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在现代公民教育中的历史意义和反思

儒家思想+公民教育=?

公民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我们整天都将公民挂在嘴边,但是又有多少人理解公民含义?实际上,公民是一个法学概念,公民的存在建立在法治社会基础之上,同时又是构成现代国家的最小分子,于是就有了公民社会。公民社会讲求的是权利和义务,是一种建立在法制上的不因为种族差异、官阶大小、性别之分、财富多少而改变权力和义务的平等,在一个理想的公民社会,这个社会的秩序靠法律维持而不是权力,这个社会的道德靠自律保障而不是信仰。

而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由孔子开始,主张德治、礼治、人治,用礼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用德来教化社会百姓,以期用内在的社会等级法则和外在的仁政来实现仁政,这就是孔子的政治思想。

在现代公民教育中,以法律为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存在必然与儒学主张的人治产生矛盾,事实上,中国目前的政治实际上还是一种人治,这不仅是因为官方的原因,更是潜伏在中国人心里长期的受儒家影响的人治情结在作怪。中国人一方面在痛斥官员的裙带和腐败,一方面当自己遇到求学、就业等问题时却提着重礼四处找关系成了腐败的帮凶;一方面渴望平等,一方面当自己成为体制内一员时却又舍不下那份凌驾人之上的“荣耀”,所以,中国人至少目前还没有做好接受公民社会的准备,虽然中国人已经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接受了近百年的朦朦胧胧的公民教育。从这点讲,传统儒家的礼治和人治构成了公民社会巨大的绊脚石,不在精神层面上砸碎这两个绊脚石,公民社会就是个笑话。

一方面儒家思想在阻碍的公民社会的产生,另一方面,需要用公民教育去去除这种消极影响,公民教育,简单的说就是用“公民的社会”代替“人民的社会”。说句实话,“人民的社会”似乎在中国从来没有实现过,但这并不妨碍由所谓“人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应该看到的是,现代国家都是以公民为主体的,我国也有公民,我们都是公民,

但这不代表我国就是公民社会了,公民社会不会简单到只是拥有中国户口。公民教育,一方面培养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精神,另一方面又培养个体的遵守社会法则的品德:一方面培养个体的权利意识,一方面又培养个体的义务意识

孔子的德治是对于君主和统治集团也就是对“政府”和“政府官员”说的,孔子强调君主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以自己的良好品性通过对国家拥有的绝对权力施加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社会充满“爱”,这样社会就和谐了。姑且不讨论这种理论的“乌托邦”性,但对于现在的政府官员而言,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法治很重要,但法治的主体是人,实施法治的主体也是人,政府官员在法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加强自身修养,对于法治有重要的意义。

公民教育不是培养冷酷无情自私的人,恰恰相反,公民教育培养的是有责任有道德的人。公民既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然要和社会产生联系,这就要求作为公民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要求。在公民社会里,道德的维系不应该依靠宗教和舆论,而是个体的修养,所以,儒学主张的修身养性对普通人也是适用的,从这点讲,又不可完全抛弃儒学。

公民教育不仅仅针对学生,而是针对社会每个个体,学生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学生的公民教育,不仅仅是灌输各种公民理念,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可以从传统儒学中汲取善的一面,养成一种理性精神。

所以,(儒家思想-人治-礼治)+公民教育=中国现代公民 !

儒家思想+公民教育=?

公民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我们整天都将公民挂在嘴边,但是又有多少人理解公民含义?实际上,公民是一个法学概念,公民的存在建立在法治社会基础之上,同时又是构成现代国家的最小分子,于是就有了公民社会。公民社会讲求的是权利和义务,是一种建立在法制上的不因为种族差异、官阶大小、性别之分、财富多少而改变权力和义务的平等,在一个理想的公民社会,这个社会的秩序靠法律维持而不是权力,这个社会的道德靠自律保障而不是信仰。

而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由孔子开始,主张德治、礼治、人治,用礼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用德来教化社会百姓,以期用内在的社会等级法则和外在的仁政来实现仁政,这就是孔子的政治思想。

在现代公民教育中,以法律为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存在必然与儒学主张的人治产生矛盾,事实上,中国目前的政治实际上还是一种人治,这不仅是因为官方的原因,更是潜伏在中国人心里长期的受儒家影响的人治情结在作怪。中国人一方面在痛斥官员的裙带和腐败,一方面当自己遇到求学、就业等问题时却提着重礼四处找关系成了腐败的帮凶;一方面渴望平等,一方面当自己成为体制内一员时却又舍不下那份凌驾人之上的“荣耀”,所以,中国人至少目前还没有做好接受公民社会的准备,虽然中国人已经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接受了近百年的朦朦胧胧的公民教育。从这点讲,传统儒家的礼治和人治构成了公民社会巨大的绊脚石,不在精神层面上砸碎这两个绊脚石,公民社会就是个笑话。

一方面儒家思想在阻碍的公民社会的产生,另一方面,需要用公民教育去去除这种消极影响,公民教育,简单的说就是用“公民的社会”代替“人民的社会”。说句实话,“人民的社会”似乎在中国从来没有实现过,但这并不妨碍由所谓“人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应该看到的是,现代国家都是以公民为主体的,我国也有公民,我们都是公民,

但这不代表我国就是公民社会了,公民社会不会简单到只是拥有中国户口。公民教育,一方面培养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精神,另一方面又培养个体的遵守社会法则的品德:一方面培养个体的权利意识,一方面又培养个体的义务意识

孔子的德治是对于君主和统治集团也就是对“政府”和“政府官员”说的,孔子强调君主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以自己的良好品性通过对国家拥有的绝对权力施加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社会充满“爱”,这样社会就和谐了。姑且不讨论这种理论的“乌托邦”性,但对于现在的政府官员而言,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法治很重要,但法治的主体是人,实施法治的主体也是人,政府官员在法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加强自身修养,对于法治有重要的意义。

公民教育不是培养冷酷无情自私的人,恰恰相反,公民教育培养的是有责任有道德的人。公民既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然要和社会产生联系,这就要求作为公民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要求。在公民社会里,道德的维系不应该依靠宗教和舆论,而是个体的修养,所以,儒学主张的修身养性对普通人也是适用的,从这点讲,又不可完全抛弃儒学。

公民教育不仅仅针对学生,而是针对社会每个个体,学生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学生的公民教育,不仅仅是灌输各种公民理念,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可以从传统儒学中汲取善的一面,养成一种理性精神。

所以,(儒家思想-人治-礼治)+公民教育=中国现代公民 !


相关内容

  • 经典文化与21世纪人类文明|时事话题
  • 2015年11月26日到29日,在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亲近母语研究院"在南京举办了"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我们选刊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元亨书院院长林安梧教授的现场演讲,供读者参考. 中华的经典文化,跟21世纪的人类文明关联在一起. ...

  • 法理学课程论文
  • 浅谈中国法理学建构 内容摘要:转型期的中国正在面临着许多问题,中国法学何去何从,究竟怎样的法学构建适合中国的发展,成为当下法学家们思考的问题,文章从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转型期中国法学发展的讨论出发,试从立法观念的个体性,私法精神的基础性,儒家文化的精神性三个方面浅析中国法理学构建中的问题,旨在表明对转 ...

  • 推进中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文化路径
  • 推进中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文化路径 颜德如等: 摘要:推进中国基层治理创新,应在制度与法治硬约束的背后,形成文化的柔性引导,这主要是因为"文化"渗透于治理的推进者.治理的承受者.治理的纽带.治理的绩效以及治理的环境之中,可谓治理的精神内核.基于"基层"之治理现状, ...

  • [观察家]中国文化从何说起
  •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经济观察报 刘刚/文 中国人好修长城,从秦一直修到明,就像农民扎篱笆,豪门起院墙,监狱设围城,一代又一代,忙个不停.近代以来不修了,可脑袋里总还有个长城,一到国难临头,中华民族的第一反应,还是修长城.因为修长城而& ...

  •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
  •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 作者:羊角学校 罗玉康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现实价值和意义深远.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内涵来看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进行梳理,对其德育价值和意义如何体现进行梳理,同时也浅析了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 ...

  •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
  • 作者:黄书光 高等教育研究 2012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2)03-0084-05 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遂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并进而构筑了一整套由学校和非学校组成的严密的教化组织系 ...

  • 秋风:儒家.基督教.自由主义:相互宽容或者冲突?
  • 曲阜官方批准官方基督教会在曲阜兴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哥特式教堂,官方的儒家团体赞美这是文明对话的渠道,民间儒者对此强烈反弹,自由主义则对儒者提出批评.由此,形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思想和政治混战局面. 这是一起具有重大思想和政治史意义的事件.它触及了中国精神秩序重建与现代国家构建之最核心问题.也许再过 ...

  • 现代性与"陌生人伦理"
  • 作者:程立涛乔荣生 伦理学研究 2010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15(2010)01-0017-04 一."陌生人社会"的来临及其伦理诉求 "陌生人(Stranger)"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然而,&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题 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学 区:邵 阳 姓 名:李红坤 导 师:唐世月 教授 专 业:法 律 年 级:二○○六级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