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报告书

前 言

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1. 总论

1.1. 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但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营运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为:

(1) 定量或定性地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现状和受建设项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新***线路线方案进行评价。

(2)为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对工程的环保措施能否满足环保要求进行评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从环保的角度,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沿线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1.2. 评价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99号《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

(4)《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 (6)***省交通厅冀交公字[1998]350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方案的批复》,;

(7)省环保局冀环管建函[20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意见的函》;

(8)***市环保局*环管函[2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9)《*高速公路辅道(国道******市辖段新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10)《***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报批版)》; (11)《***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审查意见》;

1.3. 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3.1. 1.3.2.

评价预测年限 评价等级

选择2000年、2007年、2015年分别代表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各专题的评价等级和依据见表1-1。

表1-1 评价等级及依据

1.3.3. 评价范围

根据公路施工期、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调查范围视环境敏感情况适当扩大。

1.4.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4.1.

评价内容

根据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结合本项目的工程实施情况,国道***改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指标); 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以NO2、CO为评价因子); 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与对策; 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计划; 8.公众参与。 1.4.2.

评价重点

由于该项目的施工任务已完成,本次评价的重点确定为营运期噪声、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及对已采取或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论证。

1.5. 评价标准

1.5.1. 1.5.2.

施工期 营运期

噪声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声环境分影响对象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4类标准。

评价标准见表1-2、表1-3。 表1-2 评价标准值一览表

1.6. 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1.6.1. 表1-4。

表1-4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注:★显著影响 ☆一般影响 ○轻微影响

评价因子

拟建公路工程特征及沿线环境特征,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见

由表1—4可知,施工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居民生活质量、农作物及植被、水土流失、扬尘、沥青油烟等;营运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交通噪声、交通运输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其中对后两项是有利影响。

1.6.2.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对沿线的现场踏勘调查,确定拟建公路路肩两侧200m以内的村庄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5。

表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注:1、K6+800—K13+600为***规划区。

2、距离为临路第一排房屋至路肩的距离。

2. 工程分析

2.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市交通局;

建设地点:***市(***市、***县); 建设性质:新建(5km利用旧路); 建设规模:55.858km; 建设投资:3.64亿元; 项目进展情况:已经通车。

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新建国道***线距原国道***线300—500m,路线走向为:起自***—辛集交界处的三门闸桥,经保*路、***市规划区、京九铁路、*高速***支线立交桥,夹圹桥后利用原***线***段旧路,在东辛庄下旧路接***北环,终于***—献县交界处。全线经过***市、***县两市县。新建公路夹圹桥以西在高速公路南,夹圹桥以东在高速公路北。主要控制点为:***市、徐家佐、枣科、石槽魏、东四王、北榆林、张官庄、***县街关镇、周家窝、徐庄、小范等。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见附图2。

2.3.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路线全长55.858km,其中新建段48.76km,分别为k0+000—k35+000、k40+106—k49+400、k51+347—k55+858;补强段5.106km,为k35+000—k40+106。建设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桥涵构造物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路面宽11.4—16.6m。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道路横断面图见图2-1。

2—1

道路横断面图

8

表2-1 主要技术指标

2.4. 主要工程量

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为:征地拆迁、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及排水与防护、绿化、交通工程、收费站等。各主要工程阶段概况为:

(1)征地拆迁:共征地4393亩,其中永久占地4313亩,临时占地80亩。征地拆迁量及相应的补偿措施见表2-2。

表2-2 征地拆迁量及补偿措施

(2)路基工程

本项目所经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拟采用较低的路基,平均填土高

度0.6m。路基土方1540.7千立方米,平均每公里27.6千立方米。

(3)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分为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底基层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为含灰10%的石灰土层,厚15cm;第二层为三灰土层(粉煤灰、石灰和土),厚15cm;基层采用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4cm中粒式。沥青面层采用改性沥青,这种路面结构在行车舒适性、投资效益、方便施工、养护等方面均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4) 桥涵工程

沿线大中桥4座,合计全长346m,为了施工方便和节省投资,有利于集中预制分散安装,大中桥上部构造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空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采用单排双柱或群桩单柱式。

沿线共设小桥8座,有6、8、10m三种不同跨径,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构造跨径≤8m时,可采用轻型桥墩台,不宜多于3孔,总桥长不超过30m,软弱地基采用桩基薄壁桥台,跨径≥10m时,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或薄壁墩。

沿线涵洞共计35道,为钢筋砼盖板或管涵。 ⑸ 排水与防护

本路处于平原区,地面自然坡度小于1/1000,两侧边沟采用断面均较大,以蓄存积水,并通过渗透蒸发排除。路基边坡采用1:1.5的坡度,平均深1.5m。一般路段植草防护,边坡深2m以上,采用片石坡防护。

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地形情况,路拱横坡采用1.5%,路肩横坡2.5%,所有路段均为双向坡,路肩横坡不随超高变化。

(6) 绿化工程

拟在路基两侧绿化平台栽种毛白杨,间距4m,双侧合计17500棵。现建设单位正在实施。

(7) 交通工程

沿线设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共172块,划线55.8km,设钢筋砼护柱1158根、里程碑百米桩、公路界碑共1081块。

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

表2-3 主要工程数量表

2.5. 材料来源与运输

2.5.1. 输为主。

2.5.2.

钢材

本项目普通钢材大部分可在省内采购,少部分普通钢材及高强钢丝需从外省市或国外购买。

2.5.3.

水泥

项目所处地区附近水泥业较发达,大部分可就近采购,部分高标号水泥可到石家庄、邯郸、唐山采购。

2.5.4.

沥青

***省虽盛产石油,但目前尚无生产路用沥青的厂家,石油沥青需从山东滨洲和辽宁盘锦调拨或采购。

2.5.5. 口。

2.5.6.

取土

本工程不设取土坑,路基填土来源于路基边沟断面,少量买土主要用于路面工程,选择一些高地或非耕地作为取土场,采用机械挖装,汽车运输方式解决,运距一般不超过5km。现取土处已恢复植被。

砂、石料

砂石料需在鹿泉、正定或隆尧县采购,料厂运输方便,主要以汽车运

木材

***省木材资源不充足,本项目所用木材需要向外省购买或从国外进

2.5.7. 工程用水及用电

工程用水在石津灌渠有水时采用地表水,渠中无水时采用地下水,地下水储量丰富,取水深度一般在10-20m之间。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较好,工程用电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或部分采用发电机自行发电解决。

2.5.8.

运输条件

拟建公路沿线交通比较发达,运输便利,基本实现乡乡有油路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主要料厂均与县级以上公路连接,并通过县、乡级公路进入工地。本工程主要原材料消耗见表2-4。

表2-4 主要材料耗量表

2.6. 交通量预测

根据可研对交通量预测的结果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将各路段预测年的交通量列于表2-5。

表 2-5

交通量预测表(辆/日)

注:表中数据均折算为中型汽车

由表2—5可以看出,2007年的交通量比2000年的低,这是因为*高速公路于2000年12月正式通车,会分流一部分交通量。

按昼间为6:00~22:00(共16小时)、夜间为22:00~6:00(共8小时)、高峰小时为11:00~12:00,根据对原***线车流量的观测结果,确定昼间车流量占全天车流量的80%,高峰小时车流量占全天车流量的7.5%。

根据***线1997年车型统计(表2-6),通过分析得出车型比例为大型

车占18.0%,中型车占38.9%,小型车占43.1%。

表2-6 ***线1997年分车型统计表

根据表2-5、车型比例及昼夜比系数,分路段、时段、车型计算出2000年、2007年、2015年的车流量,见表2-7、表2-8、表2-9。

为了验证交通量预测的准确性,在报告书审查后,我们对沿线交通量进行了实测,结果见表2—10。由表2—10可知,目前各路段的交通量小于 预测

表2-7 2000年车流量(辆/h)

表2-8 2007年车流量(辆/h)

表2-9 2015年车流量(辆/h)

14

2.7. 投资估算

本项目采用的方案总投资3.64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651.6万元。资金筹措采用省内多方自筹与贷款相结合进行。

2.8. 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本工程全线同时开工,计划工期两年,一次建成,1998年3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拆迁、路基,路面、桥涵工程。工期安排见表2-8。

表2-8 工期安排表

2.9. 工程污染源分析

2.9.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来源于拌合站的噪声、扬尘和施工营地的废水、废气以及施工机械的流动噪声。在K19+000处路北有拌合站一处,设有2台沥青砼拌合楼和1台水泥碎石拌合楼;路南为营房,居住50人,有30辆车,采用煤炉采暖。

(1)噪声

公路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主要有路基填筑时的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等,路面施工时的灰土拌合机、沥青砼拌合楼、基层混合料拌合楼、平地机、沥青砼摊铺机等,桥梁施工时的冲击钻孔机、卷扬机、推土机、压路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15m处的噪声值在75-105dB(A)之间。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的主要作业机械类型见表2-9。

表2-9

施工期作业机械类型

(2)废气

空气污染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沥青油烟污染。

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拌合过程,拌合主要包括灰土拌合、沥青砼拌合、基层混合料拌合等,在固定的拌合站内进行。另外,路基施工中挖土、填方、推土、挖运土方和水泥、石灰或粉煤灰、砂石、土等的装卸、运输、过程中也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施工营地的取暖炉排放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风速较大、装卸或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沥青油烟污染主要来源于沥青砼路面摊铺过程,沥青油烟中含有烃类及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沥青砼的拌合为全封闭过程,基本无沥青油烟污染。

此外,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和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也会排放出污染物,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3)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染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渗出液;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废水。

(4)生态环境

施工期间的填挖土方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农田被侵占,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工程在取土和填土后裸露的表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工程占地减少了当地的耕地绝对量,影响农业生产。对野生动植物、动物栖息地及其它自然植被也存在着不利影响。

(5)施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线位布设引起居民拆迁带来搬迁损失及劳动力的重新安置等问题。公路建设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线位布设对沿线城镇规划产生一定影响,但公路施工为沿线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9.2.

施工期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及效果

该项目大部分工程已完成,在此过程中,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轻了环境的污染。在环保措施论证中有详细论述。

2.9.3.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公路上车辆通行是营运期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此外,收费站的废水和锅炉烟气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1)噪声

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为非稳态噪声源。营运后的主要噪声源为车辆排气、进气噪声和轮胎与路面摩擦的噪声。另外,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

(2)废气

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排气管排放的汽车尾气和由于汽车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产生的废气,大部分碳氢化合物和几乎全部的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汽车尾气。另外,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3)废水

废水主要为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另外,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或滴漏,洒落后路面清洗也会产生废水。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植被恢复不好,将造成水土流失;公路阻隔影响动物生长、栖息。

(5)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危险品运输风险和公路营运后对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但营运期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利方面如改善交通状况、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及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是主要的。

3. 区域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

3.1.1.

地理位置

***市位于***省东南部,地处燕赵腹地,东与沧州市及山东省接壤,西与省会石家庄相连,南邻邢台、邯郸,北靠京、津两大直辖市,具体的地理位置见附图1。

3.1.2.

地形、地貌

沿线地处黑龙港流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相对低洼,由西南向东北,平均地面坡降为五千分之一至五万分之一,平均海拔15—27m。由于古代黄河、漳河的泛滥,河道经常迁徙改道,泥沙的交错沉积、冲刷使局部地段起伏不平,有岗有洼。

3.1.3.

地震、地质

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路线经过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路线范围内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基底构造为华北地带中的三级构造单元—沧界隆起,该隆起东为黄骅凹陷,以沧东断裂为界,西为冀中凹陷,以沧西断裂为界。沿线地层层序从老至新(从上而下)分为四系。

(1)寒武、奥陶系

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页岩及底砾岩。 (2)石炭二迭系

砂岩及页岩互层夹少量泥质灰岩。 (3)上第三系

馆陶组:顶板深埋于1100m以下。

明化镇组: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埋深780m,厚320m。上段顶板埋深450m,厚约330m。

(4)第四系

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四层,为湖积、冲积成因之棕红、棕黄色松散的粘土、粘质砂土及粘质粘土夹各类砂层组成,呈迭层结构。

3.1.4. 河流、水文、水文地质

沿线位于海河水系东南部,属黑龙港流域。主要为季节性排沥河道,河流水文主要受气候影响。沿线位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处平原,地势平坦,不利于径流的形成,故径流资源缺乏,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6mm。沿线经过的河流有滏阳河。

沿线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属孔隙水类型。地下水划分为浅层潜水含水组和深层承压含水组。浅层潜水含水组底板埋深60m左右,根据水质条件划分为浅层淡水和浅层咸水两类。浅层淡水主要以人工开采形式排泄,蒸发次之,咸水则主要蒸发。深层承压含水组底板埋深450—510m。由于各含水组的埋藏条件、岩性特征、富水程度不同,因而各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不同。

近年来,深层承压淡水的过量开采,使水位大幅下降,已形成地面沉降;同时浅层地下淡水已部分咸化。

3.1.5.

气候、气象

沿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多为西南风,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少,多干旱;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气温高,雨量大而集中,往往形成洪涝;秋季由于北方干冷空气团的侵袭,地面辐射冷却加强,低空温度迅速降低,大气层结构稳定,不易起风,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昼暖夜凉,温差较大;冬季受蒙古干冷气团的控制,多为西北风,天气干燥寒冷。

境内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晴天日数为211.7天,共2578h,7至8月为降水集中期,日照时数相应减少。无霜期200天,最大冻土深度为65cm。

沿线年平均气温为13℃。7月份为最热月,月平均气温为26.4℃;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4.1℃。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年极端最低气温-13.9℃。气温变化幅度以夏季最小,春季最大。

沿线年平均降水量为554mm。夏季(6—8月)降水集中,平均为395.4mm,占全年降水量的71.4%。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降水量为12.4mm,占全年降水量的2.2%。冬季少雨,且春温上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

3.1.6. 污染气象特征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根据***县及***市1997-1999年的常规观测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评价区域的地面气象特征。

(1)风向

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传输方向,风向频率的大小表示了污染源下风向区域受污染时间的长短。***、***近三年的年、代表月、代表时的风向频率见表3-1、表3-2。为了较直观地反映评价区域地面风向的变化情况,绘制了风玫瑰图,见图3-1、图3-2。

由图表可知,***常年主导风向为SSW,频率为15.8%;次主导风向为NNE,频率为11.2%。W和NW风频率较低,分别为1.4%和2.4%。年静风频率为6.3%。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的主导风向分别为SSW、ENE、SSW、NNE,频率分别为23.3%、12.1%、23.4%、11.2%; 02、08、14、20时的主导风向分别为SSW、SSW、SSW、ENE,频率分别为12.9%、14.6%、19.5%、17.1%。

由图表可知,***常年主导风向为S,频率为12.1%;次主导风向为SSW,频率为10.8%。W和WNW风频率较低,均为2.5%。年静风频率为5.1%。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的主导风向分别为SSW、SW、SSW(SW)、S,频率分别为16.0%、12.9%、12.9%、10.7%; 02、08、14、20时的主导风向分别为SSW、SW、SSW、SSE,频率分别为13.3%、13.0%、13.8%、14.6%。

(2)风速

风速大小反映了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速率的大小,评价区域近三年的年、各代表月、各代表时刻各风向的平均风速表3-3、表3-4。

表3-1 ***风向频率表(%)

表3-2 ***风向频率表(%)

图3-1 ***风玫瑰图

3-2

风玫瑰图

图 ***

表3-3 ***平均风速表(m/s)

表3-4 ***平均风速表(

m/s)

***段各风向年平均风速中,SSW风平均风速最高,达到2.8m/s,SE风平均风速最低,为1.1m/s。年总平均风速为1.9m/s。1月平均风速为1.8m/s,最高风速为SW风2.6m/s;4月平均风速为2.8m/s,最高风速为W风3.7m/s;7月平均风速为1.5m/s,最高风速为NE风2.3m/s;10月平均风速为1.5m/s,最高风速为ENE风2.2m/s。各时刻总平均风速中,以14时总平均风速最高,为2.5m/s。

***段各风向年平均风速中,SSW风平均风速最高,达到2.9m/s,NNW、SE、SSE、W风平均风速最低,为1.7m/s。年总平均风速为2.1m/s。1月平均风速为1.9m/s,最高风速为WSW风2.9m/s;4月平均风速为3.1m/s,最高风速为NNE风4.1m/s;7月平均风速为1.7m/s,最高风速为SSW风2.7m/s;10月平均风速为1.7m/s,最高风速为NNE风2.3m/s。各时刻总平均风速中,以14时总平均风速最高,为2.8m/s。

(3)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是影响空气污染的热力因素,按照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所推荐的稳定度分类方法,根据近三年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对大气稳定度进行了分类,三年各风速下稳定度频率见表3-5、表3-6。

表3-6 ***近三年风速稳定度频率(%)

(4)小结

从表3-1—表3-6可以得出***县和***市的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以及在该风向下的频率和风速,见表3-7。

表3-7 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下风速风向

3.2. 生态环境

3.2.1.

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

拟建公路所在地区为平原区,沿线植被主要为农作物、人工林以及野生植物。农田之间、道路两旁、村庄内大都分布有华北平原典型的防风防沙林,树种主要以杨、柳、果树为主。农田一般为旱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及薯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菜、瓜类;果品主要有:鸭梨、小枣等。沿线末见珍稀植物物种分布。

评价区为平原地区,天然野生动物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沿线野生动物除田间的蛙类、鼠类外,还有麻雀、乌鸦等小型野生动物。家禽家畜有鸡、鸭、牛、羊、马、驴、猪等。沿线无珍稀动物养殖。

3.2.2. 水土保持

本公路主要位于***省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县、***市,属黑龙港低平原旱涝碱棉、粮种植业区,是水土基本无侵蚀危害的微度侵蚀区。该区域海拔高度低,地势低平,坡降小,水利搬运作用主要表现为淀积,基本无水土流失侵害或侵害极轻微。农业作物种植发达,气候温暖。由于历史原因,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以粮挤林、以粮挤苇、以粮挤经济作物等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致使一些防护林被砍伐,一些植被被破坏,造成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风蚀砂化。近年来通过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种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如提高植被覆盖率、修拦水坝等,农业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目前沿线土壤侵蚀轻微,一般多为耕地面蚀,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500t/km2.y以下。公路所经过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不严重。

3.3. 社会环境

新建的国道***线***市辖段途经***、***两市县,并且与***市区、武邑县相邻较近,所以将***市、***县、***市、武邑县确定为该项目直接影响区,将邻近的安平、饶阳、冀县、枣强、沧州、石家庄确定为间接影响区。影响区的位置见附图1。1997年直接影响区的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见表3-1。影响区的社会环境状况分述如下。

3.3.1.

社会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

***市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红薯等,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棉花等。林、牧、副、渔业均有发展,市区工业主要有机械、化工、轻工、建材、工艺美术等。特产有老白干酒、斧头、毛发等。

***市位于***市的西北部,东与***接壤,西与辛集交界,距省会石家庄约95km,农业生产较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红薯等;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工业有机械制造、农机修配、化肥、木器、皮革、橡皮、食品加工、印刷等。该市的特产“***蜜桃”驰名中外。1992年建成中国最大的特价商品市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另外,***市境内也有石油储藏。

***地处***市东北部,东部、东南部与沧州市的泊头市、献县为邻,

西部与***毗连,南部与武邑接壤。***县农业基础比较雄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现已由单一的农业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农牧副渔多种经济。该县工业有化肥、农机、建材、化工、粮油加工、纺织等。特产有5000多年历史的年画,畅销全国。

武邑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红薯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土产有红枣、鸭梨等。主要工业为农机制造、化肥、食品加工等。

表3-1 1997年直接影响区各县、市经济主要指标

3.3.2. 交通状况

项目所在地区南北向铁路主要有京九线,东西方向铁路主要为石德线。近几年铁路发展长期滞后,运能严重不足、机车、车辆紧张,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基本为南北方向的干线公路有国道106、保定—***省道、肃宁—***省道、富镇—德州省道等,基本为东西方向的公路有国道***、省道*德、正饶、邢德等。

目前,***市综合运输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联运功能低;各种枢纽之间衔接配合能力较差,运输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公路运输在***市综合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到1997年,***市公路通车里程为3463km,其中汽车专用二级公路186km,二级公路311km,三级公路600km,四级公路1813km,等外公路553km。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为84.1%,但二级以上公路仅占总里程的14.4%。

公路通车里程中,高级路面277km,次高级路面2415km,无路面里程为771km,占总通车里程的22.3%。到1997年,全市拥有国道149km,省道430km,县道587km,乡道2297km。国省道占总通车里程的16.1%。***市公路情况统计见表3-2。

表3-2 1997年***市公路通车里程统计表

3.4. 相关城镇规划

按***市规划内容,***线两侧为绿化带,路两侧10m范围内种植灌木(每侧约六行),绿化带外侧种植果树,由政府负责或监督实施。***市区段路两侧为规划中的商业区。

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

监测布点

为了解在建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以点带线”的原则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根据沿线噪声污染源调查结果和噪声敏感区的不同功能,结合其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声环境背景,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敏感区作为声环境现状监测点,监测布点见表4—1和附图2。

表4—1 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

4.1.2. 监测时间

2000年1月(未通车),每个监测点测1天,连续24小时监测,分昼间和夜间两个时段。

4.1.3. 行。

4.1.4.

监测与评价结果

表4—2 各监测点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方法

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GB/T14623-93)中有关规定进

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见表4—2。

由表4—2可看出,上述5个噪声监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GB/T14623-93)4类标准,均不超标。其中

1#和4#点噪声值较高,其原因是1#点地处保*路与新路交叉口处,车辆较其他点多,所以交通噪声影响较大。4#点为街关镇旧路,除车辆较多产生较大的交通噪声外,城镇居民社会活动也产生部分噪声,所以该点噪声值较大。2#、3#、5#监测点所处地为村庄,2#和3#是新路,其车流量较小,交通噪声不大,部分噪声只是村民活动产生的噪声。

综上所述,本次监测的路段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GB/T14623-93)4类标准,均不超标。

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

监测布点

在公路沿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点作为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共设监测点4个,与噪声监测的1、2、4、5点重合。具体点位见附图3。

4.2.2. 4.2.3.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

监测项目为NO2、CO。

监测时间为2000年2月(未通车),连续监测5天,NO2、CO每天监测18个小时,监测日均浓度值和1小时浓度值。

4.2.4. 4.2.5.

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结果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有关规定进行。 各点位NO2、CO 1小时平均浓度监测结果见表4—3,各监测点NO2、CO日平均浓度监测结果见表4—4。

表4—3 1小时平均浓度监测及评价结果(mg/m3

表4—4 日平均浓度监测结果(mg/m3

4.2.6. 现状评价

(1)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为CO和NO2。 (2)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各污染因子进行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表达式为:

Ii

Ci

C0i

式中:Ii---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Nm3;

Coi---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 (3)评价标准

根据《***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4)评价结果及分析

各监测点NO2、CO 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4—5,各监测点NO2、CO日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4—6。

表4—5 NO2、CO 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

由上表可知,***市居民区(1#监测点)NO2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2~0.31,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6~0.59,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北榆林(2#监测点)NO2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1~0.06,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6~0.25,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街关镇(4#监测点)NO2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2~0.10,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6~0.25,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王庄(5#监测点)NO2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1~0.11,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6~0.15,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

综上所述,各监测点NO2、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均小于1,均不超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

表4—6 日平均浓度评价结果

***市居民区(1#监测点)NO2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10~0.14,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34~0.47,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北榆林(2#监测点)NO2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05~0.075,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16~0.26,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街关镇(4#监测点)NO2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58~0.10,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22~0.28,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王庄(5#监测点)NO2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05~0.075,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17~0.20,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

综上所述,各监测点NO2、CO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均小于1,均不超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由于本工程施工期已结束,已进入通车营运阶段,所以,主要对营运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

5.1.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1. 测模式。

(1)交通噪声源强

各类型车辆的声源强按下式计算: 大型车:LW,L=77.2+0.18VL 中型车:LW,M=62.6+0.32VM 小型车:LW,S=59.3+0.23VS

(2)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和参数取值与修正

i型车辆行驶于昼间或夜间,预测点接收到小时交通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式:

(LAeq)i = Lw,i + 10lg[Ni/(Vi×T)] - △L距离+△L纵坡+△L路面-13 在评价点P处的交通噪声等效声级:

LAeq(P)10(10

i1n

0.1LAeqi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推荐的预

)L1L2

式中:

i —— 大、中、小型车;

(LAeq)i —— 第i种车辆在预测点P的LAeq值; Lw,i —— 第i种车辆的参照点平均最大A声级(dB); Ni —— 第i种车辆的平均小时交通量,辆/h; Vi —— 第i种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T —— LAeq的预测时间,在此取1h;

△L距离 —— 在距等效行车线距离为r处的噪声衰减量(dB); △L纵坡 —— 纵坡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L路面 —— 路面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L1 —— 曲线或有限长路段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L2 —— 间障碍物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预测点P处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预测值: (LAeq)预 = 10×lg[100.1LAeq(P) + 100.1LAeq背] 式中: LAeq背 —— 预测点背景值(dB)。

有关参数取值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进行。 5.1.2.

交通噪声预测

根据预测模式以及由实际情况确定的有关参数,对该公路沿线的交通噪声贡献值按2000年、2007年、2015年三个时段分别进行预测,计算出距路肩不同距离处的声级预测值,见表5—1。根据表5—1绘出距路肩不同距离的噪声值,见图5—1、图5—2、图5—3。

表5—1 交通噪声贡献值预测结果(dB(A))

37

5—1 高峰小时噪声与路肩距关系图

5—2

昼间噪声与路肩距关系图

5—3

夜间噪声与路肩距关系图

由表5—1和图5—1、图5—2、图5—3可以得出分年段、分路段、分时段的噪声达到4类标准距离,见表5—2。

表5—2 噪声达标距离(m)

由表5—2可以看出,在高峰小时车流量时,当距路肩的距离>10~16m时,噪声值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其中保*路—肃*路(宽路段)在26~38m时,可达标4类标准。

另外,可以得出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2000年在70~75m以外,2007年在60~65m以外,2015年在72~77m以外。

5.1.3.

敏感点噪声影响评价

根据监测的5个点位的噪声背景值,考虑敏感点所处位置及周围环境的相似性,可近似推算出其他敏感点的背景值;根据噪声预测结果表5—1及图5—1、图5—2、图5—3可计算出各路段不同路肩距的敏感点处交通噪声贡献值;背景值与贡献值叠加可得出敏感点处的噪声值,见表5—3。需要说明的是,敏感点西四王和南榆林由于在预测范围(

表5—3 敏感点噪声预测值(dB(A))

42

由于公路两侧无学校及医院等特殊敏感点,均为居民区及民宅,故执行4类标准。由表5—3可知,2000年、2007年、2015年昼间及高峰小时噪声均能满足标准,夜间有超标现象。2000年夜间噪声超标的有***居民区、徐家佐、北榆林、张官庄、夹圹村、街关镇、周家窝、东辛庄、王庄、小范,超标范围为0.1~2.6dB(A)。2007年夜间噪声超标的有***居民区、徐家佐、北榆林、张官庄、夹圹村、街关镇、周家窝、东辛庄、王庄,超标范围为0.1~1.9dB(A)。2015年夜间噪声超标的有***居民区、北榆林、张官庄、夹圹村、街关镇、周家窝、东辛庄、王庄、小范,超标范围为0.1~2.9dB(A)。

5.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5.2.1. 测模式。

(1)污染源强计算

依据预测交通量,车型构成比,在计算出的各类型车的日高峰小时和昼夜平均小时交通量的基础上,参照规范中推荐的排放因子计算汽车排放源强。源强计算公式如下:

Qj

n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推荐的预

j1

AiEi

j

3600

式中:Qj —— 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mg/m.s; Ai —— i种车型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 ; Eij ——i种车型j类污染物单车排放因子,mg/m.辆; n —— 车型种类数,n=3; (2)环境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项目所在区域地处平原微丘地区,故选择下列各式进行预测。当风向与线源夹角为0<θ<90。时,扩散模式为:

CPR

QjU

B

2

A

1

y

z

exp[

1y21zh21zh2

()]{exp[()]exp[()]}dl式2y2z2z

中:

CPR —— 公路线源AB段对预测点R产生的污染物浓度,mg/m3; U —— 预测路段有效排放源高处的平均风速,m/s;

Qj —— 气态j类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辆.m; σy,σz —— 水平横向和垂直扩散参数,m; z —— 预测点至地面高度,m; h —— 有效排放源高度,m; A,B —— 线源起点及终点,m;

当风向与线源垂直(θ=90。)时,扩散模式如下;

CR(

2

)

QjU

Zh2

exp()2

2z

5.2.2. 预测结果

(1)基础资料

根据气象条件、路段的弯曲程度及交通量的分段情况对该公路分8段进行环境空气(CO和NO2)影响预测,各预测路段的基础资料见表5—4。

表5—4 各预测路段的基础资料

(2)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模式和确定的参数,分2000年、2007年、2015年三个年段,分稳定、中性、不稳定三种稳定度,分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两种风向 ,分日均车流量和高峰小时车流量对距预测点不同距离处的CO和NO2浓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5—5至表5—17。

45

46

47

48

49

50

前 言

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1. 总论

1.1. 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但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营运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为:

(1) 定量或定性地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现状和受建设项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新***线路线方案进行评价。

(2)为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对工程的环保措施能否满足环保要求进行评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从环保的角度,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沿线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1.2. 评价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99号《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

(4)《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 (6)***省交通厅冀交公字[1998]350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方案的批复》,;

(7)省环保局冀环管建函[20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意见的函》;

(8)***市环保局*环管函[2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9)《*高速公路辅道(国道******市辖段新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10)《***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报批版)》; (11)《***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审查意见》;

1.3. 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3.1. 1.3.2.

评价预测年限 评价等级

选择2000年、2007年、2015年分别代表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各专题的评价等级和依据见表1-1。

表1-1 评价等级及依据

1.3.3. 评价范围

根据公路施工期、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调查范围视环境敏感情况适当扩大。

1.4.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4.1.

评价内容

根据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结合本项目的工程实施情况,国道***改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指标); 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以NO2、CO为评价因子); 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与对策; 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计划; 8.公众参与。 1.4.2.

评价重点

由于该项目的施工任务已完成,本次评价的重点确定为营运期噪声、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及对已采取或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论证。

1.5. 评价标准

1.5.1. 1.5.2.

施工期 营运期

噪声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声环境分影响对象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4类标准。

评价标准见表1-2、表1-3。 表1-2 评价标准值一览表

1.6. 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1.6.1. 表1-4。

表1-4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注:★显著影响 ☆一般影响 ○轻微影响

评价因子

拟建公路工程特征及沿线环境特征,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见

由表1—4可知,施工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居民生活质量、农作物及植被、水土流失、扬尘、沥青油烟等;营运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交通噪声、交通运输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其中对后两项是有利影响。

1.6.2.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对沿线的现场踏勘调查,确定拟建公路路肩两侧200m以内的村庄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5。

表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注:1、K6+800—K13+600为***规划区。

2、距离为临路第一排房屋至路肩的距离。

2. 工程分析

2.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市交通局;

建设地点:***市(***市、***县); 建设性质:新建(5km利用旧路); 建设规模:55.858km; 建设投资:3.64亿元; 项目进展情况:已经通车。

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新建国道***线距原国道***线300—500m,路线走向为:起自***—辛集交界处的三门闸桥,经保*路、***市规划区、京九铁路、*高速***支线立交桥,夹圹桥后利用原***线***段旧路,在东辛庄下旧路接***北环,终于***—献县交界处。全线经过***市、***县两市县。新建公路夹圹桥以西在高速公路南,夹圹桥以东在高速公路北。主要控制点为:***市、徐家佐、枣科、石槽魏、东四王、北榆林、张官庄、***县街关镇、周家窝、徐庄、小范等。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见附图2。

2.3.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路线全长55.858km,其中新建段48.76km,分别为k0+000—k35+000、k40+106—k49+400、k51+347—k55+858;补强段5.106km,为k35+000—k40+106。建设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桥涵构造物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路面宽11.4—16.6m。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道路横断面图见图2-1。

2—1

道路横断面图

8

表2-1 主要技术指标

2.4. 主要工程量

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为:征地拆迁、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及排水与防护、绿化、交通工程、收费站等。各主要工程阶段概况为:

(1)征地拆迁:共征地4393亩,其中永久占地4313亩,临时占地80亩。征地拆迁量及相应的补偿措施见表2-2。

表2-2 征地拆迁量及补偿措施

(2)路基工程

本项目所经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拟采用较低的路基,平均填土高

度0.6m。路基土方1540.7千立方米,平均每公里27.6千立方米。

(3)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分为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底基层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为含灰10%的石灰土层,厚15cm;第二层为三灰土层(粉煤灰、石灰和土),厚15cm;基层采用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4cm中粒式。沥青面层采用改性沥青,这种路面结构在行车舒适性、投资效益、方便施工、养护等方面均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4) 桥涵工程

沿线大中桥4座,合计全长346m,为了施工方便和节省投资,有利于集中预制分散安装,大中桥上部构造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空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采用单排双柱或群桩单柱式。

沿线共设小桥8座,有6、8、10m三种不同跨径,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构造跨径≤8m时,可采用轻型桥墩台,不宜多于3孔,总桥长不超过30m,软弱地基采用桩基薄壁桥台,跨径≥10m时,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或薄壁墩。

沿线涵洞共计35道,为钢筋砼盖板或管涵。 ⑸ 排水与防护

本路处于平原区,地面自然坡度小于1/1000,两侧边沟采用断面均较大,以蓄存积水,并通过渗透蒸发排除。路基边坡采用1:1.5的坡度,平均深1.5m。一般路段植草防护,边坡深2m以上,采用片石坡防护。

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地形情况,路拱横坡采用1.5%,路肩横坡2.5%,所有路段均为双向坡,路肩横坡不随超高变化。

(6) 绿化工程

拟在路基两侧绿化平台栽种毛白杨,间距4m,双侧合计17500棵。现建设单位正在实施。

(7) 交通工程

沿线设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共172块,划线55.8km,设钢筋砼护柱1158根、里程碑百米桩、公路界碑共1081块。

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

表2-3 主要工程数量表

2.5. 材料来源与运输

2.5.1. 输为主。

2.5.2.

钢材

本项目普通钢材大部分可在省内采购,少部分普通钢材及高强钢丝需从外省市或国外购买。

2.5.3.

水泥

项目所处地区附近水泥业较发达,大部分可就近采购,部分高标号水泥可到石家庄、邯郸、唐山采购。

2.5.4.

沥青

***省虽盛产石油,但目前尚无生产路用沥青的厂家,石油沥青需从山东滨洲和辽宁盘锦调拨或采购。

2.5.5. 口。

2.5.6.

取土

本工程不设取土坑,路基填土来源于路基边沟断面,少量买土主要用于路面工程,选择一些高地或非耕地作为取土场,采用机械挖装,汽车运输方式解决,运距一般不超过5km。现取土处已恢复植被。

砂、石料

砂石料需在鹿泉、正定或隆尧县采购,料厂运输方便,主要以汽车运

木材

***省木材资源不充足,本项目所用木材需要向外省购买或从国外进

2.5.7. 工程用水及用电

工程用水在石津灌渠有水时采用地表水,渠中无水时采用地下水,地下水储量丰富,取水深度一般在10-20m之间。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较好,工程用电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或部分采用发电机自行发电解决。

2.5.8.

运输条件

拟建公路沿线交通比较发达,运输便利,基本实现乡乡有油路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主要料厂均与县级以上公路连接,并通过县、乡级公路进入工地。本工程主要原材料消耗见表2-4。

表2-4 主要材料耗量表

2.6. 交通量预测

根据可研对交通量预测的结果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将各路段预测年的交通量列于表2-5。

表 2-5

交通量预测表(辆/日)

注:表中数据均折算为中型汽车

由表2—5可以看出,2007年的交通量比2000年的低,这是因为*高速公路于2000年12月正式通车,会分流一部分交通量。

按昼间为6:00~22:00(共16小时)、夜间为22:00~6:00(共8小时)、高峰小时为11:00~12:00,根据对原***线车流量的观测结果,确定昼间车流量占全天车流量的80%,高峰小时车流量占全天车流量的7.5%。

根据***线1997年车型统计(表2-6),通过分析得出车型比例为大型

车占18.0%,中型车占38.9%,小型车占43.1%。

表2-6 ***线1997年分车型统计表

根据表2-5、车型比例及昼夜比系数,分路段、时段、车型计算出2000年、2007年、2015年的车流量,见表2-7、表2-8、表2-9。

为了验证交通量预测的准确性,在报告书审查后,我们对沿线交通量进行了实测,结果见表2—10。由表2—10可知,目前各路段的交通量小于 预测

表2-7 2000年车流量(辆/h)

表2-8 2007年车流量(辆/h)

表2-9 2015年车流量(辆/h)

14

2.7. 投资估算

本项目采用的方案总投资3.64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651.6万元。资金筹措采用省内多方自筹与贷款相结合进行。

2.8. 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本工程全线同时开工,计划工期两年,一次建成,1998年3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拆迁、路基,路面、桥涵工程。工期安排见表2-8。

表2-8 工期安排表

2.9. 工程污染源分析

2.9.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来源于拌合站的噪声、扬尘和施工营地的废水、废气以及施工机械的流动噪声。在K19+000处路北有拌合站一处,设有2台沥青砼拌合楼和1台水泥碎石拌合楼;路南为营房,居住50人,有30辆车,采用煤炉采暖。

(1)噪声

公路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主要有路基填筑时的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等,路面施工时的灰土拌合机、沥青砼拌合楼、基层混合料拌合楼、平地机、沥青砼摊铺机等,桥梁施工时的冲击钻孔机、卷扬机、推土机、压路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15m处的噪声值在75-105dB(A)之间。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的主要作业机械类型见表2-9。

表2-9

施工期作业机械类型

(2)废气

空气污染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沥青油烟污染。

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拌合过程,拌合主要包括灰土拌合、沥青砼拌合、基层混合料拌合等,在固定的拌合站内进行。另外,路基施工中挖土、填方、推土、挖运土方和水泥、石灰或粉煤灰、砂石、土等的装卸、运输、过程中也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施工营地的取暖炉排放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风速较大、装卸或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沥青油烟污染主要来源于沥青砼路面摊铺过程,沥青油烟中含有烃类及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沥青砼的拌合为全封闭过程,基本无沥青油烟污染。

此外,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和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也会排放出污染物,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3)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染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渗出液;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废水。

(4)生态环境

施工期间的填挖土方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农田被侵占,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工程在取土和填土后裸露的表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工程占地减少了当地的耕地绝对量,影响农业生产。对野生动植物、动物栖息地及其它自然植被也存在着不利影响。

(5)施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线位布设引起居民拆迁带来搬迁损失及劳动力的重新安置等问题。公路建设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线位布设对沿线城镇规划产生一定影响,但公路施工为沿线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9.2.

施工期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及效果

该项目大部分工程已完成,在此过程中,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轻了环境的污染。在环保措施论证中有详细论述。

2.9.3.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公路上车辆通行是营运期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此外,收费站的废水和锅炉烟气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1)噪声

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为非稳态噪声源。营运后的主要噪声源为车辆排气、进气噪声和轮胎与路面摩擦的噪声。另外,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

(2)废气

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排气管排放的汽车尾气和由于汽车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产生的废气,大部分碳氢化合物和几乎全部的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汽车尾气。另外,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3)废水

废水主要为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另外,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或滴漏,洒落后路面清洗也会产生废水。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植被恢复不好,将造成水土流失;公路阻隔影响动物生长、栖息。

(5)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危险品运输风险和公路营运后对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但营运期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利方面如改善交通状况、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及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是主要的。

3. 区域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

3.1.1.

地理位置

***市位于***省东南部,地处燕赵腹地,东与沧州市及山东省接壤,西与省会石家庄相连,南邻邢台、邯郸,北靠京、津两大直辖市,具体的地理位置见附图1。

3.1.2.

地形、地貌

沿线地处黑龙港流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相对低洼,由西南向东北,平均地面坡降为五千分之一至五万分之一,平均海拔15—27m。由于古代黄河、漳河的泛滥,河道经常迁徙改道,泥沙的交错沉积、冲刷使局部地段起伏不平,有岗有洼。

3.1.3.

地震、地质

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路线经过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路线范围内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基底构造为华北地带中的三级构造单元—沧界隆起,该隆起东为黄骅凹陷,以沧东断裂为界,西为冀中凹陷,以沧西断裂为界。沿线地层层序从老至新(从上而下)分为四系。

(1)寒武、奥陶系

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页岩及底砾岩。 (2)石炭二迭系

砂岩及页岩互层夹少量泥质灰岩。 (3)上第三系

馆陶组:顶板深埋于1100m以下。

明化镇组: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埋深780m,厚320m。上段顶板埋深450m,厚约330m。

(4)第四系

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四层,为湖积、冲积成因之棕红、棕黄色松散的粘土、粘质砂土及粘质粘土夹各类砂层组成,呈迭层结构。

3.1.4. 河流、水文、水文地质

沿线位于海河水系东南部,属黑龙港流域。主要为季节性排沥河道,河流水文主要受气候影响。沿线位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处平原,地势平坦,不利于径流的形成,故径流资源缺乏,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6mm。沿线经过的河流有滏阳河。

沿线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属孔隙水类型。地下水划分为浅层潜水含水组和深层承压含水组。浅层潜水含水组底板埋深60m左右,根据水质条件划分为浅层淡水和浅层咸水两类。浅层淡水主要以人工开采形式排泄,蒸发次之,咸水则主要蒸发。深层承压含水组底板埋深450—510m。由于各含水组的埋藏条件、岩性特征、富水程度不同,因而各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不同。

近年来,深层承压淡水的过量开采,使水位大幅下降,已形成地面沉降;同时浅层地下淡水已部分咸化。

3.1.5.

气候、气象

沿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多为西南风,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少,多干旱;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气温高,雨量大而集中,往往形成洪涝;秋季由于北方干冷空气团的侵袭,地面辐射冷却加强,低空温度迅速降低,大气层结构稳定,不易起风,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昼暖夜凉,温差较大;冬季受蒙古干冷气团的控制,多为西北风,天气干燥寒冷。

境内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晴天日数为211.7天,共2578h,7至8月为降水集中期,日照时数相应减少。无霜期200天,最大冻土深度为65cm。

沿线年平均气温为13℃。7月份为最热月,月平均气温为26.4℃;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4.1℃。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年极端最低气温-13.9℃。气温变化幅度以夏季最小,春季最大。

沿线年平均降水量为554mm。夏季(6—8月)降水集中,平均为395.4mm,占全年降水量的71.4%。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降水量为12.4mm,占全年降水量的2.2%。冬季少雨,且春温上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

3.1.6. 污染气象特征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根据***县及***市1997-1999年的常规观测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评价区域的地面气象特征。

(1)风向

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传输方向,风向频率的大小表示了污染源下风向区域受污染时间的长短。***、***近三年的年、代表月、代表时的风向频率见表3-1、表3-2。为了较直观地反映评价区域地面风向的变化情况,绘制了风玫瑰图,见图3-1、图3-2。

由图表可知,***常年主导风向为SSW,频率为15.8%;次主导风向为NNE,频率为11.2%。W和NW风频率较低,分别为1.4%和2.4%。年静风频率为6.3%。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的主导风向分别为SSW、ENE、SSW、NNE,频率分别为23.3%、12.1%、23.4%、11.2%; 02、08、14、20时的主导风向分别为SSW、SSW、SSW、ENE,频率分别为12.9%、14.6%、19.5%、17.1%。

由图表可知,***常年主导风向为S,频率为12.1%;次主导风向为SSW,频率为10.8%。W和WNW风频率较低,均为2.5%。年静风频率为5.1%。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的主导风向分别为SSW、SW、SSW(SW)、S,频率分别为16.0%、12.9%、12.9%、10.7%; 02、08、14、20时的主导风向分别为SSW、SW、SSW、SSE,频率分别为13.3%、13.0%、13.8%、14.6%。

(2)风速

风速大小反映了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速率的大小,评价区域近三年的年、各代表月、各代表时刻各风向的平均风速表3-3、表3-4。

表3-1 ***风向频率表(%)

表3-2 ***风向频率表(%)

图3-1 ***风玫瑰图

3-2

风玫瑰图

图 ***

表3-3 ***平均风速表(m/s)

表3-4 ***平均风速表(

m/s)

***段各风向年平均风速中,SSW风平均风速最高,达到2.8m/s,SE风平均风速最低,为1.1m/s。年总平均风速为1.9m/s。1月平均风速为1.8m/s,最高风速为SW风2.6m/s;4月平均风速为2.8m/s,最高风速为W风3.7m/s;7月平均风速为1.5m/s,最高风速为NE风2.3m/s;10月平均风速为1.5m/s,最高风速为ENE风2.2m/s。各时刻总平均风速中,以14时总平均风速最高,为2.5m/s。

***段各风向年平均风速中,SSW风平均风速最高,达到2.9m/s,NNW、SE、SSE、W风平均风速最低,为1.7m/s。年总平均风速为2.1m/s。1月平均风速为1.9m/s,最高风速为WSW风2.9m/s;4月平均风速为3.1m/s,最高风速为NNE风4.1m/s;7月平均风速为1.7m/s,最高风速为SSW风2.7m/s;10月平均风速为1.7m/s,最高风速为NNE风2.3m/s。各时刻总平均风速中,以14时总平均风速最高,为2.8m/s。

(3)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是影响空气污染的热力因素,按照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所推荐的稳定度分类方法,根据近三年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对大气稳定度进行了分类,三年各风速下稳定度频率见表3-5、表3-6。

表3-6 ***近三年风速稳定度频率(%)

(4)小结

从表3-1—表3-6可以得出***县和***市的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以及在该风向下的频率和风速,见表3-7。

表3-7 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下风速风向

3.2. 生态环境

3.2.1.

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

拟建公路所在地区为平原区,沿线植被主要为农作物、人工林以及野生植物。农田之间、道路两旁、村庄内大都分布有华北平原典型的防风防沙林,树种主要以杨、柳、果树为主。农田一般为旱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及薯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菜、瓜类;果品主要有:鸭梨、小枣等。沿线末见珍稀植物物种分布。

评价区为平原地区,天然野生动物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沿线野生动物除田间的蛙类、鼠类外,还有麻雀、乌鸦等小型野生动物。家禽家畜有鸡、鸭、牛、羊、马、驴、猪等。沿线无珍稀动物养殖。

3.2.2. 水土保持

本公路主要位于***省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县、***市,属黑龙港低平原旱涝碱棉、粮种植业区,是水土基本无侵蚀危害的微度侵蚀区。该区域海拔高度低,地势低平,坡降小,水利搬运作用主要表现为淀积,基本无水土流失侵害或侵害极轻微。农业作物种植发达,气候温暖。由于历史原因,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以粮挤林、以粮挤苇、以粮挤经济作物等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致使一些防护林被砍伐,一些植被被破坏,造成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风蚀砂化。近年来通过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种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如提高植被覆盖率、修拦水坝等,农业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目前沿线土壤侵蚀轻微,一般多为耕地面蚀,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500t/km2.y以下。公路所经过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不严重。

3.3. 社会环境

新建的国道***线***市辖段途经***、***两市县,并且与***市区、武邑县相邻较近,所以将***市、***县、***市、武邑县确定为该项目直接影响区,将邻近的安平、饶阳、冀县、枣强、沧州、石家庄确定为间接影响区。影响区的位置见附图1。1997年直接影响区的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见表3-1。影响区的社会环境状况分述如下。

3.3.1.

社会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

***市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红薯等,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棉花等。林、牧、副、渔业均有发展,市区工业主要有机械、化工、轻工、建材、工艺美术等。特产有老白干酒、斧头、毛发等。

***市位于***市的西北部,东与***接壤,西与辛集交界,距省会石家庄约95km,农业生产较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红薯等;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工业有机械制造、农机修配、化肥、木器、皮革、橡皮、食品加工、印刷等。该市的特产“***蜜桃”驰名中外。1992年建成中国最大的特价商品市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另外,***市境内也有石油储藏。

***地处***市东北部,东部、东南部与沧州市的泊头市、献县为邻,

西部与***毗连,南部与武邑接壤。***县农业基础比较雄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现已由单一的农业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农牧副渔多种经济。该县工业有化肥、农机、建材、化工、粮油加工、纺织等。特产有5000多年历史的年画,畅销全国。

武邑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红薯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土产有红枣、鸭梨等。主要工业为农机制造、化肥、食品加工等。

表3-1 1997年直接影响区各县、市经济主要指标

3.3.2. 交通状况

项目所在地区南北向铁路主要有京九线,东西方向铁路主要为石德线。近几年铁路发展长期滞后,运能严重不足、机车、车辆紧张,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基本为南北方向的干线公路有国道106、保定—***省道、肃宁—***省道、富镇—德州省道等,基本为东西方向的公路有国道***、省道*德、正饶、邢德等。

目前,***市综合运输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联运功能低;各种枢纽之间衔接配合能力较差,运输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公路运输在***市综合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到1997年,***市公路通车里程为3463km,其中汽车专用二级公路186km,二级公路311km,三级公路600km,四级公路1813km,等外公路553km。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为84.1%,但二级以上公路仅占总里程的14.4%。

公路通车里程中,高级路面277km,次高级路面2415km,无路面里程为771km,占总通车里程的22.3%。到1997年,全市拥有国道149km,省道430km,县道587km,乡道2297km。国省道占总通车里程的16.1%。***市公路情况统计见表3-2。

表3-2 1997年***市公路通车里程统计表

3.4. 相关城镇规划

按***市规划内容,***线两侧为绿化带,路两侧10m范围内种植灌木(每侧约六行),绿化带外侧种植果树,由政府负责或监督实施。***市区段路两侧为规划中的商业区。

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

监测布点

为了解在建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以点带线”的原则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根据沿线噪声污染源调查结果和噪声敏感区的不同功能,结合其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声环境背景,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敏感区作为声环境现状监测点,监测布点见表4—1和附图2。

表4—1 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

4.1.2. 监测时间

2000年1月(未通车),每个监测点测1天,连续24小时监测,分昼间和夜间两个时段。

4.1.3. 行。

4.1.4.

监测与评价结果

表4—2 各监测点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方法

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GB/T14623-93)中有关规定进

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见表4—2。

由表4—2可看出,上述5个噪声监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GB/T14623-93)4类标准,均不超标。其中

1#和4#点噪声值较高,其原因是1#点地处保*路与新路交叉口处,车辆较其他点多,所以交通噪声影响较大。4#点为街关镇旧路,除车辆较多产生较大的交通噪声外,城镇居民社会活动也产生部分噪声,所以该点噪声值较大。2#、3#、5#监测点所处地为村庄,2#和3#是新路,其车流量较小,交通噪声不大,部分噪声只是村民活动产生的噪声。

综上所述,本次监测的路段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GB/T14623-93)4类标准,均不超标。

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

监测布点

在公路沿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点作为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共设监测点4个,与噪声监测的1、2、4、5点重合。具体点位见附图3。

4.2.2. 4.2.3.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

监测项目为NO2、CO。

监测时间为2000年2月(未通车),连续监测5天,NO2、CO每天监测18个小时,监测日均浓度值和1小时浓度值。

4.2.4. 4.2.5.

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结果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有关规定进行。 各点位NO2、CO 1小时平均浓度监测结果见表4—3,各监测点NO2、CO日平均浓度监测结果见表4—4。

表4—3 1小时平均浓度监测及评价结果(mg/m3

表4—4 日平均浓度监测结果(mg/m3

4.2.6. 现状评价

(1)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为CO和NO2。 (2)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各污染因子进行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表达式为:

Ii

Ci

C0i

式中:Ii---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Nm3;

Coi---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 (3)评价标准

根据《***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4)评价结果及分析

各监测点NO2、CO 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4—5,各监测点NO2、CO日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4—6。

表4—5 NO2、CO 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

由上表可知,***市居民区(1#监测点)NO2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2~0.31,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6~0.59,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北榆林(2#监测点)NO2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1~0.06,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6~0.25,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街关镇(4#监测点)NO2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2~0.10,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6~0.25,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王庄(5#监测点)NO2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1~0.11,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6~0.15,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

综上所述,各监测点NO2、CO 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指数均小于1,均不超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

表4—6 日平均浓度评价结果

***市居民区(1#监测点)NO2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10~0.14,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34~0.47,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北榆林(2#监测点)NO2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05~0.075,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16~0.26,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街关镇(4#监测点)NO2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58~0.10,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22~0.28,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王庄(5#监测点)NO2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005~0.075,超标率为0%,NO2均不超标,CO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范围为0.17~0.20,超标率为0%,CO均不超标。

综上所述,各监测点NO2、CO 日平均浓度标准指数均小于1,均不超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由于本工程施工期已结束,已进入通车营运阶段,所以,主要对营运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

5.1.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1. 测模式。

(1)交通噪声源强

各类型车辆的声源强按下式计算: 大型车:LW,L=77.2+0.18VL 中型车:LW,M=62.6+0.32VM 小型车:LW,S=59.3+0.23VS

(2)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和参数取值与修正

i型车辆行驶于昼间或夜间,预测点接收到小时交通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式:

(LAeq)i = Lw,i + 10lg[Ni/(Vi×T)] - △L距离+△L纵坡+△L路面-13 在评价点P处的交通噪声等效声级:

LAeq(P)10(10

i1n

0.1LAeqi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推荐的预

)L1L2

式中:

i —— 大、中、小型车;

(LAeq)i —— 第i种车辆在预测点P的LAeq值; Lw,i —— 第i种车辆的参照点平均最大A声级(dB); Ni —— 第i种车辆的平均小时交通量,辆/h; Vi —— 第i种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T —— LAeq的预测时间,在此取1h;

△L距离 —— 在距等效行车线距离为r处的噪声衰减量(dB); △L纵坡 —— 纵坡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L路面 —— 路面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L1 —— 曲线或有限长路段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L2 —— 间障碍物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预测点P处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预测值: (LAeq)预 = 10×lg[100.1LAeq(P) + 100.1LAeq背] 式中: LAeq背 —— 预测点背景值(dB)。

有关参数取值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进行。 5.1.2.

交通噪声预测

根据预测模式以及由实际情况确定的有关参数,对该公路沿线的交通噪声贡献值按2000年、2007年、2015年三个时段分别进行预测,计算出距路肩不同距离处的声级预测值,见表5—1。根据表5—1绘出距路肩不同距离的噪声值,见图5—1、图5—2、图5—3。

表5—1 交通噪声贡献值预测结果(dB(A))

37

5—1 高峰小时噪声与路肩距关系图

5—2

昼间噪声与路肩距关系图

5—3

夜间噪声与路肩距关系图

由表5—1和图5—1、图5—2、图5—3可以得出分年段、分路段、分时段的噪声达到4类标准距离,见表5—2。

表5—2 噪声达标距离(m)

由表5—2可以看出,在高峰小时车流量时,当距路肩的距离>10~16m时,噪声值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其中保*路—肃*路(宽路段)在26~38m时,可达标4类标准。

另外,可以得出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2000年在70~75m以外,2007年在60~65m以外,2015年在72~77m以外。

5.1.3.

敏感点噪声影响评价

根据监测的5个点位的噪声背景值,考虑敏感点所处位置及周围环境的相似性,可近似推算出其他敏感点的背景值;根据噪声预测结果表5—1及图5—1、图5—2、图5—3可计算出各路段不同路肩距的敏感点处交通噪声贡献值;背景值与贡献值叠加可得出敏感点处的噪声值,见表5—3。需要说明的是,敏感点西四王和南榆林由于在预测范围(

表5—3 敏感点噪声预测值(dB(A))

42

由于公路两侧无学校及医院等特殊敏感点,均为居民区及民宅,故执行4类标准。由表5—3可知,2000年、2007年、2015年昼间及高峰小时噪声均能满足标准,夜间有超标现象。2000年夜间噪声超标的有***居民区、徐家佐、北榆林、张官庄、夹圹村、街关镇、周家窝、东辛庄、王庄、小范,超标范围为0.1~2.6dB(A)。2007年夜间噪声超标的有***居民区、徐家佐、北榆林、张官庄、夹圹村、街关镇、周家窝、东辛庄、王庄,超标范围为0.1~1.9dB(A)。2015年夜间噪声超标的有***居民区、北榆林、张官庄、夹圹村、街关镇、周家窝、东辛庄、王庄、小范,超标范围为0.1~2.9dB(A)。

5.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5.2.1. 测模式。

(1)污染源强计算

依据预测交通量,车型构成比,在计算出的各类型车的日高峰小时和昼夜平均小时交通量的基础上,参照规范中推荐的排放因子计算汽车排放源强。源强计算公式如下:

Qj

n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推荐的预

j1

AiEi

j

3600

式中:Qj —— 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mg/m.s; Ai —— i种车型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 ; Eij ——i种车型j类污染物单车排放因子,mg/m.辆; n —— 车型种类数,n=3; (2)环境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项目所在区域地处平原微丘地区,故选择下列各式进行预测。当风向与线源夹角为0<θ<90。时,扩散模式为:

CPR

QjU

B

2

A

1

y

z

exp[

1y21zh21zh2

()]{exp[()]exp[()]}dl式2y2z2z

中:

CPR —— 公路线源AB段对预测点R产生的污染物浓度,mg/m3; U —— 预测路段有效排放源高处的平均风速,m/s;

Qj —— 气态j类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辆.m; σy,σz —— 水平横向和垂直扩散参数,m; z —— 预测点至地面高度,m; h —— 有效排放源高度,m; A,B —— 线源起点及终点,m;

当风向与线源垂直(θ=90。)时,扩散模式如下;

CR(

2

)

QjU

Zh2

exp()2

2z

5.2.2. 预测结果

(1)基础资料

根据气象条件、路段的弯曲程度及交通量的分段情况对该公路分8段进行环境空气(CO和NO2)影响预测,各预测路段的基础资料见表5—4。

表5—4 各预测路段的基础资料

(2)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模式和确定的参数,分2000年、2007年、2015年三个年段,分稳定、中性、不稳定三种稳定度,分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两种风向 ,分日均车流量和高峰小时车流量对距预测点不同距离处的CO和NO2浓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5—5至表5—17。

45

46

47

48

49

50


相关内容

  •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 ...

  • 高速公路验收
  • 关于工程的完工.交工.竣工的区别 一.三个概念的区分 1.完工:承包人按施工承包合同的约定,完成了把设计文件转化为工程的工作. 2.交工:工程通过业主.质检站组织的交工验收,由承包人与业主进行的工程交接,开始运营,工程进入缺陷责任期. 3.竣工:一般是正常运营2年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合格,业主发还保 ...

  • 2017-2021年中国公路运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 前言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 ...

  • 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qianinfo.com 中国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 ...

  • 高速公路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 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新增) 一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工程竣(交)工验收工作,保障安全有效运营, 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及交通部<关于贯彻执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有关事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446号)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 ...

  • 十三五重点项目-公路物流运输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十三五重点项目-公路物流运输设备项 目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投资者为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出具的一种报告.政府资金支持包括投资无偿补助.奖励.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一般需要委托具有工程咨询资格的单位编写资金申请报告. 政府资 ...

  • 环境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 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贵州境)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 环境监理总结报告 亮点工程照片 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第A合同段驻地监理办公室 2013 年 1月 8日 1 遵毕高速公路 环境监理总结报告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报送: 遵毕高速公路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2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2. ...

  • 环保景观初步设计说明
  •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说明 1.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依据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16日): ●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年1月): ●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 <造林技术规程>(GB/15776-1 ...

  • 公路工程交竣工验收管理规定
  •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 (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已于2004年3月15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张春贤 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路工程竣(交) ...

  • [法律法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
  • [阅读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已于2004年3月15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部长 张春贤二零零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工作,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