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看齐:以色列弥漫右倾气氛

     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有两大阻碍和平的势力:一是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一是以色列右翼势力。   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不会忘记,1995年当奥斯陆和平进程正取得积极进展时,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沙米尔枪杀了和平斗士拉宾,从此中东和平走入低谷。如今,正当以巴双方顺着美国提出的和平“路线图”开始新一轮艰难跋涉时,一些右翼极端分子又扬言要暗杀沙龙。6月4日,两万右翼人士在耶路撒冷市中心锡安门外集会,翌日四万人示威,抗议沙龙接受“路线图”,其规模为近年最大。利库德集团、全国联盟党、全国宗教党、沙斯党等右翼政党部分议员和政府部长参加了游行。   目前,右翼势力在以色列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感受异样气氛      以色列本来是个民主社会,左右翼政治势力基本平分秋色,并驾齐驱。在以巴争端问题上,左派总是高唱和平,右派不断挥舞铁拳,彼此阵营分明,互不相让,在民众中各有支持的力量。但自2000年9月巴勒斯坦人发动第二次“石头起义”,“以暴易暴”周而复始,自杀爆炸此起彼伏,造成大量以色列平民伤亡,民众对安全关切上升,对和平政策失去信心,对工党以及左翼党派失望。不但右翼更右,连左翼也偏右。   笔者从2000年到2002年在以色列公干,亲历以巴冲突的起始、发展,感受到以色列社会弥漫的右倾气氛。从公寓的房东到外交部的官员,从新来的俄罗斯移民到定居多年的东方犹太人,每次谈及此事,总抱怨巴勒斯坦人要得太多,说巴拉克(以色列前总理)在戴维营会谈中对领土问题已做出高达90%多的让步,但阿拉法特还是一口回绝,并发动第二次起义。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工党元老佩雷斯是主张和平的旗手,但并不受许多以色列人欢迎,他描绘的用贸易、科技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融合在一起,建立“新中东”的构想被认为太不切实际。以阿双方从领导人到老百姓还没做好实现和平的准备。以色列人还说阿拉伯人只懂得武力,必须对自杀爆炸以牙还牙,进行报复。也难怪,隔三岔五总有自杀性爆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自然神经紧绷。连我们这些在以色列的外国人也胆战心惊,尽量减少出行,到超市、市场购物时,都是一路小跑,快进快出。但也有同胞未能幸免于难,去年4月12日耶路撒冷爆炸,中国劳工两死两伤。      数字的背后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个研究中心今年初完成的调查显示,以色列人对和平进程和国家安全空前失望。92%的人担心自己或家人成为恐怖袭击的牺牲品,高出2000年的79%和2001年的85%。78%的人认为安全状况恶化是自和平进程开始后。与此相对,仅有53%的人认为2001年3月沙龙执政后安全状况不佳,仍有71%的人支持沙龙政府继续和平与安全兼得的政策。不少人支持单方面修建把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隔离开的大墙计划,反对撤出定居点,反对归还1967年战争后侵占的阿拉伯领土,主张以武力解决冲突。而支持在加沙和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国的人数,从2001年的57%降至2002年的49%。      在痛苦中能否让步      以色列是个政党繁多的国家。他们自嘲说:100个以色列人就有100个政党,100个总理。这些政党还不断变化。以建国半个世纪来,共有数百个党派参加议会竞选,先后进入议会的就有60个党。有30万人的工党,还有昙花一现的几个人的小党。有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老党,也有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建立的“一事党”。由于政党泛滥,小党可以左右政局,掣肘大党,对政府和议会有相当的影响。以色列各党派不仅相互牵扯,而且党内还搞分裂,如今的工党就内讧不断,才导致在今年大选中落马。   以色列政党可分为右翼、左翼、中间、宗教和阿拉伯四种类型。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后的头29年,是工党政府掌权,执行中左政策。右翼政党兴起于1973年赎罪日战争和贝京政府与埃及媾和后,目前主要有:利库德集团、全国宗教党、全国联盟党、上升的以色列、全国犹太运动和估美特党。   今年年初,利库德集团等右翼党派在议会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胜出。利库德的得势,主要原因是以色列右翼势力当道,整个社会向右转。新选举法保证沙龙政府可执政到2007年。显然,与巴勒斯坦实现妥协的和平努力会困难重重。但左翼力量还在顽强抗争,不甘退出政治舞台。佩雷斯虽是“孤独的鸽子”,但还想为和平摇旗呐喊。以色列民众尽管右倾,也没有放弃追求和平。最近民调显示,75%的人支持利库德与工党再组联盟政府,毕竟实现以巴和解离不开左翼。同时,右翼党派也在调整战略。利库德集团最近提出“有限的巴勒斯坦政权实体”计划,即可对巴建国让步,但坚持不在边界问题上妥协。   实际上,当代以阿争端历史中,较重大的和平突破都是在利库德集团手里实现的:1977年贝京政府与埃及媾和,1991年沙米尔政府与阿拉伯国家开启马德里和会,1993年拉宾政府签署奥斯陆协议,1997年和1998年内塔尼亚胡政府签署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备忘录。如今,和平进程的接力棒艰难地传到沙龙的手里,他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做出“痛苦的让步”,从“战争硬汉”转为“和平英雄”?人们期待着。▲   

     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有两大阻碍和平的势力:一是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一是以色列右翼势力。   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不会忘记,1995年当奥斯陆和平进程正取得积极进展时,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沙米尔枪杀了和平斗士拉宾,从此中东和平走入低谷。如今,正当以巴双方顺着美国提出的和平“路线图”开始新一轮艰难跋涉时,一些右翼极端分子又扬言要暗杀沙龙。6月4日,两万右翼人士在耶路撒冷市中心锡安门外集会,翌日四万人示威,抗议沙龙接受“路线图”,其规模为近年最大。利库德集团、全国联盟党、全国宗教党、沙斯党等右翼政党部分议员和政府部长参加了游行。   目前,右翼势力在以色列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感受异样气氛      以色列本来是个民主社会,左右翼政治势力基本平分秋色,并驾齐驱。在以巴争端问题上,左派总是高唱和平,右派不断挥舞铁拳,彼此阵营分明,互不相让,在民众中各有支持的力量。但自2000年9月巴勒斯坦人发动第二次“石头起义”,“以暴易暴”周而复始,自杀爆炸此起彼伏,造成大量以色列平民伤亡,民众对安全关切上升,对和平政策失去信心,对工党以及左翼党派失望。不但右翼更右,连左翼也偏右。   笔者从2000年到2002年在以色列公干,亲历以巴冲突的起始、发展,感受到以色列社会弥漫的右倾气氛。从公寓的房东到外交部的官员,从新来的俄罗斯移民到定居多年的东方犹太人,每次谈及此事,总抱怨巴勒斯坦人要得太多,说巴拉克(以色列前总理)在戴维营会谈中对领土问题已做出高达90%多的让步,但阿拉法特还是一口回绝,并发动第二次起义。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工党元老佩雷斯是主张和平的旗手,但并不受许多以色列人欢迎,他描绘的用贸易、科技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融合在一起,建立“新中东”的构想被认为太不切实际。以阿双方从领导人到老百姓还没做好实现和平的准备。以色列人还说阿拉伯人只懂得武力,必须对自杀爆炸以牙还牙,进行报复。也难怪,隔三岔五总有自杀性爆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自然神经紧绷。连我们这些在以色列的外国人也胆战心惊,尽量减少出行,到超市、市场购物时,都是一路小跑,快进快出。但也有同胞未能幸免于难,去年4月12日耶路撒冷爆炸,中国劳工两死两伤。      数字的背后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个研究中心今年初完成的调查显示,以色列人对和平进程和国家安全空前失望。92%的人担心自己或家人成为恐怖袭击的牺牲品,高出2000年的79%和2001年的85%。78%的人认为安全状况恶化是自和平进程开始后。与此相对,仅有53%的人认为2001年3月沙龙执政后安全状况不佳,仍有71%的人支持沙龙政府继续和平与安全兼得的政策。不少人支持单方面修建把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隔离开的大墙计划,反对撤出定居点,反对归还1967年战争后侵占的阿拉伯领土,主张以武力解决冲突。而支持在加沙和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国的人数,从2001年的57%降至2002年的49%。      在痛苦中能否让步      以色列是个政党繁多的国家。他们自嘲说:100个以色列人就有100个政党,100个总理。这些政党还不断变化。以建国半个世纪来,共有数百个党派参加议会竞选,先后进入议会的就有60个党。有30万人的工党,还有昙花一现的几个人的小党。有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老党,也有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建立的“一事党”。由于政党泛滥,小党可以左右政局,掣肘大党,对政府和议会有相当的影响。以色列各党派不仅相互牵扯,而且党内还搞分裂,如今的工党就内讧不断,才导致在今年大选中落马。   以色列政党可分为右翼、左翼、中间、宗教和阿拉伯四种类型。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后的头29年,是工党政府掌权,执行中左政策。右翼政党兴起于1973年赎罪日战争和贝京政府与埃及媾和后,目前主要有:利库德集团、全国宗教党、全国联盟党、上升的以色列、全国犹太运动和估美特党。   今年年初,利库德集团等右翼党派在议会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胜出。利库德的得势,主要原因是以色列右翼势力当道,整个社会向右转。新选举法保证沙龙政府可执政到2007年。显然,与巴勒斯坦实现妥协的和平努力会困难重重。但左翼力量还在顽强抗争,不甘退出政治舞台。佩雷斯虽是“孤独的鸽子”,但还想为和平摇旗呐喊。以色列民众尽管右倾,也没有放弃追求和平。最近民调显示,75%的人支持利库德与工党再组联盟政府,毕竟实现以巴和解离不开左翼。同时,右翼党派也在调整战略。利库德集团最近提出“有限的巴勒斯坦政权实体”计划,即可对巴建国让步,但坚持不在边界问题上妥协。   实际上,当代以阿争端历史中,较重大的和平突破都是在利库德集团手里实现的:1977年贝京政府与埃及媾和,1991年沙米尔政府与阿拉伯国家开启马德里和会,1993年拉宾政府签署奥斯陆协议,1997年和1998年内塔尼亚胡政府签署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备忘录。如今,和平进程的接力棒艰难地传到沙龙的手里,他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做出“痛苦的让步”,从“战争硬汉”转为“和平英雄”?人们期待着。▲   


相关内容

  • 1996年国际形势特点及趋势
  • 作者:石实 现代国际关系 1997年02期 1996年是冷战结束后的第六个年头.冷战结束冲击下的世界范围大震荡基本结束,缓和大势有所增强:国际形势继续在各国求治.图存.谋变和加紧备战21世纪的大框架下相对平稳地演进.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令世人关注的新变化.新趋向:"一超"强权政治 ...

  • 国际社会的冷漠与"热心"
  • 以色列出此狠招,没有顾忌国际社会的压力吗?以色列与美国关系特殊,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是以色列掌控了美国吗?欧洲国家的态度如何?一些阿拉伯国家袖手旁观,他们对哈马斯有怎样的心态?伊朗强硬中有节制,它如何评判自己的利益得失? 美国被"挟持"了? 阿拉伯媒体普遍认为,没有美国的首肯,以色 ...

  • 王跃文 民间语言是最好的文学语言
  • 民间语言是最好的文学语言 --答谢宗玉先生 谢宗玉:王老师,您的中篇小说<漫水>在<湖南文学>复刊号刊登出来,又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好评如潮,不管是圈内的写作者,还是圈外热心读者,都对这篇小说赞不绝口.有些人甚至认为中篇小说<漫 ...

  • 俄罗斯对印度的愤怒:当面称兄弟背后捅刀子
  • 俄罗斯武器专家近日抱怨,俄培养了几十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印度正干着"背信弃义"的勾当.据印度<德干先驱报>12月18日报道,莫斯科方面近来多次指责印度给俄制导弹"抹黑",到处败坏俄制武器的名声,试图将俄制反舰导弹挤出国际市场,为 ...

  • 中东动荡对巴以问题的影响及前景展望
  • 作者:沈雅梅 西亚非洲 2012年11期 2011年以来席卷中东各国的政治动荡并不与巴以问题直接相关,但随着这场剧变的冲击效应逐渐释放,以及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架构出现结构性变化,巴勒斯坦.以色列的战略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的内部政治生态也有新的演变,巴以问题随之增添诸多复杂因素,未来一段时期可 ...

  • 麻风病教案
  • 麻风病教案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历史 发现史 ...

  • 竞争与谦让
  • "竞争与谦让"写作指导 二.审题 认真阅读黑体字,就可以发现,题目是在讨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谦让这种美德还需不需要,是谦让重要还是进取重要.从肯定.否定和辩证地看待三个角度入手,可以有以下三种观点: 1.市场经济下当然要进取,但仍然需要谦虚这种美德因为这种美德有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

  •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Brezhnev Doctrine)又称勃列日涅夫学说,指在1968年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前后,由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制定的一整套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该理论采取进攻性战略,主要包括:军事上以美国为主要对手,战略重点在欧洲,将过去追求的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改为力求取代美国,称霸世 ...

  •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核武器包围的国家(图)
  • 文章提供 于 2009-6-1 15:11:43 (北京时间: 2009-6-2 3:11:43) 文章作者: 詹德斌 赵全敏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朝鲜中央通讯社25日报道说,朝鲜当天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此次核试验的爆炸力和控制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尽管朝鲜进行二次核试验是预料 ...