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孩子的伤口撒盐

  〔关键词〕离异家庭;角色意识;家访   一、妈妈是坏人   学校组织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这天我们来到了小杰家。一见到我们,小杰就小心翼翼地打量着,目光中有害怕,还有警惕。听小杰的班主任介绍,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他随父亲生活,由于生活所迫,父亲在外打工,他只得由爷爷奶奶照顾。坐下后,我们便与小杰的奶奶聊了起来。在针对小杰的学习情况沟通过之后,随行的老师询问起了小杰父母的情况。这一问,小杰奶奶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她向我们诉说小杰妈妈的种种不是,如从来不关心孩子,从来不买东西给孩子吃等,连小杰出生之前夫妻间的种种不是也全说了出来。总而言之,就是小杰的妈妈一无是处。   小杰在旁边听着,从孩子的表情来看,他不是第一次听奶奶这样诉说。小杰忿忿地说:“妈妈是坏人,我要改名字,把我名字中妈妈的姓去掉!”   我们在场的老师都惊呆了,因为这句话竟然从一个8岁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小杰的奶奶还在不停地诉说着,但我早就没有心情听下去了。我注视着小杰,这才是一个8岁的孩子,父母在他还没记事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对于妈妈没有什么印象。要说有,那也是全凭奶奶的描述,可想而知,多少次奶奶在小杰面前抱怨妈妈的种种不是时,妈妈的形象在小杰的心中早已扭曲变形。孩子缺少母爱本身就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什么还要在孩子的伤口再撒把盐呢?难怪一开始见到小杰时,我们就发现了他眼中的“警惕”,畸形的家庭教育使他小小年纪便对很多事情都很敏感,非常注意别人的一言一行。   二、扭曲的认识   据小杰的班主任介绍,小杰的妈妈有时也来接孩子放学,有时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就这些看来,小杰的妈妈并不像小杰奶奶描述的那样,只不过8岁的孩子并不能体会妈妈的用心。   夫妻之间的事情永远只有两个人最清楚究竟是谁对谁错,这一切在离婚后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离婚后怎样走好未来的路,对孩子是这样,对自己更是这样。   现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不在少数,有的是和平分手,而更多的则是双方撕破脸,闹得不可开交。父母离异就意味着孩子不能生活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这对孩子本身就是很大的伤害。离异后,父亲或母亲一方难免对对方还有怨恨,有的家长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有的则在孩子面前发泄,以为这样做孩子就能支持自己,怨恨对方。殊不知,父母这样做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小杰的奶奶通过一次次的怨恨诉说,使得小杰对妈妈恨之入骨。小杰的奶奶也许暂时满足了自己宣泄的需要,但她却没有注意到,小杰的心理正在渐渐地扭曲变形,他对妈妈这一角色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若干年后自己家庭的和睦美满。   这不由使我想起了一个词语“角色意识”。所谓“角色意识”,是生物个体或团队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那么“家庭角色意识”就是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每个成员的特征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若干年后,小杰也将为人夫,为人父,到时候他将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怎样用正确的家庭角色意识处理家庭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呢?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对妈妈恨意中的孩子,他能有正确的认识,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吗?   三、朋友的启示   我有一个朋友,几年前和丈夫离婚了,孩子跟随她生活。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孩子的外婆来了,说到离婚这个话题时,外婆正欲开口数落孩子的爸爸,朋友连忙制止,原因是孩子也在这里。私下里朋友对我说自己离婚了,感觉很对不起孩子,就怕孩子以后也走自己的老路。我说:“错误已然铸成,不要再多想了,重要的是未来,要让她知道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爱自己。对家庭成员的角色有了正确的认识,有了健康的心理,是孩子快乐生活的保障。”   虽然离婚了,孩子的爸爸在双休日经常接孩子过去住,寒暑假更是住很长时间。每当学校里有活动,爸爸妈妈都会一起参加,碰到问题时都会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商讨,就算有矛盾和怨言,也决不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   有一次,孩子问妈妈:“妈妈,爸爸要结婚了,阿姨和爸爸让我帮他们一起布置新房,我可以去吗?”朋友说:“当然可以,好好干,别偷懒呦!”孩子高兴极了,喜滋滋地回房间写作业去了。   离婚后,爸爸妈妈在物质上自然没有亏待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充分关注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永远爱着她,她在爸爸妈妈的心目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快乐中长大的孩子,当自己组建了家庭,才会将快乐传递给丈夫(妻子)和孩子,才会用快乐的方式去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   四、尾声   家访回来的路上,我们都沉默了,为这个家庭的不幸感到难过,更为小杰的未来担忧。小杰的班主任打电话联系了在外打工的小杰爸爸,得知小杰爸爸不久将会回家看孩子,我们认为是时候找他好好谈一谈了。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一样,现在有点弯曲,还来得及将它矫正过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只有一个个小家幸福了,我们的大家才会幸福。从孩子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那天起,家庭就在孩子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家庭中每一个角色的责任告诉孩子。对于小杰我们要做的是修复他心灵的伤口,弥补他心中那一份缺失的情感,绝对不能再在他的伤口上撒盐了。   我抬头望着天空,天气很好,阳光普照大地。我们一定尽自己的努力,让像小杰这样的孩子的心中充满爱的阳光!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南通,226401)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

  〔关键词〕离异家庭;角色意识;家访   一、妈妈是坏人   学校组织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这天我们来到了小杰家。一见到我们,小杰就小心翼翼地打量着,目光中有害怕,还有警惕。听小杰的班主任介绍,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他随父亲生活,由于生活所迫,父亲在外打工,他只得由爷爷奶奶照顾。坐下后,我们便与小杰的奶奶聊了起来。在针对小杰的学习情况沟通过之后,随行的老师询问起了小杰父母的情况。这一问,小杰奶奶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她向我们诉说小杰妈妈的种种不是,如从来不关心孩子,从来不买东西给孩子吃等,连小杰出生之前夫妻间的种种不是也全说了出来。总而言之,就是小杰的妈妈一无是处。   小杰在旁边听着,从孩子的表情来看,他不是第一次听奶奶这样诉说。小杰忿忿地说:“妈妈是坏人,我要改名字,把我名字中妈妈的姓去掉!”   我们在场的老师都惊呆了,因为这句话竟然从一个8岁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小杰的奶奶还在不停地诉说着,但我早就没有心情听下去了。我注视着小杰,这才是一个8岁的孩子,父母在他还没记事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对于妈妈没有什么印象。要说有,那也是全凭奶奶的描述,可想而知,多少次奶奶在小杰面前抱怨妈妈的种种不是时,妈妈的形象在小杰的心中早已扭曲变形。孩子缺少母爱本身就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什么还要在孩子的伤口再撒把盐呢?难怪一开始见到小杰时,我们就发现了他眼中的“警惕”,畸形的家庭教育使他小小年纪便对很多事情都很敏感,非常注意别人的一言一行。   二、扭曲的认识   据小杰的班主任介绍,小杰的妈妈有时也来接孩子放学,有时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就这些看来,小杰的妈妈并不像小杰奶奶描述的那样,只不过8岁的孩子并不能体会妈妈的用心。   夫妻之间的事情永远只有两个人最清楚究竟是谁对谁错,这一切在离婚后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离婚后怎样走好未来的路,对孩子是这样,对自己更是这样。   现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不在少数,有的是和平分手,而更多的则是双方撕破脸,闹得不可开交。父母离异就意味着孩子不能生活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这对孩子本身就是很大的伤害。离异后,父亲或母亲一方难免对对方还有怨恨,有的家长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有的则在孩子面前发泄,以为这样做孩子就能支持自己,怨恨对方。殊不知,父母这样做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小杰的奶奶通过一次次的怨恨诉说,使得小杰对妈妈恨之入骨。小杰的奶奶也许暂时满足了自己宣泄的需要,但她却没有注意到,小杰的心理正在渐渐地扭曲变形,他对妈妈这一角色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若干年后自己家庭的和睦美满。   这不由使我想起了一个词语“角色意识”。所谓“角色意识”,是生物个体或团队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那么“家庭角色意识”就是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每个成员的特征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若干年后,小杰也将为人夫,为人父,到时候他将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怎样用正确的家庭角色意识处理家庭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呢?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对妈妈恨意中的孩子,他能有正确的认识,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吗?   三、朋友的启示   我有一个朋友,几年前和丈夫离婚了,孩子跟随她生活。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孩子的外婆来了,说到离婚这个话题时,外婆正欲开口数落孩子的爸爸,朋友连忙制止,原因是孩子也在这里。私下里朋友对我说自己离婚了,感觉很对不起孩子,就怕孩子以后也走自己的老路。我说:“错误已然铸成,不要再多想了,重要的是未来,要让她知道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爱自己。对家庭成员的角色有了正确的认识,有了健康的心理,是孩子快乐生活的保障。”   虽然离婚了,孩子的爸爸在双休日经常接孩子过去住,寒暑假更是住很长时间。每当学校里有活动,爸爸妈妈都会一起参加,碰到问题时都会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商讨,就算有矛盾和怨言,也决不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   有一次,孩子问妈妈:“妈妈,爸爸要结婚了,阿姨和爸爸让我帮他们一起布置新房,我可以去吗?”朋友说:“当然可以,好好干,别偷懒呦!”孩子高兴极了,喜滋滋地回房间写作业去了。   离婚后,爸爸妈妈在物质上自然没有亏待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充分关注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永远爱着她,她在爸爸妈妈的心目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快乐中长大的孩子,当自己组建了家庭,才会将快乐传递给丈夫(妻子)和孩子,才会用快乐的方式去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   四、尾声   家访回来的路上,我们都沉默了,为这个家庭的不幸感到难过,更为小杰的未来担忧。小杰的班主任打电话联系了在外打工的小杰爸爸,得知小杰爸爸不久将会回家看孩子,我们认为是时候找他好好谈一谈了。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一样,现在有点弯曲,还来得及将它矫正过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只有一个个小家幸福了,我们的大家才会幸福。从孩子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那天起,家庭就在孩子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家庭中每一个角色的责任告诉孩子。对于小杰我们要做的是修复他心灵的伤口,弥补他心中那一份缺失的情感,绝对不能再在他的伤口上撒盐了。   我抬头望着天空,天气很好,阳光普照大地。我们一定尽自己的努力,让像小杰这样的孩子的心中充满爱的阳光!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南通,226401)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


相关内容

  • 儿童四种外伤的家庭处理方法
  • 导读]自家的宝宝调皮捣蛋.现在学龄前的时候正是爱玩.三天两头就划伤.摔伤呢!作为成年人.偶尔碰伤.磕伤算不上什么大事儿.但如果这些小伤口出现在孩子身上.父母们却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 "哎呀.我家的宝宝又摔伤了!"年亲的妈妈对小编说.自家的宝宝调皮捣蛋.现在学龄前的时候正是爱玩.三天 ...

  • 宝宝被蜂蛰伤如何处理
  • 宝宝被蜂蛰伤如何处理(图) 内容导读: 的宝宝尿尿或拉便便会哭吗 急救宝宝出的是水痘么 新生儿出血 是如何发生的 2 岁宝宝的教育 3岁宝宝的教育 宝宝被蜂蛰伤如何处理 被蜂蛰伤 现场如何处理 一.急救措施 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 ...

  •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来源:齐鲁晚报时间:2011年05月18日点击率:165字号:大 中 小 孩子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家长平时尤其不能放过每一个生活细节,因为孩子的良好品行和生活习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一个个细节逐渐积聚而成.比如,在玩的时候,方策常常喜欢把玩具扔到地上.每当这时,家长不但不会帮她捡起来,而且还要求她自 ...

  •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15天--伤口处开出的是花(作文审题)(完美整理版)
  • 高考15天--伤口处开出的是花(作文审题) 作文素材及指导 0524 181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男孩蹲在那里,注视着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爸爸,芽苞是种子的伤疤吗?"孩子问站在旁边的父亲. 父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种子在发芽时确实会留下伤口,但那伤口处 ...

  • ?儿童急救大全,妈妈必备的基本常识
  • 儿童急救大全,父母们收藏了! 1.海姆立克急救法 其他突然情况处理措施 2.划伤 先用清水或稀释的消毒药水把伤口洗干净,然后止血.如果伤口较深长的话,就要用消毒纱布将伤口及周围包扎住,可以包扎得稍紧一些以止血;对于四肢上出血较多的伤口可以抬高患肢.做完初步的包扎止血措施之后应立即带宝宝去找医生救治. ...

  • 唇腭裂患者术后的护理
  • 唇腭裂患者术后的护理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两者 常相伴发生,造成功能障碍(如咀嚼.呼吸.吞咽.语言.表情.消化等)和外貌的缺陷,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心理健康.此类疾病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恢复其功能与外观.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方法的改良使手术效果越来越好,然而手术前后良好的 ...

  • 潜伏的"炸弹"
  • 小狗咬人危害更大 狂犬病的病原体――狂犬病病毒很小,必须在电镜下才能看得到.虽然叫"狂犬病病毒",但它并不仅仅与狗有关.隐性感染的猫.猪.鼠等动物都是狂犬病的传染源.当然,由狗引起的狂犬病占绝大多数(约95%). 任何狗都有可能得狂犬病,即使是名贵的观赏犬也同样会感染该病毒.据研 ...

  • 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一株芬芳的香草
  • 作者:黄小平 一 一株香草,当你割伤它时,从它伤口溢出的,是香. 一次,我问一位种植香草的老人,为什么香草的伤口,溢出的是香呢?老人说,因为香草的本质是香,它生命盛装的是香,当它被人伤害时,伤口溢出的当然也是香. 一个善良的人,当被人伤害和欺骗时,他心灵的伤口溢出的,依然是善,因为一个善良的人,他生 ...

  • 爸爸教会我勇敢 李嘉彤
  • 父亲教会我勇敢 父亲教会我勇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白校区小学部 李嘉彤 我从下到大,听过许多的音乐,看过许多的文章,都是在赞颂母亲.为什么没有赞颂父亲的呢?因为所有的父亲都是整个家庭坚实的后盾,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默默无闻,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让我们知道.他们永远都是家中教会我们做每件事的老师. 记得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