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峦谈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高年级)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把握三个维度: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⑵ 知识与能力,⑶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努力想办法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语文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喜欢写字,喜欢阅读,喜欢交际,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要实现这些,前提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共成长。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入学开始进行严格训练,一丝不苟。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充分重视读书、讲普通话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识字、写字教学。识字要依托汉语拼音,通过识字、写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教师要注意克服繁琐的字形分析、字义理解,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克服学得快、忘得快的问题。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在一年级着重抓好写字训练,每一课时都应有3—5分钟时间让学生踏踏实实写字,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书写水平得到提高。在二年级要让学生能用《新华字典》识字,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4、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要舍得花时间,并持之以恒。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和节奏感。让大面积学生尽可能多读,以读代讲。要给够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一般来说,第二课时后,学生应该能正确朗读课文,基本能背诵课文。鼓励学生及早开始课外阅读。在不留书面作业的情况下,要给学生留读书、背书的家庭作业。教师要坚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加强写字、尽早阅读”的新课程理念不要动摇。

5、训练学生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实现“我有话了,很想告诉别人,很想记下来”的良好状态。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适当时候引导孩子写话,越早越好。因材施教,抓好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的个别辅导,多激励,增强信心。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五年了。语文课程和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诸如,《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不再只是“教教科书”,更不再是把它看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把语文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由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决定的。破“课堂为中心”,语文应是与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不是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而是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在学习方式上,不同于数学,循着科学体系展开理性学习,语文学习更多地体现在感性学习上:整体感悟,培养语感,加强情感体验,培养综合运用能力等等。

坚冰已经打破,课程改革的航程不可逆转,必将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应当满怀信心,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到一轮实验结束时,一定会满怀喜悦盘点语文课程改革的成绩与收获。

一、问题

(一)社会上出现轻视语文教育的倾向

这不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身造成的,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汉语文学习国外热,国内冷,而外语教学国内过热。

早在1963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十分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大纲在引用毛泽东1942年在《文化课本》序中的一段话之后,说:“语文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就有利于学习各门知识;语文学不好,不能读,不能写,学生思想的开展和知识的增广就会受到妨碍,影响所及,对国家整个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是十分不利的。”

透过种种外语过热现象,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抬高外语,轻视母语,可以窥见到国人对外语的过度崇拜,对母语的缺乏自信,对语文教育重要性的严重低估。这种低估,已经导致国民语文素养的下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陆俭明在文章中说:“即使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里,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教员、研究员和个别领导,在写作、说话中,用词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汇贫乏,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由此,联想到建国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语文教育的重视。如果他们仍在世,面对母语教育滑坡的现象,一定会像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保卫法语”,俄国总统普京呼吁“保卫俄语”那样,大声疾呼了!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与素养,就是母语水平和修养。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强调:“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理直气壮地加强语文教育。中国心是由中华文化打造的。基础是汉语言文字。每一位教师有责任在教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爱,传承下去。振兴中华,从亲近母语,加强语文教育做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从亲近母语,加强语文教育做起。

(二)课改过程中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有目共睹,种种问题也相伴而生。如,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有专家说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躁病”。有专家(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定位出了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一直不是很明确。“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语文课上过于强调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教育。”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比如说,大学生写论文时病句连篇,知道有错,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1997年首先有一些大学教授批判工具论,提倡人文论;没过十年,首先还是一些大学教授提出人文性强调过了头,文学素养教育搞过了头。反思目前的小语教学,确实存在没有准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语文素养的天平偏向人文素养的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由以往的串讲串问,到强调个人感悟;由以往繁琐的内容分析,到就人文内涵进行无休止的清谈。我以为,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或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忽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不对的;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值得商榷的。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很少读书、思考、练习,只靠感悟和清谈,能够培养起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能力吗?能够积累起由常用字构成的几千个词语,并且把它们变成能在口头或书面运用的积极词汇吗?能够培养起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主要内容所必需的分析概括能力吗?能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吗?一种倾向往往掩盖另一种倾向。课改初期,在提出弘扬人文性之后,容易不自觉地松开语文的僵绳,甚至偏离语文的轨道。我们时刻不要忘记语文是干什么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特别是培养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陆俭明教授认为应体现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实际的语文纠错能力三个方面),是语文课程独当其任的任。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我不反对。但把它与科学性对立起来,就走向了极端……把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没搞好的原因归纳为强调了工具性,搞多了科学性,就离谱了。科学性和人文性都得加强。”语文新课程的新,绝不是不再承担母语教育的任务了,而是要有新理念、新内容、新视野、新活力,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在这里我们来找找自身的原因。还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著名作家吴伯箫曾经这样评价阅读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会本文”;还不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和可学可用的写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二、对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本身有优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应当学得更好一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要综合治理。全社会从上到下,要提高对学好母语重要性的认识:语文学得好不好,全民族母语水平的高与低,影响到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影响到民族性格的塑造,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具体到语文教育内部,学校语文教育,也要综合治理,至少包括改进课堂教学,开展课外读写,建设校园文化。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仅靠读12本薄薄的教科书,仅靠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是难以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的。

(一)大刀阔斧地改革课堂教学

针对“把课文教肿了”;针对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很高的境界。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1.教学内容要精。

改革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有专家说“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言之有理。语文课改,改革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新编写教材。课标实验教材,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上下了一番功夫,但距离“精”还相差较远。一是限于编者水平;二是受学科局限。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特别是不同于理科。数学,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而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依据什么来确定每课教什么呢?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该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呢?根据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内容印象最深的场景……说出自己的感受。结合课文围绕骆驼队,描写了几个童年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对童年的眷恋与怀念的特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可以这样确定:1.识字学词,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阅读全文、大体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描写(如,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骆驼脖子上的铃铛),读、思、议,感受童真童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同时领悟这种感情是作者怎样表达出来的,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这些看似平淡却饱含浓浓的情的语言。这第三项,就是有别于其他课的重点内容。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所处年段不同,特别是自身特点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2.教学环节要简。

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教学结构由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材提供教与学的内容。学生为什么要学?是因为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知识的、认知的、情感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和师生对话,解决上述矛盾,通过对语言的习得,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过程。

无论教哪个年段的阅读课,无论教哪篇课文,都离不开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师生交流。

既然学生与教材之间在知识、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基本矛盾,既然语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起来,所以,自读自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但是整体的把握;另一个是能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有内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语言方面的,诸如,这儿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一般来说,刚刚学习一篇新课文,要安排自学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重点问题之时,也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读自悟和“交头接耳”的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须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引领学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关键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

这里着重说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学习《再见了,亲人》,可以提出:课文都写了哪些“亲人”,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一些老师的教学,只把目光集中在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事情上,学生很容易理解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其实,作者一个重要的用意是告诉读者,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一层意思,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相关资料来体会。如,“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伤员在您家休养”“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大嫂冒着危险去挖野菜,是因为志愿军长期吃不上蔬菜……再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就会收到理解内容与学习语言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能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提“语言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读、议、练,使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迁移与运用。

此外,需要强调的,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同学的潜心地读。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通过课上的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是评价阅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的“阅读材料“中培养快速阅读、粗知大意的能力,都是高年级教师要着力训练的。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突出体现这么几个教学环节就可以了: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内容方面的、词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疏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 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或积累语言或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

3.教学方法、策略要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还有一种课型,侧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学过程中贯穿学法的渗透、学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归纳。如,诗歌的教学,说明性文章的教学。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只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只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课外读写必须同步跟进

去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从这一点来说,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算不上成功。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读书。英国政府曾创造性地将读书周延长为阅读年。日本文部省也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美国联邦政府自1995年再度提倡学童读写运动以来,陆续提出了“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阅读高峰会”等计划并付诸实施。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政策的主轴,拨款50亿美元,希望在5年内,让所有三年级小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写,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老师们会问:时间从哪儿来?课外书在哪儿?我们要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时间从阅读课中省一点儿,自习课、活动课借一点儿,一周能安排两三节就安排两三节,至少一节总可以吧!集中这一、二、三节课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以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在小学阶段,如果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的老师功得无量。

书呢?学校买一点,同学凑一点,一人拿出一本,全班就是几十本。再不然,组织学生捡废品换钱买书,再不然,把文章抄在黑板上,抄在报纸上让学生读。有古人借书、抄书来读,在树叶上作诗那股劲儿,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营造读书氛围,持续开展课外读写,是新课程的要求,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需要。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把握三个维度: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⑵ 知识与能力,⑶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努力想办法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语文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喜欢写字,喜欢阅读,喜欢交际,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要实现这些,前提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共成长。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入学开始进行严格训练,一丝不苟。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充分重视读书、讲普通话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识字、写字教学。识字要依托汉语拼音,通过识字、写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教师要注意克服繁琐的字形分析、字义理解,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克服学得快、忘得快的问题。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在一年级着重抓好写字训练,每一课时都应有3—5分钟时间让学生踏踏实实写字,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书写水平得到提高。在二年级要让学生能用《新华字典》识字,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4、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要舍得花时间,并持之以恒。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和节奏感。让大面积学生尽可能多读,以读代讲。要给够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一般来说,第二课时后,学生应该能正确朗读课文,基本能背诵课文。鼓励学生及早开始课外阅读。在不留书面作业的情况下,要给学生留读书、背书的家庭作业。教师要坚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加强写字、尽早阅读”的新课程理念不要动摇。

5、训练学生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实现“我有话了,很想告诉别人,很想记下来”的良好状态。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适当时候引导孩子写话,越早越好。因材施教,抓好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的个别辅导,多激励,增强信心。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五年了。语文课程和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诸如,《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不再只是“教教科书”,更不再是把它看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把语文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由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决定的。破“课堂为中心”,语文应是与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不是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而是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在学习方式上,不同于数学,循着科学体系展开理性学习,语文学习更多地体现在感性学习上:整体感悟,培养语感,加强情感体验,培养综合运用能力等等。

坚冰已经打破,课程改革的航程不可逆转,必将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应当满怀信心,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到一轮实验结束时,一定会满怀喜悦盘点语文课程改革的成绩与收获。

一、问题

(一)社会上出现轻视语文教育的倾向

这不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身造成的,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汉语文学习国外热,国内冷,而外语教学国内过热。

早在1963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十分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大纲在引用毛泽东1942年在《文化课本》序中的一段话之后,说:“语文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就有利于学习各门知识;语文学不好,不能读,不能写,学生思想的开展和知识的增广就会受到妨碍,影响所及,对国家整个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是十分不利的。”

透过种种外语过热现象,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抬高外语,轻视母语,可以窥见到国人对外语的过度崇拜,对母语的缺乏自信,对语文教育重要性的严重低估。这种低估,已经导致国民语文素养的下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陆俭明在文章中说:“即使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里,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教员、研究员和个别领导,在写作、说话中,用词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汇贫乏,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由此,联想到建国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语文教育的重视。如果他们仍在世,面对母语教育滑坡的现象,一定会像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保卫法语”,俄国总统普京呼吁“保卫俄语”那样,大声疾呼了!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与素养,就是母语水平和修养。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强调:“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理直气壮地加强语文教育。中国心是由中华文化打造的。基础是汉语言文字。每一位教师有责任在教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爱,传承下去。振兴中华,从亲近母语,加强语文教育做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从亲近母语,加强语文教育做起。

(二)课改过程中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有目共睹,种种问题也相伴而生。如,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有专家说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躁病”。有专家(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定位出了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一直不是很明确。“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语文课上过于强调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教育。”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比如说,大学生写论文时病句连篇,知道有错,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1997年首先有一些大学教授批判工具论,提倡人文论;没过十年,首先还是一些大学教授提出人文性强调过了头,文学素养教育搞过了头。反思目前的小语教学,确实存在没有准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语文素养的天平偏向人文素养的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由以往的串讲串问,到强调个人感悟;由以往繁琐的内容分析,到就人文内涵进行无休止的清谈。我以为,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或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忽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不对的;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值得商榷的。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很少读书、思考、练习,只靠感悟和清谈,能够培养起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能力吗?能够积累起由常用字构成的几千个词语,并且把它们变成能在口头或书面运用的积极词汇吗?能够培养起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主要内容所必需的分析概括能力吗?能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吗?一种倾向往往掩盖另一种倾向。课改初期,在提出弘扬人文性之后,容易不自觉地松开语文的僵绳,甚至偏离语文的轨道。我们时刻不要忘记语文是干什么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特别是培养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陆俭明教授认为应体现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实际的语文纠错能力三个方面),是语文课程独当其任的任。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我不反对。但把它与科学性对立起来,就走向了极端……把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没搞好的原因归纳为强调了工具性,搞多了科学性,就离谱了。科学性和人文性都得加强。”语文新课程的新,绝不是不再承担母语教育的任务了,而是要有新理念、新内容、新视野、新活力,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在这里我们来找找自身的原因。还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著名作家吴伯箫曾经这样评价阅读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会本文”;还不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和可学可用的写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二、对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本身有优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应当学得更好一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要综合治理。全社会从上到下,要提高对学好母语重要性的认识:语文学得好不好,全民族母语水平的高与低,影响到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影响到民族性格的塑造,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具体到语文教育内部,学校语文教育,也要综合治理,至少包括改进课堂教学,开展课外读写,建设校园文化。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仅靠读12本薄薄的教科书,仅靠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是难以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的。

(一)大刀阔斧地改革课堂教学

针对“把课文教肿了”;针对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很高的境界。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1.教学内容要精。

改革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有专家说“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言之有理。语文课改,改革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新编写教材。课标实验教材,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上下了一番功夫,但距离“精”还相差较远。一是限于编者水平;二是受学科局限。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特别是不同于理科。数学,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而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依据什么来确定每课教什么呢?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该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呢?根据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内容印象最深的场景……说出自己的感受。结合课文围绕骆驼队,描写了几个童年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对童年的眷恋与怀念的特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可以这样确定:1.识字学词,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阅读全文、大体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描写(如,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骆驼脖子上的铃铛),读、思、议,感受童真童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同时领悟这种感情是作者怎样表达出来的,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这些看似平淡却饱含浓浓的情的语言。这第三项,就是有别于其他课的重点内容。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所处年段不同,特别是自身特点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2.教学环节要简。

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教学结构由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材提供教与学的内容。学生为什么要学?是因为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知识的、认知的、情感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和师生对话,解决上述矛盾,通过对语言的习得,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过程。

无论教哪个年段的阅读课,无论教哪篇课文,都离不开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师生交流。

既然学生与教材之间在知识、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基本矛盾,既然语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起来,所以,自读自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但是整体的把握;另一个是能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有内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语言方面的,诸如,这儿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一般来说,刚刚学习一篇新课文,要安排自学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重点问题之时,也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读自悟和“交头接耳”的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须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引领学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关键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

这里着重说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学习《再见了,亲人》,可以提出:课文都写了哪些“亲人”,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一些老师的教学,只把目光集中在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事情上,学生很容易理解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其实,作者一个重要的用意是告诉读者,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一层意思,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相关资料来体会。如,“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伤员在您家休养”“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大嫂冒着危险去挖野菜,是因为志愿军长期吃不上蔬菜……再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就会收到理解内容与学习语言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能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提“语言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读、议、练,使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迁移与运用。

此外,需要强调的,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同学的潜心地读。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通过课上的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是评价阅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的“阅读材料“中培养快速阅读、粗知大意的能力,都是高年级教师要着力训练的。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突出体现这么几个教学环节就可以了: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内容方面的、词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疏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 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或积累语言或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

3.教学方法、策略要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还有一种课型,侧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学过程中贯穿学法的渗透、学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归纳。如,诗歌的教学,说明性文章的教学。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只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只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课外读写必须同步跟进

去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从这一点来说,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算不上成功。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读书。英国政府曾创造性地将读书周延长为阅读年。日本文部省也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美国联邦政府自1995年再度提倡学童读写运动以来,陆续提出了“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阅读高峰会”等计划并付诸实施。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政策的主轴,拨款50亿美元,希望在5年内,让所有三年级小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写,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老师们会问:时间从哪儿来?课外书在哪儿?我们要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时间从阅读课中省一点儿,自习课、活动课借一点儿,一周能安排两三节就安排两三节,至少一节总可以吧!集中这一、二、三节课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以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在小学阶段,如果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的老师功得无量。

书呢?学校买一点,同学凑一点,一人拿出一本,全班就是几十本。再不然,组织学生捡废品换钱买书,再不然,把文章抄在黑板上,抄在报纸上让学生读。有古人借书、抄书来读,在树叶上作诗那股劲儿,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营造读书氛围,持续开展课外读写,是新课程的要求,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需要。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最新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电子课本汇编
  • 昨天唤不回,明天不确实,你把握的就是今天. (请按各专辑上的停止键`口'关停不听专辑)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 ...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上册(上学期) 免费68份_教学资料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检测题(上学期)(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上学期语文)(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练习一(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题(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知识汇总(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上学期pep)(01-05) ...

  • [蔓萝课堂] 中小学电子课本大全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高中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数学B版 信息技术 一年级语文上一年级语文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上册目录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视频目录: 0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语教学视频教师辅导 0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视频特级教师辅导 0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金色的草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 0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590-福建教育音像出版社
  • 福 建 教 育 音 像 出 版 社 小学音像教材部分产品目录(代订单) 2011年3月 福建教育音像出版社部分小学音像教材内容简介 我社成立于1988年,建社20多年来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出版发行了一系列适于中小学幼儿园使用的质优价廉的音像教材,受到了各地师生们的欢迎.现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 ...

  • 全套讲课教学视频_附人教版全套小学PDF电子课本[高清视频与电子书] 
  • 家里有小朋友的,一定要保存了! 现在没有小朋友的,也建议保存下来, 说不定哪天意外就发生了! 主要包含资源为: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2.人教 ...

  •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 首页 小升初 课程信息 重点中学 奥数题库 超常儿童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学数学网 互动:小升初论坛 竞赛考级 作文投稿 e度访谈 杯赛:华杯赛 迎春杯 学而思杯 走美杯 希望杯 重点中学:人大附中 北京四中 实验中学 更多 新闻资讯 名校资讯 占坑 简历 专家 面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