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扩支盘灌注桩的应用1

挤扩支盘灌注桩的应用

韩 斌

(镇江方圆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发展概况:

挤扩支盘灌注桩是指钻孔或冲孔后,向孔中放入专用挤扩设备,挤压出扩大的分岔(分支)或锥形盘状的腔体,放入钢筋笼并灌注砼后,形成由桩的扩径体(承力分岔、分肢承力盘)与筒体组成的桩,是在等截面钻孔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桩型,简称“DX ”桩(见图2)。该技术1990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1992年在工程中使用,应用效果较好。目前镇江还未有应用。

(图1) (图2) (图3)

二、挤扩支盘灌注桩的特点和优点:

1、挤扩支盘灌注桩有点像树根构造的仿生(见图3),它能充分利用桩身各部位较好的地基土层,加入挤扩工序,从而改变普通等直径钻孔灌注桩(直孔桩)的受力机理,形成“承力盘”,灌注成桩后发挥其端阻作用力,变摩擦型桩为摩擦端承桩,大大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即桩身单位方量砼所提供的承载力显著提高,其桩的实例见图1。

2、多支盘桩是一种多个承力盘的桩型,与直孔桩相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荷载相同的情况下,可比直孔桩缩短桩长、减小桩径或少减少桩数,乃至减小承台面积,因此能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3、挤扩支盘灌注桩一个“承力盘”的面积是主桩截面积的2倍,所以挤扩灌注桩轴向抗压力、抗拔力、抗剪力都显著提高。对比破坏静载荷试验表明:直孔桩为剪切刺入破坏模式,Q-S 曲线陡变型,而挤扩灌注桩为渐进压缩破坏模式,Q-S 曲线渐变形。

4、适应性强,可在多种土层中成桩,不受地下水位高低限制,可根据承载力的需要,充分利用硬土层,采用增设分支和承力盘数量以提高单桩承载力(坚向抗压、水平承载力、抗拔力)、桩身稳定性及抗震性能;挤扩支盘桩适用于粘性土、粉土、中等密实及密实的砂性土;DX 桩还适用于强风化岩层与土层分界面。

5、具有显著的低公害性能,与打入式预制桩相比,施工噪音低振动,与普通泥浆护壁直孔桩完成的等值承载力相比,成孔后排泥(土)即泥浆排放量显著减少。

三、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挤扩支盘桩的成桩工艺分四种: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干作业成孔工艺、水泥注浆护壁成孔工艺、重锤捣扩成孔工艺。

现重点以扬州京华城房产二期四标28#、33#楼桩基工程为例介绍泥浆护壁成孔挤扩支盘桩的成桩工艺。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通常利用孔内地层中的粘性土原土造浆以泥浆护壁成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持力层设置分支及承力盘,按支盘设计深度,下入全液压挤扩支盘成型机,操作液压工作站将弓压臂(承力板)挤出、收回、反复转角、经多次挤压成盘,再由下至上完成挤扩多个支盘的作业,然后安放钢筋笼、清孔、灌注砼成桩。

(一)、工程概况:

1、扬州京华城房产二期四标28#、33#楼是目前京华城房产二期开发楼层较高的两幢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分别为地下一层,地上23层和20层,建筑总高度分别为75m 和66m ,建筑面积分别为9509.36平方米和7782.4平方米。

2、现场地质情况:

根据勘察报告,在勘探孔揭露深度范围内,该场地内岩层可分为10层,⑥-⑨层分别为:

2.1、第⑥层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稍有光泽,该层分布不稳定,土质尚均匀,层厚0.2-8.5米。

2.2、第⑦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坚硬,中偏低压缩性,稍有光泽,分布稳定,土质尚均匀,含铁锰质结核,底部50CM 左右夹有碎石,碎石岩性为石英砂岩,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该层最大厚度10.4米。

2.3、第⑧层强风化角砾岩:褐黄色夹灰白色,密实,坚硬,遇水易软化,手扳易碎,砾石岩性由长石、暗色矿物组成,砾径10-50MM ,呈棱角状及次棱角状,泥质胶结,该层厚1-4.3米。

2.4、第⑨层强风化砂质泥岩:为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 2P 地层,棕红色,密实,坚硬,遇

水易软化,该层最大厚度7.5米。

3、本次桩基工程两幢楼均采用的是泥浆护壁成孔挤扩支盘桩。28#楼桩径为650mm ,桩长分别为18.5m 和21.5m ,总桩数为99根桩,桩端进入持力层⑨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设承力盘两只,盘直径1400 mm ,分别置于第⑥层土和第⑨层土中,承力盘间距为3.75m ,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33#楼桩径650mm ,桩长分别为18.5m 、21.5m 、 24.5m,总桩数为93根,桩端进入持力层⑧号土层(强风化角砾岩),设承力盘两只,盘直径1400 mm,分别置于第⑦层土和第⑧层土中,承力盘间距3.75m ,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

(二)、施工要点:

1、泥浆制备:成孔采用泥浆护壁,可采用原土造浆或粘土制备泥浆。正常钻进时,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之间,泥浆比重是成孔质量的保证,制备泥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表面土层含砂率较高,容易出现塌孔现象,故采购粘土制备泥浆加以补充,提高泥浆相应的性能指标以符合规范要求,当自身具备制浆条件后,不再添加粘土。

2、成孔:钻机移动就位后,钻头准确对准桩位中心,同时再次核对钻机平台、钻杆的水平及垂直度无误,此时可以开机钻进;开孔时,采用慢进尺,保证开孔的钻孔垂直度,待钻进3-5米后,可恢复正常进尺速度;加接钻杆时,应先将钻具提离孔底,待泥浆循环1-3min 后再加钻杆;孔深、孔径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

3、清孔:清孔方法采用正循环法,并用两次清孔。第一次清孔是在终孔后进行。钻进至设计深度后,采用正循环清孔换浆,先将钻头提离孔底80-100MM ,采用泵送方法向孔内输入比重1.1-1.2,含砂率

4、挤扩盘腔:

4.1将挤扩装置按自下而上次序在所设盘位进行挤扩,每盘挤扩8次,依据为:设计盘径1.4M, 挤扩臂宽0.21M, 挤扩次数=(1.4X3.14)/(0.21X3)=6.978次,因此每次参照角度盘均匀转动角度约17。,共转角7次(360/3=120。转角),完成8次挤扩,可形成盘腔。

4.2操作要点

4.2.1首扩压力值要与试桩吻合。试桩施工,底盘首扩压力值达到23Mpa ,工程桩施工,底盘首扩压力值不低于23 Mpa,其它盘位的首扩压力值亦参照试桩相应压力值执行。为提高工程桩的施工要求,保证施工质量,每盘的首扩压力值可提高1-2 Mpa。挤扩时,挤扩装置下至底盘设计位置,当首扩压力值上升至23 Mpa ,挤扩时间维持3S 。连续三次油表压力值不

下降,或油压表指针出现突然向上偏移,超过25 Mpa 额定工作压力。表明该位置土层坚硬无法挤开。根据规程及经验,成盘遇到此种地质条件复杂变化时,应进行盘位调整。盘位调整由下往上试挤进行,根据试挤压力变化趋势,逐渐缩小调整幅度,直至首扩压力值达到要求,盘位确定。如试挤压力反映偏低,应相反往下微调,达到要求的盘位。首扩压力值(无论底盘与其它位置的盘位)应与试桩指标吻合,不小于试桩时的首扩压力值,这是保证工程桩施工质量的重要控制点。根据勘探报告与设计要求,28#楼承力盘选择在第⑥和第⑨土层中,33#楼承力盘选择在第⑦和第⑧土层中,施工时要引起充分注意,保证承力盘置于合适的持力层,在挤扩过程中,认真读取和记录油表压力值,记录盘位标高和深度等有关施工作业详细记录。

4.2.2挤扩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护壁泥浆,保持水头压力,防止坍孔,因为本场地土性主要为砂性土,含砂率比较高,施工中要充分注意孔口坍塌的问题,所以在挤扩中,每完成一次挤扩,遇泥浆液面下降明显,就要及时补浆,始终保持孔口水头压力,防止塌孔。此时记录泥浆下降量反映盘腔体积为次要矛盾(泥浆下降量为参考指标),挤扩盘腔可通过盘径检测器测取。

4.2.3挤扩过程中如遇坍方、流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提出挤扩装置,进行妥善处理后,再继续挤扩进行成桩作业。

4.3设计持力层层位、盘位、盘间距、盘数检查:

4.3.1查护筒标高,检查机身上各盘位标记尺寸是否准确。

4.3.2当硬土持力层出现减薄或增厚层位变化时,盘位是否随之变更,查原设计盘位挤扩压力值记录,调整盘位的压力值记录及相关尺寸记录。

4.3.3盘顶是否坍塌:查挤扩前后孔深记录,当沉渣厚度超过1米时,并检查泥浆比重、泥浆胶体率。

4.3.4查盘腔,孔壁是否缩径,原因及处理措施。

4.3.5查各盘位距下卧软弱层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4.4转角次序及角度控制:

4.4.1查角度盘的设计及加工尺寸。

4.4.2查转角次数及压力值。

4.4.3查各次挤扩时间(与土层硬度成反比)。

4.5盘径检测:

用盘径检测器进行检查。利用该装置的三对测杆在盘腔处张开下滑时副绳零点(始点)的落差,与测杆张开角度的换算关系,从而测出盘腔直径。检测时,提紧主、副绳将盘径检测器缓慢放至孔内被测盘腔深度,松开副绳,三对测杆自重下落,主副绳稍作调整,测杆即张开位于挤扩盘腔内,此时观察记录主、副绳零点(始点)落差,并根据落差和盘径换算关

系表(实际量测检测器获取),查得实际挤扩盘腔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盘径检测器示意图如下)

盘径检测器示意图

(三)、施工结果:

从施工后的静载荷检测结果来看,单桩承载力完全符合设计要求。192根桩施工工期要求为40天,实际施工时间为29天,为主体阶段的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且通过与直孔桩进行比较,同荷载钢筋、砼用量进行对比,为业主节约工程造价约32万元。

(四)、控制要点:

1、挤扩装置施工前的检查,填写《液压装置性能现场检测记录》,确认挤扩设备正常后方可进行挤扩作业。

2、检查桩孔直径、垂直度、孔深合格后,将挤扩装置放入孔内,挤扩工序自上而上进行。

3、根据DX 挤扩装置与多支盘挤扩装置的不同,分别确定成盘挤扩次数,达到设计要求。

4、挤扩过程中应认真观测挤扩压力值的变化及挤扩时间的有关数据,详细填写《挤扩施工记录》,此外应注意观察孔内泥浆的降落数值,以作为成盘效果的参考依据之一。

5、挤扩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泥浆,维持泥浆面的标高。

6、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取得监理、设计同意的情况下,可调整盘肢竖向位置,但需符合盘、肢间距要求。

7、因承载力或控制沉降的要求,需将底承力盘置于土层与岩层分界面上,此时应选择DX 挤扩器,而不能采用多支盘挤扩器。

四、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挤扩支盘灌注桩能节省造价,同样亦可加快工期,有着适用性、可行性,在镇江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挤扩支盘灌注桩的应用

韩 斌

(镇江方圆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发展概况:

挤扩支盘灌注桩是指钻孔或冲孔后,向孔中放入专用挤扩设备,挤压出扩大的分岔(分支)或锥形盘状的腔体,放入钢筋笼并灌注砼后,形成由桩的扩径体(承力分岔、分肢承力盘)与筒体组成的桩,是在等截面钻孔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桩型,简称“DX ”桩(见图2)。该技术1990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1992年在工程中使用,应用效果较好。目前镇江还未有应用。

(图1) (图2) (图3)

二、挤扩支盘灌注桩的特点和优点:

1、挤扩支盘灌注桩有点像树根构造的仿生(见图3),它能充分利用桩身各部位较好的地基土层,加入挤扩工序,从而改变普通等直径钻孔灌注桩(直孔桩)的受力机理,形成“承力盘”,灌注成桩后发挥其端阻作用力,变摩擦型桩为摩擦端承桩,大大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即桩身单位方量砼所提供的承载力显著提高,其桩的实例见图1。

2、多支盘桩是一种多个承力盘的桩型,与直孔桩相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荷载相同的情况下,可比直孔桩缩短桩长、减小桩径或少减少桩数,乃至减小承台面积,因此能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3、挤扩支盘灌注桩一个“承力盘”的面积是主桩截面积的2倍,所以挤扩灌注桩轴向抗压力、抗拔力、抗剪力都显著提高。对比破坏静载荷试验表明:直孔桩为剪切刺入破坏模式,Q-S 曲线陡变型,而挤扩灌注桩为渐进压缩破坏模式,Q-S 曲线渐变形。

4、适应性强,可在多种土层中成桩,不受地下水位高低限制,可根据承载力的需要,充分利用硬土层,采用增设分支和承力盘数量以提高单桩承载力(坚向抗压、水平承载力、抗拔力)、桩身稳定性及抗震性能;挤扩支盘桩适用于粘性土、粉土、中等密实及密实的砂性土;DX 桩还适用于强风化岩层与土层分界面。

5、具有显著的低公害性能,与打入式预制桩相比,施工噪音低振动,与普通泥浆护壁直孔桩完成的等值承载力相比,成孔后排泥(土)即泥浆排放量显著减少。

三、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挤扩支盘桩的成桩工艺分四种: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干作业成孔工艺、水泥注浆护壁成孔工艺、重锤捣扩成孔工艺。

现重点以扬州京华城房产二期四标28#、33#楼桩基工程为例介绍泥浆护壁成孔挤扩支盘桩的成桩工艺。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通常利用孔内地层中的粘性土原土造浆以泥浆护壁成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持力层设置分支及承力盘,按支盘设计深度,下入全液压挤扩支盘成型机,操作液压工作站将弓压臂(承力板)挤出、收回、反复转角、经多次挤压成盘,再由下至上完成挤扩多个支盘的作业,然后安放钢筋笼、清孔、灌注砼成桩。

(一)、工程概况:

1、扬州京华城房产二期四标28#、33#楼是目前京华城房产二期开发楼层较高的两幢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分别为地下一层,地上23层和20层,建筑总高度分别为75m 和66m ,建筑面积分别为9509.36平方米和7782.4平方米。

2、现场地质情况:

根据勘察报告,在勘探孔揭露深度范围内,该场地内岩层可分为10层,⑥-⑨层分别为:

2.1、第⑥层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稍有光泽,该层分布不稳定,土质尚均匀,层厚0.2-8.5米。

2.2、第⑦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坚硬,中偏低压缩性,稍有光泽,分布稳定,土质尚均匀,含铁锰质结核,底部50CM 左右夹有碎石,碎石岩性为石英砂岩,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该层最大厚度10.4米。

2.3、第⑧层强风化角砾岩:褐黄色夹灰白色,密实,坚硬,遇水易软化,手扳易碎,砾石岩性由长石、暗色矿物组成,砾径10-50MM ,呈棱角状及次棱角状,泥质胶结,该层厚1-4.3米。

2.4、第⑨层强风化砂质泥岩:为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 2P 地层,棕红色,密实,坚硬,遇

水易软化,该层最大厚度7.5米。

3、本次桩基工程两幢楼均采用的是泥浆护壁成孔挤扩支盘桩。28#楼桩径为650mm ,桩长分别为18.5m 和21.5m ,总桩数为99根桩,桩端进入持力层⑨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设承力盘两只,盘直径1400 mm ,分别置于第⑥层土和第⑨层土中,承力盘间距为3.75m ,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33#楼桩径650mm ,桩长分别为18.5m 、21.5m 、 24.5m,总桩数为93根,桩端进入持力层⑧号土层(强风化角砾岩),设承力盘两只,盘直径1400 mm,分别置于第⑦层土和第⑧层土中,承力盘间距3.75m ,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

(二)、施工要点:

1、泥浆制备:成孔采用泥浆护壁,可采用原土造浆或粘土制备泥浆。正常钻进时,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之间,泥浆比重是成孔质量的保证,制备泥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表面土层含砂率较高,容易出现塌孔现象,故采购粘土制备泥浆加以补充,提高泥浆相应的性能指标以符合规范要求,当自身具备制浆条件后,不再添加粘土。

2、成孔:钻机移动就位后,钻头准确对准桩位中心,同时再次核对钻机平台、钻杆的水平及垂直度无误,此时可以开机钻进;开孔时,采用慢进尺,保证开孔的钻孔垂直度,待钻进3-5米后,可恢复正常进尺速度;加接钻杆时,应先将钻具提离孔底,待泥浆循环1-3min 后再加钻杆;孔深、孔径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

3、清孔:清孔方法采用正循环法,并用两次清孔。第一次清孔是在终孔后进行。钻进至设计深度后,采用正循环清孔换浆,先将钻头提离孔底80-100MM ,采用泵送方法向孔内输入比重1.1-1.2,含砂率

4、挤扩盘腔:

4.1将挤扩装置按自下而上次序在所设盘位进行挤扩,每盘挤扩8次,依据为:设计盘径1.4M, 挤扩臂宽0.21M, 挤扩次数=(1.4X3.14)/(0.21X3)=6.978次,因此每次参照角度盘均匀转动角度约17。,共转角7次(360/3=120。转角),完成8次挤扩,可形成盘腔。

4.2操作要点

4.2.1首扩压力值要与试桩吻合。试桩施工,底盘首扩压力值达到23Mpa ,工程桩施工,底盘首扩压力值不低于23 Mpa,其它盘位的首扩压力值亦参照试桩相应压力值执行。为提高工程桩的施工要求,保证施工质量,每盘的首扩压力值可提高1-2 Mpa。挤扩时,挤扩装置下至底盘设计位置,当首扩压力值上升至23 Mpa ,挤扩时间维持3S 。连续三次油表压力值不

下降,或油压表指针出现突然向上偏移,超过25 Mpa 额定工作压力。表明该位置土层坚硬无法挤开。根据规程及经验,成盘遇到此种地质条件复杂变化时,应进行盘位调整。盘位调整由下往上试挤进行,根据试挤压力变化趋势,逐渐缩小调整幅度,直至首扩压力值达到要求,盘位确定。如试挤压力反映偏低,应相反往下微调,达到要求的盘位。首扩压力值(无论底盘与其它位置的盘位)应与试桩指标吻合,不小于试桩时的首扩压力值,这是保证工程桩施工质量的重要控制点。根据勘探报告与设计要求,28#楼承力盘选择在第⑥和第⑨土层中,33#楼承力盘选择在第⑦和第⑧土层中,施工时要引起充分注意,保证承力盘置于合适的持力层,在挤扩过程中,认真读取和记录油表压力值,记录盘位标高和深度等有关施工作业详细记录。

4.2.2挤扩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护壁泥浆,保持水头压力,防止坍孔,因为本场地土性主要为砂性土,含砂率比较高,施工中要充分注意孔口坍塌的问题,所以在挤扩中,每完成一次挤扩,遇泥浆液面下降明显,就要及时补浆,始终保持孔口水头压力,防止塌孔。此时记录泥浆下降量反映盘腔体积为次要矛盾(泥浆下降量为参考指标),挤扩盘腔可通过盘径检测器测取。

4.2.3挤扩过程中如遇坍方、流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提出挤扩装置,进行妥善处理后,再继续挤扩进行成桩作业。

4.3设计持力层层位、盘位、盘间距、盘数检查:

4.3.1查护筒标高,检查机身上各盘位标记尺寸是否准确。

4.3.2当硬土持力层出现减薄或增厚层位变化时,盘位是否随之变更,查原设计盘位挤扩压力值记录,调整盘位的压力值记录及相关尺寸记录。

4.3.3盘顶是否坍塌:查挤扩前后孔深记录,当沉渣厚度超过1米时,并检查泥浆比重、泥浆胶体率。

4.3.4查盘腔,孔壁是否缩径,原因及处理措施。

4.3.5查各盘位距下卧软弱层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4.4转角次序及角度控制:

4.4.1查角度盘的设计及加工尺寸。

4.4.2查转角次数及压力值。

4.4.3查各次挤扩时间(与土层硬度成反比)。

4.5盘径检测:

用盘径检测器进行检查。利用该装置的三对测杆在盘腔处张开下滑时副绳零点(始点)的落差,与测杆张开角度的换算关系,从而测出盘腔直径。检测时,提紧主、副绳将盘径检测器缓慢放至孔内被测盘腔深度,松开副绳,三对测杆自重下落,主副绳稍作调整,测杆即张开位于挤扩盘腔内,此时观察记录主、副绳零点(始点)落差,并根据落差和盘径换算关

系表(实际量测检测器获取),查得实际挤扩盘腔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盘径检测器示意图如下)

盘径检测器示意图

(三)、施工结果:

从施工后的静载荷检测结果来看,单桩承载力完全符合设计要求。192根桩施工工期要求为40天,实际施工时间为29天,为主体阶段的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且通过与直孔桩进行比较,同荷载钢筋、砼用量进行对比,为业主节约工程造价约32万元。

(四)、控制要点:

1、挤扩装置施工前的检查,填写《液压装置性能现场检测记录》,确认挤扩设备正常后方可进行挤扩作业。

2、检查桩孔直径、垂直度、孔深合格后,将挤扩装置放入孔内,挤扩工序自上而上进行。

3、根据DX 挤扩装置与多支盘挤扩装置的不同,分别确定成盘挤扩次数,达到设计要求。

4、挤扩过程中应认真观测挤扩压力值的变化及挤扩时间的有关数据,详细填写《挤扩施工记录》,此外应注意观察孔内泥浆的降落数值,以作为成盘效果的参考依据之一。

5、挤扩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泥浆,维持泥浆面的标高。

6、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取得监理、设计同意的情况下,可调整盘肢竖向位置,但需符合盘、肢间距要求。

7、因承载力或控制沉降的要求,需将底承力盘置于土层与岩层分界面上,此时应选择DX 挤扩器,而不能采用多支盘挤扩器。

四、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挤扩支盘灌注桩能节省造价,同样亦可加快工期,有着适用性、可行性,在镇江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关内容

  • 建筑工程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 摘要:后注浆技术是土体加固技术与桩工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渗透注浆(粗粒土)或劈裂灌浆(土),它不仅克服了桩孔技术固有的缺陷(如沉积物的底桩和桩侧泥,土壤的扰动和松弛等),也起到了加固桩底与桩侧一定范围内的土体,从而大大提高了桩基的承载能力.本文分析了施工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并讨论了这项技术的应用. ...

  • 挤扩支盘灌注桩在工程中的应用
  • 挤扩支盘灌注桩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挤扩支盘桩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号的变径桩,能充分利用桩身上下各部位硬土层,从而改变普通等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受力机理,该型桩具备单方混凝土承载力高,结构稳定性.抗震性高等特点.本文对挤扩支盘桩的发展.特点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应用进行了说明. ...

  • 灌注桩成孔质量测试技术应用研究
  • 灌注桩成孔质量测试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 在灌注桩工程中,成孔质量是整个灌注桩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随着整个工程行业质量要求的提高,各建筑部门对成孔质量的要求随之增高.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要了介绍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标准,其次再对灌注桩成孔质量测试技术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工程应用中的一些检测实例进行分析. 关 ...

  • 悬挂式止水帷幕结合灌注桩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 悬挂式止水帷幕结合灌注桩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从工程应用出发,较系统地论述了单管搅拌止水帷幕桩与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形成的组合挡土壁在挡土.止水方面的特点,并通过工程实例,系统地介绍组合挡土体系的设计方法和止水帷幕的施工穿插.组织管理.质量检验及应用效果评价等. 关键词:单管搅拌.止水帷幕. ...

  •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抗拔桩的研究应用
  • 摘要: 本文对Ф400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抗拔桩施工技术的特点.技术要求.应用效果与效益进行了分析.总结.该技术具有利用自有粘土造泥浆,施工工序较多,难度较大,技术先进.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关键词: 泥浆护壁 钻孔灌注桩 抗拔桩 技术分析 1.前言 Ф400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抗拔桩施工技术是当前 ...

  • 气举反循环在钻孔灌注桩二次清孔中的应用
  • 摘 要: 钻孔灌注桩沉渣的清理是控制桩身质量的关键,钻孔灌注桩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其清孔效果远好于一般清孔工艺.本文介绍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的运用,并比较对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气举反循环 二次清孔 一.前言 一般钻孔灌注桩多采用回旋钻机成孔.钻机就位后开始钻孔,钻孔时电 ...

  • 浅谈钻孔灌注桩充盈系数在工程中的应用
  • 浅谈钻孔灌注桩充盈系数在工程中的应用 蒋惠1 房殿靖2 1.聊城市市政管理局 聊城252000 2.聊城市公路工程监理总公司 聊城252000 摘要:探讨钻孔灌注桩充盈系数控制的可能性,提出相应的工艺技术控制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砼 充盈系数 减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1 概述 混凝土是钻孔 ...

  • 大直径人工成孔灌注桩的计算和应用
  • 大直径人工成孔灌注桩的计算和应用 李廷禄 (甘肃省酒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甘肃 酒泉 735000) [摘要]端承桩是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忽略不计的桩,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桩基具有很 ...

  • 建行-基坑支护结构的价值工程应用案例
  • 价值工程在基坑支护结构方案比选中的应用案例 顾卫东 (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苏州 215011) 摘要:某基坑工程在多个设计方案的比选中,要综合考虑安全.环境.工期.造价等因素,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选取了较优的方案,使得各项目标顺利地实现. 关键词:价值工程,基坑支护,方案比选 1 引言 近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