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学习体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尊敬的党组织: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精辟概括,导向鲜明,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理和美德的崇高而纯粹的追求。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总是把个人的荣辱融入到捍卫民族利益、实现民族振兴之中,前仆后继、舍生取义。这种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在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对人的素质、品格、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在道德领域,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提出了哪些应该提倡,还提出了哪些应该铲除,昭示了社会进步的方向,提出了社会进步的目标。当前,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违法乱纪和不道德的现象,有些问题已经比较严重。这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胡锦涛总书记社会主义辱观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和时代要求,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魏 忠

二○○八年三月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尊敬的党组织: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精辟概括,导向鲜明,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理和美德的崇高而纯粹的追求。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总是把个人的荣辱融入到捍卫民族利益、实现民族振兴之中,前仆后继、舍生取义。这种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在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对人的素质、品格、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在道德领域,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提出了哪些应该提倡,还提出了哪些应该铲除,昭示了社会进步的方向,提出了社会进步的目标。当前,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违法乱纪和不道德的现象,有些问题已经比较严重。这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胡锦涛总书记社会主义辱观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和时代要求,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魏 忠

二○○八年三月


相关内容

  • 智慧学习的概念框架与模式设计
  • Vol.24 No.8 2014 智慧学习的概念框架与模式设计* 郭晓珊 郑旭东 杨现民[通讯作者] (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方向.智慧学校.智慧图书馆等智慧环境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为 ...

  • 自主学习笔记
  • 一.自主学习的目标 自主学习对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务在现代学习社会,施教者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教师和校长是最主要的施教者.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 ...

  • 基于在线学习活动的教师研修模式的设计研究
  • 作者:乔爱玲高洁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01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13)10-0056-06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研修已经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途径,纵观现有网络学习,无论在支持理念.界面设计,还是在学习资源.学习便利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

  • 第2章 网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2章  网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本章学习要点: 1.理解教学设计系统理论及其对网络课程的指导作用 2.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网络课程的指导作用 3.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网络课程的指导作用 4.理解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及其对网络课程的指导作用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在教育领 ...

  • 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
  • [摘 要] 学习动机是发起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激发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是提高远程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通过使用学习动机量表和自编的影响因素问卷,对279名远程学习者的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坚持性.学习兴趣.网络课程质量 ...

  • 如何提高在线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_赵福君
  • 第23卷2013年第1期第1期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INGTUA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23No. 1 Feb.2013 如何提高在线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赵福君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 要:与传统课堂教学相 ...

  • 基于RSS技术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策略研究
  • 个性化学习一直是教育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所具有的强大交互性和分布式特点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技术上实现的可能.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个性化学习资源,但学习者经常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而通过RSS技术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推进服务,可以解决这一问 ...

  • 怎样做学习计划
  • 怎样做学习计划 (一)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意义 (1)制订学习计划可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区别只是在学习目标的内容上,有的比较长远,有的比较短暂. 要实现长远的学习目标,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努力去做才行,因此,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就十分必要了 ...

  • 试论教育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
  •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是我国历史上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一个时期.在社会发生如此急剧变革的时期,教育作为兴国的根本,必将作为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被提上日程.于是,国家相继进行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如何在教学中能有力地促进个人身心的发展呢 ...

  •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背景 1.21世纪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人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 2.21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纪,学习型社会的大厦,必须有许多学习型组织是基石才能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