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唐暮霞

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共让8位学生上台板演,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8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7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7位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在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研讨会时,与会的许多教师都谈到类似的问题。由此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不仅仅是我所遇到的困难,或许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二、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运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 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三、调查

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0.93”写成“0.98”;将“645”误写成“654”等。

(2)答案抄错。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 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 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 857 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4. 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四、对策

我们根据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1. 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

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2. 训练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在练口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我们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练口算的积极性。

3. 优化策略,强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 2008-5-22 10:35:00 | By: zqxx13 ]

推荐

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许多孩子很容易出状况的一个问题。有些家长对计算能力的训练不是太重视,一直都以为是孩子粗心大意才会算错,其实,计算题的训练能帮助孩子提高他的思维敏感力、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在心理上更会提高孩子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家长对训练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应该有必要的重视。

在说训练方法之前,首先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计算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特别是计算方面是环环相扣的,每一级的训练都是下个级别练习的基础,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几个环节。

一、一级基本口算的题目训练

我说的一级题目,是指所有计算都会用到的基本题目: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乘法口诀;(当然,10以内的加减法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是学习20以内的基础)

例题:20以内进位加法 8+9 7+4 5+6 3+8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7-8 11-7 14-6 12-3

注意:加减法是对应的,8+9=17 9+8=17 17-8=9 17-9=8

这四道题是一组的,可以一起记忆

乘除法也是如次 口诀 三四十二 对应的是4个题目:

3*4 4*3 12/4 12/3

这些题目出现在低年级,是以后计算的基础,要想基础扎实就必须非常的熟练,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就是要求孩子能把题目的得数都能背过。去年有学生经过训练之后,能在30妙之内做完30道基本题目。 家长可以用口算卡片等工具帮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要一次给的题目太多,更要注意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渔式,每天能记住一组或几组就可以了。

在这个阶段大多出现的问题:

1、计算加减法的时候总是依赖数手指头。这个是一年级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刚开始计算的时候时,孩子会依赖直观的手指计数的方法,家长此时不要盲目求算快算对,更应当注意孩子的思考方法。问问孩子3+5=8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的可能会借助3+3=6,在加2就是8了这样的转借的方法,就比直接用手指头去数要好。发现有这样的思考方式,家长就要大力表扬,鼓励孩子用“头脑”代替“手指”解决问题。

2、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反应,就是老是要想一想,算一算才知道得数。虽然方法是正确的,但是速度却大打折扣,孩子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口算任务。

3、乘法口诀很熟练,但是计算题目却不快。

有很多家长很纳闷,明明在家里背乘法口诀滚瓜烂熟的,可是为什么做题的速度那么慢呢?如果家长仔细观察过这样的孩子做乘法题的状态的化,就会发现,他们每遇到一个题目就会把口诀从头背诵一遍。比如算5*8,有的是从一八得八开始一直背诵到五八四十,然后才写得数,说明孩子是把八的口诀成组记忆了,遇到有关问题就从头在头脑里检索一遍,寻找正确答案。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把背口诀换成对口诀,家长说三五,孩子要对十五,这样把口诀的记忆变成逐条单位记忆,而不适成组的记忆。再就是练习的时候要直接用算式练习,不要直练口诀不练习算式。

关于竖式:

用竖式计算是标准的中国特色,我有个学生才学到三年级就和他妈妈出国了。结果到了人家外国用竖式笔算加减乘除,把那些用计算器摁的小老外崇拜 的不得了。曾经也有一个非教育界的朋友和我探讨问题质疑中国的竖式教学,说既然有那么高精尖的计算设备了,为什么还要让小孩子用笔算,不是浪费时间吗?我的观点是,竖式是一种不错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器、珠算一样,学习竖式只是让孩子掌握一个计算工具而以,在学习竖式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些速算的技巧,培养细心耐心的品质,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有好处的。

学习竖式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数位的原理。就是一个数的组成,例如58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41是由4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无论是加还是减,首先要对齐数位,并且让学生明白每个数位是几个几加上几个几,像58+41吧,个位上就是8个一加上1个一,得9个一;十位上是5个十加上4个十得9个十;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9个十和1个一,就是实91。减法也一样。

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当遇到个位上满十的时候怎么办,45+18,5+8=13,这个13怎么办?因为满十,其中的一个十就要给十位了,出现了进位加法;如果是减法45-18,就是5-8减不开的问题,要向十位借1个十,给个位10,10+5=15,用15再去减8就可以减了,孩子往往是不理解借十的过程,家长可以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帮他理解。

当孩子理解算理之后就是解决正确率的问题,首先就是书写要工整,竖式写的要清楚明了,不要把数字都糊在一起,分不清谁是十位,谁在个位。其次帮助孩子计算的时候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

关于口算

口算看似简单,其实要练好并不那么容易。那是因为口算的计算策略远比笔算要复杂的多。

以29+12为例,学生就有好多种方法,有的是先算20+10=30,再算9+2=11,然后算30+11=41;有的是看9+2先在得数的个位上写1,再把进位的1写在29的2上,计算2+1+1=4,再十位上写4,变成41;还有的先判断是否是进位加,是的就直接把29的2看成3,再算3+1=4,看9+2写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只要他觉得顺手就可以。

家长要明白的是,同样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对于孩子来说,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是完全不同的题目,从难度到解决策略上都不一样。可以分开解决。遇到孩子总是做不对的题目,要看看是不是计算方法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再练习。

另外,口算也是锻炼一个孩子灵活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不同的题目不同对待。要鼓励孩子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到规律。有很多题目是要巧算的。例如49+52,49比50少1个,52比50多两个,把52的2给49一个,52还剩下1个,那么49+52的和就应该是比50+50的得数多1个,就是101。

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唐暮霞

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共让8位学生上台板演,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8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7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7位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在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研讨会时,与会的许多教师都谈到类似的问题。由此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不仅仅是我所遇到的困难,或许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二、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运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 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三、调查

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0.93”写成“0.98”;将“645”误写成“654”等。

(2)答案抄错。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 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 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 857 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4. 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四、对策

我们根据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1. 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

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2. 训练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在练口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我们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练口算的积极性。

3. 优化策略,强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 2008-5-22 10:35:00 | By: zqxx13 ]

推荐

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许多孩子很容易出状况的一个问题。有些家长对计算能力的训练不是太重视,一直都以为是孩子粗心大意才会算错,其实,计算题的训练能帮助孩子提高他的思维敏感力、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在心理上更会提高孩子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家长对训练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应该有必要的重视。

在说训练方法之前,首先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计算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特别是计算方面是环环相扣的,每一级的训练都是下个级别练习的基础,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几个环节。

一、一级基本口算的题目训练

我说的一级题目,是指所有计算都会用到的基本题目: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乘法口诀;(当然,10以内的加减法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是学习20以内的基础)

例题:20以内进位加法 8+9 7+4 5+6 3+8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7-8 11-7 14-6 12-3

注意:加减法是对应的,8+9=17 9+8=17 17-8=9 17-9=8

这四道题是一组的,可以一起记忆

乘除法也是如次 口诀 三四十二 对应的是4个题目:

3*4 4*3 12/4 12/3

这些题目出现在低年级,是以后计算的基础,要想基础扎实就必须非常的熟练,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就是要求孩子能把题目的得数都能背过。去年有学生经过训练之后,能在30妙之内做完30道基本题目。 家长可以用口算卡片等工具帮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要一次给的题目太多,更要注意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渔式,每天能记住一组或几组就可以了。

在这个阶段大多出现的问题:

1、计算加减法的时候总是依赖数手指头。这个是一年级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刚开始计算的时候时,孩子会依赖直观的手指计数的方法,家长此时不要盲目求算快算对,更应当注意孩子的思考方法。问问孩子3+5=8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的可能会借助3+3=6,在加2就是8了这样的转借的方法,就比直接用手指头去数要好。发现有这样的思考方式,家长就要大力表扬,鼓励孩子用“头脑”代替“手指”解决问题。

2、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反应,就是老是要想一想,算一算才知道得数。虽然方法是正确的,但是速度却大打折扣,孩子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口算任务。

3、乘法口诀很熟练,但是计算题目却不快。

有很多家长很纳闷,明明在家里背乘法口诀滚瓜烂熟的,可是为什么做题的速度那么慢呢?如果家长仔细观察过这样的孩子做乘法题的状态的化,就会发现,他们每遇到一个题目就会把口诀从头背诵一遍。比如算5*8,有的是从一八得八开始一直背诵到五八四十,然后才写得数,说明孩子是把八的口诀成组记忆了,遇到有关问题就从头在头脑里检索一遍,寻找正确答案。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把背口诀换成对口诀,家长说三五,孩子要对十五,这样把口诀的记忆变成逐条单位记忆,而不适成组的记忆。再就是练习的时候要直接用算式练习,不要直练口诀不练习算式。

关于竖式:

用竖式计算是标准的中国特色,我有个学生才学到三年级就和他妈妈出国了。结果到了人家外国用竖式笔算加减乘除,把那些用计算器摁的小老外崇拜 的不得了。曾经也有一个非教育界的朋友和我探讨问题质疑中国的竖式教学,说既然有那么高精尖的计算设备了,为什么还要让小孩子用笔算,不是浪费时间吗?我的观点是,竖式是一种不错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器、珠算一样,学习竖式只是让孩子掌握一个计算工具而以,在学习竖式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些速算的技巧,培养细心耐心的品质,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有好处的。

学习竖式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数位的原理。就是一个数的组成,例如58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41是由4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无论是加还是减,首先要对齐数位,并且让学生明白每个数位是几个几加上几个几,像58+41吧,个位上就是8个一加上1个一,得9个一;十位上是5个十加上4个十得9个十;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9个十和1个一,就是实91。减法也一样。

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当遇到个位上满十的时候怎么办,45+18,5+8=13,这个13怎么办?因为满十,其中的一个十就要给十位了,出现了进位加法;如果是减法45-18,就是5-8减不开的问题,要向十位借1个十,给个位10,10+5=15,用15再去减8就可以减了,孩子往往是不理解借十的过程,家长可以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帮他理解。

当孩子理解算理之后就是解决正确率的问题,首先就是书写要工整,竖式写的要清楚明了,不要把数字都糊在一起,分不清谁是十位,谁在个位。其次帮助孩子计算的时候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

关于口算

口算看似简单,其实要练好并不那么容易。那是因为口算的计算策略远比笔算要复杂的多。

以29+12为例,学生就有好多种方法,有的是先算20+10=30,再算9+2=11,然后算30+11=41;有的是看9+2先在得数的个位上写1,再把进位的1写在29的2上,计算2+1+1=4,再十位上写4,变成41;还有的先判断是否是进位加,是的就直接把29的2看成3,再算3+1=4,看9+2写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只要他觉得顺手就可以。

家长要明白的是,同样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对于孩子来说,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是完全不同的题目,从难度到解决策略上都不一样。可以分开解决。遇到孩子总是做不对的题目,要看看是不是计算方法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再练习。

另外,口算也是锻炼一个孩子灵活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不同的题目不同对待。要鼓励孩子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到规律。有很多题目是要巧算的。例如49+52,49比50少1个,52比50多两个,把52的2给49一个,52还剩下1个,那么49+52的和就应该是比50+50的得数多1个,就是101。


相关内容

  •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 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作者:赛序辉    文章来源:文登市实验小学    点击数:854    更新时间:2010-1-5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文登市实验小学  赛序辉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曾经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

  • 家长如何正确指导中学生绿色上网
  • 家长如何正确指导中学生绿色上网 目前, 计算机教学普遍展开, 对中.小学生的微机教育正处于探讨摸索之中,网络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孩子未来的工作.学习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但网络有益也有害,孩子的自制能力也不高,因此,网络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中. ...

  • 如何帮助六年级孩子进行数学的学习?
  • 如何帮助六年级孩子进行数学的学习? 太钢六校 蔚永生(030003) 问:我的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数学课总是学得不好,请问蔚老师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帮助孩子? 蔚老师:六年级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最后一年了,这一年的学习对整个小学的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它除了正常学习新的知识之外,还要对整个小学阶 ...

  • 孩子智力发育不好,该如何提高?
  • 孩子智力发育不好,该如何提高? 通过上述文献和相关学术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所以坚持母乳喂养,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不同的方面均有较高的提升. 母乳喂养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保证乳汁的质量,通过母乳分析仪进行乳汁成分分析,给予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物 ...

  • 幼儿园电脑教学
  • 转:幼儿园大班计算机教学计划 2009-01-15 16:08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设计如下:根据英语幼儿园的工作计划,继续以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为主:同时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的: 坚持德育教育融入各项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幼儿各项能力为目标.通过让幼儿及早地掌握与了解计算机,达到培养幼儿学习计 ...

  • 小学一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 计算要过关   必须抓口算 ----小学一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工作至今,所教过的一年级学生有好几届,恰逢今年又教一年级四班的数学.从整册教材上来看,口算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可见口算的重要性.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 ...

  • 论文如何提高口算能力
  • 论文如何提高口算能力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 孟 青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状况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状况 专业:教育学 姓名:段政旭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状况 一. 我国信息技术课的发展历程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走过20余年,对其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是很有必要的,对现今以及以后该课程的发展方向起一个导向作用.总体上看,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5个阶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