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婚姻观对比

学号 1040411122

姓名 杨 梦 云

心灵的港湾

——中美婚姻观对比

正文摘要:中美两国在文化历史,哲学信仰,地理位置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间

对于婚姻观的截然不同,本文拟对此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及解剖,探讨两国人对于婚姻观的具

体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爱情;幸福;传统;文化

近日在《南方周末》看到一篇文章《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写了吴森

教授通过一则故事对中美婚姻观的看法。

故事是这样的:“获得博士学位后,吴森开始在北伊利诺大学当专任讲师,但是任教不

久即辞职他去。辞职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偶然发现在此高等学府内部竟然也有所

谓“配偶交换会”的组织。不过,他在《比较哲学与文化》里没提哲学系有哪些人参加。继以

前发现李维曾经五度结婚之后,这场在北伊利诺大学不愉快的经历使吴森对中美婚姻观念的

不同有了更强烈的感觉。他发现,美国人对男女之事的态度,是“好奇式的”(wonder ),而

中国人则是“顾念式的”(concern )。因有“好奇”之心在那里作祟,所以不问利害美丑,长幼

尊卑,以及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只一门心思地想“一探究竟”。据说二十余岁的美国青年,

多有和他母亲或祖母同一年龄的人发生关系者,这完全就是“好奇”心态下之自然产物。然而,

这些人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探究”上兴趣的满足,所以纵使是“春风几度”,也不轻易“许以

终身”。吴森此前在密苏里大学当讲师时,班上有一年轻貌美的女生,生于天主教家庭,父

亲为圣路易市名律师,彼姝虽然天资颖悟,口才敏捷,但经常对班上的男生“打歪主意”。有

一次,吴森与她做长谈,顺便问她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该女学生回答得很干脆:“I like sexual

inter course。(我就爱性交)”问她:“何以故?”答曰:“This is the best way of knowing a person。”

(要想了解一个人,这是最佳途径)这就是说,通过吃饭逛街看电影逛公园,甚至切磋球技

和读书心得这些途径,是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这位“天之骄女”的蛮劲和口才确实

一流。

由此对两国婚姻观的差异可见一斑。两国在文化历史上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人跟

American 性格

1

【吴森】(Joseph S. Wu),生于广州,其父是一岭南艺术家,其母为一兼通西医的中医师。吴母国文底子很

好,曾亲授吴森“四书”,还常举中西医理互相比较,影响他后来注意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的异同。文字学

名家高鸿缙和文史学者、禅学家 巴 壶天对其均有很大影响。后远渡美国研究西方哲学,并于1976年应台

上的迥异。由此,两国在婚姻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吧。”

1)美国人太易移情别向,中国人太易许以终身

首先,如上文所言,最易为国人注意到的是便是这一点。中国人传统,有很强的家庭观

念,个人的独立与幸福往往要让位于家庭的和谐,长久,而美国人则不同,美国人以自由自

居,这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亦不例外,所以,美国人因爱而结婚,亦因爱而离

婚。在他们心中,个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爱情,幸福无从谈起,分手也是对双方都

好的事情,其他所谓家庭,孩子的因素都应该让位于此。这也是西方契约论在婚姻上的真实

写照吧。

与美国人相反,中国人的心态是属于“顾念式的”。因“顾念”而产生“同情”、“怜悯”、“爱惜”、

“关心”,而“相依为命”,而“天长地久”,而“又岂在朝朝暮暮”。大陆港台三地大学中,我们

常见男女同学朋友一起“出双入对”,进出图书馆和自习教室,一起考研,为对方洗衣打水打

饭占座,俨然已经一个“小家庭”,已经“相依为命”。在浸染“好奇心态”的人看来,这种关系

就不免显得是一种“成天互相吊着”,“沉闷乏味”,不够“当机立断”,不够“快刀斩乱麻”,以

及“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吴森后来在加州大学教书时,有两个台湾辅仁大学毕业的女生来

美留学,经人介绍向他请教美国的男女社交之道。吴森当时脱口而出:“美国人太易移情别

向,中国人太易许以终身。”这种“许以终身”,就是concern 心态下的产物。

说到离婚,国人对美国的高离婚率必有所耳闻。一份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初次结婚

的夫妻以离婚告终的占38%,但这些离婚的人又有3/4再婚,而这些再婚者中又有44%离婚。

这种结婚——离婚——再婚——再离婚的现象可能在每个人身上多次重复。

庄恩平就叙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在纽约留学的28岁的中国女孩说,她当年根本没

想到他的美国丈夫居然会在婚后一年就向她提出离婚,甚至是在没有什么具体理由的情况下。

她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不爱她了。她质问到,你不是一直说你爱我吗。得到的答案却是:我

以前爱你,但现在不爱了。“他怎么能这样?!”她极为感慨,“今天说爱你,明天怎么就说

不爱你了?!”这在她看来,几乎是一种欺骗行为。而她的美国丈夫却有自己的婚姻观。当

年他爱她,所以和她结婚;现在不爱了,所以要求离婚,他是完全诚实的。“生命很短,干

嘛要让自己受苦呢?这婚姻既然已经不能再带来幸福和快乐,”他说,“维持它还有什么意义

呢?”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婚姻观和美国婚姻观的一次碰撞。

在“性解放”的冲击之下,美国甚至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开放式”婚姻。指配偶

通过协议作某些灵活安排,包括可以发生婚外性关系。 已婚的一对或多对夫妻相互交换配

偶,他们认为要改变单调枯燥的一夫一妻制度。 或许这就是他们强烈的Wonder 心态的集

中反映吧。

其实,要是去评判哪个更好一点呢,我们只能说没有更好,只有适合。美国人认为他们

的价值观是最好的,他们对于婚姻的看法是对人权的保护。而我们则对美国人今日结婚,明

日离婚的行为所不齿,认为我们和谐而稳定的家庭才是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

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的是人生的义务与责任,是永不破灭的契约;强调维持家庭

的利益;择偶则多从实用考虑,要求婚前贞洁,婚后忠诚;生儿育女是人生责任。特别是在

贞洁问题上,中国人是看得特别重的。而美国的婚姻的基本目的是心灵的结合、个人的幸福,

如果没有幸福随时可以分手;更多考虑的是当事双方的幸福;择偶基础以爱情为主;不求婚

前贞洁、婚后忠诚;生儿育女并非人生责任,甚至可以不要孩子。

2)如何才能娶到你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结婚的开支越来越高,成为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

由于一般公认的是由男方提供婚房,而房价又日益飞涨,所以,对于不少男方的家庭来说,

儿子结婚带来的经济压力尤其大。这也就自然引发了人们对此的感慨和抱怨,甚至有人把中

国男人结婚的负担去跟美国的男人比较,得出“中国男人结婚负担是美国男人100倍”的结论。

说起中国的婚事越来越豪华,开支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其中许多婚事确实

也是由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买单。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仍然是靠自己的积蓄来办理婚

事,量力而行,“裸婚”的现象也并不罕见。至于说起美国的婚事,其实,对于大多数美国人,

尤其是年轻女孩子来说,婚礼是人生中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由于美国的风俗是由女方出

资办婚礼,所以不少有女孩子的家庭,从女儿出生不久就开始为她积攒结婚费用。美国人的

婚礼,仪式无论繁简,绝大多数都是很郑重的。当然,美国的婚事中,既有很多简单婚礼,

也不乏开支巨大的豪华婚礼。所以说,从婚礼开支的绝对金额来做中美比较,过于简而化之。

我认为中美两国在年轻人婚事上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开支的绝对数额上,而是在于社会

风气、人文心态上的很大差别。首先,美国的年轻人结婚,虽然也有一些父母帮助买单的,

但那时出于父母主动资助,社会风气的主流还是自力更生办婚事。我想,这和美国人普遍认

为成年后就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应该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理念一脉相承的。不仅在操办婚

事上,在生活中许多方面,成年后的年轻人都是自己打拼,很少有依靠父母啃 老的现象。

而在国内,成年后的年轻人靠父母买房、办婚礼、帮找工作、帮带孩子、帮操持家务的现象

还很普遍。其次,美国人确实不大攀比,极少有比排场的现象。

其实,究其原因呢,我们社会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曾看到报导说∶ 时下北京的

男人,要不吃不喝工作 12 年,才有经济能力讨个中等条件的女人;而在北方的哈尔滨,

娶一个条件中上等(学历大专以上、身材相貌较好、有稳定的工作)的太太需要 70 万元。

如今没房子的男人 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有人说房子成了女人的催情药,房子

成了男人的伟哥。在当今中国, 爱情不值一套房子。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

百个白马王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啃老而独立买房结婚确实不易。而攀比历来为有识之士

所诟病,少数不齿于此的年轻人至多只是汹涌波涛上的浪花,终抵不过大多数家长的滚滚洪

流。

可见,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当代的中国年轻人不容易啊。

3)你会怎样选择你的他/她

中国人女人选择老公的标准是:车子,房子,票子。所谓的爱情在金钱面前显得软弱无

力,没有钱,什么都白搭。男人选择老婆也主要看重漂亮、体形等外在的东西。这样的婚姻

有意义吗?是真爱吗?会幸福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男婚女嫁都是有条件的进行,

而不是完全因为爱对方,自己 有这个能力来养活这个家,养活这个女人,愿意给她一个舒

适的生活才娶对方,所以中国才 有一句流行语“成家立业”,这句话一分析就成了先成家后

立业了。不管是因什么条件,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有水分, 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有走进婚姻

意味着走进坟墓的感觉,觉得婚后生活很平淡,平淡的出奇,有的甚至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

这就是为 什么现在很多家庭出现这样的结果:男士有了地位和金钱就有了情人或二奶。中

国的男人基本上不敢娶一个比自己强的女人,所谓幸福的配对是男强女弱, 这样男人才觉

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没被削弱,就有了成功感,可是这么一来却常产生另外一个反效应,就

是很多男人到后来随着地位的改变觉得自己的老婆配不上自己了,落伍了,于是乎养情人包二奶成了他们弥补这种不足的最好方式,而且还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好像自己包养二奶是出于难言的苦衷,但至始至终没有抛弃自己的糠糟之妻,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

而美国女人选择老公主要考虑:诚实,聪明,幽默。而男人选择女人时看重:能否兴趣相投,心心相映。美国人找的是自己爱的,如我们中国人说的“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 有的喜欢胖女人,有的喜欢漂亮女人,有的喜欢瘦女人,有的喜欢女强人,有的喜欢聪明的 女人, 有的喜欢娴熟温柔的女人, 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个胖胖的女人, 老公却很英俊潇洒, 一个天天在家里照顾孩子打理家务的女人, 老公却是大老板, 他们一样也过得快乐幸福的原 因。美国男人在青少年时期受生物本能的驱使,同样会去追求漂亮的外表。等他们长大以后,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就不再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而更看重心灵的撞击,思想的交流,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中国人注重外在,而国外注重内在。中外征婚启事不同的是:中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学位,职业,经济状况,等等。外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个人爱好和特点。

这也就从一开始就导致了中国人婚姻质量不如美国人,因为一开始连接两颗心的不是爱情。再加上发现两人无法好好相处之后,我们也不会像美国人一样,好聚好散,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将就下去,一辈子就这样将就下去了。

4)SAY NO TO “二奶”

多数中国女性赞成“二奶”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使人民普遍比过去富裕,对外视野也拓宽了,但在选择配偶的标准上, 却没有多大变化,过去是“几条腿(家具)” ,现在是“几个存折”,看你有多少钱。谁有钱、有权,谁就是被羡慕、追逐的物件。前几年的电视剧《蜗居》,里面写一对刚毕业不久的穷学生相爱,但买不起房子,只能在陋室中“蜗居”。 后来女方给一个有妻室的高官秘书当了“二 奶”,因为这个处于权力中心的秘书,有权,有钱,因此就有“能耐”,什麽事都能办成;还对她比较照顾、呵护。这样的个案,当然哪个社会都可能有,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的民调显示,多数女性认为,这个女学生的选择是对的;甚至连那个演“二奶”的演员都说,如果她处于那种情况,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2009 年 9 月俄国《真理报》对世界上几个国家的“婚姻出轨”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6% 的美国人对“婚外情”不以为然,而 40%的俄罗斯人认为,出轨根本算不上错误。在当 今“笑贫不笑娼”的中国,婚姻家庭中最珍贵的“爱情”被下架了,而金钱、房子、名车,还有权势带来的那 种“能耐”,却成为最被看重的标准。那些赞成、甚至羡慕《蜗居》中那个二奶大学生的中国女性,看到美国这个民调,可能无法理解,为什麽在市场经济、资本主义、重视赚钱的美国,美国人竟不把“金钱”作为成功婚姻中的最重要因素。著名的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的“婚外性”事件,被媒体舆论关注。最后他只得出面,公开向社会“道歉”。美国人可能比任何其他国家,对公众人物、尤其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和道德形象,都更加看重,要求更严格。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美国人对婚外恋的厌恶程度。

而反观我们呢,今日国人对婚姻的看法已经非常的“开放”,对婚外情的包容度也大大提升。甚至在某婚姻登记处的展板上大笔写着“对于男人的偶尔出轨,有时候不必看得过重”,“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如此 雷 人之语。在如此婚戒下,如果刚登完记的新娘,在明天就可能成为他人的老三,这婚姻还有什么意义。

4

【老虎-伍兹】艾德瑞克·泰格·伍兹是美国高尔夫球手,截至2009年世界排名首位,并被公认为史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2009年11月28日伍兹的一次车祸,在短短的几周内,引出了多达十几位的情妇队伍,

5)工作/女人/独立

中国女人大都工作,主要是为了衣食住行而繁忙,老公一个人工作养活不了家,就连双方工作买一套房子都需要父母帮忙或从银行贷款。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工作,或没有工作,这 个 家就成了风雨中在大海上漂泊的孤舟。他们不但要承担孕育生命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就是我们说的和老公同甘共苦,不过同甘的少,共苦的多,弄得自己成了黄脸婆,失去了婚前的魅力,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结果:男人能干呢,女人危机感很重,怕失去老公,有的为了保住老公委曲求全,明知老公有情人却假装不知,甚至还为自己的老公辩护;男人不能干呢,女人又难过,社会的攀比之风弄得他们心里难过,日子也难过。

美国的女人也工作,大都是婚前,有的婚后在没有孩子之前也工作,但是一旦有了孩子 很多都不工作,他们工作大都是在孩子上学后,在孩子不能够独立呆在家里的情况下,母亲 一般从事晚上工作的比较多。中美女人对独立的观点也不一样,中国的女人们认为只要自己有了工作就独立了,但看 看我们身边走进婚姻的女人们, 很多都怕离开了老公自己不能够独立 (当然也有很多是为了 孩子),因为离开了老公,自己的钱可能只够养活自己,连孩子都养不了,更不要说过回那 种经济宽裕一点的生活,很多离婚后的女人回到父母那里生活(就是婚前,和父母一起生活 也很普遍)。美国女人没有这种观点,一旦长大有了工作很多都租房子搬出去住,自己独自 生活,这就是思想和生活的独立,婚后不管工作也好,不工作也好,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独立 的,因为他们把照顾孩子和打理家务也看成工作,她们觉得离开了都一样生存,只不过生活可能艰难一点,但是不怕,一样独立生活下去。所 以他们的老公不能够背叛家庭,一旦老婆知道,那绝对是对男人不利,在 美国离婚的大都是女人要求离婚,和我们中国大都是男人要求离婚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

6)孩子?家庭?

在中国家庭里由于夫妻双方都上班,一般都无暇照顾孩子,即使现在很多城里人只生一个孩子, 他们也无法和孩子一起共享快乐, 和孩子一起成长, 除了下班回家及周末和孩子呆一下之外, 几乎和孩子缺乏交流,过于繁忙的人,往往是回家的时候孩子都已经睡觉了,比如老师常如 此。那么孩子和谁一起呢,大都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人在一起。这还算是幸运一点的 孩子们了,在农村家家户户年轻人出去打工,他们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就给隔代人养大,这些“留守儿童”在整个成长过程完全缺乏父母之爱, 连和父母见面的次 数都有限。老人们老了不但没有儿女绕膝前,还得自己拖着病体给孩子们看孩子。美国人就会问,“他们为什么把孩子生来送走呢?他们为什么把孩子生来自己去工作让妈妈爸爸照看呢?既然自己照顾不了孩子,为什么要生孩子呢?”这些为什么都是他们和我们之间文化差异不能够理解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我们似乎对孩子都很冷酷。

而美国人,因为他们的传统里边没有传宗接代的思想,没有人会因为你没有孩子而诧异,父母也不会逼你去生孩子,这样,他们对孩子就不会看的那么重要,再加上西方对于人权的保护很重视,他们的观念就是在有能力抚养孩子的前提下,夫妇都喜欢孩子就要孩子,不喜欢可以暂时不要,或者是丁克家庭,一辈子也不会要孩子。

The United States on family relations more relaxed. But they do not like the

5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丁克家庭】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 、I 、N 、K 的组合--DINK 的谐音, Double

worldliving together for life. In order to fully enjoy the freedom of an independent, non-drag, once adult children, parents and children from both sides are willing to live a relatively weak performance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 On the other hand, marriage Americans will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love this premise.

说到孩子就不能不说说家庭。中国人心里,家是很重要的。所谓国家,有家才有国,中国古代亦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诫。科学发展观也倡导家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这样,家庭的长久、完整也就至关重要了。

有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爱上了干妹妹, 但两个人的热烈相爱遭到自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为了争取爱情,两人只好私 奔。女孩的父亲不但横加干涉,在将私奔的两个人骗回家后,女方父亲竟然要 去法庭控告男青年是拐骗女儿的人贩子。 要起诉, 就要女孩承认自己是被拐骗的, 这是给男孩定罪的首要证据。 女孩当然不从, 于是, 其父将女儿吊在房梁上抽打, 将女儿打的伤痕累累。女孩只好同意在法庭上证明自己是被拐骗的。 到了法庭上,当法官询问女孩时,女孩告诉法官,两个人是真心相爱的,这 一辈子只爱他一个人,任何人也阻止不了他们相爱。气急败坏的女孩父亲为了彻 底割断两个人的关系,便把女孩送到很远的省份,嫁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 孤苦无依的女孩在自杀被救、抗争无效的情况下被迫嫁给了那个她不爱的人,可怜的现状倒真象一个被拐骗的女人的命运。 令人叹服的是那个男青年,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他搜集一切有关女孩 的信息,到所有女孩可能生活的地方去寻找,一直找了五年,最后终于在安徽的 一个城镇找到了女孩!可惜世事人非,女孩已经为人妻,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他要领她走,他说他会爱她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可女人不忍,因为丈夫不 会放弃孩子,自己不忍心孩子没娘。男人想到自己既然爱她,就应该为她考虑, 不能破坏她的家庭,只好喑然离开…… 听了这个故事,唏嘘感叹之余,对两个相爱的人恪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 念,放弃个人的幸福,成全家庭的圆满、孩子的幸福的做法深感敬佩。这就是我们传统婚姻观念的精髓,家庭第一、孩子第一,个人幸福微不足道。在这个伟大 传统观念影响下,千百年来,无数的相爱之人放弃了终身的爱情和幸福,并因此 得到心灵的平静和自慰。

而另一则故事则让我对以前受过的传统教育中对婚姻,家庭的说法产生怀疑。爱尔兰作家史蒂文森在法国遇到了美国少妇芬妮。芬妮 16 岁嫁给丈夫,还生了三个孩子。因为对丈夫不再有爱情,独自到法国来学习绘 画,而且她比作家大了 12 岁。 芬妮回到美国的家乡旧金山一个小镇,史蒂文森追赶而来,住在旅馆里,每 天给芬妮写一封信。经过一年不依不饶的追求,芬妮终于说服丈夫协议离婚。在 同意离婚还没有离成的时候,芬妮的丈夫竟然主动离开家,让史蒂文森和自己的老婆住在一起,还替他们安排蜜月旅行的路线并推荐免费的住所。相爱的人终于心想事成,终于花好月圆,终于美满幸福了。这是美国人的观念,既然相爱,就应该在一起,每个人都很明智,维持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谁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芬妮的丈夫能退出来,并帮助一对相爱的人去创造新的幸福。

假如,我们中国的这对恋人,女人的丈夫能明智点,女人能勇敢点、男人再坚持点,是不是也能有一个花好月圆的结局。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我们传统的婚姻观念。如果一个道德观念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带来快乐,那它就是不合理的,就是伪道德,就应该消亡。被这样的道德观束缚的人应该起来反抗,争取自己的幸福。我们的传统婚姻道德在今天,它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大都市的年轻人很多能够勇敢走出窒息人性的传统婚姻观念,在广大的农村和观念保守的县城、小城市,传统观念依然强大而专横,从这方面说,反封建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对于婚姻,我们跟American 之间有着完全迥异的价值观,从婚姻的持久性及质量,择偶标准,婚姻费用到婚外恋,工作,家务,孩子等。这里有些是由于文化不同而不好进行评判的方面,但美国人确实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想,此文若能达到让中美两国人增进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减少误会,有更多的交往的目的便足矣。

【参考书目】《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02期《中美妇女婚姻与家庭观念比较》朱 晓映 分类号:D441.7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02期 《试析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 蔺学才 《南风窗》《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

《山东大学》2008《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王玉娟 分类号:C913.1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年01期 《中美婚姻价值观比较研究》 肖杜娟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C913.13

【参考网址】银河网http://bbs.inhe.net/read-htm-tid-371700-fpage-5.html

世纪 佳 缘http://love21cn.msn.com.cn/article/show_article.php?tid=2171254

北大未名站(百度快照)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1**********]0e54f7216590c7150883c50f84642c101b7bb3eb663f[1**********]616af3e1eb0b[1**********]f1c1df893cc0e ed27568ca6629057cfb2670c41edbba5b54b0518d2c9aaf6ae3b1f44392b3adc4df2350c850077f84f68c580103ca18830074bee6cf47022914ad9b32728e5860589d3441c[1**********]0c9680dd4b38c73dd11106e7a422c64e05b463b36f1f3332a65bc10b46573a&p=853ed016d9c711a05eea8f6f5f00&user=baidu&fm=sc&query=%D6%D0%C3%C0%BB%E9%D2%F6%B9%DB%B6%D4%B1%C8&qid=cf5f2993026fab52&p1=1

中美_家庭婚姻观差别(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08a32309f78a6529647d535f.html

学号 1040411122

姓名 杨 梦 云

心灵的港湾

——中美婚姻观对比

正文摘要:中美两国在文化历史,哲学信仰,地理位置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间

对于婚姻观的截然不同,本文拟对此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及解剖,探讨两国人对于婚姻观的具

体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爱情;幸福;传统;文化

近日在《南方周末》看到一篇文章《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写了吴森

教授通过一则故事对中美婚姻观的看法。

故事是这样的:“获得博士学位后,吴森开始在北伊利诺大学当专任讲师,但是任教不

久即辞职他去。辞职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偶然发现在此高等学府内部竟然也有所

谓“配偶交换会”的组织。不过,他在《比较哲学与文化》里没提哲学系有哪些人参加。继以

前发现李维曾经五度结婚之后,这场在北伊利诺大学不愉快的经历使吴森对中美婚姻观念的

不同有了更强烈的感觉。他发现,美国人对男女之事的态度,是“好奇式的”(wonder ),而

中国人则是“顾念式的”(concern )。因有“好奇”之心在那里作祟,所以不问利害美丑,长幼

尊卑,以及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只一门心思地想“一探究竟”。据说二十余岁的美国青年,

多有和他母亲或祖母同一年龄的人发生关系者,这完全就是“好奇”心态下之自然产物。然而,

这些人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探究”上兴趣的满足,所以纵使是“春风几度”,也不轻易“许以

终身”。吴森此前在密苏里大学当讲师时,班上有一年轻貌美的女生,生于天主教家庭,父

亲为圣路易市名律师,彼姝虽然天资颖悟,口才敏捷,但经常对班上的男生“打歪主意”。有

一次,吴森与她做长谈,顺便问她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该女学生回答得很干脆:“I like sexual

inter course。(我就爱性交)”问她:“何以故?”答曰:“This is the best way of knowing a person。”

(要想了解一个人,这是最佳途径)这就是说,通过吃饭逛街看电影逛公园,甚至切磋球技

和读书心得这些途径,是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这位“天之骄女”的蛮劲和口才确实

一流。

由此对两国婚姻观的差异可见一斑。两国在文化历史上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人跟

American 性格

1

【吴森】(Joseph S. Wu),生于广州,其父是一岭南艺术家,其母为一兼通西医的中医师。吴母国文底子很

好,曾亲授吴森“四书”,还常举中西医理互相比较,影响他后来注意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的异同。文字学

名家高鸿缙和文史学者、禅学家 巴 壶天对其均有很大影响。后远渡美国研究西方哲学,并于1976年应台

上的迥异。由此,两国在婚姻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吧。”

1)美国人太易移情别向,中国人太易许以终身

首先,如上文所言,最易为国人注意到的是便是这一点。中国人传统,有很强的家庭观

念,个人的独立与幸福往往要让位于家庭的和谐,长久,而美国人则不同,美国人以自由自

居,这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亦不例外,所以,美国人因爱而结婚,亦因爱而离

婚。在他们心中,个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爱情,幸福无从谈起,分手也是对双方都

好的事情,其他所谓家庭,孩子的因素都应该让位于此。这也是西方契约论在婚姻上的真实

写照吧。

与美国人相反,中国人的心态是属于“顾念式的”。因“顾念”而产生“同情”、“怜悯”、“爱惜”、

“关心”,而“相依为命”,而“天长地久”,而“又岂在朝朝暮暮”。大陆港台三地大学中,我们

常见男女同学朋友一起“出双入对”,进出图书馆和自习教室,一起考研,为对方洗衣打水打

饭占座,俨然已经一个“小家庭”,已经“相依为命”。在浸染“好奇心态”的人看来,这种关系

就不免显得是一种“成天互相吊着”,“沉闷乏味”,不够“当机立断”,不够“快刀斩乱麻”,以

及“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吴森后来在加州大学教书时,有两个台湾辅仁大学毕业的女生来

美留学,经人介绍向他请教美国的男女社交之道。吴森当时脱口而出:“美国人太易移情别

向,中国人太易许以终身。”这种“许以终身”,就是concern 心态下的产物。

说到离婚,国人对美国的高离婚率必有所耳闻。一份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初次结婚

的夫妻以离婚告终的占38%,但这些离婚的人又有3/4再婚,而这些再婚者中又有44%离婚。

这种结婚——离婚——再婚——再离婚的现象可能在每个人身上多次重复。

庄恩平就叙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在纽约留学的28岁的中国女孩说,她当年根本没

想到他的美国丈夫居然会在婚后一年就向她提出离婚,甚至是在没有什么具体理由的情况下。

她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不爱她了。她质问到,你不是一直说你爱我吗。得到的答案却是:我

以前爱你,但现在不爱了。“他怎么能这样?!”她极为感慨,“今天说爱你,明天怎么就说

不爱你了?!”这在她看来,几乎是一种欺骗行为。而她的美国丈夫却有自己的婚姻观。当

年他爱她,所以和她结婚;现在不爱了,所以要求离婚,他是完全诚实的。“生命很短,干

嘛要让自己受苦呢?这婚姻既然已经不能再带来幸福和快乐,”他说,“维持它还有什么意义

呢?”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婚姻观和美国婚姻观的一次碰撞。

在“性解放”的冲击之下,美国甚至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开放式”婚姻。指配偶

通过协议作某些灵活安排,包括可以发生婚外性关系。 已婚的一对或多对夫妻相互交换配

偶,他们认为要改变单调枯燥的一夫一妻制度。 或许这就是他们强烈的Wonder 心态的集

中反映吧。

其实,要是去评判哪个更好一点呢,我们只能说没有更好,只有适合。美国人认为他们

的价值观是最好的,他们对于婚姻的看法是对人权的保护。而我们则对美国人今日结婚,明

日离婚的行为所不齿,认为我们和谐而稳定的家庭才是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

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的是人生的义务与责任,是永不破灭的契约;强调维持家庭

的利益;择偶则多从实用考虑,要求婚前贞洁,婚后忠诚;生儿育女是人生责任。特别是在

贞洁问题上,中国人是看得特别重的。而美国的婚姻的基本目的是心灵的结合、个人的幸福,

如果没有幸福随时可以分手;更多考虑的是当事双方的幸福;择偶基础以爱情为主;不求婚

前贞洁、婚后忠诚;生儿育女并非人生责任,甚至可以不要孩子。

2)如何才能娶到你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结婚的开支越来越高,成为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

由于一般公认的是由男方提供婚房,而房价又日益飞涨,所以,对于不少男方的家庭来说,

儿子结婚带来的经济压力尤其大。这也就自然引发了人们对此的感慨和抱怨,甚至有人把中

国男人结婚的负担去跟美国的男人比较,得出“中国男人结婚负担是美国男人100倍”的结论。

说起中国的婚事越来越豪华,开支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其中许多婚事确实

也是由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买单。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仍然是靠自己的积蓄来办理婚

事,量力而行,“裸婚”的现象也并不罕见。至于说起美国的婚事,其实,对于大多数美国人,

尤其是年轻女孩子来说,婚礼是人生中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由于美国的风俗是由女方出

资办婚礼,所以不少有女孩子的家庭,从女儿出生不久就开始为她积攒结婚费用。美国人的

婚礼,仪式无论繁简,绝大多数都是很郑重的。当然,美国的婚事中,既有很多简单婚礼,

也不乏开支巨大的豪华婚礼。所以说,从婚礼开支的绝对金额来做中美比较,过于简而化之。

我认为中美两国在年轻人婚事上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开支的绝对数额上,而是在于社会

风气、人文心态上的很大差别。首先,美国的年轻人结婚,虽然也有一些父母帮助买单的,

但那时出于父母主动资助,社会风气的主流还是自力更生办婚事。我想,这和美国人普遍认

为成年后就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应该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理念一脉相承的。不仅在操办婚

事上,在生活中许多方面,成年后的年轻人都是自己打拼,很少有依靠父母啃 老的现象。

而在国内,成年后的年轻人靠父母买房、办婚礼、帮找工作、帮带孩子、帮操持家务的现象

还很普遍。其次,美国人确实不大攀比,极少有比排场的现象。

其实,究其原因呢,我们社会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曾看到报导说∶ 时下北京的

男人,要不吃不喝工作 12 年,才有经济能力讨个中等条件的女人;而在北方的哈尔滨,

娶一个条件中上等(学历大专以上、身材相貌较好、有稳定的工作)的太太需要 70 万元。

如今没房子的男人 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有人说房子成了女人的催情药,房子

成了男人的伟哥。在当今中国, 爱情不值一套房子。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

百个白马王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啃老而独立买房结婚确实不易。而攀比历来为有识之士

所诟病,少数不齿于此的年轻人至多只是汹涌波涛上的浪花,终抵不过大多数家长的滚滚洪

流。

可见,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当代的中国年轻人不容易啊。

3)你会怎样选择你的他/她

中国人女人选择老公的标准是:车子,房子,票子。所谓的爱情在金钱面前显得软弱无

力,没有钱,什么都白搭。男人选择老婆也主要看重漂亮、体形等外在的东西。这样的婚姻

有意义吗?是真爱吗?会幸福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男婚女嫁都是有条件的进行,

而不是完全因为爱对方,自己 有这个能力来养活这个家,养活这个女人,愿意给她一个舒

适的生活才娶对方,所以中国才 有一句流行语“成家立业”,这句话一分析就成了先成家后

立业了。不管是因什么条件,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有水分, 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有走进婚姻

意味着走进坟墓的感觉,觉得婚后生活很平淡,平淡的出奇,有的甚至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

这就是为 什么现在很多家庭出现这样的结果:男士有了地位和金钱就有了情人或二奶。中

国的男人基本上不敢娶一个比自己强的女人,所谓幸福的配对是男强女弱, 这样男人才觉

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没被削弱,就有了成功感,可是这么一来却常产生另外一个反效应,就

是很多男人到后来随着地位的改变觉得自己的老婆配不上自己了,落伍了,于是乎养情人包二奶成了他们弥补这种不足的最好方式,而且还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好像自己包养二奶是出于难言的苦衷,但至始至终没有抛弃自己的糠糟之妻,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

而美国女人选择老公主要考虑:诚实,聪明,幽默。而男人选择女人时看重:能否兴趣相投,心心相映。美国人找的是自己爱的,如我们中国人说的“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 有的喜欢胖女人,有的喜欢漂亮女人,有的喜欢瘦女人,有的喜欢女强人,有的喜欢聪明的 女人, 有的喜欢娴熟温柔的女人, 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个胖胖的女人, 老公却很英俊潇洒, 一个天天在家里照顾孩子打理家务的女人, 老公却是大老板, 他们一样也过得快乐幸福的原 因。美国男人在青少年时期受生物本能的驱使,同样会去追求漂亮的外表。等他们长大以后,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就不再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而更看重心灵的撞击,思想的交流,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中国人注重外在,而国外注重内在。中外征婚启事不同的是:中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学位,职业,经济状况,等等。外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个人爱好和特点。

这也就从一开始就导致了中国人婚姻质量不如美国人,因为一开始连接两颗心的不是爱情。再加上发现两人无法好好相处之后,我们也不会像美国人一样,好聚好散,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将就下去,一辈子就这样将就下去了。

4)SAY NO TO “二奶”

多数中国女性赞成“二奶”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使人民普遍比过去富裕,对外视野也拓宽了,但在选择配偶的标准上, 却没有多大变化,过去是“几条腿(家具)” ,现在是“几个存折”,看你有多少钱。谁有钱、有权,谁就是被羡慕、追逐的物件。前几年的电视剧《蜗居》,里面写一对刚毕业不久的穷学生相爱,但买不起房子,只能在陋室中“蜗居”。 后来女方给一个有妻室的高官秘书当了“二 奶”,因为这个处于权力中心的秘书,有权,有钱,因此就有“能耐”,什麽事都能办成;还对她比较照顾、呵护。这样的个案,当然哪个社会都可能有,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的民调显示,多数女性认为,这个女学生的选择是对的;甚至连那个演“二奶”的演员都说,如果她处于那种情况,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2009 年 9 月俄国《真理报》对世界上几个国家的“婚姻出轨”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6% 的美国人对“婚外情”不以为然,而 40%的俄罗斯人认为,出轨根本算不上错误。在当 今“笑贫不笑娼”的中国,婚姻家庭中最珍贵的“爱情”被下架了,而金钱、房子、名车,还有权势带来的那 种“能耐”,却成为最被看重的标准。那些赞成、甚至羡慕《蜗居》中那个二奶大学生的中国女性,看到美国这个民调,可能无法理解,为什麽在市场经济、资本主义、重视赚钱的美国,美国人竟不把“金钱”作为成功婚姻中的最重要因素。著名的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的“婚外性”事件,被媒体舆论关注。最后他只得出面,公开向社会“道歉”。美国人可能比任何其他国家,对公众人物、尤其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和道德形象,都更加看重,要求更严格。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美国人对婚外恋的厌恶程度。

而反观我们呢,今日国人对婚姻的看法已经非常的“开放”,对婚外情的包容度也大大提升。甚至在某婚姻登记处的展板上大笔写着“对于男人的偶尔出轨,有时候不必看得过重”,“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如此 雷 人之语。在如此婚戒下,如果刚登完记的新娘,在明天就可能成为他人的老三,这婚姻还有什么意义。

4

【老虎-伍兹】艾德瑞克·泰格·伍兹是美国高尔夫球手,截至2009年世界排名首位,并被公认为史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2009年11月28日伍兹的一次车祸,在短短的几周内,引出了多达十几位的情妇队伍,

5)工作/女人/独立

中国女人大都工作,主要是为了衣食住行而繁忙,老公一个人工作养活不了家,就连双方工作买一套房子都需要父母帮忙或从银行贷款。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工作,或没有工作,这 个 家就成了风雨中在大海上漂泊的孤舟。他们不但要承担孕育生命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就是我们说的和老公同甘共苦,不过同甘的少,共苦的多,弄得自己成了黄脸婆,失去了婚前的魅力,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结果:男人能干呢,女人危机感很重,怕失去老公,有的为了保住老公委曲求全,明知老公有情人却假装不知,甚至还为自己的老公辩护;男人不能干呢,女人又难过,社会的攀比之风弄得他们心里难过,日子也难过。

美国的女人也工作,大都是婚前,有的婚后在没有孩子之前也工作,但是一旦有了孩子 很多都不工作,他们工作大都是在孩子上学后,在孩子不能够独立呆在家里的情况下,母亲 一般从事晚上工作的比较多。中美女人对独立的观点也不一样,中国的女人们认为只要自己有了工作就独立了,但看 看我们身边走进婚姻的女人们, 很多都怕离开了老公自己不能够独立 (当然也有很多是为了 孩子),因为离开了老公,自己的钱可能只够养活自己,连孩子都养不了,更不要说过回那 种经济宽裕一点的生活,很多离婚后的女人回到父母那里生活(就是婚前,和父母一起生活 也很普遍)。美国女人没有这种观点,一旦长大有了工作很多都租房子搬出去住,自己独自 生活,这就是思想和生活的独立,婚后不管工作也好,不工作也好,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独立 的,因为他们把照顾孩子和打理家务也看成工作,她们觉得离开了都一样生存,只不过生活可能艰难一点,但是不怕,一样独立生活下去。所 以他们的老公不能够背叛家庭,一旦老婆知道,那绝对是对男人不利,在 美国离婚的大都是女人要求离婚,和我们中国大都是男人要求离婚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

6)孩子?家庭?

在中国家庭里由于夫妻双方都上班,一般都无暇照顾孩子,即使现在很多城里人只生一个孩子, 他们也无法和孩子一起共享快乐, 和孩子一起成长, 除了下班回家及周末和孩子呆一下之外, 几乎和孩子缺乏交流,过于繁忙的人,往往是回家的时候孩子都已经睡觉了,比如老师常如 此。那么孩子和谁一起呢,大都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人在一起。这还算是幸运一点的 孩子们了,在农村家家户户年轻人出去打工,他们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就给隔代人养大,这些“留守儿童”在整个成长过程完全缺乏父母之爱, 连和父母见面的次 数都有限。老人们老了不但没有儿女绕膝前,还得自己拖着病体给孩子们看孩子。美国人就会问,“他们为什么把孩子生来送走呢?他们为什么把孩子生来自己去工作让妈妈爸爸照看呢?既然自己照顾不了孩子,为什么要生孩子呢?”这些为什么都是他们和我们之间文化差异不能够理解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我们似乎对孩子都很冷酷。

而美国人,因为他们的传统里边没有传宗接代的思想,没有人会因为你没有孩子而诧异,父母也不会逼你去生孩子,这样,他们对孩子就不会看的那么重要,再加上西方对于人权的保护很重视,他们的观念就是在有能力抚养孩子的前提下,夫妇都喜欢孩子就要孩子,不喜欢可以暂时不要,或者是丁克家庭,一辈子也不会要孩子。

The United States on family relations more relaxed. But they do not like the

5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丁克家庭】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 、I 、N 、K 的组合--DINK 的谐音, Double

worldliving together for life. In order to fully enjoy the freedom of an independent, non-drag, once adult children, parents and children from both sides are willing to live a relatively weak performance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 On the other hand, marriage Americans will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love this premise.

说到孩子就不能不说说家庭。中国人心里,家是很重要的。所谓国家,有家才有国,中国古代亦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诫。科学发展观也倡导家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这样,家庭的长久、完整也就至关重要了。

有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爱上了干妹妹, 但两个人的热烈相爱遭到自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为了争取爱情,两人只好私 奔。女孩的父亲不但横加干涉,在将私奔的两个人骗回家后,女方父亲竟然要 去法庭控告男青年是拐骗女儿的人贩子。 要起诉, 就要女孩承认自己是被拐骗的, 这是给男孩定罪的首要证据。 女孩当然不从, 于是, 其父将女儿吊在房梁上抽打, 将女儿打的伤痕累累。女孩只好同意在法庭上证明自己是被拐骗的。 到了法庭上,当法官询问女孩时,女孩告诉法官,两个人是真心相爱的,这 一辈子只爱他一个人,任何人也阻止不了他们相爱。气急败坏的女孩父亲为了彻 底割断两个人的关系,便把女孩送到很远的省份,嫁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 孤苦无依的女孩在自杀被救、抗争无效的情况下被迫嫁给了那个她不爱的人,可怜的现状倒真象一个被拐骗的女人的命运。 令人叹服的是那个男青年,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他搜集一切有关女孩 的信息,到所有女孩可能生活的地方去寻找,一直找了五年,最后终于在安徽的 一个城镇找到了女孩!可惜世事人非,女孩已经为人妻,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他要领她走,他说他会爱她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可女人不忍,因为丈夫不 会放弃孩子,自己不忍心孩子没娘。男人想到自己既然爱她,就应该为她考虑, 不能破坏她的家庭,只好喑然离开…… 听了这个故事,唏嘘感叹之余,对两个相爱的人恪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 念,放弃个人的幸福,成全家庭的圆满、孩子的幸福的做法深感敬佩。这就是我们传统婚姻观念的精髓,家庭第一、孩子第一,个人幸福微不足道。在这个伟大 传统观念影响下,千百年来,无数的相爱之人放弃了终身的爱情和幸福,并因此 得到心灵的平静和自慰。

而另一则故事则让我对以前受过的传统教育中对婚姻,家庭的说法产生怀疑。爱尔兰作家史蒂文森在法国遇到了美国少妇芬妮。芬妮 16 岁嫁给丈夫,还生了三个孩子。因为对丈夫不再有爱情,独自到法国来学习绘 画,而且她比作家大了 12 岁。 芬妮回到美国的家乡旧金山一个小镇,史蒂文森追赶而来,住在旅馆里,每 天给芬妮写一封信。经过一年不依不饶的追求,芬妮终于说服丈夫协议离婚。在 同意离婚还没有离成的时候,芬妮的丈夫竟然主动离开家,让史蒂文森和自己的老婆住在一起,还替他们安排蜜月旅行的路线并推荐免费的住所。相爱的人终于心想事成,终于花好月圆,终于美满幸福了。这是美国人的观念,既然相爱,就应该在一起,每个人都很明智,维持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谁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芬妮的丈夫能退出来,并帮助一对相爱的人去创造新的幸福。

假如,我们中国的这对恋人,女人的丈夫能明智点,女人能勇敢点、男人再坚持点,是不是也能有一个花好月圆的结局。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我们传统的婚姻观念。如果一个道德观念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带来快乐,那它就是不合理的,就是伪道德,就应该消亡。被这样的道德观束缚的人应该起来反抗,争取自己的幸福。我们的传统婚姻道德在今天,它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大都市的年轻人很多能够勇敢走出窒息人性的传统婚姻观念,在广大的农村和观念保守的县城、小城市,传统观念依然强大而专横,从这方面说,反封建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对于婚姻,我们跟American 之间有着完全迥异的价值观,从婚姻的持久性及质量,择偶标准,婚姻费用到婚外恋,工作,家务,孩子等。这里有些是由于文化不同而不好进行评判的方面,但美国人确实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想,此文若能达到让中美两国人增进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减少误会,有更多的交往的目的便足矣。

【参考书目】《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02期《中美妇女婚姻与家庭观念比较》朱 晓映 分类号:D441.7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02期 《试析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 蔺学才 《南风窗》《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

《山东大学》2008《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王玉娟 分类号:C913.1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年01期 《中美婚姻价值观比较研究》 肖杜娟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C913.13

【参考网址】银河网http://bbs.inhe.net/read-htm-tid-371700-fpage-5.html

世纪 佳 缘http://love21cn.msn.com.cn/article/show_article.php?tid=2171254

北大未名站(百度快照)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1**********]0e54f7216590c7150883c50f84642c101b7bb3eb663f[1**********]616af3e1eb0b[1**********]f1c1df893cc0e ed27568ca6629057cfb2670c41edbba5b54b0518d2c9aaf6ae3b1f44392b3adc4df2350c850077f84f68c580103ca18830074bee6cf47022914ad9b32728e5860589d3441c[1**********]0c9680dd4b38c73dd11106e7a422c64e05b463b36f1f3332a65bc10b46573a&p=853ed016d9c711a05eea8f6f5f00&user=baidu&fm=sc&query=%D6%D0%C3%C0%BB%E9%D2%F6%B9%DB%B6%D4%B1%C8&qid=cf5f2993026fab52&p1=1

中美_家庭婚姻观差别(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08a32309f78a6529647d535f.html


相关内容

  •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2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3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4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6 从保罗的恋母 ...

  •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和婚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 2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3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5 论后现代写作技巧在白雪公主中的运用 6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7 中式菜名的英译 8 小说<忠犬八 ...

  • 蒂姆伯顿电影[大鱼]中的虚构意象和冒险精神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初中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模式研究 2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3 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分析 4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 5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6 图式理论 ...

  •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 ...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 ...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影视字幕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2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 3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4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5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6 译者主体性 ...

  •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旅游手 ...

  • 解析[傻瓜吉姆佩尔]中传统与现实的冲突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从<动物庄园&g ...

  • [飘]中的女性意识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