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机理★

第30卷第10期2010年10月经济地理ECONOMICGEOGRAPHYVol.30,No.10Oct.,

2010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10-1657-07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

的演进特征及机理

2

鹤1,,刘

毅1,许2

旭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100049)

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GIS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定量评价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摘要:采用产业经济学、

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刻画黄河中上游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利用产业相似系数等产业结构指标计算分析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动态演进特征,并结合区位商和产业比重探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机制。最后,归纳出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源禀赋优势、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政策引导,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第二产业结构,保证的对策。第一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第三产业”关键词: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偏离—份额分析法F062.9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优劣。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内容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提高[1]。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的演进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众多学者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及其演进进行过大量研究,试图揭示其一般性规律[2]。在对产业结构演进机理的分析方面,近

贸易[5]、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资[3-4]、

制度[6-7]、技术创新[8-10]和区域要素禀赋[6-7]等驱动因素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是指黄河中上游“几”字湾沿线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区域,涵盖山

陕西、宁夏、内蒙古4省(自治区)的19个地市。西、

2000年以来,区域经济进入强势扩张轨道,2007年区域GDP达到8853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3.5%,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3.4倍和1.3个百分

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点。该区域土地、

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已探明煤

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56%。炭储量5713.48亿t,

同时,该区域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衡、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何协调好经济强势发展与资源环境刚性约束

收稿时间:2010-06-28;修回时间:2010-09-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635026)资助。

之间的关系,成为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的关键问题。

因此,科学地总结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及其机理,对指导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ig.1

图1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范围

GeographicalscopeoftheupperandmiddleYellow

Riverenergyandchemicalareas

1658经济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

1.1.1专业化指数。专业化指数[11]将城市某产业的地位与竞争力结合起来,来衡量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是指某城市产值或就业人口最大的产业部门相对于区域或全国的区位商水平,即

RZIi=Max(sijs)j

(1)

j

式中:产业j为城市i的最大产业部门,sij为产业j

在城市i中的份额,sj为产业j在区域或全国的份额。

1.1.2多样化指数。多样化指数可以用来测度产业内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通常使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的倒数来表征[11]。该指数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小,产业结构多样化水平越高,即:

DIi=1

Σn

s

ij

2

(2)

i=1

式中:

sij为产业j在城市i中的份额。1.1.3产业结构相似指数。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指数[12],以某一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计算相似系数,将两地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比较区域的产业结构。即:

n

Sij=Σ(Xik*Xjki=1式中:k表示产业部门,姨

ik

2*

kΣX

=1

ΣX

jk

2)(3)

k=1

Xik和Xjk分别表示区域i和区域j各产业所占比重。该指数介于1到n之间,数

值越小,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越高。1.2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Method,缩写为SSM)是一种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数学方法。该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儿·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的,后由邓恩和胡佛在应用中做了进一步的发展[13]。其基本原理是:在选定时间范围内,把区域经济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的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全国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三部分。

Cir=Nir+Pir+Dir(4)式中:Cir、Nir、Pir、Dir分别表示r区域i产业从t0到t时期的经济增长总量,全国份额分量,结构偏移分量和竞争力偏移分量。

地理第30卷

Cir=Eir(t)-Eir(t0)=Eir(t0)

E(t)0

-1

姨+E(t)E(t)-E(t)姨+Eir

(t0

)Erir0

(t)-E(t)

i0

i0

姨(5)式中:Eir(t0)、Eir(t)分别为r区域i产业基期、研究期的增加值,Ei(t0)、Ei(t)分别为全国i产业基期、研究期的增加值,E(t0)、E(t)分别为全国基期和末期的GDP总量。式中第一项为全国份额分量Nir,代表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指r地区i产业从t0到t时期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发展所发生的变化量;第二项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r,代表产业结构效应,指r区域i产业部门比重与全国该部门比重差异引起的该部门增长相对全国标准产生的偏差,其值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区域经济总量的贡献越大,区域产业结构越好;第三项为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Dir,指r区域与全国i产业增长速度不同引起的偏差,反映了r区域i产业部门相对于全国的竞争优势或劣势,其值越大,表明竞争优势越大。

对上式两边求和,则得到r区域产业总的偏离份额方程:

n

n

Cr

=Er

(t)-Er

(t=ΣEir

(t0)E(t)n

i=1-1姨

+ΣEE(t)E(t)0)ir(t0)i-+

0i=1

i00姨

ΣEEr(ir

(t0

)i

r

+Pir+Dir

(6)

i=1

t)ir0

-E(t)

=N式中:Cir、Nir、Pir、Dir分别表示r区域从t0到t时期的

经济增长总量,全国份额分量,结构偏移分量和竞争力偏移分量。1.3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19个地市为基本分析单元,2000—2007年为主要分析时限。全国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1995—2007年社会经济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地市分行业制造业数据来自各地市统计年鉴(2001年,2008年),GIS底图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数据中心1∶400万全国分地市底图。

在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分析中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和竞争力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在制造业内部结构演变特征分析中,采用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和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各地市制造业内部结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在制造业结构演进机理分析中,采取区位商和产业比重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产业结构演进的内在机理。

第10期刘鹤,刘毅,许旭: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机理1659

2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特

征分析

2.1产业结构演进总体特征

2007年,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19个地市的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类型,第二产业的比重多在50%以上。1995年以来,区域各地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GDP份额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种基本趋势,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强势扩张态势非常明显,所占GDP比重不断增加。相对于第二产业的强势扩张,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增长不大,许多地市呈现出下降态势。总体来看,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以强化第二产业的突出地位为主导趋势(图2)。

但是,部分城市由于产业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表现出某种特殊性。其中,包头、鄂尔多斯和银川三市GDP份额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分流,呈现出向高级阶段演变的趋势;阿拉善左旗1995年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2007年转变为“二三一”类型,其结构演变具有明显的剧烈性特征;巴彦淖尔1995年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2007年转变为“二三一”类型,产业结构演变路径比较独特。

图2

1995—2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19地市

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特征

Fig.2Structureevolutionsofthreeindustries

instudyarea(1995—2007)

2.2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整体来看,除吴忠、渭南、铜川和咸阳外,研究区其它地市2000—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总偏离为正)。其中,鄂尔多斯、包头、榆林、延安、吕梁、临汾、银川、运城8个地市增长较为迅猛(产业结构总偏离大于100亿元)。从增长的绝对量来看,包头市增长了1046.83亿元,是增长量最多的一个,增长量最低的是阿拉善左旗,仅为60.89亿元;从增长率来看,最高的为榆林市,高达7.48%,其次为鄂尔多斯市,达到了6.67%,而最低的吴忠市,仅为1.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2%。

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方面,除银川和包头较高外,其它地市均较低,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较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方面,除吴忠、渭南、铜川和咸阳外,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其它地市均为正,表明该区域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其中,鄂尔多斯市的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达到了742.19亿元,产业竞争力很大,而排在最后的渭南市仅为-52.36,产业处于竞争劣势。综合来看,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都占优势的有包头、银川、临汾、吕梁和乌海5个地市,这5个城市均为区域老牌工业化城市,经过长时期的工业化进程后,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竞争力较强(表1、表2)。

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第一产业除榆林市略高于全国水平外,其它地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第一产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全国增长的带动,是全国发展效应作用的结果;第三产业除银川、鄂尔多斯和包头外,其它地市全国份额分量比重明显大于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整个国家的增长是带动区域三产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第二产业的情况恰好相反,在整个区域结构偏离份额为负的情况下,多数地市的总偏移分量比重明显大于全国份额分量,此外,除吴忠市外,区域内其它地市的竞争力偏离份额均为正,说明产业较强的竞争力是带动区域第二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从三次产业结构偏离的比例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远高于一、三产业的比重,说明第二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整个区域从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2.3制造业内部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和较强的竞争力是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采用产业多样化指数、

产业相似度指数进

1660经济地理第30卷

表1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Tab.1Shiftshareanalysisresultsofstudyarea’sindustrialstructure

城市

增量

吴忠

银川石嘴山鄂尔多斯乌海

阿拉善左旗巴彦淖尔包头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咸阳宝鸡运城忻州临汾吕梁

125.35313.57118.811000.82151.8260.89244.081046.83593.00496.21236.7261.84357.68378.62447.65173.86486.99402.49

总增长

增率1.373.302.356.673.972.802.204.587.485.071.441.531.571.862.602.082.853.83

全国份额增量164.38170.2090.45268.8268.4538.99198.93409.02142.05175.20294.3872.41408.73363.81307.79149.41306.45188.38

增率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

结构偏离分量增量-7.7910.96-0.78-10.183.141.03-15.959.090.88-8.07-5.502.97-9.136.28-10.582.044.494.73

增率-0.080.12-0.02-0.070.080.05-0.140.040.01-0.08-0.030.07-0.040.03-0.060.020.030.04

竞争力偏离分量增量-31.24132.4129.15742.1980.2220.8761.10628.85450.07329.08-52.36-13.54-41.928.53150.4422.41176.12209.43

增率-0.341.390.584.942.100.960.552.755.673.36-0.32-0.33-0.180.040.880.271.031.99

总偏离增量-39.03143.3728.36732.0083.3721.9045.15637.94450.95321.01-57.87-10.57-51.0514.81139.8624.45180.61214.16

增率-0.431.510.564.882.181.010.412.795.693.28-0.35-0.26-0.220.070.810.291.062.04

表2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明细结果

Tab.2Shiftshareanalysisdetailsresultsofstudyarea'sinternalindustrialstructure

城市吴忠银川石嘴山鄂尔多斯乌海

阿拉善左旗巴彦淖尔包头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咸阳宝鸡运城忻州临汾吕梁

第一产业

A39.2919.0611.9443.932.126.7377.6134.3625.7138.5469.407.1791.9645.1164.6430.6341.3728.07

B-17.71-8.59-5.38-19.81-0.96-3.04-34.99-15.49-11.59-17.38-31.29-3.23-41.46-20.34-29.14-13.81-18.65-12.65

C-4.103.32-1.831.29-0.05-4.203.057.0919.60-2.47-1.21-0.0419.3710.890.77-8.66-7.19-5.60

A77.5974.5552.82160.3244.0816.1751.37245.4163.9288.65119.4037.87178.21194.28152.6657.37159.0587.60

第二产业

B-5.46-5.25-3.72-11.29-3.10-1.14-3.62-17.28-4.50-6.24-8.41-2.67-12.55-13.68-10.75-4.04-11.20-6.17

C-7.5591.1736.67394.5858.9637.2592.09291.32407.04349.798.412.461.6055.39107.5047.96188.94218.79

A47.5176.5925.6964.5722.2516.0869.96129.2552.4248.00105.5827.37138.56124.4290.4961.41106.0372.72

第三产业

B15.3924.818.3220.917.215.2122.6641.8616.9815.5534.198.8644.8840.3029.3119.8934.3423.55

C-19.5937.91-5.70346.3221.31-12.18-34.04330.4423.43-18.24-59.56-15.95-62.89-57.7542.17-16.89-5.63-3.75

一步对2000—2007年该地区制造业内部37个行业大类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公式(2)、(3)计算出各地市制造业内部产业多样化指数和产业相似指数,如图3、图4所示。

可以看出,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制造业内部产业相似度指数多在10以下,产业多样化水平在0.4到0.9之间,表明该区域各地市制造业内部结构比较相似,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产业相似度指数除包头、巴彦淖尔、运城、延安、铜川、咸阳有所提高外,其它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产业多样化指数除吴忠市略有降低外,其它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该区域各地市制造业内部多样化水平不断降低,某几类产

业在制造业内部的地位和比重逐渐提高,造成各地

市制造业结构相似度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存在进一步趋同的趋势。由此可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由某几类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产业的迅猛拓展引起的。

此外,以全国为背景区域,综合产业区位商和产业产值比重,识别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区域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大于5%)且竞争优势明显(区域内半数以上地市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结果见图5、图6。可以看出,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第10期刘鹤,刘毅,许旭: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机理

1661

图3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相似度

Fig.3Similaritycoefficientofinternalmanufacturing

industryinstudy图5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六大产业区位商Fig.5Locationquotientofstudyarea'spillarindustries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六类产业,对区域制造业的累积贡献达到68.46%,其中,乌海、石嘴山、吕梁、临汾和榆林5市的六类行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超过了80%,产业结构单一化可见一斑。

在六大行业中,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竞争优势最为明显,区域总体区位商高达6.93,产业产值占区域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15.77%。从各地市具体情况来看,该产业在13个地市具有竞争优势,其中,鄂尔多斯、乌海、石嘴山、忻州、吕梁、铜川和榆林等7地市的区位商大于10,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在这些地市中,该产业对制造业总产值的贡献都超过了30%,最高的榆林市达到了60.98%。

图4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多样化水平

Fig.4Diverseindexofinternalmanufacturingindustryin

study

area

图6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六大产业产值比重Fig.6Outputratiosofstudyarea'spillar

industries

3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的

机理分析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决定着产业结构及其演进模式的特殊性。结合上文分析,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驱动力包括:3.1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础条件。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煤炭资源丰富,资源禀赋优势是促使煤炭开采与洗选业超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因。2007年,区域煤炭产量5.81亿t,占所在4省区总产量的48.2%,占全国的22.9%。煤炭开采与

1662经济洗选业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区域煤炭利用成本,带动了以煤炭为主要原材料的相关高载能产业的发展。第一,带动了冶金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充足的质优价廉的煤炭供给,加上金属矿藏的资源禀赋优势,为区域冶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快速扩张带动了区域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冶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者为区域冶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冶金行业需要大量的焦炭,从而促使炼焦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以上所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撑,为区域电力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充足的煤炭供给为区域电力行业带来了成本优势,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在情理之中。综上所述,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是以煤兴业,资源禀赋优势是造成区域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的根本原因。

3.2市场需求

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从总体上进入全面工业化阶段[14],工业发展到了重化工业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对住房和汽车等新一代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我国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对煤炭、钢铁等重化工业产品的巨大需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断提高[15]。需求结构的变化推动着产业结构从以农业、轻纺工业为重心向以基础工业、重加工工业为重心转换。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区域煤炭、冶金、电力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拉力。3.3政策导向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产区和调出区,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区域所在的晋陕蒙宁是全国的煤炭调出区,8个重点建设调出区中有6个位于该区域。同时,区域是“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部分,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山西、陕西)的坑口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2007年电力装机容量46850MW。发电量约2111.7亿kW·h,占四省区总量的43.6%,占全国总量的6.45%。此外,区域是

国家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

这种职能定位奠定了国家和地方对该地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向,对区域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总体来看,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是在以较好的资源禀赋为基本背景,需求结构和国家

地理第30卷

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等为主要外驱动力和调控手

段的综合作用下不断演进。

4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产业结构相似指数等产业结构演进指标计算和偏离—份额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及其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1995年以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以强化第二产业的突出地位为主导

趋势,各地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强势扩张态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增长不大,许多地市呈现出下降态势。(2)2000年以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GDP总量强势扩张,占全国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整体来看,除吴忠、渭南、铜川和咸阳外,区域其它地市2000—2007年产业结构总偏离为正,GDP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除银川和包头之外的其它地市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较低,表明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较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较大,表明该区域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全国经济增长是带动区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第二产业较强的竞争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3)2000—2007年,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制造业内部多样化水平不断降低,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等六大区域优势行业在制造业内部的地位不断提高,造成区域内部各地市制造业结构相似度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存在进一步趋同的趋势。(4)资源禀赋优势、对重化工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的引导,是推动黄河中上游产业结构向重型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产业结构因煤而起,因煤而兴,如果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不加以调整优化,最终也会因煤而衰,重蹈资源性城市因资源枯竭而没落的老路。

基于以上分析,未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确立“优化第二产业结构,保证第一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下具体措施:①在确保粮食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采取措施调整农牧结构和粮经结构,协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点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特色农牧业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②继续把第二产业作为未来区域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内

(内蒙古西部

第10期刘鹤,刘毅,许旭: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机理

2005,58(3):306-311.社会科学版),

1663

部结构,大力扶持装备制造业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非能源型制造业,努力将其培养成区域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区域产业转型和接替产业发展打下基

础。③在强化生产型服务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朝阳产业。参考文献:

[1]KuznetsS.ModernEconomicGrowth:Rate,StructureandSpread

[M].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66.[2]

SchererFM.Assessingprogressinresearchonindustrialevolu-2001,16:237-tionandeconomicsmallbusiness[J].Economics,242.

[3]CaballeroRJ,PindyckRS.Uncertainty,investment,andindustry

1996,37(3):641-evolution[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642.

[4]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J].经济

地理,2005,25(5):624-628.

[5]钟昌标.外贸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

济研究,2000,10:18-20.

[6]张平.论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

[7]刘刚,沈镭.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J].

地理学报,2007,62(4):364-376.

ThurikAR.Innovation,IndustryEvolutionand[8]AudretschDB,

Employment[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9]

EllenRAuster.Therelationshipofindustryevolutiontopatternsjointventures,anddirectinvestmentoftechnologicallinkages,

betweenU.S.andJapan[J].ManagementScience,1992,38(6):778-792.

KennethLS.Themakingofanoligopoly:Firmsur-[10]KlepperS,

vivalandtechnologicalchangeintheevolutionoftheU.S.tireindustry[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0,108:728-760.[11]GillesDuranton,DiegoPuga.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in

Why,WhereandWhenDoesitMatter?[J].EnvironmentalCities:

andSpatialAnalysis,1999.

[1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各国工业化概况和趋势[M].北京:

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

furtherexaminationof[13]DanielC.Knudsen.Shift-shareanalysis:

modelsforthedescriptionofeconomicchange[J].Socio-Econo-micPlanningSciences,2000,34:177-198.

[14]李娟文,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2000,20(4):6-9.阶段现状分析[J].经济地理,

[15]陈一鸣,全海涛.试划分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J].经济问题探

索,2007(11):166-170.

CHARACTERISTICSANDMECHANISMOF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OFENERGYANDCHEMICALAREASINTHEUPPERAND

MIDDLEYELLOWRIVER

LIUHe1,2,LIUYi1,XUXu1,2

(1.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100101,China;

2.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Industrialstructureisthebaseandcoreofeconomicstructureanditsevolutionrelatesgreatlytothespeedandqualityofeconomicdevelopment.Basedonuseofthecorrelativemethodsinindustrialeconomy,econometrics,GISandstatistics,theupperandmiddleYellowRiverenergyandchemicalareas'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isquantitativelyestimated.Aftercharacterizingtheoverallfeaturesofstudyarea's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thispaperquantitativelyanalyzedthedynamicevolutionofthethreeindustriesandtheirinternalstructurebySSMmethod.Furthermore,itinvestigatedthecharacteristicsoftheinternalstructureevolutionofmanufacturingindustrybyindicators.Thenthemaindrivingforcesofstudyarea's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aresummarizedasresourcegift,marketdemandandtheguidanceofgovernmentandpolicies.Finally,strategiesaimingat“optimizingthesecondaryindustry'sstructure,ensuringtheprimaryindustry'sadvantages,andsupportingthetertiaryindustrialdevelopmentspecially”arebroughtforward.

Keywords:upperandmiddleYellowRiverenergyandchemicalareas;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Shift-ShareMethod

作者简介:刘鹤(1984—),男,山东沂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E-mail:[email protected]

第30卷第10期2010年10月经济地理ECONOMICGEOGRAPHYVol.30,No.10Oct.,

2010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10-1657-07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

的演进特征及机理

2

鹤1,,刘

毅1,许2

旭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100049)

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GIS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定量评价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摘要:采用产业经济学、

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刻画黄河中上游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利用产业相似系数等产业结构指标计算分析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动态演进特征,并结合区位商和产业比重探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机制。最后,归纳出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源禀赋优势、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政策引导,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第二产业结构,保证的对策。第一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第三产业”关键词: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偏离—份额分析法F062.9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优劣。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内容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提高[1]。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的演进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众多学者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及其演进进行过大量研究,试图揭示其一般性规律[2]。在对产业结构演进机理的分析方面,近

贸易[5]、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资[3-4]、

制度[6-7]、技术创新[8-10]和区域要素禀赋[6-7]等驱动因素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是指黄河中上游“几”字湾沿线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区域,涵盖山

陕西、宁夏、内蒙古4省(自治区)的19个地市。西、

2000年以来,区域经济进入强势扩张轨道,2007年区域GDP达到8853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3.5%,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3.4倍和1.3个百分

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点。该区域土地、

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已探明煤

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56%。炭储量5713.48亿t,

同时,该区域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衡、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何协调好经济强势发展与资源环境刚性约束

收稿时间:2010-06-28;修回时间:2010-09-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635026)资助。

之间的关系,成为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的关键问题。

因此,科学地总结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及其机理,对指导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ig.1

图1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范围

GeographicalscopeoftheupperandmiddleYellow

Riverenergyandchemicalareas

1658经济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

1.1.1专业化指数。专业化指数[11]将城市某产业的地位与竞争力结合起来,来衡量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是指某城市产值或就业人口最大的产业部门相对于区域或全国的区位商水平,即

RZIi=Max(sijs)j

(1)

j

式中:产业j为城市i的最大产业部门,sij为产业j

在城市i中的份额,sj为产业j在区域或全国的份额。

1.1.2多样化指数。多样化指数可以用来测度产业内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通常使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的倒数来表征[11]。该指数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小,产业结构多样化水平越高,即:

DIi=1

Σn

s

ij

2

(2)

i=1

式中:

sij为产业j在城市i中的份额。1.1.3产业结构相似指数。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指数[12],以某一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计算相似系数,将两地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比较区域的产业结构。即:

n

Sij=Σ(Xik*Xjki=1式中:k表示产业部门,姨

ik

2*

kΣX

=1

ΣX

jk

2)(3)

k=1

Xik和Xjk分别表示区域i和区域j各产业所占比重。该指数介于1到n之间,数

值越小,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越高。1.2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Method,缩写为SSM)是一种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数学方法。该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儿·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的,后由邓恩和胡佛在应用中做了进一步的发展[13]。其基本原理是:在选定时间范围内,把区域经济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的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全国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三部分。

Cir=Nir+Pir+Dir(4)式中:Cir、Nir、Pir、Dir分别表示r区域i产业从t0到t时期的经济增长总量,全国份额分量,结构偏移分量和竞争力偏移分量。

地理第30卷

Cir=Eir(t)-Eir(t0)=Eir(t0)

E(t)0

-1

姨+E(t)E(t)-E(t)姨+Eir

(t0

)Erir0

(t)-E(t)

i0

i0

姨(5)式中:Eir(t0)、Eir(t)分别为r区域i产业基期、研究期的增加值,Ei(t0)、Ei(t)分别为全国i产业基期、研究期的增加值,E(t0)、E(t)分别为全国基期和末期的GDP总量。式中第一项为全国份额分量Nir,代表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指r地区i产业从t0到t时期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发展所发生的变化量;第二项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r,代表产业结构效应,指r区域i产业部门比重与全国该部门比重差异引起的该部门增长相对全国标准产生的偏差,其值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区域经济总量的贡献越大,区域产业结构越好;第三项为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Dir,指r区域与全国i产业增长速度不同引起的偏差,反映了r区域i产业部门相对于全国的竞争优势或劣势,其值越大,表明竞争优势越大。

对上式两边求和,则得到r区域产业总的偏离份额方程:

n

n

Cr

=Er

(t)-Er

(t=ΣEir

(t0)E(t)n

i=1-1姨

+ΣEE(t)E(t)0)ir(t0)i-+

0i=1

i00姨

ΣEEr(ir

(t0

)i

r

+Pir+Dir

(6)

i=1

t)ir0

-E(t)

=N式中:Cir、Nir、Pir、Dir分别表示r区域从t0到t时期的

经济增长总量,全国份额分量,结构偏移分量和竞争力偏移分量。1.3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19个地市为基本分析单元,2000—2007年为主要分析时限。全国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1995—2007年社会经济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地市分行业制造业数据来自各地市统计年鉴(2001年,2008年),GIS底图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数据中心1∶400万全国分地市底图。

在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分析中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和竞争力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在制造业内部结构演变特征分析中,采用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和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各地市制造业内部结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在制造业结构演进机理分析中,采取区位商和产业比重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产业结构演进的内在机理。

第10期刘鹤,刘毅,许旭: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机理1659

2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特

征分析

2.1产业结构演进总体特征

2007年,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19个地市的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类型,第二产业的比重多在50%以上。1995年以来,区域各地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GDP份额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种基本趋势,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强势扩张态势非常明显,所占GDP比重不断增加。相对于第二产业的强势扩张,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增长不大,许多地市呈现出下降态势。总体来看,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以强化第二产业的突出地位为主导趋势(图2)。

但是,部分城市由于产业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表现出某种特殊性。其中,包头、鄂尔多斯和银川三市GDP份额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分流,呈现出向高级阶段演变的趋势;阿拉善左旗1995年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2007年转变为“二三一”类型,其结构演变具有明显的剧烈性特征;巴彦淖尔1995年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2007年转变为“二三一”类型,产业结构演变路径比较独特。

图2

1995—2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19地市

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特征

Fig.2Structureevolutionsofthreeindustries

instudyarea(1995—2007)

2.2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整体来看,除吴忠、渭南、铜川和咸阳外,研究区其它地市2000—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总偏离为正)。其中,鄂尔多斯、包头、榆林、延安、吕梁、临汾、银川、运城8个地市增长较为迅猛(产业结构总偏离大于100亿元)。从增长的绝对量来看,包头市增长了1046.83亿元,是增长量最多的一个,增长量最低的是阿拉善左旗,仅为60.89亿元;从增长率来看,最高的为榆林市,高达7.48%,其次为鄂尔多斯市,达到了6.67%,而最低的吴忠市,仅为1.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2%。

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方面,除银川和包头较高外,其它地市均较低,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较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方面,除吴忠、渭南、铜川和咸阳外,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其它地市均为正,表明该区域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其中,鄂尔多斯市的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达到了742.19亿元,产业竞争力很大,而排在最后的渭南市仅为-52.36,产业处于竞争劣势。综合来看,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都占优势的有包头、银川、临汾、吕梁和乌海5个地市,这5个城市均为区域老牌工业化城市,经过长时期的工业化进程后,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竞争力较强(表1、表2)。

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第一产业除榆林市略高于全国水平外,其它地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第一产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全国增长的带动,是全国发展效应作用的结果;第三产业除银川、鄂尔多斯和包头外,其它地市全国份额分量比重明显大于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整个国家的增长是带动区域三产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第二产业的情况恰好相反,在整个区域结构偏离份额为负的情况下,多数地市的总偏移分量比重明显大于全国份额分量,此外,除吴忠市外,区域内其它地市的竞争力偏离份额均为正,说明产业较强的竞争力是带动区域第二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从三次产业结构偏离的比例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远高于一、三产业的比重,说明第二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整个区域从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2.3制造业内部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和较强的竞争力是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采用产业多样化指数、

产业相似度指数进

1660经济地理第30卷

表1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Tab.1Shiftshareanalysisresultsofstudyarea’sindustrialstructure

城市

增量

吴忠

银川石嘴山鄂尔多斯乌海

阿拉善左旗巴彦淖尔包头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咸阳宝鸡运城忻州临汾吕梁

125.35313.57118.811000.82151.8260.89244.081046.83593.00496.21236.7261.84357.68378.62447.65173.86486.99402.49

总增长

增率1.373.302.356.673.972.802.204.587.485.071.441.531.571.862.602.082.853.83

全国份额增量164.38170.2090.45268.8268.4538.99198.93409.02142.05175.20294.3872.41408.73363.81307.79149.41306.45188.38

增率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

结构偏离分量增量-7.7910.96-0.78-10.183.141.03-15.959.090.88-8.07-5.502.97-9.136.28-10.582.044.494.73

增率-0.080.12-0.02-0.070.080.05-0.140.040.01-0.08-0.030.07-0.040.03-0.060.020.030.04

竞争力偏离分量增量-31.24132.4129.15742.1980.2220.8761.10628.85450.07329.08-52.36-13.54-41.928.53150.4422.41176.12209.43

增率-0.341.390.584.942.100.960.552.755.673.36-0.32-0.33-0.180.040.880.271.031.99

总偏离增量-39.03143.3728.36732.0083.3721.9045.15637.94450.95321.01-57.87-10.57-51.0514.81139.8624.45180.61214.16

增率-0.431.510.564.882.181.010.412.795.693.28-0.35-0.26-0.220.070.810.291.062.04

表2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明细结果

Tab.2Shiftshareanalysisdetailsresultsofstudyarea'sinternalindustrialstructure

城市吴忠银川石嘴山鄂尔多斯乌海

阿拉善左旗巴彦淖尔包头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咸阳宝鸡运城忻州临汾吕梁

第一产业

A39.2919.0611.9443.932.126.7377.6134.3625.7138.5469.407.1791.9645.1164.6430.6341.3728.07

B-17.71-8.59-5.38-19.81-0.96-3.04-34.99-15.49-11.59-17.38-31.29-3.23-41.46-20.34-29.14-13.81-18.65-12.65

C-4.103.32-1.831.29-0.05-4.203.057.0919.60-2.47-1.21-0.0419.3710.890.77-8.66-7.19-5.60

A77.5974.5552.82160.3244.0816.1751.37245.4163.9288.65119.4037.87178.21194.28152.6657.37159.0587.60

第二产业

B-5.46-5.25-3.72-11.29-3.10-1.14-3.62-17.28-4.50-6.24-8.41-2.67-12.55-13.68-10.75-4.04-11.20-6.17

C-7.5591.1736.67394.5858.9637.2592.09291.32407.04349.798.412.461.6055.39107.5047.96188.94218.79

A47.5176.5925.6964.5722.2516.0869.96129.2552.4248.00105.5827.37138.56124.4290.4961.41106.0372.72

第三产业

B15.3924.818.3220.917.215.2122.6641.8616.9815.5534.198.8644.8840.3029.3119.8934.3423.55

C-19.5937.91-5.70346.3221.31-12.18-34.04330.4423.43-18.24-59.56-15.95-62.89-57.7542.17-16.89-5.63-3.75

一步对2000—2007年该地区制造业内部37个行业大类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公式(2)、(3)计算出各地市制造业内部产业多样化指数和产业相似指数,如图3、图4所示。

可以看出,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制造业内部产业相似度指数多在10以下,产业多样化水平在0.4到0.9之间,表明该区域各地市制造业内部结构比较相似,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产业相似度指数除包头、巴彦淖尔、运城、延安、铜川、咸阳有所提高外,其它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产业多样化指数除吴忠市略有降低外,其它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该区域各地市制造业内部多样化水平不断降低,某几类产

业在制造业内部的地位和比重逐渐提高,造成各地

市制造业结构相似度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存在进一步趋同的趋势。由此可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由某几类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产业的迅猛拓展引起的。

此外,以全国为背景区域,综合产业区位商和产业产值比重,识别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区域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大于5%)且竞争优势明显(区域内半数以上地市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结果见图5、图6。可以看出,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第10期刘鹤,刘毅,许旭: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机理

1661

图3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相似度

Fig.3Similaritycoefficientofinternalmanufacturing

industryinstudy图5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六大产业区位商Fig.5Locationquotientofstudyarea'spillarindustries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六类产业,对区域制造业的累积贡献达到68.46%,其中,乌海、石嘴山、吕梁、临汾和榆林5市的六类行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超过了80%,产业结构单一化可见一斑。

在六大行业中,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竞争优势最为明显,区域总体区位商高达6.93,产业产值占区域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15.77%。从各地市具体情况来看,该产业在13个地市具有竞争优势,其中,鄂尔多斯、乌海、石嘴山、忻州、吕梁、铜川和榆林等7地市的区位商大于10,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在这些地市中,该产业对制造业总产值的贡献都超过了30%,最高的榆林市达到了60.98%。

图4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多样化水平

Fig.4Diverseindexofinternalmanufacturingindustryin

study

area

图6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六大产业产值比重Fig.6Outputratiosofstudyarea'spillar

industries

3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的

机理分析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决定着产业结构及其演进模式的特殊性。结合上文分析,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驱动力包括:3.1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础条件。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煤炭资源丰富,资源禀赋优势是促使煤炭开采与洗选业超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因。2007年,区域煤炭产量5.81亿t,占所在4省区总产量的48.2%,占全国的22.9%。煤炭开采与

1662经济洗选业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区域煤炭利用成本,带动了以煤炭为主要原材料的相关高载能产业的发展。第一,带动了冶金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充足的质优价廉的煤炭供给,加上金属矿藏的资源禀赋优势,为区域冶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快速扩张带动了区域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冶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者为区域冶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冶金行业需要大量的焦炭,从而促使炼焦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以上所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撑,为区域电力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充足的煤炭供给为区域电力行业带来了成本优势,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在情理之中。综上所述,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是以煤兴业,资源禀赋优势是造成区域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的根本原因。

3.2市场需求

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从总体上进入全面工业化阶段[14],工业发展到了重化工业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对住房和汽车等新一代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我国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对煤炭、钢铁等重化工业产品的巨大需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断提高[15]。需求结构的变化推动着产业结构从以农业、轻纺工业为重心向以基础工业、重加工工业为重心转换。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区域煤炭、冶金、电力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拉力。3.3政策导向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产区和调出区,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区域所在的晋陕蒙宁是全国的煤炭调出区,8个重点建设调出区中有6个位于该区域。同时,区域是“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部分,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山西、陕西)的坑口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2007年电力装机容量46850MW。发电量约2111.7亿kW·h,占四省区总量的43.6%,占全国总量的6.45%。此外,区域是

国家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

这种职能定位奠定了国家和地方对该地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向,对区域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总体来看,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是在以较好的资源禀赋为基本背景,需求结构和国家

地理第30卷

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等为主要外驱动力和调控手

段的综合作用下不断演进。

4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产业结构相似指数等产业结构演进指标计算和偏离—份额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及其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1995年以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以强化第二产业的突出地位为主导

趋势,各地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强势扩张态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增长不大,许多地市呈现出下降态势。(2)2000年以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GDP总量强势扩张,占全国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整体来看,除吴忠、渭南、铜川和咸阳外,区域其它地市2000—2007年产业结构总偏离为正,GDP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除银川和包头之外的其它地市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较低,表明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较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较大,表明该区域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全国经济增长是带动区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第二产业较强的竞争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3)2000—2007年,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各地市制造业内部多样化水平不断降低,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等六大区域优势行业在制造业内部的地位不断提高,造成区域内部各地市制造业结构相似度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存在进一步趋同的趋势。(4)资源禀赋优势、对重化工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的引导,是推动黄河中上游产业结构向重型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产业结构因煤而起,因煤而兴,如果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不加以调整优化,最终也会因煤而衰,重蹈资源性城市因资源枯竭而没落的老路。

基于以上分析,未来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确立“优化第二产业结构,保证第一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下具体措施:①在确保粮食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采取措施调整农牧结构和粮经结构,协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点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特色农牧业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②继续把第二产业作为未来区域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内

(内蒙古西部

第10期刘鹤,刘毅,许旭: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机理

2005,58(3):306-311.社会科学版),

1663

部结构,大力扶持装备制造业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非能源型制造业,努力将其培养成区域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区域产业转型和接替产业发展打下基

础。③在强化生产型服务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朝阳产业。参考文献:

[1]KuznetsS.ModernEconomicGrowth:Rate,StructureandSpread

[M].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66.[2]

SchererFM.Assessingprogressinresearchonindustrialevolu-2001,16:237-tionandeconomicsmallbusiness[J].Economics,242.

[3]CaballeroRJ,PindyckRS.Uncertainty,investment,andindustry

1996,37(3):641-evolution[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642.

[4]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J].经济

地理,2005,25(5):624-628.

[5]钟昌标.外贸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

济研究,2000,10:18-20.

[6]张平.论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

[7]刘刚,沈镭.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J].

地理学报,2007,62(4):364-376.

ThurikAR.Innovation,IndustryEvolutionand[8]AudretschDB,

Employment[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9]

EllenRAuster.Therelationshipofindustryevolutiontopatternsjointventures,anddirectinvestmentoftechnologicallinkages,

betweenU.S.andJapan[J].ManagementScience,1992,38(6):778-792.

KennethLS.Themakingofanoligopoly:Firmsur-[10]KlepperS,

vivalandtechnologicalchangeintheevolutionoftheU.S.tireindustry[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0,108:728-760.[11]GillesDuranton,DiegoPuga.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in

Why,WhereandWhenDoesitMatter?[J].EnvironmentalCities:

andSpatialAnalysis,1999.

[1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各国工业化概况和趋势[M].北京:

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

furtherexaminationof[13]DanielC.Knudsen.Shift-shareanalysis:

modelsforthedescriptionofeconomicchange[J].Socio-Econo-micPlanningSciences,2000,34:177-198.

[14]李娟文,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2000,20(4):6-9.阶段现状分析[J].经济地理,

[15]陈一鸣,全海涛.试划分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J].经济问题探

索,2007(11):166-170.

CHARACTERISTICSANDMECHANISMOF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OFENERGYANDCHEMICALAREASINTHEUPPERAND

MIDDLEYELLOWRIVER

LIUHe1,2,LIUYi1,XUXu1,2

(1.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100101,China;

2.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Industrialstructureisthebaseandcoreofeconomicstructureanditsevolutionrelatesgreatlytothespeedandqualityofeconomicdevelopment.Basedonuseofthecorrelativemethodsinindustrialeconomy,econometrics,GISandstatistics,theupperandmiddleYellowRiverenergyandchemicalareas'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isquantitativelyestimated.Aftercharacterizingtheoverallfeaturesofstudyarea's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thispaperquantitativelyanalyzedthedynamicevolutionofthethreeindustriesandtheirinternalstructurebySSMmethod.Furthermore,itinvestigatedthecharacteristicsoftheinternalstructureevolutionofmanufacturingindustrybyindicators.Thenthemaindrivingforcesofstudyarea's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aresummarizedasresourcegift,marketdemandandtheguidanceofgovernmentandpolicies.Finally,strategiesaimingat“optimizingthesecondaryindustry'sstructure,ensuringtheprimaryindustry'sadvantages,andsupportingthetertiaryindustrialdevelopmentspecially”arebroughtforward.

Keywords:upperandmiddleYellowRiverenergyandchemicalareas;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Shift-ShareMethod

作者简介:刘鹤(1984—),男,山东沂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减排:类型分区与政策建议
  • 武红 我国各区域碳排放特征迥异,为了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本文以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双指标叠加方案进行碳减排类型分区方案设计.首先,筛选两类关键指标:碳排放总量指标和碳排放强度(以下简称碳强度)指标,每类指标都按照阈值分为三个等级区,分别为:低区.中区和高区,两类指标两两 ...

  •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
  •   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 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 ...

  •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要点 一.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 [北方地区]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 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 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 ...

  • 地区问题及治理
  •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 ...

  •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
  • 中 国 地 理 知 识 总 结 中国自然地理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 ...

  • 甘肃省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_郭智强
  • 第33卷 第2期中 国 沙 漠 2013年3月JOURNALOFDESERTRESEARCH Vol.33 No.2 Mar.2013 ]::/郭智强,陈强强,窦学诚,等.甘肃省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中国沙漠,J.2013,33(2)419-425,doi10.7522.issn.j694X. ...

  • 甘肃省白银市市情
  • 甘肃省白银市市情 一.基本概况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万人.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5.8亿元,同比增长13.6%: 固定资产投资221.4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 "十二五"西部大开发规划(全文)
  •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全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重大成就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节 战略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四节 指导思想 第五节 基本原则 第六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重点区域 第七节 重点经济 ...

  • 中国区域地理概述
  • 中国区域地理概述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 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 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