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备课

第一课 《呵护祖国的花朵》

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比较生活化,故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以体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小组主动合作探究式为主。

(二)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这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接触少,了解少。故教学过程和方式主要是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以案例导引学生自学,师生交流和归纳,教师适当引申补充,使知识系统化。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掌握一些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增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

1.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重点: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是本课的难点。

方法选择:自学指导,案例表演、讲评,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设计:据2000年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品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与高发的安全事故及其隐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儿童对安全事故的安全和防范意识却很差,少年儿童由于自身行为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比例很高。其中,违犯交通规则的各种行为中最高的比例达46.6%,家庭暴力现象较其他暴力现象更加普遍,14.1%的家长打孩子时打得很重,有15.4%的学生曾被教师打,有38.6%的低年级学生曾被高年级学生欺负。

设问:

(1)这份调查报告对你有什么启示?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能遇到那些伤害?

学生充分讨论,教师总结。

教师:针对以上的种种侵害,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分类来探究一下。 讲授新课:

一、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演一演:

情境一: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你会„„

情境二:在超市买东西被保安搜身,你会„„

情境三:在学校碰到敲诈勒索,你会„„

按照课前分的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小组表演并讨论。同时播放录像《敲诈勒索》开阔学生的思路。

收获平台: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首先,根据侵害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和途径:程度轻的民事侵害

(1)宣传法律知识,协商、调解的方法

(2)依法申明自己的权益合法,不允许非法侵犯,都是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有效维权。

讲一讲:

一天,小凯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歹徒对他实施抢劫。小凯与歹徒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数刀,身受重伤。

问题:(1)自己怎样看待小凯的行为?

(2)假如你是小凯,你会怎样做?

(3)假如受伤的不是小凯,而是歹徒,你又怎么看?

辩一辩:

未成年人要不要“敢于斗争”?

学生充分讨论、辩论。

教师引导:“河流虽急,沿着河沿走;人口众多,守着法律走。”小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得到保护,但是只有小学生自己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成长,同时又能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小学生的责任。一是要敢于、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更加强调不能硬拼和蛮干。

收获平台

面对性质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歹徒行凶时:

原则: 敢于 善于(智取、巧取、 沉着冷静、 机智速断、 力所

能及、 斗智斗勇、 “好汉不吃眼前亏”、 损失最小化)

方法:(1)呼救法(2)周旋法(3)拨打110紧急报警(4)必要时正当防

考一考:

1. 一天,你放学回家,发现门虚掩着,定睛一看,原来家中来了小偷,你会„„

2.周末,只有你一人在家,家中突然失火了,你会„„

3. 你的自行车被盗了,你会„„

学生充分讨论。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互动

1.现家中来了小偷

①如果你在门外发现家里好像有人在偷东西,请不要大声喊叫,更不要冒然进屋。

②到同学或邻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们。如果证实家中确实来了小偷,应迅速拨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

③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是:遇到情况不要害怕,不要慌,千万不要自己冲进屋或大喊大叫,以免自己人小力单受伤害。

④如果发现家里有被偷过的迹象,自己千万不要乱动任何东西,要保护现场,以便破案。

2.家中失火

①如果是电源插座、电线或电器失火了,应当首先切断电源,再去灭火。 ②电器或电路着火,可用水灭火,但一定要将水用力泼出,不要让水连续。 ③如果做饭时锅里的油起火了,应该迅速关掉炉火,用锅盖将锅盖上,并将锅端开,千万不可在锅里倒水。

④如果液化气阀门或接口处起火,可用湿毛巾盖在着火处,然后迅速关闭总阀门。

⑤如果屋里着火了,并有很大的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到门口出去,最好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免被烟雾熏晕。开门时可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⑥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要跑动,这样会助长火势。应当用东西抽打或就地翻滚,直到火灭。

⑦如果家中发生了不能自救的火灾,因为孩子小,身单力薄,一定要先报警,并叫大人来帮助救火,要以自身安全为重。

⑧如果有条件,最好自备家用灭火器,并教会孩子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自行车被盗应该去报案,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错误做法:某区有位同学的自行车被盗,他不去报案,而是采取报复行为,撬别人的锁,将车子骑过一段时间后丢掉,再撬别人的锁,将车子再丢掉;第三次盗窃时则被公安局抓获。

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的类型:

忍气吞声型、 打击报复型、理智冷静型(合法、不合法)

“我”这个字,是手和戈组成,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怎么做呢?拿起武器,哪种武器最好最有效呢?

二、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教师引导 :只有通过法律途径采取合法手段,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帮一帮:

小芳是一个13岁的女孩,自从母亲去世后,她一直跟随继父生活。继父却以小芳不是亲生父亲为由,让她辍学打工挣钱,请为小芳出主意想办法。

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引导:

一 、求助有路

1、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律师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2、非诉讼途径

二、敢打官司(诉讼途径)

1、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2、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自我反思报告会

作为未成年人,你的合法权受到过侵犯吗?是忍气吞声?还是打击报复?还是采用了合法的保护手段?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以后遇到侵权行为,你打算怎么做?

作业超市

1.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以《感恩的心》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对老师、家长或祖国的爱。

第八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内容包括毒品的有关常识,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侵害的有效方法,《刑法》、《禁毒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涉毒的大案、要案的案例分析。

本节课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涉世不深的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第二,认清毒品的危害,并积极预防毒品的侵害,使自己的人生更为精彩。

(二)学生分析: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好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更愿意亲身去感悟,去获取知识,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却喜欢活动,渴望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去体验。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理念

1、让学生以“医生”的身份来帮助“毒瘾”患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了解毒品及其危害,从而告诫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播放有关毒品的画面,及“毒瘾”患者痛不欲生情景的画面,然后让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走进他们并伸出援助之手。在满足学生表现

欲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及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把思考、发现、解答问题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都活动起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毒品有关知识及其危害。

2、能自觉采用一些有效方法预防和抵制毒品侵害。

3、培养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毒品及其危害。

(二)教学难点:怎样有效预防毒品的侵害。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将全班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以8人为单位编为6个活动小组,由各小组推选出小组长为本组代表,并负责分派本组成员的任务。 (2)教师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目的,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目、网址,以备学生收集材料。

(3)聘各小组长为评委,评价各组的方案,并准备好纪念品。

(二)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资料或案例。

(2)采访相关人士,如参与禁毒工作的警察、医生或毒瘾患者家属。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画面展示:

画面一,毒品的图片:鸦片、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大麻、K 粉等; 画面二:日本著名影星酒井法子、中国著名导演张元都因吸毒而获刑; 画面三:一些吸毒者自伤、自残、自杀的图片;

画面四:全球吸毒人数已达两亿,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因吸毒而身亡。

2、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师:为什么他们要么痛不欲生,要么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都是毒品惹的祸)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以学生观看画面或材料为引子导入新课教学,直观的情景感受,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

(二)、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

1、请各组展示课前准备的相关图片,或朗读有关毒品的精典案例材料。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染上了毒瘾,十分痛苦,也给自己的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现在,同学们,请以“医生”的身份走进他们,并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会走上吸毒的道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想出了很多原因:

A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

B思想空虚,寻找刺激。

C不相信吸毒者上瘾戒不掉,结果不能自拔。

D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

E亲友间的相互影响。

F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

G因治疗某种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依赖性的药而成瘾。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医生”当得不错,并用多媒体显示: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上学生的答案,略)

2、多媒体展示:

画面一:吸毒者毒瘾难忍时,自伤、自残、自杀的图片;

画面二:播放片段,有关吸毒者因筹集毒资而走上贪污公款,或盗窃、抢劫、贩毒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继续分析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在多媒体中输出并显示:吸毒的危害

A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残、自杀、摧残人生,加速死亡

B对家庭的危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毁灭家庭

C对社会的危害: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了,畅所欲言,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有效预防毒品侵害

1、多媒体播放:

画面一:某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坏人诱其吸毒。 画面二、某同学对毒品感到好奇,产生想尝一尝的念头。

师:这几位同学如果尝试着吸毒品,后果将非常可怕,既会危害自身及家庭,又危害社会。同学们,别忘了咱们今天的身份是“医生”,我们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原因及危害,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几位同学找到预防毒品侵害的方法,让他们远离毒品。

(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出点子。帮助同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加以补充,在多媒体中输出)

2、预防毒品侵害的有效方法:

A构筑拒绝毒品的心理防线。

a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生活中与朋友、同学产生矛盾,家庭生活中出现困难,或学习成绩不尽人意,都是正常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遇到这类问题,可以试着与对方沟通,或听听音乐,看场电影,参加体育活动等,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排解烦恼,绝不能用毒品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请相信: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

战胜困难和挫折将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b正确把握好奇心,抵制不良诱惑。好奇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对于没有体验的东西,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但事实上要明辨是非,把握好奇心,而对毒品一定要态度鲜明,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好奇心为由去尝试,千万要抑制不良诱惑,不要吸食第一口。

B牢记“四知道”

a要知道什么是毒品

b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除

c要知道毒品的危害

d要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C要加强各大、中、小学校禁毒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重点对象,各大、中、小学校是小学生集中的场所,因此各级教委和各个学校一定要将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以保证我们下一代不受毒品的侵害。

D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

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可以创建一片净土,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从自己做起,从基层和单位做起,努力实现无毒目标。在此基础上积小区为大区,将无毒社区扩大到一县一市一省,最后在全国禁绝毒品。

(二)、班内评比

请各小组选评出一位“最优秀的医生”,每选出一位,上台领取奖品时,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

(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指导学生学习我国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多媒体播放片段:有关毒品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的场面。

师:他们为什么受到法律制裁?生:他们实施毒品犯罪,危害极大,不仅摧残人们的身体,加速死亡,毁灭家庭,而且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所以这些毒品犯罪分子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制裁毒品犯罪有哪些规定呢?

生:回答(略)

多媒体显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毒品部分,

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节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毒品部分),《禁毒法》。

师: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们每个人都

遵纪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四)、布置作业

1. 在毒品面前,我们应该如何理性面对?

2. 开展远离毒品宣传活动,办一期《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

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堂课中,让学生扮演“医生”

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讨论,发现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并

成功找到预防毒品危害的方法最后启发学生做一个义务禁毒战士,向身边每一个

人宣传禁毒知识,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让每个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这节课给我们的启示:教师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将课堂

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

第九课《聚众打人违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打架的危害,加强自身修养,以正确的生活态度对待

摩擦。

二、教学重点:

1、明白打架斗殴的害处。

2、自觉不打架斗殴。

三、教学准备:

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后果的图片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近期,发现打架现象有所抬头,学生在处理突发事件或个人利益易发生以

讲数、打架、群殴的方式来解决,打架斗殴已成为校园内的一大公害,是在校学

生违法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之一。(出示幻灯图片)

一、打架斗殴的害处

1.破坏校园秩序

少数学生参与打架斗殴,把学校的良好氛围破坏了,把校园风气破坏。群体

性的打架斗殴,如校际之间学生打群架、校内不同地区之间学生打群架,容易产

生轰动效应,形成不安定因素,危及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

2.恶化成才环境

同学之间理应相互尊重,团结友爱。打架斗殴,只会伤害感情,削弱友谊,

破坏团结,瓦解集体,使自己孤立于集体之外,失去从他人身上得到帮助及受他

人启发以增长自己的学识的良好机会。

3.损害身心健康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是求知的前提条件,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打架斗殴是一种典型的故意伤害行为,加害者以故意损害

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所以打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受害者身体的损伤,遭受

伤痛的折磨,甚至造成残疾。

4.引发违法犯罪

打架斗殴常因小事而起,但其一旦酿成刑事、治安案件,轻则受到退学、开

除的处理;重则触犯法律法规,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断送自己美好的前程。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

杨某和张某是同班同学,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矛盾,一天,杨某对张某说:

等一下,我们一起回去。张某就以为杨某要打他,于是他就去叫几位所谓讲义气

的同学石某、王某等6人,一起商议如何对付杨某,然后尾随杨某,其中一人向

对方挑衅,而杨某当时可能因为人少对其未加理彩,但后来却纠集了其余10多

个人,又拦在路上向张某这方挑衅,即而呢,双方互相殴打,最后张某这方的一

同学头部受到严重打击,被打成重伤,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

分析:

这是一起聚众斗殴案件,(聚众斗殴一般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除非是多

次聚众斗殴,或者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或者在公共场所、交通要

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者是持械聚众斗殴的,应判处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聚众斗殴造成重伤、死亡者,就应按照刑法规定,以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故意伤害就要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这起案件

中有三人因在聚众斗殴中故意伤害了他人的身体致人重伤,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刑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造成重伤要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案件中

因为讲义气出手帮忙的同学,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第二课时

一、引发打架斗殴的主要原因

1.欺压同学的流氓行为引起的打架斗殴。

2.吸烟、喝酒引起的打架斗殴。

3.日常生活中言行动作粗鲁,引发矛盾。

4.冲动,为一点小事。

5.哥们儿义气,害已害人

二、打架斗殴的预防

1.要正确认识打架斗殴这种粗野、愚昧的不文明行为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应

以对人和气、谦虚谨慎、谈吐文雅、举止文明的行为表现对待他人,而不是以自

私、狭隘、粗野、偏激、轻率、放纵,只图一时发泄个人意气而不计较后果的行

为表现。

2.要加强自我克制的能力。学生的斗殴行为,往往是由一时盛怒和冲动而引发。

有的在感情愤怒时,完全丧失了理智与控制,不惜代价与牺牲,从而造成了难以

挽回的悔恨;有的在感情冲动时,理智战胜了愚昧,克制战胜了冲动,从而化干

戈为玉帛。在个人纷争面前,忍并非无能,让并非无理,善于自我克制。

3.要善于化解淤结。有些斗殴是由于同学之间长期不和或私人积怨较深逐步演变

而来的,如能主动消除隔阂,及时进行调解、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

可防止矛盾的激化。我们经常讲,冤家宜解不宜结就是这个道理。

4.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文明的内在美。许多斗殴事件的发生往往祸从口出,一句

话可以火上加油,使斗殴行为骤然发生。同学应当做到和气、文雅、谦逊。对人

要热情、讲话风趣,做到庄重,不恶语伤人,避免强词夺理,更不讲粗话、脏话。

5.要分辨是非,判断正误,防止发生群体性斗殴。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自己老乡、

朋友或本班的同学发生打架时,一定要首先克制自己,冷静思考,切莫推波助澜,

火上浇油。关键时刻,应以大局为重,力排众议将其引向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 讨论总结: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同学感情,保证身心健康,创建和谐

校园,望全体同学自重自爱,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姿态对

待生活。

三、作业布置

1.遇到聚众斗殴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2.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板书设计

打架斗殴害处多

破坏校园秩序

恶化成才环境

损害身心健康

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课《尊重好的隐私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

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

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权。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

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

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并探索出保护隐私的有

效方法。

提高学生尊重隐私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隐私权。

2.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

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分别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来叙述——从道德层面

看,“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就此进一步强调了尊重他人隐私,不仅要树立隐

私意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而且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从法律层面看,“依法维护隐私权”,对此不仅说明了侵害隐私权的具体行为表现,明确了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法律后果和责任,而且还强调了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的同时,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应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①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类宣扬人格依附的封建陈旧观念还在某些范围内依然存在;某些人干涉他人私人空间、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搬弄是非、传播他人秘密等陋习有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影响个人隐私权的实现。②学生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对很多侵犯隐私的行为不会认识与辨别,甚至对已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侵犯隐私行为不知道用怎样的途径来积极加以维护。③个别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守他人的隐私,甚至喜欢打探、议论他人的隐私,并搬弄是非、到处传播,引起人际关系不和谐。

2.学生的需要:

①学生有必要了解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种种表现,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高科技产品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的危险,以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②了解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侵害他人隐私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③引导学生在注重自己隐私权的同时,学会尊重、保护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道德的期盼,也是法律的要求,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不仅是个人文明修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提升的需要,个人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强化的需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

寻找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并制作好教学课件。

学生:①课前(网络)搜索一个有关隐私的故事,并谈谈你的看法。

②针对课前的预习内容,请给大家设计一个思考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景故事一:“

QQ号的密码”

活动内容:用自己拍摄的影音资料——

琳琳最近一段时间,一回家就上QQ跟网友聊天,妈妈看到后,她就马上关掉。开学近一个月来,老师反应琳琳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退步得很快。妈妈对此很怀疑,坚持要看女儿的QQ聊天记录,要求女儿告诉自己QQ密码。

辨一辨:

A:把密码给妈妈看;

B:不给妈妈看。

设计意图:影音资料的使用可刺激学生的多官感受,尤其自拍的影音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对生活事例的探讨与辩论,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感受,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选择。而老师的引导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调节方法,增强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两难问题的能力,最终落实到行动中。

教师行为:呈现资料,组织辩论,适时地给以引导和点拨。如,逆反心理会给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教学建议:本环节的辩论既可从监护人、年龄等角度谈;也可从琳琳保护自己隐私权的角度看,从而引发矛盾冲突,让学生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尝试做出正确选择。老师也要给以适时适当的指导,这正是为学生提供解决两难问题的有效调节方法,可增强学生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故事二:“我想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活动内容:

以讲故事的方式出现

——琳琳为人热情,好朋友很多,小雪就给她看了QQ聊天记录。琳琳知道了好朋友的很多秘密,可是她却说“我心中藏不住秘密,很想告诉我的另一个好朋友,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设问:你们说她应该怎么办?

A:告诉别人;

B:不能告诉别人。

故事连接——

琳琳最终告诉了好朋友真真,真真又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于是„„,你如何评价琳琳的行为?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同龄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故事,既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在故事讨论中明白一些道理,懂得一些法律知识。

教师行为:呈现故事、设疑启思、组织辩论、适时引导、明理学法。

教学建议:故事层层深入,老师在呈现方式上可以变化。如学生说故事,拍成影音等。在辩论与讨论中,老师

可以引导学生从琳琳的角度、从朋友的角度、从诚信、责任的角度来说明与处理。

3.情景故事三:“我需要你的帮助”

活动内容:配以图片或漫画——琳琳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她看到了以下一些生活中可能涉及隐私的问题,请你帮忙判断一下,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并选择两项进行剖析。

①“日记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②李某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发现有4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③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④妈妈刚要到取款机前取钱,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输密码,琳琳马上拉住妈妈的手说“„„。”

说说你生活中看到、遇到的有关隐私的事情,或者你已经感受到的伤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以展现出学生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并从中共享师生双方的经验。一方面通过道德、法律、正面、反面等角度来举例说明,了解侵犯隐私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集体思辨,形成一定的思维成果,对侵犯隐私的问题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

教师行为:呈现资料,分组讨论,参与合作,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4.情景故事四:“校长拆了我的信”

活动内容:以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呈现——

有一所学校,在圣诞节时期,收到了很多的贺卡和信件,校方认为应该提倡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反对过洋节,同时觉得过多地信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于是截留了学生的信件与贺卡,校长在学生集会的时候,点明了校方这一行为的目的,并把信件最多的同学小童的信当场拆了开来,还念了几段,要求大家专心学习。而小童从此却成了全校同学嘲笑的对象,整日神经紧张兮兮的,你说小童怎么办?

设问:①校方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②请你给这个故事设计一个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故事的呈现和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感同身受, 认识到这是一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而给故事设计结果的活动,则利于展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启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在续写故事中去探寻依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教师行为:讲述故事、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给故事设计一个结果并加以呈现,对学生设计的结果给以一定的评价。

教学建议:对于学生设计的故事结局可以要求他们表演出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

第二课时

1.师生合作探究:

——“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

活动内容:小组合作,当我们遇到隐私及隐私遭到以上的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

——合作探究一:保护隐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合作探究二:保护隐私,我们的建议与思考?

合作探究三:(可以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激发、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探寻并掌握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有效方法。

对于合作探究三的设计,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想象、自主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行为:发给学生一张小组“学生问题探究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更明确的目标,在不同的分工中达成有效合作,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给以适当地指导,参与到学生合作与探究中。呈现各小组探究结果时,教师不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而且也要适时适当地加以点拨与引导,并给以一定的评价。

2.教师赠言、学生感悟

活动内容:教师:“尊重隐私,需要树立隐私意识,强化责任和信誉,更是道德的期盼;维护隐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请学生也用一句话来概括表达自己学了本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总结反馈,让学生用精练的语句来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事实不仅是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深化理解。

教师行为:老师可以用赠言的方式做一个课堂小结。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来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做个小结反馈。

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困惑

1.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对他人不愿意说的事情不去强求打探。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学生强调要学会主动去关心他人、关爱同学,特别是当同学陷于困难与烦恼时,要乐于助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者有时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怎么样正确对待、合理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值得思考。

2.处理好教学中的理论指导与实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况的应用的关系,否则会引起矛盾。如教学中我们强调要懂得保护个人隐私权,但如果有些同学违纪违规,老师在调查了解时,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问题,他是不是可以以“个人隐私”问题加以回绝呢?又如,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有些学生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这又会引起自我封闭,不利于同学间的友好交往和团结,影响人际交往中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等。

第十一课《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既是道德的体现,也是法律的要求,让学生体会到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过程与方法:体验式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行往往会伤害到他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地改变一些言行,真正学会依法维护自己及他人的人格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义务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改变自己的言行,做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河南人感动中国》,并简单介绍孙天帅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评价孙天帅的行为,导出新课《尊重孩子的人格》

(二)新课内容

1、我点我评

A、让学生列举所见过的或自己遇到过的侵犯或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例子?并简要说说所举例子带来的影响。

B、教师分享案例(濮存希、温家宝和艾滋病患者在一起;交警向违章者敬礼;“我是小偷”),让学生分析影响。

在分析影响的过程中→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原因:a、内心需要;b、社会公德;c、法律要求

(过渡:既然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是法律所要求,那我们必须去做,具体的我们该怎么做呢?能否和下面这则情景剧中的主人公一样做呢?)

2、情景再现

请两位男生表演一段情景剧。让学生评价主人公小王和小方的行为?并谈谈启示?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我们平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觉改正一些行为。

3、自我反思

写一写: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该怎么做?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既是一个人有道德的体现,也是法律所要求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相结合。学了这节课,我真心希望大家能有所思,也有所获。最后送大家一首歌、两句话。

(播放音乐《感恩·尊重·爱》,幻灯展示:感恩是水,尊重是河,爱是广阔的海,滋润生命不再有阴霾。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尊重自己和他人,用爱滋养生命。)

第二课时

1 、出示课本小良的案例以及生活中的部分案例:

学校生活中常见这种现象:某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恶语相加,讽刺、挖苦,并调来家长。此时家长往往会说:“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老师可以随便打骂,家长绝对没有意见。”

2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2)、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3)、如果你是该生,会有什么感受?

(4)、老师的行为侵害了该生的什么权利?

(5)、家长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3、学生举出自己人格尊严受侵犯的例子并谈感受。

4 、教师指导,总结:人格尊严权就是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和权利,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 、出示案例:

我校每年都有一次评选县级或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活动,当选者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品行良好的学生。获得荣誉的学生不仅会获得表彰,而且在中考中会享受加分的待遇。

2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个人名誉靠什么来获得?

(2)、 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

(3)、 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

3 、教师指导总结: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我们要继承这一传统,做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

4、说说中华民族重视名誉的名言警句或典故。

1 、出示案例:

班级中总有一些同学,喜欢拿同学的长相或生理缺陷开玩笑,甚至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2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2)、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3 、教师指导总结: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课《知法懂法 珍爱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意识到了法制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发生在身边的犯罪案例,学生清醒地意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3. 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对自己或同学身上的不文明熟视无睹,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反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法律知识?

(一)当前小学生违法犯罪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小学生学习法律常识是依法律己的需要。因为要作到依法律己,必须首先学习法律知识。知法才能明确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要求必须做的。

(三)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小学生要维护自

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知道自己有那些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需要学习法律知识,才能在法治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四)通过法律学习,可以让小学生学生了解当前小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产生原因。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1999年3月27日晚,在上海市的某个宾馆里,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1.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2. 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案例二:

小伟是一位小学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

1.思考题:小伟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归纳: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2. 从中我们吸取了什么教训?

三.大家谈一谈小学生犯罪的十大征兆:

1. 对学习不感兴趣。

2.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 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

4. 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5.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6.心理方面有变化, 如精神恍惚, 情绪波动, 举止反常,心神不 定。

7. 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 恶语顶撞。

8. 道德品质起了变化, 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 爱说空话、大话、假话。

9.与社会青年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 惹是生非, 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抽烟喝酒等。

四、如何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学生

1) 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 学一点法律知识

3)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 不结交不良的朋友

5) 不看黄色书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2、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四种保护?

二、揭示目标

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A

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B

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⑴、未受侵害时,怎样预防受侵害?C(怎样保护自己)

⑵、自己受欺时怎么办?D(当你遭遇恶霸欺负时)

⑶、他人受欺时怎么办?E(见有人被欺负时)

3、面对侵害时的心态?F(思想上、口头上、行动上)

4、求救和自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G

三、学生交流

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A

(出走、吸烟、攀比„„)

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B

讨论:以上面提到的或学生说的的诱惑、危险来一个个的进行分析。 反思: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⑴、未受侵害时,怎样预防受侵害?C(怎样保护自己)

(不要置身于危险地带、保持距离、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⑵、自己受欺时怎么办?D(当你遭遇恶霸欺负时)

⑶、他人受欺时怎么办?E(见有人被欺负时)

3、面对侵害时的心态?F(思想上、口头上、行动上)

(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师:敢于、善于斗争。

4、求救和自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师:如何防止①被绑架②敲诈勒索③欺骗利诱④被拐卖„„

第一课 《呵护祖国的花朵》

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比较生活化,故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以体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小组主动合作探究式为主。

(二)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这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接触少,了解少。故教学过程和方式主要是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以案例导引学生自学,师生交流和归纳,教师适当引申补充,使知识系统化。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掌握一些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增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

1.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重点: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是本课的难点。

方法选择:自学指导,案例表演、讲评,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设计:据2000年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品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与高发的安全事故及其隐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儿童对安全事故的安全和防范意识却很差,少年儿童由于自身行为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比例很高。其中,违犯交通规则的各种行为中最高的比例达46.6%,家庭暴力现象较其他暴力现象更加普遍,14.1%的家长打孩子时打得很重,有15.4%的学生曾被教师打,有38.6%的低年级学生曾被高年级学生欺负。

设问:

(1)这份调查报告对你有什么启示?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能遇到那些伤害?

学生充分讨论,教师总结。

教师:针对以上的种种侵害,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分类来探究一下。 讲授新课:

一、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演一演:

情境一: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你会„„

情境二:在超市买东西被保安搜身,你会„„

情境三:在学校碰到敲诈勒索,你会„„

按照课前分的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小组表演并讨论。同时播放录像《敲诈勒索》开阔学生的思路。

收获平台: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首先,根据侵害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和途径:程度轻的民事侵害

(1)宣传法律知识,协商、调解的方法

(2)依法申明自己的权益合法,不允许非法侵犯,都是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有效维权。

讲一讲:

一天,小凯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歹徒对他实施抢劫。小凯与歹徒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数刀,身受重伤。

问题:(1)自己怎样看待小凯的行为?

(2)假如你是小凯,你会怎样做?

(3)假如受伤的不是小凯,而是歹徒,你又怎么看?

辩一辩:

未成年人要不要“敢于斗争”?

学生充分讨论、辩论。

教师引导:“河流虽急,沿着河沿走;人口众多,守着法律走。”小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得到保护,但是只有小学生自己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成长,同时又能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小学生的责任。一是要敢于、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更加强调不能硬拼和蛮干。

收获平台

面对性质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歹徒行凶时:

原则: 敢于 善于(智取、巧取、 沉着冷静、 机智速断、 力所

能及、 斗智斗勇、 “好汉不吃眼前亏”、 损失最小化)

方法:(1)呼救法(2)周旋法(3)拨打110紧急报警(4)必要时正当防

考一考:

1. 一天,你放学回家,发现门虚掩着,定睛一看,原来家中来了小偷,你会„„

2.周末,只有你一人在家,家中突然失火了,你会„„

3. 你的自行车被盗了,你会„„

学生充分讨论。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互动

1.现家中来了小偷

①如果你在门外发现家里好像有人在偷东西,请不要大声喊叫,更不要冒然进屋。

②到同学或邻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们。如果证实家中确实来了小偷,应迅速拨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

③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是:遇到情况不要害怕,不要慌,千万不要自己冲进屋或大喊大叫,以免自己人小力单受伤害。

④如果发现家里有被偷过的迹象,自己千万不要乱动任何东西,要保护现场,以便破案。

2.家中失火

①如果是电源插座、电线或电器失火了,应当首先切断电源,再去灭火。 ②电器或电路着火,可用水灭火,但一定要将水用力泼出,不要让水连续。 ③如果做饭时锅里的油起火了,应该迅速关掉炉火,用锅盖将锅盖上,并将锅端开,千万不可在锅里倒水。

④如果液化气阀门或接口处起火,可用湿毛巾盖在着火处,然后迅速关闭总阀门。

⑤如果屋里着火了,并有很大的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到门口出去,最好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免被烟雾熏晕。开门时可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⑥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要跑动,这样会助长火势。应当用东西抽打或就地翻滚,直到火灭。

⑦如果家中发生了不能自救的火灾,因为孩子小,身单力薄,一定要先报警,并叫大人来帮助救火,要以自身安全为重。

⑧如果有条件,最好自备家用灭火器,并教会孩子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自行车被盗应该去报案,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错误做法:某区有位同学的自行车被盗,他不去报案,而是采取报复行为,撬别人的锁,将车子骑过一段时间后丢掉,再撬别人的锁,将车子再丢掉;第三次盗窃时则被公安局抓获。

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的类型:

忍气吞声型、 打击报复型、理智冷静型(合法、不合法)

“我”这个字,是手和戈组成,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怎么做呢?拿起武器,哪种武器最好最有效呢?

二、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教师引导 :只有通过法律途径采取合法手段,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帮一帮:

小芳是一个13岁的女孩,自从母亲去世后,她一直跟随继父生活。继父却以小芳不是亲生父亲为由,让她辍学打工挣钱,请为小芳出主意想办法。

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引导:

一 、求助有路

1、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律师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2、非诉讼途径

二、敢打官司(诉讼途径)

1、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2、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自我反思报告会

作为未成年人,你的合法权受到过侵犯吗?是忍气吞声?还是打击报复?还是采用了合法的保护手段?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以后遇到侵权行为,你打算怎么做?

作业超市

1.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以《感恩的心》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对老师、家长或祖国的爱。

第八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内容包括毒品的有关常识,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侵害的有效方法,《刑法》、《禁毒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涉毒的大案、要案的案例分析。

本节课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涉世不深的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第二,认清毒品的危害,并积极预防毒品的侵害,使自己的人生更为精彩。

(二)学生分析: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好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更愿意亲身去感悟,去获取知识,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却喜欢活动,渴望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去体验。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理念

1、让学生以“医生”的身份来帮助“毒瘾”患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了解毒品及其危害,从而告诫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播放有关毒品的画面,及“毒瘾”患者痛不欲生情景的画面,然后让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走进他们并伸出援助之手。在满足学生表现

欲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及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把思考、发现、解答问题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都活动起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毒品有关知识及其危害。

2、能自觉采用一些有效方法预防和抵制毒品侵害。

3、培养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毒品及其危害。

(二)教学难点:怎样有效预防毒品的侵害。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将全班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以8人为单位编为6个活动小组,由各小组推选出小组长为本组代表,并负责分派本组成员的任务。 (2)教师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目的,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目、网址,以备学生收集材料。

(3)聘各小组长为评委,评价各组的方案,并准备好纪念品。

(二)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资料或案例。

(2)采访相关人士,如参与禁毒工作的警察、医生或毒瘾患者家属。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画面展示:

画面一,毒品的图片:鸦片、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大麻、K 粉等; 画面二:日本著名影星酒井法子、中国著名导演张元都因吸毒而获刑; 画面三:一些吸毒者自伤、自残、自杀的图片;

画面四:全球吸毒人数已达两亿,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因吸毒而身亡。

2、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师:为什么他们要么痛不欲生,要么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都是毒品惹的祸)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以学生观看画面或材料为引子导入新课教学,直观的情景感受,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

(二)、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

1、请各组展示课前准备的相关图片,或朗读有关毒品的精典案例材料。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染上了毒瘾,十分痛苦,也给自己的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现在,同学们,请以“医生”的身份走进他们,并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会走上吸毒的道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想出了很多原因:

A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

B思想空虚,寻找刺激。

C不相信吸毒者上瘾戒不掉,结果不能自拔。

D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

E亲友间的相互影响。

F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

G因治疗某种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依赖性的药而成瘾。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医生”当得不错,并用多媒体显示: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上学生的答案,略)

2、多媒体展示:

画面一:吸毒者毒瘾难忍时,自伤、自残、自杀的图片;

画面二:播放片段,有关吸毒者因筹集毒资而走上贪污公款,或盗窃、抢劫、贩毒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继续分析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在多媒体中输出并显示:吸毒的危害

A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残、自杀、摧残人生,加速死亡

B对家庭的危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毁灭家庭

C对社会的危害: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了,畅所欲言,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有效预防毒品侵害

1、多媒体播放:

画面一:某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坏人诱其吸毒。 画面二、某同学对毒品感到好奇,产生想尝一尝的念头。

师:这几位同学如果尝试着吸毒品,后果将非常可怕,既会危害自身及家庭,又危害社会。同学们,别忘了咱们今天的身份是“医生”,我们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原因及危害,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几位同学找到预防毒品侵害的方法,让他们远离毒品。

(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出点子。帮助同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加以补充,在多媒体中输出)

2、预防毒品侵害的有效方法:

A构筑拒绝毒品的心理防线。

a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生活中与朋友、同学产生矛盾,家庭生活中出现困难,或学习成绩不尽人意,都是正常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遇到这类问题,可以试着与对方沟通,或听听音乐,看场电影,参加体育活动等,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排解烦恼,绝不能用毒品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请相信: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

战胜困难和挫折将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b正确把握好奇心,抵制不良诱惑。好奇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对于没有体验的东西,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但事实上要明辨是非,把握好奇心,而对毒品一定要态度鲜明,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好奇心为由去尝试,千万要抑制不良诱惑,不要吸食第一口。

B牢记“四知道”

a要知道什么是毒品

b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除

c要知道毒品的危害

d要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C要加强各大、中、小学校禁毒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重点对象,各大、中、小学校是小学生集中的场所,因此各级教委和各个学校一定要将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以保证我们下一代不受毒品的侵害。

D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

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可以创建一片净土,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从自己做起,从基层和单位做起,努力实现无毒目标。在此基础上积小区为大区,将无毒社区扩大到一县一市一省,最后在全国禁绝毒品。

(二)、班内评比

请各小组选评出一位“最优秀的医生”,每选出一位,上台领取奖品时,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

(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指导学生学习我国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多媒体播放片段:有关毒品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的场面。

师:他们为什么受到法律制裁?生:他们实施毒品犯罪,危害极大,不仅摧残人们的身体,加速死亡,毁灭家庭,而且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所以这些毒品犯罪分子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制裁毒品犯罪有哪些规定呢?

生:回答(略)

多媒体显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毒品部分,

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节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毒品部分),《禁毒法》。

师: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们每个人都

遵纪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四)、布置作业

1. 在毒品面前,我们应该如何理性面对?

2. 开展远离毒品宣传活动,办一期《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

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堂课中,让学生扮演“医生”

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讨论,发现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并

成功找到预防毒品危害的方法最后启发学生做一个义务禁毒战士,向身边每一个

人宣传禁毒知识,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让每个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这节课给我们的启示:教师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将课堂

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

第九课《聚众打人违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打架的危害,加强自身修养,以正确的生活态度对待

摩擦。

二、教学重点:

1、明白打架斗殴的害处。

2、自觉不打架斗殴。

三、教学准备:

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后果的图片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学生讨论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近期,发现打架现象有所抬头,学生在处理突发事件或个人利益易发生以

讲数、打架、群殴的方式来解决,打架斗殴已成为校园内的一大公害,是在校学

生违法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之一。(出示幻灯图片)

一、打架斗殴的害处

1.破坏校园秩序

少数学生参与打架斗殴,把学校的良好氛围破坏了,把校园风气破坏。群体

性的打架斗殴,如校际之间学生打群架、校内不同地区之间学生打群架,容易产

生轰动效应,形成不安定因素,危及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

2.恶化成才环境

同学之间理应相互尊重,团结友爱。打架斗殴,只会伤害感情,削弱友谊,

破坏团结,瓦解集体,使自己孤立于集体之外,失去从他人身上得到帮助及受他

人启发以增长自己的学识的良好机会。

3.损害身心健康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是求知的前提条件,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打架斗殴是一种典型的故意伤害行为,加害者以故意损害

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所以打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受害者身体的损伤,遭受

伤痛的折磨,甚至造成残疾。

4.引发违法犯罪

打架斗殴常因小事而起,但其一旦酿成刑事、治安案件,轻则受到退学、开

除的处理;重则触犯法律法规,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断送自己美好的前程。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

杨某和张某是同班同学,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矛盾,一天,杨某对张某说:

等一下,我们一起回去。张某就以为杨某要打他,于是他就去叫几位所谓讲义气

的同学石某、王某等6人,一起商议如何对付杨某,然后尾随杨某,其中一人向

对方挑衅,而杨某当时可能因为人少对其未加理彩,但后来却纠集了其余10多

个人,又拦在路上向张某这方挑衅,即而呢,双方互相殴打,最后张某这方的一

同学头部受到严重打击,被打成重伤,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

分析:

这是一起聚众斗殴案件,(聚众斗殴一般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除非是多

次聚众斗殴,或者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或者在公共场所、交通要

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者是持械聚众斗殴的,应判处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聚众斗殴造成重伤、死亡者,就应按照刑法规定,以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故意伤害就要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这起案件

中有三人因在聚众斗殴中故意伤害了他人的身体致人重伤,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刑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造成重伤要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案件中

因为讲义气出手帮忙的同学,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第二课时

一、引发打架斗殴的主要原因

1.欺压同学的流氓行为引起的打架斗殴。

2.吸烟、喝酒引起的打架斗殴。

3.日常生活中言行动作粗鲁,引发矛盾。

4.冲动,为一点小事。

5.哥们儿义气,害已害人

二、打架斗殴的预防

1.要正确认识打架斗殴这种粗野、愚昧的不文明行为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应

以对人和气、谦虚谨慎、谈吐文雅、举止文明的行为表现对待他人,而不是以自

私、狭隘、粗野、偏激、轻率、放纵,只图一时发泄个人意气而不计较后果的行

为表现。

2.要加强自我克制的能力。学生的斗殴行为,往往是由一时盛怒和冲动而引发。

有的在感情愤怒时,完全丧失了理智与控制,不惜代价与牺牲,从而造成了难以

挽回的悔恨;有的在感情冲动时,理智战胜了愚昧,克制战胜了冲动,从而化干

戈为玉帛。在个人纷争面前,忍并非无能,让并非无理,善于自我克制。

3.要善于化解淤结。有些斗殴是由于同学之间长期不和或私人积怨较深逐步演变

而来的,如能主动消除隔阂,及时进行调解、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

可防止矛盾的激化。我们经常讲,冤家宜解不宜结就是这个道理。

4.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文明的内在美。许多斗殴事件的发生往往祸从口出,一句

话可以火上加油,使斗殴行为骤然发生。同学应当做到和气、文雅、谦逊。对人

要热情、讲话风趣,做到庄重,不恶语伤人,避免强词夺理,更不讲粗话、脏话。

5.要分辨是非,判断正误,防止发生群体性斗殴。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自己老乡、

朋友或本班的同学发生打架时,一定要首先克制自己,冷静思考,切莫推波助澜,

火上浇油。关键时刻,应以大局为重,力排众议将其引向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 讨论总结: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同学感情,保证身心健康,创建和谐

校园,望全体同学自重自爱,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姿态对

待生活。

三、作业布置

1.遇到聚众斗殴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2.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板书设计

打架斗殴害处多

破坏校园秩序

恶化成才环境

损害身心健康

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课《尊重好的隐私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

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

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权。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

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

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并探索出保护隐私的有

效方法。

提高学生尊重隐私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隐私权。

2.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

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分别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来叙述——从道德层面

看,“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就此进一步强调了尊重他人隐私,不仅要树立隐

私意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而且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从法律层面看,“依法维护隐私权”,对此不仅说明了侵害隐私权的具体行为表现,明确了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法律后果和责任,而且还强调了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的同时,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应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①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类宣扬人格依附的封建陈旧观念还在某些范围内依然存在;某些人干涉他人私人空间、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搬弄是非、传播他人秘密等陋习有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影响个人隐私权的实现。②学生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对很多侵犯隐私的行为不会认识与辨别,甚至对已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侵犯隐私行为不知道用怎样的途径来积极加以维护。③个别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守他人的隐私,甚至喜欢打探、议论他人的隐私,并搬弄是非、到处传播,引起人际关系不和谐。

2.学生的需要:

①学生有必要了解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种种表现,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高科技产品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的危险,以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②了解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侵害他人隐私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③引导学生在注重自己隐私权的同时,学会尊重、保护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道德的期盼,也是法律的要求,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不仅是个人文明修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提升的需要,个人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强化的需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

寻找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并制作好教学课件。

学生:①课前(网络)搜索一个有关隐私的故事,并谈谈你的看法。

②针对课前的预习内容,请给大家设计一个思考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景故事一:“

QQ号的密码”

活动内容:用自己拍摄的影音资料——

琳琳最近一段时间,一回家就上QQ跟网友聊天,妈妈看到后,她就马上关掉。开学近一个月来,老师反应琳琳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退步得很快。妈妈对此很怀疑,坚持要看女儿的QQ聊天记录,要求女儿告诉自己QQ密码。

辨一辨:

A:把密码给妈妈看;

B:不给妈妈看。

设计意图:影音资料的使用可刺激学生的多官感受,尤其自拍的影音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对生活事例的探讨与辩论,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感受,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选择。而老师的引导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调节方法,增强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两难问题的能力,最终落实到行动中。

教师行为:呈现资料,组织辩论,适时地给以引导和点拨。如,逆反心理会给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教学建议:本环节的辩论既可从监护人、年龄等角度谈;也可从琳琳保护自己隐私权的角度看,从而引发矛盾冲突,让学生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尝试做出正确选择。老师也要给以适时适当的指导,这正是为学生提供解决两难问题的有效调节方法,可增强学生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故事二:“我想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活动内容:

以讲故事的方式出现

——琳琳为人热情,好朋友很多,小雪就给她看了QQ聊天记录。琳琳知道了好朋友的很多秘密,可是她却说“我心中藏不住秘密,很想告诉我的另一个好朋友,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设问:你们说她应该怎么办?

A:告诉别人;

B:不能告诉别人。

故事连接——

琳琳最终告诉了好朋友真真,真真又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于是„„,你如何评价琳琳的行为?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同龄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故事,既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在故事讨论中明白一些道理,懂得一些法律知识。

教师行为:呈现故事、设疑启思、组织辩论、适时引导、明理学法。

教学建议:故事层层深入,老师在呈现方式上可以变化。如学生说故事,拍成影音等。在辩论与讨论中,老师

可以引导学生从琳琳的角度、从朋友的角度、从诚信、责任的角度来说明与处理。

3.情景故事三:“我需要你的帮助”

活动内容:配以图片或漫画——琳琳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她看到了以下一些生活中可能涉及隐私的问题,请你帮忙判断一下,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并选择两项进行剖析。

①“日记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②李某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发现有4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③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④妈妈刚要到取款机前取钱,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输密码,琳琳马上拉住妈妈的手说“„„。”

说说你生活中看到、遇到的有关隐私的事情,或者你已经感受到的伤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以展现出学生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并从中共享师生双方的经验。一方面通过道德、法律、正面、反面等角度来举例说明,了解侵犯隐私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集体思辨,形成一定的思维成果,对侵犯隐私的问题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

教师行为:呈现资料,分组讨论,参与合作,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4.情景故事四:“校长拆了我的信”

活动内容:以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呈现——

有一所学校,在圣诞节时期,收到了很多的贺卡和信件,校方认为应该提倡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反对过洋节,同时觉得过多地信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于是截留了学生的信件与贺卡,校长在学生集会的时候,点明了校方这一行为的目的,并把信件最多的同学小童的信当场拆了开来,还念了几段,要求大家专心学习。而小童从此却成了全校同学嘲笑的对象,整日神经紧张兮兮的,你说小童怎么办?

设问:①校方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②请你给这个故事设计一个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故事的呈现和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感同身受, 认识到这是一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而给故事设计结果的活动,则利于展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启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在续写故事中去探寻依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教师行为:讲述故事、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给故事设计一个结果并加以呈现,对学生设计的结果给以一定的评价。

教学建议:对于学生设计的故事结局可以要求他们表演出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

第二课时

1.师生合作探究:

——“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

活动内容:小组合作,当我们遇到隐私及隐私遭到以上的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

——合作探究一:保护隐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合作探究二:保护隐私,我们的建议与思考?

合作探究三:(可以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激发、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探寻并掌握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有效方法。

对于合作探究三的设计,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想象、自主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行为:发给学生一张小组“学生问题探究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更明确的目标,在不同的分工中达成有效合作,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给以适当地指导,参与到学生合作与探究中。呈现各小组探究结果时,教师不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而且也要适时适当地加以点拨与引导,并给以一定的评价。

2.教师赠言、学生感悟

活动内容:教师:“尊重隐私,需要树立隐私意识,强化责任和信誉,更是道德的期盼;维护隐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请学生也用一句话来概括表达自己学了本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总结反馈,让学生用精练的语句来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事实不仅是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深化理解。

教师行为:老师可以用赠言的方式做一个课堂小结。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来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做个小结反馈。

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困惑

1.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对他人不愿意说的事情不去强求打探。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学生强调要学会主动去关心他人、关爱同学,特别是当同学陷于困难与烦恼时,要乐于助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者有时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怎么样正确对待、合理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值得思考。

2.处理好教学中的理论指导与实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况的应用的关系,否则会引起矛盾。如教学中我们强调要懂得保护个人隐私权,但如果有些同学违纪违规,老师在调查了解时,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问题,他是不是可以以“个人隐私”问题加以回绝呢?又如,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有些学生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这又会引起自我封闭,不利于同学间的友好交往和团结,影响人际交往中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等。

第十一课《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既是道德的体现,也是法律的要求,让学生体会到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过程与方法:体验式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行往往会伤害到他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地改变一些言行,真正学会依法维护自己及他人的人格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义务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改变自己的言行,做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河南人感动中国》,并简单介绍孙天帅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评价孙天帅的行为,导出新课《尊重孩子的人格》

(二)新课内容

1、我点我评

A、让学生列举所见过的或自己遇到过的侵犯或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例子?并简要说说所举例子带来的影响。

B、教师分享案例(濮存希、温家宝和艾滋病患者在一起;交警向违章者敬礼;“我是小偷”),让学生分析影响。

在分析影响的过程中→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原因:a、内心需要;b、社会公德;c、法律要求

(过渡:既然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是法律所要求,那我们必须去做,具体的我们该怎么做呢?能否和下面这则情景剧中的主人公一样做呢?)

2、情景再现

请两位男生表演一段情景剧。让学生评价主人公小王和小方的行为?并谈谈启示?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我们平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觉改正一些行为。

3、自我反思

写一写: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该怎么做?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既是一个人有道德的体现,也是法律所要求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相结合。学了这节课,我真心希望大家能有所思,也有所获。最后送大家一首歌、两句话。

(播放音乐《感恩·尊重·爱》,幻灯展示:感恩是水,尊重是河,爱是广阔的海,滋润生命不再有阴霾。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尊重自己和他人,用爱滋养生命。)

第二课时

1 、出示课本小良的案例以及生活中的部分案例:

学校生活中常见这种现象:某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恶语相加,讽刺、挖苦,并调来家长。此时家长往往会说:“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老师可以随便打骂,家长绝对没有意见。”

2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2)、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3)、如果你是该生,会有什么感受?

(4)、老师的行为侵害了该生的什么权利?

(5)、家长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3、学生举出自己人格尊严受侵犯的例子并谈感受。

4 、教师指导,总结:人格尊严权就是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和权利,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 、出示案例:

我校每年都有一次评选县级或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活动,当选者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品行良好的学生。获得荣誉的学生不仅会获得表彰,而且在中考中会享受加分的待遇。

2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个人名誉靠什么来获得?

(2)、 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

(3)、 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

3 、教师指导总结: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我们要继承这一传统,做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

4、说说中华民族重视名誉的名言警句或典故。

1 、出示案例:

班级中总有一些同学,喜欢拿同学的长相或生理缺陷开玩笑,甚至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2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2)、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3 、教师指导总结: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课《知法懂法 珍爱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意识到了法制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发生在身边的犯罪案例,学生清醒地意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3. 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对自己或同学身上的不文明熟视无睹,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反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法律知识?

(一)当前小学生违法犯罪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小学生学习法律常识是依法律己的需要。因为要作到依法律己,必须首先学习法律知识。知法才能明确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要求必须做的。

(三)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小学生要维护自

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知道自己有那些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需要学习法律知识,才能在法治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四)通过法律学习,可以让小学生学生了解当前小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产生原因。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1999年3月27日晚,在上海市的某个宾馆里,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1.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2. 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案例二:

小伟是一位小学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

1.思考题:小伟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归纳: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2. 从中我们吸取了什么教训?

三.大家谈一谈小学生犯罪的十大征兆:

1. 对学习不感兴趣。

2.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 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

4. 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5.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6.心理方面有变化, 如精神恍惚, 情绪波动, 举止反常,心神不 定。

7. 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 恶语顶撞。

8. 道德品质起了变化, 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 爱说空话、大话、假话。

9.与社会青年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 惹是生非, 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抽烟喝酒等。

四、如何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学生

1) 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 学一点法律知识

3)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 不结交不良的朋友

5) 不看黄色书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2、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四种保护?

二、揭示目标

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A

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B

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⑴、未受侵害时,怎样预防受侵害?C(怎样保护自己)

⑵、自己受欺时怎么办?D(当你遭遇恶霸欺负时)

⑶、他人受欺时怎么办?E(见有人被欺负时)

3、面对侵害时的心态?F(思想上、口头上、行动上)

4、求救和自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G

三、学生交流

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A

(出走、吸烟、攀比„„)

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B

讨论:以上面提到的或学生说的的诱惑、危险来一个个的进行分析。 反思: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⑴、未受侵害时,怎样预防受侵害?C(怎样保护自己)

(不要置身于危险地带、保持距离、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⑵、自己受欺时怎么办?D(当你遭遇恶霸欺负时)

⑶、他人受欺时怎么办?E(见有人被欺负时)

3、面对侵害时的心态?F(思想上、口头上、行动上)

(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师:敢于、善于斗争。

4、求救和自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师:如何防止①被绑架②敲诈勒索③欺骗利诱④被拐卖„„


相关内容

  • 信息技术和备课结合的意义
  • 信息技术下和备课结合的意义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教育也不例外.作为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备课,也不例外,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地推陈出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它与备课的结合会产生新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备 ...

  • 市级骨干教师理论笔试2
  • 市级骨干教师理论笔试(二) 一.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只是词语的置换吗?谈谈你的理解.二.课改改什么? 1.把过去的"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本次课程改革中,将教育工作者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 实际上," ...

  • 暑期备课计划
  • 岳楼小学2014年暑期备课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帮助广大教师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深度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进一步提高课程执行力, 根据张店乡中心校工作安排,2014年暑假我校开展全校教师备课活动. 一.时间安排: 全乡暑期备课时间统一安排在8月22日-8 ...

  • 谈网络集体备课
  • 备课是教师对未来课堂的一种构建,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备好课,讲课才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种补充模式,能够博采众长,并减少教师精力的无效消耗.传统的集体备课是一个学校同科目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内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特点和教 ...

  • 电子备课心得体会
  •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日益增强,资源的获取和检索变得越来越方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已逐渐成为趋势.为打造教育软实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电子备课将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传承.创新.合作.反思"的新型备课模式.主 ...

  • 高一年级教育教学管理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一切以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紧围绕高一教育教学目标,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实行分层次教学,狠抓落实,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务实创新:脚踏实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

  • 浦东新区学校备课组
  • 浦东新区学校备课组 教研活动记载 __2011_学年度第_二__学期 学 校 东沟中学 学 科 语 文 年 组 预备 组 长 毛慧珺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部编制 目 录 1.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学校教学基础管理工作的意见 2.浦东新区优秀教研组十条标准„„„„„„„„„„„„„„(1) 3.浦 ...

  • 集体备课心得
  •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每月推出一人讲课的方式,进行听课.研讨.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也就我校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 ...

  • 中学教师现状及课题选题调研报告
  • 我校是一所刚建立两年的新校,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完善,教师年龄结构优化,学历素质优秀.学校周边均为成熟小区或新建的高档住宅小区,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及广大群众对"好上学,上好学"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虽建校不长,但拥有一大批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 ...

  • 中学教师秋季开学工作计划范文
  • 日期 星期 小 学 部 东关模范小学部 北 校 区 高 中 部 理 科 部 国 际 部 双语小学 幼 儿 园 8.25 五 8:30 全体教师大会 调整教室.办公室 下午:清扫教室.办公室卫生 1.召开全体教工会议 公布本学期教师工作安排;布置开学初日程安排 布置集备时间安排;公布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