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力量支撑着中国房价?

据说韩寒到了台湾对马英九只会说“是”这个字,用一个的士司机捡到他手机的故事说明了台湾社会的民主文明。如果全体台湾人民都这样认为,那我们也就应当接这种观点,但偏偏马英九民意跌到了历史最低的23%,连宣誓连任也成了问题,全台一片反对“物价飞涨”和“国营企业”的骂声,这让我们不得不疑惑起来。同样面对“国企垄断”和“房价高企“,为何大多数中国大陆百姓却担心房价下跌呢?

这个问题也引起过一位美国教授的注意,他对此做了一个比较:“台湾民众更愿意相信压低物价是政府的责任,自然把怒气发在政府身上,而美国人却认为物价是自由市场行为;台湾人依然把政府看成一个大家长,而美国人习惯把政府看成市场的附庸,因此美国人更具有自我约束的耐心。。。而中国大陆民众也习惯把政府看成是大家长,但出于没有其他选择的原因,人们宁可与政府建立一种相互依附关系,中国的高房价正是这种依附心理所形成的产物“。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中国房价其实是一种政治关系驱动的结果。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最近人民大学所做的中国人房屋拥有情况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所言的90%房屋拥有率虽然让许多人感到不理解,但却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中国人房屋拥有情况,其中表明了大多数中国人从房价增长中得到了“价值增长“(Equity),这种增值也被看成政府改革政策的直接成果之一。我们看到网上80后”房奴“们的愤怒帖子这两年渐渐消失了,这也让公知们不再利用这种话题进行炒作,可见80-85们终于接受了政府的高房价政策,宁可当房奴也要加入这种依赖关系中获取预期的增值利益。

与中国人习惯的“大家长“社会文化不同,美国人自古就有怀疑政府的倾向,这是基督教原罪理念的一部分,根深蒂固,因此建立起权力制衡的体系,最终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三权分立制度。在这种体系下,政府和企业是分离的,政府对市场的干涉也被看成是一种罪恶,直到罗斯福新政后才有所缓和。在反托拉斯法的发展过程中,百姓与垄断进行了漫长博弈,至今胜负难分。也正因如此,美国的房价是自由市场波动的产物,但同时也是金融资本扭曲真实供求关系的过程,这种扭曲带来的国民财富损失却由纳税人填补,但这些怒气很快都会被总统竞选所冲淡,百姓与垄断资本的矛盾也就被一次次地掩盖起来。在美国你会常看到破产房主被赶出家园,但他们只会骂银行,却从来不骂美国政府。这注定美国政府不在意房价上下起伏,这种起伏也正是经济周期的驱动力量。

中国人(包括台湾人、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可就不这么看了,绝大部分中国人不是“右派“或”左派“,他们并不在乎意识形态,他们所在乎的只是”个人得失“。中国人自古习惯了儒家的”家“概念,在家讲父子依附关系,在外讲上下级依附关系,在社会上讲君臣依附关系,这都是中国人的”个人“的定位。中国人的”个人“并非美国人的”个人“,中国人只有利益所属定位,而美国人却有相对于政府权力的”个人权力“的理念,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人虽然所处社会制度不同,但他们都努力维护这种高房价所包含的个人利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跨阶层利益集团。中国大陆的大多数百姓对高房价”偷着乐“,成为政府的无声支持群体,而台湾人和新加坡人却用选票维护这种个人利益。华人社会讲求“有土斯有财”的人生哲学,华人社会的政府非常明白这点,通过房价进行利益均沾获得百姓支持是普遍方针,这也是百姓对上层腐败比较容忍的原因之一。因此,华人社会的政府注定要尽全力捍卫一定程度的高房价,以此维护社会稳定,任何党派都将如此。

说来也奇怪,二十年前台湾人就说台湾的房子五十年都消化不完,结果现在如此高价依然供不应求,这和台北的经济优惠政策有关,当然这类优惠政策只限于台北地区,这和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倾向有关。英国人在香港曾一直惯用“挤牙膏”方式拍卖土地,推高地价和房价,十分有效地笼络了华人社会。英国人有个优点,他们的官员不直接和华人争利,同时运用法治保障了华人社会的市场秩序,这也是目前中国尚欠缺的。新加坡就更典型了,干脆把整个地产市场当成了政府经营行业,对于这个小国的确很有效果,但它的“法治+儒家”精神中缺少了美国的自由市场精神,也算是一种西方人眼中的遗憾了。

中国的高房价难道真的牢不可破吗?大家不要误把“价格”当成了“价值”,不论地方政府如何拒绝调低房价,不论他们如何补贴房价,但最终还是会受到市场的强烈影响。中央政府可能增加投币量把房价维持在一定高度,但其他东西都大涨价了,如此一来房价本身就减少了价值。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看这种百姓与政府之间的“房价互保”关系会如何发展下去。

据说韩寒到了台湾对马英九只会说“是”这个字,用一个的士司机捡到他手机的故事说明了台湾社会的民主文明。如果全体台湾人民都这样认为,那我们也就应当接这种观点,但偏偏马英九民意跌到了历史最低的23%,连宣誓连任也成了问题,全台一片反对“物价飞涨”和“国营企业”的骂声,这让我们不得不疑惑起来。同样面对“国企垄断”和“房价高企“,为何大多数中国大陆百姓却担心房价下跌呢?

这个问题也引起过一位美国教授的注意,他对此做了一个比较:“台湾民众更愿意相信压低物价是政府的责任,自然把怒气发在政府身上,而美国人却认为物价是自由市场行为;台湾人依然把政府看成一个大家长,而美国人习惯把政府看成市场的附庸,因此美国人更具有自我约束的耐心。。。而中国大陆民众也习惯把政府看成是大家长,但出于没有其他选择的原因,人们宁可与政府建立一种相互依附关系,中国的高房价正是这种依附心理所形成的产物“。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中国房价其实是一种政治关系驱动的结果。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最近人民大学所做的中国人房屋拥有情况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所言的90%房屋拥有率虽然让许多人感到不理解,但却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中国人房屋拥有情况,其中表明了大多数中国人从房价增长中得到了“价值增长“(Equity),这种增值也被看成政府改革政策的直接成果之一。我们看到网上80后”房奴“们的愤怒帖子这两年渐渐消失了,这也让公知们不再利用这种话题进行炒作,可见80-85们终于接受了政府的高房价政策,宁可当房奴也要加入这种依赖关系中获取预期的增值利益。

与中国人习惯的“大家长“社会文化不同,美国人自古就有怀疑政府的倾向,这是基督教原罪理念的一部分,根深蒂固,因此建立起权力制衡的体系,最终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三权分立制度。在这种体系下,政府和企业是分离的,政府对市场的干涉也被看成是一种罪恶,直到罗斯福新政后才有所缓和。在反托拉斯法的发展过程中,百姓与垄断进行了漫长博弈,至今胜负难分。也正因如此,美国的房价是自由市场波动的产物,但同时也是金融资本扭曲真实供求关系的过程,这种扭曲带来的国民财富损失却由纳税人填补,但这些怒气很快都会被总统竞选所冲淡,百姓与垄断资本的矛盾也就被一次次地掩盖起来。在美国你会常看到破产房主被赶出家园,但他们只会骂银行,却从来不骂美国政府。这注定美国政府不在意房价上下起伏,这种起伏也正是经济周期的驱动力量。

中国人(包括台湾人、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可就不这么看了,绝大部分中国人不是“右派“或”左派“,他们并不在乎意识形态,他们所在乎的只是”个人得失“。中国人自古习惯了儒家的”家“概念,在家讲父子依附关系,在外讲上下级依附关系,在社会上讲君臣依附关系,这都是中国人的”个人“的定位。中国人的”个人“并非美国人的”个人“,中国人只有利益所属定位,而美国人却有相对于政府权力的”个人权力“的理念,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人虽然所处社会制度不同,但他们都努力维护这种高房价所包含的个人利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跨阶层利益集团。中国大陆的大多数百姓对高房价”偷着乐“,成为政府的无声支持群体,而台湾人和新加坡人却用选票维护这种个人利益。华人社会讲求“有土斯有财”的人生哲学,华人社会的政府非常明白这点,通过房价进行利益均沾获得百姓支持是普遍方针,这也是百姓对上层腐败比较容忍的原因之一。因此,华人社会的政府注定要尽全力捍卫一定程度的高房价,以此维护社会稳定,任何党派都将如此。

说来也奇怪,二十年前台湾人就说台湾的房子五十年都消化不完,结果现在如此高价依然供不应求,这和台北的经济优惠政策有关,当然这类优惠政策只限于台北地区,这和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倾向有关。英国人在香港曾一直惯用“挤牙膏”方式拍卖土地,推高地价和房价,十分有效地笼络了华人社会。英国人有个优点,他们的官员不直接和华人争利,同时运用法治保障了华人社会的市场秩序,这也是目前中国尚欠缺的。新加坡就更典型了,干脆把整个地产市场当成了政府经营行业,对于这个小国的确很有效果,但它的“法治+儒家”精神中缺少了美国的自由市场精神,也算是一种西方人眼中的遗憾了。

中国的高房价难道真的牢不可破吗?大家不要误把“价格”当成了“价值”,不论地方政府如何拒绝调低房价,不论他们如何补贴房价,但最终还是会受到市场的强烈影响。中央政府可能增加投币量把房价维持在一定高度,但其他东西都大涨价了,如此一来房价本身就减少了价值。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看这种百姓与政府之间的“房价互保”关系会如何发展下去。


相关内容

  • 房地产毕业论文
  • 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基于成都市房价上涨的分析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 学级号罗再通继续教育学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2008级C[1**********] 白忠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时间2011年7月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 ...

  • 潘石屹任志强预测今年中国房价降幅看法迥异
  • 潘石屹任志强预测今年中国房价降幅 看法迥异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0-10-15 延伸阅读>>>谢国忠:房价已见顶 将跌至两月工资可买一平米(来源:财新网)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见顶.一线城市很难再现去年下半年(如上海)或今年上半年(如北京.深圳)的高房价了,二三线城市房价可 ...

  • 中国楼市12大趋势,现在买房值不值?(对北京房价的十大看法)
  • 联网对房地产的重塑,却不会停止. 救市政策不断 楼市到"收割季"了吗 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218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6.2%,成交均价创历史新高. 什么情况?难道房价又要"起死回生了"?说好的调控呢? 其实,今年 ...

  • 如何看待新政对房价的影响
  • 如何看待新政对房价的影响 新政影响,如何看待新政对房价的影响?调控目的?对一线,和二线城市影响的区别?房产税? 思路:国家出台调控的背景,目的,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采用了哪些措施? 背景: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高的房价已经掩盖了政府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险,收入分配 ...

  • 房价上涨的需求驱动和涟漪效应
  • 作者:李永友 经济学 2014年06期 房地产业曾一度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重要推动力,直到今天,在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平均保持在25%以上.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大规模城市建设提供了财政支持.然而房地产过度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土地财政和以土地为担保的 ...

  • 中国房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
  • 曲阿评论:中国房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 按:当前国内房价的居高不下根本上与收入差距的拉大密切相关,但现代主流经济学却基于伦理自然主义而这种现状合理化.其实,住房本身是社会大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从而不能简单地放任市场机制来加以配置:特别是,由于各国政府从房地产中吸取大量的财政收入, ...

  • 全国各大城市收入与生活成本分析
  • 人人网- 日志分享 资料编辑 隐私设置 应用设置 帐户设置装扮主页 修改资料 情侣空间 全部好友 寻找好友 通讯录 邀请朋友 帐户设置 VIP中心 充值中心退出 首页个人主页好友应用 游戏站内信 搜索 搜索 帐号 分享王小佳 王小佳的分享 当前分享 返回分享首页»分享 关于工作后定居城市的思考以及房 ...

  • 住房需求细分及其市场均衡问题研究
  • · 201012总第403期 doi:10.3969/j.issn.1006-2025.2010.12.19 住房需求细分及其市场均衡问题研究 韩纪江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当前房地产业诟病甚多,房价居高不下是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房价快速大幅上涨和日渐高涨的买 ...

  • 利益分析法批注
  • 摘录及批注Q815137067 的传导路线,是贵金属(黄金)向次贵金属(比如我书中提及的稀土等)的传导,粮食同样是我眼里的宝贵资源--在当下它的资源特性比实物特性更醒目.黄色的金子指的是两种:黄金和粮食.黄色的金子是贯穿周期间的主线.而这些都没有黑色的金子走得更强更远!让时间证明一切吧!随着距离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