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城影评

对《罪恶之城》的期待,几乎类似于对这个春天干涸的北美票房榜上第一场雨的盼望。熟悉这位顽童般的拉丁裔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影迷会知道,他和去年制造《杀死比尔》的昆汀·塔伦蒂诺一样,醉心于出产cult电影;而早早现身影院和电视广告的预告片里面,黑白影像的另类和人物的狂放被放大到了极致,会让我们认为,这又是一部风格先行的

电影:一如好玩的《特工小子》,一如浪漫火爆的《杀人三部曲》和《墨西哥往事》系列,追捧和制造着娱乐的流行元素。然而事实证明,《罪恶之城》系列漫画原作者弗兰克·米勒参与的本片,根本拒绝对大众的欣赏口味做出一丝妥协:风格大胆的影像固然带来了观影时的巨大冲击力,更让我们胆寒的是这场如期而至的雨水黑色得带着浓烈的腥气。当观众被影片中不遮挡的暴力传达出的寒意感到战栗不已的时候,《罪恶之城》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创造性的影像体验,还在于一种疯狂暴力下虚伪道德标准的幻灭。罪恶之城,天空永恒黑暗,飞雪的降临无法遮盖污水四溢的街道。残酷吗?电影甚至不想给我们哪怕一次深呼吸喘口气的机会。

  这部电影,不是任何一个中庸的创作者可以完成的作品。相信没有大胆的原作者弗兰克·米勒的暴力漫画,没有抱着同样宣泄心理(用电影来宣泄对于社会美好价值沦丧和幻灭的无情讽刺)的嬉笑怒骂的电影疯狂青年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昆汀·塔伦蒂诺(昆汀的名字赫然列在嘉宾导演一栏上面)。它也绝对不会换来影迷和观众中庸的反应,你要不在看到电影的一刻狂飙突进式的喜欢上它,要不坚决的唾弃为垃圾,完全不可能存在一种温和的态度。

  不错,从始至终让我们迷醉的,首先是本片风格至死的环境设计和镜头表现,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看到的电影对于漫画这种艺术最好的还原:强烈的黑白两色带来的对比,加上镜头的调度,光线的角度,很多镜头都可以单独出来作为漫画的一个独立的画面来欣赏,尤其黑色在影片中的使用层次丰富,表现出了“罪恶之城”本来的面目,甚至达到了彩色电影无法取得的影像质感;而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在动作场面上的优势和色彩运用上的自如,则是优于漫画的方面,直接导致了视觉上凌厉的效果。影片大多数时候都是黑白两色,唯有迸溅而出的鲜血殷红惨烈,使得人物的鲜血披面尤其触目惊心。同时一切与爱情和美丽相关的联想再次使得红色成为了编导的宠儿,于是电影里面出现了女人洁白肌肤上红色晶莹的晚礼服,闪烁一如天空美丽的繁星;还有红色丝绒心型大床上金色头发的年轻女

人,代表了一种纯洁和爱的欲望。电影当中类似的灵感层出不穷:吸烟后变得更加幽深的绿色眼眸,黄色的恶棍散发出来的腐烂气息,一直不断的带给观众尖锐的视觉冲击。同为全蓝幕拍摄的电影,这一部《罪恶之城》显然在与去年的《天空上尉和明日世界》的比较中更占上风。无他,只因为这个电影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更适合以一种肆无忌惮,虚实莫辨的方式生存。而暴力宣泄的毫不顾忌则和场景的不真实相得益彰,形式上的奇突更衬托出内容上剔骨见肉的黑色元素,很多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类似《低俗小说》里面极端暴力带来的极端寒意。

  电影采用了原作漫画的三段故事,中心人物分别是生活在“罪恶之城”的三个男性:警察哈提根(布鲁斯·威利斯饰)、警察马沃(米奇·洛基饰)和刚刚退休的社会新闻记者德维特(克里夫·欧文饰)。复述剧情对于这部电影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几乎不需要知道他们存在的理由和暴力的过程。第一段故事的追踪凶手,第三段故事中看似简单的人物关系,矛头都指向支配着这个城市的黑帮和高层人物。表面上被暴力支配着的三个男人,尤其是登场不久的身形巨大脾气暴躁的警察马沃,杀人不眨眼,似乎不折不扣是暴力的化身。但随着更冷血的吃人者的出现(电影当中这个角色被设置成具有动物的某些行为,显然寓意兽性,更暗示了对于这个黑暗城市控制者的无情否定),以及他身后的统治者势力显露出来的令人齿冷的真面目,我们才发现,这个城市最浓重的黑暗不在于赖以生存的街头暴力,在于被侵蚀的庞大的所谓城市秩序。当全片中的警察系统不过是掌握权力者满足变态目的的武器,什么正义,什么良心,都敌不过金钱驱使下无休止的欲望。代表宗教圣洁的教士虚伪的外表下是无耻的勾当(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正是原漫画作者弗兰克·米勒),相反电影中最纯洁的一个形象,除了纯真的小女孩南希,就是和马沃短暂相逢随即死去的妓女戈蒂(杰米·金饰),她在红色的丝绒下完美无瑕的肉体,金发散发出的真纯的光芒,都无比耀眼夺目。这也是对于“罪恶之城”本质最直接的揭露。

  影片充斥着大量超现实的细节。即使不提那些刻意设计的处于虚幻与真实之间的街景,第二段故事里面警察杰基男孩(本尼西奥·德托罗饰)死去的经过以及此后发生在郊外和城市街道上的枪战,出现了大量在正常电影中会被视为极端不合理的情节:白线般的雨柱,杰基男孩去捡自己被砍断的手,死去多时的他在车中的喋喋不休。这一段情节拍得极其有张力,伴随着记者德维特混乱而迷茫的旁白,和银幕上仿佛永远不

会停歇的雨,从杰基男孩与德维特的邂逅,到最终街头的大决战,故事的音越拔越高,到最后随着子弹的扫射终于嘈嘈切切如急雨般倾泻而出,戏剧性的高潮在暴力的宣泄下带着人物内心的空虚和悲哀。就在那一刻,无数年轻女孩在屋顶的高处扫射,电影的不真实和荒谬感也达到了顶点:她们让我想起了《杀死比尔》里面那些随意而匪夷所思的暴力镜头,如果说《比》片是一种道德的幻灭,本片在表现这一点上面分毫不差,而且应该加上人生存的环境本身的扭曲和疯狂。片中暴力镜头更多的不是让人愤怒,而是充满了蚀骨的寒冷。伊利亚·伍德出场的一段和他的结局,都使人在心理上有极度的不舒适感(不知道有多少女性观众能够撑过这段情节)。而他居住的那个农庄,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地下室的场景几乎就是地狱的翻版。虽然编导们点到即至,甚至采用了剪影这样的艺术手段来避开最血腥的场景,但绝不妥协的暴力表现,本片可以说是《杀死比尔》后的又一个高峰。

  赤裸的暴力和非常不真实的细节,才能真正刻画“罪恶之城”本身的疯狂。而影片中唯一剩下的一点黑色天空里的亮点,是几位男性角色和他们关心的人之间卑微而艰难的爱,这也是唯一值得期待的东西。电影贯穿了三个男人的旁白,当他们杀人的时候,鲜血沾满了双手的时候,或者平静或者迷茫或者沉痛的声音里头,始终都没有忘记那个曾经让他们活得象个人的女人。金色头发的纯洁光芒,那双清澈无瑕的眼睛,还有象豹子一样野性敏捷的脸,她们是遗留在这个邪恶城市里面唯一值得付出的东西。

  电影一直陷入在一种停不下来的状态当中,就象乌玛·瑟曼在《杀死比尔》当中无法停止的复仇之旅,罪恶之城中疾风骤雨般的暴力,最终把我们和人物一起送到了嘎然而止的结局。那一刻,雪花静静飘落,此前的所有子弹和鲜血,生命和杀戮,换来的竟然是无奈的哀挽。不堪忍受吗?电影里面的人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那就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面目:“老男人死去了,年轻的女孩子活下来”,坚韧而艰难的活下来。

对《罪恶之城》的期待,几乎类似于对这个春天干涸的北美票房榜上第一场雨的盼望。熟悉这位顽童般的拉丁裔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影迷会知道,他和去年制造《杀死比尔》的昆汀·塔伦蒂诺一样,醉心于出产cult电影;而早早现身影院和电视广告的预告片里面,黑白影像的另类和人物的狂放被放大到了极致,会让我们认为,这又是一部风格先行的

电影:一如好玩的《特工小子》,一如浪漫火爆的《杀人三部曲》和《墨西哥往事》系列,追捧和制造着娱乐的流行元素。然而事实证明,《罪恶之城》系列漫画原作者弗兰克·米勒参与的本片,根本拒绝对大众的欣赏口味做出一丝妥协:风格大胆的影像固然带来了观影时的巨大冲击力,更让我们胆寒的是这场如期而至的雨水黑色得带着浓烈的腥气。当观众被影片中不遮挡的暴力传达出的寒意感到战栗不已的时候,《罪恶之城》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创造性的影像体验,还在于一种疯狂暴力下虚伪道德标准的幻灭。罪恶之城,天空永恒黑暗,飞雪的降临无法遮盖污水四溢的街道。残酷吗?电影甚至不想给我们哪怕一次深呼吸喘口气的机会。

  这部电影,不是任何一个中庸的创作者可以完成的作品。相信没有大胆的原作者弗兰克·米勒的暴力漫画,没有抱着同样宣泄心理(用电影来宣泄对于社会美好价值沦丧和幻灭的无情讽刺)的嬉笑怒骂的电影疯狂青年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昆汀·塔伦蒂诺(昆汀的名字赫然列在嘉宾导演一栏上面)。它也绝对不会换来影迷和观众中庸的反应,你要不在看到电影的一刻狂飙突进式的喜欢上它,要不坚决的唾弃为垃圾,完全不可能存在一种温和的态度。

  不错,从始至终让我们迷醉的,首先是本片风格至死的环境设计和镜头表现,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看到的电影对于漫画这种艺术最好的还原:强烈的黑白两色带来的对比,加上镜头的调度,光线的角度,很多镜头都可以单独出来作为漫画的一个独立的画面来欣赏,尤其黑色在影片中的使用层次丰富,表现出了“罪恶之城”本来的面目,甚至达到了彩色电影无法取得的影像质感;而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在动作场面上的优势和色彩运用上的自如,则是优于漫画的方面,直接导致了视觉上凌厉的效果。影片大多数时候都是黑白两色,唯有迸溅而出的鲜血殷红惨烈,使得人物的鲜血披面尤其触目惊心。同时一切与爱情和美丽相关的联想再次使得红色成为了编导的宠儿,于是电影里面出现了女人洁白肌肤上红色晶莹的晚礼服,闪烁一如天空美丽的繁星;还有红色丝绒心型大床上金色头发的年轻女

人,代表了一种纯洁和爱的欲望。电影当中类似的灵感层出不穷:吸烟后变得更加幽深的绿色眼眸,黄色的恶棍散发出来的腐烂气息,一直不断的带给观众尖锐的视觉冲击。同为全蓝幕拍摄的电影,这一部《罪恶之城》显然在与去年的《天空上尉和明日世界》的比较中更占上风。无他,只因为这个电影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更适合以一种肆无忌惮,虚实莫辨的方式生存。而暴力宣泄的毫不顾忌则和场景的不真实相得益彰,形式上的奇突更衬托出内容上剔骨见肉的黑色元素,很多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类似《低俗小说》里面极端暴力带来的极端寒意。

  电影采用了原作漫画的三段故事,中心人物分别是生活在“罪恶之城”的三个男性:警察哈提根(布鲁斯·威利斯饰)、警察马沃(米奇·洛基饰)和刚刚退休的社会新闻记者德维特(克里夫·欧文饰)。复述剧情对于这部电影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几乎不需要知道他们存在的理由和暴力的过程。第一段故事的追踪凶手,第三段故事中看似简单的人物关系,矛头都指向支配着这个城市的黑帮和高层人物。表面上被暴力支配着的三个男人,尤其是登场不久的身形巨大脾气暴躁的警察马沃,杀人不眨眼,似乎不折不扣是暴力的化身。但随着更冷血的吃人者的出现(电影当中这个角色被设置成具有动物的某些行为,显然寓意兽性,更暗示了对于这个黑暗城市控制者的无情否定),以及他身后的统治者势力显露出来的令人齿冷的真面目,我们才发现,这个城市最浓重的黑暗不在于赖以生存的街头暴力,在于被侵蚀的庞大的所谓城市秩序。当全片中的警察系统不过是掌握权力者满足变态目的的武器,什么正义,什么良心,都敌不过金钱驱使下无休止的欲望。代表宗教圣洁的教士虚伪的外表下是无耻的勾当(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正是原漫画作者弗兰克·米勒),相反电影中最纯洁的一个形象,除了纯真的小女孩南希,就是和马沃短暂相逢随即死去的妓女戈蒂(杰米·金饰),她在红色的丝绒下完美无瑕的肉体,金发散发出的真纯的光芒,都无比耀眼夺目。这也是对于“罪恶之城”本质最直接的揭露。

  影片充斥着大量超现实的细节。即使不提那些刻意设计的处于虚幻与真实之间的街景,第二段故事里面警察杰基男孩(本尼西奥·德托罗饰)死去的经过以及此后发生在郊外和城市街道上的枪战,出现了大量在正常电影中会被视为极端不合理的情节:白线般的雨柱,杰基男孩去捡自己被砍断的手,死去多时的他在车中的喋喋不休。这一段情节拍得极其有张力,伴随着记者德维特混乱而迷茫的旁白,和银幕上仿佛永远不

会停歇的雨,从杰基男孩与德维特的邂逅,到最终街头的大决战,故事的音越拔越高,到最后随着子弹的扫射终于嘈嘈切切如急雨般倾泻而出,戏剧性的高潮在暴力的宣泄下带着人物内心的空虚和悲哀。就在那一刻,无数年轻女孩在屋顶的高处扫射,电影的不真实和荒谬感也达到了顶点:她们让我想起了《杀死比尔》里面那些随意而匪夷所思的暴力镜头,如果说《比》片是一种道德的幻灭,本片在表现这一点上面分毫不差,而且应该加上人生存的环境本身的扭曲和疯狂。片中暴力镜头更多的不是让人愤怒,而是充满了蚀骨的寒冷。伊利亚·伍德出场的一段和他的结局,都使人在心理上有极度的不舒适感(不知道有多少女性观众能够撑过这段情节)。而他居住的那个农庄,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地下室的场景几乎就是地狱的翻版。虽然编导们点到即至,甚至采用了剪影这样的艺术手段来避开最血腥的场景,但绝不妥协的暴力表现,本片可以说是《杀死比尔》后的又一个高峰。

  赤裸的暴力和非常不真实的细节,才能真正刻画“罪恶之城”本身的疯狂。而影片中唯一剩下的一点黑色天空里的亮点,是几位男性角色和他们关心的人之间卑微而艰难的爱,这也是唯一值得期待的东西。电影贯穿了三个男人的旁白,当他们杀人的时候,鲜血沾满了双手的时候,或者平静或者迷茫或者沉痛的声音里头,始终都没有忘记那个曾经让他们活得象个人的女人。金色头发的纯洁光芒,那双清澈无瑕的眼睛,还有象豹子一样野性敏捷的脸,她们是遗留在这个邪恶城市里面唯一值得付出的东西。

  电影一直陷入在一种停不下来的状态当中,就象乌玛·瑟曼在《杀死比尔》当中无法停止的复仇之旅,罪恶之城中疾风骤雨般的暴力,最终把我们和人物一起送到了嘎然而止的结局。那一刻,雪花静静飘落,此前的所有子弹和鲜血,生命和杀戮,换来的竟然是无奈的哀挽。不堪忍受吗?电影里面的人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那就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面目:“老男人死去了,年轻的女孩子活下来”,坚韧而艰难的活下来。


相关内容

  • 战争之王影评
  • 战争之王影评(一) 尼古拉斯凯奇的战争之王从军火商的角度叙写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描述了当今世界的形势.纵使我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军火商,我对武器也没有研究,仅仅觉得武器那种冷酷美始终很吸引我,但这都不妨碍我对这部影片的喜欢,影片给我感觉就是一种宛如记录片的感觉,那便是真实. 对于影片的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

  • [黄河绝恋]影评
  • 战时玫瑰分外香 --评<黄河绝恋>主题思想 拙笔书不尽,千年风情万种.爱是亘古不变的神话,无论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还是在硝烟弥漫的往昔,爱总是犹如暖暖的阳光,春夏秋冬,普照沃野千里.由第五代导演冯小宁执导的记录影片<黄河绝恋>将发生在二战时期中国的一段爱情往事搬上荧屏,给了我们 ...

  • [七宗罪]影评
  • [1**********]4 董欢 09中文2班 <七宗罪>影评 <七宗罪>是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电影,影片围绕基督教中的"七宗罪"展开,电影集悬疑.恐怖为一体.在讲述宗教同时,影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作为好莱坞一部经典影片,<七宗罪>给人 ...

  • 影评[悲惨世界]
  • 悲惨世界:专制的锁链已牢牢地拴住的冉·阿让,束缚与罪恶成为挥之不去的宿命,冷酷无情的硬性"法制"沙威不依不饶的秉公执法,凶残的现实如同猛虎啃食芳汀仅存的自尊与梦想,被金钱洗涤而丧失德行的德纳第夫妇为了继续铜臭而不择手段,为爱付出而又为爱牺牲爱潘妮的一厢情愿最终变成了心甘情愿,年轻 ...

  • [绿里奇迹]影评
  • <绿里奇迹>影评 论文摘要:<绿里奇迹>仿佛是这样一部电影,关于死亡和面对死亡,然而不仅于此,这仅仅是一个背景.主题的升华在于一个名为约翰·柯菲的人物,一个高的像巨人一样.脆弱的像孩子一样的黑人,一个没有杀人的死刑犯.也许他并不是人,他是一个奇迹,出现在绿里上的奇迹. 本文先 ...

  • IMDB电影前250及一句话影评
  • 1.<肖申克的救赎>--弗兰克·达拉邦特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2.<教父>--科波拉 无疑是一部难 ...

  • [沉默的羔羊]影评
  • 蝴蝶效应 --观<沉默的羔羊>有感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 ...

  • 新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演进与变革发展
  • 作者:周斌 文艺争鸣 2010年05期 一.批评传统的形成和延续 当我们论及新中国的电影批评时,首先应该看到它是中国现代进步电影批评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两者是无法割裂开来的. 由于电影之于中国是一种"舶来品",因而关注在中国放映之外国影片的电影批评,就先于中国民族电影的创作而诞生. ...

  • 纽伦堡大审判影评
  • 真正的法律必须与道德保持一致 --<纽伦堡大审判>影评 文/HYJ 据说,德国是个极端遵守法律和纪律的民族.据说,在十月革命的时候,起义者一味的在王宫门前奋勇冲刺,却无一人从两边的草地包抄过去,只因,草地上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禁止穿行".而这种偏执守法的另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