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灵动的江南

触摸灵动的江南(一)

作者: 媒体达人  发表时间 2011-07-19 21:25:20 人气:293

编辑按:的确,“江南”历来就是一个引人遐思的词汇和所在。小桥流水,黄昏晨曦,一动一静中都能引发欢喜和愁绪,沾染诗情画意。

我更有心情看而不是写,我已经看了这么多美丽事物,我的视线都已经充盈。---引自希腊诗人卡瓦菲斯

写江南,实在难以动笔。一则本人对江南知之甚少,匆匆过往,浅尝辄止,岂敢在江南众侠面前卖弄词藻;二则古往今来,抒怀江南的诗词、歌谣、文章不胜枚举,是江南造就了诗人,还是诗人造就了江南,光描写江南景致的诗句就不下百言。如李白的《江南春怀》、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的《忆江南》、张继的《山家》、杜牧的《江南春》、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李贺的《江南弄》、柳恽的《江南曲》等等,文人墨客在徜徉于江南的杏花春雨、风物雅韵、水乡湖泽、亭台楼阁、吴侬软语的同时,用掷地有声的诗行,让江南这一抽象的名词鲜活起来,赋予了她更加美好的期许和祝愿。既然要记录下视线掠过的每一处感动,我干脆就屏住呼吸,凝神端详,一边倾听有关她历史的诉说,一边去触摸她灵动的温润,从内心去感受她,去领悟她的一切。

一、江南在哪里?

“人人皆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的《菩萨蛮》把江南之美概括得惟妙惟肖,也道出了人们在心中已把江南固化成对美好生活的极致向往,成为人生追寻的人间天堂。

前不久,有朋友打电话来问我:“你没在北京?在哪里?”我脱口而出:“我在江南”。我的回答好像让朋友不解,于是我补充说:“在南京”。我也试问过一些南京当地人,江南究竟指的是哪里?答案也是千奇百怪,大部分人认为是一个抽象名词,说江南特指江浙一带的人居多。如果问你,江南究竟在哪里?你肯定也会如坠雾中,一时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也可能说出一连串的解释来。江南,顾名思义,可以说是长江之南,这与英文的翻译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似乎不谋而合;也有说,江南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也包括长江北方的一些区域。还有人说,“江南”一直是一个有着众多争议的地理名词。

翻阅一些历史文献,对江南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从古至今,先是地域区划,然后是经济区划,最后是行政区划,地域范围由大到小。古时,淮河等河流均被称为“江”,这与当代的称谓不同。因而,古人笔下的“江”泛指河流,甚至包含了运河。

江南的地域一开始幅员辽阔,可谓广义上的江南,即“大江南”,指长江至南岭间

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江南三大名楼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和南昌的滕王阁,即为广义江南的三大地域坐标。李白的《江夏赠韦南陵冰》中的名句“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说的就是黄鹤楼的所在地湖北武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提到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应该指的是现在的湖南长沙一带。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写的是江州,即今江西九江的春色。

广义江南的区划与以气候即梅雨覆盖的地区进行区划是基本相同的。贺方回的词“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这与通俗歌曲《江南》中描述的梅雨:“风到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意义上的区划,在如今已为大众所认可。梅雨亦即江南表象的另外一个代名词。

而狭义之江南,指的是江东地区,以南京、苏州、杭州一带为核心,包括浙北、皖南、赣东北等地,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文化意义上的江南,这与大多数人想象的江南相去甚远。《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毋庸置疑,有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自然是狭义江南的代表之一。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杜牧《遣怀》里描述的江南就是现在的扬州。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的是现在的镇江。而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般是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这里所指的“江南”,应该就是以苏沪杭为核心的太湖、西湖流域地区,即江苏南部、浙北、皖南、赣东等地。人们对江南的第一印象似乎根深蒂固,基本仍局限于水乡湖泽和亭台楼阁,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着“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美名的苏杭,的确是江南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是江南的形象坐标。

世上本无江南,在众多评述之中便有了江南,她在人们的想象和评论中逐渐凝练出来。于是,我似乎找到了心中的江南。

二、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绿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高度

概括了江南那些可触摸的元素:碧波荡漾的江泽湖泊、摇摇摆摆的水乡船舶、淅淅沥沥的纤纤梅雨、穿梭于亭台楼阁的人流……多么美妙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江南春》勾勒出园林的亭台楼阁沐浴在纤纤不绝梅雨中的美景,浓绿扑人眉宇,燕影在天,湖光如镜,白墙灰瓦,本身就是一幅清秀淡雅的山水画,也是江南最为得意的佳作。园林的清雅郎秀与梅雨的羞涩阴柔像似了越剧中的男女主角,为我们演绎着“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我的印象江南也是从楼台烟雨开始,守候并执着地沉浸其中。

俗话说,山美水美比不过园林之美。苏州园林甲江南,江南的园林之美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清朝时期,乾隆每次下江南,必到有民间行宫之称的“虹饮山房”小住。该园林可谓江南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江南造园历史传承,之所以园林众多,得益于具备丰厚的造园物质条件,天然的水系与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兼备,仅苏州一地就有私家园林一百七十余座,堪称园林之都。李白的“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说的就是早期的园林代表之一的“姑苏台园林”(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至于北宋留下来的“沧浪亭”,系文人苏舜钦建造,他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政治愤懑写入了园林,其政治抱负在亭台楼阁的巧妙布局上彰显有余。可以说,园林为文人提供了雅集的场所,园林也被称为“文人园林”。

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江南园林,当属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十六年建成。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至于与园林配戏的梅雨,有人说,她是压在江南的一个冗

长而阴郁的韵脚。冗长是因为它的时间跨度在一个月左右,几乎每日络绎不绝地光顾大地,弥漫,漂泊,我们只能隔着木格子窗听梅雨的裙裾飘过江南广阔的平原,我们也期待身上每一寸肌肤感受雨丝的叮咛和缠绕;阴郁是因为它驱赶了明媚的阳光,让本来光鲜亮丽的白粉墙开出了点点霉斑,让路人“黏黏糊糊”浑身不自在。梅雨季节,雨声滴滴答答,像忧愁,像牛毛,像一阵轻痒,时而缠绵,时而暧昧,时而固执,这些都成就了这个江南独有韵脚的韵味。“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江南与梅雨难解难分,人们在共同的梅雨季节里,以独有的温润气质和耐心,期盼着“出梅”的清爽与自由。

多少楼台烟雨中,园林的亭台楼阁正因为有了梅雨的映衬才显得格外有韵致,梅雨也正因为有了园林的包容才愈加婀娜妩媚,男女主角的低语吟唱共同铸造了整个江南阴柔的品质。在楼宇檐下听雨,我们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慨了。

触摸灵动的江南(一)

作者: 媒体达人  发表时间 2011-07-19 21:25:20 人气:293

编辑按:的确,“江南”历来就是一个引人遐思的词汇和所在。小桥流水,黄昏晨曦,一动一静中都能引发欢喜和愁绪,沾染诗情画意。

我更有心情看而不是写,我已经看了这么多美丽事物,我的视线都已经充盈。---引自希腊诗人卡瓦菲斯

写江南,实在难以动笔。一则本人对江南知之甚少,匆匆过往,浅尝辄止,岂敢在江南众侠面前卖弄词藻;二则古往今来,抒怀江南的诗词、歌谣、文章不胜枚举,是江南造就了诗人,还是诗人造就了江南,光描写江南景致的诗句就不下百言。如李白的《江南春怀》、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的《忆江南》、张继的《山家》、杜牧的《江南春》、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李贺的《江南弄》、柳恽的《江南曲》等等,文人墨客在徜徉于江南的杏花春雨、风物雅韵、水乡湖泽、亭台楼阁、吴侬软语的同时,用掷地有声的诗行,让江南这一抽象的名词鲜活起来,赋予了她更加美好的期许和祝愿。既然要记录下视线掠过的每一处感动,我干脆就屏住呼吸,凝神端详,一边倾听有关她历史的诉说,一边去触摸她灵动的温润,从内心去感受她,去领悟她的一切。

一、江南在哪里?

“人人皆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的《菩萨蛮》把江南之美概括得惟妙惟肖,也道出了人们在心中已把江南固化成对美好生活的极致向往,成为人生追寻的人间天堂。

前不久,有朋友打电话来问我:“你没在北京?在哪里?”我脱口而出:“我在江南”。我的回答好像让朋友不解,于是我补充说:“在南京”。我也试问过一些南京当地人,江南究竟指的是哪里?答案也是千奇百怪,大部分人认为是一个抽象名词,说江南特指江浙一带的人居多。如果问你,江南究竟在哪里?你肯定也会如坠雾中,一时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也可能说出一连串的解释来。江南,顾名思义,可以说是长江之南,这与英文的翻译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似乎不谋而合;也有说,江南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也包括长江北方的一些区域。还有人说,“江南”一直是一个有着众多争议的地理名词。

翻阅一些历史文献,对江南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从古至今,先是地域区划,然后是经济区划,最后是行政区划,地域范围由大到小。古时,淮河等河流均被称为“江”,这与当代的称谓不同。因而,古人笔下的“江”泛指河流,甚至包含了运河。

江南的地域一开始幅员辽阔,可谓广义上的江南,即“大江南”,指长江至南岭间

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江南三大名楼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和南昌的滕王阁,即为广义江南的三大地域坐标。李白的《江夏赠韦南陵冰》中的名句“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说的就是黄鹤楼的所在地湖北武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提到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应该指的是现在的湖南长沙一带。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写的是江州,即今江西九江的春色。

广义江南的区划与以气候即梅雨覆盖的地区进行区划是基本相同的。贺方回的词“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这与通俗歌曲《江南》中描述的梅雨:“风到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意义上的区划,在如今已为大众所认可。梅雨亦即江南表象的另外一个代名词。

而狭义之江南,指的是江东地区,以南京、苏州、杭州一带为核心,包括浙北、皖南、赣东北等地,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文化意义上的江南,这与大多数人想象的江南相去甚远。《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毋庸置疑,有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自然是狭义江南的代表之一。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杜牧《遣怀》里描述的江南就是现在的扬州。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的是现在的镇江。而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般是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这里所指的“江南”,应该就是以苏沪杭为核心的太湖、西湖流域地区,即江苏南部、浙北、皖南、赣东等地。人们对江南的第一印象似乎根深蒂固,基本仍局限于水乡湖泽和亭台楼阁,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着“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美名的苏杭,的确是江南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是江南的形象坐标。

世上本无江南,在众多评述之中便有了江南,她在人们的想象和评论中逐渐凝练出来。于是,我似乎找到了心中的江南。

二、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绿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高度

概括了江南那些可触摸的元素:碧波荡漾的江泽湖泊、摇摇摆摆的水乡船舶、淅淅沥沥的纤纤梅雨、穿梭于亭台楼阁的人流……多么美妙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江南春》勾勒出园林的亭台楼阁沐浴在纤纤不绝梅雨中的美景,浓绿扑人眉宇,燕影在天,湖光如镜,白墙灰瓦,本身就是一幅清秀淡雅的山水画,也是江南最为得意的佳作。园林的清雅郎秀与梅雨的羞涩阴柔像似了越剧中的男女主角,为我们演绎着“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我的印象江南也是从楼台烟雨开始,守候并执着地沉浸其中。

俗话说,山美水美比不过园林之美。苏州园林甲江南,江南的园林之美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清朝时期,乾隆每次下江南,必到有民间行宫之称的“虹饮山房”小住。该园林可谓江南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江南造园历史传承,之所以园林众多,得益于具备丰厚的造园物质条件,天然的水系与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兼备,仅苏州一地就有私家园林一百七十余座,堪称园林之都。李白的“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说的就是早期的园林代表之一的“姑苏台园林”(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至于北宋留下来的“沧浪亭”,系文人苏舜钦建造,他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政治愤懑写入了园林,其政治抱负在亭台楼阁的巧妙布局上彰显有余。可以说,园林为文人提供了雅集的场所,园林也被称为“文人园林”。

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江南园林,当属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十六年建成。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至于与园林配戏的梅雨,有人说,她是压在江南的一个冗

长而阴郁的韵脚。冗长是因为它的时间跨度在一个月左右,几乎每日络绎不绝地光顾大地,弥漫,漂泊,我们只能隔着木格子窗听梅雨的裙裾飘过江南广阔的平原,我们也期待身上每一寸肌肤感受雨丝的叮咛和缠绕;阴郁是因为它驱赶了明媚的阳光,让本来光鲜亮丽的白粉墙开出了点点霉斑,让路人“黏黏糊糊”浑身不自在。梅雨季节,雨声滴滴答答,像忧愁,像牛毛,像一阵轻痒,时而缠绵,时而暧昧,时而固执,这些都成就了这个江南独有韵脚的韵味。“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江南与梅雨难解难分,人们在共同的梅雨季节里,以独有的温润气质和耐心,期盼着“出梅”的清爽与自由。

多少楼台烟雨中,园林的亭台楼阁正因为有了梅雨的映衬才显得格外有韵致,梅雨也正因为有了园林的包容才愈加婀娜妩媚,男女主角的低语吟唱共同铸造了整个江南阴柔的品质。在楼宇檐下听雨,我们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慨了。


相关内容

  • 语文答题模板
  •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 ...

  • 50个好的演讲稿结尾
  •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首尾相应 结构严谨 1.(开头)在城市尽头,没 ...

  • 苏州游记:循着乾隆足迹下江南
  • ◎ 重游故地暮烟陈 九月,只因一个执念,于是在阴霾的日子路过七里山塘,清晨从灵岩山下,慢慢踱步走入木渎古镇,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这里沉淀了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与烟波浩渺的太湖相邻,与众多的青山为伴,总是令人去了还想再次重游的地方. 谁说秋是瘦的,放眼山上风景,伸手仿佛还可触摸西施无奈的灵 ...

  • 江南,我清丽的诗句
  • 江南,我清丽的诗句 时间:2016-03-23 作者:燚冰 阅读:169次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横笛雨潇潇!听一支古曲听我的江南,读一阙瘦词读我的江南,我煮酒青梅,醉一世江南.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而我的江南一直沉醉在我的爱情里,不问百代繁华,不问千年风雨,一直忧郁而多情地看我,在梦里! ...

  • 四大名楼小记
  •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山东蓬莱的蓬莱阁是我国"四大名楼".四大名楼,论地利,均叱咤乾坤:论风格,或古朴,或壮观,或瑰丽,或神奇,各领风骚. ――题记 (一) 四大名楼,在记忆中排序,岳阳楼当数第一.这源于范仲淹老先生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

  • 十大年轻人国内旅行地
  • 十大年轻人国内旅行地 人的一生要有一次比较冲动的旅行, 很任性的.最好是在年轻的时候, 最好花自己赚来的钱,最好去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最好有一个可以牵手去流浪的朋友陪伴.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金钱,有限的精力,去看无限风景.来吧,趁年轻,去旅行! 1. 三亚 三亚,是个被上帝宠坏了的地方.上帝把最宜人 ...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译文]  长亭外是一片苍茫的古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芳草,碧绿的芳草一直连接到天边. [出典]  李叔同  <送别> 注: 1.  <送别>  李叔同 (丰子恺广泛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

  • 初中读山品水
  • 读山品水二 读 远 山 江南的山水是内敛而含蓄的:山没有直插云霄的逼人气势,温婉的 我的窗外,有一片远山.我尽情地读着它,如读一道美丽的风景. 似水般连绵流淌在江南之地:水没有一泻千里的波澜壮阔,安静的似山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远山是一片浅蓝中的一缕悄无声息的黛青.黄昏时般回环在江南之地.无怪乎谢安会选 ...

  • 江南楼阁与唐诗
  • 自孔子以来,士大夫就号称"登高必赋",但唐以前的诗歌写登临的并不多,创作上也不够成功,故此时的楼阁还不曾被世人目为充满诗意的地方.将楼与诗联系起来,是从唐代开始的.正是由于唐人的题咏,楼阁才烙上深深的人文色彩,同小桥流水人家一样气韵灵动,连接古今.纵观唐人登临之作,会发现,江南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