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1年7月

第39卷第13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NET00L&HYDRAUUCS

Jul.2011VoL39No.13

DOI:10.3969/j.issn.1001—3881.2011.13.040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阮鸿雁,王云鹤

(江苏大学机电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详细介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特点、相关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指出现存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81(2011)13—133—4

TheResearchSituationandProspectionofKeyTechonlogy

andTheoryforLower-freedomParallelStructure

RUANHongyan.WANGYunhe

(MechatronicalInstitute,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212013,China)

Abstract:Thecharacteristics0flower-freedomparallelmechanismandresearchsituationofrelatedbasicthemyaswellasthekeytechnologieswere

illustrated.According

to

theresearchefforthomeandabroad,theexistingproblemswerepointedout,andthe阳一

searchhotspotsinthefuture聃well鹪thedevelopmenttrendWasprospected.

Keywords:Lower-freedomparallelmechanism;Researchstate;Developmenttrend

自20世纪60年代Stewart提出一种新型的6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以来,并联机构便以其结构简单、累积误差小、运动速度高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浓厚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6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不足和弱点逐渐暴露出来:如位置空间和姿态空间的强耦合;动平台实现的姿态能力差;无显式运动学正解;设计和控制比较复杂等…。同时绝大多数场合也不需要6自由度的机构,于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便应运而生。所谓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是指自由度少于6的空间并联机构,又因为自由度为1、2的并联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涉及,所以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是指自由度为3、4、5的并联机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与传统的Stewart相比具有运动件少、驱动件少、工作空间大、易解耦、控制简单、成本低等特点悼】,因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迅速成为并联机构研究的重点和热点H1。1相关基础理论

1.1型综合及自由度分析理论

机构创新(型综合)对机械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构型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机构需要完成的“任务空间”基本功能特性与类型的数学描述、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原理、机构的运动副类型、机构的支链类型、机构的构型原理与数学描述方

法p-。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的并联机构构型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基于机构的结构公式的构型方法、基于螺旋理论的综合方法、基于群论和微分几何的综合方法、基于单开链的型综合方法以及基于集合的综合方法。TSAI【,1在1999年用基于计算自由度的Grubler-Kutzbaeh公式的列举法综合了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列举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MerletL61在2002年ASME年会的特邀主题报告指出,列举法“未考虑运动副的几何布置,容易得出无效的结果”;黄真等人¨‘8o基于运动螺旋、约束螺旋、反螺旋和螺旋系线性相关性等概念,提出用约束力一反螺旋理论研究并联机构的型综合方法;赵铁石等归。12o进一步发展和运用约束螺旋理论,总结出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型综合原理,并对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进行了研究。但是基于螺旋理论的型综合方法得出的机构是瞬时的,所以还需要对其进行非瞬性判断,这就可能综合出不符合要求的机构。李秦川等【13。廿1运用群论和微分几何的综合方法对少自由度机构进行研究并发现了一些新的构型,如非对称无过约束球面并联机构、非对称的2T1R和1T2R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杨廷力¨刮提出基于单开链的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型综合理论,运用矩阵求交集的方法求出所需自由度的型综合方法,避免了螺旋理论

收稿13期:2010一06一lO

作者简介:阮鸿雁,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液压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并联机床动态性能分析。电话:

15050858541,E—mail:wangyunhel984@126.eom。

万方数据

・134・

机床与液压

第39卷

非瞬性判断的麻烦;高峰等人【”。驯在运用特殊PlUcker坐标描述机构构型和支链运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运动基和G—F集的机器人型综合方法,提出“最小功能单位”的概念,并建立了能够对支链与机构的运动特征进行详尽描述的运动单元的加法和求交法则,然而其加法与求交算法较为晦涩难懂。

空间机构构型的复杂性使得并联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变得十分困难,随着新构型的不断涌现,采用传统的Kutzbach—Grtibler公式已经不能完全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例如,ZHAO

S等¨引提出的一种特殊空间

四杆机构的自由度用上述方法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黄真、杨廷力等旧’161分别运用螺旋理论和单开链理论对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求解特殊构型的并联机构自由度的方法。史巧硕等H-运用G—F集理论给出了4-UPU、l—PU宰u&g—PUS等少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的末端执行器位姿及自由度的分析方法。无论采用螺旋理论还是单开链理论及G—F集理论,都无法对所有常见的少自由并联机构进行正确的自由度分析,尤其螺旋理论和单开链理论还需要对其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专门的学习。1.2工作空间理论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是指末端执行器(动平台)上某点所能到达的空间所有点的集合,其是衡量并联机构操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工作空间又可分为可达工作空间和灵活工作空间,可达工作空间是指执行器上某点从某一路径可以到达空间位置点的集合;灵活工作空间是指执行器上某点从任意位置都可到达的位置点的集合,通常所说的工作空间应该指灵活工作空间。目前对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研究主要有数值法、解析法、图解法。DIBAKAR等啪1采用拓扑学研究了平面机构末端执行器工作空间的外部边界搜索法;高峰、江洪道等B卜圳分别提出采用球坐标边界搜索法和有效包络面搜索法求解机构的工作空间。天津大学的黄田教授提出以微分几何和集合论为工具,研究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解析建模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在礼教授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问题的新方法;燕山大学的路懿教授提出了以计算机辅助方法模拟出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的方法。这些新方法的提出为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求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空间的计算精度。2关键技术

2.1

运动学

并联机构位置的正、逆解析是并联机器人运动学

万方数据

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并联加工平台的工作空间数值算法、实时控制中虚实变换、在线精度补偿和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一般而言,对于运动学求解来说,求出其解析表达式是最理想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因其结构相对简单,同时兼有并联机构逆解容易求解的特点,近年来对其运动学求解的研究从未中断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CHEOK、MERLET和PETROVIC等学者使用了附加传感器的方法计算运动学的封闭解,使运动学正解大大简化;韩书葵等旧。运用螺旋理论对3.UPU的运动特性、机构误差及机构不平行误差进行分析;东北大学宋伟刚等Ⅲ1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算法,利用最近邻聚类方法获得径向基函数中心,求解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解问题,该方法迭代次数少、运算精度高,为并联机床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石志新等淄1运用单开链法对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史巧硕等m1首次提出运用G—F集理论求解并联机构末端执行器运动特征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尤其对于三自由度的机构计算更加方便。2.2动力学

由于并联机构具有高速度、高加速度、高精度的特点,加之人们不断追求轻量化、模块化,使得连接动平台和静平台的构件柔性加大、固有频率下降,增加了系统的弹性振动和运动误差,因此动力学分析对并联机构尤其是高速运动的并联机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有Lagrange方程、牛顿一欧拉法、有限元理论、运动弹性动力分析理论和虚功原理。La-grange法以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为基础建立动力学方程,免去了机构真实运动分析部分,其推导过程比较简便,且总能得到形式较为简洁的动力学方程。L丑・grange法虽然既能用于系统动力学分析,又能用于动力学控制,且能清楚地表示出各构件的耦合特性,但也存在着缺点:不能直接求出运动副的约束反力。采用牛顿一欧拉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的特点是:虽然推导过程复杂,但概念清晰,模型中冗余信息少,计算速度快且很容易求解各运动副约束反力;TGEIKE

等旧1使用虚功原理和符号法分析了完全机动性并联

机构的动力学自动建模方法,J

LI等旧1以独立单元

形式对3-RPS、3-RRS、3-RSR等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王皓等人m3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Schiehlen方法进行了一种Delta型空间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正问题分析,分析和计算过程表明,采用Schiehlen方法进行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正问题分析具有建模简洁、计算效率较高的特点。张均富等㈣1提出了一种应用螺旋理论建立球面五杆并联机构动力学

第13期阮鸿雁等: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135・

解析模型的方法,但其计算复杂、晦涩难懂。2.3静力学

目前对于并联机构静力学的分析工作很少,但并不是说并联机构的静力学分析就不重要。机床的动态性能是指机床运转之后振动、噪声、热变形与磨损等性能的总称,但通常意义上主要指机床的振动性能,即机床抵抗振动的能力。机床振动是不可能避免的,它不仅使运动部件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影响精度、加速磨损、进一步影响位置精度,同时还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噪声。研究表明机床的加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所产生的振动,特别是高速、高精度的机床,振动对其影响尤其明显。因此,机床振动是机床动态性能研究的首要问题。针对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静力传递特性,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GOSSELIN"川建立了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内反映静力传递特性的刚度映射。高峰等人m1利用力雅可比矩阵分析了一种5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力传递的各向同性。赵辉等人唧1用矢量分析法得出了一种新型5自由度并联机床的静力传递雅可比矩阵。张华等人Ⅲ1根据微分误差模型,建立了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静刚度映射矩阵。然而,这些学者都只研究了驱动力的传递特性,而最新研究表明:对于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仅考虑运动和驱动力的传递特性是严重不足的p引。这是因为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自由度数小于6,其执行机构的支链不仅传递运动和驱动力,同时还要向末端提供约束力,以限制一些不期望的自由度。由此可知,约束力的传递特性也影响着机器人的性能。李永刚等惮1以微分流形理论为基础,分析指出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末端的完整力空间应包括驱动力子空间和约束力子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利用虚功原理,给出一种建立此类机构输入与输出广义力间完整映射的方法。

2.4控制技术

由于并联机构是具有严重非线性的系统,结构简单但控制非常复杂,传统的控制方式很难实现实时高精度的控制要求,目前并联机构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己经成为控制理论研究和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将控制领域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引入到并联机构控制研究领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性及智能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对并联机器人控制策略的深入研究,无疑可以提高并联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和品质,并为其应用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常用的控制策略有PID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单纯的PID控制难于协调

万方数据

快速性和稳态特性之间的矛盾,为了改进PID的不足之处,各种复合的PID控制器纷纷出现,包括非线性PID、模糊PID、神经网络PID、双自由度PID电液速度控制方法等。张祥等人¨7J根据并联机构是严重非线性时变系统,系统的惯性、阻尼、刚度和重力效应都将随位形变化的特点,结合定常PID和自适应PID控制的优点,从不同层面对并联机构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定常P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方程是一组高度非线性、相互耦合、时变的微分方程,对于这样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传统的控制理论是很难奏效的,毕可义等m1根据变结构控制对系统的扰动和参数摄动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不需要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而且相对于其他智能控制器,滑模变结构控制更容易实现的特点,运用滑模变结构理论针对3-DOF并联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出了控制系统。3结论与展望

结合国内外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并联机构型综合、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工作空间等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新构型的提出及其相关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法和理论支持,但绝大多数机构构型的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等模型都是基于逆解的数值方法,缺乏简单而通用的解析法正解。提出简洁而通用的数学模型仍是当前和今后研究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同时,要利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成果和方法,采用新的手段和途径运用在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分析与研究中。而对于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控制律设计、稳定性分析等方面,只是进行理论性分析和仿真,对其实时性和有效性缺乏深入系统的验证与考核。在利用新的控制理论的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对相关控制理论进行大胆的整合与创新性应用,拓展研究深度,着重进行实验性研究,对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余晓流,刘玉旺,储刘火.一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自由

度及运动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23(2):

lO—12.

【2】杨斌久,蔡光起.少自由度并联机床约束链的若干问题

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6:14—15.

【3】李嵩,黄茂林.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基本型的分析与综合

[D].重庆:重庆大学,2007:15—16.

【4】史巧硕,高峰.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D].天

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11—178.【5】TSAI

LW.TheEnumerationof

ClassofThree.DOFPar-

・136・

机床与液压

第39卷

allel

Nanipulators[C]//The

TenthWorldCongress

On

the

TheoryoflVlaehinesandNeelumisms,Olulu,Finland,1999:1123—1126.

【6】MERLETJ

P.Still

LongWayto

co∞the

RoadforPar-

allel

Mechanisms[R].ASIVIEDesignEngineeringTeehni-

ealConferences:KeynoteSpeech,Montreal,2002.

【7】黄真,丁华锋.机构的结构类型综合综述[J].燕山大学

学报,2003(3):189—192.

【8】黄真.空间机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赵铁石.4-UPtl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J].中国机

械工程,2005,16(2Z):2034—2038.

【10】ZHAOTS,I)AIJS。HUAINGz.C,eometrieSynthesisof

SpatialParallelManipulatorswithFewerthanSixDegree-

of-Freedom[J].InternationalJournalof1~leehanieall£,lgi-neeringScience,2002,216:l175一l185.【1l】赵铁石,黄真.欠秩空间并联机器人输入选取的理论与

应用[J].机械工程报,2000,36(10):81—84.

【12】于靖军,赵铁石,毕树生,等.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

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13(8):843—850.

【13】LIQc,HUANGz,HERVEJIVl.TypeSynthesisof3R2T

5・DOFParallelMechanismsUsingtheLieGroupofDis—placements[J].IEEE

TramRobAuto,2004,20(2):

173—180.

【14】李秦川,黄真,HelveJM.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移流形综合理论[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材料科学。2004。34(9):1011—1020.

【15】ANGELES

J.TheQualitativeSynthesisofParallel~Ianip-

ulators[J].ASIVIEJournalofl~lechaniealDesign,2004。

126(4):617—624.

【16】杨廷力.机器人机拓扑结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4.

【17】GAOF,L1wM,ZHAOXc.NewKinematicStructureB

for2一,3一,4-,and5-DOF

ParallelManipulator

Designs

[J].1~leehanism

andMachine

Theory,2002,37(11):

1395—1411.

【18】宫金良,高峰.基于运动基与GF集的机器人机构构型

分析[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6:68—74.【19】ZHAOJ

S,ZHOUK,FENGzJ.ATheoryofDegreeof

Freedomfor

lVlechanisms[J】.Mechanism

andl~laehine

Theory,2.004(6):621—643.

【20】DIBAKARS,MRUTHYUNJAYATS.SynthesisofWork-

spacesofPlanarManipulators[J].The

InternationalJour-

halofRoboticsResearch,1992(2):150—162.

【2l】高峰,黄玉美,史文浩,等.3-lI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

析的球坐标搜索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

万方数据

(11).-239—242.

【22】江洪道,陈五一,陈鼎昌.求解Stewart平台工作空间的

有效包络面法[J].自然科学进展,2007(10):741—745.

【23】韩书葵,方跃法,郭盛.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真实运动分

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9,45(9).58—63.

【24】宋伟刚,张国伟.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并联机器

人运动学正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386—389.

【25】石志新.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分析模

式方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6.

【26】史巧硕,马岱,高峰,等.基于GF集的并联机构末端运

动特征分析方法[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1(5).21—26.

【27】GEIKET,lVIEPHEEJ.InverseDy/lflnlincAnalysisofPar-

allelblanipttlatorswithFullMobility[J].1-leehanism

and

Naehine

Theory,2003,38(6):549—562.

【28】UJF,WANGJ

S,LIUXJ.AnEttleientMethodforIn-ve撇Dyiltamic8

ofKinematicaUyDefectiveParallelPlat-l;orm[J].Journal

ofRobotic

Systems,2002。19(2):45—

61.

【29】王皓,陈根臣基于Schiehlen方法的Deita型并联机构

动力学正问题分析[C]//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国际会议暨海峡两岸第四届机构学研讨会论文集,2008.

【30】张均富,王进戈。徐礼钜.基于螺旋理论的球面并联机

构动力学解析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4):

122—126.

【3l】GOSSELINCM.StiffnessMappingforParallelIVlanipula-

torB[J].IEEETransactions

Oil

RoboticsandAutomation,

1990,6(3):377—382.

【32】高峰,陈玉龙,彭斌彬。等.新型解藕和各向同性五维力

传感器性能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9):

71—74.

【33】赵辉,高峰,张建军,等.新型五自由度并联机构静力学

分析[JJ.机械设计,2004,21(6):54—57.[34】张华,李育文,王立华,等.龙门式混联机床的静刚度分

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2):

182—185.

【35】黄田,李蒙,吴梦丽,等.可重构PKIVI模块的选型原则:

理论与实践[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8):36—41.

【36】李永刚,宋轶民,黄田,等.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

静力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9):80—83.

【37】张祥,黄田.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控制方法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5:6—8.

【38】毕可义,高国琴.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控制研

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6.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阮鸿雁, 王云鹤, RUAN Hongyan, WANG Yunhe江苏大学机电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3机床与液压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2011,39(13)

1. 赵铁石 4-UP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程 2005(22)2. 赵辉;高峰;张建军 新型五自由度并联机构静力学分析[期刊论文]-机械设计 2004(06)

3. 高峰;陈玉龙;彭斌彬 新型解藕和各向同性五维力传感器性能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4(09)4. GOSSELIN C M Stiffness Mapping for Parallel Manipulators[外文期刊] 1990(03)

5. 张均富;王进戈;徐礼钜 基于螺旋理论的球面并联机构动力学解析模型[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7(04)6. 李嵩;黄茂林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基本型的分析与综合[学位论文] 20077. 王皓;陈根良 基于Schiehlen方法的Deita型并联机构动力学正问题分析 2008

8. LI J F;WANG J S;LIU X J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Inverse Dynamics of Kinematically Defective Parallel Platform[外文期刊] 2002(02)

9. GEIKE T;MEPHEE J Inverse Dynaminc Analysi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with Full Mobility[外文期刊] 2003(06)10. 余晓流;刘玉旺;储刘火 一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及运动特性分析[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02)11. 韩书葵;方跃法;郭盛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真实运动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9(09)12. 江洪道;陈五一;陈鼎昌 求解Stewart平台工作空间的有效包络面法 2007(10)

13. ZHAOJ S;ZHOU K;FENG Z J A Theory of Degree of Freedom for Mechanisms[外文期刊] 2004(06)14. 宫金良;高峰 基于运动基与GF集的机器人机构构型分析[学位论文] 2006

15. GAO F;LI W M;ZHAO X C New Kinematic Structures for 2-,3-,4-,and 5-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Designs[外文期刊]2002(11)

16. 杨廷力 机器人机拓扑结构学 200417. 黄真 空间机构学 1991

18. 黄真;丁华锋 机构的结构类型综合综述[期刊论文]-燕山大学学报 2003(03)

19. MERLET J P Still a Long Way to Go on the Road for Parallel Mechanisms 200220. TSAI L W The Enumeration of a Class of Three-D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199921. 史巧硕;高峰 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学位论文] 2008

22. 毕可义;高国琴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控制研究[学位论文] 200623. 张祥;黄田 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控制方法研究[学位论文] 2005

24. 李永刚;宋轶民;黄田 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静力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7(09)25. 黄田;李蒙;吴梦丽 可重构PKM模块的选型原则:理论与实践[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5(08)26. 张华;李育文;王立华 龙门式混联机床的静刚度分析[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27. ANGELES J The Qualitative Synthesi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外文期刊] 2004(04)28. 李秦川;黄真;Herve J M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移流形综合理论[期刊论文]-中国科学E辑 2004(09)

29. LI Q C;HUANG Z;HERVE J M Type Synthesis of 3R2T 5-DOF Parallel Mechanisms Using the Lie Group of Displacements[外文期刊] 2004(02)

30. 于靖军;赵铁石;毕树生 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研究[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 2003(08)31. 赵铁石;黄真 欠秩空间并联机器人输入选取的理论与应用[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0(10)

32. ZHAO T S;DAI J S;HUANG Z Geometric Synthesi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s with Fewer than Six Degreeof-Freedom 2002

33. 高峰;黄玉美;史文浩 3-R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球坐标搜索法[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1(11)34. DIBAKAR S;MRUTHYUNJAYA T S Synthesis of Workspaces of Planar Manipulators 1992(02)

35. 史巧硕;马岱;高峰 基于GF集的并联机构末端运动特征分析方法[期刊论文]-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36. 石志新 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分析模式方法研究[学位论文] 2008

37. 宋伟刚;张国伟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问题[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38. 杨斌久;蔡光起 少自由度并联机床约束链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位论文]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cyyy201113040.aspx

2011年7月

第39卷第13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NET00L&HYDRAUUCS

Jul.2011VoL39No.13

DOI:10.3969/j.issn.1001—3881.2011.13.040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阮鸿雁,王云鹤

(江苏大学机电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详细介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特点、相关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指出现存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81(2011)13—133—4

TheResearchSituationandProspectionofKeyTechonlogy

andTheoryforLower-freedomParallelStructure

RUANHongyan.WANGYunhe

(MechatronicalInstitute,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212013,China)

Abstract:Thecharacteristics0flower-freedomparallelmechanismandresearchsituationofrelatedbasicthemyaswellasthekeytechnologieswere

illustrated.According

to

theresearchefforthomeandabroad,theexistingproblemswerepointedout,andthe阳一

searchhotspotsinthefuture聃well鹪thedevelopmenttrendWasprospected.

Keywords:Lower-freedomparallelmechanism;Researchstate;Developmenttrend

自20世纪60年代Stewart提出一种新型的6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以来,并联机构便以其结构简单、累积误差小、运动速度高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浓厚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6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不足和弱点逐渐暴露出来:如位置空间和姿态空间的强耦合;动平台实现的姿态能力差;无显式运动学正解;设计和控制比较复杂等…。同时绝大多数场合也不需要6自由度的机构,于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便应运而生。所谓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是指自由度少于6的空间并联机构,又因为自由度为1、2的并联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涉及,所以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是指自由度为3、4、5的并联机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与传统的Stewart相比具有运动件少、驱动件少、工作空间大、易解耦、控制简单、成本低等特点悼】,因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迅速成为并联机构研究的重点和热点H1。1相关基础理论

1.1型综合及自由度分析理论

机构创新(型综合)对机械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构型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机构需要完成的“任务空间”基本功能特性与类型的数学描述、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原理、机构的运动副类型、机构的支链类型、机构的构型原理与数学描述方

法p-。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的并联机构构型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基于机构的结构公式的构型方法、基于螺旋理论的综合方法、基于群论和微分几何的综合方法、基于单开链的型综合方法以及基于集合的综合方法。TSAI【,1在1999年用基于计算自由度的Grubler-Kutzbaeh公式的列举法综合了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列举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MerletL61在2002年ASME年会的特邀主题报告指出,列举法“未考虑运动副的几何布置,容易得出无效的结果”;黄真等人¨‘8o基于运动螺旋、约束螺旋、反螺旋和螺旋系线性相关性等概念,提出用约束力一反螺旋理论研究并联机构的型综合方法;赵铁石等归。12o进一步发展和运用约束螺旋理论,总结出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型综合原理,并对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进行了研究。但是基于螺旋理论的型综合方法得出的机构是瞬时的,所以还需要对其进行非瞬性判断,这就可能综合出不符合要求的机构。李秦川等【13。廿1运用群论和微分几何的综合方法对少自由度机构进行研究并发现了一些新的构型,如非对称无过约束球面并联机构、非对称的2T1R和1T2R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杨廷力¨刮提出基于单开链的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型综合理论,运用矩阵求交集的方法求出所需自由度的型综合方法,避免了螺旋理论

收稿13期:2010一06一lO

作者简介:阮鸿雁,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液压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并联机床动态性能分析。电话:

15050858541,E—mail:wangyunhel984@126.eom。

万方数据

・134・

机床与液压

第39卷

非瞬性判断的麻烦;高峰等人【”。驯在运用特殊PlUcker坐标描述机构构型和支链运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运动基和G—F集的机器人型综合方法,提出“最小功能单位”的概念,并建立了能够对支链与机构的运动特征进行详尽描述的运动单元的加法和求交法则,然而其加法与求交算法较为晦涩难懂。

空间机构构型的复杂性使得并联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变得十分困难,随着新构型的不断涌现,采用传统的Kutzbach—Grtibler公式已经不能完全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例如,ZHAO

S等¨引提出的一种特殊空间

四杆机构的自由度用上述方法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黄真、杨廷力等旧’161分别运用螺旋理论和单开链理论对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求解特殊构型的并联机构自由度的方法。史巧硕等H-运用G—F集理论给出了4-UPU、l—PU宰u&g—PUS等少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的末端执行器位姿及自由度的分析方法。无论采用螺旋理论还是单开链理论及G—F集理论,都无法对所有常见的少自由并联机构进行正确的自由度分析,尤其螺旋理论和单开链理论还需要对其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专门的学习。1.2工作空间理论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是指末端执行器(动平台)上某点所能到达的空间所有点的集合,其是衡量并联机构操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工作空间又可分为可达工作空间和灵活工作空间,可达工作空间是指执行器上某点从某一路径可以到达空间位置点的集合;灵活工作空间是指执行器上某点从任意位置都可到达的位置点的集合,通常所说的工作空间应该指灵活工作空间。目前对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研究主要有数值法、解析法、图解法。DIBAKAR等啪1采用拓扑学研究了平面机构末端执行器工作空间的外部边界搜索法;高峰、江洪道等B卜圳分别提出采用球坐标边界搜索法和有效包络面搜索法求解机构的工作空间。天津大学的黄田教授提出以微分几何和集合论为工具,研究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解析建模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在礼教授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问题的新方法;燕山大学的路懿教授提出了以计算机辅助方法模拟出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的方法。这些新方法的提出为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求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空间的计算精度。2关键技术

2.1

运动学

并联机构位置的正、逆解析是并联机器人运动学

万方数据

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并联加工平台的工作空间数值算法、实时控制中虚实变换、在线精度补偿和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一般而言,对于运动学求解来说,求出其解析表达式是最理想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因其结构相对简单,同时兼有并联机构逆解容易求解的特点,近年来对其运动学求解的研究从未中断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CHEOK、MERLET和PETROVIC等学者使用了附加传感器的方法计算运动学的封闭解,使运动学正解大大简化;韩书葵等旧。运用螺旋理论对3.UPU的运动特性、机构误差及机构不平行误差进行分析;东北大学宋伟刚等Ⅲ1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算法,利用最近邻聚类方法获得径向基函数中心,求解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解问题,该方法迭代次数少、运算精度高,为并联机床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石志新等淄1运用单开链法对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史巧硕等m1首次提出运用G—F集理论求解并联机构末端执行器运动特征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尤其对于三自由度的机构计算更加方便。2.2动力学

由于并联机构具有高速度、高加速度、高精度的特点,加之人们不断追求轻量化、模块化,使得连接动平台和静平台的构件柔性加大、固有频率下降,增加了系统的弹性振动和运动误差,因此动力学分析对并联机构尤其是高速运动的并联机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有Lagrange方程、牛顿一欧拉法、有限元理论、运动弹性动力分析理论和虚功原理。La-grange法以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为基础建立动力学方程,免去了机构真实运动分析部分,其推导过程比较简便,且总能得到形式较为简洁的动力学方程。L丑・grange法虽然既能用于系统动力学分析,又能用于动力学控制,且能清楚地表示出各构件的耦合特性,但也存在着缺点:不能直接求出运动副的约束反力。采用牛顿一欧拉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的特点是:虽然推导过程复杂,但概念清晰,模型中冗余信息少,计算速度快且很容易求解各运动副约束反力;TGEIKE

等旧1使用虚功原理和符号法分析了完全机动性并联

机构的动力学自动建模方法,J

LI等旧1以独立单元

形式对3-RPS、3-RRS、3-RSR等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王皓等人m3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Schiehlen方法进行了一种Delta型空间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正问题分析,分析和计算过程表明,采用Schiehlen方法进行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正问题分析具有建模简洁、计算效率较高的特点。张均富等㈣1提出了一种应用螺旋理论建立球面五杆并联机构动力学

第13期阮鸿雁等: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135・

解析模型的方法,但其计算复杂、晦涩难懂。2.3静力学

目前对于并联机构静力学的分析工作很少,但并不是说并联机构的静力学分析就不重要。机床的动态性能是指机床运转之后振动、噪声、热变形与磨损等性能的总称,但通常意义上主要指机床的振动性能,即机床抵抗振动的能力。机床振动是不可能避免的,它不仅使运动部件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影响精度、加速磨损、进一步影响位置精度,同时还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噪声。研究表明机床的加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所产生的振动,特别是高速、高精度的机床,振动对其影响尤其明显。因此,机床振动是机床动态性能研究的首要问题。针对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静力传递特性,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GOSSELIN"川建立了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内反映静力传递特性的刚度映射。高峰等人m1利用力雅可比矩阵分析了一种5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力传递的各向同性。赵辉等人唧1用矢量分析法得出了一种新型5自由度并联机床的静力传递雅可比矩阵。张华等人Ⅲ1根据微分误差模型,建立了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静刚度映射矩阵。然而,这些学者都只研究了驱动力的传递特性,而最新研究表明:对于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仅考虑运动和驱动力的传递特性是严重不足的p引。这是因为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自由度数小于6,其执行机构的支链不仅传递运动和驱动力,同时还要向末端提供约束力,以限制一些不期望的自由度。由此可知,约束力的传递特性也影响着机器人的性能。李永刚等惮1以微分流形理论为基础,分析指出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末端的完整力空间应包括驱动力子空间和约束力子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利用虚功原理,给出一种建立此类机构输入与输出广义力间完整映射的方法。

2.4控制技术

由于并联机构是具有严重非线性的系统,结构简单但控制非常复杂,传统的控制方式很难实现实时高精度的控制要求,目前并联机构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己经成为控制理论研究和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将控制领域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引入到并联机构控制研究领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性及智能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对并联机器人控制策略的深入研究,无疑可以提高并联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和品质,并为其应用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常用的控制策略有PID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单纯的PID控制难于协调

万方数据

快速性和稳态特性之间的矛盾,为了改进PID的不足之处,各种复合的PID控制器纷纷出现,包括非线性PID、模糊PID、神经网络PID、双自由度PID电液速度控制方法等。张祥等人¨7J根据并联机构是严重非线性时变系统,系统的惯性、阻尼、刚度和重力效应都将随位形变化的特点,结合定常PID和自适应PID控制的优点,从不同层面对并联机构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定常P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方程是一组高度非线性、相互耦合、时变的微分方程,对于这样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传统的控制理论是很难奏效的,毕可义等m1根据变结构控制对系统的扰动和参数摄动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不需要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而且相对于其他智能控制器,滑模变结构控制更容易实现的特点,运用滑模变结构理论针对3-DOF并联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出了控制系统。3结论与展望

结合国内外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并联机构型综合、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工作空间等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新构型的提出及其相关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法和理论支持,但绝大多数机构构型的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等模型都是基于逆解的数值方法,缺乏简单而通用的解析法正解。提出简洁而通用的数学模型仍是当前和今后研究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同时,要利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成果和方法,采用新的手段和途径运用在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分析与研究中。而对于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控制律设计、稳定性分析等方面,只是进行理论性分析和仿真,对其实时性和有效性缺乏深入系统的验证与考核。在利用新的控制理论的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对相关控制理论进行大胆的整合与创新性应用,拓展研究深度,着重进行实验性研究,对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余晓流,刘玉旺,储刘火.一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自由

度及运动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23(2):

lO—12.

【2】杨斌久,蔡光起.少自由度并联机床约束链的若干问题

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6:14—15.

【3】李嵩,黄茂林.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基本型的分析与综合

[D].重庆:重庆大学,2007:15—16.

【4】史巧硕,高峰.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D].天

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11—178.【5】TSAI

LW.TheEnumerationof

ClassofThree.DOFPar-

・136・

机床与液压

第39卷

allel

Nanipulators[C]//The

TenthWorldCongress

On

the

TheoryoflVlaehinesandNeelumisms,Olulu,Finland,1999:1123—1126.

【6】MERLETJ

P.Still

LongWayto

co∞the

RoadforPar-

allel

Mechanisms[R].ASIVIEDesignEngineeringTeehni-

ealConferences:KeynoteSpeech,Montreal,2002.

【7】黄真,丁华锋.机构的结构类型综合综述[J].燕山大学

学报,2003(3):189—192.

【8】黄真.空间机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赵铁石.4-UPtl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J].中国机

械工程,2005,16(2Z):2034—2038.

【10】ZHAOTS,I)AIJS。HUAINGz.C,eometrieSynthesisof

SpatialParallelManipulatorswithFewerthanSixDegree-

of-Freedom[J].InternationalJournalof1~leehanieall£,lgi-neeringScience,2002,216:l175一l185.【1l】赵铁石,黄真.欠秩空间并联机器人输入选取的理论与

应用[J].机械工程报,2000,36(10):81—84.

【12】于靖军,赵铁石,毕树生,等.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

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13(8):843—850.

【13】LIQc,HUANGz,HERVEJIVl.TypeSynthesisof3R2T

5・DOFParallelMechanismsUsingtheLieGroupofDis—placements[J].IEEE

TramRobAuto,2004,20(2):

173—180.

【14】李秦川,黄真,HelveJM.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移流形综合理论[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材料科学。2004。34(9):1011—1020.

【15】ANGELES

J.TheQualitativeSynthesisofParallel~Ianip-

ulators[J].ASIVIEJournalofl~lechaniealDesign,2004。

126(4):617—624.

【16】杨廷力.机器人机拓扑结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4.

【17】GAOF,L1wM,ZHAOXc.NewKinematicStructureB

for2一,3一,4-,and5-DOF

ParallelManipulator

Designs

[J].1~leehanism

andMachine

Theory,2002,37(11):

1395—1411.

【18】宫金良,高峰.基于运动基与GF集的机器人机构构型

分析[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6:68—74.【19】ZHAOJ

S,ZHOUK,FENGzJ.ATheoryofDegreeof

Freedomfor

lVlechanisms[J】.Mechanism

andl~laehine

Theory,2.004(6):621—643.

【20】DIBAKARS,MRUTHYUNJAYATS.SynthesisofWork-

spacesofPlanarManipulators[J].The

InternationalJour-

halofRoboticsResearch,1992(2):150—162.

【2l】高峰,黄玉美,史文浩,等.3-lI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

析的球坐标搜索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

万方数据

(11).-239—242.

【22】江洪道,陈五一,陈鼎昌.求解Stewart平台工作空间的

有效包络面法[J].自然科学进展,2007(10):741—745.

【23】韩书葵,方跃法,郭盛.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真实运动分

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9,45(9).58—63.

【24】宋伟刚,张国伟.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并联机器

人运动学正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386—389.

【25】石志新.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分析模

式方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6.

【26】史巧硕,马岱,高峰,等.基于GF集的并联机构末端运

动特征分析方法[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1(5).21—26.

【27】GEIKET,lVIEPHEEJ.InverseDy/lflnlincAnalysisofPar-

allelblanipttlatorswithFullMobility[J].1-leehanism

and

Naehine

Theory,2003,38(6):549—562.

【28】UJF,WANGJ

S,LIUXJ.AnEttleientMethodforIn-ve撇Dyiltamic8

ofKinematicaUyDefectiveParallelPlat-l;orm[J].Journal

ofRobotic

Systems,2002。19(2):45—

61.

【29】王皓,陈根臣基于Schiehlen方法的Deita型并联机构

动力学正问题分析[C]//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国际会议暨海峡两岸第四届机构学研讨会论文集,2008.

【30】张均富,王进戈。徐礼钜.基于螺旋理论的球面并联机

构动力学解析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4):

122—126.

【3l】GOSSELINCM.StiffnessMappingforParallelIVlanipula-

torB[J].IEEETransactions

Oil

RoboticsandAutomation,

1990,6(3):377—382.

【32】高峰,陈玉龙,彭斌彬。等.新型解藕和各向同性五维力

传感器性能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9):

71—74.

【33】赵辉,高峰,张建军,等.新型五自由度并联机构静力学

分析[JJ.机械设计,2004,21(6):54—57.[34】张华,李育文,王立华,等.龙门式混联机床的静刚度分

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2):

182—185.

【35】黄田,李蒙,吴梦丽,等.可重构PKIVI模块的选型原则:

理论与实践[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8):36—41.

【36】李永刚,宋轶民,黄田,等.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

静力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9):80—83.

【37】张祥,黄田.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控制方法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5:6—8.

【38】毕可义,高国琴.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控制研

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6.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阮鸿雁, 王云鹤, RUAN Hongyan, WANG Yunhe江苏大学机电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3机床与液压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2011,39(13)

1. 赵铁石 4-UP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程 2005(22)2. 赵辉;高峰;张建军 新型五自由度并联机构静力学分析[期刊论文]-机械设计 2004(06)

3. 高峰;陈玉龙;彭斌彬 新型解藕和各向同性五维力传感器性能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4(09)4. GOSSELIN C M Stiffness Mapping for Parallel Manipulators[外文期刊] 1990(03)

5. 张均富;王进戈;徐礼钜 基于螺旋理论的球面并联机构动力学解析模型[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7(04)6. 李嵩;黄茂林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基本型的分析与综合[学位论文] 20077. 王皓;陈根良 基于Schiehlen方法的Deita型并联机构动力学正问题分析 2008

8. LI J F;WANG J S;LIU X J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Inverse Dynamics of Kinematically Defective Parallel Platform[外文期刊] 2002(02)

9. GEIKE T;MEPHEE J Inverse Dynaminc Analysi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with Full Mobility[外文期刊] 2003(06)10. 余晓流;刘玉旺;储刘火 一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及运动特性分析[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02)11. 韩书葵;方跃法;郭盛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真实运动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9(09)12. 江洪道;陈五一;陈鼎昌 求解Stewart平台工作空间的有效包络面法 2007(10)

13. ZHAOJ S;ZHOU K;FENG Z J A Theory of Degree of Freedom for Mechanisms[外文期刊] 2004(06)14. 宫金良;高峰 基于运动基与GF集的机器人机构构型分析[学位论文] 2006

15. GAO F;LI W M;ZHAO X C New Kinematic Structures for 2-,3-,4-,and 5-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Designs[外文期刊]2002(11)

16. 杨廷力 机器人机拓扑结构学 200417. 黄真 空间机构学 1991

18. 黄真;丁华锋 机构的结构类型综合综述[期刊论文]-燕山大学学报 2003(03)

19. MERLET J P Still a Long Way to Go on the Road for Parallel Mechanisms 200220. TSAI L W The Enumeration of a Class of Three-D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199921. 史巧硕;高峰 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方法研究[学位论文] 2008

22. 毕可义;高国琴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控制研究[学位论文] 200623. 张祥;黄田 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控制方法研究[学位论文] 2005

24. 李永刚;宋轶民;黄田 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静力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7(09)25. 黄田;李蒙;吴梦丽 可重构PKM模块的选型原则:理论与实践[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5(08)26. 张华;李育文;王立华 龙门式混联机床的静刚度分析[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27. ANGELES J The Qualitative Synthesi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外文期刊] 2004(04)28. 李秦川;黄真;Herve J M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移流形综合理论[期刊论文]-中国科学E辑 2004(09)

29. LI Q C;HUANG Z;HERVE J M Type Synthesis of 3R2T 5-DOF Parallel Mechanisms Using the Lie Group of Displacements[外文期刊] 2004(02)

30. 于靖军;赵铁石;毕树生 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研究[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 2003(08)31. 赵铁石;黄真 欠秩空间并联机器人输入选取的理论与应用[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0(10)

32. ZHAO T S;DAI J S;HUANG Z Geometric Synthesi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s with Fewer than Six Degreeof-Freedom 2002

33. 高峰;黄玉美;史文浩 3-R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球坐标搜索法[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1(11)34. DIBAKAR S;MRUTHYUNJAYA T S Synthesis of Workspaces of Planar Manipulators 1992(02)

35. 史巧硕;马岱;高峰 基于GF集的并联机构末端运动特征分析方法[期刊论文]-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36. 石志新 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分析模式方法研究[学位论文] 2008

37. 宋伟刚;张国伟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问题[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38. 杨斌久;蔡光起 少自由度并联机床约束链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位论文]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cyyy201113040.aspx


相关内容

  • 攀爬机器人研究现状
  • 第**卷第**期 20**年*月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Vo l. ** No. * *** 20** DOI :10.3901/JME.20**.**.*** 攀爬机器人研究现状* 张子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 北京 100191)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高空领域的作业任务不断增加,攀 ...

  • 热喷涂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6,2014 ! " !!!! " 专论与综述 ! " 热喷涂技术是一种将涂层材料(粉末或丝材)送入某种热源(电弧.燃烧火焰.等离子体等)中熔化,并利用高速气流将其喷射到基体材料表面形成涂层的工 ...

  •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前景的研究毕业论文
  • 目 录 1 绪论 . ........................................................................................................ 1 1.1历史背景与意义 . ................... ...

  • 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
  • 基本资料 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 作者: 黄真等著 出版社: 出版年: 1997年12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25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机械工业出版社基金资助项目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空间并联机构的结构分析 1 连杆参数的D-H表示法 2 ...

  • 工业机器人1
  • 工业码垛机器人简介与分析 中文摘要: 本文简述了工业码垛机器人的诞生.发展概况.以及工业码垛机器人的结构介绍,机构分析以及空间运动分析,对码垛机器人的机构运用了数学分析推导, 推导了运动学正反解公式及最大工作空间的判断且规划了运动路径, 进行了图形仿真, 验证了运动轨迹的正确性,通过软件对机器人的空 ...

  • 液压马达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趋势
  • 液压马达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趋势 车辆工程082班 殷丽娟 089054065 摘要:液压马达是液压传动中的一种执行元件.它的功能是把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工作部件.它与液压泵的功能恰恰相反.液压马达在结构.分类和工作原理上与液压泵大致相同.有些液压泵也可直接用作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可分为柱 ...

  • 自来水厂消毒技术应用与展望
  • 自来水厂消毒技术应用与展望 黄周满 (武昌理工学院 摘 湖北 武汉 430223) 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几种自来水的消毒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消毒工艺的调查得出氯化 法.臭氧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三种消毒工艺,并且比较了这三种消毒方法的消毒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这三种消毒方法的未来应用前景. ...

  • 毕业论文(浅析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毕业设计 (论文) 题 目:浅析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姓 名: 指导老师: 院系站点: 2014年4月28日 浅析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学 生: 班 级: 2012机电一体化 指导老师: 评 阅 人: 完成日期:2014 年12月 18日 至 2015 年4月 28日 ...

  • 2015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调查报告
  • 2014-2020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前景调查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 ∙ ∙ [客服QQ ]992930161 [交付方式]Email 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文章来源] 报告目录 2014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