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金融4班 学号:28

2008年中国的一份文献中说:目前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经济学、市场社会主义、拉美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激进左翼思潮的异彩纷呈与相互激荡。可见,西方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好象变成了“大杂烩”。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完成时期,但当帝国主义时代来临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进一步发展却走了歧途,导致了第二国际破产和西欧一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那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后来的发展状况究境如何呢?

西方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其典型表现是有两方面,第一:19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科尔施为代表的第一代“西方马克主义”(即“半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 阿尔都塞。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物化、阶级意识理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市民社会与国家、党建与知识分子理论,科尔施的总体性与革命性理论等。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了西方社会特点,吸取了西方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等的合理因素,如黑格尔的辩证法、韦伯的新教伦理等思想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他们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的一些基本观点的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他们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社会性和客体性构成研究所得结论的必然性方面。所以,他们当时至多算是一个“半马克思主义”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总的说来他们与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都相去甚远。 法兰克福学派所关注的,不再是作为整体的无产阶级的自由和解放,而是个体的自由和解放。他们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仅仅是体现在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而从其理论的具体内容上看,他们主要是用西方古典人道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以此作为批判当代西方社会总体异化的理论武器。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一种反主体性的哲学”,可见,仅仅因为他们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或解构(即某些人所说的“家族相似”点),而无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基本观点,就把它们归之于“西方马克民主义”,是完全错误的。然这些所谓的“西方马克

思主义”本身就是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基本上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左翼思潮,马克思主义可以吸取其合理因素。

第二是:苏共二十大后借助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形成的所谓“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即修正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它主要包括前南斯拉夫的“实践派”、以沙夫和科拉科夫为代表的波兰“哲学人文学派”、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存在人类学派”、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它们是在50年代非斯大林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上借助于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而成的。集中于批判东欧的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弊端,表现出对社会主义历史和命运的反思,同时,它们在哲学上,以人为出发点,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否定唯物主义的物质本源性,主张实践一元论,否定辩证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否认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是选择和创造,否认历史决定论,把社会形态变革归因于人的自由选择;政治上,否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变革上,否认经济变革和政治变革(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内涵,提出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变革,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社会存在方式和结构变革等。可见,它们基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初理论,特别是否定了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批判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关键环节。尽管它们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它们就是一种修正主义。其理论的大部分在戈氏的苏东改革中获得了展示,结果归于失败。

西方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大体经历三个阶段:西方共产党建立到苏共二十大之前,它们以东方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同时在30年代中期反法西斯主义斗争中开始酝酿不同于东方的马克思主义;苏共二十大至“苏东剧变”,是“欧州共产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而“欧州共产主义”实际上也是一种“半马克思主义”);“苏东剧变”至今,是其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在此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础上,发展主要有四大拐点。

第二国际破产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第一次远离”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是:西方社会民主工党转向改良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是第一个拐点。在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第一次靠近”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是:19世纪20年代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至于1918年西方共产党的建立及其在反法西斯主义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东欧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那主要是东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结果。第三个拐点是以苏共二十大为转折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出现“第二次远离”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是:所谓“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即

修正主义)的出现和西方共产党、工人党的“欧州共产主义”的形成(转向“半马克思主义”)。第四个拐点是以“苏东剧变”为转折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出现“第三次远离”马克思主义。

关于“欧洲共产主义”,根据它在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中间形成时期的观点(其中因“中苏大论战”等也有一些党在个别方面仍然坚持东方马克思主义观点),其内容主要是:(1)在马克思主义、党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它们不再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提“列宁主义”,并认为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发展。肯定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民主集中制,强调民主制,主张建立群众性政党,并认为自己并不是国内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也不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党,主张党联盟。不再提无产阶级专政,代之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领导权,主张建立广泛的民主联盟。(2)在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主张多样化,走和平的、民主的改革之路,强调暴力革命不适合西欧社会,同时不排斥必要时用暴力的可能性。(3)在社会主义问题上,主张搞民主社会主义,建立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混合经济,实行政治多元化,建立多党议会民主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4)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问题上,不再提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而提新国际主义,主张把一切民主力量(民主党)联合起来,认为各国党独立自主,权利平等,反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搞民主集中制(一个中心),奉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可见,它们淡化或放弃了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失去了“批判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这个关键环节,从实践的可能性上看,其目标很难实现。而戈氏的苏东改革结果也大部分验证了其主张。所以“欧州共产主义”也只能算是一个“半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学界的那些所谓“后马克思主义”,包括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主、后殖民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等等,它们大多与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相去更远,也被赞同这些界定的学者们称之为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而言的“远亲”。这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可能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探索因素,如市场社会主义中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等,但基本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的继承和发展。如果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满天飞”了,西方劳工大众的解放运动不就高涨了吗?所以这些称呼完全是学者们的“把玩”,迎合着资产阶级的需要。而西方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在1970年代大范围的国际会议基本停止,其理论在很多方面进一步多元化,有的则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仅仅理解为一种价值追求而非制度追

求。同时,这些各种类型的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也都淡化或放弃了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暴力或强制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思想(当然,这个关键思想的形式和特点也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

“苏东剧变”之所以成为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是因为“苏东剧变”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氛围进一步蜕化,很多人的认识进一步迷盲,并出现了一批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换姓、转向或分裂(包括东欧的加入)。至于西方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从1998年起基本上每年都召开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但所取得的进步并不明显。2008年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使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势头有所回升,但可能仍不会有大的起色。

总之,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是逐渐“远离”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远离”中个别方面可能有所发展,但至今还没有出现与西方社会和文化意识形态新变革相对应并吸取其合理思想的完整的理论成果义。究其原因:在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及其带来的劳工大众的变化和涉列马克思主义事业的学者、党员的社会地位变化,在于其国家和国民至今最大地集中地享受着全人类创造的积极成果,也在于东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曲折及其榜样力量的丧失。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走上了曲折的道路,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继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列斯毛的东方形态之后必须再有一个新的大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开阔视野,超越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形成的思想藩篱,与西方现代思潮积极开展对话,真正加强研究与沟通,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2012年4月1号

(注:论文部分引用自:文章《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与文化意识形态变革的历程》、《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 以及《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一书。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金融4班 学号:28

2008年中国的一份文献中说:目前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经济学、市场社会主义、拉美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激进左翼思潮的异彩纷呈与相互激荡。可见,西方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好象变成了“大杂烩”。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完成时期,但当帝国主义时代来临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进一步发展却走了歧途,导致了第二国际破产和西欧一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那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后来的发展状况究境如何呢?

西方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其典型表现是有两方面,第一:19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科尔施为代表的第一代“西方马克主义”(即“半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 阿尔都塞。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物化、阶级意识理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市民社会与国家、党建与知识分子理论,科尔施的总体性与革命性理论等。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了西方社会特点,吸取了西方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等的合理因素,如黑格尔的辩证法、韦伯的新教伦理等思想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他们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的一些基本观点的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他们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社会性和客体性构成研究所得结论的必然性方面。所以,他们当时至多算是一个“半马克思主义”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总的说来他们与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都相去甚远。 法兰克福学派所关注的,不再是作为整体的无产阶级的自由和解放,而是个体的自由和解放。他们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仅仅是体现在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而从其理论的具体内容上看,他们主要是用西方古典人道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以此作为批判当代西方社会总体异化的理论武器。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一种反主体性的哲学”,可见,仅仅因为他们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或解构(即某些人所说的“家族相似”点),而无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基本观点,就把它们归之于“西方马克民主义”,是完全错误的。然这些所谓的“西方马克

思主义”本身就是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基本上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左翼思潮,马克思主义可以吸取其合理因素。

第二是:苏共二十大后借助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形成的所谓“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即修正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它主要包括前南斯拉夫的“实践派”、以沙夫和科拉科夫为代表的波兰“哲学人文学派”、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存在人类学派”、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它们是在50年代非斯大林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上借助于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而成的。集中于批判东欧的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弊端,表现出对社会主义历史和命运的反思,同时,它们在哲学上,以人为出发点,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否定唯物主义的物质本源性,主张实践一元论,否定辩证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否认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是选择和创造,否认历史决定论,把社会形态变革归因于人的自由选择;政治上,否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变革上,否认经济变革和政治变革(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内涵,提出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变革,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社会存在方式和结构变革等。可见,它们基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初理论,特别是否定了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批判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关键环节。尽管它们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它们就是一种修正主义。其理论的大部分在戈氏的苏东改革中获得了展示,结果归于失败。

西方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大体经历三个阶段:西方共产党建立到苏共二十大之前,它们以东方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同时在30年代中期反法西斯主义斗争中开始酝酿不同于东方的马克思主义;苏共二十大至“苏东剧变”,是“欧州共产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而“欧州共产主义”实际上也是一种“半马克思主义”);“苏东剧变”至今,是其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在此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础上,发展主要有四大拐点。

第二国际破产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第一次远离”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是:西方社会民主工党转向改良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是第一个拐点。在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第一次靠近”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是:19世纪20年代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至于1918年西方共产党的建立及其在反法西斯主义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东欧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那主要是东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结果。第三个拐点是以苏共二十大为转折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出现“第二次远离”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是:所谓“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即

修正主义)的出现和西方共产党、工人党的“欧州共产主义”的形成(转向“半马克思主义”)。第四个拐点是以“苏东剧变”为转折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出现“第三次远离”马克思主义。

关于“欧洲共产主义”,根据它在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中间形成时期的观点(其中因“中苏大论战”等也有一些党在个别方面仍然坚持东方马克思主义观点),其内容主要是:(1)在马克思主义、党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它们不再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提“列宁主义”,并认为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发展。肯定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民主集中制,强调民主制,主张建立群众性政党,并认为自己并不是国内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也不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党,主张党联盟。不再提无产阶级专政,代之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领导权,主张建立广泛的民主联盟。(2)在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主张多样化,走和平的、民主的改革之路,强调暴力革命不适合西欧社会,同时不排斥必要时用暴力的可能性。(3)在社会主义问题上,主张搞民主社会主义,建立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混合经济,实行政治多元化,建立多党议会民主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4)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问题上,不再提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而提新国际主义,主张把一切民主力量(民主党)联合起来,认为各国党独立自主,权利平等,反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搞民主集中制(一个中心),奉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可见,它们淡化或放弃了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失去了“批判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这个关键环节,从实践的可能性上看,其目标很难实现。而戈氏的苏东改革结果也大部分验证了其主张。所以“欧州共产主义”也只能算是一个“半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学界的那些所谓“后马克思主义”,包括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主、后殖民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等等,它们大多与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相去更远,也被赞同这些界定的学者们称之为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而言的“远亲”。这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可能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探索因素,如市场社会主义中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等,但基本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的继承和发展。如果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满天飞”了,西方劳工大众的解放运动不就高涨了吗?所以这些称呼完全是学者们的“把玩”,迎合着资产阶级的需要。而西方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在1970年代大范围的国际会议基本停止,其理论在很多方面进一步多元化,有的则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仅仅理解为一种价值追求而非制度追

求。同时,这些各种类型的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也都淡化或放弃了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暴力或强制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思想(当然,这个关键思想的形式和特点也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

“苏东剧变”之所以成为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是因为“苏东剧变”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氛围进一步蜕化,很多人的认识进一步迷盲,并出现了一批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换姓、转向或分裂(包括东欧的加入)。至于西方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从1998年起基本上每年都召开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但所取得的进步并不明显。2008年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使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势头有所回升,但可能仍不会有大的起色。

总之,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是逐渐“远离”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远离”中个别方面可能有所发展,但至今还没有出现与西方社会和文化意识形态新变革相对应并吸取其合理思想的完整的理论成果义。究其原因:在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及其带来的劳工大众的变化和涉列马克思主义事业的学者、党员的社会地位变化,在于其国家和国民至今最大地集中地享受着全人类创造的积极成果,也在于东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曲折及其榜样力量的丧失。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走上了曲折的道路,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继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列斯毛的东方形态之后必须再有一个新的大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开阔视野,超越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形成的思想藩篱,与西方现代思潮积极开展对话,真正加强研究与沟通,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2012年4月1号

(注:论文部分引用自:文章《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与文化意识形态变革的历程》、《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 以及《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一书。


相关内容

  • 任洁: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
  •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160多年的发展历程.漫长的一个半多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验.种种理论思潮和派别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互相激荡.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历经高潮与低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磨砺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呈现为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之我见 黄楠森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在30年代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1942年至1948年上大学期间学得最多的是西方哲学史,毕业论文是关于康德的.1948年至1950年作研究生期间,我仍研究西方哲学史,导师是康德专 ...

  • 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意义_聂文军
  • 伦理学研究STUDIEINETHICS DOI:10.15995/j.cnki.llxyj.2016.01.011 2016年第1期(总第81期) 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意义 聂文军 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一个十分[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明显 ...

  •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综述_李金 (2)
  •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综述 □李 金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572)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本研究.思想史研究.认识论研究.价值观研究.解释学的研究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 ...

  •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 南昌大学哲学081班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东方与西方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概念,它们不仅是区域上的划分和界定,更是生活习惯.政治和文化分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目标是建立解放人类的社会主义.由于东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东西方国家具有不同的 ...

  •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对西方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思潮的总称.它既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概念,又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与东方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对应,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是西方社会历史状况和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体现.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它提出并回答了 ...

  • 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原因探究
  • 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原因探究 摘 要 西方推崇马克思的原因,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的实际关系层面来理解.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要消灭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实现人人平等,使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全面.协调的发展,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第二,马克思主义的 ...

  • 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
  • 作者:张一兵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2000年12期 廓清了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初始地平之后,再来论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评界底线自然会更明晰一些.(注:参见笔者新著:<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

  •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黎眩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