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液体综合实验

旋转液体综合实验

浙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5-11

旋转液体综合实验

在力学创建之初,牛顿的水桶实验就发现,当水桶中的水旋转时,水会沿着桶壁上升。旋转的液体其表面形状为一个抛物面,可利用这点测量重力加速度;旋转液体的抛物面也是一个很好的光学元件。美国的物理学家乌德创造了液体镜面,他在一个大容器里旋转水银,得到一个理想的抛物面,由于水银能很好地反射光线,所以能起反射镜的作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液体镜头正在向一“大”一“小”两极发展。大,可以作为大型天文望远镜的镜头; 反射式液体镜头已经在大型望远镜中得到了应用,代替传统望远镜中使用的玻璃反射境。当盛满液体(通常采用水银)的容器旋转时,向心力会产生一个光滑的用于望远镜的反射凹面。通常这样一个光滑的曲面,完全可以代替需要大量复杂工艺并且价格昂贵的玻璃镜头,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失败也让我们了解了玻璃镜头何等脆弱。

小,则可以作为拍照手机的变焦镜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液体镜头,它通过改变厚度仅为8mm 的两种不同的液体交接处月牙形表面的形状,实现焦距的变化。这种液体镜头相对于传统的变焦系统而言,兼顾了紧凑的结构和低成本两方面的优势。

旋转液体的综合实验可利用抛物面的参数与重力加速度关系,测量重力加速度,另外,液面凹面镜成像与转速的关系也可研究凹面镜焦距的变化情况。还可通过旋转液体研究牛顿流体力学,分析流层之间的运动,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实验原理】

一、 旋转液体抛物面公式推导

定量计算时,选取随圆柱形容器旋转的参考系,这是一个转动的非惯性参考系。液相对于参考系静止,任选一小块液体P ,其受力如图1。Fi 为沿径向向外的惯性离心力,mg 为重力,N 为这一小块液体周围液体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由对称性可知,N 必然垂直于液体表面。在X-Y 坐标下P(x,y) 则有:

图1 原理图

N cos θ-m g =0

N sin θ-F i =0

F i =m ωx

2

tan θ=

dy dx

=

ωx g

2

根据图1有: y =

ω

2

2

x +y 0 (1)

2g

为旋转角速度,y 0为x =0处的y 值。此为抛物线方程,可见液面为旋转抛物面。

二 、 用旋转液体测量重力加速度g

在实验系统中,一个盛有液体半径为R 的圆柱形容器绕该圆柱体的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稳定转动时,液体的表面形成抛物面,如图2。 设液体未旋转时液面高度为h ,液体的体积为:

V =πR h (2)

2

因液体旋转前后体积保持不变,旋转时液体体积可表示为:

V =

R

y (2πx ) dx =2π

(

ωx

2g

22

+y 0) xdx (3)

由(2)、(3)式得:

ωR

4g

2

2

y 0=h -

(4)

联立(1)、(4)可得,当x =x 0=R /2时,y (x 0) =h ,即液面在x 0处的高度是恒定值。

方法一:用旋转液体液面最高与最低处的高度差测量重力加速度g

如图2所示,设旋转液面最高与最低处的高度差

为∆h ,点(R , y 0+∆h )在(1)式的抛物线上,有

ωR

2g

2

2

y 0+∆h =

+y 0,

图2 实验示意图

得:g =

ωR

2∆h

22

又ω

=

2πn 60

,则

g =

πD n

222

7200⋅∆h

(5)

D 为圆筒直径,n 为旋转速度(转/分)。

方法二、斜率法测重力加速度

如图2所示,激光束平行转轴入射,经过BC 透明屏幕,打在x 0=R

2的液面A 点上,反射

光点为C ,A 处切线与x 方向的夹角为θ,则∠B A C =2θ,测出透明屏幕至圆桶底部的距离H 、液面静止时高度h ,以及两光点BC 间距离d ,则tan 2θ=因为 tan θ

2πn 60

dy dx

d H -h

2

,求出θ值。

==

ωx g

2

,在x 0=R

2处有

tan θ=

因为ω

=

2πn ⎫

tan θ=⎛ ⎪

⎝60⎭

2

2

=

22

=

22

g =

(6)

2

或可作tan θ~n 曲线,求斜率k

,可得k =

2

2

,求出g

=

三、验证抛物面焦距与转速的关系

旋转液体表面形成的抛物面可看作一个凹面镜,符合光学成像系统的规律,若光线平行于曲面对称轴入射,反射光将全部会聚于抛物面的焦点。 根据抛物线方程(1),抛物面的焦距f =

g 2ω

2

四、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图3 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原理图

在旋转的液体中,沿中心放入张丝悬挂的圆柱形物体,圆柱高度为L ,半径为R 1,外圆桶半径为R 2,如图3所示。

外圆筒以恒定的角速度ω0旋转,在转速较小的情况下,流体会很规则地一层层地转动,稳定时圆柱形物体静止角速度为零。

1、设外圆桶稳定旋转时,圆柱形物体所承受的阻力矩为M ,则

M = 圆柱侧面所受液体的阻力矩M

1

+ 圆柱底面所受液体摩擦力矩M 2(推导略)

R 1R 2

22

22

M 1=4πηL ω0

πηR 2ω0

2∆z

4

R 1-R 2

(7)

M

2

=

(8)

圆柱形物体所承受的液体阻力矩M

M =M 1+M

2

=4πηL ω0

R 1R 2

2

222

R 1-R 2

+

πηR 2ω0

2∆z

4

(9)

2、 张丝扭转力矩M ‘。

悬挂圆柱形物体的张丝为钢丝,其切变模量为G ,张丝半径为R ,张丝长度为L 。转动

力矩为: M =

'

πGR

2L

'

4

θ (10)

该式表示力矩M ‘与扭转角度θ成正比。

在液体旋转系统稳定时,液体产生的阻力矩与悬挂张丝所产生的扭转力矩平衡,使得圆柱形物体达到静止。

所以 M =M ‘

从(9)、(10)式可以解出粘度系数为:

22

⎡2∆z (R 1-R 2)

η=‘θ⎢22224

2L ω0⎢8L ∆zR R +(R -R ) R 12122⎣

4

GR

⎥ (11) ⎥⎦

其中:

G 金属张丝的切变模量

R 张丝半径 L 张丝长度

θ 为偏转角度

ω0 圆桶转速

∆z 圆柱底面到外圆桶底面的距离

L 圆柱高度

R 1 圆柱半径, R 2 为外圆桶半径

【实验装置】

1.激光器 2.米刻度水平屏幕 3 . 水平标线 4.水平

仪 5.激光器电源插孔6. 调速开关 7.速度显示窗 8. 圆柱形实验容器 9.水平量角器 10.米刻度垂直屏幕 11. 张丝悬挂圆柱体 12.实验容器内径R /红线)(可自行标注)

2刻线(见底盘

【实验内容】

1、仪器调整

a 、水平调整

将圆形水平仪放在载物台中心,调整仪器底部支撑脚,直到水平仪上的气泡到中心位置。

b 、激光器位置调整

用自准直法调整激光束平行转轴入射,经过透明屏幕,对准桶底x 0=R

2处的记号,R 为圆桶内径。

图4

2、测量重力加速度g(装置见图5)

1)用旋转液体液面最高与最低处的高度差测量重力加速度g 改变圆桶转速n (转/秒)(ω=2πn )6次,测量液面最高与最低处的高度差,计算重力加速度g 。 2)斜率法测重力加速度

将透明屏幕(1)置于圆桶上方,用自准直法调整激光束平行转轴入射,经过透明屏幕,对准桶底x 0=R

改变圆桶转速n (转/分)(ω

2πn 60

2处的记号,

测出透明屏幕至圆筒底部的距离H 、液面静止时高度h 。

=

)6次,在透明屏幕上

d H -h

读出入射光与反射光点BC 间距离d ,则t a n 2θ=

tan θ

,求出

图5

值。

3、验证抛物面焦距与转速的关系(装置见图6) 将毫米刻度垂直屏幕过转轴放入实验容器中央,激光束平行转轴入射至液面,后聚焦在屏幕上,可改变入射位置观察聚焦情况。改变圆桶转速n (转/分)(ω

4

、研究旋转液体表面成像规律

给激光器装上有箭头状光阑的帽盖,

使其光束略有发散且在屏幕上成箭头状像。光束平行光轴在偏离光轴处射向旋转液体,经液面反射后,在水平屏幕上也留下了箭头。固定转速,上下移

=2πn 60

)6次,记录焦点位置。

图6

动屏幕的位置,观察像箭头的方向及大小变化。实验发现,屏幕在较低处时,入射光和反射光留下的箭头方向相同,随着屏幕逐渐上移,反射光留下的箭头越来越小直至成一光点,随后箭头反向且逐渐变大。也可以固定屏幕,改变转速n ,将会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5、测量液体粘滞系数(装置见图7)

装好实验装置、将张丝悬挂的圆柱体垂直置于液体中心,柱体上表面有一刻度线记号,低速旋转液体,稳定后柱面上刻度线偏一角度,用激光器和量角器测出偏转角。同一转速测三次,改变转速3次。 测量:

G 金属张丝的切变模量

1、R 张丝半径 2、L 张丝长度 3、∆z 圆柱底面到外圆桶

底面的距离4、L 圆柱高度 5、R 1 圆柱半径 6、R 2 圆筒容器半径

【数据处理】(参考数据)

1、 测量重力加速度g 方法一:

图7

2

=983(cm /s ) 杭州地区重力加速度公认值:g =979.30cm /s 2

2

实验相对误差: E =0. 4% 测量结果:g =983(1±0. 4%)(cm /s )

方法二: 屏幕高度H

=13.0cm

, 液面高度 h

=5.5cm

22

=967(cm /s ) E =1. 2% 测量结果:g =967(1±1. 2%)(cm /s )

2、验证抛物面焦距与转速的关系

3、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实验所用液体为蓖麻油,已知条件:油温T =18 C 、G

=81GPa

实验测得:R =0. 148mm 、L =146. 66mm 、∆z =17. 96mm 、L =30. 10mm 、R 1=18. 34mm 、R 2=49. 56mm

将张丝悬挂的圆柱体,沿实验容器中心置于液体中,完全浸没。张丝套入水平放置的量角器中心圆孔与量角器圆心一致,激光光线对准圆柱体上端面上的标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度值,打开仪器电源使旋转液体,待稳定后再次将激光对准圆柱体上端面上的标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度值,计算偏转角θ。

参考资料

[1] 武瑞兰,田静 蓖麻油粘滞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经验公式[J]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8(28): 94-95 [2] 林佩芬 周炎辉 旋转圆筒法测粘滞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J] 工科物理 1996(4):23-25 [3]《物理实验》2002.11、12。第3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力学和光学综合实验题。

旋转液体综合实验

浙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5-11

旋转液体综合实验

在力学创建之初,牛顿的水桶实验就发现,当水桶中的水旋转时,水会沿着桶壁上升。旋转的液体其表面形状为一个抛物面,可利用这点测量重力加速度;旋转液体的抛物面也是一个很好的光学元件。美国的物理学家乌德创造了液体镜面,他在一个大容器里旋转水银,得到一个理想的抛物面,由于水银能很好地反射光线,所以能起反射镜的作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液体镜头正在向一“大”一“小”两极发展。大,可以作为大型天文望远镜的镜头; 反射式液体镜头已经在大型望远镜中得到了应用,代替传统望远镜中使用的玻璃反射境。当盛满液体(通常采用水银)的容器旋转时,向心力会产生一个光滑的用于望远镜的反射凹面。通常这样一个光滑的曲面,完全可以代替需要大量复杂工艺并且价格昂贵的玻璃镜头,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失败也让我们了解了玻璃镜头何等脆弱。

小,则可以作为拍照手机的变焦镜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液体镜头,它通过改变厚度仅为8mm 的两种不同的液体交接处月牙形表面的形状,实现焦距的变化。这种液体镜头相对于传统的变焦系统而言,兼顾了紧凑的结构和低成本两方面的优势。

旋转液体的综合实验可利用抛物面的参数与重力加速度关系,测量重力加速度,另外,液面凹面镜成像与转速的关系也可研究凹面镜焦距的变化情况。还可通过旋转液体研究牛顿流体力学,分析流层之间的运动,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实验原理】

一、 旋转液体抛物面公式推导

定量计算时,选取随圆柱形容器旋转的参考系,这是一个转动的非惯性参考系。液相对于参考系静止,任选一小块液体P ,其受力如图1。Fi 为沿径向向外的惯性离心力,mg 为重力,N 为这一小块液体周围液体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由对称性可知,N 必然垂直于液体表面。在X-Y 坐标下P(x,y) 则有:

图1 原理图

N cos θ-m g =0

N sin θ-F i =0

F i =m ωx

2

tan θ=

dy dx

=

ωx g

2

根据图1有: y =

ω

2

2

x +y 0 (1)

2g

为旋转角速度,y 0为x =0处的y 值。此为抛物线方程,可见液面为旋转抛物面。

二 、 用旋转液体测量重力加速度g

在实验系统中,一个盛有液体半径为R 的圆柱形容器绕该圆柱体的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稳定转动时,液体的表面形成抛物面,如图2。 设液体未旋转时液面高度为h ,液体的体积为:

V =πR h (2)

2

因液体旋转前后体积保持不变,旋转时液体体积可表示为:

V =

R

y (2πx ) dx =2π

(

ωx

2g

22

+y 0) xdx (3)

由(2)、(3)式得:

ωR

4g

2

2

y 0=h -

(4)

联立(1)、(4)可得,当x =x 0=R /2时,y (x 0) =h ,即液面在x 0处的高度是恒定值。

方法一:用旋转液体液面最高与最低处的高度差测量重力加速度g

如图2所示,设旋转液面最高与最低处的高度差

为∆h ,点(R , y 0+∆h )在(1)式的抛物线上,有

ωR

2g

2

2

y 0+∆h =

+y 0,

图2 实验示意图

得:g =

ωR

2∆h

22

又ω

=

2πn 60

,则

g =

πD n

222

7200⋅∆h

(5)

D 为圆筒直径,n 为旋转速度(转/分)。

方法二、斜率法测重力加速度

如图2所示,激光束平行转轴入射,经过BC 透明屏幕,打在x 0=R

2的液面A 点上,反射

光点为C ,A 处切线与x 方向的夹角为θ,则∠B A C =2θ,测出透明屏幕至圆桶底部的距离H 、液面静止时高度h ,以及两光点BC 间距离d ,则tan 2θ=因为 tan θ

2πn 60

dy dx

d H -h

2

,求出θ值。

==

ωx g

2

,在x 0=R

2处有

tan θ=

因为ω

=

2πn ⎫

tan θ=⎛ ⎪

⎝60⎭

2

2

=

22

=

22

g =

(6)

2

或可作tan θ~n 曲线,求斜率k

,可得k =

2

2

,求出g

=

三、验证抛物面焦距与转速的关系

旋转液体表面形成的抛物面可看作一个凹面镜,符合光学成像系统的规律,若光线平行于曲面对称轴入射,反射光将全部会聚于抛物面的焦点。 根据抛物线方程(1),抛物面的焦距f =

g 2ω

2

四、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图3 液体粘滞系数测量原理图

在旋转的液体中,沿中心放入张丝悬挂的圆柱形物体,圆柱高度为L ,半径为R 1,外圆桶半径为R 2,如图3所示。

外圆筒以恒定的角速度ω0旋转,在转速较小的情况下,流体会很规则地一层层地转动,稳定时圆柱形物体静止角速度为零。

1、设外圆桶稳定旋转时,圆柱形物体所承受的阻力矩为M ,则

M = 圆柱侧面所受液体的阻力矩M

1

+ 圆柱底面所受液体摩擦力矩M 2(推导略)

R 1R 2

22

22

M 1=4πηL ω0

πηR 2ω0

2∆z

4

R 1-R 2

(7)

M

2

=

(8)

圆柱形物体所承受的液体阻力矩M

M =M 1+M

2

=4πηL ω0

R 1R 2

2

222

R 1-R 2

+

πηR 2ω0

2∆z

4

(9)

2、 张丝扭转力矩M ‘。

悬挂圆柱形物体的张丝为钢丝,其切变模量为G ,张丝半径为R ,张丝长度为L 。转动

力矩为: M =

'

πGR

2L

'

4

θ (10)

该式表示力矩M ‘与扭转角度θ成正比。

在液体旋转系统稳定时,液体产生的阻力矩与悬挂张丝所产生的扭转力矩平衡,使得圆柱形物体达到静止。

所以 M =M ‘

从(9)、(10)式可以解出粘度系数为:

22

⎡2∆z (R 1-R 2)

η=‘θ⎢22224

2L ω0⎢8L ∆zR R +(R -R ) R 12122⎣

4

GR

⎥ (11) ⎥⎦

其中:

G 金属张丝的切变模量

R 张丝半径 L 张丝长度

θ 为偏转角度

ω0 圆桶转速

∆z 圆柱底面到外圆桶底面的距离

L 圆柱高度

R 1 圆柱半径, R 2 为外圆桶半径

【实验装置】

1.激光器 2.米刻度水平屏幕 3 . 水平标线 4.水平

仪 5.激光器电源插孔6. 调速开关 7.速度显示窗 8. 圆柱形实验容器 9.水平量角器 10.米刻度垂直屏幕 11. 张丝悬挂圆柱体 12.实验容器内径R /红线)(可自行标注)

2刻线(见底盘

【实验内容】

1、仪器调整

a 、水平调整

将圆形水平仪放在载物台中心,调整仪器底部支撑脚,直到水平仪上的气泡到中心位置。

b 、激光器位置调整

用自准直法调整激光束平行转轴入射,经过透明屏幕,对准桶底x 0=R

2处的记号,R 为圆桶内径。

图4

2、测量重力加速度g(装置见图5)

1)用旋转液体液面最高与最低处的高度差测量重力加速度g 改变圆桶转速n (转/秒)(ω=2πn )6次,测量液面最高与最低处的高度差,计算重力加速度g 。 2)斜率法测重力加速度

将透明屏幕(1)置于圆桶上方,用自准直法调整激光束平行转轴入射,经过透明屏幕,对准桶底x 0=R

改变圆桶转速n (转/分)(ω

2πn 60

2处的记号,

测出透明屏幕至圆筒底部的距离H 、液面静止时高度h 。

=

)6次,在透明屏幕上

d H -h

读出入射光与反射光点BC 间距离d ,则t a n 2θ=

tan θ

,求出

图5

值。

3、验证抛物面焦距与转速的关系(装置见图6) 将毫米刻度垂直屏幕过转轴放入实验容器中央,激光束平行转轴入射至液面,后聚焦在屏幕上,可改变入射位置观察聚焦情况。改变圆桶转速n (转/分)(ω

4

、研究旋转液体表面成像规律

给激光器装上有箭头状光阑的帽盖,

使其光束略有发散且在屏幕上成箭头状像。光束平行光轴在偏离光轴处射向旋转液体,经液面反射后,在水平屏幕上也留下了箭头。固定转速,上下移

=2πn 60

)6次,记录焦点位置。

图6

动屏幕的位置,观察像箭头的方向及大小变化。实验发现,屏幕在较低处时,入射光和反射光留下的箭头方向相同,随着屏幕逐渐上移,反射光留下的箭头越来越小直至成一光点,随后箭头反向且逐渐变大。也可以固定屏幕,改变转速n ,将会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5、测量液体粘滞系数(装置见图7)

装好实验装置、将张丝悬挂的圆柱体垂直置于液体中心,柱体上表面有一刻度线记号,低速旋转液体,稳定后柱面上刻度线偏一角度,用激光器和量角器测出偏转角。同一转速测三次,改变转速3次。 测量:

G 金属张丝的切变模量

1、R 张丝半径 2、L 张丝长度 3、∆z 圆柱底面到外圆桶

底面的距离4、L 圆柱高度 5、R 1 圆柱半径 6、R 2 圆筒容器半径

【数据处理】(参考数据)

1、 测量重力加速度g 方法一:

图7

2

=983(cm /s ) 杭州地区重力加速度公认值:g =979.30cm /s 2

2

实验相对误差: E =0. 4% 测量结果:g =983(1±0. 4%)(cm /s )

方法二: 屏幕高度H

=13.0cm

, 液面高度 h

=5.5cm

22

=967(cm /s ) E =1. 2% 测量结果:g =967(1±1. 2%)(cm /s )

2、验证抛物面焦距与转速的关系

3、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实验所用液体为蓖麻油,已知条件:油温T =18 C 、G

=81GPa

实验测得:R =0. 148mm 、L =146. 66mm 、∆z =17. 96mm 、L =30. 10mm 、R 1=18. 34mm 、R 2=49. 56mm

将张丝悬挂的圆柱体,沿实验容器中心置于液体中,完全浸没。张丝套入水平放置的量角器中心圆孔与量角器圆心一致,激光光线对准圆柱体上端面上的标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度值,打开仪器电源使旋转液体,待稳定后再次将激光对准圆柱体上端面上的标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度值,计算偏转角θ。

参考资料

[1] 武瑞兰,田静 蓖麻油粘滞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经验公式[J]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8(28): 94-95 [2] 林佩芬 周炎辉 旋转圆筒法测粘滞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J] 工科物理 1996(4):23-25 [3]《物理实验》2002.11、12。第3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力学和光学综合实验题。


相关内容

  •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旋转液体实验仪
  • 测量重力加速度和转速的旋转液体实验仪的设计 姜兴东,王振坤 (兰州大学 摘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要:通过新的测量方法设计了旋转液体实验仪,避免了通常用光学方法结合旋转液体测量重力加速度时引入的方法误差,有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此实验设计还可以用于测量旋转液体转速,有利于拓展 ...

  • 现代分离技术实验报告
  • 课程: 现代分离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应化134班 学号:2013015054 姓名:聂晓迪 实验名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与分离 关键字: 金银花 绿原酸 薄层色谱 索氏提取器 柱层析 摘要: 通过索氏提取器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利用减压 浓缩.柱层析.紫外检测技术,薄层色谱对绿原酸进行分析,检测. ...

  • 六速旋转粘度计测泥浆的流变曲线
  • 中国石油大学 油田化学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4.9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六速旋转粘度计测泥浆的流变曲线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六速旋转粘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如何判断泥浆的流型及对应流变参数的计算方法. 3. 比较宾汉模式.指数模式及卡森模式与实际流 ...

  • 液体旋光率的测定
  • 实验** 液体旋光率的测定 [引言] 线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或旋光度,能够使线偏振光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物质.面向光源,如果旋光物质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称为左旋物质.反之,若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沿顺时针方 ...

  • 接触角的测定实验报告
  • 液-固界面接触角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过程以及接触角的含义与应用. 2. 掌握用JC2000C1静滴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测定接触角和表面张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润湿是自然界和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现象.通常将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称为润湿.将液体滴在 ...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试卷
  • 五年级科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一个物体在水中,它都会受到______和_____这两个力. 2.热总是从较__的一端传向较__的一端,这样的方法叫做______. 3.做锅子里,我们把要烤的部分用热的_____来制作,手拿的部分要用热的_____来制作,制作保温杯应该用热的_____. 4.在 ...

  • 1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doc
  • 实验一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学会由图解法求其平均摩尔气化热和正常沸点. 2. 了解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Clausius-Clapeyron)方程式的意义. 3. 了解真空泵.恒温槽及气压计的使用及注意 ...

  • 液固界面接触角的测量实验
  • 物质结构与性质分析--液固界面接触角测量实验报告 程明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 二班一组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固体表面的润湿过程与接触角的含义与应用 2.了解接触角的常用测量方法,掌握该实验中用到的量高法与量角法的原理 3.掌握JC2000C1接触角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

  • 综合实验1___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 综合实验1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实验目的: 1. 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实验方案的意义,巩固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认识. 2. 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加热以及萃取等基本操作. 3. 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原理: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