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丰富的自然资源教案

教案:

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培养学生用实例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我国的资源国情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导入。

【教师提问】人类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所以说自然资源是联系人类和环境的纽带。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特别多,可算得上“资源大国”,但是,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一节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师承转】首先我们看一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本3.1图讨论①这些自然资源的来源②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③归纳自然资源的含义。

(以问题为动力,培养读图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每小组选派代表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学会知识的迁移)

【教师补充】针对学生举例中出现的错误,可补充为:有些物质和能量虽然对人类有用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而是人类加工、培养的,就不是自然资源,目前人类还无法利用的也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如闪电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共同学习探究,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 (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放飞学生的思维)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尽可能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板书】1、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师承转】自然资源与我们关系密切,那么分类如何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图3.2,说明具体分类及其含义。

【教师指导】把握住两类自然资源区分的根本。

【教师提问】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西装革履B.涛涛江水

C.金灿灿的水稻D.乌黑发亮的煤炭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并会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再分类列举几个例子。 (教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适当引导和评价)

【教师承转】可再生资源是否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引导】结合图3.3的图文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举更多的实例并总结归纳说明。

【师生归纳】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的。

【教师承转】由上看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如何呢?

探究问题:由我国资源的有关材料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师举例: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教师点拨:从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比较

【教师提问】上表说明了什么问题?联系实际分析原因。

(学生在抢答的前提下,让学生畅所欲言、七嘴八舌,最后让学生归纳要点)

【归纳总结】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原因:①人口过多,增长过快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③利用和保护不当,出现破坏和浪费等情况

【教师承转】既然出现了那我们就该解决,如何这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及信息传递归纳总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的措施

【出示板书】

第一节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 自然资源

1. 自然资源的概念

2. 自然资源的分类

二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种类多,类型全,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 分布不均匀

三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导学方案的基础自测

【布置作业】导学方案的应用提升

教案:

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培养学生用实例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我国的资源国情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导入。

【教师提问】人类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所以说自然资源是联系人类和环境的纽带。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特别多,可算得上“资源大国”,但是,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一节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师承转】首先我们看一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本3.1图讨论①这些自然资源的来源②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③归纳自然资源的含义。

(以问题为动力,培养读图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每小组选派代表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学会知识的迁移)

【教师补充】针对学生举例中出现的错误,可补充为:有些物质和能量虽然对人类有用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而是人类加工、培养的,就不是自然资源,目前人类还无法利用的也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如闪电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共同学习探究,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 (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放飞学生的思维)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尽可能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板书】1、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师承转】自然资源与我们关系密切,那么分类如何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图3.2,说明具体分类及其含义。

【教师指导】把握住两类自然资源区分的根本。

【教师提问】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西装革履B.涛涛江水

C.金灿灿的水稻D.乌黑发亮的煤炭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并会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再分类列举几个例子。 (教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适当引导和评价)

【教师承转】可再生资源是否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引导】结合图3.3的图文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举更多的实例并总结归纳说明。

【师生归纳】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的。

【教师承转】由上看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如何呢?

探究问题:由我国资源的有关材料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师举例: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教师点拨:从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比较

【教师提问】上表说明了什么问题?联系实际分析原因。

(学生在抢答的前提下,让学生畅所欲言、七嘴八舌,最后让学生归纳要点)

【归纳总结】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原因:①人口过多,增长过快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③利用和保护不当,出现破坏和浪费等情况

【教师承转】既然出现了那我们就该解决,如何这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及信息传递归纳总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的措施

【出示板书】

第一节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 自然资源

1. 自然资源的概念

2. 自然资源的分类

二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种类多,类型全,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 分布不均匀

三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导学方案的基础自测

【布置作业】导学方案的应用提升


相关内容

  •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韵云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q ...

  •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 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一) 课题:美国 第1课时 1.了解美国的位置和组成,知道其领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了解美国居民的构成和 ...

  • 初一地理:巴西地理环境教案
  • 初一地理:巴西教案 课题 第10课 巴西教案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 ...

  • 3.3水资源教案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 第三节.水资源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 ...

  • 8-2014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版5)
  •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能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 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3. 能利用地图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4. ...

  • 小学英语校本教材教案全册
  • 如何开发小学英语课程源 --实验小学三年级 彭文玲 英语高效课堂的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在较大程度上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把师生从过于死板和机械的课程资源设置中解放出来.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 "教 ...

  • 信息技术和备课结合的意义
  • 信息技术下和备课结合的意义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教育也不例外.作为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备课,也不例外,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地推陈出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它与备课的结合会产生新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备 ...

  •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 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

  •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3.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1.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