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论文

房起杰 [1**********]3

09社会工作3班

第一部分:作为一名刚进入学校的社工,你在一个月内的计划:

一、定位(时间:进入学校之前):作为一名驻校社工,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应该首先思考自己在以下几方面的定位:

1、角色定位:即自己在学校中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是咨询者、使能者或者辅导

者等。这关系到社工本人对自己工作的价值认识。角色定位不仅要符合自身的需要,也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学校中扮演什么角色,是由其在学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鉴于学校的情况复杂多变,社工的角色往往是重叠的,但我认为一名驻校社工还是要有所侧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以一种角色为主。如果我是一名刚进入学校的驻校社工,我会以一种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为对象提供必要的咨询。因为作为一名刚进入学校的社工,自己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不深,只能进行较低层次的服务。咨询作为有效而又不需要很强专业关系的一种服务方法,很适合在初期服务中开展。

2、服务对象定位:即自己在学校中应该服务那些群体。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的

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老师,还包括学校的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等。但我认为虽然服务对象广,也应该有个重点对象——学生。因此,我在一个月内的工作会以学生和老师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其他对象的需求。

3、服务目标定位:即自己在一个月内希望通过服务对象所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个

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不能期望过高和过低。目标应包括3各方面: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自身对学校的融合度、通过服务达到的效果。加入我是一名驻校社工我会将目标定为:

与服务对象关系:初步建立与主要服务对象即学生和老师的信任关系和服务关系,对于其他服务对象,则初步掌握他们的信息,建立友好的关系。同时加深对服务对象的了解(需求、特点和对社工的期望)。

自身对学校的融合度:深入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学校主要领导人建立密切联

系,通过参与学校活动等让自己适应学校的生活模式,同时让自己初步融入学校的各个群体,建立自己在学校里的地位。

通过服务达到的效果:社工初期的服务应该从简,服务应以咨询和小组为主。在

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后,通过定期小组和提供咨询,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所帮助(解决或缓和),同时尽可能地发掘对象的潜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为专业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4、自身能力的定位:社工不是神,不能做到每个方面都是专家。因此,我会在进

入学校之前就做个对自身能力的定位——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那些能力可以用到学校上,哪些能力比较不适合学校的服务。通过对自身的能力认识,可以让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在接下来的服务中扬长避短,更好的服务对象。

需求评估

二、需求评估和学校考察(时间:进入学校之前的15天内):在进入学校前的15天里,我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到学校进行评估和考察,以便能出不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其中,所要了解的信息分为两类:

服务对象: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分布、群体特点、作息习惯等、对象的需求、对象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学生之间、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等)、对象身处的环境特点、有无特殊服务对象(厌学、逃学等)等

方法:

1、在征得校方同意后,查阅相关资料;

2、设计一份评估的问卷,通过校方的协助对不同群体进行一个随机抽样调查;

3、在人群活动时间段随机访问,或者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以及旁听一些班级的课,通过观察了解情况。

学校情况:学校的背景(何时建立、有什么荣誉或差评、重大人员调动或者重大事件)、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权力体系、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方法:主要是咨询校方的管理层,在校方的带领下仔细参观学校的各设施和环境,同时自己要多在学校走动,熟悉学校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咨询在学校里工作多年的基层工作人员,如保安和饭堂工作人员,他们对学校的了解更为现实客观。

最后要完成一份对学校的评估报告。

三、服务开展(时间:进入学校的一个月内):

1、与校长的第一次正式谈话(时间:进入学校的第1天):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在学校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作为受学校聘请的社工,应该要与校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一次的谈话,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目标:虽然之前也可能会与校长谈话,但这次的谈话我们带有的目的性更强。借此谈话,我希望能与校长确立一个合作关系,同时了解她对我的工作要求和期望。最好能通过他介绍自己给其他管理层认识。这样能为自己以后与学校管理层的合作打下基础。

内容:第一次正式谈话应以双方的合作为主,我会向校长表达自己对工作的信心,向他递交具体工作计划和评估报告,同时将自己在进入学校之前对学校的认识与校长进行交流。还可以向校长阐述自己工作需要的帮助以及自己接下来一个月内的流程。如果还有其他校方领导在场,可以向他们介绍自己以及表达自己以后与他们合作的期望。

忌讳问题:谈话不要涉及到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权力体系等敏感问题,最好不要没有工作就先谈福利(或者在聘请的过程中就先谈好),不能在校长面前说自己工作的难度多么大。需要的帮助多么大或者直接说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如何难服务。切忌校长不是倾述对象,而是汇报工作的对象。

2、与服务对象的第一次见面(时间:进入学校的第1到3天):与服务对象的见面应尽可能在大型场合里(如升旗仪式或学校例会等),由校方领导向大家介绍。这样可以确立自己在服务对象心中的地位,方便以后服务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上宣传自己。

目标: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可以提供的服务。同时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自己的诚意和自己服务他们的决心。

内容:介绍自己的身份、提供的服务,社工的基本信息(o(╯□╰)o 走到哪都不能忘记宣传社工)以及自己接下来工作的一些总体介绍,表达自己希望服务大家的意愿。

技巧:可以在介绍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小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在谈到什么是社工的时候,结合当今社工发展前景和成功案例进行说明,激发大家对社工的兴趣。介绍过程可以随意幽默点,要让大家觉得自己是平易近人的类型。

3、与服务对象交流(时间:进入学校的第4到6天):之所要划定一个交流时间,是因为仅仅是在大型场合的介绍是不够的,服务对象很少会主动来找自己,因此自己要做的是主动出击。这次的交流与没有进学校之前的交流最大的不同是自己已经是学校的一分子,定位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目标:有针对地参与到一些班级的课堂和活动之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与自己之前的调查有没有差异。在参与过程中建立友好关系,进一步让他们熟悉自己。同时也尽可能发现潜在的资源和服务群体,更新服务对象的信息。

方法:除参与到课堂和活动外,积极在校园走动(包括操场和饭堂等),与老师说明自己接下来工作的需要,希望他们在平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反馈给自己。此外,还要再交流中宣传自己,进一步强化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认识。同时应砸这段时间里征求校方同意开设一个咨询室,利用老师和学校广播进行宣传。

4、具体服务开展(时间:进入学校的第7到29天):在进入学校的初期,由于我和服务对象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关系,因此服务应该定位在专业关系较低的层面上,主要是根据对象需求进行咨询和小组。

(1)、问题咨询(时间:进入学校的第7到29天):问题咨询主要是为学生或老师等对象提供心理和方法上的咨询,帮助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楚的界定,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者自己作为一个倾听者,在对象需要倾述的时候给予其一个空间和时间,并在旁边鼓励他和支持他,与他一起分析问题。

类型:学习咨询、情感咨询、人际交往咨询、教育咨询以及生活咨询

对象来源(主要是学生和老师):一是服务对象主动找到我进行咨询;二是通过老师的转介或反馈;三是自己在与对象交流中发现(针对其他对象)。

咨询过程:在咨询前应该仔细了解对象的基本信息、存在问题,形成自己的一个对问题的界定和判断。咨询开始的时候要向对象了解目前他的问题现状以及他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中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个认识。咨询的过程中应以对象自己的讲述为主,我会加以引导,从而让他自己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面对问题,然后再与他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较难解决,可以多开几次咨询,跟进对象。如果问题有加强的趋势,可以根据情况和对象的自愿性开设个案。

技巧:在咨询开始的时候可以与对象一起玩个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可以运用同感等社工专业方法给予对象回应,如果对象不是很愿意与自己交谈(非自愿),可以试着从他的兴趣入手,在拉进双方关系后再转移到他的问题上。

评估:一是对象自己的反馈;二是向他身边的人了解他的改变;三是定期直接找他谈话,了解她得变化。

(2)、小组(时间:进入学校的第7天到29天内,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运用十分广泛。通过小组,我主要是一希望能将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的有同一类问题的对象作为小组成员,让他们能在小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或习惯。二希望增进学生等群体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在小组中有所收获。

类型:成长小组、教育小组、减压小组

对象来源:一是自愿加入;二是通过校方渠道获得;三是自己在各种活动中发现

小组一般流程:内部分组加组员认识(10分钟)→热身游戏(20分钟)→互动过程之角色扮演(30分钟)→写写你的心里话(10分钟)→总结分享(10分钟)

(注:每个小组因情况不同,会在流程上有变动,但都是以互动为主)

技巧:小组的热身游戏应该符合小组成员的特征,简单易操作。如何形成组员的互动是小组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会在设置组内互动环节的同时采取竞争机制,以奖励为主(当然为避免不公,会让所有组都获奖),鼓励他们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评估:一是小组成员的分享;二是评估表的信息反馈;三是老师的评价;四是随机访问;五是观察小组成员的近期改变。

(3)、培训(时间:进入学校的第7天到29天内,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到三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老师。而内容包括老师教育学生的方式、老师如何为学生做心理辅导以及应对学生的突发事件技巧等。我希望通过培训能加强老师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老师的素质,增强老师处理学生事务的能力。鉴于培训的专业性强,我会经校方同意后邀请一些资深专家来做主讲人。

类型:能力和技巧培训

对象来源:一是自愿参加;二是自己在平常观察中发现;三是校方提供

技巧:培训开始的时候例行玩一些热身游戏,活跃气氛。培训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实例进行讲解,还可以模拟情景,让老师来说说自己是如何应对这些情景的。最后可以推荐一些相关书籍,让老师回去看,定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评估:一是老师们的反馈;二是评估表的反馈;三是观察老师的变化

(注:以上服务可以同时进行,部分服务需要校方的协助)

个人理解:进入学校的第一个月,不仅社工自己与工作处于一个磨合期,社工与服务对象也处于一个磨合期。因此我认为爱第一个月里的服务应该从简单基础,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开始。如果一开始就是个案、社区工作,一来不仅难度大,二来对象也会显得反感,校方也不怎么放心;三来如果效果不好,极容易打击自己对工作的信心,影响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头一个月,校方必然会对我们的工作有所顾虑。我们要做的是给校方一个好的印象、好的开头,让他们对我们放心,而不是一味的大刀阔斧,对于服务对象,我们头一个月的服务也旨在与他们建立关系。鉴于以上几点,加入我是驻校社工,我会开展上述服务。

5、服务开展报告(进入学校的第30到31天):就自己在进入学校一个月以来,开展的服务的进行一个评估。评估主要包括开展了哪些服务、服务的群体有哪些、效果如何、服务对象对这些服务有什么意见、动用的人员场地和设施等。同时,要对自己的服务进行总结,看看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如何改进。还可以就学校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形成一份有用的数据表反馈给校方。此外还需要制定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在完成上述的工作后,向校长进行汇报,说明自己在一个月内的成效,同时希望它给予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意见以及他毒药自己在下个月进行的工作。

(注:向校长汇报工作是每个星期都要做的,具体是汇报工作情况和涉及到学生或老师的一些重要问题)

附:工作流程表

进入学校的第1进入学校的第1进入学校的第4进入学校的第7进入学校的第

第二部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VS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

教育,是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在讨论的话题。“再穷不能穷教育”,每个国家,无论大小,教育都是头等大事。在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更让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发展教育的决心。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而教育的关键部分在与高等教育。但在中国,似乎每年都会有不少学者在批评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似乎再他们眼里,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一无是处,成为一种埋没人才的沙场。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是不是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呢?今天,我将它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做一个比较,从两者的特点出发,看看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否有过人之处。

1、制度主体

中国:中国的教育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制度也不例外。政府对教育进行出资、管理和监督。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绝大部分教育资源都由政府掌握和分配。而政府对于公民接受高等教育也有严格规范。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制度、成人高等教育制度以及高教自学考试制度。这三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都必须通过国家教育部分统一安排的考试才能接受。可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主要实施人是政府,政府一要从宏观上制定教育政策和实施措施,二要亲力亲为,监督教育制度的落实。在中国,政府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包办人。

美国:(1)、以州为主。美国自建国以来,就从国家制度层面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职责,举办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举办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在州政府和市政府,同时,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也主要是州政府负责。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拨款和科研经费来调控和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州议会对学校拨款有重要作用。

(2)、以校为主。由于美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和高度市场经济的环境,美国大学办学有高度的自主权,私立大学不言而喻,就是公立大学,政府也较少干预。联邦和州主要通过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政府少有行政命令。而高校之间,多通过非政府的各种协会来规范和协调。

中国VS 美国: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主体是政府,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高等教育所需资源的配给。同时,大家都是接受同样的制度(课程、教材等),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教育优劣之分。政府作为包办人,考虑的范围更广,实施的政策也更加完善,而且由于受众群体大,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制定和改进过程中会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政府包办一切,工作难度大,所需资源大,这必然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出现西北地区教育落后,而东南地区教育发达的不均衡局面。同时,政府作为主体,它更加注重的是结果,因此在高等教育的考核过程中,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各种贿赂方式层出不穷。

总结起来,以政府为主体的优点是最大限度的保证受教育群体的广泛性,保证资源的配给、政策完善,缺点是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腐败现象严重。

美国的高等教育主体在于州或者说是校,而政府只充当一个供给资源的角色。这样亦可以让各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人才,二能摆脱政府的工作方式,让学生自由发展,三能通过各州各校的“自治”,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以州为主体,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甚至更加严重。因为每个州的发展车高度和侧重点不同,因此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不同,长期下来,必然会有好的学校人人去,差的学校找不到人的局面。此外,以州为主体,就相当于群雄割据,不同学术间的摩擦会更加频繁和严重,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形成对立。

总结起来,以州(校)为主体的优点是符合各州的实际情况、学生发展空间大、形成竞争氛围。缺点是资源分配不均、学术对抗。

2、教育理念

中国:中国的高等教育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何谓灌输式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听。这与中国从古自今的一个传统教育模式有关。古时候,老师的地位很高,学生不能违背老师的决议,这种现象延续至今。灌输式的教育注重一个知识的传递,即由老师通过讲授传递给学生,这种传递是全盘式的,不分好坏的,而学生需要做的是剔除自己不想要的,接受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灌输式的教育理念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学生注重理论学习,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同时,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因此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

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偏重于自由式的教育。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VS 美国:灌输式的教育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文化素质偏低,很多人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灌输式教育能在最短时间内让这部分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灌输式的教育是对应政府为主体这一实际情况的,可以说灌输式教育方便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但灌输式教育业现实了它的弊端,它导致了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而且长期接受固定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固化,反映到行为上就是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还有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水平相比于美国显得比较低。

总结起来,灌输式的教育优点在于有正确的引导,效率高,方便政府的管理,而缺点在于削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由式教育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美国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但过于自由会导致学生的反抗意识增强,加之学术上的自由,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有走入极端的可能。而且他们一旦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也很有可能采取过激的行为。

总结起来,自由式教育优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缺点在于学生的约束少,引导少,学生过激行为有增加的可能。

3、学生管理体制

中国: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主要是以班(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按班级管理,各班由班导师或辅导员具体管理。班导师或辅导员接受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我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在管理方面则包括稳定工作、奖学金管理、学生队伍建设、日常班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职业方面的辅导等。同时要接受院系的领导,协助院系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性工作。

美国:美国的学生管理不存在班级的概念,学生入学后,只要在规定时间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取得学位,学生选课五花八门,同专业的学生不一定同时上同一门课,不存在班导师一说。而美国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辅导员主要通过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的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

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美国辅导员工作内容重在服务,因此在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方面,能够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为辅导、服务于学生。美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则在于教学外围的咨询服务。在各高校,辅导员是通过预约制度来进行管理的。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学生可以向辅导中心提出预约。辅导中心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进行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

中国VS 美国:中国的学生管理注重级别,即每个管理级别对上一级负责,对下一级领导,处于最基层的就是各班的班委。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对学生的约束力强,管理效率高,责任明确,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校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均能及时地掌握,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与班导师、任课教师等进行多方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会形成一种等级制度,上级不敢违背下级,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的反抗意识增强,促进学生的权力意识蔓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我国学生管理中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工作人员和辅导内容方面都还没有专业化。

总结起来:中国的学生管理优点在于责任明确、效率高、能迅速解决问题,缺点在于苏俄生处于不利地位、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权力意识、缺乏专业辅导。

美国的学生管理注重对学生的辅导,旨在以辅导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在辅导中不仅可以学习许多使用的技巧,而且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但是尽管美国的辅导员制度对于学生的求职技巧、社交技巧等服务比较到位,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被动性,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而且,由于没有班导师,将学生的个人生活视为隐私,不加干涉,导致了由于美国校方对学生生活不了解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

总结起来,美国的学生管理有点在于自由灵活、辅导专业、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高,缺点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过于注重个人隐私。

以上,我分析了中国与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三个方面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也不是万能的。我认为,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有优劣,我们之所以会批评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正是因为我们身处于中国,我们关心中国的发展。可以肯定,在美国也会有不少本土的美国人批评他们的高等教育制度。所以,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在中国国情的大背景下制定的,必然有其合理之处,我们不必去羡慕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怎么好。或者说,与其羡慕,倒不如发挥我们主人翁的意识,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改进出谋献策。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也必能为人们所称赞。

参考文献:

1、《各国高等教育制度》 王如哲

2、《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其文化透视》 雷晓云

3、《制度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 朱先奇、史彦虎、史洁、冀伦文

4、《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分配与制度创新》 于琛

5、《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 谢桂华

第三部分:对学校社会工作这门课的感想:

1、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识:大学以来,社会工作我接触的比较多,但说起学校社会工作,我仅在《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中听老师提到过。在暑假的时候,我在看这学期的课程表时发现了又这门课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而我当时也把社工的作用定位在主要是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在接触到这门课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首先,就对象来说,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老师、行政人员、教务处人员,甚至是饭堂工作人员和保安,可以认为学校里的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服务对象。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学校社会工作区别于心理辅导中心的地方。而社工的角色也不是单一的,他在学校里往往担当多重角色,是一个全面的服务者。

其次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心理辅导只不过是他的服务中的一部分,它还包括生活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辅导等。同时他还要针对特殊学生进行专业服务,如个案、小组等,充当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所要做的远比心理辅导中心多,从中也看得出其重要性,无怪乎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倡导每校至少要有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

最后是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学校是一个教育学生的地方,而学校里的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期,有明显的特点。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这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同时要有对待工作的耐心和细心。在开始的时候,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这要求社工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变通。

2、在这门课上的收获:别的不提,自从上了这门课后,我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识大大改变了,也了解到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是我更深入了解社会工作的必学课程,也为我以后自己的社工领域提供选择。

课上,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运用到学校社会工作上的李璐暖和技巧,为自己的实习积累了实用性强的知识。通过对暴力学生的一个研究,我明白了自己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村咋的不足,找到了改进的方向。而老师在课上教授的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相信以后我如果碰上了类似的案例,不会手足无措了。

3、对这门课的建议:不可否认的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充分的准备,讲的也十分到位。但依旧会有学生没有听课或者在做别的事情(相信这是在大学里所有课程都会遇到的)。因此我经过观察分析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1)、部分同学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所以不认真听。我的建议是抽出一到三节课让同学来讲课。而这个讲课则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将所有同学调动起来。讲课必然要有准备,所以同学们自然会看书和参阅相关资料,这样就能在无形中促进他们的学习,同时一来形成互动,二来不会耽误太多的讲课进度。

(2)、部分同学是因为有其他课程的任务在身,时间紧,不得不在课上放弃听课,转而完成任务。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但我的建议是多开展课堂讨论,带动课堂气氛。如果讨论的气氛被带动起来了,那么这些同学收到影响后页会自觉不自觉的参与进来,而老师也最好能到每个组里参与讨论,对他们的讨论给予回应。同学们在得到积极回应后,讨论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还有一些同学是感觉上无聊或者在睡觉。针对这部分同学,我的建议是老师应该在PPT 上加入一些有声内容(如短片、音乐等)或者图片。不可否认,这些东西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如果时间允许,还是播放一些与学校社会工作有关的电影比较好。

课程中期,老师有布置一个针对暴力学生应急处理的讨论并让各小组报告。其实我认为老师可以鼓励大家报告的形式可以生动一点,比如情景模拟、视频等。因为我发现在小组报告的那几节课上,不认真听得同学比较多。这可以归因与大家都喜欢生动点的形式而不喜欢对着PPT 照本宣科

以上就是我对这门课的一些感想。这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尾声,再次衷心感谢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努力,让我们上了一学期收获颇多的学校社会工作课程。希望老师的这门课能越教越好~~~O(∩_∩)O~

11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论文

房起杰 [1**********]3

09社会工作3班

第一部分:作为一名刚进入学校的社工,你在一个月内的计划:

一、定位(时间:进入学校之前):作为一名驻校社工,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应该首先思考自己在以下几方面的定位:

1、角色定位:即自己在学校中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是咨询者、使能者或者辅导

者等。这关系到社工本人对自己工作的价值认识。角色定位不仅要符合自身的需要,也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学校中扮演什么角色,是由其在学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鉴于学校的情况复杂多变,社工的角色往往是重叠的,但我认为一名驻校社工还是要有所侧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以一种角色为主。如果我是一名刚进入学校的驻校社工,我会以一种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为对象提供必要的咨询。因为作为一名刚进入学校的社工,自己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不深,只能进行较低层次的服务。咨询作为有效而又不需要很强专业关系的一种服务方法,很适合在初期服务中开展。

2、服务对象定位:即自己在学校中应该服务那些群体。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的

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老师,还包括学校的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等。但我认为虽然服务对象广,也应该有个重点对象——学生。因此,我在一个月内的工作会以学生和老师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其他对象的需求。

3、服务目标定位:即自己在一个月内希望通过服务对象所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个

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不能期望过高和过低。目标应包括3各方面: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自身对学校的融合度、通过服务达到的效果。加入我是一名驻校社工我会将目标定为:

与服务对象关系:初步建立与主要服务对象即学生和老师的信任关系和服务关系,对于其他服务对象,则初步掌握他们的信息,建立友好的关系。同时加深对服务对象的了解(需求、特点和对社工的期望)。

自身对学校的融合度:深入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学校主要领导人建立密切联

系,通过参与学校活动等让自己适应学校的生活模式,同时让自己初步融入学校的各个群体,建立自己在学校里的地位。

通过服务达到的效果:社工初期的服务应该从简,服务应以咨询和小组为主。在

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后,通过定期小组和提供咨询,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所帮助(解决或缓和),同时尽可能地发掘对象的潜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为专业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4、自身能力的定位:社工不是神,不能做到每个方面都是专家。因此,我会在进

入学校之前就做个对自身能力的定位——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那些能力可以用到学校上,哪些能力比较不适合学校的服务。通过对自身的能力认识,可以让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在接下来的服务中扬长避短,更好的服务对象。

需求评估

二、需求评估和学校考察(时间:进入学校之前的15天内):在进入学校前的15天里,我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到学校进行评估和考察,以便能出不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其中,所要了解的信息分为两类:

服务对象: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分布、群体特点、作息习惯等、对象的需求、对象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学生之间、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等)、对象身处的环境特点、有无特殊服务对象(厌学、逃学等)等

方法:

1、在征得校方同意后,查阅相关资料;

2、设计一份评估的问卷,通过校方的协助对不同群体进行一个随机抽样调查;

3、在人群活动时间段随机访问,或者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以及旁听一些班级的课,通过观察了解情况。

学校情况:学校的背景(何时建立、有什么荣誉或差评、重大人员调动或者重大事件)、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权力体系、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方法:主要是咨询校方的管理层,在校方的带领下仔细参观学校的各设施和环境,同时自己要多在学校走动,熟悉学校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咨询在学校里工作多年的基层工作人员,如保安和饭堂工作人员,他们对学校的了解更为现实客观。

最后要完成一份对学校的评估报告。

三、服务开展(时间:进入学校的一个月内):

1、与校长的第一次正式谈话(时间:进入学校的第1天):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在学校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作为受学校聘请的社工,应该要与校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一次的谈话,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目标:虽然之前也可能会与校长谈话,但这次的谈话我们带有的目的性更强。借此谈话,我希望能与校长确立一个合作关系,同时了解她对我的工作要求和期望。最好能通过他介绍自己给其他管理层认识。这样能为自己以后与学校管理层的合作打下基础。

内容:第一次正式谈话应以双方的合作为主,我会向校长表达自己对工作的信心,向他递交具体工作计划和评估报告,同时将自己在进入学校之前对学校的认识与校长进行交流。还可以向校长阐述自己工作需要的帮助以及自己接下来一个月内的流程。如果还有其他校方领导在场,可以向他们介绍自己以及表达自己以后与他们合作的期望。

忌讳问题:谈话不要涉及到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权力体系等敏感问题,最好不要没有工作就先谈福利(或者在聘请的过程中就先谈好),不能在校长面前说自己工作的难度多么大。需要的帮助多么大或者直接说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如何难服务。切忌校长不是倾述对象,而是汇报工作的对象。

2、与服务对象的第一次见面(时间:进入学校的第1到3天):与服务对象的见面应尽可能在大型场合里(如升旗仪式或学校例会等),由校方领导向大家介绍。这样可以确立自己在服务对象心中的地位,方便以后服务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上宣传自己。

目标: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可以提供的服务。同时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自己的诚意和自己服务他们的决心。

内容:介绍自己的身份、提供的服务,社工的基本信息(o(╯□╰)o 走到哪都不能忘记宣传社工)以及自己接下来工作的一些总体介绍,表达自己希望服务大家的意愿。

技巧:可以在介绍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小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在谈到什么是社工的时候,结合当今社工发展前景和成功案例进行说明,激发大家对社工的兴趣。介绍过程可以随意幽默点,要让大家觉得自己是平易近人的类型。

3、与服务对象交流(时间:进入学校的第4到6天):之所要划定一个交流时间,是因为仅仅是在大型场合的介绍是不够的,服务对象很少会主动来找自己,因此自己要做的是主动出击。这次的交流与没有进学校之前的交流最大的不同是自己已经是学校的一分子,定位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目标:有针对地参与到一些班级的课堂和活动之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与自己之前的调查有没有差异。在参与过程中建立友好关系,进一步让他们熟悉自己。同时也尽可能发现潜在的资源和服务群体,更新服务对象的信息。

方法:除参与到课堂和活动外,积极在校园走动(包括操场和饭堂等),与老师说明自己接下来工作的需要,希望他们在平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反馈给自己。此外,还要再交流中宣传自己,进一步强化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认识。同时应砸这段时间里征求校方同意开设一个咨询室,利用老师和学校广播进行宣传。

4、具体服务开展(时间:进入学校的第7到29天):在进入学校的初期,由于我和服务对象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关系,因此服务应该定位在专业关系较低的层面上,主要是根据对象需求进行咨询和小组。

(1)、问题咨询(时间:进入学校的第7到29天):问题咨询主要是为学生或老师等对象提供心理和方法上的咨询,帮助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楚的界定,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者自己作为一个倾听者,在对象需要倾述的时候给予其一个空间和时间,并在旁边鼓励他和支持他,与他一起分析问题。

类型:学习咨询、情感咨询、人际交往咨询、教育咨询以及生活咨询

对象来源(主要是学生和老师):一是服务对象主动找到我进行咨询;二是通过老师的转介或反馈;三是自己在与对象交流中发现(针对其他对象)。

咨询过程:在咨询前应该仔细了解对象的基本信息、存在问题,形成自己的一个对问题的界定和判断。咨询开始的时候要向对象了解目前他的问题现状以及他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中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个认识。咨询的过程中应以对象自己的讲述为主,我会加以引导,从而让他自己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面对问题,然后再与他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较难解决,可以多开几次咨询,跟进对象。如果问题有加强的趋势,可以根据情况和对象的自愿性开设个案。

技巧:在咨询开始的时候可以与对象一起玩个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可以运用同感等社工专业方法给予对象回应,如果对象不是很愿意与自己交谈(非自愿),可以试着从他的兴趣入手,在拉进双方关系后再转移到他的问题上。

评估:一是对象自己的反馈;二是向他身边的人了解他的改变;三是定期直接找他谈话,了解她得变化。

(2)、小组(时间:进入学校的第7天到29天内,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运用十分广泛。通过小组,我主要是一希望能将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的有同一类问题的对象作为小组成员,让他们能在小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或习惯。二希望增进学生等群体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在小组中有所收获。

类型:成长小组、教育小组、减压小组

对象来源:一是自愿加入;二是通过校方渠道获得;三是自己在各种活动中发现

小组一般流程:内部分组加组员认识(10分钟)→热身游戏(20分钟)→互动过程之角色扮演(30分钟)→写写你的心里话(10分钟)→总结分享(10分钟)

(注:每个小组因情况不同,会在流程上有变动,但都是以互动为主)

技巧:小组的热身游戏应该符合小组成员的特征,简单易操作。如何形成组员的互动是小组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会在设置组内互动环节的同时采取竞争机制,以奖励为主(当然为避免不公,会让所有组都获奖),鼓励他们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评估:一是小组成员的分享;二是评估表的信息反馈;三是老师的评价;四是随机访问;五是观察小组成员的近期改变。

(3)、培训(时间:进入学校的第7天到29天内,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到三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老师。而内容包括老师教育学生的方式、老师如何为学生做心理辅导以及应对学生的突发事件技巧等。我希望通过培训能加强老师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老师的素质,增强老师处理学生事务的能力。鉴于培训的专业性强,我会经校方同意后邀请一些资深专家来做主讲人。

类型:能力和技巧培训

对象来源:一是自愿参加;二是自己在平常观察中发现;三是校方提供

技巧:培训开始的时候例行玩一些热身游戏,活跃气氛。培训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实例进行讲解,还可以模拟情景,让老师来说说自己是如何应对这些情景的。最后可以推荐一些相关书籍,让老师回去看,定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评估:一是老师们的反馈;二是评估表的反馈;三是观察老师的变化

(注:以上服务可以同时进行,部分服务需要校方的协助)

个人理解:进入学校的第一个月,不仅社工自己与工作处于一个磨合期,社工与服务对象也处于一个磨合期。因此我认为爱第一个月里的服务应该从简单基础,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开始。如果一开始就是个案、社区工作,一来不仅难度大,二来对象也会显得反感,校方也不怎么放心;三来如果效果不好,极容易打击自己对工作的信心,影响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头一个月,校方必然会对我们的工作有所顾虑。我们要做的是给校方一个好的印象、好的开头,让他们对我们放心,而不是一味的大刀阔斧,对于服务对象,我们头一个月的服务也旨在与他们建立关系。鉴于以上几点,加入我是驻校社工,我会开展上述服务。

5、服务开展报告(进入学校的第30到31天):就自己在进入学校一个月以来,开展的服务的进行一个评估。评估主要包括开展了哪些服务、服务的群体有哪些、效果如何、服务对象对这些服务有什么意见、动用的人员场地和设施等。同时,要对自己的服务进行总结,看看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如何改进。还可以就学校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形成一份有用的数据表反馈给校方。此外还需要制定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在完成上述的工作后,向校长进行汇报,说明自己在一个月内的成效,同时希望它给予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意见以及他毒药自己在下个月进行的工作。

(注:向校长汇报工作是每个星期都要做的,具体是汇报工作情况和涉及到学生或老师的一些重要问题)

附:工作流程表

进入学校的第1进入学校的第1进入学校的第4进入学校的第7进入学校的第

第二部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VS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

教育,是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在讨论的话题。“再穷不能穷教育”,每个国家,无论大小,教育都是头等大事。在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更让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发展教育的决心。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而教育的关键部分在与高等教育。但在中国,似乎每年都会有不少学者在批评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似乎再他们眼里,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一无是处,成为一种埋没人才的沙场。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是不是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呢?今天,我将它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做一个比较,从两者的特点出发,看看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否有过人之处。

1、制度主体

中国:中国的教育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制度也不例外。政府对教育进行出资、管理和监督。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绝大部分教育资源都由政府掌握和分配。而政府对于公民接受高等教育也有严格规范。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制度、成人高等教育制度以及高教自学考试制度。这三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都必须通过国家教育部分统一安排的考试才能接受。可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主要实施人是政府,政府一要从宏观上制定教育政策和实施措施,二要亲力亲为,监督教育制度的落实。在中国,政府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包办人。

美国:(1)、以州为主。美国自建国以来,就从国家制度层面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职责,举办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举办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在州政府和市政府,同时,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也主要是州政府负责。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拨款和科研经费来调控和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州议会对学校拨款有重要作用。

(2)、以校为主。由于美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和高度市场经济的环境,美国大学办学有高度的自主权,私立大学不言而喻,就是公立大学,政府也较少干预。联邦和州主要通过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政府少有行政命令。而高校之间,多通过非政府的各种协会来规范和协调。

中国VS 美国: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主体是政府,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高等教育所需资源的配给。同时,大家都是接受同样的制度(课程、教材等),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教育优劣之分。政府作为包办人,考虑的范围更广,实施的政策也更加完善,而且由于受众群体大,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制定和改进过程中会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政府包办一切,工作难度大,所需资源大,这必然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出现西北地区教育落后,而东南地区教育发达的不均衡局面。同时,政府作为主体,它更加注重的是结果,因此在高等教育的考核过程中,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各种贿赂方式层出不穷。

总结起来,以政府为主体的优点是最大限度的保证受教育群体的广泛性,保证资源的配给、政策完善,缺点是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腐败现象严重。

美国的高等教育主体在于州或者说是校,而政府只充当一个供给资源的角色。这样亦可以让各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人才,二能摆脱政府的工作方式,让学生自由发展,三能通过各州各校的“自治”,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以州为主体,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甚至更加严重。因为每个州的发展车高度和侧重点不同,因此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不同,长期下来,必然会有好的学校人人去,差的学校找不到人的局面。此外,以州为主体,就相当于群雄割据,不同学术间的摩擦会更加频繁和严重,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形成对立。

总结起来,以州(校)为主体的优点是符合各州的实际情况、学生发展空间大、形成竞争氛围。缺点是资源分配不均、学术对抗。

2、教育理念

中国:中国的高等教育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何谓灌输式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听。这与中国从古自今的一个传统教育模式有关。古时候,老师的地位很高,学生不能违背老师的决议,这种现象延续至今。灌输式的教育注重一个知识的传递,即由老师通过讲授传递给学生,这种传递是全盘式的,不分好坏的,而学生需要做的是剔除自己不想要的,接受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灌输式的教育理念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学生注重理论学习,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同时,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因此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

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偏重于自由式的教育。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VS 美国:灌输式的教育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文化素质偏低,很多人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灌输式教育能在最短时间内让这部分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灌输式的教育是对应政府为主体这一实际情况的,可以说灌输式教育方便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但灌输式教育业现实了它的弊端,它导致了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而且长期接受固定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固化,反映到行为上就是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还有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水平相比于美国显得比较低。

总结起来,灌输式的教育优点在于有正确的引导,效率高,方便政府的管理,而缺点在于削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由式教育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美国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但过于自由会导致学生的反抗意识增强,加之学术上的自由,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有走入极端的可能。而且他们一旦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也很有可能采取过激的行为。

总结起来,自由式教育优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缺点在于学生的约束少,引导少,学生过激行为有增加的可能。

3、学生管理体制

中国: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主要是以班(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按班级管理,各班由班导师或辅导员具体管理。班导师或辅导员接受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我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在管理方面则包括稳定工作、奖学金管理、学生队伍建设、日常班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职业方面的辅导等。同时要接受院系的领导,协助院系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性工作。

美国:美国的学生管理不存在班级的概念,学生入学后,只要在规定时间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取得学位,学生选课五花八门,同专业的学生不一定同时上同一门课,不存在班导师一说。而美国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辅导员主要通过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的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

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美国辅导员工作内容重在服务,因此在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方面,能够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为辅导、服务于学生。美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则在于教学外围的咨询服务。在各高校,辅导员是通过预约制度来进行管理的。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学生可以向辅导中心提出预约。辅导中心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进行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

中国VS 美国:中国的学生管理注重级别,即每个管理级别对上一级负责,对下一级领导,处于最基层的就是各班的班委。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对学生的约束力强,管理效率高,责任明确,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校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均能及时地掌握,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与班导师、任课教师等进行多方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会形成一种等级制度,上级不敢违背下级,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的反抗意识增强,促进学生的权力意识蔓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我国学生管理中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工作人员和辅导内容方面都还没有专业化。

总结起来:中国的学生管理优点在于责任明确、效率高、能迅速解决问题,缺点在于苏俄生处于不利地位、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权力意识、缺乏专业辅导。

美国的学生管理注重对学生的辅导,旨在以辅导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在辅导中不仅可以学习许多使用的技巧,而且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但是尽管美国的辅导员制度对于学生的求职技巧、社交技巧等服务比较到位,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被动性,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而且,由于没有班导师,将学生的个人生活视为隐私,不加干涉,导致了由于美国校方对学生生活不了解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

总结起来,美国的学生管理有点在于自由灵活、辅导专业、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高,缺点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过于注重个人隐私。

以上,我分析了中国与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三个方面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也不是万能的。我认为,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有优劣,我们之所以会批评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正是因为我们身处于中国,我们关心中国的发展。可以肯定,在美国也会有不少本土的美国人批评他们的高等教育制度。所以,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在中国国情的大背景下制定的,必然有其合理之处,我们不必去羡慕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怎么好。或者说,与其羡慕,倒不如发挥我们主人翁的意识,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改进出谋献策。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也必能为人们所称赞。

参考文献:

1、《各国高等教育制度》 王如哲

2、《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其文化透视》 雷晓云

3、《制度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 朱先奇、史彦虎、史洁、冀伦文

4、《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分配与制度创新》 于琛

5、《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 谢桂华

第三部分:对学校社会工作这门课的感想:

1、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识:大学以来,社会工作我接触的比较多,但说起学校社会工作,我仅在《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中听老师提到过。在暑假的时候,我在看这学期的课程表时发现了又这门课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而我当时也把社工的作用定位在主要是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在接触到这门课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首先,就对象来说,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老师、行政人员、教务处人员,甚至是饭堂工作人员和保安,可以认为学校里的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服务对象。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学校社会工作区别于心理辅导中心的地方。而社工的角色也不是单一的,他在学校里往往担当多重角色,是一个全面的服务者。

其次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心理辅导只不过是他的服务中的一部分,它还包括生活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辅导等。同时他还要针对特殊学生进行专业服务,如个案、小组等,充当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所要做的远比心理辅导中心多,从中也看得出其重要性,无怪乎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倡导每校至少要有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

最后是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学校是一个教育学生的地方,而学校里的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期,有明显的特点。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这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同时要有对待工作的耐心和细心。在开始的时候,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这要求社工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变通。

2、在这门课上的收获:别的不提,自从上了这门课后,我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识大大改变了,也了解到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是我更深入了解社会工作的必学课程,也为我以后自己的社工领域提供选择。

课上,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运用到学校社会工作上的李璐暖和技巧,为自己的实习积累了实用性强的知识。通过对暴力学生的一个研究,我明白了自己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村咋的不足,找到了改进的方向。而老师在课上教授的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相信以后我如果碰上了类似的案例,不会手足无措了。

3、对这门课的建议:不可否认的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充分的准备,讲的也十分到位。但依旧会有学生没有听课或者在做别的事情(相信这是在大学里所有课程都会遇到的)。因此我经过观察分析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1)、部分同学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所以不认真听。我的建议是抽出一到三节课让同学来讲课。而这个讲课则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将所有同学调动起来。讲课必然要有准备,所以同学们自然会看书和参阅相关资料,这样就能在无形中促进他们的学习,同时一来形成互动,二来不会耽误太多的讲课进度。

(2)、部分同学是因为有其他课程的任务在身,时间紧,不得不在课上放弃听课,转而完成任务。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但我的建议是多开展课堂讨论,带动课堂气氛。如果讨论的气氛被带动起来了,那么这些同学收到影响后页会自觉不自觉的参与进来,而老师也最好能到每个组里参与讨论,对他们的讨论给予回应。同学们在得到积极回应后,讨论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还有一些同学是感觉上无聊或者在睡觉。针对这部分同学,我的建议是老师应该在PPT 上加入一些有声内容(如短片、音乐等)或者图片。不可否认,这些东西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如果时间允许,还是播放一些与学校社会工作有关的电影比较好。

课程中期,老师有布置一个针对暴力学生应急处理的讨论并让各小组报告。其实我认为老师可以鼓励大家报告的形式可以生动一点,比如情景模拟、视频等。因为我发现在小组报告的那几节课上,不认真听得同学比较多。这可以归因与大家都喜欢生动点的形式而不喜欢对着PPT 照本宣科

以上就是我对这门课的一些感想。这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尾声,再次衷心感谢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努力,让我们上了一学期收获颇多的学校社会工作课程。希望老师的这门课能越教越好~~~O(∩_∩)O~

11


相关内容

  • 东华大学章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 第3号 东华大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你校第9届学校党委会第13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报我部核准的<东华大学章程>,经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第1次会议评议,2013年10月8日 ...

  • 湖南大学章程
  • 湖南大学章程 序言 湖南大学史承公元976年创立的岳麓书院,前身为1903年由岳麓书院改制设立的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立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校名.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被确定为国家" ...

  •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特征
  •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特征 朱怡华 李伟涛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政策研究室 基础教育领域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改造工作,由于这一改革的深刻性.系统性.复杂性及独特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基础教育管理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 ●深刻性:"现代学校 ...

  • 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 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做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思考 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 张连海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任务来 ...

  • 运用公共关系学原理,谈谈你对如何树立学校形象的看法
  • 运用公共关系学原理,谈谈你对如何树立学校形象的看法 内容摘要:形象意识要求社会组织以及它的决策者及组织成员以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为重要的目标,注意建树良好形象,维护良好形象,并能经常自觉地意识到组织的一举一动,组织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组织形象,展现着组织形象,影响到组织形象,从而懂得用良好的形象为自 ...

  • 北京师范大学章程
  • 北京师范大学章程 序 言 北京师范大学创建于1902年,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并入.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02 ...

  • 华北理工大学章程
  • 附件: 华北理工大学章程 序 言 华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于2010年5月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原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合并之初,学校曾用名河北联合大学.2015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 学校办 ...

  •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一. 基本情况 (一)各学校都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上墙,落实了学校校长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制度,食堂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二)各学校的食堂设备.间室布局更加合理,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得到进一步加强,多数学校基本 ...

  •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
  •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 一.设立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家长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室由教导处负责,再聘请二名兼职干部(办公室人员和大队辅导员)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情况特殊时可增加次数,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征求家长对办滨意见. 三.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学 ...

  • 现代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 作者:朱怡华 上海教育科研 2004年12期 一.什么是"现代学校"?什么是"现代学校发展"?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课题组的研究(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北京大学出版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