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适应社会发展专题

第3课 适应社会发展专题

——责任〃媒介素养〃亲社会行为〃公共精神

★☆课标要求

①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②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③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直击中考

想想看

本课的8个考点,你在8分钟内能答完吗?这课更不用写出来,但要把原理想清楚,特别是“责任”“亲社会行为”等。你能“想”对几个?主要是内在联系,试试看!

考点1:责任的定义。

考点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考点3: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考点4:什么是媒介与媒介素养?

考点5:如何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考点6: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考点7: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公共精神?

考点8: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意识与素养?

想想看答案

考点1:责任的定义。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如你应该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不应该做某些事情,如你不应该用粗鲁的态度对待师长。

考点2 ⑴从人际交往上看,可能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⑷从法律角度上讲,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3 ⑵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⑸主动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努力将其做得出色,并积极承担关爱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 考点4:什么是媒介与媒介素养?

⑴媒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报纸、电视、手机、互联网等。

⑵媒介素养就是一个人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对传媒信息的判断能力等。 考点5:如何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⑴学会发挥网络的优势: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会“信息节食”。 ⑵学会自我保护: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要求,提高抗诱惑能力。 ⑶遵守网络规则:如聊天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等。同时更要遵守法律,并做到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等。

考点6: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如谦让、分享、乐于助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

考点7: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公共精神? ⑴建立“公共场所、公共活动、公共规则、公共精神”在内的公共活动体系。

⑵对中学生而言,公共活动场所主要在学校,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就成为培养他们公共精神的主阵地,如运动会、校园艺术节活动等,要努力让他们成为这些活动的主体。 ⑶要有意识地创造校园的民主生活氛围,使学生懂得民主程序,培养规则意识。 ⑷走出校园,有意识地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 ⑸多到社会公共场所,如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参与大型社会活动。

考点8: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意识与素养? 人格健全、基本政治意识和素养、法律常识、公德意识、科学精神和素养、环保意识、媒介素养、人文素养、公益意识、批判意识和国际视野等。

★☆名师点拨

初中生与小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要为走向社会做准备与演练。那么,责任意识、公共精神、与时俱进的媒介素养,还有听起很新鲜的“亲社会行为”,就都是必需的。但这部分知识点太枯燥了,成人味道太重,谁都不会感兴趣。而且课标特重视,可除了“责任”“媒介素养”之外,“公民意识、公共精神”教材几乎没有内容支撑,“媒介素养”“亲社会行为”点了一下。

山西中考都是很给力的,2013年第1 5题专题考过,那是一道2分简答题。可仅此而已,更多是组合或渗透在其它各种题型中考查。

疑难点1:责任需要社会基础吗?

答:需要。因为在社会中,每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履行义务,除了获取之外还需要付出。也就是说,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的社会基础,在于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的人。

疑难点2:“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承担责任的最高境界吗?

答:是的,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疑难点3:“多参加社会实践”就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答:可以,但仅此不够。因为要培养亲社会行为,首先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此外,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国家大事,并努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疑难点4:课标为什么要增加“公共精神”?

答:因为公共精神是培育公民意识并形成公民社会的土壤。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公共精神较为贫乏,“公共活动”多局限于看大戏、闹红火等,现在常见的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习惯,应该与此有关。相反,诸如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公共场所,以及广场集会、示威游行、演讲辩论等公共活动,由于不被重视,一直未充分发展,公共规则等不尽人意。所以要大力提倡公共精神。

★☆跟踪训练(共10道题,建议25分钟做完)

一、选择题

1. 今年初春开学,某初三班教室要贴有关“责任”的标语,下列哪组可用呢?(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我已经做了我能够做的事

A. 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

2. 这句名言你听过吗?“我们无法选择富或贫,无法选择幸福或不幸,但我们能选择在生活中履行自己的责任,以全部的代价和最大的风险来履行责任。”这里的“代价和风险”主要是指( )

①承担责任需要耗费时间、体力、精力、承受心理压力

②承担责任可能会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可能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③在危急时刻承担责任,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

④承担责任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是课标要求。那么,下列几种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哪一组值得借鉴呢?( )

①李明通过网络平台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捐款捐物 ②张艳周末在中学学习网站上自主学习 ③赵亮趁妈妈不在家,玩了一上午网络游戏 ④王芳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小王同学的行为“亲社会”了吗?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2017年1月期末考试前,小王同学有下列行为表现,你认为哪一项不属于亲社会行为呢?( )

A. 把刚买的最新复习资料拿给同学看,还经常和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B. 不小心把同桌的水杯打碎,赶紧说对不起,并答应明天带新的来

C. 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大家去社区搞宣传,他怕耽误学习,借口有事不去

D. 同学因家境贫困要辍学,他知道后,组织大家捐款救助

5. 你知道什么是“公共精神”吗?同学们的下列行为哪一组体现了公共精神?( )

①小亮在公交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②小红在图书馆看书时,边吃零食边在书上乱写乱画

③小明放学回家,发现一个无盖下水窨井,立即拨打12319城建热线反映情况

④小刚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看到精彩情节时总是情绪激动地大声欢呼

A. 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6. “培养合格公民”是初中思品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下列情境符合此要求的是( )

李明:上学路上的两侧,摆满了卖菜、卖水果的摊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经常导致交通拥

堵。于是,他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张亮:周日早晨,去社会培训机构补课,边走边吃鸡蛋灌饼,吃完后随手把油乎乎的包装纸袋扔到人

行道上。

王芳:作为劳动委员,她批评同学小丽打扫教室不认真,并主动陪同对方重新打扫卫生后,结伴去学

校图书馆看书去了。

赵强:父母最近工作忙,经常几天在外出差。于是,他一个人在家上网玩游戏,作业也顾不上,甚至

常常熬夜,第二天上课总是瞌睡,提不起精神。

A. 李明和王芳 B.张亮和赵强 C.王芳和赵强 D.李明和张亮

7. 你会跟帖吗?

2016年冬天,雾霾再次笼罩半个中国,相应的除霾产品热销,于是某明星在网上说:“这是一场阴谋,是某些经销商故意散布的谣言,以便推销他们的产品,哪有那么多雾霾?”网上立刻有人呼应,跟帖的人还真不少,你呢?你的理性选择是( )

A. 我觉得明星说的有道理,人家毕竟是公众人物,很有头脑的!

B. 管它呢,该咋就咋吧,现在还能看网络?

C. 亲自调查或做实验,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再发表意见

D. 抱怨雾霾问题,跟这些网民一起责骂那些经销商道德败坏,发不义之财

二、主观题

8. 辨析题

⑪下列素养都属于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素养。(写出序号即可)

①人格健全 ②政治意识和素养 ③法律常识 ④公德意识 ⑤科学精神

⑥学科素养 ⑦环保意识 ⑧媒介素养 ⑨文学素养 ⑩人文素养

答:

⑫学校组织运动会、艺术节、选举班干部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

答:

⑬承担责任可能会有哪四种不良后果?

答:

9.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共精神是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及由此产生并共同推崇的原则和精神。要

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离不开健康的现代公共活动。

材料二: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共活动多为看大戏、闹红火等,“热闹”成为其原则和标准。

中国人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的习惯,似乎与此有关。

材料三:民主选举、讨论规则等活动是培养公共精神的深层次土壤,对公民平等公正意识的形成,具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校或班级是学生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某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他该如何做呢? 答: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上购物已成时尚,好处确实很多:送货上门方便,价格便宜实惠,商品多样丰富,还能购买

到本地区没有的新鲜特产,而且比传统购物的效率高多了。

材料二: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11月公布,网络销售的11种商品不合格检出率为1:7.30700其中背提

包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最高,达到68.3%。

⑪这两则材料说明网络购物具有 的特点。

⑫有同学认为网上购物方便,但风险也大,还是尽量少在网上买。你的看法呢?

答:

附:补充与拓展

1. 公共精神包括独立的人格精神、社会公德意识、公平正义感、自治自律的行为规范、善待生命的慈悲情怀等。

第3课 适应社会发展专题

——责任〃媒介素养〃亲社会行为〃公共精神

★☆课标要求

①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②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③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直击中考

想想看

本课的8个考点,你在8分钟内能答完吗?这课更不用写出来,但要把原理想清楚,特别是“责任”“亲社会行为”等。你能“想”对几个?主要是内在联系,试试看!

考点1:责任的定义。

考点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考点3: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考点4:什么是媒介与媒介素养?

考点5:如何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考点6: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考点7: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公共精神?

考点8: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意识与素养?

想想看答案

考点1:责任的定义。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如你应该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不应该做某些事情,如你不应该用粗鲁的态度对待师长。

考点2 ⑴从人际交往上看,可能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⑷从法律角度上讲,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3 ⑵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⑸主动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努力将其做得出色,并积极承担关爱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 考点4:什么是媒介与媒介素养?

⑴媒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报纸、电视、手机、互联网等。

⑵媒介素养就是一个人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对传媒信息的判断能力等。 考点5:如何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⑴学会发挥网络的优势: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会“信息节食”。 ⑵学会自我保护: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要求,提高抗诱惑能力。 ⑶遵守网络规则:如聊天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等。同时更要遵守法律,并做到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等。

考点6: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如谦让、分享、乐于助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

考点7: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公共精神? ⑴建立“公共场所、公共活动、公共规则、公共精神”在内的公共活动体系。

⑵对中学生而言,公共活动场所主要在学校,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就成为培养他们公共精神的主阵地,如运动会、校园艺术节活动等,要努力让他们成为这些活动的主体。 ⑶要有意识地创造校园的民主生活氛围,使学生懂得民主程序,培养规则意识。 ⑷走出校园,有意识地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 ⑸多到社会公共场所,如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参与大型社会活动。

考点8: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意识与素养? 人格健全、基本政治意识和素养、法律常识、公德意识、科学精神和素养、环保意识、媒介素养、人文素养、公益意识、批判意识和国际视野等。

★☆名师点拨

初中生与小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要为走向社会做准备与演练。那么,责任意识、公共精神、与时俱进的媒介素养,还有听起很新鲜的“亲社会行为”,就都是必需的。但这部分知识点太枯燥了,成人味道太重,谁都不会感兴趣。而且课标特重视,可除了“责任”“媒介素养”之外,“公民意识、公共精神”教材几乎没有内容支撑,“媒介素养”“亲社会行为”点了一下。

山西中考都是很给力的,2013年第1 5题专题考过,那是一道2分简答题。可仅此而已,更多是组合或渗透在其它各种题型中考查。

疑难点1:责任需要社会基础吗?

答:需要。因为在社会中,每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履行义务,除了获取之外还需要付出。也就是说,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的社会基础,在于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的人。

疑难点2:“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承担责任的最高境界吗?

答:是的,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疑难点3:“多参加社会实践”就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答:可以,但仅此不够。因为要培养亲社会行为,首先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此外,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国家大事,并努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疑难点4:课标为什么要增加“公共精神”?

答:因为公共精神是培育公民意识并形成公民社会的土壤。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公共精神较为贫乏,“公共活动”多局限于看大戏、闹红火等,现在常见的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习惯,应该与此有关。相反,诸如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公共场所,以及广场集会、示威游行、演讲辩论等公共活动,由于不被重视,一直未充分发展,公共规则等不尽人意。所以要大力提倡公共精神。

★☆跟踪训练(共10道题,建议25分钟做完)

一、选择题

1. 今年初春开学,某初三班教室要贴有关“责任”的标语,下列哪组可用呢?(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我已经做了我能够做的事

A. 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

2. 这句名言你听过吗?“我们无法选择富或贫,无法选择幸福或不幸,但我们能选择在生活中履行自己的责任,以全部的代价和最大的风险来履行责任。”这里的“代价和风险”主要是指( )

①承担责任需要耗费时间、体力、精力、承受心理压力

②承担责任可能会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可能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③在危急时刻承担责任,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

④承担责任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是课标要求。那么,下列几种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哪一组值得借鉴呢?( )

①李明通过网络平台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捐款捐物 ②张艳周末在中学学习网站上自主学习 ③赵亮趁妈妈不在家,玩了一上午网络游戏 ④王芳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小王同学的行为“亲社会”了吗?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2017年1月期末考试前,小王同学有下列行为表现,你认为哪一项不属于亲社会行为呢?( )

A. 把刚买的最新复习资料拿给同学看,还经常和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B. 不小心把同桌的水杯打碎,赶紧说对不起,并答应明天带新的来

C. 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大家去社区搞宣传,他怕耽误学习,借口有事不去

D. 同学因家境贫困要辍学,他知道后,组织大家捐款救助

5. 你知道什么是“公共精神”吗?同学们的下列行为哪一组体现了公共精神?( )

①小亮在公交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②小红在图书馆看书时,边吃零食边在书上乱写乱画

③小明放学回家,发现一个无盖下水窨井,立即拨打12319城建热线反映情况

④小刚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看到精彩情节时总是情绪激动地大声欢呼

A. 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6. “培养合格公民”是初中思品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下列情境符合此要求的是( )

李明:上学路上的两侧,摆满了卖菜、卖水果的摊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经常导致交通拥

堵。于是,他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张亮:周日早晨,去社会培训机构补课,边走边吃鸡蛋灌饼,吃完后随手把油乎乎的包装纸袋扔到人

行道上。

王芳:作为劳动委员,她批评同学小丽打扫教室不认真,并主动陪同对方重新打扫卫生后,结伴去学

校图书馆看书去了。

赵强:父母最近工作忙,经常几天在外出差。于是,他一个人在家上网玩游戏,作业也顾不上,甚至

常常熬夜,第二天上课总是瞌睡,提不起精神。

A. 李明和王芳 B.张亮和赵强 C.王芳和赵强 D.李明和张亮

7. 你会跟帖吗?

2016年冬天,雾霾再次笼罩半个中国,相应的除霾产品热销,于是某明星在网上说:“这是一场阴谋,是某些经销商故意散布的谣言,以便推销他们的产品,哪有那么多雾霾?”网上立刻有人呼应,跟帖的人还真不少,你呢?你的理性选择是( )

A. 我觉得明星说的有道理,人家毕竟是公众人物,很有头脑的!

B. 管它呢,该咋就咋吧,现在还能看网络?

C. 亲自调查或做实验,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再发表意见

D. 抱怨雾霾问题,跟这些网民一起责骂那些经销商道德败坏,发不义之财

二、主观题

8. 辨析题

⑪下列素养都属于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素养。(写出序号即可)

①人格健全 ②政治意识和素养 ③法律常识 ④公德意识 ⑤科学精神

⑥学科素养 ⑦环保意识 ⑧媒介素养 ⑨文学素养 ⑩人文素养

答:

⑫学校组织运动会、艺术节、选举班干部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

答:

⑬承担责任可能会有哪四种不良后果?

答:

9.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共精神是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及由此产生并共同推崇的原则和精神。要

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离不开健康的现代公共活动。

材料二: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共活动多为看大戏、闹红火等,“热闹”成为其原则和标准。

中国人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的习惯,似乎与此有关。

材料三:民主选举、讨论规则等活动是培养公共精神的深层次土壤,对公民平等公正意识的形成,具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校或班级是学生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某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他该如何做呢? 答: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上购物已成时尚,好处确实很多:送货上门方便,价格便宜实惠,商品多样丰富,还能购买

到本地区没有的新鲜特产,而且比传统购物的效率高多了。

材料二: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11月公布,网络销售的11种商品不合格检出率为1:7.30700其中背提

包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最高,达到68.3%。

⑪这两则材料说明网络购物具有 的特点。

⑫有同学认为网上购物方便,但风险也大,还是尽量少在网上买。你的看法呢?

答:

附:补充与拓展

1. 公共精神包括独立的人格精神、社会公德意识、公平正义感、自治自律的行为规范、善待生命的慈悲情怀等。


相关内容

  • 摩托罗拉公司的新员工导向培训
  • 1. 公司简介 摩托罗拉公司的英文名为MOTOROLA,INC, 创立于1928年.1947年,摩托罗拉创始人保罗·高尔文将公司改名为"摩托罗拉公司",并将多种无线电产品注册"摩托罗拉"商标,总部地址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它是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是世界财富百强 ...

  • 人体的呼吸
  • 人体的呼吸 青岛三十九中于立青2013年7月17日 11:13浏览:50评论:10鲜花:2专家浏览:6指导教师浏览:4 送花 指导教师 林慧于13-7-17 22:07推荐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思维导图设计思路清晰.详实,学习活动设计丰富多样. 省专家 杨守菊于13-7-17 23:00推荐主题不大, ...

  • [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 <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4110010 课程名称:创业就业指导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实践课 学分:1 学时: 32(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课外实践8学时,本课程课外实践内容是指学生自行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目的与任务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既强调 ...

  • 教师暑期学习计划总结
  • 祝村中学2014年暑期理论学习计划 为做好2014年度教师暑期理论学习工作,增强学习的实效,特制定2014年教师暑期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对暑期教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提高广大教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 ...

  •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研究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研究 刘宇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 一.从教学层面看选修课的基本定位 1. 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现实意义 开设选修课,既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有个性有差异的发展,也是在尊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适应新世纪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开设选修 ...

  • 专题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专题作业
  • 一.分析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区别表现在几个方面? 1.在目标上 学校心理辅导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在具体目标上不一致:心理辅导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成熟水平.心理功能正常化等:德育工作是使个体有正确的社会态度,提高社会化水平.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心理辅导活动课则主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 ...

  • 二本院校法学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与特色拓展
  • 2011年第13卷第2期 总第107期 巢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No.2.,Vol.13.2011General Serial No.107 二本院校法学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与特色拓展 赵洲 (巢湖学院经法系, 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为了培养和提升法学 ...

  •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 2015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3. 适用专业:2015级大一学生 4. 学时:12学时(理论)+20学时(实践) 5. 学分:按规定修完本课程及自学部分,完成课程小结或论文:参加新生心理测评及参 ...

  • 浅谈三严三实精神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 浅谈三严三实精神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需要外在约束,更需要内在自律:需要有制度导向,更要有价值指向."三严三实"从锤炼党性.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新要求,着重强调了抓作风必须抓理 ...

  • 街道党建工作专题调研调查问卷
  •   说明: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加强我街党建工作,成立了“党建工作专题调研课题组”,拟着重对建设适应新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课题组根据调研提纲拟定了如下调查问卷,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