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哪杯水热

哪杯水热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2.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 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每组:一杯温水、一杯常温下的水。

教师准备:

温度计7个、体温计1个、干湿温度计1个、记录表7份、两杯温差很小的热水和一杯冷水、烧杯六个、热水、冷水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运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试一试哪杯水热。

师出示两杯同样多、但温差很小的热水和一杯冷水,提出问题:“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生:摸一摸,看看谁的温度高,就是谁热。

多找几位同学实验,可以预设同学的感觉不同,回答不同。

教师小结并讲解、提出问题:同学们的结论有些不一样,说明只靠感觉并不能准确地知道水的冷热。科学家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有什么方法能准确地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呢?

生:用温度计。

师:温度计真的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吗?

[设计意图:引发判断上的矛盾,从而形成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是学生意识到:感官的观察只能做定性的判断,无法做出定量的判断,要做出定量的判断,必须找到新的科学方法。]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初测温度

分小组尝试利用温度计测量一杯常温下的水的温度。

学生测量、汇报。

汇报情况预测:由于学生还没有正确的认识温度计,只是初步应用,所以在测量的结果上存在着少许的误差,甚至还有的学生不会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师质疑:为什么都是常温下的水,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太一样?到底应该怎样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的测量水的温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在矛盾的解决中,通过对比的手段,逐步的认识温度计错误使用方法,从而总结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 认识温度计

小组仔细观察温度计,讨论温度计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并讨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即进行。

预设1:学生发现温度计中的盛有红色液体的玻璃泡。教师及时指导讲解。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温度计的结构并讲解:温度计中红色的部分叫玻璃泡,玻璃泡里装的液体,有的是酒精,有的是煤油,还有的是水银,它会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升降。

预设2:学生指出温度计整体的玻璃管。教师及时指导讲解。

玻璃管只要稍作指点即可,让学生知道它的名字。

预设3:学生发现玻璃管外面的横线好数字。教师及时指导讲解如何根据温度计的刻度读书和写数。

1. 玻璃管外面的横线和数字叫刻度。

2. 根据温度计读书和写数。

师出示配图,组织学生讨论。或通过回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结合示范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注意强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读写方法)。

(1)认识摄氏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2)教师用课件出示0至5一段刻度,学生思考:在这个刻度上,每条刻度线分别表示多少温度呢?如果给这个刻度标数字,该标多少呢?

生:标“1”,表示1摄氏度。

教师依次出示0至10、0至15等的一段刻度,学生依次判断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教师用课件出示一支温度计并放大,液柱在10℃处,学生思考:现在的温度该是多少呢?

生:10摄氏度。

(3)讲解零下温度读写

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展示,液柱下降到零下10摄氏度处。教师说明:在写零下的温度时,我们只要在温度的前面加个小横线就行。

(4)温度计的观测

课件展示,液柱上升到20摄氏度处,特写液面的凹陷,中间低,两边高。教师讲解说明:液面有点往里凹,旁边高一些,中间低一些,要以凹下去的最低点为准。

观测:把温度计拿出了,看看把我们的水平视线跟温度计的液柱的液面保持水平和不保持水平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1:如果眼睛比温度计液柱的液面高,我看到的数要小一些。

生2:眼睛比液面低,我看到的数要大些。

思考:读数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呢?

教师小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应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书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的凹液面向平。

3. 正确使用温度计再测水温

(1)分小组重新测量常温下水的温度。

学生测量并汇报。

(2)再来测量哪杯水热。

为每组准备两杯温度不同的水,实验员领水,开始分组测水温并进行记录。 教师巡视,指出部分同学不规范的操作,表扬做的好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与交流,就探究结果达成共识,丰富学生的认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温度计有了哪些方面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出来。

2. 教师总结概括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选: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候: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

稳: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平: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以小组为单位认识生活中会用到各种温度计,搜集温度计或温度计资料卡与同学交流。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温度计的形状及用途是多种多样的,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常见温度计。(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体温计、地温计、电子温度计的图片,参考课本第20页插图)

2. 教师提出“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经验发表意见。 学生任意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教师不给予否定或肯定,只是对学生的预测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想出:应对一杯热水进行实际测量。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准备。

【板书设计】

哪杯水热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玻璃管

温度计 刻度

玻璃泡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1)教学的目的性。科学课教学的目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科学能力及科学习惯的培养。我把这节课划分为三个小活动:初测温度,认识温度计,正确测量温度。

(2)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始终,着重对实验前的设计进行细致的划分,步步引导,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3)教学具的运用的灵活性。水温的测量,教师随即利用冷热水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水温,达到了测量的训练。

2. 使用建议。教学具的选择不一定按教案准备,可因地制宜,但要丰富多样典型。

3. 需破解的问题。本节课可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直接让学生介绍对温度计的认识,课堂介绍。

刘晓媚 峄城区古邵明德小学

哪杯水热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2.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 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每组:一杯温水、一杯常温下的水。

教师准备:

温度计7个、体温计1个、干湿温度计1个、记录表7份、两杯温差很小的热水和一杯冷水、烧杯六个、热水、冷水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运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试一试哪杯水热。

师出示两杯同样多、但温差很小的热水和一杯冷水,提出问题:“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生:摸一摸,看看谁的温度高,就是谁热。

多找几位同学实验,可以预设同学的感觉不同,回答不同。

教师小结并讲解、提出问题:同学们的结论有些不一样,说明只靠感觉并不能准确地知道水的冷热。科学家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有什么方法能准确地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呢?

生:用温度计。

师:温度计真的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吗?

[设计意图:引发判断上的矛盾,从而形成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是学生意识到:感官的观察只能做定性的判断,无法做出定量的判断,要做出定量的判断,必须找到新的科学方法。]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初测温度

分小组尝试利用温度计测量一杯常温下的水的温度。

学生测量、汇报。

汇报情况预测:由于学生还没有正确的认识温度计,只是初步应用,所以在测量的结果上存在着少许的误差,甚至还有的学生不会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师质疑:为什么都是常温下的水,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太一样?到底应该怎样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的测量水的温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在矛盾的解决中,通过对比的手段,逐步的认识温度计错误使用方法,从而总结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 认识温度计

小组仔细观察温度计,讨论温度计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并讨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即进行。

预设1:学生发现温度计中的盛有红色液体的玻璃泡。教师及时指导讲解。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温度计的结构并讲解:温度计中红色的部分叫玻璃泡,玻璃泡里装的液体,有的是酒精,有的是煤油,还有的是水银,它会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升降。

预设2:学生指出温度计整体的玻璃管。教师及时指导讲解。

玻璃管只要稍作指点即可,让学生知道它的名字。

预设3:学生发现玻璃管外面的横线好数字。教师及时指导讲解如何根据温度计的刻度读书和写数。

1. 玻璃管外面的横线和数字叫刻度。

2. 根据温度计读书和写数。

师出示配图,组织学生讨论。或通过回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结合示范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注意强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读写方法)。

(1)认识摄氏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2)教师用课件出示0至5一段刻度,学生思考:在这个刻度上,每条刻度线分别表示多少温度呢?如果给这个刻度标数字,该标多少呢?

生:标“1”,表示1摄氏度。

教师依次出示0至10、0至15等的一段刻度,学生依次判断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教师用课件出示一支温度计并放大,液柱在10℃处,学生思考:现在的温度该是多少呢?

生:10摄氏度。

(3)讲解零下温度读写

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展示,液柱下降到零下10摄氏度处。教师说明:在写零下的温度时,我们只要在温度的前面加个小横线就行。

(4)温度计的观测

课件展示,液柱上升到20摄氏度处,特写液面的凹陷,中间低,两边高。教师讲解说明:液面有点往里凹,旁边高一些,中间低一些,要以凹下去的最低点为准。

观测:把温度计拿出了,看看把我们的水平视线跟温度计的液柱的液面保持水平和不保持水平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1:如果眼睛比温度计液柱的液面高,我看到的数要小一些。

生2:眼睛比液面低,我看到的数要大些。

思考:读数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呢?

教师小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应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书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的凹液面向平。

3. 正确使用温度计再测水温

(1)分小组重新测量常温下水的温度。

学生测量并汇报。

(2)再来测量哪杯水热。

为每组准备两杯温度不同的水,实验员领水,开始分组测水温并进行记录。 教师巡视,指出部分同学不规范的操作,表扬做的好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与交流,就探究结果达成共识,丰富学生的认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温度计有了哪些方面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出来。

2. 教师总结概括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选: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候: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

稳: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平: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以小组为单位认识生活中会用到各种温度计,搜集温度计或温度计资料卡与同学交流。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温度计的形状及用途是多种多样的,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常见温度计。(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体温计、地温计、电子温度计的图片,参考课本第20页插图)

2. 教师提出“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经验发表意见。 学生任意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教师不给予否定或肯定,只是对学生的预测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想出:应对一杯热水进行实际测量。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准备。

【板书设计】

哪杯水热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玻璃管

温度计 刻度

玻璃泡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1)教学的目的性。科学课教学的目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科学能力及科学习惯的培养。我把这节课划分为三个小活动:初测温度,认识温度计,正确测量温度。

(2)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始终,着重对实验前的设计进行细致的划分,步步引导,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3)教学具的运用的灵活性。水温的测量,教师随即利用冷热水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水温,达到了测量的训练。

2. 使用建议。教学具的选择不一定按教案准备,可因地制宜,但要丰富多样典型。

3. 需破解的问题。本节课可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直接让学生介绍对温度计的认识,课堂介绍。

刘晓媚 峄城区古邵明德小学


相关内容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玩具里的科学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 玩具里的科学 分类: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 标签: 玩具 科学 青岛 同学们 设计师 2009-11-07 09:49 阅读(109)评论(0)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 ...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液注随温度变化而升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方法: 1.观察与研究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认识温度计上的数字,并把数字与更冷与更热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 ...

  •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 三年级上册 实验名称:哪杯水热 时间:9.22 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 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 ...

  • 学[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 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 ...

  • 有趣的发现--三年级作文教案
  • 语文出版社S版三下<有趣的发现> 教材分析 <有趣的发现>选自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六中的"能说会道"栏目.本栏目由口语交际内容.对话框.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步骤三部分组成.本次口语交际是讲自己"有趣的发现",主要和同学们交流自 ...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练习题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一.填空题 1.物体可以分为( )( )( )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 ),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 ). 2.水是一种没有( ).没有( ).没有( ).( ).会( )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 )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 ...

  •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第五小学 李瑞霞 冷热与温度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李瑞霞 一.教学课题: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 二.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 ...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命题人:王逸群 总分:10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 6.在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还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 ) 一.我会填一填.(20分) A.浮力 B.溶解力 C. 压力 D.表面张力 1.英国科学家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 , 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7.下面这些纸中, ...

  •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一字之师给我的启示
  •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已经听到过了.时隔近二十年,特别是在新的社会背景.新的课改背景下,"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早已变成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我之所以提起这句早已没有新意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