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一所特色学校

如何建设一所特色学校

德伯斯小学 包南丁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想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关于特色学校创建的话题。

“农村学校能不能办特色学校?”其实,这只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从本质上说,特色办学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认和回归,而不是“投入—产出”的纯经济学考量。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无论位处都市还是乡村,无论声名卓著还是默默无闻,“特色”都是可以尝试和追求的发展思路。如何创建特色学校呢?我认为:

作为特色办学的第一步,首先我们要对自身现状进行“特色诊断”,弄清学校的优势、弱势、机会和风险。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特色办学的现实路径。至于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算得上“特色资源”?我认为学校创办情况和发展历程,历任校长和名师情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办学目标的传承与演变情况,校歌、校徽、校标、校刊等的沿革情况,学校独特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学校独特的制度与文化传统,等等。这些都可以整合为一所学校的特色。

特色办学的第二步就是特色模式构建。如果说每一所学校都有可利用的特色资源,那么,学校特色建设有无规律可循,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则是我们每个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办学一定是合乎规律的,校长的智慧行动一定是体现在对规律的遵循上的。学校的每一项工

作,都需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以优化的过程去争取优化的结果。校长要练就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看清本质,在千头万绪的实务中理出头绪的本领。因为再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其规律存在,都有其逻辑可循。办学的特色一定成就于潜心的办学实践中,成就于长期的执著追求中。

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詹华军在一次教育论坛中介绍说,尽管在香港不存在“特色办学”的说法,但在硬件设施“千校一面”的情况下,香港中小学多数走的是“千校千面”的特色发展之路。总结其中规律,特色学校基本有着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课程灵活性大,教学多样化,课外活动丰富以及独特的校园文化。

从校长角度来说,建设特色学校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科学管理,对教师有适当的激励,能提出共同愿景。这其实修正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对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也许更应该说“一个好校长外加一批好教师才是一所好学校”。

特色办学第三步:让特色转变成文化。

当特色成为学校文化时,特色学校就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也就不会因为学校领导的调整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各有特色,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潜在的特色,每一所

学校也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以上是我对办特色学校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

谢谢!

如何建设一所特色学校

德伯斯小学 包南丁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想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关于特色学校创建的话题。

“农村学校能不能办特色学校?”其实,这只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从本质上说,特色办学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认和回归,而不是“投入—产出”的纯经济学考量。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无论位处都市还是乡村,无论声名卓著还是默默无闻,“特色”都是可以尝试和追求的发展思路。如何创建特色学校呢?我认为:

作为特色办学的第一步,首先我们要对自身现状进行“特色诊断”,弄清学校的优势、弱势、机会和风险。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特色办学的现实路径。至于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算得上“特色资源”?我认为学校创办情况和发展历程,历任校长和名师情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办学目标的传承与演变情况,校歌、校徽、校标、校刊等的沿革情况,学校独特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学校独特的制度与文化传统,等等。这些都可以整合为一所学校的特色。

特色办学的第二步就是特色模式构建。如果说每一所学校都有可利用的特色资源,那么,学校特色建设有无规律可循,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则是我们每个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办学一定是合乎规律的,校长的智慧行动一定是体现在对规律的遵循上的。学校的每一项工

作,都需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以优化的过程去争取优化的结果。校长要练就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看清本质,在千头万绪的实务中理出头绪的本领。因为再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其规律存在,都有其逻辑可循。办学的特色一定成就于潜心的办学实践中,成就于长期的执著追求中。

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詹华军在一次教育论坛中介绍说,尽管在香港不存在“特色办学”的说法,但在硬件设施“千校一面”的情况下,香港中小学多数走的是“千校千面”的特色发展之路。总结其中规律,特色学校基本有着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课程灵活性大,教学多样化,课外活动丰富以及独特的校园文化。

从校长角度来说,建设特色学校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科学管理,对教师有适当的激励,能提出共同愿景。这其实修正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对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也许更应该说“一个好校长外加一批好教师才是一所好学校”。

特色办学第三步:让特色转变成文化。

当特色成为学校文化时,特色学校就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也就不会因为学校领导的调整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各有特色,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潜在的特色,每一所

学校也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以上是我对办特色学校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

谢谢!


相关内容

  • 西部农村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实践
  • [摘 要] 华蓥市阳和初中的"和乐"教育理念办学的基本思考和做法,旨在尝试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也能因地制宜,找到方法,做我们自己可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从而基本解决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需要与现实办学水平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这样的条件下所做的努力,虽然不会拥有教育发达地区的宣传力量和得到 ...

  •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华师[2015]46号)
  • 华师[2015]46号 各学院.各部处.各单位: 经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将<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 2015年4月14日 -1- 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确保我校评估工作目标的实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 ...

  • 初中学校如何申办特色学校
  • 锐意进取 打造优质特色教育 烧脉中学在职教职工有61人,本科56人,专科3人,高中2人,13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目前拥有标准的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配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和实物展示台.刻录机.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多功能一体印刷机:有10M的校园网,教学硬件设施虽老 ...

  • 参加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 2010年3月27至28日,聆听了建华区教育局邀请的北京十四中学校长王建宗专家所做的<理想学校的规划与践行>讲座,通过两个半天的学习,使自己原本似懂非懂的学校管理理论有了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认识,增进了对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对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也 ...

  • 评估指标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 评估指标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是平台,工学结合是切入点. 教学模式: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 (一)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条件建设 "生产性"要素--技术与企业生产同步,现场与生产车间相同,工艺与生产真实产品相同,组织管理与企业相 ...

  • 张扬个性,大力发展特色高中
  • 温家宝总理近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集意见座谈会上指出: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不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学校要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如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个性化.优质化需求,如何打破"千校一面"格局 ...

  • 关于如何办好高职高专院校的思考
  •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面临大众化教育的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大家关心和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今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急剧变革,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与更新,未来的高等教育必然趋向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高职高专院校 ...

  • 对农村学校发展方向定位的思考
  • 对农村学校发展方向定位的思考 ◆于绪政 (江苏省连云港市关里中心小学)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把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这是摆在我们每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 的一个可以引起我们思考的课题. 农村学校 教育工作者 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 ...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於优化学校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品牌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麼何谓校园文化?我们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又存在著怎样的问题呢?如何建设我们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持久发展呢?下麵就谈谈本人在学习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校园文化的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