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麦田里的守望者

做好麦田里的守望者

——参加第二届班主任研讨会有感

现代服务学部 郑孝增

2013年12月29日—30日,我校组织了第二届班主任研讨会,分别由我校协理员余国良老师、两位外出德育培训归来的朱秀锋和王永谊老师、23位班主任代表、两位学部主任(郑东仁、姜伟军)及我校朱云福校长上台发言。 本次培训中很多的领导及班主任老师的发言值得我去好好的借鉴与吸收,总体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朱校长从教育宏观的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 爱与责任 职业幸福》为主题讲述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为我校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大的方向。

余国良老书记穷其一生的精力从事职业教育,把自己的一辈子的教育智慧浓缩在了一份《教育是水 生活是源》的课件上,用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形象的比喻来阐述教育是什么,极大的增加了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和信心。 两位学部主任从学校的中观角度分别进行了具有特色的讲座,从学部层面如何做好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校班主任工作作了具体的指导。

23位班主任代表,分别代表各自学部、班级、专业进行了多角度介绍,立体式的思想给人以一种震撼的感觉,我感觉到我们学校确实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23种代表思想汇合起来将是多么大的一股能量。

借鉴以上领导和同仁教育思想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将由莫大的帮助。

二、避免盲从,走出特色。

别人好的教育思想,我们也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来实施,因为一套教育思想的背后是别人的教育背景为基础的,如果我们盲目的照搬照抄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因此我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在借鉴别人优秀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开展班主任工作,最终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路子。

三、注重积累,源远流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优秀班主任也不是一天造就的。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觉得最重要一点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班主任工作不能一成不变,需要讲究许多的方面与技巧,这些方法与技巧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积累身边的案例,我们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让我们以后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上渐渐的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平时需要积累自己的教育素材,如果把带一届班比喻成拍一部电影的花,那么我们手中的教育素材越丰富,拍出来的电影就越精彩,让死水变成活水就必须要就水源,教育的水源就是我们的教育实践,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我们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源远流长。

兼收并蓄,日积月累,终有一日能百炼成钢!

做好麦田里的守望者

——参加第二届班主任研讨会有感

现代服务学部 郑孝增

2013年12月29日—30日,我校组织了第二届班主任研讨会,分别由我校协理员余国良老师、两位外出德育培训归来的朱秀锋和王永谊老师、23位班主任代表、两位学部主任(郑东仁、姜伟军)及我校朱云福校长上台发言。 本次培训中很多的领导及班主任老师的发言值得我去好好的借鉴与吸收,总体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朱校长从教育宏观的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 爱与责任 职业幸福》为主题讲述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为我校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大的方向。

余国良老书记穷其一生的精力从事职业教育,把自己的一辈子的教育智慧浓缩在了一份《教育是水 生活是源》的课件上,用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形象的比喻来阐述教育是什么,极大的增加了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和信心。 两位学部主任从学校的中观角度分别进行了具有特色的讲座,从学部层面如何做好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校班主任工作作了具体的指导。

23位班主任代表,分别代表各自学部、班级、专业进行了多角度介绍,立体式的思想给人以一种震撼的感觉,我感觉到我们学校确实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23种代表思想汇合起来将是多么大的一股能量。

借鉴以上领导和同仁教育思想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将由莫大的帮助。

二、避免盲从,走出特色。

别人好的教育思想,我们也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来实施,因为一套教育思想的背后是别人的教育背景为基础的,如果我们盲目的照搬照抄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因此我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在借鉴别人优秀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开展班主任工作,最终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路子。

三、注重积累,源远流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优秀班主任也不是一天造就的。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觉得最重要一点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班主任工作不能一成不变,需要讲究许多的方面与技巧,这些方法与技巧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积累身边的案例,我们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让我们以后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上渐渐的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平时需要积累自己的教育素材,如果把带一届班比喻成拍一部电影的花,那么我们手中的教育素材越丰富,拍出来的电影就越精彩,让死水变成活水就必须要就水源,教育的水源就是我们的教育实践,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我们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源远流长。

兼收并蓄,日积月累,终有一日能百炼成钢!


相关内容

  • 做一回麦田的守望者吧
  • 给你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自己动手种上小麦,然后见证这些种子成长为大片麦田,并运用图片记录麦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让网友看到麦子怎样由种子变成麦苗,最后变成馒头面包. 在播种的具体环节中,将由顺义大孙各庄提供土地和农具支持,北京市农业推广站提供农业技术支持.你可以从城市回归田园,一边欣赏京郊秋高气爽的 ...

  •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物形象塑造探析
  • 摘要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作品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反叛主流文化和"反英雄"的人物形象霍尔顿.这一形象,是对美国二战后精神危机淋漓尽致的揭露,也在一定程度上预见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 ...

  • 为何守望-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 为何"守望"-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摘要:在二战时期,是美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有本小说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它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聪明.善良却又被孤立的青少年,他不满现实社会的虚伪后,而自己又没有能力来改变这个世界,在 ...

  • 解读塞林格的_麦田里的守望者_
  • 第31卷第7期2010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1No.7 Jul.2010 解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陈冬秀 (桂林医学院 大学外语部,广西 桂林541004) 摘要:<麦田里的 ...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 摘要:塞林格对东方佛教禅学的兴趣和研究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显而易见.但对于塞林格的成名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佛教禅学思想,研究甚少.然而,塞林格最初接触和研究佛教禅学之时,正是他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之际,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 ...

  • 麦田里的守望者
  • 一代偶像 <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于1951年,几乎一出来就风靡美国,当中叛逆的少年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成了美国受众最广的文学角色.霍尔顿愤世嫉俗.俚语满篇,这位主人公对成人世界的不信任,给当时正处于冷战时代的美国当头泼了一瓢冷水.<纽约时报>的书评人查尔斯·麦克格雷夫写道 ...

  •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 叶匡政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凶手,都与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 1980年12月的一个晚上,当马克?查普曼掏出手枪指向约翰?列侬--这位著名的摇滚乐歌手时,枪上盖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4个月后,里根 ...

  • 作文素材--塞林格
  •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1951年7月16日--<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的日子,这个日子改变了塞林格的一生.在这之前,他是个无名小卒,虽出生在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年轻时也极爱写作,但23岁参军后辗转各个欧洲战场中断了他的写作,不过也同时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1946年,塞林 ...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这是一本出自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笔下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是一个让人憧憬的书名,却记录了一个让人感触很深,影响巨大的故事.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主人公霍尔顿常挂在嘴边的粗口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受不了他开口就是脏话.他几次被学校开除,小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