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1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2,月色入戶3,欣然起行。念4無與為樂者5,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6,相與7步於中庭。

庭下8如積水空明9,水中藻荇10交橫11,蓋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12如吾兩人者耳。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進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下同,反對王安石的新黨所推行的變法,在政治上屬於舊黨。在新黨執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後外放到不同 的地方任官,結果卒於常州。

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裝船鴿號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寫作背景

本文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蘇軾因和王安石政見不合,元豐二年(公元1079),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官街上還加上「本州安置」的字樣,表示不得參與公事,事實形同流放。元豐六年(公元1083),他的朋友張懷民也被貶來黃州,暫寄住於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黃岡縣南)。十月十二日,蘇軾夜訪張懷民,本文便是記述這一晚的情形。他描繪了明淨、清幽的夜景,文字潔淨洗煉,引人無限的遐思。

賞析重點

這是一篇隨筆,描寫作者月夜漫步所發現的獨特景致,抒發他不為俗世名利所拘的閑逸情懷。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作者正想寬衣就寢,偶見月色照進屋內,忽然興致來了,起來到戶外散步。,心裏正想著有誰可以和他同遊共樂,得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人,於是他便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還沒有睡覺,兩人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在皎潔的月色下,庭院裏好像積了一泓清澈澄明的清水,在這積水裏面,還有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天晚上沒有月亮?哪處地方沒有竹柏?只是像蘇軾和張懷民那樣能有閑情逸致去欣賞月色的人下多罷了。

這篇小品,總共只有八十三個字,作者用極為簡潔的文筆,把 敘事、寫景、抒情緊密結合,勾勒出一幅優美的夜遊圖。本文開篇 便點出夜遊的日期、時間、人物和原委。誘人的月色穿窗入戶而來,引起作者「起行」賞月的興致。「欣然」二字,寫出作者內心的喜悅。接著他僅以簡單幾筆,便將月色之美描繪出來。他用「積水空明」比喻月色,用「藻荇交橫」比喻月下竹柏的影子,功妙而真實。文章擺脫一般描繪月色的方法,不作諸般形容,只淡淡幾筆,更顯得清新、雋永,富有詩意。文章末段,以惋惜無人賞月,暗示世人大都汲汲營營,為俗務所累。道理雖然眾所皆知,但是因為說得含蓄,所以耐人尋味。

此時作者被貶在黃州,一般人若處在仕途的逆境,情緒必然低落,那有閑情體會自然之美,這便反映出蘇軾的豁達人生觀和不迷戀名利的超然品格﹔當然,他稱自己和張懷民為「閑人」,不免有一點自嘲的味道,多少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惆悵心情。

從內容的鋪排看,由「欲睡」到「起行」、尋友、散步﹔從寫作技巧看,由敘事到寫景,由賞景而抒懷,自首至尾,一氣呵成,行文是那麼自然、流暢,看上去像是作者下加思索,信手拈來,卻又那麼結構周密,實在是小品文的典範。

想一想

1. 晚上當你獨自一人在家,你會感到寂寞嗎?你會選擇進行哪些活動來解悶?

2. 在郊野公園中,若你投入集體遊戲,還可兼顧欣賞四周景致嗎?為甚麼?

3. 你認為欣賞美景應處身在一個怎樣的環境和氣氛下才能盡情享受呢? 1

2元豐:宋神宗年號。 解衣欲睡:脫去外衣準備睡覺。

3月色入戶:月光透過門窗照進來。

4念:考慮。

5與為樂者:可分享快樂的人。

6寢:睡覺。

7相與:一起。

8庭下:庭院中。

9如積水空明:月光皎潔,照到地上像積滿水似的清澈透明。

10藻荇:兩種水草名。荇:(粵)[杏]。

11交橫:縱橫交錯。

12閑人:指不追求名利而具閑情逸致的人。「閑」通「閒」。

4. 你有夜遊的經驗嗎?試說說當時的情況及感受。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1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2,月色入戶3,欣然起行。念4無與為樂者5,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6,相與7步於中庭。

庭下8如積水空明9,水中藻荇10交橫11,蓋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12如吾兩人者耳。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進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下同,反對王安石的新黨所推行的變法,在政治上屬於舊黨。在新黨執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後外放到不同 的地方任官,結果卒於常州。

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裝船鴿號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寫作背景

本文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蘇軾因和王安石政見不合,元豐二年(公元1079),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官街上還加上「本州安置」的字樣,表示不得參與公事,事實形同流放。元豐六年(公元1083),他的朋友張懷民也被貶來黃州,暫寄住於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黃岡縣南)。十月十二日,蘇軾夜訪張懷民,本文便是記述這一晚的情形。他描繪了明淨、清幽的夜景,文字潔淨洗煉,引人無限的遐思。

賞析重點

這是一篇隨筆,描寫作者月夜漫步所發現的獨特景致,抒發他不為俗世名利所拘的閑逸情懷。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作者正想寬衣就寢,偶見月色照進屋內,忽然興致來了,起來到戶外散步。,心裏正想著有誰可以和他同遊共樂,得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人,於是他便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還沒有睡覺,兩人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在皎潔的月色下,庭院裏好像積了一泓清澈澄明的清水,在這積水裏面,還有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天晚上沒有月亮?哪處地方沒有竹柏?只是像蘇軾和張懷民那樣能有閑情逸致去欣賞月色的人下多罷了。

這篇小品,總共只有八十三個字,作者用極為簡潔的文筆,把 敘事、寫景、抒情緊密結合,勾勒出一幅優美的夜遊圖。本文開篇 便點出夜遊的日期、時間、人物和原委。誘人的月色穿窗入戶而來,引起作者「起行」賞月的興致。「欣然」二字,寫出作者內心的喜悅。接著他僅以簡單幾筆,便將月色之美描繪出來。他用「積水空明」比喻月色,用「藻荇交橫」比喻月下竹柏的影子,功妙而真實。文章擺脫一般描繪月色的方法,不作諸般形容,只淡淡幾筆,更顯得清新、雋永,富有詩意。文章末段,以惋惜無人賞月,暗示世人大都汲汲營營,為俗務所累。道理雖然眾所皆知,但是因為說得含蓄,所以耐人尋味。

此時作者被貶在黃州,一般人若處在仕途的逆境,情緒必然低落,那有閑情體會自然之美,這便反映出蘇軾的豁達人生觀和不迷戀名利的超然品格﹔當然,他稱自己和張懷民為「閑人」,不免有一點自嘲的味道,多少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惆悵心情。

從內容的鋪排看,由「欲睡」到「起行」、尋友、散步﹔從寫作技巧看,由敘事到寫景,由賞景而抒懷,自首至尾,一氣呵成,行文是那麼自然、流暢,看上去像是作者下加思索,信手拈來,卻又那麼結構周密,實在是小品文的典範。

想一想

1. 晚上當你獨自一人在家,你會感到寂寞嗎?你會選擇進行哪些活動來解悶?

2. 在郊野公園中,若你投入集體遊戲,還可兼顧欣賞四周景致嗎?為甚麼?

3. 你認為欣賞美景應處身在一個怎樣的環境和氣氛下才能盡情享受呢? 1

2元豐:宋神宗年號。 解衣欲睡:脫去外衣準備睡覺。

3月色入戶:月光透過門窗照進來。

4念:考慮。

5與為樂者:可分享快樂的人。

6寢:睡覺。

7相與:一起。

8庭下:庭院中。

9如積水空明:月光皎潔,照到地上像積滿水似的清澈透明。

10藻荇:兩種水草名。荇:(粵)[杏]。

11交橫:縱橫交錯。

12閑人:指不追求名利而具閑情逸致的人。「閑」通「閒」。

4. 你有夜遊的經驗嗎?試說說當時的情況及感受。


相关内容

  •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实录
  •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王亚利 (课件播放钢琴曲<Kisstherain>,营造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同时,以此作为背景音乐引入新课) 一.引入新课 师: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 ...

  • 朗读赏析体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这部分是苏轼回归现实后的一种感慨 , 被贬的郁闷. 赏月 的欣 喜 , 统化 为心底 无 奈的诘 问与 呼告 ! 统 抓住 了 " 字也 就 闲" 充盈之时, 以心灵的视觉去观察. 审视. 思考眼前的景物细节, 说不定他们也能将 自 己情感的足迹印在这些景物上.固 抓住了 作者的 ...

  • 记承天寺夜游_教学设计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神品之文" 2. 品"月色之美" 3. 悟"闲人之情" [教学重点]:1.鉴赏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手法 2.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 ...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刘福华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做积累. 2.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结合背景,体会作者悠闲. 超逸的心境. 3.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揣摩作者在文 中所寄托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写景语言诗情画意的情境. 教学 ...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叩问月亮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都是写 ...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反思 "共同备课工作坊"结束了,感觉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写的一篇散文小品.这篇短文仅用84个字就巧妙地勾画了一幅月夜景色图,用淡淡的月景诉浓浓的愁情,似从胸中自然流出,回旋激荡,烟波生色.教读此文,历来不会忽视这样几个问 ...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张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邵苗苗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北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共分五部分:说教学内容.说教学对象.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学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是 ...

  •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
  • <记承天寺夜游>的知识点汇总 选自:<东坡志林> 体裁:游记 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三苏.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 ...

  • 2011年中考文言文汇编[记承天寺夜游]
  • 2011年中考文言文汇编<记承天寺夜游> (吉林省·2011)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 ...

  •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二.句子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