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中共裕安区委党校 苏 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

今天的交流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是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阶段和内涵;三是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四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

一、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想说三句话:一是现实的要求,二是经验的总结,三是理论的升华。

(一)、现实的要求(主要有三点表现)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面临着的矛盾和问题: 第一、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和谐。目前,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基本趋势的判断是: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远远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消费增长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明显趋向扩大的。这两个结论我们都有经济分析数据(后面还要提到),这是第一点。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在局部发达地区有所改进,比如在东南发

达地区有所改进,但是从总体看,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甚至有所扩大。第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滞后已经出现了可能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出现城乡断裂的风险。为什么讲得这么严重?我先想讲一个外国人的评价。五年前的瑞典驻华大使是一个很有名的经济学家,一直在研究中国,卸任后发表了自己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他经过反复考察发现,中国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包括很多省会城市的繁荣程度和欧洲的很多城市的繁荣程度没有根本性的区别,而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教育指标、收入指标却和非洲的情况大致差不多,甚至很多指标比非洲的情况好不了多少。但他认为,中国和非洲不一样,中国的很多农民虽然很穷但是靠勤劳致富,主要靠自己,而非洲人主要靠国际援助。所以,他提出,中国的经济模式是欧洲模式和非洲模式的混合。当时看到这个报告,中国的学术界很震惊,对此结论,我们很难接受。可是,冷静地想一想,一点道理都没有吗?在发展中国家,类似我们这样发展程度的,城乡差别一般控制在1.7:1,我们是3.2:1,而我们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还包括很多隐性的福利待遇(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倍数比高达5:1到6:1,差别很大。这种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现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发展提出很多新的要求。这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一个最根本的表现。

二是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GDP增长速度是9.6%,全世界首屈一指,一花独秀,可是我们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等,则相对滞后,甚至是严重滞后。现在像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民生问题,被老百姓称为新的三座大山,老百姓编顺口溜说:教育把父母逼疯,住房把钱包掏空,医疗把生命提前送终。当然了,这些说法有些夸张了。不过,确实也反映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已经成为老百姓呼声极高的问题。

老百姓的这些反映是不是跟实际相符合呢?我们说根据实际情况看,确实也反映了我们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的状况。比如说卫生事业,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状况来看,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一般占GDP的6%到8%,而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只占GDP的1.9%,差距很大。所以,前卫生部部长高强(2007.6.29.无党派人士陈竺接替高强出任卫生部长)说过,我们国家人口占世界22%,医疗资源只有世界的2%,而且这2%的资源中80%在大中城市,只有20%在农村,导致有48%的人有病不看,37%的人能不住院就不住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0个成员国卫生绩效进行排队评估,中国排在144位,倒数50来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这是非常落后的。 三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与自然不够和谐。多年来我们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改变,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瓶颈,这是公认的事实。根据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发表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评估,我们在全球144个国家当中,居于第133位,排在倒数第14位。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我们可以讲大量的实例,这里我就讲二个。一以水资源为例,因为水既是重要的资源,又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对资源和环境状况都有衡量价值。中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400立方米,在全世界排在第121位,我们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由于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强,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比如说,我们的农业用水基本上采用大水漫灌,这是原始的农业灌溉方式,国外已经采用了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在根部进行滴水。早在30年前,陈永贵当副总理的时候,出访墨西哥,那时候,墨西哥已经采用喷灌。30年过去了,大水漫灌还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灌溉方式 。中国工业每万元产值的耗水率高达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且回收率也很低,

结果我们水资源浪费严重。现在我国每年缺水300―400亿m³,18亿亩地,每年农田受旱5―6亿亩,1/3受旱,是个常态。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水质污染也是大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业用水有1/3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生活污染水2/3没有经过处理,排入江河湖海,所以我们现在的地表水有90%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像上海,只有1%的地表水没有受到污染。地下水问题也很严重,调查表明,我们的地下水(指城市)有90%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我们的政府说我们有

3.6亿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比如,今年的5月下旬,国家环保部的6个检查组分赴黄河、长江、淮河以及海河流域调查流域污染现状,最终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四大流域的整体污染现状已经成为常态。7大水系中有26%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而五类和劣五类水是连农用水都不能做的‚废水‛,更不用说拿来饮用以及接触人体!)所以,现在有人说,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却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温家宝总理也说,我的一个愿望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清洁的水,但是我们要实现这个愿望那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我们的人与自然的状况、矛盾、冲突是非常尖锐的。

二是我们的土地资源状况令人担忧。给大家说一个资料(中国土地六大问题),一是中国的耕地面积年递减速度加快。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由于基本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1996年至2003年,我国的耕地从19亿亩多减少到18亿亩多,平均减少将近1500万亩,七年减少了1亿亩。二是中国的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由

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目前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三是 中国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万亩),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四是中国耕地目前面临的污染严重。2000年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其中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中国每年对农药的使用量约2亿3千万公斤,具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占70%。五是环境污染事故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破坏时有发生,2000年发生的891起污染事件共污染农田4万公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六是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也相当严重。五十年代,每年不过才1500多平方公里,但是到2010就扩展到2800平方公里,到2010年沙化土地将达到4200万亩,2020年又将近一亿亩。沙漠化是在土地的外围侵蚀,而城市化也来挤占耕地,内外夹击。所以,问题很严重。

(以上是第一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2、我们时常面对着一些地方出现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

我们社会总体形势是稳定的,是好的。但是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比如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新的治安、经济犯罪活动,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大量的增长,对我们的安定和谐构成了重要的影响和威胁。比如说群体性事件,这些年来不断飙升,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2008年群体性事件更为严重。比较典型的有:2008年6月28日,因为一个女学生的溺水死亡,贵州发生瓮安

事件,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7月19日,云南发生孟连胶农事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车辆损毁。11月17日,甘肃发生陇南事件,砸烧房屋110间、车辆22辆)(2009年群体性事件仍处于高发态势:一、5.30江苏宿迁拆迁引发的死人事件;二、湖南邵阳6.19事件;三、6.20湖北石首事件;四、7.24日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事件)。专家指出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四个主要特点:第一,重大群体性事件连接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第二,经济问题政治化。第三,暴力对抗程度明显增强。第四,境外政治力量涉足中国国内群体事件)。这一方面反映了很多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一部分群众采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也反映了我们的政府官员在社会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个人无法找到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多次显示政府或政府偏袒的企业与民争利是‚罪魁祸首‛。如果政府不采取新思维应对,立即公开信息,放弃指责少数群众不明真相,用对话化解对抗,中国的群体性事件还会风起云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不稳定。

2005年,中央党校委托零点调查公司的一个抽样调查告诉我们的很多信息不容乐观:城市居民中对生活现状不满意者为45%,非常不满意者近10%,还有一部分倾向于用激烈手段表达不满意。这个数值可能不很准确,但下面的一个情况值得关注,就是这个课题的追踪调查告诉我们,这三项数值比例都在不断地增长。

第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在分析当前党的建设状况时,只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一句话带过,而紧跟其后的,就有如下一段话:‚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

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这种表述也非常罕见!在这里,公报连用了‚三个严重‛概括了存在的问题。应当看到,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 这说明了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也充分表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

(从现实来看,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党的理论宣传遭遇信任危机。

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体地位受到威胁 ,一些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开始动摇。(苏联东欧的巨变,对我影响也很大。于是,我开始思考,社会究竟向何方发展?将来个人又何以立身?与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万事皆空,不如权力在握之时及早做经济准备。于是‚弄钱‛的欲望一产生,信念也就从根本上产生了动摇。没想到,我进来了,共产党还是坚如磐石。----摘自《地狱门前》李真)。还有人说,现在党的理论宣传都没人听了,产生危机了。之所以产生危机,我认为是我们没把理论讲好,把它讲空了,无论什么理论只要脱离了社会实际,脱离了社会生活,它就要产生危机。要说空,那肯定是有点空的东西,因为理想是超越现实,肯定跟现实有距离。把我们共产党的理论跟宗教的教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宗教才真是空到家了,它把现实的人往天国里推,不是见佛爷、见上帝,就是见真主。但是宗教为什么在社会中有那么广泛的影响呢?从理论宣传的角度看,它有很多高明之处值得我们去琢磨。他们能把那种虚幻的东西跟社会、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贴得很紧,帮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如今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贴近民众,关注民生,关注老百姓的所思所想。

二是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直面四大考验,党内也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

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从党的思想状况来看,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干部的头脑。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是很清楚的,例如,对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更好地科学发展,都还要下很大力气来统一认识。有的干部不学习、浑浑噩噩,素质差,例如有一个副局长这样质问记者‚你到底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郑州市政府发布了‚经济适用房建成豪华别墅‛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罚决定:开发商河南天荣臵业停工,并处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5%—10%的罚款等。这一决定,没有说明对这一事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郑州市规划局、房管局、国土局和建委等政府部门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决定。(7月13日《齐鲁晚报》)

在郑州市规划局逯军副局长质问记者‚你是在替老百姓说话,还是替党说话‛之后,媒体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我觉得,不要让逯副局长的雷人之语遮蔽了真正的问题。逯副局长的雷人之语,固然是政治不正确,显得非常弱智和荒谬,但这一事件的问题的根本,却是开发商通过什么样的手法公关了有关政府部门,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背后,有多少猫腻和腐败?)

二是从党的廉洁状况来看,并不容乐观。仅十七大召开以来的2008和2009两年,就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省委常委、纪检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天津市常委皮黔生等6位副部级以上干部出问题了。而厅局级以

下的干部,出了腐败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说,腐败已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最容易激起民愤。

三是从党的规章制度状况来看,缺漏还比较多。例如,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公车使用、公费旅游、公款吃喝这些问题,也都没有获得很好的制度性解决。还有就是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制约问题,这更是根本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仍然是‚绝对权威‛、开‚一言堂‛,甚至是盲目决策、瞎指挥,而受不到任何的批评、监督。

四是从党的干部提拔升迁的情况看,现在是一条正道和三条邪路并存。一条正道就是,真正是品德好、作风正,工作踏实、有能力,得到老百姓拥护,通过实践得到证实确实是好干部的被提拔重用了,这是体现了我们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但是,除了这条正道外,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人是通过其他三条邪路上去的,一是靠溜须拍马、裙带关系,从而得到上级的赏识,或者直接就是上级某个领导的亲信,得到他的认可,得到他的指定而提拔的;二是靠拉帮结派,搞哥们兄弟关系,通过哥们义气‚拉票‛帮衬,在所谓的民意测验中得到‚高票‛而上去的;三是有的就是直接依靠金钱的力量,通过买官卖官上去的。这三条邪路必须坚决堵住。

总之,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党的建设就不能前进,甚至会发生危机。(以上是第二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需要)

第三、国际形势的要求。当今世界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是当今世界三大特点,在这三点背后就是争取和平,谋求发展,寻求合作,这是时代的主流。尽管和平和发展还是时代的主题,但作为世界上唯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变。现在全世界那么多新闻,主要是西方几大通讯社发布的消息,他们有人、有钱、有网络、有技术,基本控制了全世界的新闻传播。奥运会之前,部分僧侣在达赖集团唆使

下闹事,尽管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公布事实真相,但多数西方媒体都是一边倒的宣传咱们怎么镇压藏民。美国一个国家就控制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电视节目制作,就是说全世界4个小时电视节目中有3个小时是美国制作的,美国每年对外出口的电视节目是30万个小时,影响非常大。最近有关部门做了个统计,西方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说点好话的大概占四分之一,不说好不说坏,好象表面挺客观的光说事的占四分之一,基本说坏话的要占一半。这是按新闻条数算的,如果要按字数算,90%的文字都是反华的。所以说奥运圣火传递的时候,到哪国哪国都出来些藏独分子,哪来这么多藏独分子?其实在电视上看有很多是土生土长的白种人。都是当地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藏独是怎么回事?也没去过西藏。就是听了西方这种蛊惑宣传,跟着出来瞎起哄的。

美国兰德公司作为美国政府的智囊团有一个说法,过去搞垮苏联就用了两化:西化和分化。要搞垮中国这两化就远远不够了,至少还要加四化:一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对政治淡化,二是让中国的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腐化,三是把中国的领袖丑化,四是让马列主义在多元的意识形态包围和冲击下融化。他们要用西化、分化、淡化、腐化、丑化、融化这六化来搞垮中国,这六化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动摇共产党人的四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共产党的信任。四信动摇了,举旗人就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臶也就倒了,对此我们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我国现在还面临着国际上一些重大的变化。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也是很严峻的考验,现在我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最新的数字是1万9千亿美元,同时我国拥有的美国国债是5400亿美元。现在我们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来遏制危机的发展,否则我们自己也面临沉重的损失,但我们又不能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买单者,我们还要以危机为契机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重要考验,也是对管理经济工作能力、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

大考验。过去我们对‚落后就要挨打‛认识比较深刻,但对‚崛起必遭遏制‛的思想准备不足;对‚发展才能安全‛认识比较深刻,但对‚高速发展带来新的不安全‛的思想准备不足。过去咱们讲忧患意识,多针对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但现在对全球化时代的风险和挑战也要有充分的估计,因为我们已经融入全球化了。所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上三点是第一个方面:现实的要求)

2、经验的总结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面临着重建全球经济的迫切需要,发展就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由于工业化就是采掘和使用自然资源来加工制造,所以在西方国家里首先形成了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的发展理念。工业化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世界上十大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半数都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最有名的是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当时伦敦突然被烟雾整个包围了,白天汽车要开灯行驶,所有的飞机都被迫停飞,行人走路都很困难,空气中都是粉末,呼吸病剧增,很多人没有走到医院就倒在街头。(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伦敦烟雾的罪魁祸首就是在当时特殊的气侯下,烧煤所放出的二氧化硫排不掉,全笼罩在伦敦市。还有美国一工业区的河流,由于工厂排放的东西都是可燃烧物质,这条河就自行燃烧起来,变成绵延十几公里的一条火河,而且美国西部还出现了令人色变的黑尘爆,这些都说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曾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环保呼声日益高涨,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不得不花费相当于当初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去恢复生态平衡。而且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要降低成本,就得减少物耗、能耗,生产发展方式就得从外延

扩大再生产逐渐转向到内涵扩大再生产。工业革命以后,优先发展工业,发展城市,发展交通。便捷的地方发展普遍较快,在这种自发的市场条件下就会出现城乡差距,沿海和内地的差距也会扩大,所以工业化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由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由工业城市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比如韩国,它原来非常落后,1962年韩国人均GDP是82美元,我国人均GDP是81美元,后来它工业化发展非常快,工业化以后用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现在韩国农村收入相当于城市收入的92.4%,城乡差别基本消失。而我国呢?2008年统计,城镇人均收入15781元,农民人均收入为4761元,相差达到了3倍之多,如果再把城镇居民的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待遇全算在一起,城乡差距将会扩大6倍之多!可以说城乡差别是非常大的。

发达国家主要有两个做法,一是避免初次分配严重分化。比如企业里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分配,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劳动的分配必须占多大比例,此外工人还可以通过工会和资本家谈判,通过这些措施来保证工人的收入占到一定比例,这样就能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二是在再分配时通过国家调节来保证弱势群体的收入。很多国家征收很多税,尤其是所得税、遗产税等。贫富的差别在第一代时可能不突出,但是两三代之后就特别明显了。在发达国家非常注意避免财富的代际积累,像日本、英国这些国家就是高收税。在日本,遗产超过20亿的遗产税高达到90%。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他去世后留下27亿美元的遗产,传给他儿子时国家拿走90%,传到他孙子时国家又拿走90%。当然收税是有基数的,还有一些是个人减免的,但是到他孙子这辈也只剩下8千多万,26亿多都被国家拿走了。中国也曾经讨论过很长时间是否征遗产税的事?但始终定不下来。因为大多数人接受不了。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们能接受遗产税呢?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挣钱能力,比留给他们钱重要得多,他们更重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让孩子毕业以后尽早参加家族企业的经营,或在父母的

支持下自主创业。等老一辈去世以后,他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企业,自己的财产、自己的社会地位。那时候老一辈的钱留不留给他,留多少都不是最重要的。那国家收这么多税用来干什么?把税收用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办公共事业,通过这些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减小社会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经验教训时,也认识到我们的发展必须要借鉴各国发展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提升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而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积累。

3、理论的升华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臶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一系列理论成果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它们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地揭示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阶段和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步形成。

科学发展观萌发于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在广东检查非典疫情,从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发展观问题。指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创新优势‛。

7月份,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又深刻指出:‚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此时,已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内容,并加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内容。

8月底至9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指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但此时还没有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在《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首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有意思的是尽管它在这个决议当中,着墨不多,相对比较低调,但是毕竟它是一个很新的东西。所以当这个决议一发表,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感觉眼睛一亮,尤其是从事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觉得特别新,而

且再看一下它里面的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家感觉提的非常好,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

第二个阶段是逐步完善。

2004年2月,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班,温家宝总理在结业式上发表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用三个‚坚持‛定位科学发展观,第一个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第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里已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层次和高度。

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表述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三个阶段是系统论述。2007年10月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实际上是拓展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放到体系里面来判断。十七大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拓展了对科学发展观核心的认识,拓展了对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认识,拓展了方法的认识。

(二)、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段话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明白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所在

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初,在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一种模糊的认识。认为科学发展观不就是在发展观前面加了‚科学‛两个字吗?如果加上这两个字就科学了,那么做其他任何事情加上‚科学‛两个字,不也就都科学了吗?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这种观点在党员干部中间已经不再有市场,但有一些疑虑和困惑还存在于一些同志心中。如果我们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所在讲清楚,那么实践自觉性就是空话。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明白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是科学的。

发展的价值指向,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的战略取舍,科学发展观在这三个方面都给出了科学的回答。而这三方面归结起来,正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所讲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使得科学发展观赢得了当之无愧的科学地位。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就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所在

党在十七大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重点放在实践上,也是希望能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中。

为什么科学发展观能有这么高的地位?为什么我们党要把它作为指导思想?很简单的一个理由就是现实社会的强烈需要。一个主义、一个思想要想成为社会现实运行阶段的指导方针,与其说是应该和优秀,不如说是其背后所具有的那种‚不得不‛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压力。这种‚不得不‛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压力是导致一种思想成为指导思想的很重要的基础。

当今中国对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体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社会发展八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要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这一理论要认真地学习、领会、琢磨。因为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为什么科学发展观必须成为中国社会指导方针?因为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又同时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就好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一样,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必须或者说不得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前走,不得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同样,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增强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

(三)、清除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障碍,夯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六年多时间了,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实践中究竟贯彻落实得怎么样?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为什么这样一个好的思想,中央又如此强调,还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障碍何在?只有真正弄清楚制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障碍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

概括来说,有三个方面的障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思想障碍,不知实践科学发展观

人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但人的思想也是最从容、最顽强的。一种观念在头脑里面确立起来以后,要想把这种观念给改掉,还是很不容易的。三十多年来,过去的发展模式、发展观念,都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理所当然的习惯和传统。什么叫习惯?习以为常,不自觉地遵守。什么叫传统?前辈、前任留下来的做法。不论习惯也好,传统也罢,都有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的力量,不是一言一语就能消掉的。

有些同志不是不了解科学发展观,但总是不自觉地回到了原来那条老路上去。所以,我们首先要打破这个思想惯性。过去有一句话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应该把这句话改成‚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如果不把科学发展观灌输到党员干部头脑中去,那么过去的思想惯性就不可能消失掉。正因为如此大家注意到,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把学习两个字放在前面,而且特别强调学习阶段要深入、认真,就是希望通过学习把新的东西学进来,把旧的东西排出去。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但这个过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二)本领恐慌,不会实践科学发展观

什么叫本领恐慌?有同志说,科学发展观很简单,只有几十个字: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但科学发展观真的就是这么几十个字吗?绝对不是。科学发展观意味着一种全新能力的培养和全新本领的要求。比如,我们不愿意做世界的打工阶层,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只是一字之改,但这一字背后却是路途迢迢。如果没有技术储备,没有素质的培养,哪来的创造?近年来,中央提出的各项指标中,只有‚节能减排‛指标很多地方不能完成。(据资料透露,在‚节能减排‛检查时,有一个省的省长说,一调查才发现,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占到全省产业比重的三分之二强,如果全关停,那么全省的经济就要崩溃,因此节能减排好是好,但实在是做不到,科学发展好是好,但真的是没有本事)。我们讲,

贯彻执行‚节能减排‛工作,不是省长们的态度不坚决,关键是没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领。节能减排背后是技术的储备、资金的支撑。还比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可是很多地方干部一听‚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就头疼。他们说,过去做工作只要开会贯彻就行了,现在要求跟群众面对面谈话、交流、沟通,我们不会啊!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进去;群众说的话,我们听不明白,这样怎么和谐,怎么沟通啊?这就是本领恐慌,不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但不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可以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型的政党,只要认真学,总能学会。

(三)利益驱使,不愿意实践科学发展观

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更值得关注、更应该给予高度警觉的障碍。说实话,过去的发展模式,在客观上让不少党员干部获得了很大的好处。过去的发展模式对于我们这些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描述四种经济模式。前两种模式说的恰好是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这种模式成本很大,效益很低。因为花别人的钱,花多少都无所谓;办别人的事,办得好坏无所谓。过去的一些发展不就是这种模式?花国家的钱、花银行的钱、用国家的土地、资源,给老百姓修条江堤、修条公路,经常修成豆腐渣工程,因为反正这条路又不是我用,这条江堤又不是我用。第二种模式,‚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有一些党员干部也想把事情办好,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的政绩,但由于花的是别人的钱,所以花起钱来没谱。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体现的发展方式,是另外两种方式。一种是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领导干部搞发展,不但要考核GDP增长了多少,还要考核为了GDP,消耗了多少资源、破坏了多少环境,花了多少钱,有没有留什么隐患、后遗症等等。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就是好样的。如果哪条没有做到,对不起,还是不合格。

另一种方式,‚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党员干部要把政府机关、部门这些年来收的钱拿出来,投到民生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建设等方面。这些钱本来可以花到改善自己的办公条件,增加自己的福利待遇上。但科学发展观要求拿出来给群众,这就有点难,很多人舍不得。

所以,利益驱使让很多党员干部不愿意去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不明白,不是不会,而是他很清楚,如果那样做了,过去的好日子就没有了,过去赚大钱的地方就没有了。利益的问题要靠利益去解决,固然我们党可以要求党员干部主动放弃过去那套不规范、不科学的利益获取模式,但是更重要一条,要努力形成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利益的制度氛围与社会氛围。如果没有这条,只靠大家的觉悟去改,不是说不可能改,但比较漫长。我们一定要构建起一整套科学制度体系,比如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绿色GDP统计体系等等。如果能够实现,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这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实践。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按照中央的要求,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一面旗臶,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明确三个着力点。高举一面旗臶,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臶;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三个着力点,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着力点下工夫,求突破,见成效。

第一,要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解放思想。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与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及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这两次思想大解放相比,新一轮思想解放有四大特点:

首先,这是更高起点上的思想解放。和前两次在经济濒临崩溃或改革停滞不前急需寻找出路的历史情况不同,这次是在我国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高度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上的解放思想。这次强调的是居安思危,抓住历史机遇,形成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这是更加民主的解放思想。在思想发动上更加注意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广开言路,倡导讲真话,在取得更多共识的基础上推进科学发展。

再次,这是更加理性的解放思想。

最后,这是具有更强实践性的解放思想。前两次解放思想以解决关键问题为主,这次思想大解放除了要转变观念,核心是要变革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中央提出,要通过学习实践解决发展中思路不清、信心不足、方式落后、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观念太陈旧、思想不解放,而这跟个人的学习能力弱、知识更新速度慢是分不开的。应该承认,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干部队伍的知识构成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受传统政治生态的影响,少数领导干部在谋官、谋人上花的精力太多,在谋事上花的精力明显不足,甚至对本部门、本行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前沿科学知识都不甚了了,长期当领导内行的外行,这是不行的。不了解本行业的经济运行规律,不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会沦为空谈,甚至会形成一种用盲目跟风的不科学方式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心是实践,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联系了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解决了影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影响非常大,农业部就把奶站整顿、奶业扶持和饲料行业整治这三件大事作为其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的具体行动,从奶畜饲养、生鲜奶的收购生产这些环节加强监管,收到了明显成效。

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思想已经很解放了,其实这可能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因为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到自己在观念和工作上存在的差距,才能跟得上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要求。

此外,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要体现在观念和思路的转变上,还要落实在机制和制度的建设上。比如,尽管政绩工程的危害已讲了多少年,但用各种形式搞政绩工程的仍大有人在。2008年4月1日的《人民日报》,把清明节期间各地热衷搞‚公祭‛、‚抢祖先‛的现象,称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蜗遍地开花‛,批评把公祭变成比面子、赛政绩。但今年我们看到很多地方仍在热衷搞‚公祭‛。(有的地方搞文化政绩工程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城市耗资10亿元,建设了近7万平方米的大剧院,用20公斤黄金铺满大幕炫耀金碧辉煌,用钢总量将近1万吨,宣称可以和国家大剧院媲美;南方有个城市建了一个4.3万平方米的歌剧院,也用了10个亿,号称用钢总量超过‚鸟巢‛)。 有人痛心地说,这是‚花老百姓的钱,露当官的脸‛。我认为,在这样浩大投资的背后,等着吃唐僧肉的人还不知有多少呢!虚假政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严重的腐败。为什么政绩工程屡禁不止?如果只重视显绩、统计数字,而不重视潜在的成绩这样一种干部考核的趋向不改变,那些符合科学发展的事儿就会没人做,那些眼前得利却有害长远的事儿就会有人去干。所以,要用科学的政绩观和用人观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创新,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导向。

第三,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有些发展问题本身是清楚的,但因为受很多因素的掣肘而久拖不决。久拖不决往往是地方、

部门和个人利益的牵制和博弈。因此有人说,领导干部的人品也是生产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这次学习活动要着力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政不严的问题,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我们的改革是从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但不一定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会同步受益,当改革措施和领导干部自己所在的部门、地区发生利益冲突,甚至和个人利益向背时,能不能识大体、顾大局,处理好个人和组织,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就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最大考验。

这样的考验时常都在发生,例如中央从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出发,决定关停一些地方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地方来说,这就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和就业难度的增加。还有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并镇撤乡也涉及到很多干部的升降去留。是积极贯彻中央决策,还是拖着不办或者打埋伏,这些都检验着我们的党性。

讲党性还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是以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来表现的。现在我们社会有四大矛盾: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劳资矛盾、干群矛盾。其中干群矛盾起主导作用,我们有些干部‚为穷人说话,替富人办事‛,为穷人说话有形象,替富人办事有好处。话是假说,事是真办,这是一种作风严重不正的表现。 重品行就是要自尊自重自警。十七大报告把个人品行和履行家庭责任都写进党代会报告,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第一次,说明了我们党对品行问题的重视。其实品行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而这三观又来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渗透于一言一行中的、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很多优秀共产党人风华绝代的特殊气质。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知道,过去国民党有两大特务组织,一个是军统,一个是中统,军统局长是戴笠,中统局长是徐恩增。中共

党员钱壮飞打入了中统的核心(徐恩增的秘书),他送出了很多重要情报。1931年4月顾顺章在武汉叛变,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保证三天内将中共中央一网打尽。他还嘱咐,不要让徐恩曾身边的人知道。当地特务机关向南京连发六封电报,钱壮飞将其全部截获,提前向党中央发出警报。接到钱壮飞的情报,周恩来指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各机关立刻采取行动,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机关立即全部转移。钱壮飞紧急撤退脱险之后,徐恩增才恍然大悟,拍桌子砸板凳,捶胸顿足地说,我怎么光欣赏他的才干了?我怎么早没注意到啊?这个人每天工作十几个钟头,不贪、不奢、不赌又不嫖,怎么看都不像自己人,太像个共产党了。所以,品行问题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品行。党员干部不能做模仿秀,更不能搞人格分裂,做‚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必须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磨炼和内省,刻苦改造世界观。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常面临一些可能使自己脱离正确人生轨道的诱惑,而对党员干部来说,这种诱惑尤其突出,因为对一般人来说,诱惑主要是来自外界环境的被动刺激,但掌握着重要权力的党员干部,会成为市场主体公关的对象,这种诱惑是主动的。党员干部作为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有物质需求,有不平衡的心理。面对金钱、美色等诱惑,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会断然拒绝,而有些人会出现动摇、犹豫也是不奇怪的,关键就在于他的自控力能不能战胜诱惑。所谓自控力首先就在于对道德底线的坚持,我们不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是圣人,但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不能超越的道德底线在哪儿。

现在有些堕落腐败的党员干部喜欢把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归结为不学法、不懂法,其实他们多数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是因为自己心存非分之想和侥幸心理。这次中央强调,要解决好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行党纪不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中央再次提出,党员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总书记要求,首先从中央常委做起,带头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这样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想、思路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才能使老百姓感受到一种新变化和新气象。

我就讲到这儿,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中共裕安区委党校 苏 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

今天的交流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是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阶段和内涵;三是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四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

一、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想说三句话:一是现实的要求,二是经验的总结,三是理论的升华。

(一)、现实的要求(主要有三点表现)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面临着的矛盾和问题: 第一、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和谐。目前,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基本趋势的判断是: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远远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消费增长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明显趋向扩大的。这两个结论我们都有经济分析数据(后面还要提到),这是第一点。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在局部发达地区有所改进,比如在东南发

达地区有所改进,但是从总体看,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甚至有所扩大。第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滞后已经出现了可能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出现城乡断裂的风险。为什么讲得这么严重?我先想讲一个外国人的评价。五年前的瑞典驻华大使是一个很有名的经济学家,一直在研究中国,卸任后发表了自己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他经过反复考察发现,中国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包括很多省会城市的繁荣程度和欧洲的很多城市的繁荣程度没有根本性的区别,而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教育指标、收入指标却和非洲的情况大致差不多,甚至很多指标比非洲的情况好不了多少。但他认为,中国和非洲不一样,中国的很多农民虽然很穷但是靠勤劳致富,主要靠自己,而非洲人主要靠国际援助。所以,他提出,中国的经济模式是欧洲模式和非洲模式的混合。当时看到这个报告,中国的学术界很震惊,对此结论,我们很难接受。可是,冷静地想一想,一点道理都没有吗?在发展中国家,类似我们这样发展程度的,城乡差别一般控制在1.7:1,我们是3.2:1,而我们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还包括很多隐性的福利待遇(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倍数比高达5:1到6:1,差别很大。这种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现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发展提出很多新的要求。这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一个最根本的表现。

二是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GDP增长速度是9.6%,全世界首屈一指,一花独秀,可是我们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等,则相对滞后,甚至是严重滞后。现在像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民生问题,被老百姓称为新的三座大山,老百姓编顺口溜说:教育把父母逼疯,住房把钱包掏空,医疗把生命提前送终。当然了,这些说法有些夸张了。不过,确实也反映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已经成为老百姓呼声极高的问题。

老百姓的这些反映是不是跟实际相符合呢?我们说根据实际情况看,确实也反映了我们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的状况。比如说卫生事业,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状况来看,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一般占GDP的6%到8%,而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只占GDP的1.9%,差距很大。所以,前卫生部部长高强(2007.6.29.无党派人士陈竺接替高强出任卫生部长)说过,我们国家人口占世界22%,医疗资源只有世界的2%,而且这2%的资源中80%在大中城市,只有20%在农村,导致有48%的人有病不看,37%的人能不住院就不住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0个成员国卫生绩效进行排队评估,中国排在144位,倒数50来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这是非常落后的。 三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与自然不够和谐。多年来我们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改变,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瓶颈,这是公认的事实。根据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发表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评估,我们在全球144个国家当中,居于第133位,排在倒数第14位。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我们可以讲大量的实例,这里我就讲二个。一以水资源为例,因为水既是重要的资源,又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对资源和环境状况都有衡量价值。中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400立方米,在全世界排在第121位,我们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由于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强,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比如说,我们的农业用水基本上采用大水漫灌,这是原始的农业灌溉方式,国外已经采用了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在根部进行滴水。早在30年前,陈永贵当副总理的时候,出访墨西哥,那时候,墨西哥已经采用喷灌。30年过去了,大水漫灌还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灌溉方式 。中国工业每万元产值的耗水率高达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且回收率也很低,

结果我们水资源浪费严重。现在我国每年缺水300―400亿m³,18亿亩地,每年农田受旱5―6亿亩,1/3受旱,是个常态。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水质污染也是大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业用水有1/3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生活污染水2/3没有经过处理,排入江河湖海,所以我们现在的地表水有90%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像上海,只有1%的地表水没有受到污染。地下水问题也很严重,调查表明,我们的地下水(指城市)有90%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我们的政府说我们有

3.6亿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比如,今年的5月下旬,国家环保部的6个检查组分赴黄河、长江、淮河以及海河流域调查流域污染现状,最终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四大流域的整体污染现状已经成为常态。7大水系中有26%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而五类和劣五类水是连农用水都不能做的‚废水‛,更不用说拿来饮用以及接触人体!)所以,现在有人说,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却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温家宝总理也说,我的一个愿望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清洁的水,但是我们要实现这个愿望那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我们的人与自然的状况、矛盾、冲突是非常尖锐的。

二是我们的土地资源状况令人担忧。给大家说一个资料(中国土地六大问题),一是中国的耕地面积年递减速度加快。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由于基本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1996年至2003年,我国的耕地从19亿亩多减少到18亿亩多,平均减少将近1500万亩,七年减少了1亿亩。二是中国的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由

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目前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三是 中国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万亩),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四是中国耕地目前面临的污染严重。2000年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其中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中国每年对农药的使用量约2亿3千万公斤,具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占70%。五是环境污染事故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破坏时有发生,2000年发生的891起污染事件共污染农田4万公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六是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也相当严重。五十年代,每年不过才1500多平方公里,但是到2010就扩展到2800平方公里,到2010年沙化土地将达到4200万亩,2020年又将近一亿亩。沙漠化是在土地的外围侵蚀,而城市化也来挤占耕地,内外夹击。所以,问题很严重。

(以上是第一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2、我们时常面对着一些地方出现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

我们社会总体形势是稳定的,是好的。但是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比如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新的治安、经济犯罪活动,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大量的增长,对我们的安定和谐构成了重要的影响和威胁。比如说群体性事件,这些年来不断飙升,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2008年群体性事件更为严重。比较典型的有:2008年6月28日,因为一个女学生的溺水死亡,贵州发生瓮安

事件,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7月19日,云南发生孟连胶农事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车辆损毁。11月17日,甘肃发生陇南事件,砸烧房屋110间、车辆22辆)(2009年群体性事件仍处于高发态势:一、5.30江苏宿迁拆迁引发的死人事件;二、湖南邵阳6.19事件;三、6.20湖北石首事件;四、7.24日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事件)。专家指出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四个主要特点:第一,重大群体性事件连接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第二,经济问题政治化。第三,暴力对抗程度明显增强。第四,境外政治力量涉足中国国内群体事件)。这一方面反映了很多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一部分群众采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也反映了我们的政府官员在社会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个人无法找到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多次显示政府或政府偏袒的企业与民争利是‚罪魁祸首‛。如果政府不采取新思维应对,立即公开信息,放弃指责少数群众不明真相,用对话化解对抗,中国的群体性事件还会风起云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不稳定。

2005年,中央党校委托零点调查公司的一个抽样调查告诉我们的很多信息不容乐观:城市居民中对生活现状不满意者为45%,非常不满意者近10%,还有一部分倾向于用激烈手段表达不满意。这个数值可能不很准确,但下面的一个情况值得关注,就是这个课题的追踪调查告诉我们,这三项数值比例都在不断地增长。

第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在分析当前党的建设状况时,只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一句话带过,而紧跟其后的,就有如下一段话:‚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

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这种表述也非常罕见!在这里,公报连用了‚三个严重‛概括了存在的问题。应当看到,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 这说明了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也充分表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

(从现实来看,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党的理论宣传遭遇信任危机。

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体地位受到威胁 ,一些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开始动摇。(苏联东欧的巨变,对我影响也很大。于是,我开始思考,社会究竟向何方发展?将来个人又何以立身?与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万事皆空,不如权力在握之时及早做经济准备。于是‚弄钱‛的欲望一产生,信念也就从根本上产生了动摇。没想到,我进来了,共产党还是坚如磐石。----摘自《地狱门前》李真)。还有人说,现在党的理论宣传都没人听了,产生危机了。之所以产生危机,我认为是我们没把理论讲好,把它讲空了,无论什么理论只要脱离了社会实际,脱离了社会生活,它就要产生危机。要说空,那肯定是有点空的东西,因为理想是超越现实,肯定跟现实有距离。把我们共产党的理论跟宗教的教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宗教才真是空到家了,它把现实的人往天国里推,不是见佛爷、见上帝,就是见真主。但是宗教为什么在社会中有那么广泛的影响呢?从理论宣传的角度看,它有很多高明之处值得我们去琢磨。他们能把那种虚幻的东西跟社会、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贴得很紧,帮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如今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贴近民众,关注民生,关注老百姓的所思所想。

二是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直面四大考验,党内也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

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从党的思想状况来看,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干部的头脑。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是很清楚的,例如,对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更好地科学发展,都还要下很大力气来统一认识。有的干部不学习、浑浑噩噩,素质差,例如有一个副局长这样质问记者‚你到底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郑州市政府发布了‚经济适用房建成豪华别墅‛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罚决定:开发商河南天荣臵业停工,并处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5%—10%的罚款等。这一决定,没有说明对这一事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郑州市规划局、房管局、国土局和建委等政府部门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决定。(7月13日《齐鲁晚报》)

在郑州市规划局逯军副局长质问记者‚你是在替老百姓说话,还是替党说话‛之后,媒体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我觉得,不要让逯副局长的雷人之语遮蔽了真正的问题。逯副局长的雷人之语,固然是政治不正确,显得非常弱智和荒谬,但这一事件的问题的根本,却是开发商通过什么样的手法公关了有关政府部门,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背后,有多少猫腻和腐败?)

二是从党的廉洁状况来看,并不容乐观。仅十七大召开以来的2008和2009两年,就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省委常委、纪检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天津市常委皮黔生等6位副部级以上干部出问题了。而厅局级以

下的干部,出了腐败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说,腐败已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最容易激起民愤。

三是从党的规章制度状况来看,缺漏还比较多。例如,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公车使用、公费旅游、公款吃喝这些问题,也都没有获得很好的制度性解决。还有就是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制约问题,这更是根本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仍然是‚绝对权威‛、开‚一言堂‛,甚至是盲目决策、瞎指挥,而受不到任何的批评、监督。

四是从党的干部提拔升迁的情况看,现在是一条正道和三条邪路并存。一条正道就是,真正是品德好、作风正,工作踏实、有能力,得到老百姓拥护,通过实践得到证实确实是好干部的被提拔重用了,这是体现了我们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但是,除了这条正道外,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人是通过其他三条邪路上去的,一是靠溜须拍马、裙带关系,从而得到上级的赏识,或者直接就是上级某个领导的亲信,得到他的认可,得到他的指定而提拔的;二是靠拉帮结派,搞哥们兄弟关系,通过哥们义气‚拉票‛帮衬,在所谓的民意测验中得到‚高票‛而上去的;三是有的就是直接依靠金钱的力量,通过买官卖官上去的。这三条邪路必须坚决堵住。

总之,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党的建设就不能前进,甚至会发生危机。(以上是第二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需要)

第三、国际形势的要求。当今世界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是当今世界三大特点,在这三点背后就是争取和平,谋求发展,寻求合作,这是时代的主流。尽管和平和发展还是时代的主题,但作为世界上唯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变。现在全世界那么多新闻,主要是西方几大通讯社发布的消息,他们有人、有钱、有网络、有技术,基本控制了全世界的新闻传播。奥运会之前,部分僧侣在达赖集团唆使

下闹事,尽管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公布事实真相,但多数西方媒体都是一边倒的宣传咱们怎么镇压藏民。美国一个国家就控制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电视节目制作,就是说全世界4个小时电视节目中有3个小时是美国制作的,美国每年对外出口的电视节目是30万个小时,影响非常大。最近有关部门做了个统计,西方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说点好话的大概占四分之一,不说好不说坏,好象表面挺客观的光说事的占四分之一,基本说坏话的要占一半。这是按新闻条数算的,如果要按字数算,90%的文字都是反华的。所以说奥运圣火传递的时候,到哪国哪国都出来些藏独分子,哪来这么多藏独分子?其实在电视上看有很多是土生土长的白种人。都是当地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藏独是怎么回事?也没去过西藏。就是听了西方这种蛊惑宣传,跟着出来瞎起哄的。

美国兰德公司作为美国政府的智囊团有一个说法,过去搞垮苏联就用了两化:西化和分化。要搞垮中国这两化就远远不够了,至少还要加四化:一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对政治淡化,二是让中国的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腐化,三是把中国的领袖丑化,四是让马列主义在多元的意识形态包围和冲击下融化。他们要用西化、分化、淡化、腐化、丑化、融化这六化来搞垮中国,这六化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动摇共产党人的四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共产党的信任。四信动摇了,举旗人就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臶也就倒了,对此我们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我国现在还面临着国际上一些重大的变化。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也是很严峻的考验,现在我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最新的数字是1万9千亿美元,同时我国拥有的美国国债是5400亿美元。现在我们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来遏制危机的发展,否则我们自己也面临沉重的损失,但我们又不能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买单者,我们还要以危机为契机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重要考验,也是对管理经济工作能力、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

大考验。过去我们对‚落后就要挨打‛认识比较深刻,但对‚崛起必遭遏制‛的思想准备不足;对‚发展才能安全‛认识比较深刻,但对‚高速发展带来新的不安全‛的思想准备不足。过去咱们讲忧患意识,多针对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但现在对全球化时代的风险和挑战也要有充分的估计,因为我们已经融入全球化了。所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上三点是第一个方面:现实的要求)

2、经验的总结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面临着重建全球经济的迫切需要,发展就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由于工业化就是采掘和使用自然资源来加工制造,所以在西方国家里首先形成了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的发展理念。工业化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世界上十大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半数都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最有名的是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当时伦敦突然被烟雾整个包围了,白天汽车要开灯行驶,所有的飞机都被迫停飞,行人走路都很困难,空气中都是粉末,呼吸病剧增,很多人没有走到医院就倒在街头。(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伦敦烟雾的罪魁祸首就是在当时特殊的气侯下,烧煤所放出的二氧化硫排不掉,全笼罩在伦敦市。还有美国一工业区的河流,由于工厂排放的东西都是可燃烧物质,这条河就自行燃烧起来,变成绵延十几公里的一条火河,而且美国西部还出现了令人色变的黑尘爆,这些都说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曾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环保呼声日益高涨,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不得不花费相当于当初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去恢复生态平衡。而且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要降低成本,就得减少物耗、能耗,生产发展方式就得从外延

扩大再生产逐渐转向到内涵扩大再生产。工业革命以后,优先发展工业,发展城市,发展交通。便捷的地方发展普遍较快,在这种自发的市场条件下就会出现城乡差距,沿海和内地的差距也会扩大,所以工业化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由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由工业城市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比如韩国,它原来非常落后,1962年韩国人均GDP是82美元,我国人均GDP是81美元,后来它工业化发展非常快,工业化以后用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现在韩国农村收入相当于城市收入的92.4%,城乡差别基本消失。而我国呢?2008年统计,城镇人均收入15781元,农民人均收入为4761元,相差达到了3倍之多,如果再把城镇居民的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待遇全算在一起,城乡差距将会扩大6倍之多!可以说城乡差别是非常大的。

发达国家主要有两个做法,一是避免初次分配严重分化。比如企业里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分配,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劳动的分配必须占多大比例,此外工人还可以通过工会和资本家谈判,通过这些措施来保证工人的收入占到一定比例,这样就能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二是在再分配时通过国家调节来保证弱势群体的收入。很多国家征收很多税,尤其是所得税、遗产税等。贫富的差别在第一代时可能不突出,但是两三代之后就特别明显了。在发达国家非常注意避免财富的代际积累,像日本、英国这些国家就是高收税。在日本,遗产超过20亿的遗产税高达到90%。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他去世后留下27亿美元的遗产,传给他儿子时国家拿走90%,传到他孙子时国家又拿走90%。当然收税是有基数的,还有一些是个人减免的,但是到他孙子这辈也只剩下8千多万,26亿多都被国家拿走了。中国也曾经讨论过很长时间是否征遗产税的事?但始终定不下来。因为大多数人接受不了。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们能接受遗产税呢?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挣钱能力,比留给他们钱重要得多,他们更重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让孩子毕业以后尽早参加家族企业的经营,或在父母的

支持下自主创业。等老一辈去世以后,他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企业,自己的财产、自己的社会地位。那时候老一辈的钱留不留给他,留多少都不是最重要的。那国家收这么多税用来干什么?把税收用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办公共事业,通过这些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减小社会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经验教训时,也认识到我们的发展必须要借鉴各国发展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提升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而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积累。

3、理论的升华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臶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一系列理论成果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它们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地揭示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阶段和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步形成。

科学发展观萌发于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在广东检查非典疫情,从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发展观问题。指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创新优势‛。

7月份,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又深刻指出:‚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此时,已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内容,并加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内容。

8月底至9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指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但此时还没有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在《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首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有意思的是尽管它在这个决议当中,着墨不多,相对比较低调,但是毕竟它是一个很新的东西。所以当这个决议一发表,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感觉眼睛一亮,尤其是从事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觉得特别新,而

且再看一下它里面的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家感觉提的非常好,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

第二个阶段是逐步完善。

2004年2月,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班,温家宝总理在结业式上发表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用三个‚坚持‛定位科学发展观,第一个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第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里已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层次和高度。

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表述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三个阶段是系统论述。2007年10月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实际上是拓展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放到体系里面来判断。十七大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拓展了对科学发展观核心的认识,拓展了对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认识,拓展了方法的认识。

(二)、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段话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明白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所在

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初,在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一种模糊的认识。认为科学发展观不就是在发展观前面加了‚科学‛两个字吗?如果加上这两个字就科学了,那么做其他任何事情加上‚科学‛两个字,不也就都科学了吗?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这种观点在党员干部中间已经不再有市场,但有一些疑虑和困惑还存在于一些同志心中。如果我们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所在讲清楚,那么实践自觉性就是空话。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明白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是科学的。

发展的价值指向,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的战略取舍,科学发展观在这三个方面都给出了科学的回答。而这三方面归结起来,正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所讲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使得科学发展观赢得了当之无愧的科学地位。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就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所在

党在十七大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重点放在实践上,也是希望能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中。

为什么科学发展观能有这么高的地位?为什么我们党要把它作为指导思想?很简单的一个理由就是现实社会的强烈需要。一个主义、一个思想要想成为社会现实运行阶段的指导方针,与其说是应该和优秀,不如说是其背后所具有的那种‚不得不‛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压力。这种‚不得不‛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压力是导致一种思想成为指导思想的很重要的基础。

当今中国对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体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社会发展八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要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这一理论要认真地学习、领会、琢磨。因为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为什么科学发展观必须成为中国社会指导方针?因为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又同时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就好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一样,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必须或者说不得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前走,不得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同样,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增强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

(三)、清除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障碍,夯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六年多时间了,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实践中究竟贯彻落实得怎么样?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为什么这样一个好的思想,中央又如此强调,还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障碍何在?只有真正弄清楚制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障碍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

概括来说,有三个方面的障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思想障碍,不知实践科学发展观

人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但人的思想也是最从容、最顽强的。一种观念在头脑里面确立起来以后,要想把这种观念给改掉,还是很不容易的。三十多年来,过去的发展模式、发展观念,都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理所当然的习惯和传统。什么叫习惯?习以为常,不自觉地遵守。什么叫传统?前辈、前任留下来的做法。不论习惯也好,传统也罢,都有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的力量,不是一言一语就能消掉的。

有些同志不是不了解科学发展观,但总是不自觉地回到了原来那条老路上去。所以,我们首先要打破这个思想惯性。过去有一句话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应该把这句话改成‚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如果不把科学发展观灌输到党员干部头脑中去,那么过去的思想惯性就不可能消失掉。正因为如此大家注意到,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把学习两个字放在前面,而且特别强调学习阶段要深入、认真,就是希望通过学习把新的东西学进来,把旧的东西排出去。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但这个过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二)本领恐慌,不会实践科学发展观

什么叫本领恐慌?有同志说,科学发展观很简单,只有几十个字: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但科学发展观真的就是这么几十个字吗?绝对不是。科学发展观意味着一种全新能力的培养和全新本领的要求。比如,我们不愿意做世界的打工阶层,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只是一字之改,但这一字背后却是路途迢迢。如果没有技术储备,没有素质的培养,哪来的创造?近年来,中央提出的各项指标中,只有‚节能减排‛指标很多地方不能完成。(据资料透露,在‚节能减排‛检查时,有一个省的省长说,一调查才发现,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占到全省产业比重的三分之二强,如果全关停,那么全省的经济就要崩溃,因此节能减排好是好,但实在是做不到,科学发展好是好,但真的是没有本事)。我们讲,

贯彻执行‚节能减排‛工作,不是省长们的态度不坚决,关键是没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领。节能减排背后是技术的储备、资金的支撑。还比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可是很多地方干部一听‚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就头疼。他们说,过去做工作只要开会贯彻就行了,现在要求跟群众面对面谈话、交流、沟通,我们不会啊!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进去;群众说的话,我们听不明白,这样怎么和谐,怎么沟通啊?这就是本领恐慌,不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但不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可以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型的政党,只要认真学,总能学会。

(三)利益驱使,不愿意实践科学发展观

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更值得关注、更应该给予高度警觉的障碍。说实话,过去的发展模式,在客观上让不少党员干部获得了很大的好处。过去的发展模式对于我们这些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描述四种经济模式。前两种模式说的恰好是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这种模式成本很大,效益很低。因为花别人的钱,花多少都无所谓;办别人的事,办得好坏无所谓。过去的一些发展不就是这种模式?花国家的钱、花银行的钱、用国家的土地、资源,给老百姓修条江堤、修条公路,经常修成豆腐渣工程,因为反正这条路又不是我用,这条江堤又不是我用。第二种模式,‚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有一些党员干部也想把事情办好,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的政绩,但由于花的是别人的钱,所以花起钱来没谱。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体现的发展方式,是另外两种方式。一种是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领导干部搞发展,不但要考核GDP增长了多少,还要考核为了GDP,消耗了多少资源、破坏了多少环境,花了多少钱,有没有留什么隐患、后遗症等等。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就是好样的。如果哪条没有做到,对不起,还是不合格。

另一种方式,‚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党员干部要把政府机关、部门这些年来收的钱拿出来,投到民生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建设等方面。这些钱本来可以花到改善自己的办公条件,增加自己的福利待遇上。但科学发展观要求拿出来给群众,这就有点难,很多人舍不得。

所以,利益驱使让很多党员干部不愿意去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不明白,不是不会,而是他很清楚,如果那样做了,过去的好日子就没有了,过去赚大钱的地方就没有了。利益的问题要靠利益去解决,固然我们党可以要求党员干部主动放弃过去那套不规范、不科学的利益获取模式,但是更重要一条,要努力形成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利益的制度氛围与社会氛围。如果没有这条,只靠大家的觉悟去改,不是说不可能改,但比较漫长。我们一定要构建起一整套科学制度体系,比如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绿色GDP统计体系等等。如果能够实现,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这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实践。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按照中央的要求,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一面旗臶,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明确三个着力点。高举一面旗臶,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臶;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三个着力点,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着力点下工夫,求突破,见成效。

第一,要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解放思想。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与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及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这两次思想大解放相比,新一轮思想解放有四大特点:

首先,这是更高起点上的思想解放。和前两次在经济濒临崩溃或改革停滞不前急需寻找出路的历史情况不同,这次是在我国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高度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上的解放思想。这次强调的是居安思危,抓住历史机遇,形成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这是更加民主的解放思想。在思想发动上更加注意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广开言路,倡导讲真话,在取得更多共识的基础上推进科学发展。

再次,这是更加理性的解放思想。

最后,这是具有更强实践性的解放思想。前两次解放思想以解决关键问题为主,这次思想大解放除了要转变观念,核心是要变革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中央提出,要通过学习实践解决发展中思路不清、信心不足、方式落后、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观念太陈旧、思想不解放,而这跟个人的学习能力弱、知识更新速度慢是分不开的。应该承认,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干部队伍的知识构成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受传统政治生态的影响,少数领导干部在谋官、谋人上花的精力太多,在谋事上花的精力明显不足,甚至对本部门、本行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前沿科学知识都不甚了了,长期当领导内行的外行,这是不行的。不了解本行业的经济运行规律,不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会沦为空谈,甚至会形成一种用盲目跟风的不科学方式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心是实践,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联系了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解决了影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影响非常大,农业部就把奶站整顿、奶业扶持和饲料行业整治这三件大事作为其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的具体行动,从奶畜饲养、生鲜奶的收购生产这些环节加强监管,收到了明显成效。

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思想已经很解放了,其实这可能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因为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到自己在观念和工作上存在的差距,才能跟得上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要求。

此外,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要体现在观念和思路的转变上,还要落实在机制和制度的建设上。比如,尽管政绩工程的危害已讲了多少年,但用各种形式搞政绩工程的仍大有人在。2008年4月1日的《人民日报》,把清明节期间各地热衷搞‚公祭‛、‚抢祖先‛的现象,称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蜗遍地开花‛,批评把公祭变成比面子、赛政绩。但今年我们看到很多地方仍在热衷搞‚公祭‛。(有的地方搞文化政绩工程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城市耗资10亿元,建设了近7万平方米的大剧院,用20公斤黄金铺满大幕炫耀金碧辉煌,用钢总量将近1万吨,宣称可以和国家大剧院媲美;南方有个城市建了一个4.3万平方米的歌剧院,也用了10个亿,号称用钢总量超过‚鸟巢‛)。 有人痛心地说,这是‚花老百姓的钱,露当官的脸‛。我认为,在这样浩大投资的背后,等着吃唐僧肉的人还不知有多少呢!虚假政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严重的腐败。为什么政绩工程屡禁不止?如果只重视显绩、统计数字,而不重视潜在的成绩这样一种干部考核的趋向不改变,那些符合科学发展的事儿就会没人做,那些眼前得利却有害长远的事儿就会有人去干。所以,要用科学的政绩观和用人观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创新,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导向。

第三,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有些发展问题本身是清楚的,但因为受很多因素的掣肘而久拖不决。久拖不决往往是地方、

部门和个人利益的牵制和博弈。因此有人说,领导干部的人品也是生产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这次学习活动要着力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政不严的问题,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我们的改革是从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但不一定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会同步受益,当改革措施和领导干部自己所在的部门、地区发生利益冲突,甚至和个人利益向背时,能不能识大体、顾大局,处理好个人和组织,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就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最大考验。

这样的考验时常都在发生,例如中央从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出发,决定关停一些地方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地方来说,这就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和就业难度的增加。还有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并镇撤乡也涉及到很多干部的升降去留。是积极贯彻中央决策,还是拖着不办或者打埋伏,这些都检验着我们的党性。

讲党性还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是以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来表现的。现在我们社会有四大矛盾: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劳资矛盾、干群矛盾。其中干群矛盾起主导作用,我们有些干部‚为穷人说话,替富人办事‛,为穷人说话有形象,替富人办事有好处。话是假说,事是真办,这是一种作风严重不正的表现。 重品行就是要自尊自重自警。十七大报告把个人品行和履行家庭责任都写进党代会报告,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第一次,说明了我们党对品行问题的重视。其实品行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而这三观又来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渗透于一言一行中的、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很多优秀共产党人风华绝代的特殊气质。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知道,过去国民党有两大特务组织,一个是军统,一个是中统,军统局长是戴笠,中统局长是徐恩增。中共

党员钱壮飞打入了中统的核心(徐恩增的秘书),他送出了很多重要情报。1931年4月顾顺章在武汉叛变,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保证三天内将中共中央一网打尽。他还嘱咐,不要让徐恩曾身边的人知道。当地特务机关向南京连发六封电报,钱壮飞将其全部截获,提前向党中央发出警报。接到钱壮飞的情报,周恩来指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各机关立刻采取行动,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机关立即全部转移。钱壮飞紧急撤退脱险之后,徐恩增才恍然大悟,拍桌子砸板凳,捶胸顿足地说,我怎么光欣赏他的才干了?我怎么早没注意到啊?这个人每天工作十几个钟头,不贪、不奢、不赌又不嫖,怎么看都不像自己人,太像个共产党了。所以,品行问题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品行。党员干部不能做模仿秀,更不能搞人格分裂,做‚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必须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磨炼和内省,刻苦改造世界观。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常面临一些可能使自己脱离正确人生轨道的诱惑,而对党员干部来说,这种诱惑尤其突出,因为对一般人来说,诱惑主要是来自外界环境的被动刺激,但掌握着重要权力的党员干部,会成为市场主体公关的对象,这种诱惑是主动的。党员干部作为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有物质需求,有不平衡的心理。面对金钱、美色等诱惑,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会断然拒绝,而有些人会出现动摇、犹豫也是不奇怪的,关键就在于他的自控力能不能战胜诱惑。所谓自控力首先就在于对道德底线的坚持,我们不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是圣人,但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不能超越的道德底线在哪儿。

现在有些堕落腐败的党员干部喜欢把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归结为不学法、不懂法,其实他们多数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是因为自己心存非分之想和侥幸心理。这次中央强调,要解决好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行党纪不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中央再次提出,党员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总书记要求,首先从中央常委做起,带头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这样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想、思路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才能使老百姓感受到一种新变化和新气象。

我就讲到这儿,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内容

  • 权威[道家智慧与现代社会]期末考题及答案
  • [由于文件小了不能上传,所以--]理解并解释1.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根据课件总结,无确定答案]意思:坚持以无私的心态,反而成就了个人.事物的表象与内涵有时并不一致.广为施与反而更加富足.人们的行为应该顺乎自然,不要刻意追求.2.景无情不活.[同上]意思是:美丽的景物若没有人的情感融入,就不会显得 ...

  • 谈谈你对体育与科技关系的认识
  • 谈谈你对体育与科技关系的认识 科技与体育"联姻"奇趣 王瑞良 当代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体育运动插上了腾飞翅膀,不仅极 大地提高了运动成绩,也使各项比赛更加精彩好看.同时赛事裁判也 更加科学.准确和公正. [分类号]:G80-05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以其巨大的功能影响着社会生活 ...

  • 谈谈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评论: 谈谈方法)
  • 谈谈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2010-03-01 15:28:31 来自: 随风飘啊飘 谈谈方法的评论 虽是管中窥豹,却也可见一斑.也许观点和论证都稍显稚嫩,但我想由自己思考得出的不严谨的结论也应该胜于那不假思索抄袭而来的权威. --题记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 时间,是人间分配的最均匀的东西, ...

  • 谈谈你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和理解
  • 10.谈谈你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和理解 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这就是:"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

  • 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 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我们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 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来看一下,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为社会 ...

  • 结合党章的要求,联系实际谈谈本人对党的认识以及入党动机
  • 讨论题:结合党章的要求,联系实际谈谈本人对党的认识以及入党动机 党章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是规范和约束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约束力.我们必须予以深刻的认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 ...

  • 谈谈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心得体会
  • 谈谈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心得体会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有幸参加了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的2009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节课的学习.各位老师对党的章程.对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让我对党组织有 ...

  • 谈谈方法读后感大全(8篇)
  • 谈谈方法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谈谈方法>读后感] 笛卡尔生在十六世纪末年,死在十七世纪中叶.在他活动的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在积聚力量,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而斗争.在少数先进地区,例如英国和荷兰,资产阶级已经初步取得政权;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封建势力还占统治地 ...

  • 根据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原理,谈谈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 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出发, 谈谈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内容表明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无限性.对此应从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包含于人们认识中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的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 ...

  • 谈谈你对马基课的认识
  •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理科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然而,您上第一节课时举的一个例子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红桃K集团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从那么多的应聘者当中只挑了一个学历史的和一个学哲学的,在我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