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8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我们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就是民族大融合,课文紧扣此问题展开:首先,简要地说明了自十六国以来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为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次,比较全面地讲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采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调孝文帝改革对推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积极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全课的重点子目。孝文帝改革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等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注意讲清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应该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迁都洛阳和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有机地联系起来,看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是一个难点问题。通常我们容易把民族融合与汉化简单地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这在阶级社会的历史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到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以后很长的时期内才有实现的可能。目前学术界在论述古代的民族关系时,往往使用民族融合一词,一般指的是自然同化这一现象而言,本教材也是如此处理的。 做出北朝更替的简单图示: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学法指导:

1.通过对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在此列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供参考:黄河流域的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略的表述。

2.做好本课的“活动与探究”,思考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原因,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对于教科书的逻辑结构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图式: 各民族人民的长期接触

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魏政府的改革

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3.除了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提出或思考对孝文帝改革历史意义的认识和评价,进而认识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以下组合选项中,属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马陵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4.北朝末年时完成了黄河流域统一的是( )

A.东魏 B.西魏 C.北齐 D.北周

5.3~6世纪,黄河流域先后四次出现统一局面,其共同点是( )

A.都结束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 B.都是由少数民族政权完成的

C.都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 D.都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②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③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三、问答题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我们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就是民族大融合,课文紧扣此问题展开:首先,简要地说明了自十六国以来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为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次,比较全面地讲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采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调孝文帝改革对推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积极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全课的重点子目。孝文帝改革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等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注意讲清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应该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迁都洛阳和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有机地联系起来,看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是一个难点问题。通常我们容易把民族融合与汉化简单地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这在阶级社会的历史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到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以后很长的时期内才有实现的可能。目前学术界在论述古代的民族关系时,往往使用民族融合一词,一般指的是自然同化这一现象而言,本教材也是如此处理的。 做出北朝更替的简单图示: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学法指导:

1.通过对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在此列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供参考:黄河流域的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略的表述。

2.做好本课的“活动与探究”,思考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原因,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对于教科书的逻辑结构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图式: 各民族人民的长期接触

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魏政府的改革

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3.除了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提出或思考对孝文帝改革历史意义的认识和评价,进而认识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以下组合选项中,属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马陵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4.北朝末年时完成了黄河流域统一的是( )

A.东魏 B.西魏 C.北齐 D.北周

5.3~6世纪,黄河流域先后四次出现统一局面,其共同点是( )

A.都结束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 B.都是由少数民族政权完成的

C.都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 D.都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②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③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三、问答题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相关内容

  •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
  •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1 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 . "水稻"和"干栏式"房屋.此文化 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 北京 ...

  •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总的设计思想是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理论支撑.教学过程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一) ...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的)
  •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 ...

  •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
  •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 川教版历史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 ...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 ...

  • 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计划
  • 宋桂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音乐已打下了扎实基础,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 ...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算盘]精品教案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算盘>精品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2.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4单元
  • <七年级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 (第四单元) (一)表解知识点 1.三国鼎立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5.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二)剖析重难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试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 官渡之战是 ...

  •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丰收节日]教案
  • 洮北区小学联盟体共享教案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学校: 课题 金祥小学 <丰收的节日> 主备人: 王小东 课型 唱歌课 审核人: 蒋 麟 课时 1 教材 分析 <丰收的节日>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 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