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成功

不明出处的定义: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没有终极意义的成功,成功是无止境的。而我们,不应片面的理解成功这一概念,认为其只是事业,社会地位等的成功,我们要真正的理解教育的内涵。因此,对于个人来说,教育的目的是追求成功,获得成功,将自己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百度: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总之,我们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而到达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得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

依然百度:“教育”一词的汉字解释。“教”意为“老师全职授业”,强调全日制和专职性质,这是从“孝”的本义引申和转义而来的。“孝”本指子女为了全天照顾病危老人而彻底放弃田产和耕作,转义为全脱产受课业,从而有了”老师全天专职教授“的意思,并进一步发展出“像侍奉父母那样尊崇老师”的含义。“育”字从云从肉,“肉”指“人体”;“云”本义为“旋转聚合”,如天空中四散的雾气通过旋转聚合过程而同化成大云团的一分子,转义为“同化”,所以“育”是指对已经存在于世的人(即“肉”)进行同化工作,即对未成年人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使之能顺利进入主流社会,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对野蛮人,则采取“一帮一”即一个文明人与一个野蛮人结对帮扶的方式促使其放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转而尊崇和接受先进的中华文明理念和习俗,成为中华文明圈的一分子(请参考“仁”字的本义解释)。简而言之,“教”是指老师全身心授业,“育”指同化未成年人和蛮族人士,使这两种人成为中华文明社会的合格成员。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一)教育的词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20 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2.“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 ”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 educere”转换来的。“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a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a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更为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

1.中国有代表性的定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4)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5)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6)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

(8)斯普郎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编辑本段心理学角度看目的

然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与课程的启示:

(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

教育是什么?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

Whitehead的The Aids of Education中所言教育的目的是对创造力乃至生命力的激发。

芝加哥大学的Hutchins教授说:“如果我们在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文教育和追求真理,那么这所大学没有存在的意义!”

是尊重生命,是学会热爱生活,是有一天可以不用教。

在马克思主义中人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

编辑本段教育目的的作用

目的是人类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向和规定。教育目的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利益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因而,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1. 规范功能

人类的教育活动因学生个性差异的不同始终是丰富多彩的,但又是在一定的规律支配下进行的。教育目的作为一个国家或阶级或政党人才利益的集中体现,它把通过教育投资欲获得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浓缩在教育目的上。有了教育目的,就全

方位地规范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活动都必须有利于指向教育目的的实现。①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任何一个层次一个类别的教育活动在开展之前、在进行之中都必须时时围绕教育目的去修正自己的培养目标。②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是学校教育实践的实体,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化和实践上的展开。学校开设什么课程,讲授什么内容,这是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决定的。③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是社会的代表。教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就必须时时刻刻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把学生教好。④规范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服务的,实质则是为人才成长服务的。学校的科学管理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2. 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人类经验浩如烟海,各类社会文化繁杂多样。应该说人类经验和社会文化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是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扩展个体经验的重要内容。但是,学校又是一个引导人一开始就走向健康向上、趋向人格完美的特殊场所,它要求进入学校课堂的教育内容必须具有积极、进步、科学、健康、有益等方面的特点和价值,其衡量和取舍的依据就是教育目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和教师都会无例外地根据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决定哪些研究成果和社会文化可以进入教育内容,哪些则应受到批判和抵制。

3. 激励功能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教育者因为有目标的存在,他们便可动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发挥创造的能力去设计活动的计划、组织、过程、方法、保证条件,在竞争心理的驱使下去多快好省地达于目标。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目的越是明确,越是具体,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相反,目的越是宏大,越是抽象,越是遥远,越是完美,达成的困难就越大,可能性就越小,激励的作用也就越差。

4、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具体之,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总体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路线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需要;依据教育目的,评价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的要求,达到了教育目的规定的规格和标准;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是否符合教育目的要求,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总之,教育目的之于教育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只有确立了科学的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展开,教师的教育活动才能有方向。

不明出处的定义: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没有终极意义的成功,成功是无止境的。而我们,不应片面的理解成功这一概念,认为其只是事业,社会地位等的成功,我们要真正的理解教育的内涵。因此,对于个人来说,教育的目的是追求成功,获得成功,将自己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百度: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总之,我们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而到达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得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

依然百度:“教育”一词的汉字解释。“教”意为“老师全职授业”,强调全日制和专职性质,这是从“孝”的本义引申和转义而来的。“孝”本指子女为了全天照顾病危老人而彻底放弃田产和耕作,转义为全脱产受课业,从而有了”老师全天专职教授“的意思,并进一步发展出“像侍奉父母那样尊崇老师”的含义。“育”字从云从肉,“肉”指“人体”;“云”本义为“旋转聚合”,如天空中四散的雾气通过旋转聚合过程而同化成大云团的一分子,转义为“同化”,所以“育”是指对已经存在于世的人(即“肉”)进行同化工作,即对未成年人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使之能顺利进入主流社会,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对野蛮人,则采取“一帮一”即一个文明人与一个野蛮人结对帮扶的方式促使其放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转而尊崇和接受先进的中华文明理念和习俗,成为中华文明圈的一分子(请参考“仁”字的本义解释)。简而言之,“教”是指老师全身心授业,“育”指同化未成年人和蛮族人士,使这两种人成为中华文明社会的合格成员。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一)教育的词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20 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2.“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 ”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 educere”转换来的。“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a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a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更为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

1.中国有代表性的定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4)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5)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6)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

(8)斯普郎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编辑本段心理学角度看目的

然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与课程的启示:

(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

教育是什么?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

Whitehead的The Aids of Education中所言教育的目的是对创造力乃至生命力的激发。

芝加哥大学的Hutchins教授说:“如果我们在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文教育和追求真理,那么这所大学没有存在的意义!”

是尊重生命,是学会热爱生活,是有一天可以不用教。

在马克思主义中人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

编辑本段教育目的的作用

目的是人类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向和规定。教育目的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利益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因而,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1. 规范功能

人类的教育活动因学生个性差异的不同始终是丰富多彩的,但又是在一定的规律支配下进行的。教育目的作为一个国家或阶级或政党人才利益的集中体现,它把通过教育投资欲获得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浓缩在教育目的上。有了教育目的,就全

方位地规范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活动都必须有利于指向教育目的的实现。①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任何一个层次一个类别的教育活动在开展之前、在进行之中都必须时时围绕教育目的去修正自己的培养目标。②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是学校教育实践的实体,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化和实践上的展开。学校开设什么课程,讲授什么内容,这是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决定的。③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是社会的代表。教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就必须时时刻刻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把学生教好。④规范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服务的,实质则是为人才成长服务的。学校的科学管理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2. 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人类经验浩如烟海,各类社会文化繁杂多样。应该说人类经验和社会文化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是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扩展个体经验的重要内容。但是,学校又是一个引导人一开始就走向健康向上、趋向人格完美的特殊场所,它要求进入学校课堂的教育内容必须具有积极、进步、科学、健康、有益等方面的特点和价值,其衡量和取舍的依据就是教育目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和教师都会无例外地根据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决定哪些研究成果和社会文化可以进入教育内容,哪些则应受到批判和抵制。

3. 激励功能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教育者因为有目标的存在,他们便可动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发挥创造的能力去设计活动的计划、组织、过程、方法、保证条件,在竞争心理的驱使下去多快好省地达于目标。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目的越是明确,越是具体,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相反,目的越是宏大,越是抽象,越是遥远,越是完美,达成的困难就越大,可能性就越小,激励的作用也就越差。

4、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具体之,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总体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路线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需要;依据教育目的,评价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的要求,达到了教育目的规定的规格和标准;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是否符合教育目的要求,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总之,教育目的之于教育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只有确立了科学的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展开,教师的教育活动才能有方向。


相关内容

  • 素质教育与考试
  • 作者:孟庆茂 湖北招生考试 2002年10期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要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体的个性结构.能力结构和兴趣结构等个性心理特征都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有发展出某种独特的才能的潜在可能性.综合现代 ...

  • 人生的境界:单纯 丰富 宁静
  • 日期:2010-11-24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思想者小传 周国平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系,1981年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 ...

  •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 (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 (1)将"教学"当作 ...

  • 教育箴言(很好)
  • 教育箴言100条(上) 1.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2.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 ...

  • 情感与意志
  • 第六章 情感与意志 本章主要讲授: 1.情绪情感及其类别 2.情感与认知 3.意志及其作用 4.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第一节 情 感 一.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人们在活动与认识过程中,既表现出对事物的态度,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 ...

  • 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 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性 摘 要: 在企业中实行高绩效的首要目标是统一思想.决定员工思想境界和强化员工的思想.人力资源管理中,用绩效管理可以推进公司战略目标: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的分解.业绩的评价,并将 ...

  •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
  •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 ...

  •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2
  •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上)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须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家长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 ...

  • 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反思
  •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反思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着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的情况.这与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大相径庭,针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 键 词:中职学校 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有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