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分 输 血

成 分 输 血

第一章 成分输血简介

1.1 成分输血概念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经过物理的方法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或高纯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2 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的优点很多,主要优点是针对性强,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使一人献血, 多人受益。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优点: * 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在制备过程中都要经过提纯、浓缩,其容量很小而浓度和纯度很高,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例如:400ml 全血加保存液50ml ,总容量为450ml ,但制备成2个单位浓缩血小板的容量只有25-30ml ,只相当于全血容量的1/15,却含有全血中60%以上的血小板。应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献血者可采集到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容量只有200ml 左右。如果输注全血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则有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 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全血的血液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如果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可避免不需要的成分所引起的反应,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由于病毒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不是均匀分布的。因而各种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性并不一样。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安全。如贫血患者,不输注全血而输注红细胞,避免了大量输入不必要的血浆,减少了感染病毒的危险性。

*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最适合保存条件。分

离制成的各种血液成分制剂,按各自适宜的条件可保存较长时间。如血小板在特制的塑料血袋中,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20℃以下条件可保存1年,普通冰冻血浆在-20℃以下条件可保存5年。在4℃保存的全血中有些成分短时间就会失效或失活。

* 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每份全血可以制备成多种血液成分,用于不同的患者,充分利用了血液资源,可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

1.3 全血输注的缺点

*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所以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血量过大或输血速度过快可使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对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危重患者来说,即使输入的全血量不大,也有这种危险性。 *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就越重,特别是对肝和肾有害。

*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因为全血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等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这些抗原进入患者体内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以后再次输全血时,又提供大量抗原,便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 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疗效差。 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源的浪费。在现代输血中,全血只适用于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大量失血患者。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 *

第二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

2.1 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

目前血液成分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 手工分离法:即利用多联袋和离心技术完成成分制备。 机器单采法:即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各种成分。 *

2.2 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

* 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

将采集到联袋内的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或静置待红细胞下沉后,将上层血浆移走,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浓缩红细胞。

* 悬浮红细胞(添加剂(液)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用装有添加剂及含有抗凝剂的3联袋或4联袋,采全血200ml-400ml 于含有抗凝剂的血袋中,重离心,尽量移除血浆,浓缩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即制成添加剂红细胞。

*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制备方法较多,如倒置离心法、加速沉降法、特殊过滤法、血细胞分离机制备法等,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白细胞去除的数量随方法不同而异。倒置离心法比较简便、成本低,可去除白细胞70%-80%;特殊过虑法可除去白细胞的数量与过虑器的质量有关。国外普遍应用的第三代白细胞过虑器能去除白细胞99.9%。国内生产的白细胞过虑器也能去除白细胞95%以上。

* 洗涤红细胞

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6次(常规洗涤3次),最后加50ml 生理盐水悬浮即制得。洗涤方法有手工法和机器洗涤法。

*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红细胞加入甘油冷冻保护剂,在低温下长期保存。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储存在-120℃以下,含

40%甘油冰冻红细胞储存在-65℃以下。

* 辐照红细胞

对于有免疫缺陷或有免疫抑制患者输血,无论输用上述任何一种红细胞均需用25-30Gy γ射线照射以杀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从而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 –GVHD )的发生。

* 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大多为网织红细胞。由于其体积较大而比重较低,故可用某种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加以分离收集。

* 浓缩白(粒)细胞

■普通离心法 将血液采集在含有抗凝剂的血袋中,轻离心使红细胞下沉,而血小板仍保留在上层血浆中,分出上层血浆后白膜层挤入另一血袋中,逐个收集。

■单采法 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所需要的白(粒)细胞,国外多采用此法,国内有不少血站也采用此法制备本制品,逐渐淘汰手工法。

*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1)机采法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供者采集一次可获得血小板数量

为2.0-5.0×1011个;

(2)手工法又有两种制备方法:

先将全血轻离心制成富含血小板血浆,再把富含血小板血浆袋重离心,分出上层少血小板血浆至另一袋,原袋留下少量血浆即制成浓缩血小板;

或从白膜层中制备浓缩血小板:首先沉降全部血细胞,回收上清血浆和白膜,再沉降白膜中红细胞和白膜,收获上清即得浓缩血小板。

(3)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质量对比(见表1)

表1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血小板质量对比

机采血小板 手工采血小板 单袋血小板数

产品外观

混杂红细胞

混杂白细胞

保存时间

交叉配血

血小板配型

所需供者数

无效输注

止血效果

■ 特制血小板

⑴ 移除大部分血浆的血小板

⑵ 洗涤血小板

⑶ 少白细胞血小板

⑷ 辐照血小板

⑸ 冰冻血小板

* * 高,可达2.5-5.0×10个 半透明, 橙黄色 较少 较少 1-5天 同型输注, 不配血 可能 单个 出现迟 好 11低, 平均2.0×10个 不透明, 有时棕红色 较多 较多 多为1天 最好交叉配血 不可能 多个 出现早 差 10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

抗凝采血,取新鲜全血于6-8小时内在4℃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50℃以下冰冻成块即制成。

* 普通冰冻血浆

该血浆的来源主要是从保存已超过6—8小时的全血中分离出来的血浆,全血的有效期以内分离出来的血浆,保存期1年后的FFP 。 * 冷沉淀

400ml 新鲜全血的血浆作为1个制备单位(200ml 新鲜全血的血浆制备成冷沉淀为半个单位)。制备时将FFP 置于4℃条件下融化,待其融化至尚剩下少量冰渣时取出,重离心,温度为0—4℃,移出上层血浆,剩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冷沉淀与最后剩下的少量血浆(25ml 左右)即刻置-30℃冰冻保存。

第三章 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性质、保存期及临床适应证

3.1 全血

⑴ 制品性质

我国规定200ml 全血为1个单位。全血性质取决于抗凝保存液的种类和保存时间的长短。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如2,3-DPG 、三磷酸腺苷、白细胞、血小板等含量减少,功能逐渐丧失,而一些有害成分(血氨、游离血红蛋白、血钾等)将逐渐增加,其变化速度与保存液的种类有关。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载氧和维持渗透压。 ⑵ 保存期

全血的保存期与抗凝保存液的种类有关。常用的有两种,一种叫ACD (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溶液);另一种叫CPD 。现在又进一步发展在ACD 和CPD 基础上加用腺嘌呤(adenine,A ),变成ACDA 和CPDA ACD 全血保存期为21天,CPA 全血保存期为21—28天,ACDA 和CPDA 全血保存其为35天。

⑶ 适应证

全血可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或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新鲜血(CPD 或CPDA 保存7天以内的全血)主要用于: ■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

■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 严重心肺疾患需要输血者;

■ 因急性失血而持续性低血压者;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输血者。

上述患者之所以需要输注所谓的新鲜血,主要是从输血后红细胞体内存活率大于90%,2,3-DPG 水平较高和钾的含量较低考虑的。

因为保存期长的血中钾的含量较高,2,3-DPG 需要在输血后12—24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上述患者需要尽快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且不能耐受高钾,所以需要输注新鲜血。需要强调的是,需要输注新鲜血的患者未必要输全血,应以红细胞制品为主。全血和红细胞输注优缺点比较见表2。

⑷ 剂量及用法

剂量视病情而定,成人(60㎏体重)每输1个单位全血大约可提高血红蛋白5g/L 或红细胞压积0.015;儿童按每㎏体重6ml 输入,大约可提高血红蛋白10g/L 。全血输注时要使用标准输血器,最好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⑸ 注意事项

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宜输注全血:

■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

■需要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

■对血浆蛋白已致敏,例如缺lgA 而已产后lgA 抗体的患者; ■由于以往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可能施行骨髓移植及其它器官移植患者。

此外,全血也不宜用于单纯为了补充血容量。因为晶体液和胶体液既有扩容效果,又无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3.2 红细胞

① 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除血浆后的高浓缩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可高达0.90。由于原抗凝保存液被大部分移除,所含葡萄糖量很少,不能保存,加之红细胞很稠密,输注速度慢,故必须加入适量添加剂才能克服这些缺点。添加剂的配方有多种,都是特别设计的红细胞保存液。它不仅能使红细胞很好地保存,而且红细胞被添加剂稀

释了,输注更流畅。这是目前红细胞成分应用的最佳选择。

⑴ 制品性质 我国规定:200ml 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为1个单位。每单位含200ml 全血的全部红细胞及50ml 的添加剂。血浆已尽量移除用于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由于绝大部分抗凝剂和“保存损害产物”随血浆除去,所含的白细胞与血小板碎屑比全血少,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大为减少。全血和红细胞优缺点比较见表2

表2 全血和红细胞输注优缺点比较

全 血

提高携氧能力兼扩容

必须同型输血

含全部抗凝保存液

血浆中含较多钾、氨、乳酸

含较多白细胞、血小板碎屑

不能用于分离其它血液成分 红 细 胞 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力 同型或相容 抗凝剂随血浆除去 “保存损害产物”随血浆除去 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 —血多用

⑵ 保存期 因在多联袋密闭系统内制备,不会在制备过程中受到

污染,又有针对红细胞设计的足量保存液,故保存期较长。保存期随加剂的配方不同而异,一般可保存21-42天。

⑶ 适应证 悬浮红细胞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

例如: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

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⑷ 剂量及用法 剂量视病情而定,用输血器输注。有人推荐儿童剂量为增加血红蛋白(Xg/L)所需要的血量(ml )=0.6X ×体重(kg );亦有人认为,婴儿每kg 体重输红细胞10ml 可使血红蛋白升高约30g/L。

⑸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

匀,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 型管(双头输血器)移入血袋内加以稀释并混匀;

■ 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

② 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

⑴ 制品性质 每单位总量为110-120ml ,其中含有200ml 全血中

的全部红细胞,30ml 左右的血浆及15ml 左右的抗凝剂,红细胞压积为0.70-0.80。该制品具有与全血同样的携氧能力,而容量只有全血的一半,同时抗凝剂、乳酸、钾、氨比全血少,使之用于心、肾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为安全。

⑵ 保存期 联袋制备在4±2℃条件下可保存21-35天,单袋制备

或加入生理盐水后应尽快输注,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⑶ 适应证 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⑷ 剂量及用法 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⑸ 注意事项 输注前要混匀,禁止向袋内加任何药物,也不允许

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稀释本制品,以免红细胞发生变性、凝集或溶血。

③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⑴ 制品性质 每单位总量约120ml 。其中含红细胞60-80ml 。生理

盐水50ml 。血浆和白膜层大部分被去除,采用倒置离心法能去除白细胞约70%-80%。这种制品HLA 抗原作用较弱,故输血不良反应少。

⑵ 保存期 制备后尽快输用,4℃保存不超过24小时。 ⑶ 适应证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主要用于: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

■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

■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患者,可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

⑷ 剂量及用法 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⑸ 注意事项 用开放法制备的本制品应尽快输注。因故未能及时

输注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24小时;

如输本制品仍有发热反应,可改用洗涤红细胞或白细胞过滤器过滤添加剂红细胞或浓缩红细胞。

④ 洗涤红细胞

⑴ 制品性质 每单位洗涤红细胞的总量为110-120ml ,其中含红细

胞60-70ml 及生理盐水50ml 。该制品已去除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的血浆。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在洗涤中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血小板亦随血浆被去除。应用本制品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⑵ 保存期 本制品应在6小时内输用,不宜保存,因故未能及时

输用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12小时。

⑶ 适应证 洗涤红细胞主要用于:

■ 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敏性体克等)的患者;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

应的患者也可试用本制品。

⑷ 剂量及输注方法 根据病情决定用量,用输血器输注。因该制

品在洗涤过程中损失了部分红细胞,故输注的剂量要比其它红细胞大一些。

⑸ 注意事项 由于大多数单位采用的是开放式洗涤法,故本制品

制成后最好在数小时内输注完毕。

⑤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本制品主要用于稀有血型患者输血。该制品解冻后应尽快输注。 ⑥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大多为网织红细胞。由于其体积较大而比重较低,故可用某种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加以分离收集。该制品主要用于需长期输血的患者,如重型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便延长输血的间隔时间,减少输血次数,从而延迟因输血过多所致继发性血色病的发生。我国少数血站能够制备本制品。

3.3 浓缩白(粒)细胞

⑴ 制品性质

该制品所含粒细胞数量随制备方法不同而异。

单采法获得的本制品平均含有粒细胞1.5×1010个。单采法每单位(一个治疗量)约200ml 。手工法由200ml 全血制成的制品仅含粒细胞0.5×109个。手工法每单位总量为20-30ml ,该制品除含粒细胞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其中手工法所含的淋巴细胞较多。

⑵ 保存期

本制品应尽快输注,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24小时

⑶ 适应证

近年来,对中性粒细胞过低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粒细胞输注的方法已废弃,而治疗性粒细胞输注也呈日益减少的趋势。

原因是:

■目前普遍采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单采法)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

■粒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

■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

■浓缩白(粒)细胞中常混有大量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输注后可导致TA-GVHD (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

病);

■浓缩白(粒)细胞输注后容易并发肺部并发症,还能传播病毒;

■新型抗生素不断发展,无菌层流病房的应用,其抗菌、控制感染的效果不比输注浓缩白(粒)细胞差;

■白(粒)细胞显著减少的患者已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即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多数患者注射后白(粒)细胞数有所上升,而副作

用比输注白(粒)细胞少。

正因上述原因,浓缩白(粒)细胞输注的适应证要从严掌握。一般认为,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且充分权衡利弊后才考虑输注。 即:①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② 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③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

(4)剂量及用法

每次输注的剂量要大于1.0×1010个粒细胞,而且要每天输注,连续4-5天,直到体温下降或证明无效为止。

(5)注意事项

本制品输注前必须做ABO 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制备后应尽快输注,以免减低其功能;

粒细胞输入后很快离开血管,到达感染部位,或者先到肺部,然后进入肝脾。因此,输注效果不是看到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

3.4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1) 制品性质 我国目前规定手工法由200ml 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

板为1个单位,容量为:不保存者25-30ml ,保存者50-70ml ,所含血小板数应为≥2.0×1010,红细胞混入量≤1.0×109。机器单采的浓缩血小板规定为单采的血小板1个单位(袋)为1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2.5×1011个。机器单采的血小板纯度高,外观半透明,橙黄色,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极少,而

手工制备的血小板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较多。机采血小板与

手工血小板质量对比见表1。

(2) 保存期 在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24小时,4℃保存有害。

特制的血小板保存袋(多为聚烯烃材料所制)因透气性能好,在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

(3)适应证

■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 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功能异常所致严重出血者(如血小板无力症、阿斯匹林类药物所致等);

■ 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某些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数虽低于20×109/L,但病情稳定,无出血征象,是否需要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目前尚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预防输注费用高,经常输注易诱发同种免疫反应,无出血先兆不必输;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类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出血大为减少,颅内出血可基本消除,而同种免疫的发生率并未增高。

多数人认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仅限于出血危险性大的患者,不

可滥用。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10/L时,无论有无明显的出血都应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防发生颅内出血。

(4)剂量及用法 血小板输注剂量视病情而定,用输血器输注。一

般每M 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数1.0×10个可使输注后1小时的外周血小板数增高约10×109/L。

儿童每10㎏体重要输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2个单位;儿童输单采血小板可将1个治疗量分成2-4袋,分次输注(采用密闭式管路)。

(5)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

■ 因故未及时输用要在室温下放置,不能放冰箱;

■ 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1 个止血水

平;

■ 要求ABO 同型输注(血小板膜上有红细胞抗原);

■ 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Rh 阴性血小板;

■ 如患者有脾肿大、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id

intravacular coagulation,DIC )等非免疫因素存在。输注

剂量要适当加大。

*2119输注无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没有产生“适当的反应”,即连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供者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 ),临床出血表现亦未见改善。这是临床输血中颇为棘手的问题。

(1)原因

■ 血小板质量不合格;

■ 非免疫因素:受者有脾肿大、感染、发热、DIC 等;

■ 免疫因素:①HLA 的同种免疫作用:血小板表面的HLAI 类抗原

和污染的白细胞HLA 抗原均产生HLA 抗体,导致输注无效;②血小板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导致输注无效;③血小板表面有ABO 抗原,如ABO 血型不相合输注容易导致输注无效。

(2)预防

■ 严格控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 选用单一供者血小板(机采血小板),以减少患者与供者抗原的

接触;

■ 自身血小板输注:有条件可将患者血小板提取并冰冻保存,需要时输注;

■ 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由于HLA 抗体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的主要原因,故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可防止或推迟输注无效

的发生;

■ 去除血小板表面抗原:用氯喹或枸橼酸解离技术去除血小板表

面的HLA 抗原,以降低其免疫原性;

■ 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递呈细胞功能。

(3)处理

①供者选择:

■选择HLA 相合供者(约80%输注无效为HLA 抗体所致):供、受者HLAI 类抗原匹配程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好;

■选择ABO 和Rh 相合的供者:尽管血小板表面无D 抗原,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故Rh 阴性患者最好输注Rh 阴性血小板;

■选择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相合供者:若输注无效是由血小板特异抗体所致,最好选择家庭成员作为供者(制品需辐照)。

实践中寻找HLA 配型完全相合供者的血小板较为困难,有人采用HLA 半相合的血小板也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例如选用母亲的血小板给

患儿输注,其疗效远比非亲属供者好(制品需辐照)。

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的应用:IVIg ≥5g/kg体重,能改善血小板输入注效果(费用昂贵,只用于危及生命的出血患者); ③血浆置换:抗体下降快,可立即改善输注效果;

④免疫抑制剂:抗体下降需2-3周,不能立即改善输注效果; ⑤抗纤溶药物:可使纤溶活性下降,减少出血。

3.5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

(1)制品性质

多数血站将FFP 制成每袋200ml 、100ml 、50ml 的不同规格。除血小板外,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一般200ml 一袋的FFP 内含有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它凝血因子0.7-1.0IU/ml。

(2)保存期

在-20℃以下可保存1年,1年后为普通冰冻血浆。

(3)适应证

■ 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无相应浓缩剂时) ;

■ 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 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 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AT-Ⅲ)缺乏;

■ 免疫缺陷综合征;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剂量及用法

一般认为,若输注FFP 的剂量为10-20ml/kg体重,则多数凝血因子水平将上升25%-50%。由于大多数凝血因子在比较低的水平就能止血,故应用FFP 的剂量不必太大,以免发生循环超负荷的危险。通常FFP 的首次剂量为10-15ml/kg,维持剂量为

5-10ml/kg。FFP 应用时在37℃水浴中融化,不断轻轻地摇动血袋,直到血浆完全融化为止。融化后在24小时之内用输血器输注,输注速度为每分钟5-10ml 。

(5)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FFP不能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以免在大量纤维蛋白

被析出;

■ 融化后的FFP 应尽快输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

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 输注前不必做ABO 型交叉配合试验,也不要求ABO 同型输注,

但最好与受血者ABO 血型相容。相容关系为AB 型血浆可安全

地输给任何型的受血者;A 型血浆可以输给A 型和O 型受血

者;B 型血浆可输给B 型和O 型受血者;O 型血浆只能给O

型受血者;

■ 输注前肉眼检查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

有凝块不能输注;

■ FFP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

可在4℃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小时;

■ 目前FFP 在国内外均有滥用趋势。用量过多的原因主要是用

于补充血容量和营养。现在已有同样有效的晶体液和血浆代

用品用于抗休克,还有更为科学的肠胃外营养疗法,加之FFP

能传播肝炎和艾滋病,又能引起不良反应,故已不主张将FFP

用于上述两个目的。

3.6 冷沉淀

(1)制品性质

以400ml 全血分离的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其容量为20-30ml 。含有ⅤⅢ因子≥80IU ,含纤维蛋白200-300mg ,含约等于200ml 血

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此外,还含有250-500mg/L的纤维结合蛋白及其它共同沉淀物,包括各种免疫球蛋白、抗A 、抗B 以及变性蛋白等。

(2)保存期

在-30℃条件下冰冻保存,有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

(3)适应证

实际上,冷沉沉中含有5种主要成分:

■ 丰富的ⅤⅢ因子;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纤维蛋白原;

■ 纤维结合蛋白;

■ⅩⅢ因子。

根据上述5种成分,决定了冷沉淀的用途。

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

冷沉淀也经常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 等患者的治疗,原因是冷沉淀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原。凡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测定低于0.8g/L,应输注冷沉淀作替代治疗。

此外,国外已用甘氨酸、乙醇或硫酸沉淀的方法纯化冷沉淀,利用其中的纤维蛋白原和ⅩⅢ因子制成纤维蛋白胶,用于微血管弥漫性渗血的止血已取得良好效果。纤维蛋白胶已作病毒灭活处理,使用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冷沉淀的用途很广,但在制备过程中未作病毒灭活处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

(4)剂量及用法

1、剂量 冷沉淀常用剂量为每10kg 体重输1-1.5单位(相当于200ml-300ml 血浆制备的冷沉淀量)

2、用法 冷沉淀在37℃水浴中完全融化,融化后必须在4小时

之内用于患者。

3、应用方法 可以一袋一袋地静脉推注或输注,亦可将数袋冷沉淀逐一汇总,并通过冷沉淀的出口部位加入生理盐水(10-15ml )加以稀释后用输血器静脉输注,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5)注意事项

■ 冷沉淀在袋子上标明了献血者的ABO 血型,临床上应同型输注。

■ 冷沉淀融化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7℃,以免引起ⅤⅢ因子活性丧失。如冷沉淀经37℃加温后仍不完全融化,提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为纤维蛋白则不能使用。

■ 由于冷沉淀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可使ⅤⅢ因子活性丧失,故融化后必须尽快输用。

■ 如融化的冷沉淀因故未能及时输用,不应再冻存。

■ 冷沉淀粘度较大,如经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堵塞针头。

成 分 输 血

第一章 成分输血简介

1.1 成分输血概念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经过物理的方法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或高纯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2 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的优点很多,主要优点是针对性强,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使一人献血, 多人受益。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优点: * 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在制备过程中都要经过提纯、浓缩,其容量很小而浓度和纯度很高,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例如:400ml 全血加保存液50ml ,总容量为450ml ,但制备成2个单位浓缩血小板的容量只有25-30ml ,只相当于全血容量的1/15,却含有全血中60%以上的血小板。应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献血者可采集到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容量只有200ml 左右。如果输注全血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则有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 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全血的血液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如果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可避免不需要的成分所引起的反应,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由于病毒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不是均匀分布的。因而各种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性并不一样。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安全。如贫血患者,不输注全血而输注红细胞,避免了大量输入不必要的血浆,减少了感染病毒的危险性。

*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最适合保存条件。分

离制成的各种血液成分制剂,按各自适宜的条件可保存较长时间。如血小板在特制的塑料血袋中,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20℃以下条件可保存1年,普通冰冻血浆在-20℃以下条件可保存5年。在4℃保存的全血中有些成分短时间就会失效或失活。

* 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每份全血可以制备成多种血液成分,用于不同的患者,充分利用了血液资源,可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

1.3 全血输注的缺点

*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所以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血量过大或输血速度过快可使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对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危重患者来说,即使输入的全血量不大,也有这种危险性。 *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就越重,特别是对肝和肾有害。

*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因为全血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等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这些抗原进入患者体内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以后再次输全血时,又提供大量抗原,便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 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疗效差。 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源的浪费。在现代输血中,全血只适用于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大量失血患者。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 *

第二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

2.1 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

目前血液成分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 手工分离法:即利用多联袋和离心技术完成成分制备。 机器单采法:即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各种成分。 *

2.2 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

* 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

将采集到联袋内的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或静置待红细胞下沉后,将上层血浆移走,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浓缩红细胞。

* 悬浮红细胞(添加剂(液)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用装有添加剂及含有抗凝剂的3联袋或4联袋,采全血200ml-400ml 于含有抗凝剂的血袋中,重离心,尽量移除血浆,浓缩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即制成添加剂红细胞。

*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制备方法较多,如倒置离心法、加速沉降法、特殊过滤法、血细胞分离机制备法等,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白细胞去除的数量随方法不同而异。倒置离心法比较简便、成本低,可去除白细胞70%-80%;特殊过虑法可除去白细胞的数量与过虑器的质量有关。国外普遍应用的第三代白细胞过虑器能去除白细胞99.9%。国内生产的白细胞过虑器也能去除白细胞95%以上。

* 洗涤红细胞

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6次(常规洗涤3次),最后加50ml 生理盐水悬浮即制得。洗涤方法有手工法和机器洗涤法。

*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红细胞加入甘油冷冻保护剂,在低温下长期保存。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储存在-120℃以下,含

40%甘油冰冻红细胞储存在-65℃以下。

* 辐照红细胞

对于有免疫缺陷或有免疫抑制患者输血,无论输用上述任何一种红细胞均需用25-30Gy γ射线照射以杀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从而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 –GVHD )的发生。

* 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大多为网织红细胞。由于其体积较大而比重较低,故可用某种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加以分离收集。

* 浓缩白(粒)细胞

■普通离心法 将血液采集在含有抗凝剂的血袋中,轻离心使红细胞下沉,而血小板仍保留在上层血浆中,分出上层血浆后白膜层挤入另一血袋中,逐个收集。

■单采法 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所需要的白(粒)细胞,国外多采用此法,国内有不少血站也采用此法制备本制品,逐渐淘汰手工法。

*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1)机采法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供者采集一次可获得血小板数量

为2.0-5.0×1011个;

(2)手工法又有两种制备方法:

先将全血轻离心制成富含血小板血浆,再把富含血小板血浆袋重离心,分出上层少血小板血浆至另一袋,原袋留下少量血浆即制成浓缩血小板;

或从白膜层中制备浓缩血小板:首先沉降全部血细胞,回收上清血浆和白膜,再沉降白膜中红细胞和白膜,收获上清即得浓缩血小板。

(3)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质量对比(见表1)

表1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血小板质量对比

机采血小板 手工采血小板 单袋血小板数

产品外观

混杂红细胞

混杂白细胞

保存时间

交叉配血

血小板配型

所需供者数

无效输注

止血效果

■ 特制血小板

⑴ 移除大部分血浆的血小板

⑵ 洗涤血小板

⑶ 少白细胞血小板

⑷ 辐照血小板

⑸ 冰冻血小板

* * 高,可达2.5-5.0×10个 半透明, 橙黄色 较少 较少 1-5天 同型输注, 不配血 可能 单个 出现迟 好 11低, 平均2.0×10个 不透明, 有时棕红色 较多 较多 多为1天 最好交叉配血 不可能 多个 出现早 差 10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

抗凝采血,取新鲜全血于6-8小时内在4℃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50℃以下冰冻成块即制成。

* 普通冰冻血浆

该血浆的来源主要是从保存已超过6—8小时的全血中分离出来的血浆,全血的有效期以内分离出来的血浆,保存期1年后的FFP 。 * 冷沉淀

400ml 新鲜全血的血浆作为1个制备单位(200ml 新鲜全血的血浆制备成冷沉淀为半个单位)。制备时将FFP 置于4℃条件下融化,待其融化至尚剩下少量冰渣时取出,重离心,温度为0—4℃,移出上层血浆,剩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冷沉淀与最后剩下的少量血浆(25ml 左右)即刻置-30℃冰冻保存。

第三章 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性质、保存期及临床适应证

3.1 全血

⑴ 制品性质

我国规定200ml 全血为1个单位。全血性质取决于抗凝保存液的种类和保存时间的长短。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如2,3-DPG 、三磷酸腺苷、白细胞、血小板等含量减少,功能逐渐丧失,而一些有害成分(血氨、游离血红蛋白、血钾等)将逐渐增加,其变化速度与保存液的种类有关。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载氧和维持渗透压。 ⑵ 保存期

全血的保存期与抗凝保存液的种类有关。常用的有两种,一种叫ACD (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溶液);另一种叫CPD 。现在又进一步发展在ACD 和CPD 基础上加用腺嘌呤(adenine,A ),变成ACDA 和CPDA ACD 全血保存期为21天,CPA 全血保存期为21—28天,ACDA 和CPDA 全血保存其为35天。

⑶ 适应证

全血可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或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新鲜血(CPD 或CPDA 保存7天以内的全血)主要用于: ■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

■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 严重心肺疾患需要输血者;

■ 因急性失血而持续性低血压者;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输血者。

上述患者之所以需要输注所谓的新鲜血,主要是从输血后红细胞体内存活率大于90%,2,3-DPG 水平较高和钾的含量较低考虑的。

因为保存期长的血中钾的含量较高,2,3-DPG 需要在输血后12—24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上述患者需要尽快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且不能耐受高钾,所以需要输注新鲜血。需要强调的是,需要输注新鲜血的患者未必要输全血,应以红细胞制品为主。全血和红细胞输注优缺点比较见表2。

⑷ 剂量及用法

剂量视病情而定,成人(60㎏体重)每输1个单位全血大约可提高血红蛋白5g/L 或红细胞压积0.015;儿童按每㎏体重6ml 输入,大约可提高血红蛋白10g/L 。全血输注时要使用标准输血器,最好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⑸ 注意事项

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宜输注全血:

■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

■需要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

■对血浆蛋白已致敏,例如缺lgA 而已产后lgA 抗体的患者; ■由于以往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可能施行骨髓移植及其它器官移植患者。

此外,全血也不宜用于单纯为了补充血容量。因为晶体液和胶体液既有扩容效果,又无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3.2 红细胞

① 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除血浆后的高浓缩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可高达0.90。由于原抗凝保存液被大部分移除,所含葡萄糖量很少,不能保存,加之红细胞很稠密,输注速度慢,故必须加入适量添加剂才能克服这些缺点。添加剂的配方有多种,都是特别设计的红细胞保存液。它不仅能使红细胞很好地保存,而且红细胞被添加剂稀

释了,输注更流畅。这是目前红细胞成分应用的最佳选择。

⑴ 制品性质 我国规定:200ml 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为1个单位。每单位含200ml 全血的全部红细胞及50ml 的添加剂。血浆已尽量移除用于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由于绝大部分抗凝剂和“保存损害产物”随血浆除去,所含的白细胞与血小板碎屑比全血少,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大为减少。全血和红细胞优缺点比较见表2

表2 全血和红细胞输注优缺点比较

全 血

提高携氧能力兼扩容

必须同型输血

含全部抗凝保存液

血浆中含较多钾、氨、乳酸

含较多白细胞、血小板碎屑

不能用于分离其它血液成分 红 细 胞 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力 同型或相容 抗凝剂随血浆除去 “保存损害产物”随血浆除去 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 —血多用

⑵ 保存期 因在多联袋密闭系统内制备,不会在制备过程中受到

污染,又有针对红细胞设计的足量保存液,故保存期较长。保存期随加剂的配方不同而异,一般可保存21-42天。

⑶ 适应证 悬浮红细胞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

例如: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

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⑷ 剂量及用法 剂量视病情而定,用输血器输注。有人推荐儿童剂量为增加血红蛋白(Xg/L)所需要的血量(ml )=0.6X ×体重(kg );亦有人认为,婴儿每kg 体重输红细胞10ml 可使血红蛋白升高约30g/L。

⑸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

匀,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 型管(双头输血器)移入血袋内加以稀释并混匀;

■ 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

② 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

⑴ 制品性质 每单位总量为110-120ml ,其中含有200ml 全血中

的全部红细胞,30ml 左右的血浆及15ml 左右的抗凝剂,红细胞压积为0.70-0.80。该制品具有与全血同样的携氧能力,而容量只有全血的一半,同时抗凝剂、乳酸、钾、氨比全血少,使之用于心、肾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为安全。

⑵ 保存期 联袋制备在4±2℃条件下可保存21-35天,单袋制备

或加入生理盐水后应尽快输注,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⑶ 适应证 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⑷ 剂量及用法 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⑸ 注意事项 输注前要混匀,禁止向袋内加任何药物,也不允许

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稀释本制品,以免红细胞发生变性、凝集或溶血。

③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⑴ 制品性质 每单位总量约120ml 。其中含红细胞60-80ml 。生理

盐水50ml 。血浆和白膜层大部分被去除,采用倒置离心法能去除白细胞约70%-80%。这种制品HLA 抗原作用较弱,故输血不良反应少。

⑵ 保存期 制备后尽快输用,4℃保存不超过24小时。 ⑶ 适应证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主要用于: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

■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

■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患者,可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

⑷ 剂量及用法 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⑸ 注意事项 用开放法制备的本制品应尽快输注。因故未能及时

输注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24小时;

如输本制品仍有发热反应,可改用洗涤红细胞或白细胞过滤器过滤添加剂红细胞或浓缩红细胞。

④ 洗涤红细胞

⑴ 制品性质 每单位洗涤红细胞的总量为110-120ml ,其中含红细

胞60-70ml 及生理盐水50ml 。该制品已去除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的血浆。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在洗涤中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血小板亦随血浆被去除。应用本制品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⑵ 保存期 本制品应在6小时内输用,不宜保存,因故未能及时

输用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12小时。

⑶ 适应证 洗涤红细胞主要用于:

■ 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敏性体克等)的患者;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

应的患者也可试用本制品。

⑷ 剂量及输注方法 根据病情决定用量,用输血器输注。因该制

品在洗涤过程中损失了部分红细胞,故输注的剂量要比其它红细胞大一些。

⑸ 注意事项 由于大多数单位采用的是开放式洗涤法,故本制品

制成后最好在数小时内输注完毕。

⑤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本制品主要用于稀有血型患者输血。该制品解冻后应尽快输注。 ⑥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大多为网织红细胞。由于其体积较大而比重较低,故可用某种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加以分离收集。该制品主要用于需长期输血的患者,如重型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便延长输血的间隔时间,减少输血次数,从而延迟因输血过多所致继发性血色病的发生。我国少数血站能够制备本制品。

3.3 浓缩白(粒)细胞

⑴ 制品性质

该制品所含粒细胞数量随制备方法不同而异。

单采法获得的本制品平均含有粒细胞1.5×1010个。单采法每单位(一个治疗量)约200ml 。手工法由200ml 全血制成的制品仅含粒细胞0.5×109个。手工法每单位总量为20-30ml ,该制品除含粒细胞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其中手工法所含的淋巴细胞较多。

⑵ 保存期

本制品应尽快输注,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24小时

⑶ 适应证

近年来,对中性粒细胞过低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粒细胞输注的方法已废弃,而治疗性粒细胞输注也呈日益减少的趋势。

原因是:

■目前普遍采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单采法)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

■粒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

■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

■浓缩白(粒)细胞中常混有大量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输注后可导致TA-GVHD (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

病);

■浓缩白(粒)细胞输注后容易并发肺部并发症,还能传播病毒;

■新型抗生素不断发展,无菌层流病房的应用,其抗菌、控制感染的效果不比输注浓缩白(粒)细胞差;

■白(粒)细胞显著减少的患者已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即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多数患者注射后白(粒)细胞数有所上升,而副作

用比输注白(粒)细胞少。

正因上述原因,浓缩白(粒)细胞输注的适应证要从严掌握。一般认为,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且充分权衡利弊后才考虑输注。 即:①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② 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③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

(4)剂量及用法

每次输注的剂量要大于1.0×1010个粒细胞,而且要每天输注,连续4-5天,直到体温下降或证明无效为止。

(5)注意事项

本制品输注前必须做ABO 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制备后应尽快输注,以免减低其功能;

粒细胞输入后很快离开血管,到达感染部位,或者先到肺部,然后进入肝脾。因此,输注效果不是看到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

3.4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1) 制品性质 我国目前规定手工法由200ml 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

板为1个单位,容量为:不保存者25-30ml ,保存者50-70ml ,所含血小板数应为≥2.0×1010,红细胞混入量≤1.0×109。机器单采的浓缩血小板规定为单采的血小板1个单位(袋)为1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2.5×1011个。机器单采的血小板纯度高,外观半透明,橙黄色,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极少,而

手工制备的血小板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较多。机采血小板与

手工血小板质量对比见表1。

(2) 保存期 在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24小时,4℃保存有害。

特制的血小板保存袋(多为聚烯烃材料所制)因透气性能好,在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

(3)适应证

■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 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功能异常所致严重出血者(如血小板无力症、阿斯匹林类药物所致等);

■ 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某些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数虽低于20×109/L,但病情稳定,无出血征象,是否需要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目前尚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预防输注费用高,经常输注易诱发同种免疫反应,无出血先兆不必输;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类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出血大为减少,颅内出血可基本消除,而同种免疫的发生率并未增高。

多数人认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仅限于出血危险性大的患者,不

可滥用。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10/L时,无论有无明显的出血都应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防发生颅内出血。

(4)剂量及用法 血小板输注剂量视病情而定,用输血器输注。一

般每M 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数1.0×10个可使输注后1小时的外周血小板数增高约10×109/L。

儿童每10㎏体重要输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2个单位;儿童输单采血小板可将1个治疗量分成2-4袋,分次输注(采用密闭式管路)。

(5)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

■ 因故未及时输用要在室温下放置,不能放冰箱;

■ 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1 个止血水

平;

■ 要求ABO 同型输注(血小板膜上有红细胞抗原);

■ 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Rh 阴性血小板;

■ 如患者有脾肿大、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id

intravacular coagulation,DIC )等非免疫因素存在。输注

剂量要适当加大。

*2119输注无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没有产生“适当的反应”,即连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供者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 ),临床出血表现亦未见改善。这是临床输血中颇为棘手的问题。

(1)原因

■ 血小板质量不合格;

■ 非免疫因素:受者有脾肿大、感染、发热、DIC 等;

■ 免疫因素:①HLA 的同种免疫作用:血小板表面的HLAI 类抗原

和污染的白细胞HLA 抗原均产生HLA 抗体,导致输注无效;②血小板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导致输注无效;③血小板表面有ABO 抗原,如ABO 血型不相合输注容易导致输注无效。

(2)预防

■ 严格控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 选用单一供者血小板(机采血小板),以减少患者与供者抗原的

接触;

■ 自身血小板输注:有条件可将患者血小板提取并冰冻保存,需要时输注;

■ 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由于HLA 抗体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的主要原因,故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可防止或推迟输注无效

的发生;

■ 去除血小板表面抗原:用氯喹或枸橼酸解离技术去除血小板表

面的HLA 抗原,以降低其免疫原性;

■ 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递呈细胞功能。

(3)处理

①供者选择:

■选择HLA 相合供者(约80%输注无效为HLA 抗体所致):供、受者HLAI 类抗原匹配程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好;

■选择ABO 和Rh 相合的供者:尽管血小板表面无D 抗原,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故Rh 阴性患者最好输注Rh 阴性血小板;

■选择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相合供者:若输注无效是由血小板特异抗体所致,最好选择家庭成员作为供者(制品需辐照)。

实践中寻找HLA 配型完全相合供者的血小板较为困难,有人采用HLA 半相合的血小板也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例如选用母亲的血小板给

患儿输注,其疗效远比非亲属供者好(制品需辐照)。

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的应用:IVIg ≥5g/kg体重,能改善血小板输入注效果(费用昂贵,只用于危及生命的出血患者); ③血浆置换:抗体下降快,可立即改善输注效果;

④免疫抑制剂:抗体下降需2-3周,不能立即改善输注效果; ⑤抗纤溶药物:可使纤溶活性下降,减少出血。

3.5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

(1)制品性质

多数血站将FFP 制成每袋200ml 、100ml 、50ml 的不同规格。除血小板外,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一般200ml 一袋的FFP 内含有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它凝血因子0.7-1.0IU/ml。

(2)保存期

在-20℃以下可保存1年,1年后为普通冰冻血浆。

(3)适应证

■ 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无相应浓缩剂时) ;

■ 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 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 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AT-Ⅲ)缺乏;

■ 免疫缺陷综合征;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剂量及用法

一般认为,若输注FFP 的剂量为10-20ml/kg体重,则多数凝血因子水平将上升25%-50%。由于大多数凝血因子在比较低的水平就能止血,故应用FFP 的剂量不必太大,以免发生循环超负荷的危险。通常FFP 的首次剂量为10-15ml/kg,维持剂量为

5-10ml/kg。FFP 应用时在37℃水浴中融化,不断轻轻地摇动血袋,直到血浆完全融化为止。融化后在24小时之内用输血器输注,输注速度为每分钟5-10ml 。

(5)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FFP不能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以免在大量纤维蛋白

被析出;

■ 融化后的FFP 应尽快输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

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 输注前不必做ABO 型交叉配合试验,也不要求ABO 同型输注,

但最好与受血者ABO 血型相容。相容关系为AB 型血浆可安全

地输给任何型的受血者;A 型血浆可以输给A 型和O 型受血

者;B 型血浆可输给B 型和O 型受血者;O 型血浆只能给O

型受血者;

■ 输注前肉眼检查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

有凝块不能输注;

■ FFP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

可在4℃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小时;

■ 目前FFP 在国内外均有滥用趋势。用量过多的原因主要是用

于补充血容量和营养。现在已有同样有效的晶体液和血浆代

用品用于抗休克,还有更为科学的肠胃外营养疗法,加之FFP

能传播肝炎和艾滋病,又能引起不良反应,故已不主张将FFP

用于上述两个目的。

3.6 冷沉淀

(1)制品性质

以400ml 全血分离的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其容量为20-30ml 。含有ⅤⅢ因子≥80IU ,含纤维蛋白200-300mg ,含约等于200ml 血

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此外,还含有250-500mg/L的纤维结合蛋白及其它共同沉淀物,包括各种免疫球蛋白、抗A 、抗B 以及变性蛋白等。

(2)保存期

在-30℃条件下冰冻保存,有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

(3)适应证

实际上,冷沉沉中含有5种主要成分:

■ 丰富的ⅤⅢ因子;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纤维蛋白原;

■ 纤维结合蛋白;

■ⅩⅢ因子。

根据上述5种成分,决定了冷沉淀的用途。

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

冷沉淀也经常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 等患者的治疗,原因是冷沉淀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原。凡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测定低于0.8g/L,应输注冷沉淀作替代治疗。

此外,国外已用甘氨酸、乙醇或硫酸沉淀的方法纯化冷沉淀,利用其中的纤维蛋白原和ⅩⅢ因子制成纤维蛋白胶,用于微血管弥漫性渗血的止血已取得良好效果。纤维蛋白胶已作病毒灭活处理,使用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冷沉淀的用途很广,但在制备过程中未作病毒灭活处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

(4)剂量及用法

1、剂量 冷沉淀常用剂量为每10kg 体重输1-1.5单位(相当于200ml-300ml 血浆制备的冷沉淀量)

2、用法 冷沉淀在37℃水浴中完全融化,融化后必须在4小时

之内用于患者。

3、应用方法 可以一袋一袋地静脉推注或输注,亦可将数袋冷沉淀逐一汇总,并通过冷沉淀的出口部位加入生理盐水(10-15ml )加以稀释后用输血器静脉输注,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5)注意事项

■ 冷沉淀在袋子上标明了献血者的ABO 血型,临床上应同型输注。

■ 冷沉淀融化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7℃,以免引起ⅤⅢ因子活性丧失。如冷沉淀经37℃加温后仍不完全融化,提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为纤维蛋白则不能使用。

■ 由于冷沉淀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可使ⅤⅢ因子活性丧失,故融化后必须尽快输用。

■ 如融化的冷沉淀因故未能及时输用,不应再冻存。

■ 冷沉淀粘度较大,如经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堵塞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