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中央电大期末整理

幼儿游戏与玩具

1.按认知发展进行游戏分类。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四类。

2.按社会性发展进行游戏分类,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

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即偶然

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旁观(游戏的旁观者);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 平

行游戏;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是后面四种。

3. 从外部动作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表情;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1.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与特点。

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即幼儿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言

语等来塑造某一特定的人物。幼儿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游戏组织内容:趣味性,生活性,可操作

9.“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

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10.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3)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4.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游戏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表现;幼儿的内部心理体验;游戏发生的情景(外部条件因素)。

5.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4)幽默感(5)驱力愉快

6.幼儿游戏的特征:主动性。虚构性。兴趣性。形象性。

7.游戏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1)游戏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3)游戏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情感;(4)游戏可以消除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

8.游戏的课程价值。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9. 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基本路径。

(1) 游戏教学化“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 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 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入教育的因素, 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 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 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但是游戏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累加, 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 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2)教学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 强化游戏的手段, 轻结果重过程。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来代替教学, 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的精神。

10.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

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6. 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的游戏分类。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类。

7. 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游戏内容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范围规定,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幼儿所在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构成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成为幼儿游戏内容的丰富源泉。

婴儿时期: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幼儿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

2、3岁幼儿的生活由于进入幼儿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游戏出现了较明确的主题。

3、4岁幼儿游戏的内容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逐渐不再单纯依赖感知觉,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

4、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并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游戏主题的意识性、灵活性、社会性和深刻性渐趋增强。

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成为具有更多社会意义的主题游戏,而且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内容。

4.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自由选择过程中的指导策略。(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共享幼儿自由选择获得的快乐。(2)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3)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5.教学游戏组织的环节。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游戏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并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6.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的时机。(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7.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1)幼儿的兴趣点。(2)幼儿的行为类型(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行为过程和结果。(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4)幼儿的情绪体验。(5)影响幼儿行为的(外部)因素。(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2.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指导角色游戏的核心问题是使教师的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起来。具体应该做到:(1) 丰富幼儿对于角色的认识。(2) 和幼儿一起创设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3) 帮助幼儿进入游戏,学会分配和扮演角色。(4) 观察幼儿,与幼儿展开互动,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8. 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1)强调幼儿自主发展,这是以幼儿为中心为取向的。(2)强调个别差异性和具体感受性,这是以个体经验为取向的。(3)强调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这是弹性发展的取向。

3.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1)帮助幼儿了解建筑物的形状和构造。(2)保证幼儿有适当的结构游戏材料和时间。(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幼儿规则游戏的结构.规则游戏的结构包含: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

6.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质在于通过扮演特定角色以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1. 专门化玩具。

专门化玩具又称成型玩具,是指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这种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2.根据儿童玩具的功能和特点的玩具分类。

形象玩具(主题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音乐玩具;体育玩具;娱乐玩具。

3.班级玩教具的管理。

(1)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2)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3)定期清洗、检修;4)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11.游戏的涵义。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1)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2)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

(3)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4)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5)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12.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其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2)游戏能使儿童满足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的愿望。(3)游戏能使儿童掌握创伤事件和发泄敌意。(4)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

1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体现在游戏的社会起源、游戏的个体发生、游戏活动的特点、游戏的发展价值、游戏中角色的发展几个方面。

(1)游戏的社会起源,认为游戏就其起源和本质来说是社会性的,与儿童生活的一定社会条件有关,而不是由某种内部的天赋本能所决定的。(2)游戏的个体发生。游戏的实质是愿望的满足,这种愿望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概括化的情感倾向。(3)游戏活动的特点。想象性的情境和游戏的规则是任何一种游戏活动的属性。(4)游戏的发展价值。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源泉,游戏可以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5)角色游戏中角色的发展。角色是在儿童与成人的协同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实物活动是角色出现的前提,成人的教育影响对角色的出现起着决定性作用。

11.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一,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第二,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第三,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第四,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五,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自制力

13.幼儿玩具的教育特点。

第一,玩具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发展。

第二,玩具满足幼儿好奇探索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第三,玩具为幼儿操作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可能。

8.从认知发展的维度认识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发展。

象征性游戏主要出现在幼儿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当时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象征性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它能够重现幼儿的生活情景,让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并能够呈现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情绪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1)情景转变(2)以物代物(3)以人代人

12.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游戏是除满足儿童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吃、喝、睡)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游戏是对儿童的生活或生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活动,给幼儿提供各种游戏的机会;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指导幼儿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变幼儿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需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各种活动都带有游戏的要素。 教师要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充实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之中,要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来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

教师在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应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自主的探索。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还必须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游戏的机会,提供开展游戏的必要条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自由游戏时间段里,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

9. 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发展。美国学者帕顿提出的游戏类型体现了游戏的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1 )单独游戏阶段。婴儿期和幼儿早期的幼儿通常以这种方式进行游戏。阶段游戏的发展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2)平行游戏阶段。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的性质发生变化,逐渐具有社会性。这个阶段游戏的特点是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3)联合游戏阶段。多见于3-4岁幼儿,此期幼儿对于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相互的交流时间不会太长,游戏时间也不会持久。在联合游戏中幼儿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交行为,但每个幼儿在游戏中仍以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为中心。(4)合作游戏阶段。5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有共同的目的,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的组织有分工,可以相互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他们开始感到游戏中必须有某些规则,使所有参与者都能遵守。6岁左右的幼儿在合作的角色游戏中,能建立整体的角色结构,合作游戏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在这一阶段里,幼儿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合作,游戏的内容也较多样化。

幼儿的游戏从个人的单独游戏向集体(或小组)的合作游戏转变是幼儿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趋势,对此应进行整体把握,各个阶段的区分不能绝对化。

11. 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评价。

(1)引导游戏的进程。引导幼儿选择活动开始游戏;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依照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评价游戏。(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3)教师指导对象的差异性。在指导过程中既照顾全体的幼儿,又注重对幼儿个体的指导,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具体帮助;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逐渐增加对幼儿活动小组的指导,从而激发小组内幼儿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影响。避免单一性的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要求。

(4)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指导方法,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游戏。(5)激励式指导方式。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运用启发激励式指导方式,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和气氛,激励幼儿的积极活动,鼓励幼儿的探索创造。同时注意发挥常规的作用,使幼儿通过执行游戏常规,逐渐形成行为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应注意全面指导幼儿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和谐发展。(6)常规的建立。依幼儿不同年龄,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建立必要的游戏常规,结合环境中的自治因素,引导和督促幼儿执行常规,逐渐培养幼儿在行为方面的自律、自治特性。

10.如何评价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评价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其根本出发点是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作评价。

(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3)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4)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9.保证幼儿游戏观察的有效性。

第一,从横向来说,观察的面要广泛,教师在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中,要关注班内每一个孩子,知道他们都在哪个游戏主题里玩,玩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游戏情节。

第二,从纵向说,教师的观察要有一定深度,不要简单地只看到游戏的表面,而应看到孩子出现的游戏行为背后所蕴涵的发展意义。

第三,在观察孩子游戏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观察的灵敏性,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热点和所出现的矛盾焦点。

5.幼儿规则游戏的指导。

教师在指导规则游戏时,必须符合其结构,才能保证其作用的实现。

(1) 选择和编制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规则游戏。教师要根据特定教育任务和要求,并考虑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或动作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编制能适合于上述条件的任务、玩法、规则和结果的有规则游戏。首先,要根据教育任务和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游戏的任务,其次选择合适的玩法和规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形象玩具和与动作相联系的游戏是适合的,而根据已有的经验或以语言进行的游戏则适用于中大班。对小班幼儿来说,游戏的规则要简单交易于遵守,而中大班幼儿游戏规则难度则应提高。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

规则游戏有一定的玩法和规则,幼儿只有学会了玩法,明确了规则,才能顺利地开展游戏。因此,在开始一个新的游戏之前,教师要以简明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示范,帮助幼儿学会游戏的玩法,掌握游戏的规则。在幼儿学会后,要鼓励幼儿独立地、积极地开展有规则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督促儿童遵守规则,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和游戏任务的完成。

4.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2)艺术性与可玩性原则。(3)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4)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5)创新性原则。

5.教师对玩具玩法的指导。

第一,把握玩具的教育功能,突出关键经验。

第二,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觉察到幼儿的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及时加强对玩具操作的过程指导,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取。

第三,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玩具操作活动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动作经验提升到概念层次,有助于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6.幼儿园玩教具的利用。

首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玩具。

第二,投放玩具和游戏材料时充分考虑玩具的数量、种类及其搭配。

第三,应对幼儿进行玩具玩法指导。

第四,注重玩具教育意义的开发以及玩具玩法的效果评价。

2.案例分析题:大班游戏“飞机场”游戏效果没有达到最佳。

原因1:教师指导时机把握欠佳,对游戏进程引导不力。表现为由于区域布

置的不合理,游戏开始就出现混乱,而教师此时没有及时介入给予指导;“飞机

场”的游戏多少有些超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故游戏过程中对“机长”的指导应

该是重点,在游戏开始前就该有适当指导,以确保游戏进程顺利,但教师却是在登机后出现情况才介入;“机长”关于飞机将爆炸的说法影响了孩子们愉快的游戏心理,教师此时却没有任何反应;第一个航班“降落”后,第二个航班起飞时,孩子们已有经验,教师此时却完全介入甚至取代了孩子。

原因2:教师的指导语言和行为有待改进。表现为:以乘客身份介入后,没有用激励性语言来干预当时的混乱情景,反而给“播音员”以更大压力;在指导“机长”通知起飞时,一字一句地教给幼儿没有体现出教师与幼儿的良好互动,不利于幼儿的思维和认知主动发展;在第二个航班开始起飞时,教师完全取代幼儿自行指挥,则犯了强行控制游戏进程的大忌,达不到幼儿在创造和发现中主动发展的目的。

原因3:两次航班在同一区域起飞,体现出环境创设的不合理。

经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这只是初步的分析思路,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加以讨论,还可能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从而达到以形考促学习,以形考增能力的目的。

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

(3)幼儿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4)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案例:游戏的定点观察记录

大一班的娃娃家区域里有锅

分析提示:1.幼儿们对角色游戏很有兴趣,通过平日里对事物的观察能模仿生活中涮火锅的情形。尤其是欣欣,她说的“水还没开呢”反映出她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2.三名幼儿在游戏中合作默契,分工明确。

3.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游戏态度积极,坚持性好,主动性强,能自主推动进程的发展。

4.该区域的游戏材料不够丰富,“菜”还得现买,“肉”也得现找,这可能就是该区域游戏一直较为平淡的原因之一。教师应该在该区域放置一个材料比较丰富的“百宝箱”,让幼儿有较多选择的可能。

5.孩子在“买菜”过程中被别的游戏吸引,若没有被别的孩子及时叫回来,很可能游戏就会中断。一方面这是材料不够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没有及时介入、引导。

幼儿游戏与玩具

1.按认知发展进行游戏分类。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四类。

2.按社会性发展进行游戏分类,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

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即偶然

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旁观(游戏的旁观者);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 平

行游戏;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是后面四种。

3. 从外部动作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表情;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1.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与特点。

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即幼儿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言

语等来塑造某一特定的人物。幼儿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游戏组织内容:趣味性,生活性,可操作

9.“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

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10.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3)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4.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游戏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表现;幼儿的内部心理体验;游戏发生的情景(外部条件因素)。

5.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4)幽默感(5)驱力愉快

6.幼儿游戏的特征:主动性。虚构性。兴趣性。形象性。

7.游戏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1)游戏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3)游戏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情感;(4)游戏可以消除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

8.游戏的课程价值。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9. 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基本路径。

(1) 游戏教学化“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 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 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入教育的因素, 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 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 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但是游戏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累加, 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 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2)教学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 强化游戏的手段, 轻结果重过程。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来代替教学, 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的精神。

10.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

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6. 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的游戏分类。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类。

7. 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游戏内容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范围规定,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幼儿所在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构成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成为幼儿游戏内容的丰富源泉。

婴儿时期: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幼儿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

2、3岁幼儿的生活由于进入幼儿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游戏出现了较明确的主题。

3、4岁幼儿游戏的内容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逐渐不再单纯依赖感知觉,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

4、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并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游戏主题的意识性、灵活性、社会性和深刻性渐趋增强。

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成为具有更多社会意义的主题游戏,而且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内容。

4.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自由选择过程中的指导策略。(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共享幼儿自由选择获得的快乐。(2)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3)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5.教学游戏组织的环节。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游戏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并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6.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的时机。(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7.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1)幼儿的兴趣点。(2)幼儿的行为类型(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行为过程和结果。(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4)幼儿的情绪体验。(5)影响幼儿行为的(外部)因素。(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2.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指导角色游戏的核心问题是使教师的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起来。具体应该做到:(1) 丰富幼儿对于角色的认识。(2) 和幼儿一起创设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3) 帮助幼儿进入游戏,学会分配和扮演角色。(4) 观察幼儿,与幼儿展开互动,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8. 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1)强调幼儿自主发展,这是以幼儿为中心为取向的。(2)强调个别差异性和具体感受性,这是以个体经验为取向的。(3)强调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这是弹性发展的取向。

3.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1)帮助幼儿了解建筑物的形状和构造。(2)保证幼儿有适当的结构游戏材料和时间。(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幼儿规则游戏的结构.规则游戏的结构包含: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

6.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质在于通过扮演特定角色以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1. 专门化玩具。

专门化玩具又称成型玩具,是指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这种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2.根据儿童玩具的功能和特点的玩具分类。

形象玩具(主题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音乐玩具;体育玩具;娱乐玩具。

3.班级玩教具的管理。

(1)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2)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3)定期清洗、检修;4)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11.游戏的涵义。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1)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2)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

(3)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4)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5)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12.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其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2)游戏能使儿童满足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的愿望。(3)游戏能使儿童掌握创伤事件和发泄敌意。(4)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

1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体现在游戏的社会起源、游戏的个体发生、游戏活动的特点、游戏的发展价值、游戏中角色的发展几个方面。

(1)游戏的社会起源,认为游戏就其起源和本质来说是社会性的,与儿童生活的一定社会条件有关,而不是由某种内部的天赋本能所决定的。(2)游戏的个体发生。游戏的实质是愿望的满足,这种愿望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概括化的情感倾向。(3)游戏活动的特点。想象性的情境和游戏的规则是任何一种游戏活动的属性。(4)游戏的发展价值。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源泉,游戏可以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5)角色游戏中角色的发展。角色是在儿童与成人的协同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实物活动是角色出现的前提,成人的教育影响对角色的出现起着决定性作用。

11.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一,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第二,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第三,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第四,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五,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自制力

13.幼儿玩具的教育特点。

第一,玩具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发展。

第二,玩具满足幼儿好奇探索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第三,玩具为幼儿操作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可能。

8.从认知发展的维度认识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发展。

象征性游戏主要出现在幼儿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当时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象征性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它能够重现幼儿的生活情景,让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并能够呈现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情绪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1)情景转变(2)以物代物(3)以人代人

12.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游戏是除满足儿童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吃、喝、睡)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游戏是对儿童的生活或生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活动,给幼儿提供各种游戏的机会;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指导幼儿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变幼儿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需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各种活动都带有游戏的要素。 教师要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充实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之中,要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来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

教师在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应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自主的探索。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还必须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游戏的机会,提供开展游戏的必要条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自由游戏时间段里,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

9. 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发展。美国学者帕顿提出的游戏类型体现了游戏的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1 )单独游戏阶段。婴儿期和幼儿早期的幼儿通常以这种方式进行游戏。阶段游戏的发展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2)平行游戏阶段。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的性质发生变化,逐渐具有社会性。这个阶段游戏的特点是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3)联合游戏阶段。多见于3-4岁幼儿,此期幼儿对于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相互的交流时间不会太长,游戏时间也不会持久。在联合游戏中幼儿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交行为,但每个幼儿在游戏中仍以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为中心。(4)合作游戏阶段。5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有共同的目的,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的组织有分工,可以相互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他们开始感到游戏中必须有某些规则,使所有参与者都能遵守。6岁左右的幼儿在合作的角色游戏中,能建立整体的角色结构,合作游戏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在这一阶段里,幼儿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合作,游戏的内容也较多样化。

幼儿的游戏从个人的单独游戏向集体(或小组)的合作游戏转变是幼儿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趋势,对此应进行整体把握,各个阶段的区分不能绝对化。

11. 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评价。

(1)引导游戏的进程。引导幼儿选择活动开始游戏;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依照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评价游戏。(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3)教师指导对象的差异性。在指导过程中既照顾全体的幼儿,又注重对幼儿个体的指导,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具体帮助;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逐渐增加对幼儿活动小组的指导,从而激发小组内幼儿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影响。避免单一性的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要求。

(4)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指导方法,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游戏。(5)激励式指导方式。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运用启发激励式指导方式,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和气氛,激励幼儿的积极活动,鼓励幼儿的探索创造。同时注意发挥常规的作用,使幼儿通过执行游戏常规,逐渐形成行为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应注意全面指导幼儿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和谐发展。(6)常规的建立。依幼儿不同年龄,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建立必要的游戏常规,结合环境中的自治因素,引导和督促幼儿执行常规,逐渐培养幼儿在行为方面的自律、自治特性。

10.如何评价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评价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其根本出发点是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作评价。

(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3)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4)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9.保证幼儿游戏观察的有效性。

第一,从横向来说,观察的面要广泛,教师在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中,要关注班内每一个孩子,知道他们都在哪个游戏主题里玩,玩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游戏情节。

第二,从纵向说,教师的观察要有一定深度,不要简单地只看到游戏的表面,而应看到孩子出现的游戏行为背后所蕴涵的发展意义。

第三,在观察孩子游戏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观察的灵敏性,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热点和所出现的矛盾焦点。

5.幼儿规则游戏的指导。

教师在指导规则游戏时,必须符合其结构,才能保证其作用的实现。

(1) 选择和编制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规则游戏。教师要根据特定教育任务和要求,并考虑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或动作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编制能适合于上述条件的任务、玩法、规则和结果的有规则游戏。首先,要根据教育任务和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游戏的任务,其次选择合适的玩法和规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形象玩具和与动作相联系的游戏是适合的,而根据已有的经验或以语言进行的游戏则适用于中大班。对小班幼儿来说,游戏的规则要简单交易于遵守,而中大班幼儿游戏规则难度则应提高。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

规则游戏有一定的玩法和规则,幼儿只有学会了玩法,明确了规则,才能顺利地开展游戏。因此,在开始一个新的游戏之前,教师要以简明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示范,帮助幼儿学会游戏的玩法,掌握游戏的规则。在幼儿学会后,要鼓励幼儿独立地、积极地开展有规则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督促儿童遵守规则,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和游戏任务的完成。

4.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2)艺术性与可玩性原则。(3)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4)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5)创新性原则。

5.教师对玩具玩法的指导。

第一,把握玩具的教育功能,突出关键经验。

第二,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觉察到幼儿的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及时加强对玩具操作的过程指导,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取。

第三,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玩具操作活动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动作经验提升到概念层次,有助于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6.幼儿园玩教具的利用。

首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玩具。

第二,投放玩具和游戏材料时充分考虑玩具的数量、种类及其搭配。

第三,应对幼儿进行玩具玩法指导。

第四,注重玩具教育意义的开发以及玩具玩法的效果评价。

2.案例分析题:大班游戏“飞机场”游戏效果没有达到最佳。

原因1:教师指导时机把握欠佳,对游戏进程引导不力。表现为由于区域布

置的不合理,游戏开始就出现混乱,而教师此时没有及时介入给予指导;“飞机

场”的游戏多少有些超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故游戏过程中对“机长”的指导应

该是重点,在游戏开始前就该有适当指导,以确保游戏进程顺利,但教师却是在登机后出现情况才介入;“机长”关于飞机将爆炸的说法影响了孩子们愉快的游戏心理,教师此时却没有任何反应;第一个航班“降落”后,第二个航班起飞时,孩子们已有经验,教师此时却完全介入甚至取代了孩子。

原因2:教师的指导语言和行为有待改进。表现为:以乘客身份介入后,没有用激励性语言来干预当时的混乱情景,反而给“播音员”以更大压力;在指导“机长”通知起飞时,一字一句地教给幼儿没有体现出教师与幼儿的良好互动,不利于幼儿的思维和认知主动发展;在第二个航班开始起飞时,教师完全取代幼儿自行指挥,则犯了强行控制游戏进程的大忌,达不到幼儿在创造和发现中主动发展的目的。

原因3:两次航班在同一区域起飞,体现出环境创设的不合理。

经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这只是初步的分析思路,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加以讨论,还可能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从而达到以形考促学习,以形考增能力的目的。

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

(3)幼儿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4)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案例:游戏的定点观察记录

大一班的娃娃家区域里有锅

分析提示:1.幼儿们对角色游戏很有兴趣,通过平日里对事物的观察能模仿生活中涮火锅的情形。尤其是欣欣,她说的“水还没开呢”反映出她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2.三名幼儿在游戏中合作默契,分工明确。

3.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游戏态度积极,坚持性好,主动性强,能自主推动进程的发展。

4.该区域的游戏材料不够丰富,“菜”还得现买,“肉”也得现找,这可能就是该区域游戏一直较为平淡的原因之一。教师应该在该区域放置一个材料比较丰富的“百宝箱”,让幼儿有较多选择的可能。

5.孩子在“买菜”过程中被别的游戏吸引,若没有被别的孩子及时叫回来,很可能游戏就会中断。一方面这是材料不够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没有及时介入、引导。


相关内容

  •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 选择题题库 (15年3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 1.( )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 -反应(R)的学习过程.B.华生 2.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的概念,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 ...

  • 幼儿托班生活老师期末总结
  • 一.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过了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中,我们班三位老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教学工作 1.分开带教,使新生尽快熟悉班级环境. 这个学期我班可谓是人丁兴旺,班上陆陆续续的插入了五位新生,时间持续到了6月10日,可以想象孩子的哭闹会给其他孩子正常 ...

  • 幼儿园大班期末老师评语
  • 殷梓芯:你是一个懂事.能干的小朋友,你的舞跳得真美,你的画画得真好,上课你能专心听讲,爱动脑筋,能积极举手发言.值日工作认真负责.新的一年里,老师希望你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大胆些,勇敢些,好吗? 梅子伊凡: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喜爱听老师讲故事,上课的时候,能专心听讲,数学操作能力比以前有进步, ...

  •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幼儿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基础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养成.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极为重要时期.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依 ...

  • 托班教学计划怎么写
  • 幼儿园托班教学计划 一.班况分析: 本班大多数幼儿都喜欢上幼儿园,并逐步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初步建立了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常规,学会收拾玩具,将物品物归原处.喜爱参加户外体育运动,许多幼儿内向的幼儿性格变的活泼开朗起来,喜欢与同伴交往.但与此同时很多孩子还存在着一些情况,在家表现为任性,倔强,爱发 ...

  • 2013年大班上学期工作计划
  • 为贯彻落实我园的工作计划,迎接州.市教委一级幼儿园的检查验收,我们大二班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整治思想方面: 1.遵守园里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整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好教育笔记和教育文摘. 2.认真学习和贯彻xx年教职工上岗责任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上班不聊天 ...

  • 小蒙二班上学期班级计划
  • 一. 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24名,其中男孩13名,女孩11名,大部   分幼儿从未上过幼儿园。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大多数孩子在家受家人宠爱,以自己为中心,来园时哭闹现象较多,对父母或祖辈的依赖性较强。一些幼儿抓住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幼儿手脚乱跳,还有一些幼 ...

  • 中班幼儿期末评语
  • 14.赵江伦小朋友: 你是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每天与小伙伴一起愉快地生活.学习,在你的努力下,学会了许多本领:唱歌.画画.念儿歌.拍皮球--最让老师高兴的是现在的你不用老师喂,就能独立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还能自己穿鞋.洗手.上厕所.老师希望长大一岁的小江伦做事时能更加专注一点,再加上你的恒心,相信

  • 幼儿园上学期期末评语
  • 幼儿园大班期末评语 殷梓芯:你是一个懂事.能干的小朋友,你的舞跳得真美,你的画画得真好,上课你能专心听讲,爱动脑筋,能积极举手发言.值日工作认真负责.新的一年里,老师希望你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大胆些,勇敢些,好吗? 梅子伊凡: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喜爱听老师讲故事,上课的时候,能专心听讲,数学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