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断膨胀的中东影响力

中国向土耳其销售防空导弹系统并不那么出人意料。尽管如此,此举恐怕仍然会惹火美国等国。美国大张旗鼓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中国则不声不响地扩大了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 德国之声:从军事角度看,美国仍然保持着自己在该地区的霸主地位。美国在海湾地区部署着一艘航空母舰,在土耳其、卡塔尔和阿联酋也拥有数艘军舰和军事基地。而中国在中东地区则一直更倾向于跟随俄罗斯,并在叙利亚等问题上更多地选择观望态度。

中国影响力全面提升

然而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影响力都在迅速上升。据中国商务部上月统计,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年贸易额已经达到2220亿美元,是2002年的12倍。该数字也超过了2011年美国和中东之间1930亿美元的贸易额。

与此同时,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也不断增加。中国不仅在印度洋部署了三支反海盗特遣军舰,偶尔向地中海派遣船舰,同时也参与了联合国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

此次土耳其斥资34亿美元从中国购买FD-2000型防空导弹系统,而不是从美国或者欧洲,这也许影射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美国官员、美国高级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员克里斯蒂娜·林(Christina Lin)表示,"这给我们敲了警钟"。林曾在去年向五角大楼汇报过这方面的情况。她说,"中国正在寻求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也越来越多地被该地区接受"。

林表示,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从能源投资延伸至军事领域的打击极端穆斯林--考虑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安全隐患。而此次生产导弹系统的这家企业--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CPMIEC)因为没有遵守不向伊朗、朝鲜和叙利亚军售的不扩散法,目前正受到美国制裁。尽管土耳其官员表示,交易尚未最终敲定,但其成形的可能性极大。

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官员抱怨,该系统可能无法与北约系统兼容,同时可能增加北约网络遭黑客等网络干扰、袭击的风险。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西方国家对于这一单纯商业决定反应过度。

商贸与地缘政治相结合

专家认为,将商贸与地缘政治相结合是北京政府最贴心的手法。目前,中国官员已成为中东国家的常客,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Tayyip Erdogan)、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Mahmoud Abbas)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Abdullah)等多位中东地区领导人也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分析人士认为,"阿拉伯之春"的余波和华盛顿政府抛弃其长期伙伴(例如埃及穆巴拉克)的行为,让很多中东国家政府开始积极寻找新的伙伴。即使是美国的多年盟友也感觉到了这种压力。

"我本人和中国多位领导人都保持了密切和友好的关系,无论是现任还是前任",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上个月这样对中国媒体说。"我们有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两国的关系……因为中国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上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在地区问题上扮演了极具影响力的角色。"

中国的能源饥渴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本月的报告显示,中国早已成为中东地区小型武器的主要供应商。中国曾向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卡塔尔进行军售。尽管如此,此次中土交易仍被视为先进武器销售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能源需求的飙升。与此同时,美国正逐渐向能源独立迈进,另外预算问题和公众的反战情绪也让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影响力。

据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将从2011年的日290万桶增长到2035年的日670万桶,这将占到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4%。

在中东,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们已经极具影响力。中国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是伊朗原油最大的购买商。强大购买力让中国和其他亚洲强国在美国和欧洲对伊朗的核制裁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从长期来看,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原油需求会导致其在政策上逐渐向西方靠拢,特别是在对伊朗的政策上。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中国对伊朗的军售已经明显下降。

"如果华盛顿大幅减少其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出于石油安全方面的考虑,北京政府将不得不在化解威胁石油自由流通的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前美国安全局能源分析师唐斯(Erica Downs)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

"新丝绸之路"

不过中国的地区野心绝不仅限于军售和石油。对比美国和中东75%的贸易与能源相关,中国则刻意保持了贸易的多元化,称一半以上的区域投资是在非能源领域。

上个月,中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了为期5天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阿国家合作论坛中心主任朱卫列对新华社说,"尽管中阿贸易增速迅猛,但仍然有改善的空间。双方应该加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互信"。

截至目前,基础设施项目是中阿合作的一大重点。从长远来看,中国也表示将修建连接土耳其和中亚的铁路,以方便中国产品进入欧洲--有分析人士称之为"新丝绸之路"。

最终中国在中东的投资可能会取得与其在非洲投资类似的反响。尝试和每个国家交好已经证实是不可能持续的。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已经激怒了一些海湾国家,并导致利比亚的中国使馆门前的抗议。

不过截至目前,中国在该地区仍然广受欢迎。今年7月皮尤中心(Pew Centre)的调查显示,除以色列外的所有中东国家对中国的印象都比对美国的积极。

前美国官员克里斯蒂娜·林说,"中东地区的中国大使们往往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这给海湾地区的外交官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而美国人仍然希望大家用英语交谈"。

中国向土耳其销售防空导弹系统并不那么出人意料。尽管如此,此举恐怕仍然会惹火美国等国。美国大张旗鼓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中国则不声不响地扩大了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 德国之声:从军事角度看,美国仍然保持着自己在该地区的霸主地位。美国在海湾地区部署着一艘航空母舰,在土耳其、卡塔尔和阿联酋也拥有数艘军舰和军事基地。而中国在中东地区则一直更倾向于跟随俄罗斯,并在叙利亚等问题上更多地选择观望态度。

中国影响力全面提升

然而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影响力都在迅速上升。据中国商务部上月统计,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年贸易额已经达到2220亿美元,是2002年的12倍。该数字也超过了2011年美国和中东之间1930亿美元的贸易额。

与此同时,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也不断增加。中国不仅在印度洋部署了三支反海盗特遣军舰,偶尔向地中海派遣船舰,同时也参与了联合国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

此次土耳其斥资34亿美元从中国购买FD-2000型防空导弹系统,而不是从美国或者欧洲,这也许影射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美国官员、美国高级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员克里斯蒂娜·林(Christina Lin)表示,"这给我们敲了警钟"。林曾在去年向五角大楼汇报过这方面的情况。她说,"中国正在寻求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也越来越多地被该地区接受"。

林表示,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从能源投资延伸至军事领域的打击极端穆斯林--考虑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安全隐患。而此次生产导弹系统的这家企业--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CPMIEC)因为没有遵守不向伊朗、朝鲜和叙利亚军售的不扩散法,目前正受到美国制裁。尽管土耳其官员表示,交易尚未最终敲定,但其成形的可能性极大。

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官员抱怨,该系统可能无法与北约系统兼容,同时可能增加北约网络遭黑客等网络干扰、袭击的风险。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西方国家对于这一单纯商业决定反应过度。

商贸与地缘政治相结合

专家认为,将商贸与地缘政治相结合是北京政府最贴心的手法。目前,中国官员已成为中东国家的常客,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Tayyip Erdogan)、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Mahmoud Abbas)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Abdullah)等多位中东地区领导人也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分析人士认为,"阿拉伯之春"的余波和华盛顿政府抛弃其长期伙伴(例如埃及穆巴拉克)的行为,让很多中东国家政府开始积极寻找新的伙伴。即使是美国的多年盟友也感觉到了这种压力。

"我本人和中国多位领导人都保持了密切和友好的关系,无论是现任还是前任",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上个月这样对中国媒体说。"我们有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两国的关系……因为中国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上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在地区问题上扮演了极具影响力的角色。"

中国的能源饥渴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本月的报告显示,中国早已成为中东地区小型武器的主要供应商。中国曾向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卡塔尔进行军售。尽管如此,此次中土交易仍被视为先进武器销售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能源需求的飙升。与此同时,美国正逐渐向能源独立迈进,另外预算问题和公众的反战情绪也让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影响力。

据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将从2011年的日290万桶增长到2035年的日670万桶,这将占到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4%。

在中东,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们已经极具影响力。中国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是伊朗原油最大的购买商。强大购买力让中国和其他亚洲强国在美国和欧洲对伊朗的核制裁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从长期来看,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原油需求会导致其在政策上逐渐向西方靠拢,特别是在对伊朗的政策上。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中国对伊朗的军售已经明显下降。

"如果华盛顿大幅减少其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出于石油安全方面的考虑,北京政府将不得不在化解威胁石油自由流通的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前美国安全局能源分析师唐斯(Erica Downs)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

"新丝绸之路"

不过中国的地区野心绝不仅限于军售和石油。对比美国和中东75%的贸易与能源相关,中国则刻意保持了贸易的多元化,称一半以上的区域投资是在非能源领域。

上个月,中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了为期5天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阿国家合作论坛中心主任朱卫列对新华社说,"尽管中阿贸易增速迅猛,但仍然有改善的空间。双方应该加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互信"。

截至目前,基础设施项目是中阿合作的一大重点。从长远来看,中国也表示将修建连接土耳其和中亚的铁路,以方便中国产品进入欧洲--有分析人士称之为"新丝绸之路"。

最终中国在中东的投资可能会取得与其在非洲投资类似的反响。尝试和每个国家交好已经证实是不可能持续的。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已经激怒了一些海湾国家,并导致利比亚的中国使馆门前的抗议。

不过截至目前,中国在该地区仍然广受欢迎。今年7月皮尤中心(Pew Centre)的调查显示,除以色列外的所有中东国家对中国的印象都比对美国的积极。

前美国官员克里斯蒂娜·林说,"中东地区的中国大使们往往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这给海湾地区的外交官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而美国人仍然希望大家用英语交谈"。


相关内容

  • 石油价格上涨
  • 中东局势紧张致国际油价大涨 非洲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利比亚近日时局动荡,导致国际原油期货21日出现暴涨,布伦特原油期货涨至108.70美元每桶,为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 就在2月19日,发改委才刚刚宣布,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350元.然而,国际市场的变动,比国内的计划指令来得更快.那么,国内 ...

  • 高善文:旧文-中东乱局的主要影响
  • 中国经济观察(2011年3月4日) 中东乱局的主要影响 高善文 莫倩 高伟栋(联系人) 2011年3月4日 中东乱局已经持续数月,并且目前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其深远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我们认为中东乱局将起到增强原油价格波动.抬升原油价格中轴的作用,对全球经济恢复和通货膨胀有负面影响,但2011年上半年 ...

  • 中东乱局的启示
  • 中东乱局的启示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从上古神话时代到二战冷战后,再到今天21世纪,除了民族冲突.宗教因素.领土争端等原因外,大国因素的影响也是主要原因.中东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中东乱局已经持续数月,并且目前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其深远影响正在逐 ...

  • 西亚与北非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 西亚与北非 年 级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成 绩 西亚与北非 内容摘要:(1)西亚. 北非之欧盟利益(2)西亚. 北非之美国手握主权(3)西亚. 北非之博弈下各国的局势 关键词:民生:通货膨胀:挑衅: ...

  •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黄金市场分析
  • 摘 要:黄金是一种可以对抗通货膨胀及政治经济动荡危险的贵金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防御性长线投资工具,其保值避险的功能最为重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市场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慢慢恢复昔日的繁荣,各种不稳定因素推动黄金价格持续走高.通过大量数据详细论证了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

  • 龙之声国际观察:第二十四期??2012年5月11日
  • 龙之声国际观察 第二十四期  2012年5月11日 各位龙之声论坛的新老朋友们,龙之声国际观察栏目,自去年4月创办以来,得到了广大朋友们的热情支持和关心,但后来由于观察员的身体状况及其他一些原因,暂时停刊.在停刊期间,热心读者们的关切之情让我们由衷感动,也为因此而给广大读者朋友们带来的不便深感歉意. ...

  • 2011-2012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 初三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一战使帝国主义实力受到严重削弱.③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推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力图扑灭国内革 ...

  • ISIS.美国与中国
  • ISIS.美国与中国 随着"伊斯兰国"(ISIS)在中东地区的不断扩张,美国终于放下了自己近年在中东秉持的"敬而远之"的政策.从去年年底ISIS"崛起",至今已有大半年,但直到多名西方人质被斩首,美国才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quo ...

  • 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形势与政策
  • 今年1月中旬,中东北非等国爆发动乱,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乱局起于阿尔及利亚,发酵于突尼斯,蔓延至埃及.约旦.巴林和也门.黎巴嫩.阿曼,目前最受世界关注的,是战况胶着的利比亚.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的西迪布吉德,一名26岁的大学毕业生穆罕默德·布瓦齐兹在街头摆摊售卖水果和蔬菜,被当地城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