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至3题

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以荻画地 以:用 B 、教以书字书:写

C 、使学为诗 为:作为 D 、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欧阳修聪明过人 B 、太夫人教子有方

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 、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4-7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8至9题

(季梁) 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 :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0至12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席上食菱 食: 欲以去热也 去: 仕于南方 仕:

席上啖菱 啖: 我非不知此 知: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人自护其短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3至16题

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①椟(d ú):木匣 ②桂:肉桂,椒:花椒 ③辑:连缀

④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 ⑤鬻(y ù):卖

13、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分)

15、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分)

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一【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二【译文】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他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脚。”4.(1)dúo 量(长短) (2)d ù尺寸\尺码(3)d ù尺寸\尺码

5.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6.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7.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三【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

8、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9、①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四【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0、(1)吃(2)除掉、去掉

1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12、略。言之成理即可。

五【译文】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连接,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这真是善于卖匣子, 不能说是卖珍珠啊.13、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4、指卖珠的人

15、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16、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至3题

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以荻画地 以:用 B 、教以书字书:写

C 、使学为诗 为:作为 D 、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欧阳修聪明过人 B 、太夫人教子有方

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 、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4-7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8至9题

(季梁) 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 :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0至12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席上食菱 食: 欲以去热也 去: 仕于南方 仕:

席上啖菱 啖: 我非不知此 知: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人自护其短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3至16题

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①椟(d ú):木匣 ②桂:肉桂,椒:花椒 ③辑:连缀

④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 ⑤鬻(y ù):卖

13、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分)

15、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分)

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一【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二【译文】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他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脚。”4.(1)dúo 量(长短) (2)d ù尺寸\尺码(3)d ù尺寸\尺码

5.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6.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7.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三【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

8、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9、①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四【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0、(1)吃(2)除掉、去掉

1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12、略。言之成理即可。

五【译文】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连接,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这真是善于卖匣子, 不能说是卖珍珠啊.13、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4、指卖珠的人

15、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16、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相关内容

  •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 ...

  • 2016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 2016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七年级语文考试老师反思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下面就本试卷的特点略加解说. 1.覆盖面广,考查到位 全套试题26个小题,出题范围覆盖字音.字形.病句的修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古诗文积累等,同时又涉及到了提取与加工信息.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赏析与运用以及品读关键性 ...

  •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景哈中学 王燕萍 一.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作文.考试考查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试题内容立足基础,立足于教材,立足于我校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起来.考查的目标明确.合 ...

  • 语文教研组总结
  • 语文教研组总结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 ...

  •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 一、 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 ...

  •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 摘 要: 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差异,能否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初中三年乃至高中的语文成绩.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分析中小学语文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有益于同行. 关键词: 中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衔接工作 当小学生结束了相对轻 ...

  • 赢在中考起跑线语文
  • 闹妈:请教语文李老师,孩子作文成绩不高,在审题.文章架构方面.开头结尾点题方面都明白,感觉也基本做到了.但是细节描写非常差,没有什么生动的语句.也曾让他背过一些好句子,但不会用,后来就不背了.中考前怎么提高作文? 我: 您主要指向的是孩子的语言问题,这方面,除常规的阅读与摘抄积累外,在初三,最好能进 ...

  •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三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 ...

  • 在初中语文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 在初中语文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观,就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育观.语文科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要培养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更要在课外训练中多投入.同时,适当开展合理有趣的课外活动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