐、夜间酒吧、民族风味小吃、夜景照明等功能的休闲娱乐项目。

(二)景洪沧江新区二号项目——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博览园项目。

“茶博园“项目位于景洪市中心城区东南侧,东至澜沧江、南至流沙河、西至勐海路、北至澜沧江新大桥,总规划面积39.75公顷。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该项目于2008年1月6日奠基,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0年12月完工。该项目是一个以茶博公园、泼水广场、民族商业街、五星级大酒店、普洱茶文化功能,同时具有社会公益、商务、金融、旅游商业为一体的

大型现代城市综合项目。项目按“一心、一轴、一道、七片区”的功能设置规划建设(即:“一心”以茶文化广场为整个“茶博园”的核心;“一轴”是指“茶博园”的主要景观住导向和联系城市中心及澜沧江的功能景观主轴;“一道”指“茶马古道”,集购物、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商业流线;“七片区”分别是茶文化博物馆官员、民俗特色商业街区、六大骨茶商业区、五星酒店区、西双版纳泼水广场区、商务酒店公寓区、曼景兰新村及生活配套区)。

景洪电站

景洪电站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下游河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于2000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2003年7月开始筹建, 2003年12月开工建设,坝址距离景洪城约5km,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两库八级开发方案中的第六级,是云南省加速培育水电支柱产业、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西电东送”、“云电送外”战略的重点工程,兼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

景洪水电站枢纽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坝后式厂房及变电站、通航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为碾压混泥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8m,坝顶高程612m,坝顶总长705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02m,总库容11.4×10m。电站安装5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额定容量350MW总装机容量1750MW,梯级联合运行时保证出力771.9MW,年均发电量79.3亿KW〃h。2008年6月19日第一台机组发电,计划于2009年12月全部完工,总工期6年。 83

景洪港简介

景洪港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线上的一个重要港口,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一类口岸,按照口岸功能的设置要求,分别由景洪港中心码头、橄榄坝码头、关累码头三个点组成。其中:景洪港中心码头总占地面积为165亩,位于景洪市澜沧江北岸,上距思茅港87公里,距中老缅交界处101公里,距泰国清盛港344公里,距老挝琅勃拉邦701公里。港口与昆明至景洪的高速公路相连,距景洪机场仅5公里。是一个水、陆、空连接的枢纽港。景洪港设计规模为两个泊位,一个客运泊位和一个货运泊位,以客运为主,货运为辅,近期规划年货物吞吐量40万吨,客运量150万人次。1994年12月开工,现建设有水工码头以及陆域配套设施货物堆场、仓库、联检楼、客运综合楼、绿化等。规划建成一个集航运、贸易、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花园式港口。2004年6月26日景洪港通过部、省港口竣工验收,累计完成投资6500万元,现港口已初具规模,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上下、船舶进出港和货物装卸的要求。

景洪港自1996年4月水工码头投入试营运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内从事航运的企业,从1990年仅有的一家国营航运公司,建设发展到目前的34家航运贸易公司;货运量从1990年的300吨增长到目前的30多万吨以上;单艘船舶吨位从50—80吨增加到现在的100—350吨;国内船舶从3艘客货船增加到现在的104艘。2000年6月景洪港口岸正式开通,

口岸业务量得到较大发展。

据初步统计,2007年港口共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4.2万吨,出港外贸货物吞吐量19.5万吨,水果、副食、百货进港量的增加和蔬菜、干菜、粮食出港量的增加,是进出港货物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不断深入,通过水路开展商务活动、旅游观光的人流量也不断增加。2007年,港口完成国际旅客吞吐量3.56万人(次),出港国际旅客吞吐量2.03万人次,累计出入境船舶5812艘(次)。

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二期建设项目简介

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二期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避寒山庄”、“南传佛教文化苑”、“安厦大酒店”、“勐泐大酒店”、“深航酒店”、“翠怡大酒店”、“勐巴拉纳西超级大剧院”、“西双版纳傣医药养生-美容-保健文化苑”、“勐泐故宫”、“西双版纳州民族博馆” “西双版纳低海拔体育训练中心”等。

“南传佛教文化苑”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分为三期建设。一期于2007年11月3日完工并开光试营业,完成大殿、配殿、方丈楼、太子广场、山门房、佛学院等配套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000.目前进入二期站佛、万佛塔、茶园、菩提园、药园等单体建筑的建设,完成投资2810万元。

“避寒山庄”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2000亩。总投资10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单体设计、385亩的橡胶地砍伐、77户职工建筑补偿、12队和16队居民点公共部分建筑物的拆迁补偿等项工作,完成前期投入4286万元;预计7月正式动工建设。

“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建设项目。占地150亩,总投资15500万元,已于4月完成选址,进入规划设计阶段。计划开工建设。

“安厦〃枫林花都”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70亩,总投资160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单体设计、土地所有报件等项工作,即将挂牌,力争8月动工建设.

“深航酒店”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500亩,总投资2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工作,正在开展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力争10月动工建设。

“勐泐故宫”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1200亩,占地500亩,总投资220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规划调整、项目背景调查、单体设计等项工作,力争明年1月动工建设。

“西双版纳勐泐大酒店”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29000万元,目前为止已完成选址、可研、规划编制、单体设计等项工作,现已作为今年首批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项目之一,力争10月动工建设。

“西双版纳低海拔体育训练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370亩,概算总投资1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土地测量勘界、规划编制、可研初设等项工作,现已列入今年首批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项目之一,力争10月动工建设。

另外,签定了投资协议的项目还包括:“勐巴拉纳西超级大剧院”、“西双版纳傣医药养生—美容—保健文化苑”、“西双版纳翠怡大酒店”,计划明年启动项目。

思小路

思小高速公路,从1997年起筹建,2003年6月20日正式破土动工,2006年4月竣工通车。起自普洱中止小勐养,途径曼歇坝、南岛河、普文、大干坝、关坪、三岔河、全长97.75KM。沿线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区,有37.21km经过热带雨林,其中18km穿越小勐养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点。

思小高速公路路基宽22.5m,双幅四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桥梁隧道比例大,穿越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大桥单幅计31410m/147座;中、小桥单幅计11639m/195座;隧道单幅计8985m/30座(其中连拱隧道13座,分离式2处)。桥隧里程占路线长的26.4%;全互通工立交5处,半互通式3处;涵洞8093m/284道。工程总造价39.9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4090万元。

思小高速公路,是按照新理念建成的公路,为了在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筑路员工默默进驻,悄悄动工修筑。

思小高速公路,线形妩媚,气势泱泱,路面宽阔,结构稳定,交通安全,全程监控,默默地镶嵌于茫茫雨林,既满足滇南大通道功能需求,又方便与沿线居民出行;既体现以人为本建设方针,又处处反映着公路建设的新理念,最大限度保护着沿线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留下足够栖息、活动和觅食空间,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奋斗目标。

小磨路

小勐养至磨憨高速公路是国家西部开发省际公路干线及国道213线兰州至磨憨公路的重要组织部分,昆(明)曼(谷)国际大道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是继思小高速之后第二条穿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高速公路。

小磨高速公路于2005年1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三年,计划于2008年建成通车。全线采用不同技术标准建设,其中一级或高速公路34公里,其余路段近期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远期扩建为高速公路,与原有公路相比,小磨高速公路缩短里程46公里。公路建设项目因沿线自然特征明显,路网功能明确,工程特点突出,具有国际大道和旅游公路双重性质,被交通部确定为部省联合组织实施的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

小磨高速公路全线位于西双版纳境内,主线起于景洪市小勐养北侧,接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止点,沿菜秧河、司土老寨、巴洒老寨、勐宽坝子、雨林谷、椤梭江、藤蔑山、勐远、曼庄、龙茵、勐腊、尚勇,止于勐腊县磨憨口岸中老挝边界29号界桩附近,接昆曼公路老挝境内磨丁至楠伦桥段起点,全长200公里(含联络线),有桥梁327座(单幅计算),隧道34座,工程概算投资63.9493亿元。

小磨高速公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在省交通厅、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和西双版纳州州委、州政府,以及沿线各民族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建设指挥部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胆创新和探索新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和各项指标,提出区域、民族特色,坚持自己特有的设计优势和“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全力打造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积极”的国家大道和绿色旅游观光公路。

磨憨经济开发情况

一、 基本情况

磨憨位于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是我国通向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昆曼大道建成后,磨憨经济开发区距西双版纳州政府景洪181公里,距省会昆明市701公里;距老挝南塔省会62公里,古都琅勃拉邦285公里,首都万象680公里;由磨憨出境到泰国国家级口岸清孔228公里,到神秘的“金三角”地区283公里,泰国首都曼谷1098公里;经老挝乌多姆赛省向东216公里可到达越南奠边府,地理区位优越十分明显。 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磨憨为国家一类口岸;1993年12月中老两国正式开通磨憨——磨丁国际口岸;根据省政府姐告现场办公会精神,2001年5月22日磨憨边境贸易区挂牌设立,规划控制范围26.914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000多人,是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正处级派处机构,行使州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2004年9月,国务院批准口岸享有第三国人员落地签证权;2006年9月,国家清理开发区,磨憨边境贸易区被保留,并更名为“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级各部门的帮助下,磨憨经济开发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制定了〈〈设立磨憨边境贸易区总体方案〉〉,规划了商贸区、旅游区、加工区、仓储区和通道服务五大功能区。确定了到2010年,使磨憨口岸的年进出口贸易额达3亿美元,货物吞

吐量达45万吨,出入境人员达12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50万辆次,区内常住人口1.5万人的目标。

二是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磨憨边境贸易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磨憨口岸大道、货场道路、自来水工程、水库道路、电力城网改造35KV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启动实施了工业园区西片区8号道路、城市广场、4号路延长等工程,加快联检大楼、供水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启动行政服务中心、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努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我们的定位是把磨憨建设成为中老口岸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加工基地。

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招商。截止2007年,贸易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3项,合同金额达人民币14亿元。在建项目有三星级宾馆及小商品市场、国际客运中心、德殷商品展示城、泰国精品市场及文化娱乐城等。即将开工项目有查验货场、特色饮食城、国际商务中心等。完成了国际商贸城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建、改建商贸用房近4万多平方米,新建仓储及配套服务设施1.5万平方米。

四是加强口岸协调管理,构建“平安和谐”口岸。开发区同中老口岸联检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巩固了双边睦邻友好关系,及时协调解决口岸管理和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2007年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1890万元,比上年增加864.5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05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355万元。

五是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2007年9月,州委、州政府决定把磨憨经济开发区改为州委、州政府领导的直属区,行使县级管理权限,下放部分州级审批权限,将区内的一个行政村及九个自然村调整为经济开发区领导,重新确定了经济开发区的机构编制,设立党委和管委会,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

六是继续做强大“边民互市”,做活边境贸易。作好通道经济这篇文章,发展一般贸易、小额贸易,做大做强边民互市。强化对口岸的协调管理,努力实现通关便利化。办好中老边民集市赶集活动,通过“以人造市”,不断活跃口岸经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促成“一城两国”模式的早日实现,实现自由区战略,创造一个更为和谐、发展的新磨憨。我们现已成功举办磨憨中老国际赶摆活动六届。自开展活动以来,参加集市活动群众累计10余万人次。参展企业、摊点累计2000多个,实际交易额累计达2160万元人民币。

七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帮助。近年来,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41亿元,全部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口岸建设步伐。省政府还批准磨憨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为省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并且在省商务厅帮助下,已将“中老磨丁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有关情况上报商务部,目前项目选址已确定。

二、 磨憨对外贸易情况

磨憨是2007年全省口岸流量排名前五位的口岸,其中人员流量在全省20个口岸中排名第五,在全省12个一类口岸中排名第四;车流量在全省20个口岸中排名第四,在全省12个一类口岸中排名第三。2007年,磨憨口岸进出口货物累计29.97万吨,其中进口19.87万吨,出口完成10.09万吨,贸易额累计1.84亿美元,其中进口完成0.56亿美元,出口完成1.28亿美元,出境人员总数60.91万次,其中处境人员30.64万人次,入境人员30.26人次,第三国人员16462人次,出入境车辆达8.69万辆次,其中出境车辆4.43万辆,入境车辆4.26万辆。2007年磨憨口岸签证人数达892人,其中老挝国籍91人,第三国人员801人,泰国游客占643人。今年1—4月份,磨憨口岸签证人数达1228人,签证量在全省居首位;第三国人入境人员13162人次,是我省除昆明机场外第三国人员出境最多的口岸。

三、对老挝经济技术合作情况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经合项目日益扩大,从1991年勐海县农业局种籽公司与缅甸四特区政府合作首次试种杂交水稻开始,目前已扩展到向缅甸、老挝北部及其纵深发展的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农经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商业综合市场建设等。全州境外罂栗代替种植总面积约46.4万亩,其中,老挝种植面积39.5万亩。2007年实现项目总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其中老挝项目投资1.81亿元。项目涉及橡胶、

水(旱)稻、木薯、石斛、魔芋、玉米、水果、药材、茶叶、甘蔗等。老挝项目主要分布于南塔、丰沙里、乌多姆赛、琅勃拉邦、波乔等省。

西双版纳垦区简介

云南农垦建立于1951年,西双版纳垦区建于1953年。新中国建国后,为了打破国际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保证国防及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提出以最大速度扩大橡胶树种植,其中在云南发展200万亩。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这个《决定》,于1951年9月在省农林厅林业局成立林垦处。1953年,在西双版纳州建立了车里县特种林试验场(先热作所)。之后,1955、1956、1957、1958年先后建立了黎明、景洪、勐养、橄榄坝、东风等农场。为大力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版纳农垦初期从广东来了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之后大批的部分复转官兵、省内部分县市的农民、湖南支边青壮年、科技人员和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的大批知识青年来到农场,在版纳开垦种植橡胶。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云南农垦人亲身实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的农垦精神,在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经济发展的同时,云南农垦在热带北缘非传统植胶区大面积植胶成功,并创造了橡胶大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世界领先的奇迹,建成了我国最好的天然橡胶基地。

至2006年止,西双版纳农垦下属10大国营农场,6个直属单位,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境内。垦区拥有土地总面积151.14万亩,已经开垦利用124.39万亩。其中,种植橡胶110万亩,已开割橡胶82万亩,占橡胶

总面积的74.6%。茶叶、其他作物等耕地6.15万亩。

垦区现有总人口14.85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62万人,在职职工4.14万人。垦区固定资产总值16.97亿元,到2006年,累计生产干胶160万吨。2003年干胶总产过10万吨。年干胶产量占云南农垦干胶总量的80%左右,约占全国产量的20%。自1956年规模植胶以来,垦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橡胶大面积种植成功丰产高产两项成果,初步建成了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1993年垦区橡胶平均亩产过100公斤大关,至今一直保持125-130公斤的水平,远远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亩产,不仅是全国之冠,而且是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垦区生产干胶10.14万吨,胶工平均年产干胶近5吨。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998元,胶工承包户年收入28700元。

2006年,垦区非公经济收入22459万元,职均收入5547元。非公经济橡胶发展到51.85万亩,形成了以橡胶生产为主,二、三产业、非公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01年以来,版纳农垦按照云南农垦集团公司一个思路、三个基本目标、六项主要任务整体推进农垦的改革和发展,使版纳农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个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职工物质

文化生活和壮大企业综合实力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势,提升做强天然橡胶等优势产业,放开搞活其他产业,带动垦区经济全面发展,努力把云南农垦培育为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和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

三个基本目标——“做强、改造、改善”。“做强”就是要把占垦区经济总量70%的天然橡胶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改造”,就是要把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农垦企业改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营主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改善”,就是要不断改善农垦改革与发展的内外环境。

六项主要任务是:

第一、 组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内部和民

营橡胶资源整合以及走出去三步战略,整合、提升、做强

云南天然橡胶优势产业。

第二、 全面推行职工家庭承包,对农业一线职工全面实行承

包,核算、盈亏和风险“四到户”,生产费、生活费、社

会保障费“三自理”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同时对种植计

划、产品收够、技术措施、质量标准、病虫害防治、加工

销售实行“六统一”。以“四到户”,“三自理”,“六统一”为特征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龙头公司加基地、

加职工家庭经营的模式构成了云南农垦产业化特色之路。 第三、 全面实行国有农场内部政企分开,把经营性资产和职

能与非经营性资产和职能在农场内部从“职能、机构、人

员、资产、费用、核算”六个方面彻底分开,以利用充分

盘活经营性资产,把农场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主

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同时也为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垦区社会

职能的剥离奠定基础。

第四、 剥离社会职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由于历史原因,

农垦自创建起就在承担经济建设的同时,承担了垦区社会

发展的多项职能。按云南省委的要求,用三年时间剥离垦

区教育、卫生、公安等社会职能。

第五、 理顺养老保险,对垦区实行“四到户”,“三自理”,“六

统一”的农业一线职工,参照城镇个体劳动者,缴纳18%

养老保险费,这样既大幅度地减轻了一线职工负担,又节

约了转换职工身份的补偿,减少改革成本的支付,还有利

于保持整个农垦组织化、专业化经营格局,减少社会不稳

定因素。

第六、 将云南农垦纳入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农垦水、

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实行省计划单列。

目前,版纳农垦正积极按照云南农垦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沿着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前进。

西双版纳景洪工业园区简介

西双版纳景洪工业园区是云南省规划建设的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是西双版纳州有重大影响的中泰合作项目。园区总规划面积为30.12平方公里,按“一园两区”规划建设,其中与泰国合作开发的嘎栋片区11.8平方公里,位于景洪城中心以西3公里处。景哈片区18.32平方公里,位于景哈乡,距离景洪城30公里。景洪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是:紧密结合的西双版纳州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产业、旅游产品加工业、天然橡胶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等为重点。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以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一、合作背景

中泰合作建设景洪工业园区不是偶然的,它是云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个产物,也是西双版纳州经济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和泰国都是华人文化,总体条件不错,特别是西双版纳州与泰国素有“江河同源、民族同宗、文化同流”之缘。改革开放以来,泰国与西双版纳州之间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人、普通民众通过考察、贸易、走亲访友等方式一直保持密切的交往。适逢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在2003年11月召开,省委、省政府决定做强做大10个重点产业,重点建设30个工业园区,明确提出将在西双版纳州建设一个工业园区。2005年5月,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决定建设景洪工业园区。2005年6

月,西双版纳州友好代表团对泰国工业园区进行考察,并与泰国全球经济促进联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EPN”公司)在泰国曼谷签署了《中国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与泰国全球经济促进联盟有限公司就在景洪市建立工业园区的谅解备忘录》。在省、州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强州战略的大环境和发展机遇下,在州委主要领导的推动下,泰国工业联合会方面首先向州政府提出了这个项目的设想。中泰合作的景洪工业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合作开发情况

自2005年12月16日景洪市人民政府与泰国“GEPN”公司在景洪正式签署《景洪工业园区(嘎栋片区)合作开发建设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截至目前,根据“协议”中合作双方的责任规定,园区工作总体完成的情况是:

1、规划。中方负责完成了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省、州级评审以及1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园区主干道6号路的地质勘探、水文气象资料收集和第2段1000米施工图设计工作。泰方负责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环评大纲的省、州级评审以及2000亩的1:500地形图测绘、地质灾害评估和矿产压覆报告、6号路首段1000施工图设计工作。

2、土地征用。中方负责完成了2040亩的土地报件,缴纳了约1113万元的土地转征用报批费用,完成了土地征用协议。园

区征用土地过程中涉及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一直受到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对园区失地农民安置“离土不离家,入园又进城,农民变居民,生活更美好”的工作总要求和农民失地后收入水平“好于过去,不低于城市居民年人均收入水平”的工作总目标,园区管委会研究制定了《景洪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安置方案》,将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把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村寨,集中规划、统筹安排、多渠道解决,采取对村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改造、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第三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培训、就业和发展模式,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园区管委会已启动辖区内全部10个村寨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其中已征用土地的6个村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计划在7月30日前完成,全部10个村民小组的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在11月底前完成。

3、基础设施建设。中方负责修建的景洪西路延长线(么龙路)820米已完成主体工程;泰方负责修建的园区主干道6号路首段1000米已进场。同时,泰方正在对已征土地进行次干道、

支路的修建以及土地平整,建设供排水、供电、通信等设施。

4、招商入园。根据“协议”规定和双方约定,招商引资工作主要由泰方负责,中方予以协助。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中方积极主动引入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共有签约入园项目5个,项目投资总额7.233亿元,总用地约936亩。目前,1户企业(天

胶实木家具厂入园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三、机构设置情况

西双版纳景洪工业园区是州委、州人民政府领导的直属区,行使县级管理权限,经申报同意后行使部分州级审批权限。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园区党委和管委会对园区的建设发展负总责,所在地的景洪市协管共建共享。园区党、管委核定事业编制30名,设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1名,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1名(正处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名,管委会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10名。园区内设一办四局,即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建设局(州规划局景洪工业园区分局)和社会事业局。在园区设立的派出机构、分支机构有园区公安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其中国土分局已正式成立;公安分局已获得批准设立,正在组建中;其它分局正按规定程序报批。所设立的派出机构、分支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在管委会的管理、协调下,履行各自的职能。目前,园区党、管委共在职30人,其中国家公务员18人,其余为兼职、借调和临时聘用人员。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园区规划范围内的10个村寨已调整为由园区党委和管委会领导和指导。

打洛镇简介

打洛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南为布朗山乡,西南和西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6.5公里,西北与西定乡毗邻,东北为勐遮镇,位于昆洛公路的末端。镇政府驻地距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县城、景栋、泰国米赛、清迈,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国家距离最近的内陆口岸和最便捷通道。1991年8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口岸,2007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一类口岸。国土面积400.16平方公里。耕地21988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2亩。

2007年末,总人口4332户18755人,少数民族人口18110人,占总人数的96.5%,主要以傣族、布朗族和哈尼族为主,傣族8554人,哈尼族4776人,布朗族4633人,其他民族147人.辖区内人口密度为46.87人/平方公里。

全镇辖打洛、曼夕、曼山、曼轰、勐板5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56个自然村,其中:坝区村寨18个,半山区村寨3个,山区村寨35个。驻有黎明公司橡胶分公司、武警打洛边防检查站、打洛海关、西双版纳州检验检疫局打洛办事处、武警打洛边防派出所、打洛公安分局等单位。

金融运行情况良好,各项存款余额达3.96亿元。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打洛镇旅游业处停滞状态,税源减少,税收锐减。全年实现财政收入76.56万元,比上年降低27.77%,完成县级下达任务数的62.33%。

打洛口岸简介

打洛口岸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一个重要通道,是滇南“茶叶商道”和东南亚国家“边贸之路”的通道口和驿站,是目前我省通往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内陆口岸之一。距缅甸景栋80公里,泰国清迈550公里,泰国首都曼谷1250公里。从打洛口岸出境,经缅甸勐拉—景栋—大其力到泰国全程均为柏油路面。

1991年8月10日云南省政府批准打洛为国家二类口岸。辖区内有“独树成林”、国家AAA级景区勐景来寨、森林公园、“219公园”等景点,优越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到打洛观光旅游,旅游业逐步成为打洛一大支柱产业。从1991年开关当年出境旅游6万人次,发展到2004年42万人次。2004年低由于受政策影响,停止办理出境旅游业务,边境旅游处于停业和歇业状态,全县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

2004年打洛口岸在全省二类口岸中,出入境人数和出入境运输车辆数均居第一位,进出口货物量为第二位,进出口总额为第三位。2007年,车辆出入境33292辆次,比2004年下降84.6%,日平均进出境车辆91辆次;进出口货物总量66840吨,比2004年下降62.4%;进出口货物总值3682万美元,比2004年下降86.4%。

目前,已完成口岸4.8平方公里建设总体规划,建成联检大楼和1.6平方公里的经济贸易区,交通道路8公里,排水管网4

公里。贸易区简易边贸货场7000平方米。水、电、路、通讯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2007年11月13日,打洛口岸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际公路客货运输口岸,是一个集边境旅游、国际商务贸易、文化科技交流等一体的综合型重要陆路口岸。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出入境旅游和边境贸易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国际间的多方位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佛双桥至打洛二级公路建成后,通往国内及缅甸、泰国的路程将缩短,中、缅、泰多国跨境旅游与经济技术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一、 西双版纳州概况

一、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

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上,有植物种类5000多种,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动物种类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 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

地,现有胶园358万亩。是中国普洱茶的故乡,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群落,境内六大古茶山有8万多亩上百年栽培型古茶园以及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傣药南药资源富集,傣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民族传统医药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北方人避寒过冬,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海内外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二是以纯朴自然为特色的民族风情浓郁。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补过人、克木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0.27万人,占总人口的34.4%,1979年我国最后确认的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有2.02万人。解放以来,通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孔雀公主》、《澜沧江边蝴蝶会》等电影、歌曲、舞蹈、文学作品,以及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关怀,使西双版纳的神奇美丽逐渐为世人所知晓。西双版纳各民族独特的民居民俗,多彩的民族服饰,众多的民族节日,各民族的宗教文化、雨林文化、贝叶文化、茶叶文化以及舞蹈艺术、歌唱艺术、民间工艺等汇集成丰厚的民族文化。傣族的“泼水节”、“赞哈”、制陶和基诺族的大鼓舞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以与东南亚国家毗邻为特征的地缘区位优越。地处云南

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互为毗邻,全州国境线长966.3公里,占全省边境线近四分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一江连六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中、老、缅、泰四国已于2001年6月正式开展商贸通航。上湄公河航道的疏浚工作已结束,为国家5级航道,可长年通航250吨的客货轮。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从西双版纳出境,今年将建成通车。建成于1990年的西双版纳机场现已开通了18 条国内航线和直航泰国曼谷、清迈的国际航线,2007年航班达到1.75 万架次(起降),航空运输游客180.76万人次。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打洛、景洪机场4个水、陆、空国家级口岸和多个边民互市点,可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等国,是全国仅有的水、陆、空一类口岸俱全的自治州。

四是以社会发育程度不高为特性的制约因素较多。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典型的农业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8.9%、农业增加值占GDP的34%,城镇化水平低,为34.55%,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5%,坝区面积仅占5%。由于文化教育、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差异,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使县市之间、城乡之间、山坝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较为突出。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2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两个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布朗族),加之地处边疆,远离中心城市,很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双版纳建州5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与部署,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成功迈出了经济增速止跌、回升、加快发展三大步,如期实现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3%,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年均增长9.6%,接待国内外游客比“九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

《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西双版纳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推动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突出又快又好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及“科教兴州、开放活州、

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的基本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开创我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确定了 “十一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全州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0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增加60亿元,增长40%;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15%左右,保持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本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创建平安和谐西双版纳取得新成就。

2006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西双版纳时对我们提出了“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西双版纳”的殷切期望。我们认为,努力实现总书记关于“四个更加”的目标要求,就是西双版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动力,把建设更加富裕西双版纳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把建设更加民主西双版纳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把建设更加文明西双版纳

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把建设更加和谐西双版纳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在2006年召开的州第六次党代会上,以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为主题,研究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一是着力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富裕的西双版纳;二是着力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民主的西双版纳;三是着力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文明的西双版纳;四是着力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的西双版纳;五是着力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建设更加亲民为民、团结实干、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西双版纳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007年全州经济运行良好,实现生产总值107.5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亿元,增长16.9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增长2.9%。对外经济贸易总额3.83亿美元,增长19.1%。接待国内外游客503万人次,增长39.8%,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增长24.5%。地方财政收入6.36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支出21.7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8元,实际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元,实际增长8.1%。

今年1月中旬,我们召开了州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了2008

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后劲,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进程。确定了2008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任务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之内,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取得新繁荣,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

当前,我们正把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全州首要的政治任务,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加快推进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在加快经济发展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抓好以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等为重点的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继续坚持教育科技优先发展,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的目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实现建设平安和谐西双版纳的目标。

二、 景点、景区简介

植物园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的,是目前我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主要以保护生物学和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为其科学发展方向,以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科研任务。

植物园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距离州府景洪市80公里,占地900公顷,保存着大片的热带雨林,有引自国内外10700多种热带植物,园内设有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民族植物学与资源植物研究中心。建立了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库、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哀牢山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观测站、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开发实验室、热带植物标本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科技信息中心等科学实验室支撑体系,是集热带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目前数字化植物园工作在中国植物园处于领先地位。

植物园与5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其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国家职业技能(园林园艺)鉴定所”、“全国青少年科教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并通过了ISO9001/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傣族园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橄榄坝),距州府景洪市27公里。景区于1999年3月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占地336公顷,南傍澜沧江,北依龙得湖。主景区由曼将(篾套寨)、曼春满(花园寨)、曼乍(厨师寨)、曼嘎(赶集寨)、曼听(宫廷花园寨)五个保存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

傣族园以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典型的傣家竹楼造型、浓郁的民风民俗、神奇的佛教传说而驰名中外,享有“孔雀羽翎”之美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3年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

野象谷简介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占地面积369公顷,位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北部,距景洪市36公里,是“西双版纳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项目——亚洲象研究和西双版纳野生蝴蝶饲养繁殖的研究基地。自然资源丰富,汇集了热带、亚热带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物种,特别是野生亚洲象交流汇聚的中心通道,是一个热带雨林生态环保旅游景区,主要以“亚洲野象、山地民族、野生动物、热带雨林文化”为特色主题。

野象谷景区是西双版纳亚洲野象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拥有长达2063米的国内第一条热带雨林观光客运索道。方便的交通和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以及能方便看到野象,而成为西双版纳旅游的热点,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

森林公园简介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是全国知名的管理生产集团 —— 金洲集团在西双版纳投资的第一家旅游企业。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IS09001/14001国际质量/环境体系的认证。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距景洪市以北八公里,位于213(昆洛线)国道旁,占地面积2.5万亩。以“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族风情”为三大主题特色,融汇了独特的原始热带雨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原始森林公园有保存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沿途尽赏板根、绞杀、老茎生花、古藤等奇异景观,还栖息着数千只孔雀和各种野生动物,您能观赏到数百只孔雀放飞的壮观场面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花卉园简介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隶属云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位于景洪市宣慰大道旁,占地80公顷,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热带花卉园是云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种质保存地。园内的巴西橡胶种质资源圃保存橡胶新种质和良种5000多个,是胶树选育种的宝贵材料,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在云南热带北缘(北纬21-25 )大面积种植成功,并且实现了大面积单产世界一流水平,把橡胶种植区域从南、北纬15 之间向北推到24 ,创造了世界植胶史上的奇迹,至今园内还保存有云南第一批芽接树5株,也是当年周总理视察过的橡胶树。

园内的热带花卉,花姿多样,花色丰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异彩纷呈,形成独具特色的专类园。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53年成立,是省属独立从事热带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农业科研机构。设有热带经济作物资源收集与应用、遗传育种、热带作物栽培、热带作物保护与微生物利用、热带作物产品贮藏与加工等研究室及分析测试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生物技术中心,具有较先进的测试手段和信息网络,面向全国出版发行《热带农业科技》季刊。

建所以来,围绕全省热区(北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着重开展了天然橡胶、咖啡、热带水果、香料、澳洲坚果、热带花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初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使被国际上划为“非植胶区”的热带北缘云南高海拔地区成功实现了天然橡胶大面积种植,建成了云南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在技术和产量上都居世界一流水平的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

曼听公园简介

曼听公园位于景洪市东南郊,距市中心仅1公里,其前身是傣王卸花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公园占地面积400亩,园内划分为民族文化广场、热带兰圃、孔雀园、放生湖、佛教文化区、植树纪念区、傣族文化茶园等八个游揽区。

民族文化广场的中部有周恩来总理一九六一年参加泼水节的纪念铜像,游客在这里可以观看优美的民族歌舞表演,参加各种傣族民间文艺活动。

佛教文化区有白塔、八角亭、放生亭和享誉东南亚的洼跋洁总佛寺。进入该区,可以听到佛爷们朗朗的诵经声,参观贝叶文化,参与进香、拜佛、抽签、拴线、放生等佛事活动,还能感受到浓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氛围。

曼听公园有100多亩古老的黑心树林,林间藤攀葛绕,奇花异木,五彩纷呈,争奇斗艳,浓荫密布,凉爽宜人。公园中部有60余亩碧波荡漾的水面,是东南亚最大的放生湖之一,湖畔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是休闲娱乐的佳境。

勐景来景区

勐景来景区——“浮在水上的边境古寨”,是一个集民族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和边境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景区距打洛口岸约五公里,东临缅甸,西面紧靠213国道(昆洛公路)。景区有水田百余亩,鱼塘若干,田园风光真实自然,塔林林立,有两千多年的一颗菩提神树,树阴之下的村寨古朴典雅,寨民置身于祥和宁静的寨中,景区内随处可以欣赏传统的民族工艺表演:造纸、打铁、制陶、榨糖和酿酒等。

中缅边境漂流探险活动采用较古老的竹筏漂流,以有“一江隔两国”之称的打洛江为路线,全程有三公里多,需要五十分钟左右,沿途可以看到牧牛、孔雀舞、水街、傣女沐浴、猎鱼、水车等,还可以看到打洛江两岸美丽的风光及缅甸士兵巡逻队等。

在这“缤纷孔雀之乡”的勐景来,您到处都能看到形态各异的佛寺、佛塔、菩提树,这些则都是佛教信仰的象征。勐景来村寨是一个傣、掸(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混居的村寨,这里有将近2千年的飞来菩提神树,和在公元1082年,傣王召烛拉翁为表彰勐景来的一百零一位高僧而修建一百零一座塔。

每到祭祀节日即公历的4月中旬,这里便会集聚成千上万的国内外佛教信徒在此礼拜。人们载歌载舞的敲起象脚鼓跳起孔雀舞、吹响短笛唱起“赞哈”(傣族民歌),通常要庆祝两三天。五彩缤纷的佛幡不禁让人们肃然起敬。

曼迈桑康风景区简介

西双版纳曼迈桑康是国家AAA级风景区,曼迈桑康是傣语,汉译为“节日的寨子”。位于闻名遐迩的橄榄坝,地处景仑公路41公里处,总体规划用地100公顷,主要由姐妹胡(傣语称洒拉比英、洒拉龙英)组成。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日子,主要由“赛龙舟、放高升、赶摆、泼水”等民俗活动构成。曼迈桑康的建设是在傣族园成功推出“天天欢度泼水节”等民俗精品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突出放高升、赛龙舟活动,提升民族文化含量,联袂打造泼水节印象,使游客能真正感受和体验泼水节的魅力。

表演节目有:放高升、赛龙舟、祭祀、水上歌舞、竹筏泛舟、傣女沐浴、洒水、敬酒、丢包等,每天早上9:00—12:20曼迈桑康全体村民将倾情为八方游客激情奉献西双版纳民俗旅游精美大餐。

勐泐大佛寺简介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南传佛教文化苑)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旅游度假区一号公路止点至南莲山上,占地面积400亩,其规划轮廓与原自然地貌巧合,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佛寺以弘扬“南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现代的手法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游客对历史、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等进行观赏体验的需求。

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从万佛塔前广场俯视景洪市区,旖旎的热带风光尽收眼底。丛景洪市区及周边向南望去,雄伟的佛塔、大殿仿佛呈现在眼前。从山门至万佛塔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即诞辰、出家、成佛、弘发到涅磐的80年中,主要佛寺活动、佛教故事及传奇为主线,巧妙的注入到景区内的景观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了佛陀伟大的一生,通过佛教吉祥数、壁画、雕塑、佛教植物等多层次渲染,使每个建筑物、每件装饰、每组台阶都蕴含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传统文化色彩。

佛寺于2005年开始恢复重建(其前身为“景飘大佛寺”),于2007年11月3日佛寺邀请海内外108位高僧为佛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州内外参加开光大典的各民族信众达65万人之多。

佛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双版纳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南传佛教首位大佛爷祜巴龙庄勐担任住持。

热带雨林之魂——望天树〃阿莲雅主题公园

望天树又名“热带雨林之魂”“雨林神树”,它最高80多米,高高在上,要比其他乔木高出20—30米,犹如鹤立鸡群,构成林上林的景观。被称为热带雨林的标志,可以说,有了望天树的热带雨林,才是真正的热带雨林。目前,在中国望天树只存在勐腊阿莲雅景区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其他地点成群落较为罕见。在树上建有世界最高、中国最长的树冠走廊。阿莲雅热带雨林主题公园即将建成,最具版纳特色的大东线旅游线路将傲然呈现。大通道开通后,阿莲雅热带雨林主题公园盘踞要冲,是西双版纳、老挝、泰国、缅甸等“金四角”国际区域的核心,独特区位优势将成为西双版纳旅游对外的最佳连接点,连接东南亚的桥头堡。

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勐海茶厂坐落在世界茶树发源地、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城内。

勐海茶厂成立于1940年,2004年10月由云南博闻集团整体兼并。改制以来,茶厂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管理基础。至今全厂共有员工1229人,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5人、大专以上124人、中专及高中228人、专业技术人员253人。厂区占地面积224亩,有茶叶基地20894亩。

勐海茶厂本着“坚持诚信、注重绩效、勇担责任、追求创新”的经营理念,加大投入、改进设备、改善环境,实现年加工能力约八千吨。在取得显著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始终坚持“成就于社会,奉贤于社会”的宗旨。几年来,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累计1300万元,组织参与了《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我的长征》、《激情广场》、《祖国不会忘记》等大型公益活动,2005—2007年在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共36所,2007年12月12日成立了“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2008年5月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经历了六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茶厂现已发展成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质量体系完善,集种植管理、原料采购、成品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中型企业。2005年11月22日勐海茶厂成为云南省首批获得食品质量安全(QS)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同年12月,“大益”牌普洱茶被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

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云南省仅此一家)。2007年先后有玉润普熟饼产品获特等金奖,经典66熟饼等5个产品获金奖,9月大益牌普洱茶被云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云南名牌产品”,10月“云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为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1月投资5000多万元的报价一举拿下中央电视台A特段和焦点访谈提要后的广告投放权,成为首家在央视黄金时间段投放广告的茶叶企业。仅2007年茶厂在省、州县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先后16次分别被评为先进单位。

“一心只为做好茶”,新一代“大益”人将专注与现代普洱茶的研究与发展,继续创造更多的云南普洱经典,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博友茶厂简介

勐海博友茶厂建立于2005年,勐海博友茶厂是一家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大型普洱茶生产厂家之一。年生产能力3500吨,并于2007年1月通过A级QS认证,8月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4月在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论坛峰会上被评为“中国普洱十大知名企业”,2007年5月在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及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获证企业抽查评比活动中,勐海博友茶厂被评为“州示范企业”,2007年10月在云南省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评选活动被评为“省先进企业”。公司于2006年底通过QA认证。2007年4月被评为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企业。

博友茶厂秉承其博友公司独特的创意精神,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标准的经营理念。把抓产品质量作为全厂工作的重心。从原料的采购、产品的加工无处不体现对产品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博友茶厂的原料采购派专人深入到高山茶区,经过精心的挑选采购回来。在决定采购之前,必须由采购人员进行初次审评,真正做到符合要求在采购,不符合要求的绝不采购。真正做到确保原料品质,而且我们厂的原料只针对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的春茶和秋茶,拒收夏茶。原料采购回来后,经检验入库并建立档案。经过再次审评根据原料特性决定作为什么产品的原料,然后进行拼配过程中以体现拼配合理化、突出产品特点最大化、产品优质化为宗旨,切实做到看茶做茶。产品拼配完成后,下发

生产通知单。进行生产经过筛分、风选、挑剔等工艺过程,分出茶号、风去粉尘、拣去杂物及老梗黄片。存放在待制品仓库,并上仓库台账。再由仓库转入成型车间进行生产。成型则是普洱紧压茶的关键工艺,产品的外型特征如何就取决于这里。博友茶厂的成型车间是该厂的一大亮点。博友茶厂是在普洱茶生产行业中率先使用较快捷的液压机进行生产的厂家。为了使计量准确博友茶厂的计量器具全部使用电子称(并且按期校对),取代了许多厂家还在使用的托盘称。

云茶源景区简介

云茶源旅游景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距离县城4公里。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其中第一期工程计划投资五千多万人民币,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范标准建设的高起点、高规格的茶文化旅游园区。建设规模达1500亩。

为了有效的推动云茶源旅游景区全方位发展,景区将开发二期建设项目和第三期建设项目,开发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其中二期建设需征用土地1000多亩,第三期征用土地1000亩,用来建设康体中心,建设酒店式生态茶疗中心、以及水上休闲娱乐等项目。我景区扩大发展,征用的土地范围较大,均为山地和茶叶地。此项目涉及到周边村寨11个村民小组,993户,4781人。

西双版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沧江新区项目简介

(一)景洪沧江新区一号项目——景洪市江南滨新片区(新老大桥问)护堤景观改造项目。

江南滨江片区项目位于景洪市澜沧江南岸,新老大桥之间,全长约2公里,北边以橄榄坝水电站回水淹没线(540米)为界,南至嘎兰中路及观礼巷(不含临江苑和原金沙滩烧烤城)。项目总规划面积为19.74公顷,项目总投资约8.2亿元,该项目于2007年12月18日奠基,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分三期:一期计划于2008年12月完工(风情酒吧街);二期计划于2009年12月完工;三期计划于(旧城改造)计划于2012年12月完工。该项目是以建设滨江公园为主体,具有居住、商业、休闲娱乐、夜间酒吧、民族风味小吃、夜景照明等功能的休闲娱乐项目。

(二)景洪沧江新区二号项目——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博览园项目。

“茶博园“项目位于景洪市中心城区东南侧,东至澜沧江、南至流沙河、西至勐海路、北至澜沧江新大桥,总规划面积39.75公顷。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该项目于2008年1月6日奠基,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0年12月完工。该项目是一个以茶博公园、泼水广场、民族商业街、五星级大酒店、普洱茶文化功能,同时具有社会公益、商务、金融、旅游商业为一体的

大型现代城市综合项目。项目按“一心、一轴、一道、七片区”的功能设置规划建设(即:“一心”以茶文化广场为整个“茶博园”的核心;“一轴”是指“茶博园”的主要景观住导向和联系城市中心及澜沧江的功能景观主轴;“一道”指“茶马古道”,集购物、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商业流线;“七片区”分别是茶文化博物馆官员、民俗特色商业街区、六大骨茶商业区、五星酒店区、西双版纳泼水广场区、商务酒店公寓区、曼景兰新村及生活配套区)。

景洪电站

景洪电站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下游河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于2000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2003年7月开始筹建, 2003年12月开工建设,坝址距离景洪城约5km,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两库八级开发方案中的第六级,是云南省加速培育水电支柱产业、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西电东送”、“云电送外”战略的重点工程,兼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

景洪水电站枢纽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坝后式厂房及变电站、通航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为碾压混泥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8m,坝顶高程612m,坝顶总长705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02m,总库容11.4×10m。电站安装5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额定容量350MW总装机容量1750MW,梯级联合运行时保证出力771.9MW,年均发电量79.3亿KW〃h。2008年6月19日第一台机组发电,计划于2009年12月全部完工,总工期6年。 83

景洪港简介

景洪港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线上的一个重要港口,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一类口岸,按照口岸功能的设置要求,分别由景洪港中心码头、橄榄坝码头、关累码头三个点组成。其中:景洪港中心码头总占地面积为165亩,位于景洪市澜沧江北岸,上距思茅港87公里,距中老缅交界处101公里,距泰国清盛港344公里,距老挝琅勃拉邦701公里。港口与昆明至景洪的高速公路相连,距景洪机场仅5公里。是一个水、陆、空连接的枢纽港。景洪港设计规模为两个泊位,一个客运泊位和一个货运泊位,以客运为主,货运为辅,近期规划年货物吞吐量40万吨,客运量150万人次。1994年12月开工,现建设有水工码头以及陆域配套设施货物堆场、仓库、联检楼、客运综合楼、绿化等。规划建成一个集航运、贸易、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花园式港口。2004年6月26日景洪港通过部、省港口竣工验收,累计完成投资6500万元,现港口已初具规模,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上下、船舶进出港和货物装卸的要求。

景洪港自1996年4月水工码头投入试营运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内从事航运的企业,从1990年仅有的一家国营航运公司,建设发展到目前的34家航运贸易公司;货运量从1990年的300吨增长到目前的30多万吨以上;单艘船舶吨位从50—80吨增加到现在的100—350吨;国内船舶从3艘客货船增加到现在的104艘。2000年6月景洪港口岸正式开通,

口岸业务量得到较大发展。

据初步统计,2007年港口共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4.2万吨,出港外贸货物吞吐量19.5万吨,水果、副食、百货进港量的增加和蔬菜、干菜、粮食出港量的增加,是进出港货物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不断深入,通过水路开展商务活动、旅游观光的人流量也不断增加。2007年,港口完成国际旅客吞吐量3.56万人(次),出港国际旅客吞吐量2.03万人次,累计出入境船舶5812艘(次)。

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二期建设项目简介

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二期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避寒山庄”、“南传佛教文化苑”、“安厦大酒店”、“勐泐大酒店”、“深航酒店”、“翠怡大酒店”、“勐巴拉纳西超级大剧院”、“西双版纳傣医药养生-美容-保健文化苑”、“勐泐故宫”、“西双版纳州民族博馆” “西双版纳低海拔体育训练中心”等。

“南传佛教文化苑”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分为三期建设。一期于2007年11月3日完工并开光试营业,完成大殿、配殿、方丈楼、太子广场、山门房、佛学院等配套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000.目前进入二期站佛、万佛塔、茶园、菩提园、药园等单体建筑的建设,完成投资2810万元。

“避寒山庄”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2000亩。总投资10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单体设计、385亩的橡胶地砍伐、77户职工建筑补偿、12队和16队居民点公共部分建筑物的拆迁补偿等项工作,完成前期投入4286万元;预计7月正式动工建设。

“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建设项目。占地150亩,总投资15500万元,已于4月完成选址,进入规划设计阶段。计划开工建设。

“安厦〃枫林花都”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70亩,总投资160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单体设计、土地所有报件等项工作,即将挂牌,力争8月动工建设.

“深航酒店”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500亩,总投资2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工作,正在开展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力争10月动工建设。

“勐泐故宫”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1200亩,占地500亩,总投资220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规划调整、项目背景调查、单体设计等项工作,力争明年1月动工建设。

“西双版纳勐泐大酒店”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29000万元,目前为止已完成选址、可研、规划编制、单体设计等项工作,现已作为今年首批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项目之一,力争10月动工建设。

“西双版纳低海拔体育训练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370亩,概算总投资1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土地测量勘界、规划编制、可研初设等项工作,现已列入今年首批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项目之一,力争10月动工建设。

另外,签定了投资协议的项目还包括:“勐巴拉纳西超级大剧院”、“西双版纳傣医药养生—美容—保健文化苑”、“西双版纳翠怡大酒店”,计划明年启动项目。

思小路

思小高速公路,从1997年起筹建,2003年6月20日正式破土动工,2006年4月竣工通车。起自普洱中止小勐养,途径曼歇坝、南岛河、普文、大干坝、关坪、三岔河、全长97.75KM。沿线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区,有37.21km经过热带雨林,其中18km穿越小勐养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点。

思小高速公路路基宽22.5m,双幅四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桥梁隧道比例大,穿越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大桥单幅计31410m/147座;中、小桥单幅计11639m/195座;隧道单幅计8985m/30座(其中连拱隧道13座,分离式2处)。桥隧里程占路线长的26.4%;全互通工立交5处,半互通式3处;涵洞8093m/284道。工程总造价39.9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4090万元。

思小高速公路,是按照新理念建成的公路,为了在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筑路员工默默进驻,悄悄动工修筑。

思小高速公路,线形妩媚,气势泱泱,路面宽阔,结构稳定,交通安全,全程监控,默默地镶嵌于茫茫雨林,既满足滇南大通道功能需求,又方便与沿线居民出行;既体现以人为本建设方针,又处处反映着公路建设的新理念,最大限度保护着沿线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留下足够栖息、活动和觅食空间,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奋斗目标。

小磨路

小勐养至磨憨高速公路是国家西部开发省际公路干线及国道213线兰州至磨憨公路的重要组织部分,昆(明)曼(谷)国际大道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是继思小高速之后第二条穿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高速公路。

小磨高速公路于2005年1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三年,计划于2008年建成通车。全线采用不同技术标准建设,其中一级或高速公路34公里,其余路段近期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远期扩建为高速公路,与原有公路相比,小磨高速公路缩短里程46公里。公路建设项目因沿线自然特征明显,路网功能明确,工程特点突出,具有国际大道和旅游公路双重性质,被交通部确定为部省联合组织实施的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

小磨高速公路全线位于西双版纳境内,主线起于景洪市小勐养北侧,接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止点,沿菜秧河、司土老寨、巴洒老寨、勐宽坝子、雨林谷、椤梭江、藤蔑山、勐远、曼庄、龙茵、勐腊、尚勇,止于勐腊县磨憨口岸中老挝边界29号界桩附近,接昆曼公路老挝境内磨丁至楠伦桥段起点,全长200公里(含联络线),有桥梁327座(单幅计算),隧道34座,工程概算投资63.9493亿元。

小磨高速公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在省交通厅、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和西双版纳州州委、州政府,以及沿线各民族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建设指挥部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胆创新和探索新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和各项指标,提出区域、民族特色,坚持自己特有的设计优势和“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全力打造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积极”的国家大道和绿色旅游观光公路。

磨憨经济开发情况

一、 基本情况

磨憨位于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是我国通向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昆曼大道建成后,磨憨经济开发区距西双版纳州政府景洪181公里,距省会昆明市701公里;距老挝南塔省会62公里,古都琅勃拉邦285公里,首都万象680公里;由磨憨出境到泰国国家级口岸清孔228公里,到神秘的“金三角”地区283公里,泰国首都曼谷1098公里;经老挝乌多姆赛省向东216公里可到达越南奠边府,地理区位优越十分明显。 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磨憨为国家一类口岸;1993年12月中老两国正式开通磨憨——磨丁国际口岸;根据省政府姐告现场办公会精神,2001年5月22日磨憨边境贸易区挂牌设立,规划控制范围26.914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000多人,是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正处级派处机构,行使州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2004年9月,国务院批准口岸享有第三国人员落地签证权;2006年9月,国家清理开发区,磨憨边境贸易区被保留,并更名为“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级各部门的帮助下,磨憨经济开发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制定了〈〈设立磨憨边境贸易区总体方案〉〉,规划了商贸区、旅游区、加工区、仓储区和通道服务五大功能区。确定了到2010年,使磨憨口岸的年进出口贸易额达3亿美元,货物吞

吐量达45万吨,出入境人员达12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50万辆次,区内常住人口1.5万人的目标。

二是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磨憨边境贸易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磨憨口岸大道、货场道路、自来水工程、水库道路、电力城网改造35KV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启动实施了工业园区西片区8号道路、城市广场、4号路延长等工程,加快联检大楼、供水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启动行政服务中心、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努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我们的定位是把磨憨建设成为中老口岸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加工基地。

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招商。截止2007年,贸易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3项,合同金额达人民币14亿元。在建项目有三星级宾馆及小商品市场、国际客运中心、德殷商品展示城、泰国精品市场及文化娱乐城等。即将开工项目有查验货场、特色饮食城、国际商务中心等。完成了国际商贸城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建、改建商贸用房近4万多平方米,新建仓储及配套服务设施1.5万平方米。

四是加强口岸协调管理,构建“平安和谐”口岸。开发区同中老口岸联检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巩固了双边睦邻友好关系,及时协调解决口岸管理和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2007年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1890万元,比上年增加864.5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05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355万元。

五是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2007年9月,州委、州政府决定把磨憨经济开发区改为州委、州政府领导的直属区,行使县级管理权限,下放部分州级审批权限,将区内的一个行政村及九个自然村调整为经济开发区领导,重新确定了经济开发区的机构编制,设立党委和管委会,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

六是继续做强大“边民互市”,做活边境贸易。作好通道经济这篇文章,发展一般贸易、小额贸易,做大做强边民互市。强化对口岸的协调管理,努力实现通关便利化。办好中老边民集市赶集活动,通过“以人造市”,不断活跃口岸经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促成“一城两国”模式的早日实现,实现自由区战略,创造一个更为和谐、发展的新磨憨。我们现已成功举办磨憨中老国际赶摆活动六届。自开展活动以来,参加集市活动群众累计10余万人次。参展企业、摊点累计2000多个,实际交易额累计达2160万元人民币。

七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帮助。近年来,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41亿元,全部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口岸建设步伐。省政府还批准磨憨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为省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并且在省商务厅帮助下,已将“中老磨丁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有关情况上报商务部,目前项目选址已确定。

二、 磨憨对外贸易情况

磨憨是2007年全省口岸流量排名前五位的口岸,其中人员流量在全省20个口岸中排名第五,在全省12个一类口岸中排名第四;车流量在全省20个口岸中排名第四,在全省12个一类口岸中排名第三。2007年,磨憨口岸进出口货物累计29.97万吨,其中进口19.87万吨,出口完成10.09万吨,贸易额累计1.84亿美元,其中进口完成0.56亿美元,出口完成1.28亿美元,出境人员总数60.91万次,其中处境人员30.64万人次,入境人员30.26人次,第三国人员16462人次,出入境车辆达8.69万辆次,其中出境车辆4.43万辆,入境车辆4.26万辆。2007年磨憨口岸签证人数达892人,其中老挝国籍91人,第三国人员801人,泰国游客占643人。今年1—4月份,磨憨口岸签证人数达1228人,签证量在全省居首位;第三国人入境人员13162人次,是我省除昆明机场外第三国人员出境最多的口岸。

三、对老挝经济技术合作情况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经合项目日益扩大,从1991年勐海县农业局种籽公司与缅甸四特区政府合作首次试种杂交水稻开始,目前已扩展到向缅甸、老挝北部及其纵深发展的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农经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商业综合市场建设等。全州境外罂栗代替种植总面积约46.4万亩,其中,老挝种植面积39.5万亩。2007年实现项目总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其中老挝项目投资1.81亿元。项目涉及橡胶、

水(旱)稻、木薯、石斛、魔芋、玉米、水果、药材、茶叶、甘蔗等。老挝项目主要分布于南塔、丰沙里、乌多姆赛、琅勃拉邦、波乔等省。

西双版纳垦区简介

云南农垦建立于1951年,西双版纳垦区建于1953年。新中国建国后,为了打破国际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保证国防及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提出以最大速度扩大橡胶树种植,其中在云南发展200万亩。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这个《决定》,于1951年9月在省农林厅林业局成立林垦处。1953年,在西双版纳州建立了车里县特种林试验场(先热作所)。之后,1955、1956、1957、1958年先后建立了黎明、景洪、勐养、橄榄坝、东风等农场。为大力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版纳农垦初期从广东来了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之后大批的部分复转官兵、省内部分县市的农民、湖南支边青壮年、科技人员和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的大批知识青年来到农场,在版纳开垦种植橡胶。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云南农垦人亲身实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的农垦精神,在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经济发展的同时,云南农垦在热带北缘非传统植胶区大面积植胶成功,并创造了橡胶大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世界领先的奇迹,建成了我国最好的天然橡胶基地。

至2006年止,西双版纳农垦下属10大国营农场,6个直属单位,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境内。垦区拥有土地总面积151.14万亩,已经开垦利用124.39万亩。其中,种植橡胶110万亩,已开割橡胶82万亩,占橡胶

总面积的74.6%。茶叶、其他作物等耕地6.15万亩。

垦区现有总人口14.85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62万人,在职职工4.14万人。垦区固定资产总值16.97亿元,到2006年,累计生产干胶160万吨。2003年干胶总产过10万吨。年干胶产量占云南农垦干胶总量的80%左右,约占全国产量的20%。自1956年规模植胶以来,垦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橡胶大面积种植成功丰产高产两项成果,初步建成了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1993年垦区橡胶平均亩产过100公斤大关,至今一直保持125-130公斤的水平,远远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亩产,不仅是全国之冠,而且是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垦区生产干胶10.14万吨,胶工平均年产干胶近5吨。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998元,胶工承包户年收入28700元。

2006年,垦区非公经济收入22459万元,职均收入5547元。非公经济橡胶发展到51.85万亩,形成了以橡胶生产为主,二、三产业、非公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01年以来,版纳农垦按照云南农垦集团公司一个思路、三个基本目标、六项主要任务整体推进农垦的改革和发展,使版纳农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个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职工物质

文化生活和壮大企业综合实力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势,提升做强天然橡胶等优势产业,放开搞活其他产业,带动垦区经济全面发展,努力把云南农垦培育为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和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

三个基本目标——“做强、改造、改善”。“做强”就是要把占垦区经济总量70%的天然橡胶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改造”,就是要把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农垦企业改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营主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改善”,就是要不断改善农垦改革与发展的内外环境。

六项主要任务是:

第一、 组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内部和民

营橡胶资源整合以及走出去三步战略,整合、提升、做强

云南天然橡胶优势产业。

第二、 全面推行职工家庭承包,对农业一线职工全面实行承

包,核算、盈亏和风险“四到户”,生产费、生活费、社

会保障费“三自理”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同时对种植计

划、产品收够、技术措施、质量标准、病虫害防治、加工

销售实行“六统一”。以“四到户”,“三自理”,“六统一”为特征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龙头公司加基地、

加职工家庭经营的模式构成了云南农垦产业化特色之路。 第三、 全面实行国有农场内部政企分开,把经营性资产和职

能与非经营性资产和职能在农场内部从“职能、机构、人

员、资产、费用、核算”六个方面彻底分开,以利用充分

盘活经营性资产,把农场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主

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同时也为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垦区社会

职能的剥离奠定基础。

第四、 剥离社会职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由于历史原因,

农垦自创建起就在承担经济建设的同时,承担了垦区社会

发展的多项职能。按云南省委的要求,用三年时间剥离垦

区教育、卫生、公安等社会职能。

第五、 理顺养老保险,对垦区实行“四到户”,“三自理”,“六

统一”的农业一线职工,参照城镇个体劳动者,缴纳18%

养老保险费,这样既大幅度地减轻了一线职工负担,又节

约了转换职工身份的补偿,减少改革成本的支付,还有利

于保持整个农垦组织化、专业化经营格局,减少社会不稳

定因素。

第六、 将云南农垦纳入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农垦水、

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实行省计划单列。

目前,版纳农垦正积极按照云南农垦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沿着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前进。

西双版纳景洪工业园区简介

西双版纳景洪工业园区是云南省规划建设的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是西双版纳州有重大影响的中泰合作项目。园区总规划面积为30.12平方公里,按“一园两区”规划建设,其中与泰国合作开发的嘎栋片区11.8平方公里,位于景洪城中心以西3公里处。景哈片区18.32平方公里,位于景哈乡,距离景洪城30公里。景洪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是:紧密结合的西双版纳州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产业、旅游产品加工业、天然橡胶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等为重点。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以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一、合作背景

中泰合作建设景洪工业园区不是偶然的,它是云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个产物,也是西双版纳州经济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和泰国都是华人文化,总体条件不错,特别是西双版纳州与泰国素有“江河同源、民族同宗、文化同流”之缘。改革开放以来,泰国与西双版纳州之间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人、普通民众通过考察、贸易、走亲访友等方式一直保持密切的交往。适逢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在2003年11月召开,省委、省政府决定做强做大10个重点产业,重点建设30个工业园区,明确提出将在西双版纳州建设一个工业园区。2005年5月,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决定建设景洪工业园区。2005年6

月,西双版纳州友好代表团对泰国工业园区进行考察,并与泰国全球经济促进联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EPN”公司)在泰国曼谷签署了《中国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与泰国全球经济促进联盟有限公司就在景洪市建立工业园区的谅解备忘录》。在省、州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强州战略的大环境和发展机遇下,在州委主要领导的推动下,泰国工业联合会方面首先向州政府提出了这个项目的设想。中泰合作的景洪工业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合作开发情况

自2005年12月16日景洪市人民政府与泰国“GEPN”公司在景洪正式签署《景洪工业园区(嘎栋片区)合作开发建设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截至目前,根据“协议”中合作双方的责任规定,园区工作总体完成的情况是:

1、规划。中方负责完成了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省、州级评审以及1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园区主干道6号路的地质勘探、水文气象资料收集和第2段1000米施工图设计工作。泰方负责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环评大纲的省、州级评审以及2000亩的1:500地形图测绘、地质灾害评估和矿产压覆报告、6号路首段1000施工图设计工作。

2、土地征用。中方负责完成了2040亩的土地报件,缴纳了约1113万元的土地转征用报批费用,完成了土地征用协议。园

区征用土地过程中涉及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一直受到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对园区失地农民安置“离土不离家,入园又进城,农民变居民,生活更美好”的工作总要求和农民失地后收入水平“好于过去,不低于城市居民年人均收入水平”的工作总目标,园区管委会研究制定了《景洪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安置方案》,将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把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村寨,集中规划、统筹安排、多渠道解决,采取对村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改造、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第三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培训、就业和发展模式,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园区管委会已启动辖区内全部10个村寨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其中已征用土地的6个村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计划在7月30日前完成,全部10个村民小组的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在11月底前完成。

3、基础设施建设。中方负责修建的景洪西路延长线(么龙路)820米已完成主体工程;泰方负责修建的园区主干道6号路首段1000米已进场。同时,泰方正在对已征土地进行次干道、

支路的修建以及土地平整,建设供排水、供电、通信等设施。

4、招商入园。根据“协议”规定和双方约定,招商引资工作主要由泰方负责,中方予以协助。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中方积极主动引入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共有签约入园项目5个,项目投资总额7.233亿元,总用地约936亩。目前,1户企业(天

胶实木家具厂入园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三、机构设置情况

西双版纳景洪工业园区是州委、州人民政府领导的直属区,行使县级管理权限,经申报同意后行使部分州级审批权限。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园区党委和管委会对园区的建设发展负总责,所在地的景洪市协管共建共享。园区党、管委核定事业编制30名,设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1名,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1名(正处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名,管委会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10名。园区内设一办四局,即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建设局(州规划局景洪工业园区分局)和社会事业局。在园区设立的派出机构、分支机构有园区公安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其中国土分局已正式成立;公安分局已获得批准设立,正在组建中;其它分局正按规定程序报批。所设立的派出机构、分支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在管委会的管理、协调下,履行各自的职能。目前,园区党、管委共在职30人,其中国家公务员18人,其余为兼职、借调和临时聘用人员。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园区规划范围内的10个村寨已调整为由园区党委和管委会领导和指导。

打洛镇简介

打洛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南为布朗山乡,西南和西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6.5公里,西北与西定乡毗邻,东北为勐遮镇,位于昆洛公路的末端。镇政府驻地距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县城、景栋、泰国米赛、清迈,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国家距离最近的内陆口岸和最便捷通道。1991年8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口岸,2007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一类口岸。国土面积400.16平方公里。耕地21988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2亩。

2007年末,总人口4332户18755人,少数民族人口18110人,占总人数的96.5%,主要以傣族、布朗族和哈尼族为主,傣族8554人,哈尼族4776人,布朗族4633人,其他民族147人.辖区内人口密度为46.87人/平方公里。

全镇辖打洛、曼夕、曼山、曼轰、勐板5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56个自然村,其中:坝区村寨18个,半山区村寨3个,山区村寨35个。驻有黎明公司橡胶分公司、武警打洛边防检查站、打洛海关、西双版纳州检验检疫局打洛办事处、武警打洛边防派出所、打洛公安分局等单位。

金融运行情况良好,各项存款余额达3.96亿元。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打洛镇旅游业处停滞状态,税源减少,税收锐减。全年实现财政收入76.56万元,比上年降低27.77%,完成县级下达任务数的62.33%。

打洛口岸简介

打洛口岸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一个重要通道,是滇南“茶叶商道”和东南亚国家“边贸之路”的通道口和驿站,是目前我省通往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内陆口岸之一。距缅甸景栋80公里,泰国清迈550公里,泰国首都曼谷1250公里。从打洛口岸出境,经缅甸勐拉—景栋—大其力到泰国全程均为柏油路面。

1991年8月10日云南省政府批准打洛为国家二类口岸。辖区内有“独树成林”、国家AAA级景区勐景来寨、森林公园、“219公园”等景点,优越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到打洛观光旅游,旅游业逐步成为打洛一大支柱产业。从1991年开关当年出境旅游6万人次,发展到2004年42万人次。2004年低由于受政策影响,停止办理出境旅游业务,边境旅游处于停业和歇业状态,全县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

2004年打洛口岸在全省二类口岸中,出入境人数和出入境运输车辆数均居第一位,进出口货物量为第二位,进出口总额为第三位。2007年,车辆出入境33292辆次,比2004年下降84.6%,日平均进出境车辆91辆次;进出口货物总量66840吨,比2004年下降62.4%;进出口货物总值3682万美元,比2004年下降86.4%。

目前,已完成口岸4.8平方公里建设总体规划,建成联检大楼和1.6平方公里的经济贸易区,交通道路8公里,排水管网4

公里。贸易区简易边贸货场7000平方米。水、电、路、通讯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2007年11月13日,打洛口岸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际公路客货运输口岸,是一个集边境旅游、国际商务贸易、文化科技交流等一体的综合型重要陆路口岸。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出入境旅游和边境贸易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国际间的多方位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佛双桥至打洛二级公路建成后,通往国内及缅甸、泰国的路程将缩短,中、缅、泰多国跨境旅游与经济技术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相关内容

  • 初二上下学期地理复习提纲
  • 初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一)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 ...

  • 中国云南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云南矿产资源概况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一.种类及产地 云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矿产种类较为齐全的省份之一.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42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1种)的83.04%.在已发现的矿产中,有查明资源储量并编入2007年度<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有86种, ...

  • 云南省茶业协会2011年工作报告
  • 春节刚过,在这万物迎春之际,云南省茶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今天在美丽的边城腾冲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由我向各位理事报告协会2011年的工作情况和201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二是听取云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兼协会秘书长施天骏同志的2011年协会财务工作报告. 现在,我向大家报告协会2011 ...

  • 傣族民俗民风采访及访谈随笔
  • 傣族民俗民风采访及访谈随笔 一.关于饮食傣族的居民有什么习惯或爱好吗? 答:傣族人习惯早.晚两餐.有嗜酸之癖好, 各种蔬菜均要加入特制的酸汁, 然后晒干存放, 每餐於煮菜或煮汤中加入少许, 便酸味十足, 几乎是每餐不可少的一味菜.不食粳米, 而食糯米, 饭用瓦甑蒸熟吃.不吃羊肉.傣族人爱嚼槟榔, 拌 ...

  • 西双版纳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调查研究
  •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8):1444-1449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西双版纳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调查研究 周会平1,岩香甩1,张海东2,张丽谦1,魏丽萍1 1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景洪6661002景洪市大渡岗农场,云南景洪666100 摘 ...

  • 答案中国地理概况
  • 中国地理概况(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C 2. A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是东北地区,其西部的大兴安岭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具体为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与400 mm年等降水量重合,故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等.第2 ...

  • 云南人文地理实习
  • 人文地理长途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学 号: 姓 名: 实习论文 云南旅游资源及发展分析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 理 科 学 目 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 引言 ...... ...

  • 云南旅游线路精选
  • ■ 在制定云南旅游攻略前,首先要了解云南的概况 游客最好在去云南组团游.自助游出行前,多在网上看一些有关的资料,如果是自驾游,还需要购买一本比较详细的交通地图,以备旅途上参阅,不论你是新老驴友,在出行前还是自己花点儿时间做点儿功课,并打印出一份旅游攻略来. 云南省,简称滇.云,省会是昆明市,位于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