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简答题范围

万能答题:一因一果

第二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答:一般可以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也可以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判定系数(FC =AC

MC )来描述规模经济性:当FC>1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FC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答:理解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度量范围经济。令TC (Q x ,Q y )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 单位的产品X 和Q y 单位的产品Y 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

TC(Qx ,Q y ) <TC(Qx ,0)+TC(0,Q y )

范围经济的一个经典实例。就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是:(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以上既有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前三条),它们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有交易方面的因素来自于生产和交易两条途径成本的降低。 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还包括:(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5.简述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和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答: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由于生产和经销技术的差异以及市场规模和地点的差异,造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不同的工业、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的差异。

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量本利比较法、工程分析法和适者生存法。

量本利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状况,以单位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的多少为基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工程分析法又叫技术定额法,它是一种在假设不同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设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等工程技术,以确定平均成本曲线,然后通过比较不同产量的平均成本曲线,以确定适度规模的方法。

适者生存法的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6.简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答: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一体化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其中混合一体化就是多元化。因此,多元化是一体化的一种。

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一体化是企业扩大规模,形成大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多元化属于一体化战略。在三种一体化战略中,企业的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主要是为了充分实现规模经济,而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混合一体化)主要是为了充分实现范围经济。同时,多元化战略(混合一体化)是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较高形式,通常要求企业在完成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

7.范围经济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

答:(1)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要求有

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以符合新市场的需要。同时,在原有产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在新产业中未必全部适用,这要求企业掌握与新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知识;(2)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由于新产业的业务与原有产业的业务存在较大差别,这会增加新老业务间协调的难度。这要求企业培养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在新的经营格局下协调好各种业务关系;(3)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本。企业的跨产业经营必然会减少在原有产业的资源配置,削弱在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产生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成本。这要求企业在制定多元化战略时,应从长期的角度对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和由此产生的各种成本进行权衡,以取得较好的长期经济效益。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进入壁垒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原有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进入壁垒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

2.为什么原有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

答: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如果一个产业不存在经济利润,那就不可能有新企业进入这一产业,讨论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3.原有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答:原有企业要成功进行进入阻挠,除了投资成本满足必需的条件之外,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原有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原有企业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

答:退出壁垒包括以下六种: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信息壁垒、感情和管理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两种主要的进入壁垒,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的成因不同。

(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企业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社会法律制度、政府政策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原有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 (2)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是为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策略性投资必须有承诺价值,而沉没成本在进入阻止的分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根据原有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和影响潜在进入者对未来事件估计信念的进入阻挠。

6.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答:进入壁垒的存在可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绝对的自由进入也可能导致过度进入,因此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是复杂的。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如果退出壁垒过高,则会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弱化,行业内企业不能够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

7.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答:进入壁垒是对准备进入产业的潜在企业而言的,而退出壁垒则是对产业内准备退出产业的现有企业而言的。但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要素看,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表现在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和关联性。

第十章 产业结构的演进

1. 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技

术创新、人口规模、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需要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而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需求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国际贸易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的。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

2. 简述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征。

答:(1)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产品结构特征、生产组织特征。比如,重工业化是工业结构演进中的一个阶段,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它表明工业体系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高级复杂、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阶段过渡,意味着工业结构日趋高级化。

(2)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也决定了主导产业群的序列更替性,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主导产业也不同,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消失,进而被新的主导产业群所替代。

3.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有哪些?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次产业将增加。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 的相对差异造成的。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通过提高加工程度,人们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对象,生产出种类更多、功能更全、质量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更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业结构进一步表现出“技术和知识集约化”趋势,它不仅体现在工业部门采用越来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传统产业高技术化,而且体现在以技术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的兴起,如新材料工业、计算机工业和软件产业等。

4. 简述我国产业结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2)“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特征明显;(3)在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资源瓶颈。

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能力;(2)通过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加强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改变“三高一低”现状;(3)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4)实现农业发展的“高效化、生态化、有机化”。

5. 试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优化将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2)产业结构高度化使得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促

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6.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有哪些?

综观经济学家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合理的产业结构应符合以下主要判别基准:(1)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再生产顺畅进行;(3)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4)有利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推进;(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章 产业组织政策

1.为什么说实现有效竞争是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答: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而言,高效率的竞争应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tion)。有效竞争要求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相兼容。有效竞争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有效竞争的实质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与此同时,政府制定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在总体上保证整个产业既能实现规模经济,又不失竞争活力,处于有效竞争状态,以提高产业经济效率。所以,有效竞争是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2.简述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答:对于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以下三个原则应该注意:(1)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有效竞争必须要求竞争效益(收益与成本比)大于1,至于竞争效益具体要达到多大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竞争,这是一个需要根据各国各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问题,但至少它为有效竞争规定了一个最低限。;(2)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既不是过度竞争也不是竞争不足;(3)有效竞争应符合规模经济要求。规模不经济状况下的竞争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而低水平竞争意味着企业要以较多的资源投入才能得到一定量的产出,表现为经济效率低下。这显然是与以追求较高经济效率的有效竞争目标相违背的。因此,有效竞争应该是在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条件下的竞争,这样才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率。

3.简述规模经济政策的适用性及其政策体系。

答:规模经济政策的适用性。追求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对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偏低的产业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往往缺乏资本的大量积聚和集中,以致在那些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产业中,存在许多组织规模远远小于最小经济规模的企业,处于过度竞争状况,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因而,对这些产业应采取追求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通过培育大型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最终实现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政策体系。追求规模经济而采取的各种相互联系的政策,构成一国的规模经济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主要由以下旨在追求规模经济的政策构成:(1)企业兼并政策;(2)企业联合政策;(3)经济规模政策;(4)直接管制政策;(5)中小企业政策。

4.垄断有哪些主要类型?反垄断政策的对象是什么?

答: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

从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的概念、成因和基本特征可见,自然垄断是基于效率标准的垄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效率,不存在反垄断问题,而是属于政府管制的范围。行政垄断是导源于政府行政权力的垄断,反行政垄断的主要途径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可能减少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导致行政垄断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存在的经济垄断是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其垄断危害十分明显,因此,经济垄断是反垄断政策的对象。

5.简述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及其区别。

答:根据反垄断政策的导向,可将反垄断政策分为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这两类反垄断政策。(1)反垄断结构政策是通过控制产业集中度,以调整有可能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结构的政策。

(2)反垄断行为政策是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其垄断力量,以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实行控制的政策。

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之间的主要差别是:(1)理论基础不同。反垄断结构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理论。反垄断行为政策的理论基础是芝加哥学派的“行为主义”理论。(2)政策重点不同。反垄断结构政策重在维护和营造竞争性市场结构,反垄断行为政策旨在制裁反竞争行为。

(3)制裁手段不同。反垄断结构政策通常采用分拆大型企业作为制裁垄断主体的基本手段;反垄断行为政策则通常采取管制、罚金、征收垄断利润税等手段制裁垄断主体。

6.反垄断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反垄断政策的基本内容主要由禁止限制竞争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兼并这三个方面构成。(1)限制竞争协议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市场主体以协议、决议或者其它联合方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禁止限制竞争协议是反垄断政策的核心内容。(2)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的某种特定产品在特定市场范围内具有主导地位,使其他企业处于从属、被动的状况。可从多方面限制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差别待遇、禁止强制交易、禁止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禁止掠夺性定价、禁止独家交易。(3)企业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家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控制兼并只是为了防止企业规模无限扩张,进而防止市场垄断,维持竞争性市场结构。

7.试论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性和产业组织政策的动态性。

答:政府应根据具体产业的基本特征制定产业组织政策,即在分析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既能较充分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又能保持竞争活力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尽可能实现有效竞争。这就是说,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在这一函数关系中,产业特征(I )是自变量,而产业组织政策(P )是因变量,即:P=f(I )。

从以上简单的函数表达式实际包含着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从静态看,要根据产业特征制定产业组织政策。二是从动态看,随着产业特征的变化,对原有的产业组织政策要作相应调整,即从动态上保证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相协调。因此,以有效竞争为目标导向的产业组织政策不仅因产业而异,而且,应当随产业的发展而适时地作必要的调整。

万能答题:一因一果

第二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答:一般可以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也可以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判定系数(FC =AC

MC )来描述规模经济性:当FC>1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FC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答:理解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度量范围经济。令TC (Q x ,Q y )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 单位的产品X 和Q y 单位的产品Y 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

TC(Qx ,Q y ) <TC(Qx ,0)+TC(0,Q y )

范围经济的一个经典实例。就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是:(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以上既有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前三条),它们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有交易方面的因素来自于生产和交易两条途径成本的降低。 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还包括:(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5.简述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和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答: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由于生产和经销技术的差异以及市场规模和地点的差异,造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不同的工业、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的差异。

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量本利比较法、工程分析法和适者生存法。

量本利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状况,以单位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的多少为基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工程分析法又叫技术定额法,它是一种在假设不同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设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等工程技术,以确定平均成本曲线,然后通过比较不同产量的平均成本曲线,以确定适度规模的方法。

适者生存法的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6.简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答: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一体化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其中混合一体化就是多元化。因此,多元化是一体化的一种。

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一体化是企业扩大规模,形成大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多元化属于一体化战略。在三种一体化战略中,企业的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主要是为了充分实现规模经济,而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混合一体化)主要是为了充分实现范围经济。同时,多元化战略(混合一体化)是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较高形式,通常要求企业在完成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

7.范围经济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

答:(1)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要求有

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以符合新市场的需要。同时,在原有产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在新产业中未必全部适用,这要求企业掌握与新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知识;(2)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由于新产业的业务与原有产业的业务存在较大差别,这会增加新老业务间协调的难度。这要求企业培养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在新的经营格局下协调好各种业务关系;(3)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本。企业的跨产业经营必然会减少在原有产业的资源配置,削弱在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产生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成本。这要求企业在制定多元化战略时,应从长期的角度对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和由此产生的各种成本进行权衡,以取得较好的长期经济效益。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进入壁垒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原有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进入壁垒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

2.为什么原有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

答: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如果一个产业不存在经济利润,那就不可能有新企业进入这一产业,讨论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3.原有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答:原有企业要成功进行进入阻挠,除了投资成本满足必需的条件之外,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原有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原有企业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

答:退出壁垒包括以下六种: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信息壁垒、感情和管理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两种主要的进入壁垒,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的成因不同。

(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企业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社会法律制度、政府政策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原有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 (2)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是为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策略性投资必须有承诺价值,而沉没成本在进入阻止的分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根据原有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和影响潜在进入者对未来事件估计信念的进入阻挠。

6.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答:进入壁垒的存在可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绝对的自由进入也可能导致过度进入,因此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是复杂的。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如果退出壁垒过高,则会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弱化,行业内企业不能够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

7.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答:进入壁垒是对准备进入产业的潜在企业而言的,而退出壁垒则是对产业内准备退出产业的现有企业而言的。但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要素看,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表现在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和关联性。

第十章 产业结构的演进

1. 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技

术创新、人口规模、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需要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而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需求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国际贸易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的。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

2. 简述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征。

答:(1)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产品结构特征、生产组织特征。比如,重工业化是工业结构演进中的一个阶段,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它表明工业体系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高级复杂、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阶段过渡,意味着工业结构日趋高级化。

(2)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也决定了主导产业群的序列更替性,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主导产业也不同,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消失,进而被新的主导产业群所替代。

3.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有哪些?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次产业将增加。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 的相对差异造成的。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通过提高加工程度,人们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对象,生产出种类更多、功能更全、质量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更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业结构进一步表现出“技术和知识集约化”趋势,它不仅体现在工业部门采用越来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传统产业高技术化,而且体现在以技术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的兴起,如新材料工业、计算机工业和软件产业等。

4. 简述我国产业结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2)“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特征明显;(3)在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资源瓶颈。

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能力;(2)通过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加强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改变“三高一低”现状;(3)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4)实现农业发展的“高效化、生态化、有机化”。

5. 试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优化将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2)产业结构高度化使得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促

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6.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有哪些?

综观经济学家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合理的产业结构应符合以下主要判别基准:(1)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再生产顺畅进行;(3)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4)有利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推进;(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章 产业组织政策

1.为什么说实现有效竞争是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答: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而言,高效率的竞争应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tion)。有效竞争要求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相兼容。有效竞争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有效竞争的实质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与此同时,政府制定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在总体上保证整个产业既能实现规模经济,又不失竞争活力,处于有效竞争状态,以提高产业经济效率。所以,有效竞争是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

2.简述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答:对于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以下三个原则应该注意:(1)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有效竞争必须要求竞争效益(收益与成本比)大于1,至于竞争效益具体要达到多大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竞争,这是一个需要根据各国各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问题,但至少它为有效竞争规定了一个最低限。;(2)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既不是过度竞争也不是竞争不足;(3)有效竞争应符合规模经济要求。规模不经济状况下的竞争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而低水平竞争意味着企业要以较多的资源投入才能得到一定量的产出,表现为经济效率低下。这显然是与以追求较高经济效率的有效竞争目标相违背的。因此,有效竞争应该是在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条件下的竞争,这样才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率。

3.简述规模经济政策的适用性及其政策体系。

答:规模经济政策的适用性。追求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对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偏低的产业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往往缺乏资本的大量积聚和集中,以致在那些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产业中,存在许多组织规模远远小于最小经济规模的企业,处于过度竞争状况,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因而,对这些产业应采取追求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通过培育大型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最终实现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政策体系。追求规模经济而采取的各种相互联系的政策,构成一国的规模经济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主要由以下旨在追求规模经济的政策构成:(1)企业兼并政策;(2)企业联合政策;(3)经济规模政策;(4)直接管制政策;(5)中小企业政策。

4.垄断有哪些主要类型?反垄断政策的对象是什么?

答: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

从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的概念、成因和基本特征可见,自然垄断是基于效率标准的垄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效率,不存在反垄断问题,而是属于政府管制的范围。行政垄断是导源于政府行政权力的垄断,反行政垄断的主要途径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可能减少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导致行政垄断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存在的经济垄断是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其垄断危害十分明显,因此,经济垄断是反垄断政策的对象。

5.简述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及其区别。

答:根据反垄断政策的导向,可将反垄断政策分为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这两类反垄断政策。(1)反垄断结构政策是通过控制产业集中度,以调整有可能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结构的政策。

(2)反垄断行为政策是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其垄断力量,以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实行控制的政策。

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之间的主要差别是:(1)理论基础不同。反垄断结构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理论。反垄断行为政策的理论基础是芝加哥学派的“行为主义”理论。(2)政策重点不同。反垄断结构政策重在维护和营造竞争性市场结构,反垄断行为政策旨在制裁反竞争行为。

(3)制裁手段不同。反垄断结构政策通常采用分拆大型企业作为制裁垄断主体的基本手段;反垄断行为政策则通常采取管制、罚金、征收垄断利润税等手段制裁垄断主体。

6.反垄断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反垄断政策的基本内容主要由禁止限制竞争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兼并这三个方面构成。(1)限制竞争协议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市场主体以协议、决议或者其它联合方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禁止限制竞争协议是反垄断政策的核心内容。(2)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的某种特定产品在特定市场范围内具有主导地位,使其他企业处于从属、被动的状况。可从多方面限制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差别待遇、禁止强制交易、禁止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禁止掠夺性定价、禁止独家交易。(3)企业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家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控制兼并只是为了防止企业规模无限扩张,进而防止市场垄断,维持竞争性市场结构。

7.试论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性和产业组织政策的动态性。

答:政府应根据具体产业的基本特征制定产业组织政策,即在分析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既能较充分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又能保持竞争活力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尽可能实现有效竞争。这就是说,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在这一函数关系中,产业特征(I )是自变量,而产业组织政策(P )是因变量,即:P=f(I )。

从以上简单的函数表达式实际包含着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从静态看,要根据产业特征制定产业组织政策。二是从动态看,随着产业特征的变化,对原有的产业组织政策要作相应调整,即从动态上保证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相协调。因此,以有效竞争为目标导向的产业组织政策不仅因产业而异,而且,应当随产业的发展而适时地作必要的调整。


相关内容

  •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 <城市生态学>提纲 第一篇 原理篇 第一章 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生态学的概念 1.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 于1866年提出来的 2.新定义的新含义: (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命系统(一种生命单元):就是自然界 ...

  • 发展经济学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 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 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 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 ...

  • 杨大楷[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课后题)
  • 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 名词解释 1. 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2.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 ...

  • 2018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与就业
  • 2018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与 就业 2018年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的同学们估计要开始备考了,本文系统介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就业,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研究方向,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老师给 ...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分析
  • 中财经济学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中财经济学考研难度,中财经济学就业,中财经济学研究方向,中财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中财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财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中财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

  •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
  •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 本文系统介绍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就业,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研究方向,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

  •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目汇总
  •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目汇总 本资料源自公开出版物或相关院校内部 由复清发展金融考研咨询社编辑整理 西方经济学 一.概念题 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 商品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消费线 价格-消费线 恩格尔曲线 等产量曲线 等成本线 生产函数 脊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 ...

  • 电子商务法规课后题
  • 第1章 一.单选题 1.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 .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关系 B .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C .实体社会中的各种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 D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务关系 2.参加电子商务交易的各方可以自行选择交易的方式和内容,这符合电子商务法的( B ) A ...

  • 普通地质学课后复习题汇总
  •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地球系统:由固体地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 2. 地球表层:指岩石圈顶部及以上.水圈.生物圈及大气圈平流层底部之下的部分的总称. 二.论述题 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1)人口问题,现今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地球带来了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