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胡明扬

2007年第3期笔  谈    ・5・

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解决了,语文教育

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明确了,不等于就解决了语文教育的质量问题。这里还需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将另文讨论。学、修辞学的理论知识,例如什么是双唇音、塞擦音,什么是同义词、反义词,什么是偏正短语、递进复句,什么是起、承、转、合、领句、过渡句,什么是明喻、语言能力自。每个,那就是,特别是说和听的能力,因为读和写这种书面语言的能力还要通过学校教育才能获得。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具备有关的语言

胡明扬

(中国人民大学)

知识,只有少数学过语言学知识的人才在不同程度上掌握这些知识。

从前有一个韩复渠的笑话,说他当山东省省长,听下级汇报有不少大学生英语不及格,学了十多年还是学不好,他觉得实在太奇怪了“,人家英国的三岁小孩子都会说英语,怎么我们的大学生还不会?!”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我们的教学路线上。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甚至远远超过对母语教学的重视,但不论是英语教学还是母语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领域都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那就是都错把语言知识当成了语言能力,所以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甚至于很糟。前两年,热心文学的语文老师发起了一场全国规模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讨论,指出我国语文水平大滑坡,甚至说现在的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措词可能激烈一些,但是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的确问题不少,语文水平大幅度下滑也是事实。

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一样大幅度下滑,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英文参考书读不懂,嘴也张不开,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也好不了多少,勉强翻译一点就出错,怎么跟中文系毕业的《莎士比亚》全集的译者朱生豪去比!过去的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多数能读外文参考书,现在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多数读不了,那又是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现在的大学公共英语把绝大部分时间拿去学口语和语言知识了,结果,口语没学会,参考

  知识和能力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指的是对某种事物或技能的理性知识或客观规律的知识,能力指的是操作某种技能的实际能力。说得浅显一点,如对自行车运转原理的认识当然是一种知识,而会骑自行车则是一种能力。很多人会骑自行车,可是知道两个轮子的自行车骑起来能一直往前走、还能拐弯而不倒下来的物理学原理的人恐怕不多;反过来说,精通旋转运动的物理学原理的人,如果第一次骑自行车,恐怕和不懂什么物理学原理的人一样,得准备一而再、再而三地摔跤,他的物理学知识丝毫帮不了他的忙。同样,一个游泳冠军不一定懂得浮力和反作用的液体力学原理,而一个不会游泳的液体力学权威掉到河里,如果没人去救,肯定就要淹死。

语言知识就是语言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章

    ・6・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

书也读不了了。过去和现在,不论是母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都把语言知识当成语言能力,而现在更是如此,因为过去还有一些教会学校,那些学校不论是英文还是国文倒是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甚至从来不开什么语法课,也不开口语课,就是多多地读,多多地写,更不用说多多地听和说了哪听说过妈妈教语音、词汇?。可见培养语言。掌握语言知识不等于掌握语言能力;当然,掌握了语言能力也不等于掌握了语言知识,会说好几种语言或方言的人也不就是语言学家,而语言学家也可能只会自己的母语,不会其他

以后要“教”英语才开始学的语法!

我小孙子曾给我出了一道语言知识题,。我,而且也不能,小孩子找不出来,他妈妈就,谁让爷爷也算是个语言学家嘛!有一次老师要求一年级的学生“组词”,可是连什么是“词”都还谁也说不清!小孙子看着一个“飘”字发愁,这个“飘”怎么组词?他问我“飘飘”行吗。我想“飘飘”是“飘”的重叠形式,不能算是组词,就说“,‘

飘扬’吧!”可是他还没有学过“扬”字!还有一次更不可思议了。孙子发愁,爸爸、妈妈也没办法,又来找

语言或方言。爷爷了。老师问:“为什么‘玩儿’的‘玩’和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现在’的‘现’都有一个‘斜王旁’?”天哪!这我们认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经验和过是要考文字学吗?这只能是给大学中文系古去教会学校的教学经验都非常值得我们参考文字专业学生出的题目,我也只得去查《说文和继承发扬。过去私塾教文言文就是识字、解字》!干吗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这些呢?写字、读书、背书、写文章,几年下来不就能读、能写一般的文言文了吗?私塾哪有教文言语法、词汇、修辞的?教会学校学外文不也就是大量读、大量听,当然还大量说、大量写,所以中学毕业一般的读、听、说、写就都解决了,到教会大学就是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了。我本人就上过私塾,教会大学英文系毕业,无论在私塾,还是在教会大学,我都没有学过什么语法课,连口语课也没有,可是背过古书、古诗词、英文名篇、英文诗歌,有的学年一门课指定熟读的书就有二十多本,每本好几百页!除了国文课用汉语,其他课程全用英语讲课,学生得记笔记,不然怎么应付考试?考试答卷也要用英语,一小时写上千字,慢了不行,语法全错也不行,逼着你一步一步学,时间长了也就会了,所以我不少经济系、政治系、医学系的同学解放以后都到外语院校当了英语老师,他们更没有学过什么语法、语音、词汇,连我这样英文系毕业的也是在解放

这真是胡来!

可是现在我小孙子的作文很突出,经常得到表扬,他的“大作”经常贴出来给大家看。不过他的作文能力可不是通过学语法、作文法、写作技巧之类的知识得来的,而跟我小时候一样,完全是靠看“闲书”看来的。大概受我们家大多是教师的影响,小孙子从小就喜欢看书,睡觉前和早上醒来就摆开架势要看书,看得懂看不懂不论,两只小手捧上一本大书,很像那么回事,可是书是正着倒着他也不管,先是看图画书,所以正看倒看都可以;上了小学认了几个字就开始看夹在图画中间的字,慢慢就看小儿书、故事书了,看多了,就能写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学会写作的,看多了,模仿模仿就会了。

尽管语言能力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实践能力,只能通过实践,也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来掌握和提高,但是规律性的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也不是毫不相干的,特

2007年第3期笔  谈    ・7・

别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和对语言知识,也就

是语言的客观规律的知识的认识密切相关的。母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民族语言的规范化和书面语的读写能力,因为一般上学以前,听、说能力早就掌握了,对母语已经有了很强的语感,但是掌握的可能是某种方言,而不是规范的全民语言,、范化,,学生就无

解复合词、创造性地组成新词打下了基础,背诵名篇则不仅学习了篇章组织和修辞技巧,用法,。回过头来,还是,教的全,读得很少,写得更少,美其名曰:不要求“死记硬背”。其实语言学习就要“死记硬背”,这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

法理解,。吕叔的,无法抗拒。“子曰”不能说成“老师说”,

湘先生曾经说过,要讲什么是主语、宾语等“何故”不能说成“为什么”“,stone”不能说成等,就是为了讲语法的方便。吕先生的这番“石头”,这里没有什么理据,只能“死记硬话曾经引起一些非议,认为他把语法贬低了。背”。政治思想教育要强调“理解精神、实质,其实,吕先生讲的是老实话,学任何知识都有要掌握观点、立场,不要死扣字句,不要死记一个实用目的,学一点语法不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而是为了学习书面语和语言的规范化,是为了减少和消灭语言运用实践中的失误,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为了讲一点语法就必须先学一些必要的术语,而学这些术语就是为了讲语法的方便,因为任何学科的术语都是为了陈述的方便,术语本身还不是规律和原理。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还有外语教学,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从一开始就学了西方国家母语教学和对外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始终没有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西方语言大都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因此,语言教学不论对内对外都把重点放在语法上,教学安排也都以语法为纲,这是符合西方语言的特点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不过都以识字、背诵文章为主,效果也十分明显。现代人学古汉语在一定意义上也跟学外语一样,可是私塾教学通过识字、背古文,有两三年的时间也就可以基本上学会读古文、写古文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感教学,或者说是一种实践教学,通过识字不但学习了书写汉字的技能,同时也学习了汉语的常用语素的意义,为日后理

硬背”,语言教学完全不同,就是要“死记硬背”,就是要“死扣字句”!“anhonourtoBeijing”正确,符合英语习惯,“achancetoBeijing”错了,必须说“achanceforBeijing”,为什么?没有道理可讲!英语的习惯就是chance后面的介词只能是for,不能用to!就

像汉语可以说“漂亮姑娘”,可是不说“美丽姑娘”,尽管语义上很接近,但是“美丽”后面要加“的”,说成“美丽的姑娘”,要讲清楚这里面的道理可要费一番大劲,而且学生也未必能理解、能掌握

。可是绝大多数英国人和中国人,甚至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掌握了各自母语的用法,那么他们是怎么掌握的呢?绝对不是学理论和学语言知识而掌握的,而是他们从小只听说过一种正确的用法,从来没听说过另外一种用法,而没听说过的自己就永远不说,听了就觉得别扭,所以不会用错。那么二语学习者怎么就往往会说错、用错呢?因为他们学外语往往过分依赖语言知识,特别是成年人,根据理论去推,一推就错。本国人不靠语言知识说话写文章,而是靠从长期大量听说读写中积累起来的实践感性知识,也就是所谓“语感”来说话写文章的,没听说过的、没读到过的绝不会说,也不写,说的写的

    ・8・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

都是听熟了、看熟了的字句,所以很少出错,或者说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规范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信条,要写好文章就是要“多读、多写”,没有其他窍门。很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违背了我们祖先几千年的经验,把重点放到似乎很“有学问”的语言知识上去,结果也只能“误尽天下苍生”!

,教得很多些知识,,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在下滑。面对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加强语言实践,而是认为还要加强语言知识教学,结果就出现了我的小孙子碰到的一系列怪问题,后果就更不可想象了。

语感是在长期大量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性知识。语感只能回答“能不能这么说,能不能这么写?”“这么说、这么写顺不顺口?”的问题,但是无法回答“什么是同义词、反义词?”“这是主语还是宾语?”“这是什么短语,什么小句?”那样有关语言理论的问题。语言知识是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脱离了具体的词语意义的抽象规律,而语感却永远是具体的,具体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一定的说话人的身份、年龄以及和听话人的关系,具体到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具体到具体句子中的搭配关系。听多了,读多了,慢慢就记住了,凡是经常听到和读到过的就觉得“顺”,从来没听别人说过的,书上没有读到过的词语和词语的搭配,就觉得“不顺”“别扭”。这就是语感。这就是“要学好写文章的关键只能是多读、多写”的理论根据。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是这个意思。后人有时候还加了一个“多改”,不过修改也是凭自己的语感去修改,最多参考一点语法修辞的知识。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只可能凭他自己的语感去增删,写成《红楼梦》这部不朽名著,完全不可能是根据语法修辞的知识来增删的,

何况那个年代中国根本还没有什么语法修辞之类的课程,曹雪芹也不可能学过什么语法修辞。

“精讲多,“读”,“瞎,,特别是对第二语言教,很可能是巩固了错误的用法。另一方面,

过分强调“精讲”,实际上有可能是用学习语言知识的内容和时间挤掉了“读”的内容和时间,后果是灾难性的。目前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就是这样。四年寒窗,所有的课文加起来不超过常规书的一百页,少得可怜。凭这么一点阅读量不可能产生语感,结果说和写都要靠抽象的语言知识来指导,不出错才怪!国外的第二语言教学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精读课以外还有泛读课,并且为此编写了很多名著的简写本。最近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一批“中国学生英语文库”简易读物,可是就没有哪个出版社为中小学学生学习语文和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出版“汉语名著简易读物文库”。汉语是多数中国学生的母语,因此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可以勉强阅读原著,学了一两年汉语的外国学生可读不懂,就应该为他们编写汉语名著的简易读物,为阅读原著做过渡。因为整个教学的重点都放在语言知识上了,所以也就没有人来关心阅读了。现在音像技术已经很发达,为了让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多听,音像材料也该大力录制发行。最后,外国人如果到中国来学习汉语,就应该充分利用现成的语言资源,让外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语,那样效果最好。20世纪50年代,苏联、东欧的留学生来北京大学学习,就让他们跟中国学生住在一起,还指定两名中国学生当一名留学生的辅导员,平时在校园内一概用汉语,所以他们的汉语学得不错,口语相当流利。当然,让外国学生跟中国学生住在一起,或者住到中国人家里有一定困难,但也不是不能解决

2007年第3期笔  谈    ・9・

的。现在来北京学汉语的学生自己住在一

起,到校园里各处办事,办事人员都跟他们说英语,结果他们整天说的是母语或英语,完全失去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汉语的机会,他们怎么能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呢?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是获得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重要途径,下文,、语,学好汉语,而我们却特意为他们创造一个非汉语的外国环境,真不知道是所为何来!

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有两个新疆维吾尔族的革命后代青年,一个会俄语,分配到俄文教研室工作,另一个其他什么语言都不会,分配到当时的工农速成中学(现在人大附中的前身)跟中国学生一起上学。两年以后,我和这两个维吾尔族青年一起到大连旅游。那位会俄语的还是不会说汉语,可是那位在工农速成中学上学的乌尔汉却一口流利的汉语,尽管带点山东腔,因为速成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山东人。他的汉语说得跟汉人一样自然,说到中间停下来,还可以自然地接下去说,甚至他那时侯开始学维吾尔书面语,用的还是鲍尔汉编的《维汉词典》!速成中学是劳模和革命子弟的学校,根本没有对外汉语教师,没有专门给乌尔汉补汉语课,他的汉语完全是在生活中跟他的汉族同学学来的,学得很快、很地道。中国工人到了外国,几个月,一年,不也都学会了当地的外国话吗?当然,要考他们语言知识大概只可能是零分,可是通过实践,他们的口语能力大概会远远超过现在所谓的六级、七级、八级吧。

因此,语言教学不是语言学教学,究竟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恐怕需要重新考虑,重新检讨,而远远不是原则问题已经解决,只需要考虑具体细节了。

于根元

(中国传媒大学)

  我

1998年10月调到北京广播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做研究和教学工作,给好几批应届高中毕业的一年级大学生上过课。我觉得高中的语言能力教育同大学的要接得上,尤其是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观的教育方面需要改进。

思维方式方面,许多高中生比较习惯形式逻辑思维。习惯老师上课列出大一、大二、小一、小二,还要画出教材里哪几句是重点,觉得这样有条理,好记笔记,也记得住。我还是多少迁就了这些学生的习惯,多少列了些大一、小一,讲起课来就不完全受这个限制了。有一个班的学生向班主任表示了不满。班主任回答说:“你们现在是大学生了。大家,才这样讲课呢。”过了一些时候,他们又去跟班主任说“:要是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也这样给我们上课,我们早就好了。”

世界运动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思维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野猪林》写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林冲怎样怎样。到了野猪林,公差要杀林冲,鲁智深出来了。鲁智深这时候才说他跟林冲分手后怎样怎样。写林冲是明线,鲁智深后来说的是暗线。两条线是平行的。《威尼斯商人》也有这个情况。

2007年第3期笔  谈    ・5・

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解决了,语文教育

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明确了,不等于就解决了语文教育的质量问题。这里还需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将另文讨论。学、修辞学的理论知识,例如什么是双唇音、塞擦音,什么是同义词、反义词,什么是偏正短语、递进复句,什么是起、承、转、合、领句、过渡句,什么是明喻、语言能力自。每个,那就是,特别是说和听的能力,因为读和写这种书面语言的能力还要通过学校教育才能获得。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具备有关的语言

胡明扬

(中国人民大学)

知识,只有少数学过语言学知识的人才在不同程度上掌握这些知识。

从前有一个韩复渠的笑话,说他当山东省省长,听下级汇报有不少大学生英语不及格,学了十多年还是学不好,他觉得实在太奇怪了“,人家英国的三岁小孩子都会说英语,怎么我们的大学生还不会?!”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我们的教学路线上。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甚至远远超过对母语教学的重视,但不论是英语教学还是母语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领域都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那就是都错把语言知识当成了语言能力,所以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甚至于很糟。前两年,热心文学的语文老师发起了一场全国规模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讨论,指出我国语文水平大滑坡,甚至说现在的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措词可能激烈一些,但是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的确问题不少,语文水平大幅度下滑也是事实。

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一样大幅度下滑,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英文参考书读不懂,嘴也张不开,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也好不了多少,勉强翻译一点就出错,怎么跟中文系毕业的《莎士比亚》全集的译者朱生豪去比!过去的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多数能读外文参考书,现在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多数读不了,那又是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现在的大学公共英语把绝大部分时间拿去学口语和语言知识了,结果,口语没学会,参考

  知识和能力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指的是对某种事物或技能的理性知识或客观规律的知识,能力指的是操作某种技能的实际能力。说得浅显一点,如对自行车运转原理的认识当然是一种知识,而会骑自行车则是一种能力。很多人会骑自行车,可是知道两个轮子的自行车骑起来能一直往前走、还能拐弯而不倒下来的物理学原理的人恐怕不多;反过来说,精通旋转运动的物理学原理的人,如果第一次骑自行车,恐怕和不懂什么物理学原理的人一样,得准备一而再、再而三地摔跤,他的物理学知识丝毫帮不了他的忙。同样,一个游泳冠军不一定懂得浮力和反作用的液体力学原理,而一个不会游泳的液体力学权威掉到河里,如果没人去救,肯定就要淹死。

语言知识就是语言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章

    ・6・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

书也读不了了。过去和现在,不论是母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都把语言知识当成语言能力,而现在更是如此,因为过去还有一些教会学校,那些学校不论是英文还是国文倒是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甚至从来不开什么语法课,也不开口语课,就是多多地读,多多地写,更不用说多多地听和说了哪听说过妈妈教语音、词汇?。可见培养语言。掌握语言知识不等于掌握语言能力;当然,掌握了语言能力也不等于掌握了语言知识,会说好几种语言或方言的人也不就是语言学家,而语言学家也可能只会自己的母语,不会其他

以后要“教”英语才开始学的语法!

我小孙子曾给我出了一道语言知识题,。我,而且也不能,小孩子找不出来,他妈妈就,谁让爷爷也算是个语言学家嘛!有一次老师要求一年级的学生“组词”,可是连什么是“词”都还谁也说不清!小孙子看着一个“飘”字发愁,这个“飘”怎么组词?他问我“飘飘”行吗。我想“飘飘”是“飘”的重叠形式,不能算是组词,就说“,‘

飘扬’吧!”可是他还没有学过“扬”字!还有一次更不可思议了。孙子发愁,爸爸、妈妈也没办法,又来找

语言或方言。爷爷了。老师问:“为什么‘玩儿’的‘玩’和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现在’的‘现’都有一个‘斜王旁’?”天哪!这我们认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经验和过是要考文字学吗?这只能是给大学中文系古去教会学校的教学经验都非常值得我们参考文字专业学生出的题目,我也只得去查《说文和继承发扬。过去私塾教文言文就是识字、解字》!干吗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这些呢?写字、读书、背书、写文章,几年下来不就能读、能写一般的文言文了吗?私塾哪有教文言语法、词汇、修辞的?教会学校学外文不也就是大量读、大量听,当然还大量说、大量写,所以中学毕业一般的读、听、说、写就都解决了,到教会大学就是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了。我本人就上过私塾,教会大学英文系毕业,无论在私塾,还是在教会大学,我都没有学过什么语法课,连口语课也没有,可是背过古书、古诗词、英文名篇、英文诗歌,有的学年一门课指定熟读的书就有二十多本,每本好几百页!除了国文课用汉语,其他课程全用英语讲课,学生得记笔记,不然怎么应付考试?考试答卷也要用英语,一小时写上千字,慢了不行,语法全错也不行,逼着你一步一步学,时间长了也就会了,所以我不少经济系、政治系、医学系的同学解放以后都到外语院校当了英语老师,他们更没有学过什么语法、语音、词汇,连我这样英文系毕业的也是在解放

这真是胡来!

可是现在我小孙子的作文很突出,经常得到表扬,他的“大作”经常贴出来给大家看。不过他的作文能力可不是通过学语法、作文法、写作技巧之类的知识得来的,而跟我小时候一样,完全是靠看“闲书”看来的。大概受我们家大多是教师的影响,小孙子从小就喜欢看书,睡觉前和早上醒来就摆开架势要看书,看得懂看不懂不论,两只小手捧上一本大书,很像那么回事,可是书是正着倒着他也不管,先是看图画书,所以正看倒看都可以;上了小学认了几个字就开始看夹在图画中间的字,慢慢就看小儿书、故事书了,看多了,就能写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学会写作的,看多了,模仿模仿就会了。

尽管语言能力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实践能力,只能通过实践,也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来掌握和提高,但是规律性的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也不是毫不相干的,特

2007年第3期笔  谈    ・7・

别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和对语言知识,也就

是语言的客观规律的知识的认识密切相关的。母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民族语言的规范化和书面语的读写能力,因为一般上学以前,听、说能力早就掌握了,对母语已经有了很强的语感,但是掌握的可能是某种方言,而不是规范的全民语言,、范化,,学生就无

解复合词、创造性地组成新词打下了基础,背诵名篇则不仅学习了篇章组织和修辞技巧,用法,。回过头来,还是,教的全,读得很少,写得更少,美其名曰:不要求“死记硬背”。其实语言学习就要“死记硬背”,这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

法理解,。吕叔的,无法抗拒。“子曰”不能说成“老师说”,

湘先生曾经说过,要讲什么是主语、宾语等“何故”不能说成“为什么”“,stone”不能说成等,就是为了讲语法的方便。吕先生的这番“石头”,这里没有什么理据,只能“死记硬话曾经引起一些非议,认为他把语法贬低了。背”。政治思想教育要强调“理解精神、实质,其实,吕先生讲的是老实话,学任何知识都有要掌握观点、立场,不要死扣字句,不要死记一个实用目的,学一点语法不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而是为了学习书面语和语言的规范化,是为了减少和消灭语言运用实践中的失误,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为了讲一点语法就必须先学一些必要的术语,而学这些术语就是为了讲语法的方便,因为任何学科的术语都是为了陈述的方便,术语本身还不是规律和原理。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还有外语教学,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从一开始就学了西方国家母语教学和对外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始终没有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西方语言大都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因此,语言教学不论对内对外都把重点放在语法上,教学安排也都以语法为纲,这是符合西方语言的特点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不过都以识字、背诵文章为主,效果也十分明显。现代人学古汉语在一定意义上也跟学外语一样,可是私塾教学通过识字、背古文,有两三年的时间也就可以基本上学会读古文、写古文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感教学,或者说是一种实践教学,通过识字不但学习了书写汉字的技能,同时也学习了汉语的常用语素的意义,为日后理

硬背”,语言教学完全不同,就是要“死记硬背”,就是要“死扣字句”!“anhonourtoBeijing”正确,符合英语习惯,“achancetoBeijing”错了,必须说“achanceforBeijing”,为什么?没有道理可讲!英语的习惯就是chance后面的介词只能是for,不能用to!就

像汉语可以说“漂亮姑娘”,可是不说“美丽姑娘”,尽管语义上很接近,但是“美丽”后面要加“的”,说成“美丽的姑娘”,要讲清楚这里面的道理可要费一番大劲,而且学生也未必能理解、能掌握

。可是绝大多数英国人和中国人,甚至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掌握了各自母语的用法,那么他们是怎么掌握的呢?绝对不是学理论和学语言知识而掌握的,而是他们从小只听说过一种正确的用法,从来没听说过另外一种用法,而没听说过的自己就永远不说,听了就觉得别扭,所以不会用错。那么二语学习者怎么就往往会说错、用错呢?因为他们学外语往往过分依赖语言知识,特别是成年人,根据理论去推,一推就错。本国人不靠语言知识说话写文章,而是靠从长期大量听说读写中积累起来的实践感性知识,也就是所谓“语感”来说话写文章的,没听说过的、没读到过的绝不会说,也不写,说的写的

    ・8・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

都是听熟了、看熟了的字句,所以很少出错,或者说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规范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信条,要写好文章就是要“多读、多写”,没有其他窍门。很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违背了我们祖先几千年的经验,把重点放到似乎很“有学问”的语言知识上去,结果也只能“误尽天下苍生”!

,教得很多些知识,,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在下滑。面对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加强语言实践,而是认为还要加强语言知识教学,结果就出现了我的小孙子碰到的一系列怪问题,后果就更不可想象了。

语感是在长期大量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性知识。语感只能回答“能不能这么说,能不能这么写?”“这么说、这么写顺不顺口?”的问题,但是无法回答“什么是同义词、反义词?”“这是主语还是宾语?”“这是什么短语,什么小句?”那样有关语言理论的问题。语言知识是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脱离了具体的词语意义的抽象规律,而语感却永远是具体的,具体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一定的说话人的身份、年龄以及和听话人的关系,具体到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具体到具体句子中的搭配关系。听多了,读多了,慢慢就记住了,凡是经常听到和读到过的就觉得“顺”,从来没听别人说过的,书上没有读到过的词语和词语的搭配,就觉得“不顺”“别扭”。这就是语感。这就是“要学好写文章的关键只能是多读、多写”的理论根据。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是这个意思。后人有时候还加了一个“多改”,不过修改也是凭自己的语感去修改,最多参考一点语法修辞的知识。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只可能凭他自己的语感去增删,写成《红楼梦》这部不朽名著,完全不可能是根据语法修辞的知识来增删的,

何况那个年代中国根本还没有什么语法修辞之类的课程,曹雪芹也不可能学过什么语法修辞。

“精讲多,“读”,“瞎,,特别是对第二语言教,很可能是巩固了错误的用法。另一方面,

过分强调“精讲”,实际上有可能是用学习语言知识的内容和时间挤掉了“读”的内容和时间,后果是灾难性的。目前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就是这样。四年寒窗,所有的课文加起来不超过常规书的一百页,少得可怜。凭这么一点阅读量不可能产生语感,结果说和写都要靠抽象的语言知识来指导,不出错才怪!国外的第二语言教学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精读课以外还有泛读课,并且为此编写了很多名著的简写本。最近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一批“中国学生英语文库”简易读物,可是就没有哪个出版社为中小学学生学习语文和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出版“汉语名著简易读物文库”。汉语是多数中国学生的母语,因此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可以勉强阅读原著,学了一两年汉语的外国学生可读不懂,就应该为他们编写汉语名著的简易读物,为阅读原著做过渡。因为整个教学的重点都放在语言知识上了,所以也就没有人来关心阅读了。现在音像技术已经很发达,为了让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多听,音像材料也该大力录制发行。最后,外国人如果到中国来学习汉语,就应该充分利用现成的语言资源,让外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语,那样效果最好。20世纪50年代,苏联、东欧的留学生来北京大学学习,就让他们跟中国学生住在一起,还指定两名中国学生当一名留学生的辅导员,平时在校园内一概用汉语,所以他们的汉语学得不错,口语相当流利。当然,让外国学生跟中国学生住在一起,或者住到中国人家里有一定困难,但也不是不能解决

2007年第3期笔  谈    ・9・

的。现在来北京学汉语的学生自己住在一

起,到校园里各处办事,办事人员都跟他们说英语,结果他们整天说的是母语或英语,完全失去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汉语的机会,他们怎么能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呢?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是获得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重要途径,下文,、语,学好汉语,而我们却特意为他们创造一个非汉语的外国环境,真不知道是所为何来!

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有两个新疆维吾尔族的革命后代青年,一个会俄语,分配到俄文教研室工作,另一个其他什么语言都不会,分配到当时的工农速成中学(现在人大附中的前身)跟中国学生一起上学。两年以后,我和这两个维吾尔族青年一起到大连旅游。那位会俄语的还是不会说汉语,可是那位在工农速成中学上学的乌尔汉却一口流利的汉语,尽管带点山东腔,因为速成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山东人。他的汉语说得跟汉人一样自然,说到中间停下来,还可以自然地接下去说,甚至他那时侯开始学维吾尔书面语,用的还是鲍尔汉编的《维汉词典》!速成中学是劳模和革命子弟的学校,根本没有对外汉语教师,没有专门给乌尔汉补汉语课,他的汉语完全是在生活中跟他的汉族同学学来的,学得很快、很地道。中国工人到了外国,几个月,一年,不也都学会了当地的外国话吗?当然,要考他们语言知识大概只可能是零分,可是通过实践,他们的口语能力大概会远远超过现在所谓的六级、七级、八级吧。

因此,语言教学不是语言学教学,究竟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恐怕需要重新考虑,重新检讨,而远远不是原则问题已经解决,只需要考虑具体细节了。

于根元

(中国传媒大学)

  我

1998年10月调到北京广播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做研究和教学工作,给好几批应届高中毕业的一年级大学生上过课。我觉得高中的语言能力教育同大学的要接得上,尤其是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观的教育方面需要改进。

思维方式方面,许多高中生比较习惯形式逻辑思维。习惯老师上课列出大一、大二、小一、小二,还要画出教材里哪几句是重点,觉得这样有条理,好记笔记,也记得住。我还是多少迁就了这些学生的习惯,多少列了些大一、小一,讲起课来就不完全受这个限制了。有一个班的学生向班主任表示了不满。班主任回答说:“你们现在是大学生了。大家,才这样讲课呢。”过了一些时候,他们又去跟班主任说“:要是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也这样给我们上课,我们早就好了。”

世界运动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思维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野猪林》写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林冲怎样怎样。到了野猪林,公差要杀林冲,鲁智深出来了。鲁智深这时候才说他跟林冲分手后怎样怎样。写林冲是明线,鲁智深后来说的是暗线。两条线是平行的。《威尼斯商人》也有这个情况。


相关内容

  • 2013年高考(220)2013年河北省重点中学联合考试
  • 2013年河北省重点中学联合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 论_由于_与_因为_的差异
  • 论"由于"与"因为"的差异 李晋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要"因为"本文从"由于"与不大能相互替换的现象出发,寻找二者的差异.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因果配位.主客观性.语用强化.衔接指向.因果配位的制约基本上是刚性 ...

  • 胡明宝_数学_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1.教学内容分析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本册) 小数的意义 1课时 小数的加减法 2课时 小数的乘法 3课时 3. 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 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 ...

  • 星级文明户的一份申报材料分析
  •   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加速推进我村的文明建设,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以促进我村村民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保障。评选活动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涌现了一批文明户典型, ...

  • 星级文明户申报材料
  • 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加速推进我村的文明建设,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以促进我村村民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保障。评选活动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涌现了一批文明户典型,其中 ...

  • 胡明方个人介绍
  • 淮安市润坏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胡明方个人事迹材料 "因为年轻,所以我一无所有:因为年轻,所以我拥有一切!"这是他的人生格言. 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那是他寻梦不止的脚步:大海惊起汹涌波涛,那是他寻梦不懈的勇气.生于贫困的贵州山区,自小他就梦想着自己如雄鹰般,翱翔于蔚蓝天空,改变家 ...

  • 白求恩大夫为他医治枪伤
  • 1996年,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我怀着景仰的心情,访问了老红军胡明祥. 他住在石家庄市康乐街一所极普通的平房里.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会客室,水泥地面,没有任何装饰:一对木制沙发已使用30多年:一台18寸彩电是10多年前购买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雪白的墙壁上一尘不染,一幅毛主席画像挂 ...

  •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使用状况调查与研究
  • 2006年12月 第26卷第4期 语言研究 Stu山es一nLanguageandL一ng山sties 1)eC .,2006 Vol.26No4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使用状况调查与研究 孙云梅",林巍" (华中科技大学a.中文系;a,b.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对大学 ...

  • 乡土教育的温度
  • 与乡土温暖相遇 "谁知道我们盖北的葡萄有哪些品种?"在上虞市盖北镇小的乡土课<家乡的葡萄>课堂上,吕坚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台下的小手齐刷刷举起了一大片."巨峰.美人指.奥古斯特.藤稔.野藤--"一个男孩一口气报出了10多种. 不用诧异,几乎所有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