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冈纳赞与"图书馆学五定律"

阮冈纳赞(1892~1972),印度图书馆学家。著有《图书馆学五定律》、《图书分类法导论》等。

1  个人简介:阮冈纳赞(Ranganathan,Shiyali Ramamrita),1892年生于印度马德拉斯邦(今泰米尔纳德邦 ),早年攻读并教授数学。

1924年任马德拉斯大学图书馆馆长后,去英国考察近百个图书馆,并进入伦敦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继续担任马德拉斯大学图书馆馆长至1944年。1945~ 1947 年任巴纳拉斯印度大学图书馆长兼图书馆学教授 。1947 ~ 1954年任德里大学图书馆学教授。阮冈纳赞曾任印度图书馆协会主席,印度标准学会文献工作委员会主席、国际文献联合会副主席及分类委员会主席等职。他编制了《冒号分类法》,研制成功了链式索引,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著有《图书馆学五定律》、《图书分类法导论》等。

1950年设计出分类法的分面分析,1953年发表《深度分类法》。

1954~1957年阮冈纳赞移居瑞士苏黎世,完成《图书分类法导论》的修订。1957年返回印度,继续为完善《冒号分类法》及其第7版的编制进行研究,并于1967年发表《图书分类法导论》第3版,提出了动态理论以及自由分面等见解。

阮冈纳赞一直关心印度四书馆事业。1944年应旁遮普邦图书馆协会的要求,起草了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印度图书馆的意见书.他建议建立全国性图书馆网。1950年为印度拟定一个30年图书馆发展计划。此外还帮助印度其他一些邦拟定图书馆发展计划和图书馆法。1961年,他捐献部分薪金和版税,建立了图书馆学阮阿纳费基金。1962年创建了印度文献研究培训中心(DRTC)。

2  获得荣誉阮冈纳赞在印度图书馆界和国际图书馆界中有较高声誉。在国内,他曾担任马德拉斯图书馆协会的秘书长(1928~1953)、副主席(1948-1957)、主席(1958~1967),还担任过印度图书馆协会主席(1994~1953)、印度文献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席(1947~1966)。在国际上他曾两次担任国际文献联合会的常务秘书、副主席(1953~1956,1958~1961),并在该会的分类法研究委员会、分类法理论委员会、综合分类法委员会中任名誉主席、主席或报告起草人。他还是国际文献联合会的名誉会员和英国图书馆协会的名誉副主席。阮同纳赞借鉴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努力探索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取得了很多成果。他一生共发表专著62部,有关文献工作的标准、规程23件,撰写论文1500余篇,内容涉及到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各个方面。他总结出来的图书馆学规律和创造、设计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链式索引法等引起图书馆界、情报界的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文献工作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工作都受到他的影响。

为了表彰阮冈纳赞的成就和功绩,1965年印度政府授予他"印度国家研究教授"称号。197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向他颁发玛格丽特曼编目与分类奖:在他逝世后,国际文献联合会的分类法研究委员会专门为他设立"阮冈纳赞分类研究奖"。

3  主要成就阮冈纳赞1931年撰写的《图书馆学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Science)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其图书馆学五个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

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图书,而是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该定律阐明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阮冈纳赞还详细地论述了图书馆贯彻第一定律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这些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一)打破传统保存图书习惯的限制,使图书藏以致用。

(二)从便于读者利用藏书的角度来选择馆址。

(三)规范和延长开馆时间。

(四)图书馆设备的添置和安装应有利于读者有效地利用藏书。

(五)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改善其工资待遇,积极针对读者的需要开展个别服务。

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is book)。

第一定律强调的是书,第二定律则强调了书的使用者,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图书馆决不应为少数受优惠者所垄断,而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真正做到书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其书。

同时阮冈纳赞认为,要实现第二定律,国家、图书馆主管者、图书馆员和读者等四方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来。

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

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

图书馆为满足第三定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开架制。开架制的结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参考咨询服务也是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的一项必要措施。图书馆有必要派遣一批馆员在馆内流动咨询,指导读者使用目录、选择图书。这既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任务,也是图书馆为增加“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机会所经常采用的手段。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

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growing organism)。

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阮冈纳赞指出,我们无法完全预料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那些阶段,也无法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来实现。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从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中分化出来了,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全球性知识传播工具的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将一定会贯穿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阮冈纳赞(1892~1972),印度图书馆学家。著有《图书馆学五定律》、《图书分类法导论》等。

1  个人简介:阮冈纳赞(Ranganathan,Shiyali Ramamrita),1892年生于印度马德拉斯邦(今泰米尔纳德邦 ),早年攻读并教授数学。

1924年任马德拉斯大学图书馆馆长后,去英国考察近百个图书馆,并进入伦敦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继续担任马德拉斯大学图书馆馆长至1944年。1945~ 1947 年任巴纳拉斯印度大学图书馆长兼图书馆学教授 。1947 ~ 1954年任德里大学图书馆学教授。阮冈纳赞曾任印度图书馆协会主席,印度标准学会文献工作委员会主席、国际文献联合会副主席及分类委员会主席等职。他编制了《冒号分类法》,研制成功了链式索引,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著有《图书馆学五定律》、《图书分类法导论》等。

1950年设计出分类法的分面分析,1953年发表《深度分类法》。

1954~1957年阮冈纳赞移居瑞士苏黎世,完成《图书分类法导论》的修订。1957年返回印度,继续为完善《冒号分类法》及其第7版的编制进行研究,并于1967年发表《图书分类法导论》第3版,提出了动态理论以及自由分面等见解。

阮冈纳赞一直关心印度四书馆事业。1944年应旁遮普邦图书馆协会的要求,起草了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印度图书馆的意见书.他建议建立全国性图书馆网。1950年为印度拟定一个30年图书馆发展计划。此外还帮助印度其他一些邦拟定图书馆发展计划和图书馆法。1961年,他捐献部分薪金和版税,建立了图书馆学阮阿纳费基金。1962年创建了印度文献研究培训中心(DRTC)。

2  获得荣誉阮冈纳赞在印度图书馆界和国际图书馆界中有较高声誉。在国内,他曾担任马德拉斯图书馆协会的秘书长(1928~1953)、副主席(1948-1957)、主席(1958~1967),还担任过印度图书馆协会主席(1994~1953)、印度文献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席(1947~1966)。在国际上他曾两次担任国际文献联合会的常务秘书、副主席(1953~1956,1958~1961),并在该会的分类法研究委员会、分类法理论委员会、综合分类法委员会中任名誉主席、主席或报告起草人。他还是国际文献联合会的名誉会员和英国图书馆协会的名誉副主席。阮同纳赞借鉴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努力探索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取得了很多成果。他一生共发表专著62部,有关文献工作的标准、规程23件,撰写论文1500余篇,内容涉及到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各个方面。他总结出来的图书馆学规律和创造、设计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链式索引法等引起图书馆界、情报界的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文献工作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工作都受到他的影响。

为了表彰阮冈纳赞的成就和功绩,1965年印度政府授予他"印度国家研究教授"称号。197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向他颁发玛格丽特曼编目与分类奖:在他逝世后,国际文献联合会的分类法研究委员会专门为他设立"阮冈纳赞分类研究奖"。

3  主要成就阮冈纳赞1931年撰写的《图书馆学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Science)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其图书馆学五个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

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图书,而是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该定律阐明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阮冈纳赞还详细地论述了图书馆贯彻第一定律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这些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一)打破传统保存图书习惯的限制,使图书藏以致用。

(二)从便于读者利用藏书的角度来选择馆址。

(三)规范和延长开馆时间。

(四)图书馆设备的添置和安装应有利于读者有效地利用藏书。

(五)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改善其工资待遇,积极针对读者的需要开展个别服务。

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is book)。

第一定律强调的是书,第二定律则强调了书的使用者,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图书馆决不应为少数受优惠者所垄断,而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真正做到书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其书。

同时阮冈纳赞认为,要实现第二定律,国家、图书馆主管者、图书馆员和读者等四方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来。

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

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

图书馆为满足第三定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开架制。开架制的结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参考咨询服务也是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的一项必要措施。图书馆有必要派遣一批馆员在馆内流动咨询,指导读者使用目录、选择图书。这既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任务,也是图书馆为增加“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机会所经常采用的手段。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

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growing organism)。

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阮冈纳赞指出,我们无法完全预料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那些阶段,也无法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来实现。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从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中分化出来了,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全球性知识传播工具的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将一定会贯穿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相关内容

  • 图 书 馆 学 五 定 律 及 其 给 我 们 的 启 示
  • 图 书 馆 学 五 定 律 及 其 给 我 们 的 启 示 徐恩元1 徐建华2 (1. 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2.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16) 摘要:概述了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基本内容及相应的实现五定律的对策.措施或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和指出了其给我国 ...

  •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资料
  •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资料 教材: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 授课教师:梁世敏 题型:填空20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5道,论述 图书馆学的发展 1.1807年,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最早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示图书馆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1808-1829年,他出版了<图 ...

  • 论20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续)
  • 作者:白国应 晋图学刊 2000年01期 2.3 出版了十部有影响的著作 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我国共编写出版文献分类学著作100 多种,但最有影响的有以下10种: 2.3.1 <中国图书分类之沿革>蒋元卿编.中华书局,1937 年出版,1941年三版.本书首先论述分类的起源,接着重 ...

  • 警告的枪声阅读答案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警告的枪声 杰克·考克斯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行,他停下来休息,把注意力从悄悄跟踪的海豹身上移开.很快,他对冈纳的妒忌又涌上心头,以至心神不安.彼得森在记忆中就一直痛恨冈纳. 他们是在瑞典海岸附近的岛屿上一块儿长大的.不论做什么,那个聪明的.比他小两岁的冈 ...

  • 信息资源建设
  • 第一章 信息资源建设概论 一.信息资源: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 二.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以光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三 ...

  • 第一章基本概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 一.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对 1. 信息资源就是信息的集合. 2. 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内容大体上是藏书建设的基本内容的一种普泛化. 3. 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指的是图书馆.信息中心等机构. 4. "资源共享"最确切的意义是指交换或交流. 5. ...

  • 医学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 医学信息2010年06月第23卷第6期Medical Information. Jun. 2010. Vol. 23. No.6 医学信息学 医学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丘 琦, 刘 萍 (四川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83) 摘要:人文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的结合是当代高校图书馆的 ...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_哪些人文社科著作引用最多?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 --人文社科著作引用最多 本文所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乃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科各类学科覆盖面最广.引用率影响力最全.数据最权威的排行榜. 社会学论文引用国外学术著作前10名 1 詹姆斯·S. 科尔曼(James S. Coleman)著,邓方译:&l ...

  • 麻省理工35岁教授认为自己找到了生命起源背后的物理学机制,正用计算机模拟验证
  • 化学反应+能量=生命.杰里米·英格兰对其富有争议的生命起源假说进行了首轮实验,结果似乎表明,秩序可以"无中生有". 2013年,生物物理学家杰里米·英格兰(Jeremy England)提出的一种新理论掀起了波澜,他认为,生命的起源是热力学的必然结果. 他推导的方程式表明,在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