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二单元

班级 : 姓名 :

一、填空: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 )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大)。

2、空气主要由( 氧气)、( 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等气体混合而成。

3、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中国古代人利用 (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6、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由快到慢)。

7、(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8、热在金属中是以(传导)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9、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固)体。

1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11、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得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 快),散热(快)。

12、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 (凝结)。

1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二、判断:

1、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 √ )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

3、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

4、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5、用醋和小苏打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

6、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 × )

7、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

8、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 )

9、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 )

10、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 )

11、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

12、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

三、选择。

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

水管胀破了)。

2、深色物体升温 (快);浅色物体降温(慢)。

3、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

4、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热水)。

5、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3)。

四、简答题:

1、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至少五种)

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

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等。

2、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至少三个例子)。

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

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3、大自然中水的化身有哪些?(2分)

答: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化身。

4、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

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5、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

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3分)

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7、自然界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3分)

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

了风。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三单元

一、填空:

1、敲击音钹,就会感到音钹在(振动) ,随后 (声音) 停止,(振动)也消失了,由此可见声音是有物体(振

动)引起的。

2、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 中都能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听话,音量会(变大)。

4、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音)。例如汽车喇叭声、(轮船的汽笛声)、纺织机器的

轰鸣声等。它和(废水) 、(废气)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5、人与人之间的嗓音不一样,因为不同人声音(强弱)不同,(高低)也不同。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

声音的高低叫 (音调)。

6、声音在 (真空)中不能传播。

7、校园里的美妙声音有 (琴声) 、(读书声)、(鸟叫声)等。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二、判断:

1、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 )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 )

4、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 )

三、选择。

1、说话声音大小是(音量 )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音调B )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

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高 )。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土地 、坛子 )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3、下列材料中,声音在(桌子 )中传播速度快。

四、简答题:

1、敲小鼓时,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答:小球会振动。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振动。

2、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答:① 用手捂住耳朵。② 戴上耳塞;③ 离开噪声区。

3、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6分)

① 耳廓 ② 外耳道 ③ 鼓膜 ④ 听小骨 ⑤ 耳蜗 ⑥ 听神经

4、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答案不唯一)(6分)

答:(1)揉、搓保鲜袋;(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

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

5、写出制作“土电话”的方法,并分析它是怎样传声的?

答:制作材料: 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

制作过程:① 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② 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

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做成了。

传声原因: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的底部就会振动起来,振动被细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的底部,这个

纸杯底部的空气也振动起来,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

6、通过玩弹橡皮筋活动,我对“弦”的音调高低的认识。

(1)弹拉紧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高。

(2)弹变短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低。

(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我发现:弹粗橡皮筋时音调低,弹细橡皮筋时音调高。

7、生活中,人们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噪音?(至少举出三例)

答:例如① 减少噪音源;② 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③ 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8、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答:例如① 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② 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使振动不能发生;③ 在里面装上有

孔的柔软材料使振动不能发生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四、五单元

一、填空:

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 和(水)。

2、(碘酒 )是淀粉检测器。含淀粉的食物遇到它会 (变蓝)。

3、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 (天然食品)两大类,(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变加

工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4、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其中消化道是用(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5、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有(弓形)、(箕形) 、 (斗形)三种指纹。

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 (多样化)。

7、吃馒头时,感觉有甜味,这是馒头中 (淀粉)被初步消化变成糖的缘故。

8、(排序)和(分类)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 (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

一起。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

二、判断:

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 )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 )

3、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 × )

4、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 ( √ )

5、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物。 ( × )

6、只有吃得多,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 × )

7、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的吃。 ( × )

8、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 ( √ )

三、选择:

1、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是(芹菜、香蕉)

2、 (唾液) 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3、遇淀粉变蓝的食物有(苹果、蛋黄)

4、下列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强的是(金属把手) ,最弱的是 (棉质毛巾),居中的是 (瓷砖) 。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5、根据所学知识,填写食物金字塔。

① 油盐糖(每天不超过25克) ② 豆、奶类(每天150克)

④ 蔬菜类、水果类(水果每天100—200克)(蔬菜每天400—500克)

⑤ 粮食类(每天300—500克)

我的优点:营养种类齐全,数量足。

我的不足:营养比例不平衡,如油盐糖较多,蔬菜较少。

我的改进方法:注意营养的科学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

对照食物金字塔,科学分析自己的饮食情况。

我掌握的科学方法

6、填写人体的消化器官名称,并写出食物的“旅行”路线。

( 胃 )( 食道 )( 小肠 )( 肛门 )( 大肠 )( 口腔 )

(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把下列食品按序号分成四大类:

(1)牛奶 (2)土豆 (3)黄瓜 (4)豆腐 (5)玉米 (6)鱼

(7)米饭 (8)海带 (9)鸡肉 (10)花生油(11)白菜(12)鸡蛋

粮食类:(5) (7) 鱼肉蛋奶豆类:(1) (4) (6) (9) (12)

脂肪类:(10) 蔬菜、水果类:(2) (3) (8) (11)

四、简答题:

1、你认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至少举出3例)

答:① 细嚼慢咽。②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③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④ 荤素搭配。⑤ 讲究口腔卫生。 ⑥ 保持良好心情。

2、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

答:(1)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腊食品。(4)多吃绿色食品。

3、倒立吃东西时,食物会不会进到胃里?为什么?

答:能,因为胃肠的逐段蠕动,推进食物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题

一、填空。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5、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凝结)。

6、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 (生产日期)和 (保质期)。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8、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9、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食(腌腊食品)等。

10、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11、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

1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二、判断:1、如果空气中除正常成分外,还增加很多有害物质,我们就说空气就被污染了。

( √ )

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 )

3、云就是水蒸气。 (× )

4、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

5、合理搭配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 )

6、抽油烟机应该安在炉灶的上方。 ( √ )

7、水蒸气是白色的气体。 ( ×)

三、选择:

1、空气的性质(占据空间、有流动性、能被压缩)。

2、(黑 ) 颜色的物体吸热性能强。

3、(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4、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是(鱼 )

5、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的流动、温度)有关。

6、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7、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固体,叫做 (干冰)。

四、连线: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答: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振动幅度越大 声音就越弱

振动幅度越小 声音就越强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答: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振动的频率越快 声音就越低

振动的频率越慢 声音就越高

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 越长 音高越高(答: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越短 音高越低

五、简答:

1、每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3分)

答:锅盖上的小水珠是锅内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

2、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5分)

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

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3、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可以打得太足?(3分)

答:夏天气温高,如果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太足,轮胎内的空气会因受热膨胀而使轮胎破裂。

4、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3分)

答: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气垫船、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喷雾器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二单元

班级 : 姓名 :

一、填空: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 )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大)。

2、空气主要由( 氧气)、( 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等气体混合而成。

3、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中国古代人利用 (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6、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由快到慢)。

7、(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8、热在金属中是以(传导)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9、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固)体。

1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11、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得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 快),散热(快)。

12、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 (凝结)。

1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二、判断:

1、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 √ )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

3、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

4、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5、用醋和小苏打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

6、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 × )

7、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

8、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 )

9、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 )

10、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 )

11、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

12、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

三、选择。

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

水管胀破了)。

2、深色物体升温 (快);浅色物体降温(慢)。

3、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

4、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热水)。

5、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3)。

四、简答题:

1、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至少五种)

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

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等。

2、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至少三个例子)。

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

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3、大自然中水的化身有哪些?(2分)

答: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化身。

4、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

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5、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

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3分)

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7、自然界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3分)

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

了风。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三单元

一、填空:

1、敲击音钹,就会感到音钹在(振动) ,随后 (声音) 停止,(振动)也消失了,由此可见声音是有物体(振

动)引起的。

2、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 中都能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听话,音量会(变大)。

4、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音)。例如汽车喇叭声、(轮船的汽笛声)、纺织机器的

轰鸣声等。它和(废水) 、(废气)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5、人与人之间的嗓音不一样,因为不同人声音(强弱)不同,(高低)也不同。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

声音的高低叫 (音调)。

6、声音在 (真空)中不能传播。

7、校园里的美妙声音有 (琴声) 、(读书声)、(鸟叫声)等。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二、判断:

1、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 )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 )

4、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 )

三、选择。

1、说话声音大小是(音量 )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音调B )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

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高 )。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土地 、坛子 )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3、下列材料中,声音在(桌子 )中传播速度快。

四、简答题:

1、敲小鼓时,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答:小球会振动。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振动。

2、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答:① 用手捂住耳朵。② 戴上耳塞;③ 离开噪声区。

3、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6分)

① 耳廓 ② 外耳道 ③ 鼓膜 ④ 听小骨 ⑤ 耳蜗 ⑥ 听神经

4、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答案不唯一)(6分)

答:(1)揉、搓保鲜袋;(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

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

5、写出制作“土电话”的方法,并分析它是怎样传声的?

答:制作材料: 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

制作过程:① 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② 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

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做成了。

传声原因: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的底部就会振动起来,振动被细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的底部,这个

纸杯底部的空气也振动起来,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

6、通过玩弹橡皮筋活动,我对“弦”的音调高低的认识。

(1)弹拉紧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高。

(2)弹变短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低。

(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我发现:弹粗橡皮筋时音调低,弹细橡皮筋时音调高。

7、生活中,人们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噪音?(至少举出三例)

答:例如① 减少噪音源;② 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③ 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8、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答:例如① 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② 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使振动不能发生;③ 在里面装上有

孔的柔软材料使振动不能发生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四、五单元

一、填空:

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 和(水)。

2、(碘酒 )是淀粉检测器。含淀粉的食物遇到它会 (变蓝)。

3、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 (天然食品)两大类,(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变加

工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4、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其中消化道是用(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5、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有(弓形)、(箕形) 、 (斗形)三种指纹。

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 (多样化)。

7、吃馒头时,感觉有甜味,这是馒头中 (淀粉)被初步消化变成糖的缘故。

8、(排序)和(分类)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 (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

一起。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

二、判断:

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 )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 )

3、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 × )

4、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 ( √ )

5、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物。 ( × )

6、只有吃得多,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 × )

7、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的吃。 ( × )

8、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 ( √ )

三、选择:

1、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是(芹菜、香蕉)

2、 (唾液) 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3、遇淀粉变蓝的食物有(苹果、蛋黄)

4、下列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强的是(金属把手) ,最弱的是 (棉质毛巾),居中的是 (瓷砖) 。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5、根据所学知识,填写食物金字塔。

① 油盐糖(每天不超过25克) ② 豆、奶类(每天150克)

④ 蔬菜类、水果类(水果每天100—200克)(蔬菜每天400—500克)

⑤ 粮食类(每天300—500克)

我的优点:营养种类齐全,数量足。

我的不足:营养比例不平衡,如油盐糖较多,蔬菜较少。

我的改进方法:注意营养的科学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

对照食物金字塔,科学分析自己的饮食情况。

我掌握的科学方法

6、填写人体的消化器官名称,并写出食物的“旅行”路线。

( 胃 )( 食道 )( 小肠 )( 肛门 )( 大肠 )( 口腔 )

(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把下列食品按序号分成四大类:

(1)牛奶 (2)土豆 (3)黄瓜 (4)豆腐 (5)玉米 (6)鱼

(7)米饭 (8)海带 (9)鸡肉 (10)花生油(11)白菜(12)鸡蛋

粮食类:(5) (7) 鱼肉蛋奶豆类:(1) (4) (6) (9) (12)

脂肪类:(10) 蔬菜、水果类:(2) (3) (8) (11)

四、简答题:

1、你认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至少举出3例)

答:① 细嚼慢咽。②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③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④ 荤素搭配。⑤ 讲究口腔卫生。 ⑥ 保持良好心情。

2、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

答:(1)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腊食品。(4)多吃绿色食品。

3、倒立吃东西时,食物会不会进到胃里?为什么?

答:能,因为胃肠的逐段蠕动,推进食物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题

一、填空。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5、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凝结)。

6、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 (生产日期)和 (保质期)。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8、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9、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食(腌腊食品)等。

10、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11、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

1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二、判断:1、如果空气中除正常成分外,还增加很多有害物质,我们就说空气就被污染了。

( √ )

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 )

3、云就是水蒸气。 (× )

4、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

5、合理搭配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 )

6、抽油烟机应该安在炉灶的上方。 ( √ )

7、水蒸气是白色的气体。 ( ×)

三、选择:

1、空气的性质(占据空间、有流动性、能被压缩)。

2、(黑 ) 颜色的物体吸热性能强。

3、(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4、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是(鱼 )

5、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的流动、温度)有关。

6、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7、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固体,叫做 (干冰)。

四、连线: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答: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振动幅度越大 声音就越弱

振动幅度越小 声音就越强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答: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振动的频率越快 声音就越低

振动的频率越慢 声音就越高

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 越长 音高越高(答: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越短 音高越低

五、简答:

1、每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3分)

答:锅盖上的小水珠是锅内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

2、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5分)

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

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3、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可以打得太足?(3分)

答:夏天气温高,如果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太足,轮胎内的空气会因受热膨胀而使轮胎破裂。

4、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3分)

答: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气垫船、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喷雾器等。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答案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1. 日晷 时间 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 地球自转 3.托勒密 哥白尼 4. 生活习性 5. 花钟 林奈 6.低→高→低 长→短→长 二.火眼金睛(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基本句型练习题
  • 2014-04-14  | 英语 练习 小学 PEP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句型总汇 第一单元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什么?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mate. 这是张朋,我们的新同学. We have a new classro ...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 附答案 附图片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 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多项选择题.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 )组成的. ...

  •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一.知识展示台 1.细菌.霉.病毒,要用 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2.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 . 3.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人们把这种物质称之为 . 4.物体在 和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 ...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试题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1)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多项选择题.(18分)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 )组成的. A.树冠 B.树干 C.树叶 D.树根 2.树的器官一般包括( ).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 A.植 ...

  • 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试卷(含答案)WORD
  •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5555 1. 12121212=( )×( ) =( ) . 35 2. 5 小时=( ) 分 8 千克=( ) 克 4 5( ) 平方分米 3. 在○里填上">""<"或"=&q ...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上册(上学期) 免费68份_教学资料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检测题(上学期)(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上学期语文)(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练习一(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题(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知识汇总(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上学期pep)(01-05) ...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在学习中成长 单元过关测试
  • 第三单元 在学习中成长 单元过关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活动的是( ) ①幼儿模仿父母的动作,练习走路②张师傅参加电脑培训 ③小明记英语单词 ④李伟练习用筷子吃饭⑤小青读课外读物 A. 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2.有的同学常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