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的清洗与消毒

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的清洗与消毒

(一)清洗消毒方法选择

目前国内医院对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消毒剂消毒法、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环氧乙烷灭菌法。首选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

1、化学消毒液浸泡法

①含氯消毒剂

②戊二醛灭菌剂

③过氧乙酸消毒剂

④酸性氧化电位水(高氧化还原电位水)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优点是浸泡过的物品毋须再次冲洗,因为残留在物品上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晾干过程中已还原成水。

2、热力机械清洗消毒法

优点是集中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的流程标准统一,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清洗消毒质量,便于管理与质量检测,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3、气体熏蒸法:环氧乙烷灭菌法

主要针对重症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管道消毒。优点是广谱灭菌效果彻底、穿透性强、无腐蚀,但是易燃易爆、毒性强、有残留、价格昂贵。

(二)人工与机械清洗消毒法的应用

1、人工法:主要采取药物或氧化电位水浸泡法、气体灭菌法、射线照射法(现临床一般不采用) 。药物溶液浸泡消毒是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可先用清水冲去管路中的污物,管路中的血渍或痰痂等赃物需在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的液体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再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全部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留有气泡,常用的消毒方法是1000 mg/L 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 ,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消毒完成后,晾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2、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

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等物品,间接接触病人的黏膜,属于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要求物品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水平消毒方可使用。根据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或AO 值≥3000。

1、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建议有条件的医院首选。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标准程序,一次性完成管路等物品的清洗、消毒、漂洗、干燥,程序完成后检查清洗、干燥效果,包装、备用,有效期7天。

2、除特殊情况外,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工作流程。

3、感染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包括结核分支杆菌,AIDS 病毒、乙肝病毒、MRSA 、MRSE 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建议使用一次性物品;如重复使用应单独进行清洗、消毒。

4、疑似朊毒体、气性坏疽感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瓶等物品应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双层密闭包装焚烧处理。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瓶等物品,遵照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处理。

(三)应具备的硬件设施

1、统一集中清洗消毒:

(1)建筑要求:工作区域由污到洁、避免交叉;通风良好。

(2)根据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合理配备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水槽、干燥机、医用热封机、操作台、污物回收及消毒后物品下送的器具、专用清洗刷子、包装材料及相应清洗用品 等。

(3)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帽子、口罩、专用鞋、手套、防水隔离衣、面罩等)

2、使用科室清洗消毒:

设有专门的管道清洗间、清洗池、消毒浸泡池、晾干架、封装袋等。此方法不规范、消毒效果不统一,费时费力,已逐渐被淘汰。

(四)集中的收送模式

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从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存储到发放由管理部门(呼吸机中心或消毒供应中心)统一负责。

(五)清洗消毒效果的质量监测

呼吸机的清洁与消毒流程首先应符合国家的医院感染要求,由医院感染科、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科室共同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呼吸机的消毒进行采样和分析,并详细登记在案,不断优化流程和方法,实现持续改进的良好效果。

1、化学浸泡消毒法:每日进行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的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2、机械热力消毒法:应监测、记录消毒的温度、时间或A0值等参数,并保存好以备查验。

3、消毒后的管路及湿化罐等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采样方法: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物品消毒后。

采样物品: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等。

监测方法: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

检测标准: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菌落总数≤20cfu/件,如高度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呼吸机相关感染时应及时监测。

4、清洗消毒机应每年进行清洗效果监测。

四、呼吸机配件的清洗与消毒

1、气源过滤网,首先取下过滤网,用清水冲净表面尘埃,用力甩干或晾干后安装上即可,无需常规消毒,一般每日清洁一次,或隔日一次。

2、流量传感器:非常精密,使用后,一般是在75%的酒精中浸泡15min 消毒,并自然干燥后使用,不可用水流冲洗和用力甩。

3、呼气阀:打开呼气阀用水彻底清洗,送环氧乙烷消毒。呼出阀膜片(金属片)用75%酒精濅泡12小时后晾干待用。常规一周更换一次,感染病人用后即刻更换。

4、模拟肺:75%酒精擦拭。

5、简易呼吸器:每个病人专用,用后将球体和安全阀用含氯消毒液濅泡30min 后,清水彻底冲洗,擦干,鸭嘴阀用75%酒精浸泡30min 后,擦干。将简易呼吸器重新连接后打包送环氧乙烷。

6、温度传感器:管路接口处,安装管路前,用75%酒精擦拭接口。

7、呼吸机内部的细菌过滤器:每年更换一次。

8、呼吸滤器:用后环氧乙烷消毒,保持干燥。

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的清洗与消毒

(一)清洗消毒方法选择

目前国内医院对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消毒剂消毒法、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环氧乙烷灭菌法。首选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

1、化学消毒液浸泡法

①含氯消毒剂

②戊二醛灭菌剂

③过氧乙酸消毒剂

④酸性氧化电位水(高氧化还原电位水)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优点是浸泡过的物品毋须再次冲洗,因为残留在物品上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晾干过程中已还原成水。

2、热力机械清洗消毒法

优点是集中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的流程标准统一,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清洗消毒质量,便于管理与质量检测,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3、气体熏蒸法:环氧乙烷灭菌法

主要针对重症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管道消毒。优点是广谱灭菌效果彻底、穿透性强、无腐蚀,但是易燃易爆、毒性强、有残留、价格昂贵。

(二)人工与机械清洗消毒法的应用

1、人工法:主要采取药物或氧化电位水浸泡法、气体灭菌法、射线照射法(现临床一般不采用) 。药物溶液浸泡消毒是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可先用清水冲去管路中的污物,管路中的血渍或痰痂等赃物需在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的液体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再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全部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留有气泡,常用的消毒方法是1000 mg/L 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 ,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消毒完成后,晾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2、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

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等物品,间接接触病人的黏膜,属于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要求物品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水平消毒方可使用。根据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或AO 值≥3000。

1、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建议有条件的医院首选。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标准程序,一次性完成管路等物品的清洗、消毒、漂洗、干燥,程序完成后检查清洗、干燥效果,包装、备用,有效期7天。

2、除特殊情况外,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工作流程。

3、感染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包括结核分支杆菌,AIDS 病毒、乙肝病毒、MRSA 、MRSE 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建议使用一次性物品;如重复使用应单独进行清洗、消毒。

4、疑似朊毒体、气性坏疽感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瓶等物品应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双层密闭包装焚烧处理。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瓶等物品,遵照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处理。

(三)应具备的硬件设施

1、统一集中清洗消毒:

(1)建筑要求:工作区域由污到洁、避免交叉;通风良好。

(2)根据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合理配备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水槽、干燥机、医用热封机、操作台、污物回收及消毒后物品下送的器具、专用清洗刷子、包装材料及相应清洗用品 等。

(3)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帽子、口罩、专用鞋、手套、防水隔离衣、面罩等)

2、使用科室清洗消毒:

设有专门的管道清洗间、清洗池、消毒浸泡池、晾干架、封装袋等。此方法不规范、消毒效果不统一,费时费力,已逐渐被淘汰。

(四)集中的收送模式

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从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存储到发放由管理部门(呼吸机中心或消毒供应中心)统一负责。

(五)清洗消毒效果的质量监测

呼吸机的清洁与消毒流程首先应符合国家的医院感染要求,由医院感染科、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科室共同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呼吸机的消毒进行采样和分析,并详细登记在案,不断优化流程和方法,实现持续改进的良好效果。

1、化学浸泡消毒法:每日进行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的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2、机械热力消毒法:应监测、记录消毒的温度、时间或A0值等参数,并保存好以备查验。

3、消毒后的管路及湿化罐等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采样方法: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物品消毒后。

采样物品: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等。

监测方法: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

检测标准: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菌落总数≤20cfu/件,如高度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呼吸机相关感染时应及时监测。

4、清洗消毒机应每年进行清洗效果监测。

四、呼吸机配件的清洗与消毒

1、气源过滤网,首先取下过滤网,用清水冲净表面尘埃,用力甩干或晾干后安装上即可,无需常规消毒,一般每日清洁一次,或隔日一次。

2、流量传感器:非常精密,使用后,一般是在75%的酒精中浸泡15min 消毒,并自然干燥后使用,不可用水流冲洗和用力甩。

3、呼气阀:打开呼气阀用水彻底清洗,送环氧乙烷消毒。呼出阀膜片(金属片)用75%酒精濅泡12小时后晾干待用。常规一周更换一次,感染病人用后即刻更换。

4、模拟肺:75%酒精擦拭。

5、简易呼吸器:每个病人专用,用后将球体和安全阀用含氯消毒液濅泡30min 后,清水彻底冲洗,擦干,鸭嘴阀用75%酒精浸泡30min 后,擦干。将简易呼吸器重新连接后打包送环氧乙烷。

6、温度传感器:管路接口处,安装管路前,用75%酒精擦拭接口。

7、呼吸机内部的细菌过滤器:每年更换一次。

8、呼吸滤器:用后环氧乙烷消毒,保持干燥。


相关内容

  • 呼吸机操作流程
  • 可重复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应如何消毒? 1目的:指导临床对呼吸机使用过程以及终末的清洗.消毒过程,规范临床科室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程序. 2 范围:临床配备有呼吸机的科室. 3 呼吸机清洗.消毒的原则 按照呼吸机说明书可拆卸清洗消毒的部件应该按照要求和原则进行清洗和消毒. 3.1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 ...

  • 呼吸机的日常保养与消毒
  • 呼吸机是ICU每天都要用的,但也要定期清洁,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来源:重症医师学会分会 每次使用前,请检查湿化器.面罩(硅胶垫.头带等)和呼吸管路是否有破损.损坏,如有,请及时更换,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每次使用后,请彻底关闭电源,然后将加湿器中残留的水倒掉,同时取下管路,挂在清 ...

  •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普通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2.传染病科门诊.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收费.取药.病历.采血.化验.注射等与普门诊分开. ...

  • 新生儿病房内仪器的消毒与管理
  • 新生儿病房内仪器的消毒与管理 [关键词]病房:仪器:消毒: 管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是以救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衰竭的新生儿及早产儿为主的诊疗体系[1],病房内各种仪器的使用频率较高,做好病房仪器的消毒管理工作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避免交叉感染,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儿家长负担 ...

  • 血液透析管工作原理
  • 透析原理: 血液透析俗称"人工肾",即将血液与透析液分置于一人工合成的半透膜两侧,利用各自不同的浓度和渗透压互相进行扩散和渗透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可将患者体内多余水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从透析液中吸收机体缺乏的电解质及碱基,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 附5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2016-12-27发布 2017-0 ...

  • GMP认证对纯化水设备的要求
  • GMP 认证对纯化水设备的要求 制水设备的技术要求 1.制备纯化水的要求: 在25oC 下的电导率限度为5.1μs/cm.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见下表 温度和电导率的限度表 温度(℃) 0 10 20 25 30 40 50 60 70 75 80 90 100 电导率(μs/cm) 2.4 3.6 4 ...

  • 多功能呼吸机的护理技术
  • 多功能呼吸机的护理技术 [适应症] 肺功能的改变是应用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原因.原则上讲,凡是呼吸系统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呼吸衰竭经过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而且继续进展者,就应该予以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哮喘发作,心搏骤停,急性脑血管病等都可以 ...

  • 四个目标性检测控制措施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 )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国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尤为严重.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特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1. 如无禁忌症,将床头抬高30-45度,预防胃内细菌的返流.但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 )来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