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03 中国古代朝代和二十四节气

中国历史朝代歌 第一种

[香港版]第一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二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四种

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附: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 秦两汉(西汉、东汉) 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

) 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名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实质是地球公转运动的一种反映。由于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圈,而地球上的人通常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看到的是太阳在恒星组成的星空背景上向后运动,每年转一圈),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每一年各个节气的时间都能精准在3天之内。

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与自然相脱节。什么时间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事情,都与春夏秋冬联系在一起。顺应自然,人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节气,是最大的自然。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解释:阳历的月初是节,月末是气,如立春是节、雨水是气。“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说的是上半年的节和气的日期分别是六号和二十一号,下半年的节和气的日期分别是八号和二十三号,结合上一句“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如2012年阳历2月份有一对节气:立春为2月4号(与6差两天),雨水为2月19号(与21差两天)

立春:2月4日-5日

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

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 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

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

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

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

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

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

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 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

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

“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 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

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 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

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 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 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冬季的开始。

小雪:11月22日前后

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 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

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 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 “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中国历史朝代歌 第一种

[香港版]第一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二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四种

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附: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 秦两汉(西汉、东汉) 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

) 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名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实质是地球公转运动的一种反映。由于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圈,而地球上的人通常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看到的是太阳在恒星组成的星空背景上向后运动,每年转一圈),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每一年各个节气的时间都能精准在3天之内。

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与自然相脱节。什么时间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事情,都与春夏秋冬联系在一起。顺应自然,人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节气,是最大的自然。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解释:阳历的月初是节,月末是气,如立春是节、雨水是气。“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说的是上半年的节和气的日期分别是六号和二十一号,下半年的节和气的日期分别是八号和二十三号,结合上一句“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如2012年阳历2月份有一对节气:立春为2月4号(与6差两天),雨水为2月19号(与21差两天)

立春:2月4日-5日

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

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 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

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

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

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

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

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

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 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

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

“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 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

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 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

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 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 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冬季的开始。

小雪:11月22日前后

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 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

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 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 “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化常识
  • (三)中国文化常识 1.古代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

  • 2011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考前必做常识(附答案解析)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 1.一次性筷子的发明者: 日本人 2.死海位于哪个国家? 约旦 3.在自流盆地及其边缘地区,可打孔开控形成自流井的区域是: 承压区 4.被称作"草原钢城"的是: 包头 5.儒林外史是哪个朝代的人写的? 清朝 6.玛瑙上的一圈圈花纹形成于:不同时期 7.影响新疆绿洲农业的主要因素是 ...

  • 2014青海省公务员常识(绝对全)考资料
  • 1.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是:腓力二世 2.最早的纸币源于哪个国家?中国 3.下列四城市中,太阳能最丰富的是:西宁 4.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哪里?美国科罗拉多州 5.我国西部新的石油基地将建设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中部 6.中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干旱 7.我国大陆基本轮廓形成时期,陆地上出现了大量的:裸子 ...

  • 天文地理常识1
  • ●天文历法知识大全 ●中国最美丽的十大奇洞 ●月球是人造天体?(图) ●你见过未?三个国家共用一个界碑(图文) ●二十四节气表 ●被日本吞并的中国附属国"琉球王国"(图) ●原来太空世界有这么危险!(图文) ●世界上叫做"中国"的地名不止一个(图) ●太阳系中 ...

  •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qu ...

  • 常识大全6
  • 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6 光速约为: 30万公里每秒 下列国家中,核能发电量占本国总发电量比重最大的是: 法国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是: 安赫尔瀑布 大气层厚度约为? 3000公里 还珠格格>中的皇帝是: 乾隆 下列哪个<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是完全虚构的? 洪七公 蒙古语中的" ...

  • 常识大全4
  • 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4 光速约为: 30万公里每秒 太阳在那一天离地球最远? 夏至 公元8世纪,大马士革是哪里的首都? 阿拉伯王国 下列国家中,核能发电量占本国总发电量比重最大的是: 法国 巴西的首都是哪座城市? 巴西利亚 银河系大约有多少颗恒星? 1000多亿 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公孙龙 ...

  •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
  •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 一.古代部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

  •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 文化常识题集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