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培养

学前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培养

马玲亚

学前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下一代,使其健康成长的重任,她们的教育对象是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学龄前儿童。这一职业的性质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学前教师的劳动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对于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学前教师不仅是他们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其情感、性格、灵魂的塑造者。因此,它对学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心理品质方面,要求学前教师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较完美的个性品质,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提高学前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根据学前教育的职业特点和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我们认为学前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求知欲。

学前教师的兴趣集中体现在她对儿童的认知及教育的兴趣和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这是学前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学前教师对儿童应有一种特殊的兴趣,那就是她喜欢亲近儿童,喜欢与孩子交往,这种兴趣会使教师接近、了解孩子,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去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而促使他们积极地钻研专业知识,充满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孩子的关爱和兴趣又会赢得孩子情感上的回报,他们信赖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最终要落实在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广泛的求知兴趣,作为学前儿童的启蒙者,他们自身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广泛的兴趣和才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不行的,幼儿园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教给他们初步的自然、社会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求知欲。学前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事物非常感兴趣上。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世界,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儿童读物的普及,他们的知识范围已大大超过其年龄界限,他们喜欢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也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望能得到成人的解答。教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成为他们经常提问的对象。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地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教给他们正确的知识,在满足其求知欲的同时进一步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假如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不仅起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有损于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学前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广泛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多关心

孩子们关心的话题,从书刊、影视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日积月累,必有所成。同时,学前教师还应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学前儿童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听故事、做游戏,学前教师必须多才多艺,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而愉快,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良好的情感品质。

学前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年龄越小,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因此,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是职业的要求之一,也是完成教育任务必须的条件。

对儿童和教育工作的热爱是学前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内容。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确实,学前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教师付出爱心的事业。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照料和教育,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当他们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的身边,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这在他们情感上是一大转折,他们希望幼儿园象他们自己的家一样,渴望老师象妈妈那样给他们爱抚,甚至把教师的爱看得比父母还要重要,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会令他们心满意足,兴奋愉快,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关心、爱护儿童,才能得到孩子对他们的信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教师对孩子的爱应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建立在理智基础上的教育爱,在他们眼里孩子似含苞待放的花朵,是人类社会的希望,他们喜欢孩子的纯真、活泼、可爱,也包容他们的无知和调皮;他们对孩子能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对孩子能够尊重其人格,保护其自尊心,并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她们会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化为教育的动力,不断地去启迪孩子的智慧,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并且能从孩子成长中获得最大的快乐,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价值。

教师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并且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富有感情的生动讲述,可以激发孩子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某一事情是与非的看法和爱与憎的态度,对儿童道德感形成有重大影响。另外,教师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也必然会影响着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和评价。

因此,一个优秀的学前教师,需要建立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健康的情感,也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恰当地运用表情、姿态、语言等因素传情达意,有效地去感染儿童,这是教育的艺术。同时要善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教育过程中滥用不恰当的喜、 笑、怒、骂,以保证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三、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前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创造性的特点,使其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面临许多压力,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首先,学前教师要有完成教育任务的明确目的性,以及力求达到这一目标的坚定的意向,这是他们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动力,这种意志品质是与

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联系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保教工作者在“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指导下艰苦创业,呕心沥血,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接班人;在如今和平年代,有些优秀教师在人手紧缺,办学条件差等情况下仍能够坚守岗位,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这正是体现了学前教师优秀的意志品质。

其次,学前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一贯的坚持性,是有效地影响儿童的重要意志品质。学前儿童年幼无知、自控力差,常会表现出各种问题,如任性、不遵守规则、不听从规劝、同伴之间不友爱、违背老师提出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冷静,以平静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又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使孩子知道教师对他的要求是坚持一贯的,教师是不会放弃原则的。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例如,用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和体罚,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激化了矛盾,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有损于教师自己的形象。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良好平稳的情绪状态,不能因心情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师的喜怒无常对儿童是极为有害的,会影响到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容易使一些孩子去捕捉教师情绪的“晴雨表”,形成两面派行为方式。因此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教师在孩子们面前应是积极愉快、宁静安详的,这样儿童也将从中汲取教育的力量。

四、学前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学前教师要完成教育任务,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1、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良好的观察力是学前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了解幼儿、有针对性地对儿童实施教育所必需的一种心理品质。每个儿童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做有心人,时时关心儿童,运用观察力去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及个性特点,不仅要观察儿童的外部活动和表现,而且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捕捉其内心世界的信息变化,那么,才可能把工作做在前头,并做到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问题、寻找新答案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学前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因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学前教育本身又面临着从课程到教育模式、一日活动等各项改革,学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加强自身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大胆创新,勇于改革,以推动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

3、生动、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口语是教师与儿童交往、传递信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学前儿童学习口语提供了模仿的范例,因此,学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学前教师的口头语言首先应是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规范,其次要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做到表达简洁、浅近易懂,此外学前教师的口语还应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色彩,能有效启发孩子的兴趣,激起其情感的共鸣,达到引人入胜的最佳效果。

4、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学前教师要有组织儿童一日生活各项活动的能力,她们的组织才能对于班集体的形成、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前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为能否合理地制订教育工作计划,科学地安排儿童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包括游戏、上课、劳动、散步、饮食、睡眠、盥洗等),充分调动儿童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最佳地促进儿童发展。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教师缺乏组织能力,甚至使教育活动无法开展,使班集体涣散、对儿童个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此外,学前教师还应具备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评价能力,艺术表达能力,与家长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学习和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而逐步提高的。

五、活泼开朗的性格。

学前教育这一职业要求教师要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它表现在为人处事上能够积极活跃、情绪乐观;兴趣多样,敢于尝试 各种事物,愿意与人交往。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始终能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这不仅因为学前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无真烂漫,而且学前期又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个人的性格特征、与孩子交往方式、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对儿童性格形成都令人产生重要影响。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绪体验,会使儿童变得活泼开朗,相反,单调的生活,刻板的教育、冷漠的环境则使儿童个性枯萎。所以,学前教师要应成为儿童快乐的天使,这不仅要求一定的学识、能力,还要求有完善的人格特征。充满活力的形象,快乐的个性,大方的仪容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由此可见,学前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学前教师则是花朵的园丁,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首先应让园丁的心田洒满温馨的阳光,染上春天的色彩。

学前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培养

马玲亚

学前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下一代,使其健康成长的重任,她们的教育对象是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学龄前儿童。这一职业的性质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学前教师的劳动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对于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学前教师不仅是他们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其情感、性格、灵魂的塑造者。因此,它对学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心理品质方面,要求学前教师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较完美的个性品质,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提高学前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根据学前教育的职业特点和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我们认为学前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求知欲。

学前教师的兴趣集中体现在她对儿童的认知及教育的兴趣和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这是学前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学前教师对儿童应有一种特殊的兴趣,那就是她喜欢亲近儿童,喜欢与孩子交往,这种兴趣会使教师接近、了解孩子,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去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而促使他们积极地钻研专业知识,充满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孩子的关爱和兴趣又会赢得孩子情感上的回报,他们信赖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最终要落实在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广泛的求知兴趣,作为学前儿童的启蒙者,他们自身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广泛的兴趣和才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不行的,幼儿园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教给他们初步的自然、社会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求知欲。学前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事物非常感兴趣上。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世界,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儿童读物的普及,他们的知识范围已大大超过其年龄界限,他们喜欢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也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望能得到成人的解答。教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成为他们经常提问的对象。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地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教给他们正确的知识,在满足其求知欲的同时进一步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假如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不仅起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有损于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学前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广泛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多关心

孩子们关心的话题,从书刊、影视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日积月累,必有所成。同时,学前教师还应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学前儿童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听故事、做游戏,学前教师必须多才多艺,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而愉快,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良好的情感品质。

学前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年龄越小,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因此,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是职业的要求之一,也是完成教育任务必须的条件。

对儿童和教育工作的热爱是学前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内容。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确实,学前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教师付出爱心的事业。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照料和教育,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当他们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的身边,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这在他们情感上是一大转折,他们希望幼儿园象他们自己的家一样,渴望老师象妈妈那样给他们爱抚,甚至把教师的爱看得比父母还要重要,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会令他们心满意足,兴奋愉快,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关心、爱护儿童,才能得到孩子对他们的信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教师对孩子的爱应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建立在理智基础上的教育爱,在他们眼里孩子似含苞待放的花朵,是人类社会的希望,他们喜欢孩子的纯真、活泼、可爱,也包容他们的无知和调皮;他们对孩子能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对孩子能够尊重其人格,保护其自尊心,并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她们会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化为教育的动力,不断地去启迪孩子的智慧,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并且能从孩子成长中获得最大的快乐,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价值。

教师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并且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富有感情的生动讲述,可以激发孩子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某一事情是与非的看法和爱与憎的态度,对儿童道德感形成有重大影响。另外,教师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也必然会影响着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和评价。

因此,一个优秀的学前教师,需要建立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健康的情感,也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恰当地运用表情、姿态、语言等因素传情达意,有效地去感染儿童,这是教育的艺术。同时要善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教育过程中滥用不恰当的喜、 笑、怒、骂,以保证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三、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前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创造性的特点,使其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面临许多压力,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首先,学前教师要有完成教育任务的明确目的性,以及力求达到这一目标的坚定的意向,这是他们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动力,这种意志品质是与

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联系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保教工作者在“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指导下艰苦创业,呕心沥血,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接班人;在如今和平年代,有些优秀教师在人手紧缺,办学条件差等情况下仍能够坚守岗位,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这正是体现了学前教师优秀的意志品质。

其次,学前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一贯的坚持性,是有效地影响儿童的重要意志品质。学前儿童年幼无知、自控力差,常会表现出各种问题,如任性、不遵守规则、不听从规劝、同伴之间不友爱、违背老师提出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冷静,以平静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又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使孩子知道教师对他的要求是坚持一贯的,教师是不会放弃原则的。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例如,用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和体罚,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激化了矛盾,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有损于教师自己的形象。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良好平稳的情绪状态,不能因心情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师的喜怒无常对儿童是极为有害的,会影响到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容易使一些孩子去捕捉教师情绪的“晴雨表”,形成两面派行为方式。因此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教师在孩子们面前应是积极愉快、宁静安详的,这样儿童也将从中汲取教育的力量。

四、学前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学前教师要完成教育任务,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1、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良好的观察力是学前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了解幼儿、有针对性地对儿童实施教育所必需的一种心理品质。每个儿童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做有心人,时时关心儿童,运用观察力去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及个性特点,不仅要观察儿童的外部活动和表现,而且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捕捉其内心世界的信息变化,那么,才可能把工作做在前头,并做到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问题、寻找新答案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学前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因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学前教育本身又面临着从课程到教育模式、一日活动等各项改革,学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加强自身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大胆创新,勇于改革,以推动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

3、生动、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口语是教师与儿童交往、传递信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学前儿童学习口语提供了模仿的范例,因此,学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学前教师的口头语言首先应是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规范,其次要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做到表达简洁、浅近易懂,此外学前教师的口语还应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色彩,能有效启发孩子的兴趣,激起其情感的共鸣,达到引人入胜的最佳效果。

4、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学前教师要有组织儿童一日生活各项活动的能力,她们的组织才能对于班集体的形成、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前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为能否合理地制订教育工作计划,科学地安排儿童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包括游戏、上课、劳动、散步、饮食、睡眠、盥洗等),充分调动儿童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最佳地促进儿童发展。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教师缺乏组织能力,甚至使教育活动无法开展,使班集体涣散、对儿童个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此外,学前教师还应具备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评价能力,艺术表达能力,与家长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学习和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而逐步提高的。

五、活泼开朗的性格。

学前教育这一职业要求教师要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它表现在为人处事上能够积极活跃、情绪乐观;兴趣多样,敢于尝试 各种事物,愿意与人交往。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始终能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这不仅因为学前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无真烂漫,而且学前期又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个人的性格特征、与孩子交往方式、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对儿童性格形成都令人产生重要影响。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绪体验,会使儿童变得活泼开朗,相反,单调的生活,刻板的教育、冷漠的环境则使儿童个性枯萎。所以,学前教师要应成为儿童快乐的天使,这不仅要求一定的学识、能力,还要求有完善的人格特征。充满活力的形象,快乐的个性,大方的仪容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由此可见,学前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学前教师则是花朵的园丁,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首先应让园丁的心田洒满温馨的阳光,染上春天的色彩。


相关内容

  •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 <学前教育原理> 绪论 1.学前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 狭义: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学前教育是儿童(0-6,7岁)入学前的教育 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0~3岁)和(幼儿3岁 ...

  • 学前教育学笔记
  •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概述 一.涵义 (一)学前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入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是促进入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学前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 ...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作 者: 王肖储 所 在 系 部: 学前教育 所 在 班 级: 高幼10(3) 指 导 老 师: 提 交 时 间: 2015-06-04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 制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高幼10(3)王肖储 内容摘要:心 ...

  • "男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的文献整理
  • 题目:"男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的文献整理 一.历史背景 (一)时代动因 1.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逐步加强,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并以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出勃勃生机!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 ...

  •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考试大纲--[学前教育]
  •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考试大纲――<学前教育> [辽宁专升本考试网] www.51zsb.net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考试大 纲――<学前教育>[指定参考教材]1.<学前心理学>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婴儿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 ...

  •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考点梳理28043
  •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 第一节 教育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 (1)教育的界定 1)教育的定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 ...

  • 社会领域课件稿1
  • 让孩子快乐.自信的成长 -------------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一部分: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 幼儿社会性教育是由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性及道德品质六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以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 ...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能适应并能及时调整.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心理 ...

  • 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 摘 要:当个性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当能力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当个性逐渐引领时代发展,个性的教育必然被重视.一个幼儿的性格在7岁就大致形成了,所以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等.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害羞.脾气暴躁.缺乏自信和不合群的个性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