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振动的物理研究实验报告

波尔振动的物理研究

【实验目的】

1. 观察扭摆的阻尼振动,测定阻尼因数。 2. 研究在简谐外力矩作用下扭摆的受迫振动,描绘扭摆在不同阻尼情况下的共振曲线(幅频特性曲线)。

3. 描绘外加强迫力矩与受迫振动之间的位相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即相频特性曲线)。 4. 分析波尔共振的相位和角速度的关系。

【实验仪器】

扭摆(波尔摆)一套(PHYWE),秒表,数据采集器,转动传感器。

【实验原理】

1.扭摆的阻尼振动

在有阻力矩的情况下,使扭摆由某一摆角开始做自由振动。此时扭摆受到两个力矩的作用:一是弹性恢复力矩M弹,它与摆的扭转角成正比,即M弹=c(c为扭转系数);二是阻力矩阻M阻,可近似认为它与摆动的角速度成正比,即M阻=r若扭摆的转动惯量为I ,则根据转动定律可列出扭摆的运动方程:

d

(r为阻矩系数)。dt

d2dI2cr (1) dtdt

d2rdr0 (2) dt2IdtI

rr2

,0(称0为固有圆频率),则式(2)的解为 2(称为阻尼因数)

II

2

A0exp(t)costA0exp(t)cost (3)

T

其中A0为扭摆的初始振幅,T

为扭摆做阻尼振动的周期,且2T

由式(3)可见,扭摆的振幅随着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若测得初始振幅A0 及第n 个 周期时的振幅An,并测得摆动n个周期所用的时间nT ,则有

A0A0

exp(nT)AA0exp(nT)



2.扭摆的受迫振动

A1

ln0 (4) nTA

当扭摆在有阻尼的情况下受到简谐外力矩作用时,就会作受迫振动。设外加简谐力矩通过弹簧加到摆轮上,其频率是,幅度为M0(M0c0,0为外力矩角幅),且有

M外=M0cost,则扭摆的运动方程变为

d2d2

20hcost (5) 2dtdt

其中hM0I,在稳态情况下,式(5)的解是

Acos(t) (6)

其中A 为角振幅,

A

(7)

而角位移 与简谐外力矩之间的位相差则可表示为

arctan(

2

) (8) 22

0

式(6)说明,扭摆在简谐外力矩作用下的运动也是简谐振动,它的振幅是A ,它的频率与外力矩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位相差是。

由式(7)可见,当→0时,振幅A 接近外力矩角幅0(∵h随着的逐渐增大,振幅A

将随之增加,当为共振,此频率称为共振频率,即共减小;当很大时,振幅趋于零。

由式(8)可见,当00时,有0力矩的位相;在共振情况下,位相落后接近于

M0c2

,00)

II

A 有最大值,此时称

共或共时,振幅都将

2

,即受迫振动的位相落后于外加简谐

,而在0时(有阻尼时不是共振状态),2



位相才正好落后;当0时,有tg0,此时,即位相落后得更多;当0

22

时,趋近,即接近于反位相。在已知0及的情况下,则可由式(8)计算出各值

所对应的值。

【实验内容及步骤】

1.波尔共振实验注意事项

(1) 对电路有充分的认识,了解每一部分的作用(电流表、二极管等)。电路所加的电流不

能超过1A。

(2) 分析清楚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区别:电路上怎么去区分这三种状态。 (3) 做受迫振动时,输出电压调到最大,则电机转速变化范围最大,有利于调出共振状态。

2. 手工操作实验内容

(1)测量扭摆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2)观察阻尼振动现象,测量阻尼电压是6V 和8V 时候的阻尼因数β 。

(3)观察共振现象,测量在6V 和8V 阻尼情况下的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曲线:以ω/ω0为横坐标,振幅A为纵坐标。 相频特性曲线:以ω/ω0为横坐标,相位为纵坐标。

3. 计算机测控实验内容

此方法采用转动传感器(运动记录仪)和计算机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将一条细线的一端粘在波尔摆黄色转盘的边缘上,另一端绕过传感器的转轮绑一个2g的砝码,使得波尔摆转动时可以带动传感器转动,这样就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得波尔摆的转动角度、角速度、和周期等一系列参数。

(1)实验开始时,在计算机里打开一个与数据采集器对应的软件(measure)。在软件的参数设置时,同时选择角度和角速度,软件就会在同一个坐标里画出扭摆的转动角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样图,将样图和得到的数据存盘,存在“E:\2010材料物理 10330025陈嘉平 光信息10329051陈海域”。

(2)数据的导出:在measure 菜单中选择export data,里面的两个单选按钮都选第二个,然后存盘就可以了。在样图上分析周期:点击工具栏最后一栏的第二个按钮,再点击calculate,对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周期。我们希望能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扭摆的转动角度和角速度的相图。运行Origin 软件,点击工具栏的Import ASCII 按钮,打开刚才存盘的数据文件,将第二列数据改成X 坐标,再选定后面两列数据,点击“line”,就可以画出转动角度和角速度的相图了。

(3)用上述的方法对扭摆的三种振动状态进行分析。要求: ①利用软件算出扭摆的振动周期和固有频率。 ②讨论各振动状态相图中的物理意义。

③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相图的异同点。

【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一、 手工操作

1. 测量共振摆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测量玻尔摆的固有频率,通过改变初始振幅来取得多个数据。同时验证初始振幅与玻尔摆的固有频率无关。

步骤:①将玻尔摆转至一定角度A0。

②放手,用电子表测定一定周期数后的时间nT。这里定为10个周期。 ③记录A0、10T。

④改变初始振幅A0,重复①②③步。 ⑤计算玻尔摆平均共振频率。

表1 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与初始振幅、振动周期数的关系

其中固有圆频率由0

2

T

计算得出。

平均值0

17

i=3.156rad/s。

07

标准误差:

7

1

(i)20.2018(rad/s)。

76i1

角频率的相对误差:E

0

0.02018

0.006390.639%。

3.156

所以波尔摆自由状态下的固有圆频率为0=3.156×(1+0.639%) rad/s,且从表1可以验证0与初始振幅无关。

2. 观察现象,测量不同阻尼电压时的阻尼因数。

步骤:①连接好电路,分别接入2V、4V、6V、8V的电压到阻尼线圈。

②以初始振幅为表盘上的90格(已修正)。

③自然放开波尔摆,用电子秒表测量5个周期T一共用去的总时间10t(s)

及末振幅格数,记录数据到表2。其中当我们做至6V电压时,五个周期后的振幅已变得很小。因此我们调整8V阻尼下的测算时间为两个周期。每个电压阻尼测量三或四次。

④计算不同阻尼电压下的阻尼因数β

根据阻尼振动方程,可得阻尼因数计算式1lnA0。取平均后可得

nTAn

各阻尼电压下的阻尼因数。

阻尼振动的实验现象:摆开始振动后,振幅急剧减小,最后趋于零;而且所加阻尼电压越大,振幅减小越快。

可以看到,随着阻尼电压增大,阻尼系数也会显著增大。

实验中A0 、n均改变,这样可能会增大误差,且无法计算标准误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当n取比较大且初始摆幅较小时,结果出现比较大的偏差。这是因为当n较大时,末状态摆幅将变小。导致相对误差较大。改进的办法是固定A0 为90、n随着阻尼电压增大而适当减小,使得误差程度保持相对稳定,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几组数据再加以计算。

3. 观察共振现象,测量不同阻尼电压下的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步骤:①在实验2的基础上,分别接入6V和8V电压到阻尼线圈;

②从15V到6V变化,将电压接入受迫振动电机; ③测量不同电压下,振动10个周期后所用时间10T及波尔摆的末振幅格数,将其记录表3;

④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振动角频率ω。

⑤画出幅频特性曲线:以/0为横坐标,振幅A为纵坐标。画出相频特性曲线:以/0为横坐标,相位为纵坐标。

其中共振摆固有频率ω0=3.156rad/s,6V下阻尼因数β=0.3628s-1,

arctan(

2

),得出表3-1。 2

20

表3-1 各受迫电压下振动10T所用时间及末振幅格数 阻尼电压6V

以ω/ω0 为横坐标,分别以振幅A和相位φ为纵坐标,做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由图2可以看出,当ω/ω0=1,即驱动力频率在玻尔摆固有频率附近时,摆的振幅最大,此时即为共振。当驱动力频率分别在系统固有频率两侧减小或增大时,玻尔摆的振幅都在不断地减小。

由图3可以看到:当远小于0时,的值趋向于零,即驱动力与摆振动趋于同相;随着的增大,的值不断减小,当接近0时,的值趋于/2,即受迫振动的位相落后于外加简谐力矩的位相趋于/2;当远大于0时,的值接近,即受迫振动的位相落后于外加简谐力矩的位相趋于。

共振摆固有频率ω0=3.156rad/s,8V下阻尼因数β=0.6141s-1,

arctan(

2

),得出表3-2。 2

20

表3-2 各受迫电压下振动10T所用时间及末振幅格数 阻尼电压8V

同样地,以ω/ω0 为横坐标,分别以振幅A 和相位φ为纵坐标,做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由图4和图5可以发现,6V阻尼和8V阻尼下受迫振动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的特性有很多可比较之处。为了更好地比较这两种情况下的特性曲线,将两种阻尼下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分别绘到同一个图中。如图6和图7。

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

(1)在不同的β值下,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从图6可以看出,两条幅频曲线均近似在ω/ω0=1处到达最高点。从图7可以看到两条相

频曲线近似在 ω/ω0=1处相交,即在不同的β值下,当ω接近ω0时,受迫振动

的相位均落后于驱动力相位π/2。

(2)在不同的β值下,摆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有所不同:

幅频特性:β值越大,在相同的频率下摆的振幅越小。所以β值大的幅频特性

曲线应该在固有频率附近的部分总在β较小的曲线的下方,但当ω远小于ω0或远

大于ω0时振幅的差值越来越小,变化的趋势越来越相近。本实验所得图线表示两

β值不同的曲线在有限点处有相交,可能与测量精确度有关。

相频特性:对同一个ω值,以ω/ω0=1分界线。若ω

大,若ω>ω0,β值越大,|φ|越小。

二、 计算机测控实验内容

传感器型号为:BEWEGUNGSAUFNEHMER MOVEMENTRECORDER;

数据存放路径:E:\2010材料物理 10330025陈嘉平 光信息10329051陈海域

1. 测量共振摆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数据源文件名freedampedvebration.txt。

如图8所示为波尔摆做自由振动时转动角度与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由图可知:

虽没有外加阻尼,但是摆的转动角度与角速度的幅值都在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减

小。这是由于摆自身有一定的摩擦,使得摆在没有外加阻尼的情况下做微小的阻尼

振动。不同玻尔摆由于参数不进相同,所以其固有阻尼也不同。可以看出本组实验

所用玻尔摆固有阻尼较大,因而衰减稍明显。

由图8根据计算机测得,12T=21.8s,由02T得,计算机测固有频率为

3.177rad/s。与手工测量值3.156rad/s相比,绝对误差0.0209rad/s,相对误差为0.662%。

同时运用软件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来分析数据,所得傅里叶分析如下:

所得频率为X = 0.0502512563,乘以系数10,根据02T,得固有角频

率为:ω0=3.157rad/s,绝对误差为1.38e-3 rad/s,相对误差为0.437%。综上可知手

动测量的准确度很高。

分析比较:两次测量的数据有所不同,但相差较小;虽然计算机采集的数

据也会有误差,但计算机采集的数据应该比手动测量的数据准确,因此两次测

量数据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使用秒表测量周期的时候,摆是运动着的,实

验人想要判断摆是否运动到某一标定位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而且眼睛的判

断与手按秒表之间存在反应时间,所以手工测量不如计算机的测量精确。

在计算机测量计算时,运用傅里叶变换能较为精确地测量出周期频率。

自由振动的位相图如图10,理论上自由振动的位相图应该是一个椭圆线,而实

际上由于摆的自身摩擦等原因,使得椭圆线向内收缩。但由于自身摩擦较小,自由

振动时椭圆线收缩得较慢。

2. 观察阻尼振动现象,测量不同阻尼电压时的阻尼因数β。

数据源文件名damped 2v.txt, damped 4v.txt, damped 6v.txt。

与手工测量结果表2-1作比较:

表2-2 各阻尼电压下的阻尼因数β

分析:

从图11中可以看出,玻尔摆做阻尼运动时,摆的转动角度与角速度随时间衰

减。而且阻尼越大,转动角度与角速度衰减得越快。

图11所测阻尼因数为通过数据所得的图线,在计算机上测量并计算而得到的

值。与手工测量值比较,有一定误差,且可发现阻尼电压越大,两者相差越大,大

概与手工测量时末期振幅较小导致读书不准确有关。但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两者

都从大小趋势上正确描述了阻尼电压(外界阻扰因子)对阻尼因数的影响。

从图13可以看出,摆在做阻尼振动时,由于阻尼的存在,摆的能量在不断被

消耗,所以摆的转动角度与角速度都在不断减小,最近将趋向于(0,0)点,即摆

停止摆动。而且摆所受阻尼越大,曲线向内收缩越快。

3. 观察共振现象,测量在6V阻尼情况下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数据源文件名分别为forced damped 6v-6.011v.txt,forced damped 6v-7.010v.txt,

forced damped 6v-8.005v.txt,forced damped 6v-9.010v.txt,forced damped

6v-9.995v.txt,forced damped 6v-11.005v.txt,forced damped 6v-12.008v.txt,forced

damped 6v-13.010v.txt,forced damped 6v-14.000v.txt。

首先测量6V阻尼下的受迫振动,重复手工测量,改变电机输出电压。得出以

下角位置(angular)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由图14可以看出,在受迫振动的情况下,当摆动稳定时,摆的转动角度与角

速度变化区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驱动力为摆提供了能量。并且在外加简谐力矩的频率与摆固有频率接近时(U=9.995V),即ω接近ω0时,摆的角速度与角位置的大小都远大于另外两个频率下所测的数值。

从图中可以发现,随着驱动电压加大,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周期数越多,这与事

实相符,因为驱动电压越来越大,频率ω就越来越大。

显然输出电压=9.995V时,玻尔摆振幅最大,最接近共振态。因此研究输出电

压=9.995V时的数据。

由图15可知,受迫振动时系统稳定,即能量状态处于平衡。同时振动频率与外力振动源一致,但存在相位差。

4. 对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的综合分析:

1.电路分析中示波器可出现李萨如图,其中椭圆表示X/Y输入端的信号频率相

同,与这里出现的椭圆本质是一样的。相图中椭圆的面积可以表示系统的能量大小;其中角速度代表动能,角位置代表势能。

2.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相图的相同点为:三者均可描述振动任意时刻的状态,三种相图均由数个椭圆线组成。不同点:自由振动的相图的椭圆线缓慢地向内收缩(系统自身有摩擦),系统能量缓慢地减小;阻尼振动的相图快速向内收缩,系统能量快速较小,而且所加阻尼电压越大,收缩速度越快,即系统能量减小地越快;受迫振动的相图中的椭圆面积不收缩,即驱动力为系统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共振时,各椭圆同心,非共振时,各椭圆不同心。

【实验总结】

本实验分别通过手工测量和计算机测控两种方式来完成。

由于实验仪器自身存在系统误差,使得实验结果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另一方面,实验人进行测量时也会使实验结果加入偶然误差。如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则可以大大减小偶然误差。同时计算机在数据记录方面的方便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使实验更为高效。

计算机在实验中有反应时间短、精度高的优势,而利用软件处理数据可以使之更精确,更全面。但同时,手工测量所做的前期工作、粗测取样范围,也为实验贡献良多。

波尔振动的物理研究

【实验目的】

1. 观察扭摆的阻尼振动,测定阻尼因数。 2. 研究在简谐外力矩作用下扭摆的受迫振动,描绘扭摆在不同阻尼情况下的共振曲线(幅频特性曲线)。

3. 描绘外加强迫力矩与受迫振动之间的位相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即相频特性曲线)。 4. 分析波尔共振的相位和角速度的关系。

【实验仪器】

扭摆(波尔摆)一套(PHYWE),秒表,数据采集器,转动传感器。

【实验原理】

1.扭摆的阻尼振动

在有阻力矩的情况下,使扭摆由某一摆角开始做自由振动。此时扭摆受到两个力矩的作用:一是弹性恢复力矩M弹,它与摆的扭转角成正比,即M弹=c(c为扭转系数);二是阻力矩阻M阻,可近似认为它与摆动的角速度成正比,即M阻=r若扭摆的转动惯量为I ,则根据转动定律可列出扭摆的运动方程:

d

(r为阻矩系数)。dt

d2dI2cr (1) dtdt

d2rdr0 (2) dt2IdtI

rr2

,0(称0为固有圆频率),则式(2)的解为 2(称为阻尼因数)

II

2

A0exp(t)costA0exp(t)cost (3)

T

其中A0为扭摆的初始振幅,T

为扭摆做阻尼振动的周期,且2T

由式(3)可见,扭摆的振幅随着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若测得初始振幅A0 及第n 个 周期时的振幅An,并测得摆动n个周期所用的时间nT ,则有

A0A0

exp(nT)AA0exp(nT)



2.扭摆的受迫振动

A1

ln0 (4) nTA

当扭摆在有阻尼的情况下受到简谐外力矩作用时,就会作受迫振动。设外加简谐力矩通过弹簧加到摆轮上,其频率是,幅度为M0(M0c0,0为外力矩角幅),且有

M外=M0cost,则扭摆的运动方程变为

d2d2

20hcost (5) 2dtdt

其中hM0I,在稳态情况下,式(5)的解是

Acos(t) (6)

其中A 为角振幅,

A

(7)

而角位移 与简谐外力矩之间的位相差则可表示为

arctan(

2

) (8) 22

0

式(6)说明,扭摆在简谐外力矩作用下的运动也是简谐振动,它的振幅是A ,它的频率与外力矩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位相差是。

由式(7)可见,当→0时,振幅A 接近外力矩角幅0(∵h随着的逐渐增大,振幅A

将随之增加,当为共振,此频率称为共振频率,即共减小;当很大时,振幅趋于零。

由式(8)可见,当00时,有0力矩的位相;在共振情况下,位相落后接近于

M0c2

,00)

II

A 有最大值,此时称

共或共时,振幅都将

2

,即受迫振动的位相落后于外加简谐

,而在0时(有阻尼时不是共振状态),2



位相才正好落后;当0时,有tg0,此时,即位相落后得更多;当0

22

时,趋近,即接近于反位相。在已知0及的情况下,则可由式(8)计算出各值

所对应的值。

【实验内容及步骤】

1.波尔共振实验注意事项

(1) 对电路有充分的认识,了解每一部分的作用(电流表、二极管等)。电路所加的电流不

能超过1A。

(2) 分析清楚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区别:电路上怎么去区分这三种状态。 (3) 做受迫振动时,输出电压调到最大,则电机转速变化范围最大,有利于调出共振状态。

2. 手工操作实验内容

(1)测量扭摆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2)观察阻尼振动现象,测量阻尼电压是6V 和8V 时候的阻尼因数β 。

(3)观察共振现象,测量在6V 和8V 阻尼情况下的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曲线:以ω/ω0为横坐标,振幅A为纵坐标。 相频特性曲线:以ω/ω0为横坐标,相位为纵坐标。

3. 计算机测控实验内容

此方法采用转动传感器(运动记录仪)和计算机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将一条细线的一端粘在波尔摆黄色转盘的边缘上,另一端绕过传感器的转轮绑一个2g的砝码,使得波尔摆转动时可以带动传感器转动,这样就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得波尔摆的转动角度、角速度、和周期等一系列参数。

(1)实验开始时,在计算机里打开一个与数据采集器对应的软件(measure)。在软件的参数设置时,同时选择角度和角速度,软件就会在同一个坐标里画出扭摆的转动角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样图,将样图和得到的数据存盘,存在“E:\2010材料物理 10330025陈嘉平 光信息10329051陈海域”。

(2)数据的导出:在measure 菜单中选择export data,里面的两个单选按钮都选第二个,然后存盘就可以了。在样图上分析周期:点击工具栏最后一栏的第二个按钮,再点击calculate,对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周期。我们希望能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扭摆的转动角度和角速度的相图。运行Origin 软件,点击工具栏的Import ASCII 按钮,打开刚才存盘的数据文件,将第二列数据改成X 坐标,再选定后面两列数据,点击“line”,就可以画出转动角度和角速度的相图了。

(3)用上述的方法对扭摆的三种振动状态进行分析。要求: ①利用软件算出扭摆的振动周期和固有频率。 ②讨论各振动状态相图中的物理意义。

③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相图的异同点。

【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一、 手工操作

1. 测量共振摆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测量玻尔摆的固有频率,通过改变初始振幅来取得多个数据。同时验证初始振幅与玻尔摆的固有频率无关。

步骤:①将玻尔摆转至一定角度A0。

②放手,用电子表测定一定周期数后的时间nT。这里定为10个周期。 ③记录A0、10T。

④改变初始振幅A0,重复①②③步。 ⑤计算玻尔摆平均共振频率。

表1 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与初始振幅、振动周期数的关系

其中固有圆频率由0

2

T

计算得出。

平均值0

17

i=3.156rad/s。

07

标准误差:

7

1

(i)20.2018(rad/s)。

76i1

角频率的相对误差:E

0

0.02018

0.006390.639%。

3.156

所以波尔摆自由状态下的固有圆频率为0=3.156×(1+0.639%) rad/s,且从表1可以验证0与初始振幅无关。

2. 观察现象,测量不同阻尼电压时的阻尼因数。

步骤:①连接好电路,分别接入2V、4V、6V、8V的电压到阻尼线圈。

②以初始振幅为表盘上的90格(已修正)。

③自然放开波尔摆,用电子秒表测量5个周期T一共用去的总时间10t(s)

及末振幅格数,记录数据到表2。其中当我们做至6V电压时,五个周期后的振幅已变得很小。因此我们调整8V阻尼下的测算时间为两个周期。每个电压阻尼测量三或四次。

④计算不同阻尼电压下的阻尼因数β

根据阻尼振动方程,可得阻尼因数计算式1lnA0。取平均后可得

nTAn

各阻尼电压下的阻尼因数。

阻尼振动的实验现象:摆开始振动后,振幅急剧减小,最后趋于零;而且所加阻尼电压越大,振幅减小越快。

可以看到,随着阻尼电压增大,阻尼系数也会显著增大。

实验中A0 、n均改变,这样可能会增大误差,且无法计算标准误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当n取比较大且初始摆幅较小时,结果出现比较大的偏差。这是因为当n较大时,末状态摆幅将变小。导致相对误差较大。改进的办法是固定A0 为90、n随着阻尼电压增大而适当减小,使得误差程度保持相对稳定,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几组数据再加以计算。

3. 观察共振现象,测量不同阻尼电压下的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步骤:①在实验2的基础上,分别接入6V和8V电压到阻尼线圈;

②从15V到6V变化,将电压接入受迫振动电机; ③测量不同电压下,振动10个周期后所用时间10T及波尔摆的末振幅格数,将其记录表3;

④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振动角频率ω。

⑤画出幅频特性曲线:以/0为横坐标,振幅A为纵坐标。画出相频特性曲线:以/0为横坐标,相位为纵坐标。

其中共振摆固有频率ω0=3.156rad/s,6V下阻尼因数β=0.3628s-1,

arctan(

2

),得出表3-1。 2

20

表3-1 各受迫电压下振动10T所用时间及末振幅格数 阻尼电压6V

以ω/ω0 为横坐标,分别以振幅A和相位φ为纵坐标,做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由图2可以看出,当ω/ω0=1,即驱动力频率在玻尔摆固有频率附近时,摆的振幅最大,此时即为共振。当驱动力频率分别在系统固有频率两侧减小或增大时,玻尔摆的振幅都在不断地减小。

由图3可以看到:当远小于0时,的值趋向于零,即驱动力与摆振动趋于同相;随着的增大,的值不断减小,当接近0时,的值趋于/2,即受迫振动的位相落后于外加简谐力矩的位相趋于/2;当远大于0时,的值接近,即受迫振动的位相落后于外加简谐力矩的位相趋于。

共振摆固有频率ω0=3.156rad/s,8V下阻尼因数β=0.6141s-1,

arctan(

2

),得出表3-2。 2

20

表3-2 各受迫电压下振动10T所用时间及末振幅格数 阻尼电压8V

同样地,以ω/ω0 为横坐标,分别以振幅A 和相位φ为纵坐标,做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由图4和图5可以发现,6V阻尼和8V阻尼下受迫振动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的特性有很多可比较之处。为了更好地比较这两种情况下的特性曲线,将两种阻尼下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分别绘到同一个图中。如图6和图7。

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

(1)在不同的β值下,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从图6可以看出,两条幅频曲线均近似在ω/ω0=1处到达最高点。从图7可以看到两条相

频曲线近似在 ω/ω0=1处相交,即在不同的β值下,当ω接近ω0时,受迫振动

的相位均落后于驱动力相位π/2。

(2)在不同的β值下,摆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有所不同:

幅频特性:β值越大,在相同的频率下摆的振幅越小。所以β值大的幅频特性

曲线应该在固有频率附近的部分总在β较小的曲线的下方,但当ω远小于ω0或远

大于ω0时振幅的差值越来越小,变化的趋势越来越相近。本实验所得图线表示两

β值不同的曲线在有限点处有相交,可能与测量精确度有关。

相频特性:对同一个ω值,以ω/ω0=1分界线。若ω

大,若ω>ω0,β值越大,|φ|越小。

二、 计算机测控实验内容

传感器型号为:BEWEGUNGSAUFNEHMER MOVEMENTRECORDER;

数据存放路径:E:\2010材料物理 10330025陈嘉平 光信息10329051陈海域

1. 测量共振摆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数据源文件名freedampedvebration.txt。

如图8所示为波尔摆做自由振动时转动角度与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由图可知:

虽没有外加阻尼,但是摆的转动角度与角速度的幅值都在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减

小。这是由于摆自身有一定的摩擦,使得摆在没有外加阻尼的情况下做微小的阻尼

振动。不同玻尔摆由于参数不进相同,所以其固有阻尼也不同。可以看出本组实验

所用玻尔摆固有阻尼较大,因而衰减稍明显。

由图8根据计算机测得,12T=21.8s,由02T得,计算机测固有频率为

3.177rad/s。与手工测量值3.156rad/s相比,绝对误差0.0209rad/s,相对误差为0.662%。

同时运用软件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来分析数据,所得傅里叶分析如下:

所得频率为X = 0.0502512563,乘以系数10,根据02T,得固有角频

率为:ω0=3.157rad/s,绝对误差为1.38e-3 rad/s,相对误差为0.437%。综上可知手

动测量的准确度很高。

分析比较:两次测量的数据有所不同,但相差较小;虽然计算机采集的数

据也会有误差,但计算机采集的数据应该比手动测量的数据准确,因此两次测

量数据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使用秒表测量周期的时候,摆是运动着的,实

验人想要判断摆是否运动到某一标定位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而且眼睛的判

断与手按秒表之间存在反应时间,所以手工测量不如计算机的测量精确。

在计算机测量计算时,运用傅里叶变换能较为精确地测量出周期频率。

自由振动的位相图如图10,理论上自由振动的位相图应该是一个椭圆线,而实

际上由于摆的自身摩擦等原因,使得椭圆线向内收缩。但由于自身摩擦较小,自由

振动时椭圆线收缩得较慢。

2. 观察阻尼振动现象,测量不同阻尼电压时的阻尼因数β。

数据源文件名damped 2v.txt, damped 4v.txt, damped 6v.txt。

与手工测量结果表2-1作比较:

表2-2 各阻尼电压下的阻尼因数β

分析:

从图11中可以看出,玻尔摆做阻尼运动时,摆的转动角度与角速度随时间衰

减。而且阻尼越大,转动角度与角速度衰减得越快。

图11所测阻尼因数为通过数据所得的图线,在计算机上测量并计算而得到的

值。与手工测量值比较,有一定误差,且可发现阻尼电压越大,两者相差越大,大

概与手工测量时末期振幅较小导致读书不准确有关。但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两者

都从大小趋势上正确描述了阻尼电压(外界阻扰因子)对阻尼因数的影响。

从图13可以看出,摆在做阻尼振动时,由于阻尼的存在,摆的能量在不断被

消耗,所以摆的转动角度与角速度都在不断减小,最近将趋向于(0,0)点,即摆

停止摆动。而且摆所受阻尼越大,曲线向内收缩越快。

3. 观察共振现象,测量在6V阻尼情况下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数据源文件名分别为forced damped 6v-6.011v.txt,forced damped 6v-7.010v.txt,

forced damped 6v-8.005v.txt,forced damped 6v-9.010v.txt,forced damped

6v-9.995v.txt,forced damped 6v-11.005v.txt,forced damped 6v-12.008v.txt,forced

damped 6v-13.010v.txt,forced damped 6v-14.000v.txt。

首先测量6V阻尼下的受迫振动,重复手工测量,改变电机输出电压。得出以

下角位置(angular)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由图14可以看出,在受迫振动的情况下,当摆动稳定时,摆的转动角度与角

速度变化区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驱动力为摆提供了能量。并且在外加简谐力矩的频率与摆固有频率接近时(U=9.995V),即ω接近ω0时,摆的角速度与角位置的大小都远大于另外两个频率下所测的数值。

从图中可以发现,随着驱动电压加大,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周期数越多,这与事

实相符,因为驱动电压越来越大,频率ω就越来越大。

显然输出电压=9.995V时,玻尔摆振幅最大,最接近共振态。因此研究输出电

压=9.995V时的数据。

由图15可知,受迫振动时系统稳定,即能量状态处于平衡。同时振动频率与外力振动源一致,但存在相位差。

4. 对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的综合分析:

1.电路分析中示波器可出现李萨如图,其中椭圆表示X/Y输入端的信号频率相

同,与这里出现的椭圆本质是一样的。相图中椭圆的面积可以表示系统的能量大小;其中角速度代表动能,角位置代表势能。

2.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相图的相同点为:三者均可描述振动任意时刻的状态,三种相图均由数个椭圆线组成。不同点:自由振动的相图的椭圆线缓慢地向内收缩(系统自身有摩擦),系统能量缓慢地减小;阻尼振动的相图快速向内收缩,系统能量快速较小,而且所加阻尼电压越大,收缩速度越快,即系统能量减小地越快;受迫振动的相图中的椭圆面积不收缩,即驱动力为系统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共振时,各椭圆同心,非共振时,各椭圆不同心。

【实验总结】

本实验分别通过手工测量和计算机测控两种方式来完成。

由于实验仪器自身存在系统误差,使得实验结果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另一方面,实验人进行测量时也会使实验结果加入偶然误差。如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则可以大大减小偶然误差。同时计算机在数据记录方面的方便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使实验更为高效。

计算机在实验中有反应时间短、精度高的优势,而利用软件处理数据可以使之更精确,更全面。但同时,手工测量所做的前期工作、粗测取样范围,也为实验贡献良多。


相关内容

  • 波尔共振实验(1)
  • 第一章力热实验 1.3波尔共振实验 在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等科技领域中受迫振动所导致的共振现象引起工程技术人员极大注意,既有破坏作用,但也有许多实用价值.众多电声器件是运用共振原理设计制作的.此外,在微观科学研究中"共振"也是一种重要研究手段,例如利用核磁共振和顺磁贡研究物质结构等 ...

  • 波尔共振实验
  • 波尔共振实验 振动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振动可分为自由振动(无阻尼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振动中物理量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在工程技术中,最多的是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以及由受迫振动所导致的共振现象.共振现象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破坏性,另一方面却有许多实用价值能为我们 ...

  • 波尔共振讲义
  • 波尔共振实验 在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等科技领域中受迫振动所导致的共振现象引起工程技术人员极大注意, 既有破坏作用,但也有许多实用价值.众多电声器件是运用共振原理设计制作的.此外,在微观科学研究中"共振"也是一种重要研究手段,例如利用核磁共振和顺磁贡研究物质结构等. 表征受迫振动性质 ...

  • 分子间势能Lennard
  • 分子间势能Lennard-Jones 势函数研究进展 一. 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背景 粒子间相互作用定律最早是由克罗地亚物理学家Boscovich(1711~1787)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的物体都由点粒子组成.任何两点间的振动力随着相互接近而无限上升,并且在长距离时符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渐进行为()(如 ...

  • 波尔共振仪软件操作说明书
  • ZKY-BG+W 波尔共振仪 软件操作说明书 成 都 世 纪 中 科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中科院成都分院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247006 85213812 传真:(028)85247006 网址:WWW.ZKY.C n E-mail: ZKY @ ...

  • 气压计实验
  • 背景材料: 一次,哥本哈根大学出了一道物理试题:"如何用一只气压计测量摩天大楼的高度?"一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把一根绳子系在气压计上,将气压计从大楼的天台放到地面.绳子的长度加上气压计的长度就是大楼的高度. 这个答案让教授非常恼火,他判这个学生不及格.学生不服,于是学校派了一个独 ...

  • 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李学潜 考试答案
  • 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李学潜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哪个不是人类现在主要研究高能物理的实验?() 1.0 分  A.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  B. LHC 实验  C. Super-B 实验  D. 托里拆利实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中微子会参 ...

  • 大学物理实验总结论文
  • 大学物理实验总结论文 摘要:对实验的总体概括(两个学期的实验纵览),实验举例(PN结特性研究u.太阳能电池),个人问题总结,学习心得总结,对实验课程的一些建议. 关键字:半导体PN结物理特性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研究.迈克尔逊干涉仪.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建议 正文: 1. 整体概括总结: 经过两个学 ...

  • 超星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课后作业完整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理学的开端:经验物理时期 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说的?()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色诺芬 我的答案:C 2 下列人物中最早使用"物理学"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