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专业实践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贵州省湄潭县畜牧业发展状况调查

学 院: 动物科学学院 专 业: 动物生产类 年 级: 2009级

姓名及学号: 李 俊 , 0909050095 指导教师: 林家栋

2012年 1月 25 日

一,前言

湄潭县是贵州省众多县市里的一个小县城,但经济的发展比其他的县都要快,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比其他县要高。湄潭是典型的内陆农业县,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以盛产优质茶叶、大米、烤烟、辣椒、油菜籽、玉米、中药材等闻名遐迩,素有“烟县、酒乡、茶城、粮仓”之称,且湄江翠片是湄潭的特产,享誉贵州以至全国。因此,湄潭县被称为“贵州茶业第一县”。虽说茶叶是湄潭人增收的主要来源,但养殖业在农民的增收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由于以前养殖业在该县不被农民和政府的重视,再加上没有专业的人士来给农民传授一些有关养殖的知识,导致农民养的畜禽都大部分死亡,亏损严重,因此,搞养殖的人就越来愈少了,发展得就不是很好。但现在由于一些学养殖专业的大学生,还有一些在外打工,也学习了一些养殖的技术工人,有不少部分都回到自己的家乡搞起了养殖,使得湄潭县的畜牧业重新发展起来了,并且越来越好。在湄潭县的整个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湄潭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把湄潭县的畜牧业发展起来,使之更上一个台阶,成为了不可置否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湄潭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养殖协会和社团,来促进了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畜牧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格局。如今畜牧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民增收中见效较快的产业, 成为农村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在今年的生猪价格不断上涨过程中,养殖户人均同比增收1000元以上。畜牧业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我们县还加大了品种改良力度,提高畜产品质量和产量,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自然优势。

二, 目前湄潭县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1,近年来,该县的养殖专业人士越来越多,农民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畜禽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使得该县养殖业发展迅速, 年生猪出栏达3万多头, 家禽40多万只。今年以来生猪家禽旺销, 价格上涨, 农民扩大养殖的积极性高涨, 对资金的需求愈加迫切。农信社适时推出了养殖业专项贷款,贷款按每头猪500元发放, 贷款总额达200万元。湄潭县西河乡紧紧围绕“农业稳乡、生态兴乡”的工作思路,采取“政策引、干部帮、示范带”等举措,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力促农民朋友增收致富,构建和谐社会。

2,在湄潭的农业产业化中, 养殖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行业,带动着许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它有品种多、加工深度广的特点。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 它上接种植业、下连畜产品加工业, 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农业效益低下和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据测算: 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 每养1头猪, 可获纯收入120元以上, 养殖业已成为湄潭农民收入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它的发展将为湄潭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畜产品加工业提供强有力的原料保障。

3,湄潭农区畜牧业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现实途径。在农区, 农产品需要转化增值, 大量的作物秸秆需要割掉还田, 这为农牧结合、推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提

供了机遇。纵观畜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无一不是农业较发达的地区, 如国外的美国、英国, 国内的四川、山东。湄潭县种植业历史悠久, 种植水平在贵州省处于领先水平, 这为湄潭县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湄潭畜牧业是农业收入中相对增长量最大的产业。据湄潭县畜牧局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2004年这5年间, 规模养殖场从1999年的1个增至6个, 养殖小区从无到有, 到目前为止,建立生猪养殖小区134个,肉牛养殖小区9个,肉羊养殖小区6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2004年, 湄潭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达4525户, 近5年中增长了10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元增至2415元, 增长21.42%;2004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为3.84亿元, 比1999年增加近1亿元, 年均增长6.07%;人均肉类占有量由1999年的52.6 kg提高到2004年的71.86kg, 增加19.26 kg,增长36.6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7.55%增至35.21%,提高了7.6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畜牧业已成为湄潭县农业增长的主导因素之一。

三,制约湄潭县畜牧业发展的因素

1,优质牧草严重缺乏。湄潭县现有牧地62538hm2, 但杂草多、草质差, 667m2产鲜草仅1200kg 左右。冬春青料缺乏、夏秋优质牧草不足的问题已经困扰着湄潭县各类养殖专业户。

2,湄潭县的龙头企业加工水平低,且较缺乏, 带动能力弱。湄潭县目前只有1个上档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 加工水平仅处于分割肉和冷冻肉阶段, 没有自己的商标, 加工附加值低, 带动能力弱。

3,没有自己的独特品牌, 产品缺乏竞争力。尽管湄潭县是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 也是贵州省在建的优质肉猪基地县, 并首批获得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 畜产品多数销往县外甚至省外, 但还没有自己的品牌, 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并且在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还有待完善。

4,畜牧业基础设施较差。湄潭县尽管生态环境较好, 森林覆盖率高, 水源充足、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但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 多数农户居住分散, 畜产品流通成本较大, 由于地域的限制, 交通的不发达畜,导致产品流通不畅,因此,农民的增收就显得比较慢。

5,湄潭县还是有一大部分养殖者的文化素质较低,养殖技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对市场经济也不是很了解。在产品供应充足的新形势下,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 市场风险无处不在, 增产不一定增收。当前湄潭县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比例较高, 在家者大都以老弱病残动劳力和妇女儿童为主体, 综合素质较低, 很难对市场供求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结果往往造成养殖类型趋于同种, 同一品种的畜产品在某一时段供大于求, 在另一时段又供不应求。

6,农民的专业经济组织经营水平低, 凝聚能力弱。自改革开放以来, 农户获得了自主经营权, 但经营规模小, 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由分散、各自为政的农户直接进入市场, 难以回避交易成本过高、市场风险较大的问题。湄潭县现有各类养殖协会10个, 由于专业经济组织经营水平低、凝聚能力弱, 加入协会的农户还不到全县的1%,远不适应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养殖户与大公司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统一体, 是当前制约湄潭县畜牧产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如何促进湄潭畜牧业的发展

1,进一步加快湄潭内部结构调整步伐, 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和好处。在快速稳步发展养猪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 以充分利用草地和秸秆资源。要积极推进畜产品优质化、安全化,区域化和规模化生产, 真正将畜牧业发展成为湄潭县的支柱产业, 这样才能最终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2,建立起湄潭县自己的独特品牌,通过发展畜产品深加工业来提升畜牧业的产值, 主要是通过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 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 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要下决心创办2—3个科技投入高、生产效益好的加工型龙头企业, 继续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以此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闯市场;要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 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做大做强畜牧字牌企业, 以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带动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并使更多的农户能从畜产品转化增值中得到实惠。

3,大力改良草山草坡, 适度发展人工种草,改良和利用好现有草场是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之一。湄潭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日多、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 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的特点, 非常适合于多种生物的生长。在规模养殖户中推行人工种草的同时, 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 要按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 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人工种草要突出优质牧草的种植比例, 牧草品种要与所养畜禽相适应, 做到以畜定草。对现有天然草场, 要探索有效的承包经营方式, 并进行合理的除杂和改良, 逐步完善其基础设施。

4,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民就业能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力推进湄潭农村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组织化。要实现农业企业化, 则必须实现农民的组织化, 只有实现养殖者的组织化, 解决好当前湄潭县畜牧业存在的生产分散化和组织松散化问题, 才能确保养殖者从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向高度商品化的企业经营方式转变, 确保畜牧业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同时, 要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遵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润返还、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宗旨, 大力发展养殖协会, 切实规范协会运作。

5,高度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重视质量安全, 提升产品质量是提高湄潭县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一要加强对畜牧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其诚信意识。二要完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三要依法治牧, 严厉打击因利欲熏心而危害畜产品安全的不法行为。四要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公害生猪产地为基础, 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措施, 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强化对畜牧业投入品的全程质量管理。

6,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提高商品畜禽良种率。养殖效益要提高, 品种质量是关键。据测算: 湄潭县三元杂交猪只占商品猪的30%,二元杂交猪占60%,除引进少量的商品猪配套系外, 还没有自己的配套系;杂交牛只占饲养量的15%;杂交羊只占饲养量的10%;专用型肉鸡只占肉鸡饲养量的35%;专用型蛋鸡只占蛋鸡饲养量的25%。商品畜禽的良种率有待提高, 在提纯扶壮地方品种的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全县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品种改良方向, 制定良种繁育目标;要加强对种畜禽饲养人员和人工授精员的技能培训, 提高其业务素质;要将推广优良品种与淘汰劣质品种有机结合起来, 认真贯彻种畜禽管理条例, 坚决淘汰劣质种畜禽。

五,总结

如今湄潭的畜牧业发展变得越来越好,养殖专业人士和养殖户也越来越多,但是任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为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养殖技术和科学文化,按照“边管、边学、边用”原则,湄潭县远教办针对实际的情况,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从而增加广大群众的养殖知识,以此来实现“三个突破”做大湄潭县的畜牧养殖业。一是实现规模突破。继续按照畜牧产业化工作重点和目标规划,稳定和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实现品牌突破。提高畜产品质量,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巩固我县“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部级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和“贵州省无公害生猪产地”的成果,积极打造“湄江牌”无公害优质肉猪品牌。三是实现市场突破。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引进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带动大、效益好的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加强对畜牧协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畜牧产业化经营服务保障体系,拓展并提高我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域、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快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此,湄潭县的生猪存栏数为37.9万头,出栏数37.5万头,同比增长13.6%,牛山羊存栏3万只,出栏2.5万只,同比增长1.4%,禽类存笼101万羽,出栏122万羽,同比增长24%。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养殖技术普遍得到提高,有效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使湄潭养殖业发展走上了一条腾飞路,使全县的经济发展取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专业实践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贵州省湄潭县畜牧业发展状况调查

学 院: 动物科学学院 专 业: 动物生产类 年 级: 2009级

姓名及学号: 李 俊 , 0909050095 指导教师: 林家栋

2012年 1月 25 日

一,前言

湄潭县是贵州省众多县市里的一个小县城,但经济的发展比其他的县都要快,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比其他县要高。湄潭是典型的内陆农业县,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以盛产优质茶叶、大米、烤烟、辣椒、油菜籽、玉米、中药材等闻名遐迩,素有“烟县、酒乡、茶城、粮仓”之称,且湄江翠片是湄潭的特产,享誉贵州以至全国。因此,湄潭县被称为“贵州茶业第一县”。虽说茶叶是湄潭人增收的主要来源,但养殖业在农民的增收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由于以前养殖业在该县不被农民和政府的重视,再加上没有专业的人士来给农民传授一些有关养殖的知识,导致农民养的畜禽都大部分死亡,亏损严重,因此,搞养殖的人就越来愈少了,发展得就不是很好。但现在由于一些学养殖专业的大学生,还有一些在外打工,也学习了一些养殖的技术工人,有不少部分都回到自己的家乡搞起了养殖,使得湄潭县的畜牧业重新发展起来了,并且越来越好。在湄潭县的整个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湄潭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把湄潭县的畜牧业发展起来,使之更上一个台阶,成为了不可置否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湄潭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养殖协会和社团,来促进了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畜牧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格局。如今畜牧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民增收中见效较快的产业, 成为农村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在今年的生猪价格不断上涨过程中,养殖户人均同比增收1000元以上。畜牧业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我们县还加大了品种改良力度,提高畜产品质量和产量,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自然优势。

二, 目前湄潭县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1,近年来,该县的养殖专业人士越来越多,农民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畜禽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使得该县养殖业发展迅速, 年生猪出栏达3万多头, 家禽40多万只。今年以来生猪家禽旺销, 价格上涨, 农民扩大养殖的积极性高涨, 对资金的需求愈加迫切。农信社适时推出了养殖业专项贷款,贷款按每头猪500元发放, 贷款总额达200万元。湄潭县西河乡紧紧围绕“农业稳乡、生态兴乡”的工作思路,采取“政策引、干部帮、示范带”等举措,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力促农民朋友增收致富,构建和谐社会。

2,在湄潭的农业产业化中, 养殖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行业,带动着许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它有品种多、加工深度广的特点。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 它上接种植业、下连畜产品加工业, 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农业效益低下和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据测算: 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 每养1头猪, 可获纯收入120元以上, 养殖业已成为湄潭农民收入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它的发展将为湄潭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畜产品加工业提供强有力的原料保障。

3,湄潭农区畜牧业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现实途径。在农区, 农产品需要转化增值, 大量的作物秸秆需要割掉还田, 这为农牧结合、推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提

供了机遇。纵观畜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无一不是农业较发达的地区, 如国外的美国、英国, 国内的四川、山东。湄潭县种植业历史悠久, 种植水平在贵州省处于领先水平, 这为湄潭县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湄潭畜牧业是农业收入中相对增长量最大的产业。据湄潭县畜牧局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2004年这5年间, 规模养殖场从1999年的1个增至6个, 养殖小区从无到有, 到目前为止,建立生猪养殖小区134个,肉牛养殖小区9个,肉羊养殖小区6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2004年, 湄潭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达4525户, 近5年中增长了10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元增至2415元, 增长21.42%;2004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为3.84亿元, 比1999年增加近1亿元, 年均增长6.07%;人均肉类占有量由1999年的52.6 kg提高到2004年的71.86kg, 增加19.26 kg,增长36.6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7.55%增至35.21%,提高了7.6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畜牧业已成为湄潭县农业增长的主导因素之一。

三,制约湄潭县畜牧业发展的因素

1,优质牧草严重缺乏。湄潭县现有牧地62538hm2, 但杂草多、草质差, 667m2产鲜草仅1200kg 左右。冬春青料缺乏、夏秋优质牧草不足的问题已经困扰着湄潭县各类养殖专业户。

2,湄潭县的龙头企业加工水平低,且较缺乏, 带动能力弱。湄潭县目前只有1个上档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 加工水平仅处于分割肉和冷冻肉阶段, 没有自己的商标, 加工附加值低, 带动能力弱。

3,没有自己的独特品牌, 产品缺乏竞争力。尽管湄潭县是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 也是贵州省在建的优质肉猪基地县, 并首批获得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 畜产品多数销往县外甚至省外, 但还没有自己的品牌, 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并且在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还有待完善。

4,畜牧业基础设施较差。湄潭县尽管生态环境较好, 森林覆盖率高, 水源充足、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但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 多数农户居住分散, 畜产品流通成本较大, 由于地域的限制, 交通的不发达畜,导致产品流通不畅,因此,农民的增收就显得比较慢。

5,湄潭县还是有一大部分养殖者的文化素质较低,养殖技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对市场经济也不是很了解。在产品供应充足的新形势下,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 市场风险无处不在, 增产不一定增收。当前湄潭县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比例较高, 在家者大都以老弱病残动劳力和妇女儿童为主体, 综合素质较低, 很难对市场供求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结果往往造成养殖类型趋于同种, 同一品种的畜产品在某一时段供大于求, 在另一时段又供不应求。

6,农民的专业经济组织经营水平低, 凝聚能力弱。自改革开放以来, 农户获得了自主经营权, 但经营规模小, 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由分散、各自为政的农户直接进入市场, 难以回避交易成本过高、市场风险较大的问题。湄潭县现有各类养殖协会10个, 由于专业经济组织经营水平低、凝聚能力弱, 加入协会的农户还不到全县的1%,远不适应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养殖户与大公司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统一体, 是当前制约湄潭县畜牧产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如何促进湄潭畜牧业的发展

1,进一步加快湄潭内部结构调整步伐, 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和好处。在快速稳步发展养猪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 以充分利用草地和秸秆资源。要积极推进畜产品优质化、安全化,区域化和规模化生产, 真正将畜牧业发展成为湄潭县的支柱产业, 这样才能最终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2,建立起湄潭县自己的独特品牌,通过发展畜产品深加工业来提升畜牧业的产值, 主要是通过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 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 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要下决心创办2—3个科技投入高、生产效益好的加工型龙头企业, 继续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以此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闯市场;要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 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做大做强畜牧字牌企业, 以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带动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并使更多的农户能从畜产品转化增值中得到实惠。

3,大力改良草山草坡, 适度发展人工种草,改良和利用好现有草场是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之一。湄潭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日多、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 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的特点, 非常适合于多种生物的生长。在规模养殖户中推行人工种草的同时, 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 要按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 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人工种草要突出优质牧草的种植比例, 牧草品种要与所养畜禽相适应, 做到以畜定草。对现有天然草场, 要探索有效的承包经营方式, 并进行合理的除杂和改良, 逐步完善其基础设施。

4,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民就业能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力推进湄潭农村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组织化。要实现农业企业化, 则必须实现农民的组织化, 只有实现养殖者的组织化, 解决好当前湄潭县畜牧业存在的生产分散化和组织松散化问题, 才能确保养殖者从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向高度商品化的企业经营方式转变, 确保畜牧业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同时, 要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遵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润返还、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宗旨, 大力发展养殖协会, 切实规范协会运作。

5,高度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重视质量安全, 提升产品质量是提高湄潭县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一要加强对畜牧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其诚信意识。二要完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三要依法治牧, 严厉打击因利欲熏心而危害畜产品安全的不法行为。四要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公害生猪产地为基础, 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措施, 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强化对畜牧业投入品的全程质量管理。

6,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提高商品畜禽良种率。养殖效益要提高, 品种质量是关键。据测算: 湄潭县三元杂交猪只占商品猪的30%,二元杂交猪占60%,除引进少量的商品猪配套系外, 还没有自己的配套系;杂交牛只占饲养量的15%;杂交羊只占饲养量的10%;专用型肉鸡只占肉鸡饲养量的35%;专用型蛋鸡只占蛋鸡饲养量的25%。商品畜禽的良种率有待提高, 在提纯扶壮地方品种的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全县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品种改良方向, 制定良种繁育目标;要加强对种畜禽饲养人员和人工授精员的技能培训, 提高其业务素质;要将推广优良品种与淘汰劣质品种有机结合起来, 认真贯彻种畜禽管理条例, 坚决淘汰劣质种畜禽。

五,总结

如今湄潭的畜牧业发展变得越来越好,养殖专业人士和养殖户也越来越多,但是任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为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养殖技术和科学文化,按照“边管、边学、边用”原则,湄潭县远教办针对实际的情况,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从而增加广大群众的养殖知识,以此来实现“三个突破”做大湄潭县的畜牧养殖业。一是实现规模突破。继续按照畜牧产业化工作重点和目标规划,稳定和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实现品牌突破。提高畜产品质量,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巩固我县“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部级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和“贵州省无公害生猪产地”的成果,积极打造“湄江牌”无公害优质肉猪品牌。三是实现市场突破。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引进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带动大、效益好的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加强对畜牧协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畜牧产业化经营服务保障体系,拓展并提高我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域、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快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此,湄潭县的生猪存栏数为37.9万头,出栏数37.5万头,同比增长13.6%,牛山羊存栏3万只,出栏2.5万只,同比增长1.4%,禽类存笼101万羽,出栏122万羽,同比增长24%。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养殖技术普遍得到提高,有效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使湄潭养殖业发展走上了一条腾飞路,使全县的经济发展取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关内容

  • 2011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名单
  • 顺义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天津市西青区东淀现代农业示范园 隆尧县东方食品城园区 大名县农产品加工园区 平泉县兴平绿色食品加工园区 三河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 永济市许家营农业产业化园区 呼伦贝尔岭东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通辽市科尔沁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农产品加工园区 沈北新区农业产业化 ...

  • 在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党的xx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战略决策,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

  • 2015年市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 市蚕桑局2015年"精准扶贫" 和"双联" 工作总结 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的开局之年,为确保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所作<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 ...

  • 年会颁奖晚会主持词
  • 地点: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厅; 主题:首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年度人物颁奖晚会; 主办: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 贵州省茶叶学会; 承办:贵州日报27度黔地标文化周刊, 西部开发报茶周刊, 贵州国品黔茶研究院; 遵义陆圣康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太升茶叶专营市场, 冠名:遵义陆圣康源科 ...

  • 6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
  • 湄潭县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名城遵义东南侧.东与凤冈县毗邻,西与遵义县隔江相望,南与余庆.瓮安县接壤,北与正安.绥阳临界.全县辖9镇.6乡,18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为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万人,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 目录 ·           ...

  • 以长征精神助力脱贫攻坚
  • 黎平.遵义.湄潭.娄山关.茅台.土城.赤水--9月,我们奔走在黔中大地上,追忆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感受长征精神对贵州发展的影响,以及贵州邮政承担国企责任.践行普遍服务义务.对长征精神的时代传承.贵州邮政勇于转型创新,在波澜壮阔的扶贫新征程上积极发力,为巍巍黔山增添了一抹亮眼的新绿. 创业路上邮助力 ...

  • 茶乡湄潭香飘万里
  • 一个县,能够集茶园生态风光.茶文化景观.名优茶加工.茶籽油提取.茶多酚系列产品开发和茶馆休闲业为一身,在全国就只有湄潭做到了. 湄潭,位于贵州省北部,县城距历史名城遵义70公里.因水得名,以茶闻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30万亩,是贵州最大的茶叶生产县.曾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q ...

  • 专卖店店面建设及管理方案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 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 录 一.300平米专卖店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投入产出比) 二.前期市场调研 1.市场经济调查情况 2.行业市场动态 3.NVC 店面分析 4.新店/重装选址建议 三.中期店面装修 1.装修预算 2.装修流程 3.某某销售占比分析 4.店面装修 ...

  •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 摘 要:贵州多产名茶,是我国名茶资源富集的省区之一.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贵州名茶有:务川都濡月兔茶.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只介绍贵州几种名茶,让世人了解贵州.了解贵州茶叶. 关键词:贵州 历史 名茶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