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古诗注释译文全集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旱晨。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 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凉州词①

唐王之涣

黄河②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羌笛⑤何须怨⑥杨柳⑦,春风不度⑧玉门关

注释

①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这种曲子也叫“凉州词”)配的唱词。

②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黄河,在这里指的是黄沙。

③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 仞(rèn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 羌(qiāng):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后常作军乐。

⑥ 怨:埋[mái]怨

⑦杨柳:指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⑧ 度:越过

⑨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本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

情。

绝 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句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没有遇见。指没有见到园子的主人,没能进入园中。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爱惜。

屐齿印苍苔: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印苍苔(t ái ):在苍苔上印下屐齿印。苍苔,青苔。

小叩:轻轻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译诗、诗意]

应当爱惜青苔不让屐齿把它踩坏,我轻轻地敲着那扇柴门可是许久也不开。然而满园的春色柴门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已从墙头探伸出来。

村 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处。

惜:珍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映照在水里。

晴柔:晴天柔和美丽的风光。

小荷:刚长出的嫩荷叶。

尖尖角:刚出水面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译诗、诗意]

泉眼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树影映在水中爱恋日光的温柔。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

“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③

宋·杨万里

毕竟④西湖六月中⑤,风光不与四时⑥同⑦。接天⑧莲叶无穷⑨碧,映日⑩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中旬。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日红。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1]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1]

本诗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⑪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⑫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⑬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⑭欲:想要。

⑮捕:捉。

⑯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晚上。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指烛光皎洁如银。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译诗、诗意]

秋夜里的月光,就像是一盏银色烛光。原来刻画著图案的彩色的屏风,也被这样凄冷的月光照的透露出一股的凉意。宫女手里拿著轻丝做成的小圆扇,追扑著满天飞舞的萤火虫。这时院子里的石阶清凉如水,宫女扑累了萤火虫便斜卧在石阶上,凝视著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 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编辑本段赏析本目录涉及专业领域知识,部分内容存在争议,已由高级经济师 宋立成核实查证。 查证内容已提供参考资料,点击查看详情。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án )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 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 :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1]

注释

(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省柳州市桂阳县。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译文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译文

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梅花》

北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诗意

冬天,墙角里有几枝梅花,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就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浓香。

这首诗,自然是借物喻人,借写梅花来赞扬那些高洁无私的,不入俗流独自坚守自己节操的君子,(遥知不是雪)他们不张扬,(唯有暗香来)却默默地影响着他人,熏陶着他人。这便是《梅花》中的君子。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 的一段江水.

2、移舟:漂浮的小船。

孟浩然《宿建德江》诗意图[1]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

8、客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9, 客:指作者自己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

《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静夜思⑪

唐 李白

李白床⑫前 明 月 光,疑⑬ 是 地 上 霜。举 头⑭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2]

词句注释

⑪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⑫床:今传五种说法。

⑬疑:好像。

⑭举头:抬头。

作品译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竹里馆⑪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⑫,弹琴复长啸⑬。深林人不知⑭,明月来相照⑮。[2]

作品注释

⑪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⑫幽篁(huáng ):幽深的竹林。

⑬啸(xiào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⑭深林:指“幽篁”。

⑮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3-4]

作品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5]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枫桥①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②渔火对愁眠。姑苏③城外寒山寺④,夜半钟声⑤到客船。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 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

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

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泊船①瓜洲②

【宋】王安石

京口③瓜洲一水④间,钟山⑤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⑥江南岸(àn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 注释

1.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 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3.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5.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6. 绿:吹绿。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1

《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

出塞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而李广并没有到过这个龙城。王安石认为龙城指的是卢龙城,右北平唐朝时更为平州,平州治所为卢龙县。因此,龙城之指有疑。由于当时人们将李广与卫青并称,所以可能是作者受到影响,出现小误。

3、飞将:指汉朝的将军李广,曾镇守右北平,匈奴人数年不敢犯边,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4、阴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sui )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当年镇守龙城的大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⑪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⑫,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⑬,遍插茱萸少一人⑭。[2]

作品注释

⑪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陕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⑫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⑬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⑭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3-4]

作品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

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本诗表达身在异乡的诗人在节日里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借问③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问:请问。

译文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本诗描写春雨,表现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2]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湖上:西湖上

②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好。

④空蒙:形容水雾迷茫。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1]

译文

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烟雨濛濛的景致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诗意: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1) 将晓:天将要亮了。

(2) 篱门:篱笆的门。

(3)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5)“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 :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6)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和西岳。

(7)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8)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9)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0)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1)南望:远眺南方。

(12)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形容它的高。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通假字,不影响本诗的意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 作品注释

示儿:告诉儿子。

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心里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无:通“勿”,意思是不要。

乃:你 ;你的。

无忘:不要忘记。

翁:父亲, 爸爸。

译文

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凉州词①⑦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欲⑧饮琵琶⑤马上催⑥。醉卧沙场③君④莫笑,古来征战⑨几人回?

注释

①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②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④君:你。

⑤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⑥催:催人出征。

⑦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⑧欲:将要。

⑨征战:打仗。

译文

精致的酒杯中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将要开怀畅饮之时,忽然,铮铮纵纵的琵琶声马上传来催人出征的消息。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游子吟⑪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⑫行密密缝⑬,意恐迟迟归⑭。谁言寸草心⑮,报得三春晖⑯。[2] 词语注释

⑪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⑫临:将要。

⑬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⑭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难将”。 ⑮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1-3]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wèi) 城朝(zhāo)雨浥(yì) 轻尘,客舍(shè) 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

作品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朝雨:天上下下来的雨。

3、使:到某地出使。

4、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5、: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现今西安市西北

6、浥:(yì):湿润,沾湿。

7、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8、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

9、君:指元二。

10、更:再。

11、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12、故人:老朋友,旧友。

13、更尽:再喝完。

14、朝(zhāo):早晨、清晨

作品译文

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

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

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桃花潭②水深千尺,不及③汪伦④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不及:不如。

④汪伦:李白的朋友。

作品译文: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⑪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⑫,烟花三月下扬州⑬。孤帆远影碧空尽⑭,惟见长江天际流⑮。[2]

作品注释

⑪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⑫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

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⑬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⑭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⑮惟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3-5]

(6)广陵:即扬州。

(7)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3]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字词注释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 釜:锅。

诗句释义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与豆茎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那么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墨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5)池头:池边。头 :边上。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如,清墨、淡墨、、、重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

(8)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这里也指清高的节气。

(9)满乾坤:(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1]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1]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 石①

清 郑燮

咬定②青山不放松,立根③原④在破岩⑤中。千磨⑥万击⑦还坚劲(jìn )⑧,任⑨尔⑩东西南北风。 字词释义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 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定挺拔。

⑨任:任凭。

⑩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2),乡音无改鬓毛衰(3)。儿童相见不相识(4),笑问客从何处来(5)。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ī ):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3]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释义

“芙蓉楼”是黔阳(今市)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西北。

2.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 连江:满江。

5. 吴: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6. 平明:天亮的时候。

7.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8.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 孤:独自,孤单一人。

10. :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1]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

作品注释

⒀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3-4]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注释

⑪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⑫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⑬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⑭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⑮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3]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4] 诗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

注释

1.: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夕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缘愁:因为愁。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似:象。

个:这样。又作“箇”。

秋霜:指白发,形容头发象秋天的霜一样白。

[译诗]

(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鹿柴(zhài )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

作品注释

(1)鹿柴(zhài ):“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2]

作品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2]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山林幽深静寂的景色。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通过描写将军夜巡射虎,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

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注释译文

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情景,说明人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农民的汗水换来的,告诉人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珍惜每一粒粮食。

悯农

寻①隐者②不遇③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④,言⑤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⑥不知处⑦。

注释

【注释】 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 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音

乐游原 lè yóu yuán

注释译文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4. 不适:不悦, 不快。

5. 近:快要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

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比喻对事物要有新的看法,从整体去看。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无限风光尽②被占③。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④?

【词语解释】

①山顶:小山包的顶尖。

②尽:在诗中为都的意思。

③占:在诗中为占其所有的意思。

④甜:在诗中为醇香的蜂蜜。

【诗文解释】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夏日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养病时开始创作,“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并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钱钟书《宋诗选注》评价这些田园诗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昼(zhòu) :白天。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译诗、诗意]

白天锄草在田里, 夜晚搓麻在家中,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旱晨。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 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凉州词①

唐王之涣

黄河②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羌笛⑤何须怨⑥杨柳⑦,春风不度⑧玉门关

注释

①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这种曲子也叫“凉州词”)配的唱词。

②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黄河,在这里指的是黄沙。

③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 仞(rèn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 羌(qiāng):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后常作军乐。

⑥ 怨:埋[mái]怨

⑦杨柳:指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⑧ 度:越过

⑨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本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

情。

绝 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句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没有遇见。指没有见到园子的主人,没能进入园中。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爱惜。

屐齿印苍苔: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印苍苔(t ái ):在苍苔上印下屐齿印。苍苔,青苔。

小叩:轻轻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译诗、诗意]

应当爱惜青苔不让屐齿把它踩坏,我轻轻地敲着那扇柴门可是许久也不开。然而满园的春色柴门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已从墙头探伸出来。

村 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处。

惜:珍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映照在水里。

晴柔:晴天柔和美丽的风光。

小荷:刚长出的嫩荷叶。

尖尖角:刚出水面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译诗、诗意]

泉眼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树影映在水中爱恋日光的温柔。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

“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③

宋·杨万里

毕竟④西湖六月中⑤,风光不与四时⑥同⑦。接天⑧莲叶无穷⑨碧,映日⑩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中旬。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日红。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1]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1]

本诗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⑪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⑫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⑬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⑭欲:想要。

⑮捕:捉。

⑯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晚上。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指烛光皎洁如银。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译诗、诗意]

秋夜里的月光,就像是一盏银色烛光。原来刻画著图案的彩色的屏风,也被这样凄冷的月光照的透露出一股的凉意。宫女手里拿著轻丝做成的小圆扇,追扑著满天飞舞的萤火虫。这时院子里的石阶清凉如水,宫女扑累了萤火虫便斜卧在石阶上,凝视著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 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编辑本段赏析本目录涉及专业领域知识,部分内容存在争议,已由高级经济师 宋立成核实查证。 查证内容已提供参考资料,点击查看详情。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án )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 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 :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1]

注释

(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省柳州市桂阳县。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译文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译文

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梅花》

北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诗意

冬天,墙角里有几枝梅花,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就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浓香。

这首诗,自然是借物喻人,借写梅花来赞扬那些高洁无私的,不入俗流独自坚守自己节操的君子,(遥知不是雪)他们不张扬,(唯有暗香来)却默默地影响着他人,熏陶着他人。这便是《梅花》中的君子。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 的一段江水.

2、移舟:漂浮的小船。

孟浩然《宿建德江》诗意图[1]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

8、客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9, 客:指作者自己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

《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静夜思⑪

唐 李白

李白床⑫前 明 月 光,疑⑬ 是 地 上 霜。举 头⑭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2]

词句注释

⑪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⑫床:今传五种说法。

⑬疑:好像。

⑭举头:抬头。

作品译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竹里馆⑪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⑫,弹琴复长啸⑬。深林人不知⑭,明月来相照⑮。[2]

作品注释

⑪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⑫幽篁(huáng ):幽深的竹林。

⑬啸(xiào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⑭深林:指“幽篁”。

⑮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3-4]

作品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5]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枫桥①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②渔火对愁眠。姑苏③城外寒山寺④,夜半钟声⑤到客船。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 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

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

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泊船①瓜洲②

【宋】王安石

京口③瓜洲一水④间,钟山⑤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⑥江南岸(àn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 注释

1.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 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3.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5.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6. 绿:吹绿。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1

《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

出塞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而李广并没有到过这个龙城。王安石认为龙城指的是卢龙城,右北平唐朝时更为平州,平州治所为卢龙县。因此,龙城之指有疑。由于当时人们将李广与卫青并称,所以可能是作者受到影响,出现小误。

3、飞将:指汉朝的将军李广,曾镇守右北平,匈奴人数年不敢犯边,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4、阴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sui )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当年镇守龙城的大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⑪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⑫,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⑬,遍插茱萸少一人⑭。[2]

作品注释

⑪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陕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⑫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⑬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⑭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3-4]

作品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

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本诗表达身在异乡的诗人在节日里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借问③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问:请问。

译文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本诗描写春雨,表现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2]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湖上:西湖上

②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好。

④空蒙:形容水雾迷茫。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1]

译文

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烟雨濛濛的景致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诗意: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1) 将晓:天将要亮了。

(2) 篱门:篱笆的门。

(3)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5)“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 :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6)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和西岳。

(7)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8)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9)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0)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1)南望:远眺南方。

(12)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形容它的高。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通假字,不影响本诗的意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 作品注释

示儿:告诉儿子。

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心里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无:通“勿”,意思是不要。

乃:你 ;你的。

无忘:不要忘记。

翁:父亲, 爸爸。

译文

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凉州词①⑦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欲⑧饮琵琶⑤马上催⑥。醉卧沙场③君④莫笑,古来征战⑨几人回?

注释

①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②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④君:你。

⑤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⑥催:催人出征。

⑦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⑧欲:将要。

⑨征战:打仗。

译文

精致的酒杯中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将要开怀畅饮之时,忽然,铮铮纵纵的琵琶声马上传来催人出征的消息。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游子吟⑪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⑫行密密缝⑬,意恐迟迟归⑭。谁言寸草心⑮,报得三春晖⑯。[2] 词语注释

⑪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⑫临:将要。

⑬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⑭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难将”。 ⑮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1-3]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wèi) 城朝(zhāo)雨浥(yì) 轻尘,客舍(shè) 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

作品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朝雨:天上下下来的雨。

3、使:到某地出使。

4、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5、: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现今西安市西北

6、浥:(yì):湿润,沾湿。

7、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8、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

9、君:指元二。

10、更:再。

11、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12、故人:老朋友,旧友。

13、更尽:再喝完。

14、朝(zhāo):早晨、清晨

作品译文

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

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

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桃花潭②水深千尺,不及③汪伦④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不及:不如。

④汪伦:李白的朋友。

作品译文: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⑪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⑫,烟花三月下扬州⑬。孤帆远影碧空尽⑭,惟见长江天际流⑮。[2]

作品注释

⑪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⑫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

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⑬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⑭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⑮惟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3-5]

(6)广陵:即扬州。

(7)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3]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字词注释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 釜:锅。

诗句释义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与豆茎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那么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墨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5)池头:池边。头 :边上。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如,清墨、淡墨、、、重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

(8)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这里也指清高的节气。

(9)满乾坤:(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1]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1]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 石①

清 郑燮

咬定②青山不放松,立根③原④在破岩⑤中。千磨⑥万击⑦还坚劲(jìn )⑧,任⑨尔⑩东西南北风。 字词释义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 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定挺拔。

⑨任:任凭。

⑩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2),乡音无改鬓毛衰(3)。儿童相见不相识(4),笑问客从何处来(5)。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ī ):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3]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释义

“芙蓉楼”是黔阳(今市)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西北。

2.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 连江:满江。

5. 吴: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6. 平明:天亮的时候。

7.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8.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 孤:独自,孤单一人。

10. :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1]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

作品注释

⒀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3-4]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注释

⑪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⑫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⑬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⑭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⑮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3]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4] 诗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

注释

1.: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夕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缘愁:因为愁。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似:象。

个:这样。又作“箇”。

秋霜:指白发,形容头发象秋天的霜一样白。

[译诗]

(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鹿柴(zhài )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

作品注释

(1)鹿柴(zhài ):“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2]

作品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2]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山林幽深静寂的景色。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通过描写将军夜巡射虎,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

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注释译文

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情景,说明人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农民的汗水换来的,告诉人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珍惜每一粒粮食。

悯农

寻①隐者②不遇③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④,言⑤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⑥不知处⑦。

注释

【注释】 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 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音

乐游原 lè yóu yuán

注释译文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4. 不适:不悦, 不快。

5. 近:快要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

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比喻对事物要有新的看法,从整体去看。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无限风光尽②被占③。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④?

【词语解释】

①山顶:小山包的顶尖。

②尽:在诗中为都的意思。

③占:在诗中为占其所有的意思。

④甜:在诗中为醇香的蜂蜜。

【诗文解释】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夏日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养病时开始创作,“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并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钱钟书《宋诗选注》评价这些田园诗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昼(zhòu) :白天。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译诗、诗意]

白天锄草在田里, 夜晚搓麻在家中,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文言文_古诗词
  •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 ...

  •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全部古诗
  •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语解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 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4.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 银河-- ...

  • 小学四年级国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国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 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 ...

  • 五莲小学四年级下册必备古诗
  • 四年级下学期 背诵[20 篇(段)] 1.卜算子 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注释 1.长江头:指上游四川一带. 2.已:止. 译文 我住长江源头, 君住长江末尾. 天天思念你啊不见你, 却共饮着一条长江 ...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七色光古诗词及解释徐背诵的课文
  • 三年级 上册 七色光一七色光 日积月累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梁秋实 欢乐的笑声是家中的阳光. ----萨克雷(英国) 拒绝父母的训导,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伊 芒(尼日利亚) 七色光二 这么多动物都在词语里安家落户了 (鸡)犬不宁 (虎)视眈眈 九(牛)一毛 七色光三 天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7短文两篇.doc
  •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1.2难点:教学目标3[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

  • 小学一年级古诗注释
  •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者]骆宾王(638-684)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2. 项:颈的后部.3.浮:飘浮.4.掌:诗中指 ...

  • 古诗大全,古诗,古诗三百首
  • 古诗 古诗(1) 古诗(2) 古诗(3) 古诗(4) 古诗(5) 古诗(6) 古诗(7) 古诗(8) 古诗(9) 古诗(10) 古诗(11) 古诗(12) 成语 拼音 识字 神话传说 名著 中华德育故事 民俗文化 儿歌童谣 儿童歌曲 童话故事 科普知识 语文游戏 数学游戏 英语游戏 儿童小游戏 教学 ...

  • _易经_同人卦新释
  • 网络财富・文化研究 Intemet fortune・Cultural Studies <易经>同人卦新释 王在华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甘肃 金昌 737100) [摘要]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