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说之集大成者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祖国医学的最大成就,是形成了与伤寒学说相羽翼而又有相对独立性的新理论——温病学说,从而丰富了祖国医学对于外感热病治疗的手段和经验。对温病学最有贡献的医学家当首推钱塘王孟英。

王孟英先祖曾被宋高宗赵构追封为安化郡王,自河南开封迁居浙江海宁,后又迁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王士雄诞生于杭州,字孟英,幼字(上竹下钱)龙,晚字梦隐(一作梦影),自号半痴山人、随息居士、睡乡散人、华胥小隐。书斋堂号归砚、潜斋。

王士雄出身于医学世家。曾祖父王学权医术精湛,晚年时曾撰《医学随笔》总结毕生临证经验,书未脱稿即病故。祖父王国祥,父亲王升亦精于医,曾对《医学随笔》作辑注、增订。其父学识渊博,当时西洋医学关于人体解剖的知识初传入我国,他勇于吸取新知识,并对西医在我国传播持开明态度,这种学风自幼熏染王孟英。在王孟英14岁时,父亲病故,迫于生计,王氐起初在浙江金华一家店铺当伙计。但是,人生的挫折并没有动摇王孟英继承祖业,行医济世的的志向,他白天工作,夜间阅读医书,早起晚睡,醉心于岐黄之术。他的书房题名“潜斋”,潜修学问,闭门读书。据说他因专心致志于钻研医学,心中摈弃杂务,以致不会理财,人笑其痴,所以自号“半痴山人”。几年之后,他因抢救一名垂危患者而显露身手,从此步入以行医为职业的生涯。起初,王孟英喜读《景岳全书》,临证也仿此书用温法,后经其母亲训诫,始改弦更张,承继《医学随笔》所载家传经验。王孟英的母亲深谙医理药性,他告诫儿子,对外感不可妄投温补,即内伤证,必求其所伤何病,而先治其伤,则病去而元气自复。这些医理王孟英深受启迪。当时正值战乱,疫病流行,王孟英留心于温病证治,颇有心得。他博采众家之说,又从六气之变,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人民体质以及地域特点出发,在继承寒凉学派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他对温热病反对妄投温补,力倡凉润清解、甘寒养阴,对温病学有独到的见解。咸丰元年(1852年)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占浙江,王孟英一度从杭州避居上海。此时,他于行医之暇,潜心著述,完成一部温病学巨著——《温热经纬》。

王孟英生活于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之后,此时,中医温病学说已趋成熟,而且各家著述较为丰富,这些都为王氏系统总结温病学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孟英集历代寒凉派和温病学家之大成,并加以融会贯通,《温热经纬》是他的学术代表作。此书首先辑录了《内经》中有关伏气温热病条文,又录张仲景有关伏气温病篇、外感热病篇以及湿温、疫病等篇,集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另一方面,书中汇集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和余师愚《疫病篇》、陈平伯《外感温病篇》等清代温病诸家论述。此书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为纬”,征引吴鞠通、章虚谷、华岫云等人精辟的阐释,并有王氏加按语注明他的新见解,该书实为清代湿病学说的全面汇辑。

王孟英治温病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杂病取朱丹溪、喻嘉言、秦皇士、沈尧封,对《伤寒论》尤有心得。孟英阐发医理精辟,临证重视审证,辩证精确,立法处方熨帖,用药灵巧慎严,毫不偏囿固执,每有出奇制胜之效,而无颟顸贻误之弊。 “临症轻奇,处方熨帖,亘古几无敌手” (张山雷)、“辨病辩证,能探虚实,察深浅,权缓急,每多创辟之处”(曹炳章),这些对孟英的评价或是赞誉,可谓贴切妥当。

王孟英于诊务之暇,勤于笔耕,一生著述颇丰。道光十七年(1837),江浙因战乱疫疠流行,王孟英爱女死于霍乱,乃于次年(1838)撰《霍乱论》。至晚年又将其重订出版,更名为《随息居霍乱论》(1862)。王孟英将自己于1824—1857年间治病医案,依编年体例,汇辑成《王氏医案》3集。又撰写一部《归砚集》(1857),书中论述个人诊治心得及治验。晚年汇纂一部《随息居饮食谱》(1861),此书为清代营养学名著。他还辑录、评注医书多种,如《潜斋简效方》、《四科简效方》、《汇刊经验方》等。他总结家传医学经验,将曾祖父书稿,又经祖父、父亲亲手增订的《医学随笔》加以整理,刊行于世,并改名为《重庆堂随笔》。这部著作贯注着王氏四代学术经验的结晶。其所评注之书,有《女科辑要》、《言医选评》、《古今医案选》等,传另有《鸡鸣录》、《圣济方选》、《舌辨》、《柳州医话注》、《愿体医话评注》等。

王孟英晚景凄凉,颠沛流离,避居秀水(今浙江嘉兴)濮院镇。同治七年(1868年),一代名医与世长辞,时年六十。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祖国医学的最大成就,是形成了与伤寒学说相羽翼而又有相对独立性的新理论——温病学说,从而丰富了祖国医学对于外感热病治疗的手段和经验。对温病学最有贡献的医学家当首推钱塘王孟英。

王孟英先祖曾被宋高宗赵构追封为安化郡王,自河南开封迁居浙江海宁,后又迁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王士雄诞生于杭州,字孟英,幼字(上竹下钱)龙,晚字梦隐(一作梦影),自号半痴山人、随息居士、睡乡散人、华胥小隐。书斋堂号归砚、潜斋。

王士雄出身于医学世家。曾祖父王学权医术精湛,晚年时曾撰《医学随笔》总结毕生临证经验,书未脱稿即病故。祖父王国祥,父亲王升亦精于医,曾对《医学随笔》作辑注、增订。其父学识渊博,当时西洋医学关于人体解剖的知识初传入我国,他勇于吸取新知识,并对西医在我国传播持开明态度,这种学风自幼熏染王孟英。在王孟英14岁时,父亲病故,迫于生计,王氐起初在浙江金华一家店铺当伙计。但是,人生的挫折并没有动摇王孟英继承祖业,行医济世的的志向,他白天工作,夜间阅读医书,早起晚睡,醉心于岐黄之术。他的书房题名“潜斋”,潜修学问,闭门读书。据说他因专心致志于钻研医学,心中摈弃杂务,以致不会理财,人笑其痴,所以自号“半痴山人”。几年之后,他因抢救一名垂危患者而显露身手,从此步入以行医为职业的生涯。起初,王孟英喜读《景岳全书》,临证也仿此书用温法,后经其母亲训诫,始改弦更张,承继《医学随笔》所载家传经验。王孟英的母亲深谙医理药性,他告诫儿子,对外感不可妄投温补,即内伤证,必求其所伤何病,而先治其伤,则病去而元气自复。这些医理王孟英深受启迪。当时正值战乱,疫病流行,王孟英留心于温病证治,颇有心得。他博采众家之说,又从六气之变,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人民体质以及地域特点出发,在继承寒凉学派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他对温热病反对妄投温补,力倡凉润清解、甘寒养阴,对温病学有独到的见解。咸丰元年(1852年)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占浙江,王孟英一度从杭州避居上海。此时,他于行医之暇,潜心著述,完成一部温病学巨著——《温热经纬》。

王孟英生活于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之后,此时,中医温病学说已趋成熟,而且各家著述较为丰富,这些都为王氏系统总结温病学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孟英集历代寒凉派和温病学家之大成,并加以融会贯通,《温热经纬》是他的学术代表作。此书首先辑录了《内经》中有关伏气温热病条文,又录张仲景有关伏气温病篇、外感热病篇以及湿温、疫病等篇,集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另一方面,书中汇集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和余师愚《疫病篇》、陈平伯《外感温病篇》等清代温病诸家论述。此书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为纬”,征引吴鞠通、章虚谷、华岫云等人精辟的阐释,并有王氏加按语注明他的新见解,该书实为清代湿病学说的全面汇辑。

王孟英治温病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杂病取朱丹溪、喻嘉言、秦皇士、沈尧封,对《伤寒论》尤有心得。孟英阐发医理精辟,临证重视审证,辩证精确,立法处方熨帖,用药灵巧慎严,毫不偏囿固执,每有出奇制胜之效,而无颟顸贻误之弊。 “临症轻奇,处方熨帖,亘古几无敌手” (张山雷)、“辨病辩证,能探虚实,察深浅,权缓急,每多创辟之处”(曹炳章),这些对孟英的评价或是赞誉,可谓贴切妥当。

王孟英于诊务之暇,勤于笔耕,一生著述颇丰。道光十七年(1837),江浙因战乱疫疠流行,王孟英爱女死于霍乱,乃于次年(1838)撰《霍乱论》。至晚年又将其重订出版,更名为《随息居霍乱论》(1862)。王孟英将自己于1824—1857年间治病医案,依编年体例,汇辑成《王氏医案》3集。又撰写一部《归砚集》(1857),书中论述个人诊治心得及治验。晚年汇纂一部《随息居饮食谱》(1861),此书为清代营养学名著。他还辑录、评注医书多种,如《潜斋简效方》、《四科简效方》、《汇刊经验方》等。他总结家传医学经验,将曾祖父书稿,又经祖父、父亲亲手增订的《医学随笔》加以整理,刊行于世,并改名为《重庆堂随笔》。这部著作贯注着王氏四代学术经验的结晶。其所评注之书,有《女科辑要》、《言医选评》、《古今医案选》等,传另有《鸡鸣录》、《圣济方选》、《舌辨》、《柳州医话注》、《愿体医话评注》等。

王孟英晚景凄凉,颠沛流离,避居秀水(今浙江嘉兴)濮院镇。同治七年(1868年),一代名医与世长辞,时年六十。


相关内容

  • 中华医学史上
  • 1.黄帝,是我国远古时期的杰出英雄和领袖人物,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因最早于姬水之地(沮水)奠定了他的功业基础,故又姓姬,因出生并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塬,而被尊称为黄帝.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完成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结束了野蛮时代,中华民族开始步入文明,黄帝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建立了 ...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2016-10-23 方墨馆 转自 雨林修养馆 修改微信分享: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 ...

  • 名老中医经验集-郭谦亨(2)
  • 第三卷240二.卫气营血证候动物实验研究从1986年开始,郭氏指导研究生完成了卫分证.气分证(包括热邪壅肺.阳明热炽.阳明热结.湿热气分证.湿热中阻等).营分证.血分证.热毒神昏.暑热痉厥等11个动物模型.在造模时,尽可能符合温病病因学理论,采用复合因素造模.如湿热中阻证.湿热气分证,创制了自动调控 ...

  • 试论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对温病学的影响
  • 2006年第4期 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古医籍载祀绵远,字迹不钱大昕先生所云:"非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还清,传抄翻刻亥豕多讹:二是与校注者文字知识欠冀方家指教. 缺,妄加改动有关.主要表现在古医籍的繁体字转 换为简化字时,有的校注者因不识繁体字而出现一参考文献 些不该有的错 ...

  • 中国古代科技经典书籍推荐
  • 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也融入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辛勤汗水.但是,直到半个世纪前,世界学术界仍在科学"欧洲中心论"的迷雾笼罩中,完全忽视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这是极不公平的.当然,这和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以及当时我们自身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不 ...

  • 陈鼎三小传
  • 江尔逊口述张斯特整理 [陈鼎三小传]陈鼎三(1874-196O),字宗錡,四川乐山人.十五岁从文学医,后拜师于邑之宿医陈颖川.陈老潜心歧黄,嗜书如命,不仅能背诵四大经典著作原文(其中<内经>是重要篇章),且能背诵一些名家的注释:博览群书,兼收并蓄,虽特别推崇仲景学说,亦喜用汉以后医家的独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目录 本书全文检索 前言 医家小传 全书概要 本书读法次序 上编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彭子益着罗超羣校 序 读法总纲 上篇 中篇 下篇 传经篇 疑难篇 类伤寒病篇 读法总结 原理上篇 原理上篇导言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阴阳 五行 六气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十二经圆运动图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 ...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 ...

  •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7)
  • <中医经典选读>心得体会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总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还拿着手里当宝?但是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