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学案

课前积累

短小精悍:

丁是丁,卯是卯: 具体而微: 插翅难飞:

《江城子》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深婉缠绵的悼念之情。 2、真情出质文,体会该词表达上的艺术手法。 预习案

一、背景介绍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世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王弗过世后不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苏轼在密州的境况十分窘迫,甚至到了食菊杞充饥的地步。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

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三、唤鱼奇缘

苏轼和王弗是“自由恋爱”。相传王弗的家乡有一个天然鱼池,只要游人一拍手,

鱼儿就会跳跃着涌过来。王弗的父亲是乡贡进士,在家乡颇有点声望,有一天心血来潮想为这处风景名命,便邀请远近的青年才子前来聚集,各自为这奇景命名,王方这次也有点暗中择婿的意思。当然这次苏轼也在其中,众人七嘴八舌说了许多个名称,王方均觉得不满意,直到苏轼题出“唤鱼池”三字,王方才连连说妙!哪知躲在窗帘后的王弗自己题的也是“唤鱼池”三字,二人的想法不约而同,王方便在内心认定苏轼做自己的女婿。在苏轼和王弗谈恋爱的时候,王弗并没有显露(或者说是卖弄)自己读过很多书,有很多学问。那个年代,女子是不进学堂读书的,王弗的父亲王方是乡贡进士,学问很深,深受父亲的感染,聪明的王弗自己在闺中看了许多书,学了不少的知识。就是在婚后初期,苏轼也还不知道这事。但每当自己看书的时候,妻子王弗总守在自己身边不离开,苏轼偶然有遗忘的篇章王弗都能在旁边作出提醒。苏轼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又问了王弗许多文章和知识,王弗基本上都能知晓回答,至此,苏轼方知自己娶到手的不仅是个贤能的美女,还是个才女,于是对她的爱又加深了一层。 除了生活外,王弗也极其关心苏轼的人际交往,苏轼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总以为天下人人都是善的,没有坏人。苏轼中进士后,开始离开家乡眉州去做官,王弗是他政绩上最好的帮手,她时常提醒苏轼说:“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意思是:现在我们远离了父母在外做官司,你一定要按父亲的教导做事,不可以不慎重!有一次,有人前来找苏轼谈天,王弗则在屏风后听他们言谈,等那人走后,王弗出来问苏轼:“你如何评价此人?”苏轼想了想,好象没什么不妥。王弗说:“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意思是:这个人,跟你说话时左闪右躲,自己没有观点,只是看你的意思所向,然后拍你的马屁,你何必跟这样的人说那么多呢!还有一次,有个人前来结交苏轼,首次见面表现得很夸张,大有称兄道弟相见恨晚的架势。王弗见后劝苏轼道:“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言下之意是:跟这个人交往,交情恐怕不会太长久,这个人结交你的时候突如其来,好象从天而降一样,如果有一天你落难时,他远离你一定会比谁都跑得快,他不会成为一个人的真正朋友。后来这个人的行为果然就是王弗预料的这样。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王弗跟苏轼共同生活了近十一年,生有一个儿子,名叫苏迈。都说红颜薄命,古往今来似乎总是如此!所谓天妒红颜,王弗正是如此。宋英宗治平二年的五月,即公元1065年5月,正值芳华年龄的王弗不幸病逝,年仅27岁。王弗死后,苏轼伤心欲绝,曾一度心恢意冷。苏轼天性是个粗枝大叶、处处对人不设防的人,而精明的王弗正好弥补了他这方面的不足,二人性格互补,除了恩爱外,在人生的道路上更能共同抵抗风风雨雨,而今心爱的人儿英年早逝,这种痛楚哪里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

课堂案

一、 导入课堂 二、 预习检查 三、 自读解疑 四、 合作探究

1、 上片中作者直接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深腕缠绵的悼念之情的句子有哪些,请结合诗句分析。

2、 在下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3、 通过对上片和下片的分析,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深腕缠绵的哀悼之情,在表达这

种情感时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释》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巩固落实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袖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角度赏析这首诗。

课前积累

短小精悍:

丁是丁,卯是卯: 具体而微: 插翅难飞:

《江城子》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深婉缠绵的悼念之情。 2、真情出质文,体会该词表达上的艺术手法。 预习案

一、背景介绍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世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王弗过世后不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苏轼在密州的境况十分窘迫,甚至到了食菊杞充饥的地步。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

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三、唤鱼奇缘

苏轼和王弗是“自由恋爱”。相传王弗的家乡有一个天然鱼池,只要游人一拍手,

鱼儿就会跳跃着涌过来。王弗的父亲是乡贡进士,在家乡颇有点声望,有一天心血来潮想为这处风景名命,便邀请远近的青年才子前来聚集,各自为这奇景命名,王方这次也有点暗中择婿的意思。当然这次苏轼也在其中,众人七嘴八舌说了许多个名称,王方均觉得不满意,直到苏轼题出“唤鱼池”三字,王方才连连说妙!哪知躲在窗帘后的王弗自己题的也是“唤鱼池”三字,二人的想法不约而同,王方便在内心认定苏轼做自己的女婿。在苏轼和王弗谈恋爱的时候,王弗并没有显露(或者说是卖弄)自己读过很多书,有很多学问。那个年代,女子是不进学堂读书的,王弗的父亲王方是乡贡进士,学问很深,深受父亲的感染,聪明的王弗自己在闺中看了许多书,学了不少的知识。就是在婚后初期,苏轼也还不知道这事。但每当自己看书的时候,妻子王弗总守在自己身边不离开,苏轼偶然有遗忘的篇章王弗都能在旁边作出提醒。苏轼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又问了王弗许多文章和知识,王弗基本上都能知晓回答,至此,苏轼方知自己娶到手的不仅是个贤能的美女,还是个才女,于是对她的爱又加深了一层。 除了生活外,王弗也极其关心苏轼的人际交往,苏轼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总以为天下人人都是善的,没有坏人。苏轼中进士后,开始离开家乡眉州去做官,王弗是他政绩上最好的帮手,她时常提醒苏轼说:“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意思是:现在我们远离了父母在外做官司,你一定要按父亲的教导做事,不可以不慎重!有一次,有人前来找苏轼谈天,王弗则在屏风后听他们言谈,等那人走后,王弗出来问苏轼:“你如何评价此人?”苏轼想了想,好象没什么不妥。王弗说:“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意思是:这个人,跟你说话时左闪右躲,自己没有观点,只是看你的意思所向,然后拍你的马屁,你何必跟这样的人说那么多呢!还有一次,有个人前来结交苏轼,首次见面表现得很夸张,大有称兄道弟相见恨晚的架势。王弗见后劝苏轼道:“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言下之意是:跟这个人交往,交情恐怕不会太长久,这个人结交你的时候突如其来,好象从天而降一样,如果有一天你落难时,他远离你一定会比谁都跑得快,他不会成为一个人的真正朋友。后来这个人的行为果然就是王弗预料的这样。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王弗跟苏轼共同生活了近十一年,生有一个儿子,名叫苏迈。都说红颜薄命,古往今来似乎总是如此!所谓天妒红颜,王弗正是如此。宋英宗治平二年的五月,即公元1065年5月,正值芳华年龄的王弗不幸病逝,年仅27岁。王弗死后,苏轼伤心欲绝,曾一度心恢意冷。苏轼天性是个粗枝大叶、处处对人不设防的人,而精明的王弗正好弥补了他这方面的不足,二人性格互补,除了恩爱外,在人生的道路上更能共同抵抗风风雨雨,而今心爱的人儿英年早逝,这种痛楚哪里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

课堂案

一、 导入课堂 二、 预习检查 三、 自读解疑 四、 合作探究

1、 上片中作者直接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深腕缠绵的悼念之情的句子有哪些,请结合诗句分析。

2、 在下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3、 通过对上片和下片的分析,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深腕缠绵的哀悼之情,在表达这

种情感时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释》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巩固落实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袖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角度赏析这首诗。


相关内容

  • [江城子]理解性默写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3.苏轼在<江城子·密 ...

  • 江城子 苏轼 教案
  •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次的艺术风格和豪放词派. 2.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 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 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词人和写作 ...

  • 一阕江城子 十载忆妻梦
  • 这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在他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后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每读此词 ...

  • 苏轼的自我形象塑造--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有感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和乐的歌唱文体,因此一首词从音律上讲,具有自己的曲调,即词调.一种词调有一个专用的名称,这个专用的名称叫& ...

  •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文题点击 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

  • 苏轼--[江城子]
  • [年代]:宋 [作者]:苏轼--<江城子> [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 苏轼(1037-1101 ...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密州:今山东诸城. 3. ...

  •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 词牌简介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韵.37字七句五平韵等.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词调兴起不 ...

  • 苏轼的的诗词全集.诗集(3459首全)
  • 苏轼的诗词全集.诗集(3459首全) 查询到苏轼的古诗一共3459首! 281.<春宵>哲理诗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82.<哨遍·为米折腰> 宋·苏轼 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