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性质

靖远一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经。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见和体魄。无论学生选择何种动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3. 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继承和改造传统项目,适应时代的要求,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

4.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 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式,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目标

1. 课程总目标

(1)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2)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5)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 课程具体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a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b 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 (2)运动技能目标

a 获得和运用运动基础知识。 b 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

c 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身体健康目标 a 全面发展体能。

b 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c 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d 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目标 a 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b 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c 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d 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5)社会适应目标

a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b 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各方面现状,体育课将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本校的运动场地、器材、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专项(包括新兴项目)等,将每年级各班体育课整合到一块、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和人数重新分配、重新制定课的内容与运动项目,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完成新课改的要求:

靖远一中新课程指导意见(试行)

1. 根据课程内容特征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须部分: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 选修部分:是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2. 课程设置的主要条件 (1)教师的专项特长: 篮球:雒云诚 王成晟 排球:陈文迎 卢春梅 足球:乔登钊 马如文 羽毛球:武永军 马天仁 乒乓球:龚兴龙 武术:边文桥 张丽莉 健美操:郭莉文 贾存丽 体育舞蹈:魏玉娟

场地器材管理:牛世民 何军祥

(2)场地、器材:

a 场地:13个项目班现有场地基本达到要求。 b 器材:需补充(后续补充材料)。 3. 开设的项目

根据地区特点、学校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所能开设的项目:篮球2个班、排球2个班、足球2个班、羽毛球2个班、兵乓球1个班、武术2个班 健美操2个班、体育舞蹈1个班、共计14个班,每班55人左右。

4. 模块设置与学时及学分安排

5. 教学组织形式

(1)分项目、分班级重新组合: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分项目必须打破

班级重新组合。

(2)分年级:根据学生体能、学生所选项目的整体技术水平、认知及意识不同教学要求就不同,所以必须分年级教学。

(3)男、女分班: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如篮球、排球),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6. 各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水平要求(后续补充材料) 7. 建立评价体系

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出勤、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

体能、知识与技能占70℅

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合作精神,建康行为,出勤30℅。(后续补充材料)

8. 制定校本教材(后续补充材料)

(1)以新课程改革的大框架为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以专项教师为主要编著者制定适合我校的校本教材。

(2)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补充校本教材。

(3)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校本教材为准,规定每个阶段、每节课的框架(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在细节中由教师(组织方法、教学过程、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引导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上好每一节课。为学生的现阶段及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9. 体育与健康课程安排

(1)每节课安排专业教师14人进行选修教学。

(2)每节课同时出10或11个班上体育与健康课,进行必修与选修内容学习。

体音美组 2011-10-18

靖远一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经。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见和体魄。无论学生选择何种动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3. 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继承和改造传统项目,适应时代的要求,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

4.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 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式,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目标

1. 课程总目标

(1)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2)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5)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 课程具体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a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b 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 (2)运动技能目标

a 获得和运用运动基础知识。 b 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

c 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身体健康目标 a 全面发展体能。

b 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c 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d 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目标 a 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b 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c 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d 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5)社会适应目标

a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b 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各方面现状,体育课将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本校的运动场地、器材、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专项(包括新兴项目)等,将每年级各班体育课整合到一块、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和人数重新分配、重新制定课的内容与运动项目,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完成新课改的要求:

靖远一中新课程指导意见(试行)

1. 根据课程内容特征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须部分: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 选修部分:是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2. 课程设置的主要条件 (1)教师的专项特长: 篮球:雒云诚 王成晟 排球:陈文迎 卢春梅 足球:乔登钊 马如文 羽毛球:武永军 马天仁 乒乓球:龚兴龙 武术:边文桥 张丽莉 健美操:郭莉文 贾存丽 体育舞蹈:魏玉娟

场地器材管理:牛世民 何军祥

(2)场地、器材:

a 场地:13个项目班现有场地基本达到要求。 b 器材:需补充(后续补充材料)。 3. 开设的项目

根据地区特点、学校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所能开设的项目:篮球2个班、排球2个班、足球2个班、羽毛球2个班、兵乓球1个班、武术2个班 健美操2个班、体育舞蹈1个班、共计14个班,每班55人左右。

4. 模块设置与学时及学分安排

5. 教学组织形式

(1)分项目、分班级重新组合: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分项目必须打破

班级重新组合。

(2)分年级:根据学生体能、学生所选项目的整体技术水平、认知及意识不同教学要求就不同,所以必须分年级教学。

(3)男、女分班: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如篮球、排球),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6. 各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水平要求(后续补充材料) 7. 建立评价体系

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出勤、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

体能、知识与技能占70℅

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合作精神,建康行为,出勤30℅。(后续补充材料)

8. 制定校本教材(后续补充材料)

(1)以新课程改革的大框架为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以专项教师为主要编著者制定适合我校的校本教材。

(2)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补充校本教材。

(3)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校本教材为准,规定每个阶段、每节课的框架(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在细节中由教师(组织方法、教学过程、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引导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上好每一节课。为学生的现阶段及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9. 体育与健康课程安排

(1)每节课安排专业教师14人进行选修教学。

(2)每节课同时出10或11个班上体育与健康课,进行必修与选修内容学习。

体音美组 2011-10-18


相关内容

  • 体育课的性质也被称为课程性质
  • 体育课的性质也被称为课程性质.在<课程标准>中对体育学科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这里明确的阐述和说明了体育学科的三个本质属性:第一,体育是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的一门课程:第二,体育课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第三, ...

  • 浅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理解
  • 浅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 吉林省抚松县仙人桥镇中学 朱萌 要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首先就要知道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 ...

  •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
  •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 一.<标准>名称作了适当的调整 原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 ...

  • 解读[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 解读<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已经进行8年多了,广大体 育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使体育教学呈现 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8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随着实 验范围的不 ...

  • [女生篮球]课程简介
  • <女生篮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女生篮球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代码:ATY00121 ATY00122 总学分:2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8 技能学时:64 面向专业:全校学生 先修课程:专项课 执笔人:王道君 审定人:张英 吴秀云 课程内容简介: 女生篮球专项课是体育课中可供学生选 ...

  • 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
  • 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蔡少军) 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 一.明确了语文课程基础任务在于语文文字能力的培养 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 ...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 ...

  •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The Theories of Sport Train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过程普遍规律的交叉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实现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训练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主要 ...

  •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1)
  • 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中,我们走访了部分实验地区和实验点校,教师们纷纷反映非常需要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选编了小学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供广大教师参考。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