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数讨山越        (         )      ⑵君宜顾之            (         )

⑶遂往诣蒙        (         )      ⑷肃于是越席就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4分)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4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阅读答案:

1.⑴屡次 ⑵拜访 ⑶到 ⑷接近,靠近 (每小题1分,共4分)

2..⑴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3分)

⑵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3分)

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4分)

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数”是文言文中的多义字,在此译为“屡次,多次”。“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也较多,根据语境应译为“拜访”。“诣、就”的意思较为固定,根据语境用同义的词语代替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2.试题分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这句话人们较为熟悉,译起来也没有难度。

第二句中的“日”“故意”是翻译时的难点,“日”在文言文中是“一天天”,“故意”是两个词,即“原来的态度,原来的看法”等。把这些关键词译出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试题分析:"鲁肃对吕蒙"在文中找到切题的语句,之前是“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后来是“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由此可知,一开始是轻视,以老眼光看吕蒙,后来变为尊重和亲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及概括的能力。

点评:在审题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并加以比较得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4.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学习很勤奋、变得学识渊博的人。根据选文内容可知,他是一个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描写(别人的评价)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数讨山越        (         )      ⑵君宜顾之            (         )

⑶遂往诣蒙        (         )      ⑷肃于是越席就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4分)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4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阅读答案:

1.⑴屡次 ⑵拜访 ⑶到 ⑷接近,靠近 (每小题1分,共4分)

2..⑴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3分)

⑵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3分)

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4分)

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数”是文言文中的多义字,在此译为“屡次,多次”。“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也较多,根据语境应译为“拜访”。“诣、就”的意思较为固定,根据语境用同义的词语代替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2.试题分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这句话人们较为熟悉,译起来也没有难度。

第二句中的“日”“故意”是翻译时的难点,“日”在文言文中是“一天天”,“故意”是两个词,即“原来的态度,原来的看法”等。把这些关键词译出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试题分析:"鲁肃对吕蒙"在文中找到切题的语句,之前是“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后来是“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由此可知,一开始是轻视,以老眼光看吕蒙,后来变为尊重和亲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及概括的能力。

点评:在审题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并加以比较得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4.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学习很勤奋、变得学识渊博的人。根据选文内容可知,他是一个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描写(别人的评价)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相关内容

  • [甲]吕蒙字子明,
  • 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甲]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 ...

  • 刮目相看成语阐释
  • 刮目相看(汉语成语) 刮目相看,读音:guāmùxiāngkàn,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

  • 读[手不释卷]有感_600字
  • 一人,一桌,一椅,斟一杯清茶,手捧<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渐渐被其中的一个故事所吸引---<手不释卷>.读完之后,我终于知道了"万般天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篇文章主要讲吴国大将吕蒙不爱读书,吴王孙权让他多读书,才能办好每一件事,并以自己和光武皇帝手不释 ...

  • 古人勤学成语故事
  • 古人勤学成语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 ...

  • 三国演义人物成语
  •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 ...

  • [孙权劝学]导学案
  • 第四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5.熟读课文,注 ...

  • 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行,来表现复杂的人事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使故事情节得以发展,人物个性得以显示,从而创造出神采飞扬的人物形象.陆逊是吴国的重要将领.他曾经参与吕蒙袭击关羽的行动,并在平定荆州后提出供养和提拔人才的建议.吕蒙死后,他是孙吴方面主要的军事统帅.他取得夷 ...

  • 刮目相看(给孩子讲成语)
  •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典故] 吕蒙年仅十五六岁时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带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 吕蒙推脱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 ...

  •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刘备立军令状,三天备十万支箭) 千里走单骑(关羽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