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阅读答案

【2013东城一模】(三)阅读《知足知不足》,完成21—23题。(共9分)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无穷。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       ”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注】①毛笔。②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21.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22.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23.简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21.示例:“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懂得分场合,能掌握“分”;“知不足”指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人类做出贡献。(共4分。“知足”2分,“知不足”2分)

22.②(共2分)

23.示例:首先引用中国老话说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有出息的原因。(共3分)

【2013东城一模】(三)阅读《知足知不足》,完成21—23题。(共9分)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无穷。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       ”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注】①毛笔。②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21.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22.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23.简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21.示例:“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懂得分场合,能掌握“分”;“知不足”指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人类做出贡献。(共4分。“知足”2分,“知不足”2分)

22.②(共2分)

23.示例:首先引用中国老话说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有出息的原因。(共3分)


相关内容

  •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阅读答案
  • 阅读下列议论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①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 ②做人首先要"知足".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 ...

  •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装„„„„订„„„线----------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罗源一中第一次月考 高中科试卷 完卷时间: 满 分: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祈祷(qídǎo)地壳(q ...

  • 安徽中考语文模拟卷
  • 安 徽 省 初 中 毕 业 学 业 考 试 模 拟 卷 语 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50分,含卷面分5分,你必须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在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的<新华字典>: 3.你必须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一.基础知识和应用.(35分 ...

  • 利剑行动3(教师版)
  • "利剑行动"训练(三)(教师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皱纹/骤然 杀戮/山麓 琼楼玉宇/群龙无首 B.挟持/偕同 竹笋/损失 柳暗花明/扭转乾坤 C.肋骨/擂台 嗟叹/街道 追根溯源/素昧平生 D.游泳/踊跃 祝贺/豁达 倾家荡产/轻装简 ...

  • 孙叔敖纳言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q ...

  • [最苦与最乐](节选)......阅读附答案
  • <最苦与最乐>(节选)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 ...

  • 2013中考卷阅读题分类训练议论文附答案解析01
  • 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qu ...

  • 阅读秦文君的[一个走运的人](附答案)
  • 阅读秦文君的<一个走运的人>一文,完成18-21 题.(20 分)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 ...

  • 九年级思品学案第十课修改稿
  • 第四单元 从这里出发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感悟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德是立身之本,美德需要勇气:铸就生命信条:走自己的路:听听别人的意见 2.难点:幸福是一种能力:铸就生命信条:在进行人身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法指导:1.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分析,发现幸福 2.调查访问法, 3.讨论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