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心智成长]让时间成为朋友-李笑来

一、 心智的力量

学生由于学习投入不能确定会否带来成果而拒绝学习的例子,让作者开始思考带来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小时候斥巨资参加计算机培训,当时没想到有什么用,结果多年以后在写书时用上了,十几年前学习的统计学没想过有什么用,十几年后在英语教学上也用到了,毕业后干的第一份工作销售,练就的说服能力也不是为了有一天当优秀的老师,仅仅只是为了赚钱糊口而已。而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最后时间白白荒废。

心智力量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般差异的根源。

“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产生截然相反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之后,这些人的时间质量有着天差地别”

“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没兴趣只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的理由,最终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失”

“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以前的人们在方法没有发明之前一样学的比我们还好,所以说,相比用功坚持来说,方法的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多人在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而且令人叹息的事情”

“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学会?明白了学会盲打的好处之后(记读书笔记变得更轻松,更可以随时检索文本),我感到可怕的战栗,过去荒谬的拒绝学习盲打少积累了多少知识!正是因为心智力量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懒惰才拒绝学习而已”

“心智低下真可怕。。。。。。”

二、 开启自己的心智

心智定义:即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获得知识;2)应用知识;3)抽象推理。 智商只是小聪明,心智却是大智慧。

了解到自己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之后,牢牢记住下图就可以从起点不断进步了:

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痛苦的时候人们往往误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误以为自己被上帝抛弃,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想想阿伯拉罕·林肯。现在的痛苦不久就会被大脑遗忘(因为心理学的大脑保护机制),所以它其实不是什么世界末日的事情。这种遗忘机制同时还会带来新的问题,由于你太痛苦,你会把你曾经犯过的错误列入遗忘序列,导致你没有记性重复同样的错误。解决重复犯错的窘境有两个并行的办法:1)记录下现在的尴尬并定期拿出来回顾;2)面临尴尬时,弱化你的痛苦,“你并不孤独”。

推迟满足感;希望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时大多数人的天性,野心永远只属于少数人。认识到这

种天性是改变或控制它们的第一步,仔细审视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这是心智成熟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能习得的能力。人与人之间你看不出来的差别来源于此,掌握了这个技巧的人最终表现为比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神色的承受更多的挫折,坦然面对更多的威逼利诱。耐心有神奇的力量,当别人因为拖延而最后手忙脚乱的时候你却非常从容,因为你在就提前开始为未来降低成本,当别人抱怨面临绝境的时候,你已经是锻炼了许多年的人了。

三、 与时间做朋友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日记: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

附加工作:给***写信,6页——3小时20分

路途往返——30分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

《消息报》——10分

《文学报》——20分

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

“柳比歇伏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经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的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的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十分准确,然而他当时没有看表,我同他散步,不慌不忙,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激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的流逝。”

“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然而没有人可以总“随心所欲”。一度确实可能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的幻想,成年时的苦恼,老年时的绝望”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这是第一步,其他很多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的形成。”

“养成第一个习惯以后,第二个好习惯就可以自然的形成: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 “审计时间开销”

“使用列表List减少失误,可以大大的降低时间成本”

“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要执行到底。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走向成功的过程就好像你的起点在南极,而成功路径的终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最终会到达北极。”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证明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1)已经有人做到了;2)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我还要想他在多长时间做到的?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确实根本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

但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中,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以为着失败,还意味着决策者无比理智。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1)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2)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行动之前反复思考这两个条件会大大降低时间的浪费”

做长期的计划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没有人是天生的,都是后天习得的,这需要挣扎努力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做过长的计划,哪怕从一个星期的计划开始,都不是容易的事”

四、开拓自己的心智

4.1获得知识的途径

“体验”

(观察延伸了体验的范围,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但是前三者的效率有限,因为我们可以用来实践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阅读,但阅读是更需要心智力量的活动。

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恐惧,恐惧源自于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恐惧是永恒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很多时候,人民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恐惧。”

“认真阅读至少三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牢记这世界确实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4.2自学:阅读理解——写作——实践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甄别输入信息是否可靠、有效(需要依赖长期培养的能力) 处理记忆存档(存储的信息多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融会贯通”)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写出简洁、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真正实现价值的根本。

学习的过程是阶梯状曲线:平台,某一刻突然感到突飞猛进,平台…量变到质变

“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局限”

4.3学会考试

如果你冷静衡量自己的资源,发现你必须通过考试的方式获得通行证的话,那么你最好从今天开始热爱考试,理由很简单,他是通行证,意味着机会。

4.4记笔记

别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记笔记有很多好处: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正确的信息,可以提供捕捉灵感的机制。

笔记可以分成三个区域:*笔记区: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提示栏:简化你的笔记使之成为简

明提示以供日后记忆,回顾和消化之用。*概要:用一两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

五、 小心所谓的“成功学”

5.1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这世界上的所有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身上,而是接近正态分布的曲线。 而所谓“人人都能成功”明显是荒谬的。首先,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仅有限,并且各不相同,不妨设想一下极端状况:1)“成功学”所倡导的方法完全正确;2)每个人都能做到贯彻并实施那些完全正确的方法;在每个人拥有有限且不同的资源情况下,把每个人的效用画出来之后,依然只能是正态分布曲线,永远不可能是一条“人人都能成功”的直线。

5.2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成功的定义

成功学的第二点吊诡的地方在于它对成功的定义,很多人对成功的定义归根结底概括就是“高人一等”,用这种方法定义成功早就注定了结局的尴尬。因为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因为总有人比他收入更高、权利更大、地位身份更尊贵、财富数量更庞大。有些人看透了这一点,却选择逃避,这些人会认为“万物皆空”,一切都是幻想。另外一些人也看透了这一点,他们却坦然接受。他们运用心智力量去分辨哪些快乐是建立比较之上的,哪些快乐是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收获自己的快乐)

5.3努力是理所应当的

我们不应该被人鼓励了才去努力。努力是应当的。无论有没有人鼓励,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当然,任何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有些人与众不同,他们不仅一贯努力,并且其分外努力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认真的观察和清楚的思考:最终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更加苦难。

5.4最浪费时间的错觉——我是独一无二的

“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从本质上就可能永远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 “倾听任何人讲话的时候,都不应该带着防备、质疑的心态,这样可能会遗漏重要的信息;另外,对所获取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加思考的全盘接受,也同样可能是危险的。”

5.5小心成功者所说的话

世俗上的成功者没必要、也没义务、也没时间去讲述所有的细节,而且这条路上往往充满不可告人的细节。如果他们说的你就当做全部,他们没说的你就当做没有,那么你的智商就跟掩耳盗铃的家伙差不多了。

一个实用的建议:努力从失败者身上吸取经验。不要说模仿成功者,就算观察成功者也很难。成功背后的东西很难看清楚,所谓成功的真实性也很那判断。但观察失败者往往容易的多,因为他们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显而易见的。

真正的成功者的真正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只不过一方面要多花心思甄别,另一方面要多花时间真正了解自己,以便能够避开“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可能带来的灾难。这段只是提醒“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5.6不要相信“运气”

概率是你能计算出来的,但肯定不是你能控制的。

“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一定要想清楚并记得这件事: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概率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认知会让你越来越变得理性。

那些相信好运气存在的人其实往往为了逃避尴尬的现状,那些相信坏运气存在的人往往为了

逃避过往自我的责任。

5.7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所有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是人不愿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可能变成“索取方”,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

有一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并全然不顾自身的状况如何。

整体上来说,人脉固然重要,不过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然而有些却可以很容易的从零开始,比如才华学识,这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

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您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所谓的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是他们找来提供帮助的人。

生活的智慧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几个实用的建议:*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六、 更多思考

6.1效率

记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百分百,如果你强迫自己非这么做的话,就会像那些100%功率运转的机器一样,由于损耗太大而提前报废。

你不可能花所有的时间工作,每个人都有一定时间用在标准活动上(睡觉、吃饭),工作经验表明,约有12-13小时用于非标准活动,办公、学术、社会工作、娱乐。

所以,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第一,你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你要留些时间处理意外事件;第二,你必须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复良好的状态去做更多的事情。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其他正常生活。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就花3/4的非标准时间比例在工作上,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则相反。

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目标设的太高,又对达成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并无清楚的认识。

6.2把生活节奏调整的慢一点

“累”这个事实,造成一种幻觉“我一直在努力”

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是幻想“速成”——因为他们前期松懈的太久,现在突然发现时间不够了。大多数人都这样,这几乎是人的本性,而这种本性使得人们不得不最终疲于奔命。

所以,正确的策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会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

个自己可以通过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之后 ,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点执行。

6.3关于迟到

迟到除了尴尬之外,往往会带来其他很多损失,经济上的或者信誉上的。确实应该想办法避免无意的迟到。1)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睡眠、饮食、工作、娱乐)2)每天检查自己的时间表至少三次3)假定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比想象的多一点4)假定你永远都会遇到交通堵塞5)假定其他人都会迟到6)尽量不要因为别人迟到而责怪他们

6.4开源节流

首先,不要盲目的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的交流时间;最后,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你要学会不停地帮助身边的人。帮助身边的人方法很多,而其中你会发现往往最有价值也最被重视的帮助并不是金钱帮助。在你决定是否对某人提供金钱帮助的时候,你要明白这样几件事。首先,你自己可能并不是真的有能力提供金钱帮助;其次,需要金钱的人往往可能没有意识到他最需要的可能不是金钱;再次,你的钱可能有去无回;最后,因为你没有提供金钱而怨恨你的人就算你提供了他也不见得会感激你。

你要想尽办法运用自己的一切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如果你主动帮助别人,那他们往往会加倍感激你。最后你要明白一件事:当你决定是否给别人帮助时候,要考虑他“是否值得帮助?”同样的,当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如此判断。把值得你帮助的人的特征写下来,看看你自己是否满足这些特征。(思考:聪明人,一点就通;心怀感激的人)

6.5

第一种人:你的生活不会太难过,谁都挡不住你;

第二种人:世界上最多的人;

第三种人:会被第二种人当做第一种人而作为敌人;

第四种人:相对平静。

要了解自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笔者到了30岁才惊讶而平静的接受自己事实上心智平庸的事实;还有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渐渐发现自己过去所谓的理想其实有太多无意义的成分,这时候反而开始有渐入佳境的感觉出现了。

无论你怎么做,那你还是很难获得对方承认的,因为你的想法和做法并不能影响他们的判断。所以想办法“获取证明”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6.6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很多人这么想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人早就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所面临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过去。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接受自身的现实局限。

过去的事情无法更改,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出错的话。换句话说,为了避免将来的尴尬必须在今天做出正确的行动。

6.7停止自卑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相对非常幸福快乐了。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生活充满了扭曲。 如果“愿望中的自己”远远超过“真实的自己”,那“真实的自己”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纠正“感觉中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是受限制的,“愿望中的自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两者的差异就会形成一个负值——自卑形象。(自卑=感觉中自己-愿望中自己)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社会里,“自卑”都被定义为是负面的,“自信”才是健康的 。其实,假想一下,在一个“感觉”就是准确的社会里,“自卑”和“自信”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了。然而现实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因“感觉”的本性而自然扭曲的世界。

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忽视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因为很多时候那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扭曲感觉”而已。自卑不是缺点,该自卑的时候就自卑,这才是正常的。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自卑,因为他们在长板和短板之间的差距更大,他们能体会的落差更大,而且往往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解决方案: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客观认识自己,使“感觉中的自己”更接近“真实的自己”,避免过分低估;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改进和享受它,抱怨她为什么不是“愿望中的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6.8大脑无法感知抽象事物

我们描述一个事物的方式往往会限制我们对这个事物的了解。所以,精巧恰当的比喻有时会仅仅因为不同的表述方式就会颠覆我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

我们为什么对于时间迟钝?因为作为动物,我们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反馈(狗被烫伤后就再不碰铁锅了),可在时间方面,我们得不到反馈,错过了时间错过了机会时,我们往往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我们很难对“好像并不存在”的损失产生巨大的悔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做事拖拉,他们并不是没有勤奋的意愿,只不过被大脑忽悠,以为他们在将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事情。

再一次,这是一个运用心智控制大脑的机会。你知道了你的大脑有怎样的局限,你就会想办法挣扎着反过来控制你的大脑。我因为想明白自己要控制自己的大脑,突然发现自己比身边的人多了一个玩具,而且是玩不腻的玩具——我的大脑。

七、真正的解决方案

7.1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恐惧克服不了就习惯它。方法就是课前做很多很多准备,远远多于可能会用到的。这样的准备使得我一旦进入状态,就肯定无所畏惧。知道了结果,就可以做到在开始的时候,任凭恐惧陪伴。(思考:!!!这不就是交易的秘密吗?!!对每一种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开始的时候就可以任凭恐惧陪伴!因为对每种情况都知道怎么办)

一个前苏联特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他有一次被一群美国特工追杀,他从一个长长的大理石台阶上冲下来,跑着跑着突然蹲下来,这时候追赶他的美国特工因为高度和视角的关系无法射击他,他得到了宝贵的7秒时间可以把子弹装进枪膛,然后得意顺利逃脱。他之所以会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蹲下来”的动作,实际上是因为提前在脑子里演练过不知道多少次,设想过不知道多少种逃跑时可能发生的状况。所有特工都明白一条简单原理: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都可以做到甚至在无意识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步。

所以说,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所谓“灵感 ”就是潜意识里存储的信息。当大脑中的信息输入越来越多,大脑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灰质细胞,灰质细胞的密度会越来越高,细胞之间就越可能有神经元连接,于是就产生了所说的“融会贯通”现象。所以知识渊博的人,就是脑中存储了超常多信息的人,这些人总是可以“融会贯通”,于是,超常的充满了“智慧”。“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目标,确定他是现实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当时间伴你足够久之后,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

里得到回报。

所谓“能力”。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能提前多久进行准备。

7.2核心的素质——耐心

所谓的坚持不懈本质是时间的投入,所谓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你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成见与偏见,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简单粗暴的分类方法代替思考。

耐心究竟从何而来呢?首先,所有的耐心都来自于了解。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他在比赛前会开车把线路仔细看一遍,然后用醒目的标志把路途分成好几个小段,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的跑完了。最开始他不懂这个道理时,他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耐心不是凭空来的,而是需要了解支撑的。

7.3越早醒悟越好

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讲,对心智成熟的提早认知也许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可惜大多数人只有到了34岁的时候才真正有深刻的体会,但是最好的时光早已消逝,那时再体会到这种经验反而是更重的枷锁——懊恼。

接下来要理解的另外一件更要的道理就是,为什么越早醒悟越好。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初始条件一个极小的差异将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一个极大差异。人们之间心智力量的差异,带来难以估量的人生差异,时间质量差异。

苏东坡的《留侯论》中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志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者远也。”那些豪杰之士都是早已醒悟了很久的人,他们可以运用心智力量忽略眼前的纷扰,专注于别人看不到的许多年之后的精彩。 笔记

一、 心智的力量

学生由于学习投入不能确定会否带来成果而拒绝学习的例子,让作者开始思考带来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小时候斥巨资参加计算机培训,当时没想到有什么用,结果多年以后在写书时用上了,十几年前学习的统计学没想过有什么用,十几年后在英语教学上也用到了,毕业后干的第一份工作销售,练就的说服能力也不是为了有一天当优秀的老师,仅仅只是为了赚钱糊口而已。而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最后时间白白荒废。

心智力量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般差异的根源。

“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产生截然相反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之后,这些人的时间质量有着天差地别”

“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没兴趣只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的理由,最终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失”

“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以前的人们在方法没有发明之前一样学的比我们还好,所以说,相比用功坚持来说,方法的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多人在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而且令人叹息的事情”

“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学会?明白了学会盲打的好处之后(记读书笔记变得更轻松,更可以随时检索文本),我感到可怕的战栗,过去荒谬的拒绝学习盲打少积累了多少知识!正是因为心智力量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懒惰才拒绝学习而已”

“心智低下真可怕。。。。。。”

二、 开启自己的心智

心智定义:即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获得知识;2)应用知识;3)抽象推理。 智商只是小聪明,心智却是大智慧。

了解到自己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之后,牢牢记住下图就可以从起点不断进步了:

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痛苦的时候人们往往误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误以为自己被上帝抛弃,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想想阿伯拉罕·林肯。现在的痛苦不久就会被大脑遗忘(因为心理学的大脑保护机制),所以它其实不是什么世界末日的事情。这种遗忘机制同时还会带来新的问题,由于你太痛苦,你会把你曾经犯过的错误列入遗忘序列,导致你没有记性重复同样的错误。解决重复犯错的窘境有两个并行的办法:1)记录下现在的尴尬并定期拿出来回顾;2)面临尴尬时,弱化你的痛苦,“你并不孤独”。

推迟满足感;希望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时大多数人的天性,野心永远只属于少数人。认识到这

种天性是改变或控制它们的第一步,仔细审视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这是心智成熟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能习得的能力。人与人之间你看不出来的差别来源于此,掌握了这个技巧的人最终表现为比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神色的承受更多的挫折,坦然面对更多的威逼利诱。耐心有神奇的力量,当别人因为拖延而最后手忙脚乱的时候你却非常从容,因为你在就提前开始为未来降低成本,当别人抱怨面临绝境的时候,你已经是锻炼了许多年的人了。

三、 与时间做朋友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日记: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

附加工作:给***写信,6页——3小时20分

路途往返——30分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

《消息报》——10分

《文学报》——20分

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

“柳比歇伏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经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的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的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十分准确,然而他当时没有看表,我同他散步,不慌不忙,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激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的流逝。”

“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然而没有人可以总“随心所欲”。一度确实可能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的幻想,成年时的苦恼,老年时的绝望”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这是第一步,其他很多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的形成。”

“养成第一个习惯以后,第二个好习惯就可以自然的形成: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 “审计时间开销”

“使用列表List减少失误,可以大大的降低时间成本”

“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要执行到底。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走向成功的过程就好像你的起点在南极,而成功路径的终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最终会到达北极。”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证明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1)已经有人做到了;2)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我还要想他在多长时间做到的?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确实根本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

但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中,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以为着失败,还意味着决策者无比理智。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1)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2)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行动之前反复思考这两个条件会大大降低时间的浪费”

做长期的计划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没有人是天生的,都是后天习得的,这需要挣扎努力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做过长的计划,哪怕从一个星期的计划开始,都不是容易的事”

四、开拓自己的心智

4.1获得知识的途径

“体验”

(观察延伸了体验的范围,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但是前三者的效率有限,因为我们可以用来实践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阅读,但阅读是更需要心智力量的活动。

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恐惧,恐惧源自于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恐惧是永恒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很多时候,人民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恐惧。”

“认真阅读至少三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牢记这世界确实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4.2自学:阅读理解——写作——实践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甄别输入信息是否可靠、有效(需要依赖长期培养的能力) 处理记忆存档(存储的信息多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融会贯通”)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写出简洁、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真正实现价值的根本。

学习的过程是阶梯状曲线:平台,某一刻突然感到突飞猛进,平台…量变到质变

“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局限”

4.3学会考试

如果你冷静衡量自己的资源,发现你必须通过考试的方式获得通行证的话,那么你最好从今天开始热爱考试,理由很简单,他是通行证,意味着机会。

4.4记笔记

别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记笔记有很多好处: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正确的信息,可以提供捕捉灵感的机制。

笔记可以分成三个区域:*笔记区: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提示栏:简化你的笔记使之成为简

明提示以供日后记忆,回顾和消化之用。*概要:用一两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

五、 小心所谓的“成功学”

5.1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这世界上的所有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身上,而是接近正态分布的曲线。 而所谓“人人都能成功”明显是荒谬的。首先,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仅有限,并且各不相同,不妨设想一下极端状况:1)“成功学”所倡导的方法完全正确;2)每个人都能做到贯彻并实施那些完全正确的方法;在每个人拥有有限且不同的资源情况下,把每个人的效用画出来之后,依然只能是正态分布曲线,永远不可能是一条“人人都能成功”的直线。

5.2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成功的定义

成功学的第二点吊诡的地方在于它对成功的定义,很多人对成功的定义归根结底概括就是“高人一等”,用这种方法定义成功早就注定了结局的尴尬。因为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因为总有人比他收入更高、权利更大、地位身份更尊贵、财富数量更庞大。有些人看透了这一点,却选择逃避,这些人会认为“万物皆空”,一切都是幻想。另外一些人也看透了这一点,他们却坦然接受。他们运用心智力量去分辨哪些快乐是建立比较之上的,哪些快乐是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收获自己的快乐)

5.3努力是理所应当的

我们不应该被人鼓励了才去努力。努力是应当的。无论有没有人鼓励,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当然,任何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有些人与众不同,他们不仅一贯努力,并且其分外努力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认真的观察和清楚的思考:最终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更加苦难。

5.4最浪费时间的错觉——我是独一无二的

“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从本质上就可能永远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 “倾听任何人讲话的时候,都不应该带着防备、质疑的心态,这样可能会遗漏重要的信息;另外,对所获取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加思考的全盘接受,也同样可能是危险的。”

5.5小心成功者所说的话

世俗上的成功者没必要、也没义务、也没时间去讲述所有的细节,而且这条路上往往充满不可告人的细节。如果他们说的你就当做全部,他们没说的你就当做没有,那么你的智商就跟掩耳盗铃的家伙差不多了。

一个实用的建议:努力从失败者身上吸取经验。不要说模仿成功者,就算观察成功者也很难。成功背后的东西很难看清楚,所谓成功的真实性也很那判断。但观察失败者往往容易的多,因为他们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显而易见的。

真正的成功者的真正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只不过一方面要多花心思甄别,另一方面要多花时间真正了解自己,以便能够避开“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可能带来的灾难。这段只是提醒“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5.6不要相信“运气”

概率是你能计算出来的,但肯定不是你能控制的。

“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一定要想清楚并记得这件事: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概率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认知会让你越来越变得理性。

那些相信好运气存在的人其实往往为了逃避尴尬的现状,那些相信坏运气存在的人往往为了

逃避过往自我的责任。

5.7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所有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是人不愿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可能变成“索取方”,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

有一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并全然不顾自身的状况如何。

整体上来说,人脉固然重要,不过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然而有些却可以很容易的从零开始,比如才华学识,这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

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您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所谓的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是他们找来提供帮助的人。

生活的智慧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几个实用的建议:*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六、 更多思考

6.1效率

记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百分百,如果你强迫自己非这么做的话,就会像那些100%功率运转的机器一样,由于损耗太大而提前报废。

你不可能花所有的时间工作,每个人都有一定时间用在标准活动上(睡觉、吃饭),工作经验表明,约有12-13小时用于非标准活动,办公、学术、社会工作、娱乐。

所以,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第一,你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你要留些时间处理意外事件;第二,你必须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复良好的状态去做更多的事情。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其他正常生活。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就花3/4的非标准时间比例在工作上,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则相反。

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目标设的太高,又对达成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并无清楚的认识。

6.2把生活节奏调整的慢一点

“累”这个事实,造成一种幻觉“我一直在努力”

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是幻想“速成”——因为他们前期松懈的太久,现在突然发现时间不够了。大多数人都这样,这几乎是人的本性,而这种本性使得人们不得不最终疲于奔命。

所以,正确的策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会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

个自己可以通过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之后 ,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点执行。

6.3关于迟到

迟到除了尴尬之外,往往会带来其他很多损失,经济上的或者信誉上的。确实应该想办法避免无意的迟到。1)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睡眠、饮食、工作、娱乐)2)每天检查自己的时间表至少三次3)假定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比想象的多一点4)假定你永远都会遇到交通堵塞5)假定其他人都会迟到6)尽量不要因为别人迟到而责怪他们

6.4开源节流

首先,不要盲目的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的交流时间;最后,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你要学会不停地帮助身边的人。帮助身边的人方法很多,而其中你会发现往往最有价值也最被重视的帮助并不是金钱帮助。在你决定是否对某人提供金钱帮助的时候,你要明白这样几件事。首先,你自己可能并不是真的有能力提供金钱帮助;其次,需要金钱的人往往可能没有意识到他最需要的可能不是金钱;再次,你的钱可能有去无回;最后,因为你没有提供金钱而怨恨你的人就算你提供了他也不见得会感激你。

你要想尽办法运用自己的一切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如果你主动帮助别人,那他们往往会加倍感激你。最后你要明白一件事:当你决定是否给别人帮助时候,要考虑他“是否值得帮助?”同样的,当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如此判断。把值得你帮助的人的特征写下来,看看你自己是否满足这些特征。(思考:聪明人,一点就通;心怀感激的人)

6.5

第一种人:你的生活不会太难过,谁都挡不住你;

第二种人:世界上最多的人;

第三种人:会被第二种人当做第一种人而作为敌人;

第四种人:相对平静。

要了解自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笔者到了30岁才惊讶而平静的接受自己事实上心智平庸的事实;还有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渐渐发现自己过去所谓的理想其实有太多无意义的成分,这时候反而开始有渐入佳境的感觉出现了。

无论你怎么做,那你还是很难获得对方承认的,因为你的想法和做法并不能影响他们的判断。所以想办法“获取证明”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6.6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很多人这么想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人早就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所面临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过去。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接受自身的现实局限。

过去的事情无法更改,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出错的话。换句话说,为了避免将来的尴尬必须在今天做出正确的行动。

6.7停止自卑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相对非常幸福快乐了。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生活充满了扭曲。 如果“愿望中的自己”远远超过“真实的自己”,那“真实的自己”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纠正“感觉中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是受限制的,“愿望中的自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两者的差异就会形成一个负值——自卑形象。(自卑=感觉中自己-愿望中自己)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社会里,“自卑”都被定义为是负面的,“自信”才是健康的 。其实,假想一下,在一个“感觉”就是准确的社会里,“自卑”和“自信”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了。然而现实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因“感觉”的本性而自然扭曲的世界。

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忽视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因为很多时候那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扭曲感觉”而已。自卑不是缺点,该自卑的时候就自卑,这才是正常的。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自卑,因为他们在长板和短板之间的差距更大,他们能体会的落差更大,而且往往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解决方案: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客观认识自己,使“感觉中的自己”更接近“真实的自己”,避免过分低估;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改进和享受它,抱怨她为什么不是“愿望中的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6.8大脑无法感知抽象事物

我们描述一个事物的方式往往会限制我们对这个事物的了解。所以,精巧恰当的比喻有时会仅仅因为不同的表述方式就会颠覆我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

我们为什么对于时间迟钝?因为作为动物,我们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反馈(狗被烫伤后就再不碰铁锅了),可在时间方面,我们得不到反馈,错过了时间错过了机会时,我们往往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我们很难对“好像并不存在”的损失产生巨大的悔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做事拖拉,他们并不是没有勤奋的意愿,只不过被大脑忽悠,以为他们在将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事情。

再一次,这是一个运用心智控制大脑的机会。你知道了你的大脑有怎样的局限,你就会想办法挣扎着反过来控制你的大脑。我因为想明白自己要控制自己的大脑,突然发现自己比身边的人多了一个玩具,而且是玩不腻的玩具——我的大脑。

七、真正的解决方案

7.1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恐惧克服不了就习惯它。方法就是课前做很多很多准备,远远多于可能会用到的。这样的准备使得我一旦进入状态,就肯定无所畏惧。知道了结果,就可以做到在开始的时候,任凭恐惧陪伴。(思考:!!!这不就是交易的秘密吗?!!对每一种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开始的时候就可以任凭恐惧陪伴!因为对每种情况都知道怎么办)

一个前苏联特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他有一次被一群美国特工追杀,他从一个长长的大理石台阶上冲下来,跑着跑着突然蹲下来,这时候追赶他的美国特工因为高度和视角的关系无法射击他,他得到了宝贵的7秒时间可以把子弹装进枪膛,然后得意顺利逃脱。他之所以会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蹲下来”的动作,实际上是因为提前在脑子里演练过不知道多少次,设想过不知道多少种逃跑时可能发生的状况。所有特工都明白一条简单原理: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都可以做到甚至在无意识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步。

所以说,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所谓“灵感 ”就是潜意识里存储的信息。当大脑中的信息输入越来越多,大脑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灰质细胞,灰质细胞的密度会越来越高,细胞之间就越可能有神经元连接,于是就产生了所说的“融会贯通”现象。所以知识渊博的人,就是脑中存储了超常多信息的人,这些人总是可以“融会贯通”,于是,超常的充满了“智慧”。“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目标,确定他是现实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当时间伴你足够久之后,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

里得到回报。

所谓“能力”。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能提前多久进行准备。

7.2核心的素质——耐心

所谓的坚持不懈本质是时间的投入,所谓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你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成见与偏见,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简单粗暴的分类方法代替思考。

耐心究竟从何而来呢?首先,所有的耐心都来自于了解。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他在比赛前会开车把线路仔细看一遍,然后用醒目的标志把路途分成好几个小段,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的跑完了。最开始他不懂这个道理时,他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耐心不是凭空来的,而是需要了解支撑的。

7.3越早醒悟越好

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讲,对心智成熟的提早认知也许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可惜大多数人只有到了34岁的时候才真正有深刻的体会,但是最好的时光早已消逝,那时再体会到这种经验反而是更重的枷锁——懊恼。

接下来要理解的另外一件更要的道理就是,为什么越早醒悟越好。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初始条件一个极小的差异将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一个极大差异。人们之间心智力量的差异,带来难以估量的人生差异,时间质量差异。

苏东坡的《留侯论》中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志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者远也。”那些豪杰之士都是早已醒悟了很久的人,他们可以运用心智力量忽略眼前的纷扰,专注于别人看不到的许多年之后的精彩。 笔记


相关内容

  • 两个月的读书会:从被开除学生到满分青年(青春期家长必读)
  • 这是件神奇的真人真事,发生在南方一所985大学,发生在我20年的朋友Y老师和他的学生身上. 985高校一位大二的学生,由于厌学面临被开除.一位老师拦住了院长,申请了两个月的"挽救期". 两个月过去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同学不仅"起死回生",甚至变成了学习和 ...

  • 1蒙氏理论
  • Xinmu Expat Service Leading provider of Domestic service for expat families.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蒙特梭利0-3岁教师课程 一.蒙特梭利简介 蒙特梭利(MariaMontessori 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 ...

  •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 专题四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 [主要内容] ✧ RDI 的理论基础: 社交体系与技能的划分: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自闭症患者人际互动的缺陷 ✧ RDI 的介入模式:治疗目标.基本特点.治疗原则.评估与追踪.水平与阶段 针对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缺陷--社会性功能降碍,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土.人际关系发展 ...

  • NLP心智训练之积极行动的力量
  • 心智训练之积极行动的力量 课程缘起: <美国觉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世界500强94%的高级学员,把个人成功以及企业管理成功,都归因于"心态的改变",而非其他.一个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学员心态,提高学员的行动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竞争能力! 所求不得,反求诸已,学员通 ...

  • 第五项修炼
  •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是美国作家彼得*圣吉等著,由张兴等译,东方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06年12月. 作者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并于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佛 ...

  • 企业教练技术基础知识入门
  • 企业教练技术知识入门 导语: 教练技术成为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态,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它的核心内容是:教练以中立的身份,通过运用聆听.发问等教练技巧反映出被教练者的心态,从而区 ...

  • [拆掉思维里的墙]中那些经典的句子
  • 拆掉思维里的墙 第一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如果我们没有内在安全感,但是内心有迫切被需要,我们只好慢慢地转向外界,寻求外部的寄托.这让我们的自信完全被摧毁,恐惧开始滋生,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深深知道:外物是无法完全掌控的,而我们又无比依赖这些东西.这种想法让我们活在双重的煎熬当中: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 ...

  • 敏感期大全
  • 66敏感期大全 2014-02-28 蒙台梭利中心 蒙台梭利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发现了:"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她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 ...

  • 转换思维方式,改善心智模式
  • 心智模式是影响思考的固化的思维习惯和方式.这是智慧的主要体现,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根本上的区别.有人批评现今不少人"有文凭没文化".文化分为三种形态:物态文化.精神产品和方式文化."方式文化"中的"方式"指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人交往的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